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丽官网价格:浅谈中国印章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7:01

浅谈中国印章艺术

   作者: 李优良


 
    有人称印章是一门艺术,此话不假。“方寸容天地  铁笔见精神”,如果说书法体现了毛笔挥洒自如的特点,那么印章则体现了“铁笔”的精神,它不象其他艺术靠形象、色彩或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增加感染力,而只在“方寸天地”,以特殊的点画线条,横生天趣。
    中国的印章因其广泛的实用性,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最早的印章就象现代社会的证件,起着凭信和证明身份的作用,还作封检之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使用竹简记事。为避免竹简散失,人们就用绳子将竹简穿起来,再将胶泥封于绳结上,并盖上印痕,防止在传递过程中被人动解。这种泥封被称为封印,也是印章的鼻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创造的小篆成为秦早期的官方文字,并作为入印的字体,所以至今人们还将印章艺术称为篆刻艺术。印章也是一种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称为“玺”,因为古语中“尔”是“我”的意思,而“玉”字则是“王”字加一点。加之当时印章的材质大多取自玉石,所以文学作品中常有“传国玉玺”的说法。除了“玺”之外,其他官用、私用印章均改称为“印”。从汉代开始,才有了“章”和“印章”的称法。
    到了唐代,武则天忌讳“玺”与“死”谐音,下令改“玺”为“宝”;其他的官、私印又分别有了“记”、“朱记”、“私印”、“印信”、“合同”、“关防”、“符”、“契”、“图章”、“花押”等名称。后来,唐太宗以“贞观”年号的联珠印章印在其收藏的
书画上,李泌又刻有玉印“端居宝”,开了收藏印和斋馆印之先河。随着印章适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后来又产生了“别号印”、“词句印”、“解刑印”等。
    最早的印章大多用坚硬的金属、玉石等凿刻而成。元朝未年,王冕发现浙江的花乳石色彩斑斓、质地柔软,用来刻印得心应手、运转自如,而且刀法和韵味清新自然,从此,刻金琢玉专属匠师,而文人雅士无不以研朱刻石为一时雅尚。印章艺术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与书法绘画鼎足的艺术珍品。以后,明代的大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彭和安徽的何震始变印刻的旧习,力追秦汉,畅开风气,后人称其为“文何”。随着当时印章艺术的普及,当时相继出现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流派,影响较大的有皖派、微派、闽派、浙派等。
    清朝后期的赵之谦别出新格,采用古钱币、镜铭、碑版等文字入印,并首开朱文魏碑和画象刻印边款的记录,被誉为印章艺术的“中兴功臣”。以后,安徽黟县人黄土陵又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风靡一时。
    近代,浙江吴昌硕在印章艺术上颇有造诣。光绪三十年,我国研究印章艺术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成立,吴昌硕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其后的齐白石继往开来、印刻手法多样,他的单刀治印,独树一帜,号称“三百印石富翁”,是现代印坛的巨匠。
    除了实用性,古代印章又是一种重要的文物。不少印章为研究我国古代史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材料。另外,在书法、绘画和木刻等艺术作品中,印章不但可以用来说明作品的主题内容、作者、收藏者等,还常以引首章、压角章、闲章等形式出现,增添了作品的构图美感,成为书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报刊配合形式和内容,经常发表印章作品,用以补白和活泼版面,有些书籍的封面上还出现了印章形式的设计。  
(原载:人民日报《信息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