辟邪项链:福地仙踪之邵武和平古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37:35

福地仙踪之邵武和平古镇

马建荣

 

和平古镇,位于闽北重镇邵武南部,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它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庶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古闽越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点燃了文明之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因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又称“旧市街”。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设和平分县。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至今仍屹立的东门、北门谯楼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谯楼顶上,翻飞舒卷的仍是亘古不变的白云清风、沐浴的仍然是不老的朝晖夕阳。

中国古建筑文化保护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曾经说过,和平古镇在福建省乃至全国来讲,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平古镇是中国古村镇的典范。和平古镇和中国其他古镇一样,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水学、自然学,以及天文地理,水、地、场与人的关系,毫无疑问,和平古镇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古镇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闽北历史上最早的宗族书院——和平书院,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仓,更有近300余幢明清民居建筑,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古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古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 8米,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旧市街两侧的砖木结构老房子挤挤挨挨,均为前店后院式。店门尽管斑驳残破,却遮挡不住古镇曾有的繁华。

距古镇东门一百米处的“李氏大夫第”,为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第,此门李氏清晚期“一门九大夫”。其门楼为砖石构六柱五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挑檐砖质斗拱层叠,样式华丽。八字面的墙上有四幅《三国演义》的典故:“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四幅砖雕采用了浮雕和镂空透雕的技法,所雕人物造型精美,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惊展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栩栩如生,风采动人。最奇特的是,在题额上方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凤、一条龙。不过所雕之龙在凤的下方,与传统的龙在上凤在下正好相反,是典型的清同治年间产物,历史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在和平街东侧的“黄氏大夫第”,合院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砖石构四柱三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丰富精美,富丽堂皇,有简洁疏朗的图案,有内涵深刻的画面。四幅主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喻意“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李氏大夫第”写实的砖雕对比起来欣赏,别有一番情趣。

古朴苍劲的和平书院,至今仍然挺立在古镇的巷陌间。为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归隐故里所创办。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宗族办学的先河。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布道。书院东面门上的“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所题。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身着青衫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

黄峭不仅是一位贤者,还是一位思想豁达之人。黄峭娶三妻二十一子。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黄峭八十寿诞之际,面对子媳慷慨陈词:你们兄弟二十一人,现拟三房子媳各留长子侍母送老,余子各给马一匹,家谱一套,资财一份,信马所到,随止择留。随后,口授一诗以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嘱咐,晨昏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而黄峭却能意识到“多寿多忧,多男多惧”,意识到“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进而摒弃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告诫子孙“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教育后人自强自立,不袭父荫,毅然分遣子孙远走他乡自己开拓创业,繁衍发展。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因如此,黄峭后裔繁衍繁盛,至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黄峭后裔达几千万之多。如今,每年总有许多黄氏后裔前来和平寻根问祖。

和平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唐代始,和平出了137名进士,被誉为“进士之乡”。许多传统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如傩舞、三角戏、民间曲艺、节俗、婚俗以及游浆豆腐、织造腰机布等等。游浆豆腐的制作工艺堪称中国一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用老的豆浆作为酵母,发酵而成,不添加石膏与囱水,是纯绿色食品。还有“泥鳅钻豆腐”、“熏烤鲤鱼干”、“和平包糍”、“和平田螺”、“和平米粉”等烹饪绝活,名闻遐迩,享誉久远。

最近考察发现,太极宗师张三丰是邵武和平人。在和平发现了张三丰的家谱,不仅详细记载了张三丰的生平,还记载了张三丰母亲在和平镇坎下墓的墓志碑碑文等。和平还有不少关于张三丰的遗迹,如和平镇坑池留仙峰上的翠微庵,顶梁上还留有张三丰住庵的记载,山道边有明朝刻的《张子冲念经碑》。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走遍中国》栏目日前专门前往拍摄了30分钟专题片《福地仙踪》,介绍张三丰在邵武和平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