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baby的爸爸妈妈:【佳片U约】中国抗战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36:37
',1)">
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中国抗战片: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中国抗战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推荐词:
因为珍惜和平,我们不忘战争,回顾历史,勿忘国耻,郑重推荐!!!
[影视资料]
导演: Anne Pick / Bill Spahic
主演: 郑启蕙
官方网站: http://www.irischangthe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8-04-04
又名: Iris Chang: The Rape of Nanking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的剧情简介 · · · · · ·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本片由多伦多史维会和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由华裔郑启蕙扮演张纯如。
[精彩影评]
一次勇猛的面对
众所周知,日本侵华史多年来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很多方面的大量关注,但对1931-1945漫长的十五年时光中发生的事件之详细考证,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对战争罪责的拷问在不断地展开,追逐正义的社会人士一直在用热情与勇气同战争亲历者们的生命作着赛跑。与此同时,战争发动一方政治极端势力对历史罪责的洗脱,也在不断翻新着花样。双方在进行着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国际上对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历史缺乏了解的节点上,幼年便通过长辈的讲述对战争留存记忆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身心受到战争暴行强烈冲击的张纯如,深感作为中国人后裔对在西方讲述这段民族屈辱史和人类暴行史的责任,从而决定撰写一本全面介绍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她的出版商对此表示了全力支持,而她的父母——他们都是理工科的教授——也对女儿的工作十分赞同。
1995年,张纯如正式开始大范围收集资料。西方社会对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12日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这座被蒋介石政府宣布放弃的城市——实施的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动,居然极少有了解。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有计划的掩饰与西方国际政治的错综复杂关系,造成了这一状况。张纯如本来以为缺少来自西方的独立第三方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但看到时任南京金陵女子学院院长、美国人魏特琳,以及时任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人员、德国人拉贝的日记,一切变得豁然开朗。
1997年,张纯如赴南京。来自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南京各大学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们,被来自大洋彼岸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临时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经过他们的周密安排和努力工作,张纯如采访了很多大屠杀幸存者,亲眼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由侵略者所施加的创伤,更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那沉寂了几十年的心灵伤口。张纯如夜以继日地走访、录像、整理,完成资料积累之后,在当年的12月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当即引起轰动。该书的巡回销售居然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并且陆续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但是,在接踵而来的签售会、电视采访、发布会和学术活动缠绕张纯如本人的同时,她的内心也因为过深地投入在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中而变得千疮百孔。作为一个对善良、正义有深厚期待的作家,张纯如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还原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她在工作室的墙壁上粘贴大量万人坑、屠杀现场、被害人的照片,每天工作到深夜,并且怀着深度的执着一日一日不停地撰稿。而在该书成功出版之后,她又要面对藏在暗处且随时射出的利箭——政治势力和极端人士对她恨之入骨。在这种不安定的状况下,张纯如的写作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她本身。
积累了数年的重压终于摧垮了张纯如,她于2004年11月9日在美国加州于自己的汽车中举枪自杀。一枚犹疑的子弹带走了一个坚贞的灵魂,却给生者留下无尽的遗憾。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张纯如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但她仍如同失控一般投入写作,倾注于讨伐人类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兽性。关于太平洋战争菲律宾战场日军驱赶美军俘虏即“巴丹死亡行军”的新的写作计划,是压垮张纯如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一位单纯、执着、热情的女子来说,以一己之力承载关于人性失控状态的探究与审判,这种责任实在是太过沉重了。张纯如主动承担了人类应集体负担的自省责任,她的死与她的书同样令人震撼。
影片《张纯如——南京浩劫》,访问了张纯如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和同道,并以华裔演员郑启蕙扮演张纯如本人,还原了写作《南京浩劫》一书前后的张纯如,在时空交错中呈现了作家的生命华彩和巨著的诞生及其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影片还使用了撼人心魄的配乐,一次次叩响观众的心门。
在追踪真实历史、审判人类罪犯的历程中,张纯如成为一个殉道者。面对她永存的灵魂,纠缠于南京大屠杀死亡数字之争显得软弱无力;而那些大言不惭坚持全面否定历史的人,则显得十分卑劣与渺小。张纯如纵然不是一名历史学者,她的叙述无法抛弃个人和民族的感情,但以纯粹学术的眼光去审视她,也不是一种公平的判断。《张纯如——南京浩劫》一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进入深思:一个人何以为超越自身重量的担子付出一切?
人们不应忘却历史,那些悬而未决的事件终究会揭开神秘的面纱。在民族之间的关系撇清、学术上的争议了结、作为普通公民的责任被确认、遭到遗忘的记忆得以恢复其本原面目之前,让我们先对那些勇猛的人们投以发自肺腑的敬意。
[请您观看]
',2)">
编辑于201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