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亡灵术士专精:中国四大印章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52:52
本文引用自闲云野鹤《引用仙之都 的 中国四大印章石 - 地理茶馆 - 地理论坛 旅行|户外|摄影|科学|文化》

 


 

 

中国四大印章石

       在中国传统石文化中,印章石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地较硬,只能由专门工匠刻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印章艺术的发展。但随着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巴林石的开发,更因这些石料质地细腻,色彩艳丽,柔而易攻,从而为历代文人涉足印章艺术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国印章所谓四大名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巴林石。有关这四大名石以及印章石的分类研究,对于人们了解印章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寿山石三种
    黄宝庆、林国清在《寿山石》中写道:“寿山石的品种繁多,由其质地、颜色、形象和所产地点、矿洞等因素决定,并分为:
:亦称田石,主要品种是田黄石、田黄冻石、多裹银田石等等。有人将所有田坑石统称为田黄石。田坑石无根无脉,呈自然形态,无明显棱角,沉积于一两米深的田地下层。多有外表,红格成筋,肌理有萝卜纹。质地细柔,温润若脂,以黄色最为珍贵。田黄石按产地不同可分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
:有十几个品种,如水晶冻石、牛角冻石、鱼脑冻石等。产自寿山村东南2公里的坑头点山,山麓溪流发源地有一矿脉,东西走向,长期受地下水浸渍,矿石质地晶莹通透,色柔纯净,但一般块度较小。其以水晶冻石、牛角冻石和掘性坑头石最为典型。
:是指山地岩石中的寿山石原生矿,呈脉状产出。由于所处地势较高,没有太多地下水浸灌,石质稍逊水坑石。山坑石分布范围广,产量也很大。由于产地内外环境不同,品种有高山石、都成坑石、善伯洞石等,其中以仅次于田黄的加良山石中的芙蓉石最为珍贵。

青田石也有“鸡血石”
    据夏法起《青田石》介绍,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山口、方山一带的封门、旦洪、尧士等地。众多的品名又依外观颜色分为10大类,如青色的灯光冻、鱼冻、封门青,黄色的黄金耀、秋葵,棕色的酱油冻等等。在100多个品类的青田石中,也有类似田黄的东西,只是叫了别的名称。当然也有叫朱砂青田的“鸡血石”。这一点,应当引起注意。

昌化石不只是鸡血石
    据钱高潮《昌化鸡血石》介绍,昌化鸡血石是按照物质成分、透明度、光泽、硬度等因素划分成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鸡血石的品质首先按血色的多少、形态、鲜艳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一般以血多、色鲜、形美的为最佳,血质以深沉有厚重感,血有集结或斑布均匀更佳。血量少于10%为一般,30%以上为中、高档,大于50%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难得。根据鸡血石的质地和血色又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等等。
    长期以来,人们对昌化石的认识只偏重了鸡血石,其实,昌化还盛产名目繁多的无血石,仍可依据色彩、花纹、质地评价优劣。如常见的品种有:玻璃冻、田黄石、红花冻、绿昌石、鱼脑冻、鱼子冻等。

巴林石细分五大类
    据朱星白等《巴林石》所述,主要依据颜色、质地、纹理和结构,将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和图案石五大类。
:巴林鸡血石指含有红色辰砂的巴林石,质地多为透明、半透明;血色有鲜红、朱红、暗红、橘红等。血形呈片状、块状、条带状、星点状等。各品种均以各种“红”命名,如夕阳红、彩霞红、牡丹红、金橘红。
:凡主体呈黄色且透明半透明者均属此类.还可按色调及纹理细分若干品种,如鸡油黄、密蜡黄、流沙黄等。其中金橘黄可与田黄媲美。
:凡透明半透明、无血又以黄色为地的巴林石均为冻石,是巴林石品种最多的一类。按其主体特征因素命名,有水晶、芙蓉冻、羊脂冻等。
:凡无血非黄非冻的巴林石均为此类,最明显的特征是质地不透明而色彩丰富,因而品种命名也就丰富多彩,如红花石、黄花石、咖啡石、木纹石等。
:指巴林石中带有各种天然景物图案并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一类,可凭借主题而命名。
    对于巴林石,内蒙古相关部门在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物理鉴定的基础上,对五大类巴林石依颜色、质地、瑕疵、质量、硬度和密度制定了有关技术要求,并形成了自治区地方标准D815—/T325—1999《巴林石》颁行。这个地方标准虽说还不一定完备,但在国内尚属首例。

共同的构成—地开石
    中国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在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之后越来越受到世人推崇,而它们的文化附加值也在不断升高。与此同时,人们往往感觉对印章石的深入科学研究还不够,如对它们的分类只依据产地和外部颜色显得零乱无系统;在命名时夹杂了很多狭隘的地方文化色彩;在检侧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没有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多是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之谈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印章石市场的发展。
    根据已有的资料,我们所说的田黄、鸡血石甚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其,单斜晶系,少有细小的叶片和鳞片状,多为隐晶质的致密块状。油脂光泽,有滑感。摩氏硬度1-2,相对密度2.6左右。由于所含杂质不同,可有各种颜色,含有机质时可为黑色。地开石与高岭石、珍珠陶土同为地开石多型变体
    地开石是岩浆热液蚀变矿物。在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也就是人们知道的恐龙时代,我国福建、浙江及内蒙古等地区,火山喷发出大量岩浆和碎屑物,构成巨厚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又经后期热液蚀变形成地开石。过去,由于鉴定水平有限,曾把地开石定为叶腊石。叶腊石与地开石相近,矿物特征也极为相似。目前,对地开石的矿物学的科学研究仍然不够彻底,如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所谓的“红筋”和“萝卜纹”是什么、如何形成等仍不太明了,需要进一步探索。

被误解的田黄
    田黄是寿山石中的名品,早在明清时期田黄就被大量开采,时至今日,田黄石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寻购,但久已无货应市。据了解,在浙江昌化、青田早发现有田黄产出,由此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笔墨官司,说什么田黄为福建寿山专有,这未免有些太唯我了。由于田黄生成的时代和地质背景相同,只是所处地域有别,就像鸡血石浙江昌化、青田有,内蒙古巴林也有一样,都是后期充填辰砂而成。
    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田黄是在水田中生成的,即“二次生成”其实田黄是岩浆热液不断侵蚀火山流纹岩和凝灰岩而形成的。岩石质地细腻,耐高温,耐酸碱,化学稳定性较强,田黄的温润细腻是原生的;它的浑圆外形是在搬运过程中滚动形成的。长时间在水田中埋藏只能对外皮有些不大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水田中有次品,山上也能采得上品。总之,上好的田黄是原生的,是不可多得的。
    关于田黄的”萝卜纹“,过去古玩行里一直把萝卜纹列为鉴定田黄的重要标志。但是,萝卜纹是什么东西,又是怎样生成的,谁能说得清楚。其实,有的田黄并不显示什么萝卜纹,或有的粗乱无序,或有的细密不乱,所以萝卜纹并不是田黄固有的特征。如果有一块上好的田黄,用科学手段被鉴定为纯净的地开石,又是鲜艳细密的黄色,惟独没有萝卜纹,你能说它不是田黄吗?这在过去肯定是被排斥的。

拟定一个初步方案
    为了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对田黄印章石要进行较高权威的化学分析和物理鉴定,或占有详实的资料数据,搞清岩石的物质组分和矿物的结构特征,把不同地域的矿石统筹考虑,这里不妨拟定个初步方案,分四类:
:是指含有辰砂的地开石。因其色调以红为主,可按石中辰砂的分布状况血色、血形、血量等进行划分;可按石地的软硬程度及可雕性划分,传统命名的仍可沿用,如昌化大红袍。
:是指不含有辰砂的黄色调的地开石,可按产出环境不同分为田黄、水黄、山黄,这三种黄石质地细腻,少有杂质,透明或半透明,传统命名仍可沿用,如寿山田黄、巴林鸡油黄(也可叫山黄)。
:不含红色辰砂的其他色调地开石,可因含各种杂质而成各种颜色。透明或半透明,状如凝脂,产于各类印章石产地,如传统命名的青田灯光冻、巴林水晶冻等。
:凡无血非黄非冻的地开石均归此类,其显著特征是不透明而且色彩丰富,有的构成景物图案,颇似水墨丹青。传统命名者有寿山山秀园石、巴林泼墨石。
    在印章石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依据颜色、质地、瑕疵、质量、硬度、密度等,并按档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09:32 编辑 ]

寿山石的传说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传说一、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如奠”的时候,有位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传说二、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传说三、仙人棋子 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传说四、蜂蜜化石
    传说清康熙时,寿山石农,犁田世世兼养蜂,采花酿蜜自何代,金浆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内久成骨。亦如琥珀结自千年松,即是瑰丽的寿山石里由蜜蜂躯身和蜂蜜长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传说五、高僧求石
    传说在南宋时有一位高僧(有的说是皇帝),在寿山山岗上设“台”奠天、念经,十分诚恳,精诚所至,连续几天几夜,长久不眠,感动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寿山石,故传说寿山石是上天赐于人间的瑰宝。

传说六、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传说七、田黄治病
    相传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衰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风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无路后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农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突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的珍宝。而民间相传,田黄石可以驱灾避邪,益寿延年,所有这些都为田黄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来,田黄石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也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来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在民国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一块极普通的田黄也要数万元人民币,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而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09:50 编辑 ]

附件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2009-7-1 09:49

青田石



    青田石被选用于主流治印,是青田石的石性所决定的。因其石质细腻,脆硬合适,随刀刻划能尽得笔意韵味,使用青田石能集篆刻于一体,两个过程均完成于印家一人之手,篆与刻都成了文人学者顺心遂意、乐而为之的常事,因此导致了篆刻在实施过程的革命,篆刻艺术逐上新高峰。明代篆刻家吴日章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使治印文人雅士,视青田石治印既有治印之美,又有书法之意。”从钤印讲,青田石既耐温,又致密,有调和柔熨之优点,吃油附色性能无与伦比,既不吸油过量又能使印油印色均匀,印之特别清晰且久不褪色。

    元初著名文人赵孟,最早用青田灯光冻石治印。明代文彭偶得青田灯光石数筐,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被后世推崇为印学鼻祖,“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篆刻家皆“贱金不如贵石。”

    青田石在当地被称为“图书石”,石雕称为雕“图书”,石矿称作“图书洞”,由此可见青田石用于治印,作为印材之首在印篆史中的地位。近代,青田石以其卓越的天然品质,渐渐托起了一个国际级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在《西泠后四家印谱》中见印344方,青田石 216方,占70%。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十分钟爱青田石,多用青田石治印。当代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对青田石极为推崇,在《我所认识的青田石》一文中作了如此描述:“以印材论,上品青田石本身即为艺术品……毋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听命,最宜于宣泄刻家灵性,因此青田石是印人中最中意、最信赖的首选印石。”

  流传至今的青田石印章珍品除文彭、何震、吴昌硕等篆刻大家的作品外,还有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皇帝八旬大寿贡品,全套 60枚的“宝典福书”和现藏于南京博物馆的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三方青田石印章。历代藏品展示了青田石不但为皇宫御用之珍品,文人雅士之至爱,而且博得历代朝臣、将领的青睐。青田石流传之广,对篆刻艺术贡献之大,实非其他石材可与相比。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0:28 编辑 ] 附件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2009-7-1 10:26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据青田石研究专家夏法起先生科学地统计共分有10大类108种。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因此,前者可说是“物”(物质)的,而后者则是“灵”(精神)的,专家称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0:31 编辑 ] 附件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2009-7-1 10:31

昌化石



  昌化石因产于浙江临安昌化而得名。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昌化石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龄石等粘土矿物。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硬度远远大于地开石,工艺上称其为“砂丁”,为雕刻家所大忌。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响昌化石的质量。

  昌化石石质相对多砂,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且硬度变化较大。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昌化石的颜色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国内海外,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

  昌化鸡血石,是一种含有红色辰砂矿物的昌化石。辰砂矿物以浸染状或是细脉状分布于地开石基质之上,或浓或淡,或斑或片,艳红如鸡血,与基质相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昌化鸡血石的硬度通常为2.5~4,密度2.7~3,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0:46 编辑 ] 附件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2009-7-1 10:46

昌化石种类



  昌化鸡血石中的基质被称为“地”,颜色多为白、黄、灰等色;而辰砂形成的红色则被称为“血”,有各种不同色调的“血”色。以“地”的不同颜色以及质地等划分出很多品种,其中最著名也最珍贵的品种有:

  大红袍:含“血”量大于50%~70%。极为难得,以冻地鲜红血最佳,很稀少。

  红帽子:上部为全红,下部为冻石,含血量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红云篇:“血”在“地”中常常不连续,而呈云雾状图案,非常珍贵。

  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者,质量好的也是下珍贵品种。

  桃花地鸡血:在冻地上面满“血”斑,如落英缤粉,鲜艳夺目,为昌化石中极品。

  白玉地鸡血:月白色(地),上布红斑,鲜艳夺目。

  玻璃地鸡血:“地”通透,内外含“血”叠映生辉,价值极高。

  优质的鸡血石一般都用来制作图章,质次一些的才用干雕刻工艺品。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收藏有十几方清代帝后昌化鸡血石玺印,实为珍品。现代质昌化鸡血石极不易得,每方印石价可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元或更高。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1:09 编辑 ] 附件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2009-7-1 10:48

天地洛阳

中级会员    地理初中生

巴林石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巴林石,巴林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学名叫叶腊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800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不过也只是被那时人们将它用于生活用品,如石碗、石臼。巴林石大面积开采的历史较短,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才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在“四大印石”中巴林石最为年轻,目前的市场价值低于其他的传统印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根据地质学家介绍,巴林石是富含硅、铝元素的流纹岩,受到火山热液蚀变作用而发生高岭石化形成的。巴林石在成矿晚期,一些硫化物和其他矿物质沿高岭石的裂隙贯穿,或斑布、浸染,因而扩大了高岭石的品种数量。另外,除了硅和铝,钙、镁、硫、钾、钠、锰、铁、钛等元素的存在和比例上的变化,也造就了巴林石丰富的色彩。如铁元素较多的会使石头呈黄、红色,锰元素的侵入,,就出现了石中有水草花的现象,铝元素多了,石材就会呈现灰色和白色。

  巴林石质细腻,温润柔和,透明度较高,硬度却比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软,宜于治印或雕刻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稍显不足的是色素成分不够稳定,比如鸡血石,巴林鸡血石较易氧化、褪色,尤其是在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汞极易分解,半年后,平均有60%的鸡血石都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再细看两者的质地,巴林石多花纹,昌化较纯粹。所以也有同行称赞两者是“南血北地”(巴林石地子好),各有千秋。

  它是藏品中之珍品。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名扬四海。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1:02 编辑 ] 附件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2009-7-1 11:02

巴林石的种类



  巴林石分福黄石、鸡血石、彩石、冻石四大类。有朱红、橙、黄、紫、白、灰、黑色;有不透明、微透明。巴林石呈块状。细腻润滑,晶莹如玉,是名贵的石雕材料。巴林石雕最善于塑造鸟羽、马鬃、牛蹄、羊眼、草坪、花瓣等,是一石一题雕刻而成。巴林石刻出的鸡血图章,被行家们称作是各类印章中的珍品。 



  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历来就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 本帖最后由 rzeng 于 2009-7-1 11:07 编辑 ] 附件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2009-7-1 11:07

可别小看脚下那些不“起眼”的石头了,它们其实也会说话,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