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过人:刘洪波:预算公开改革须只争朝夕推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26:43


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要求细化公开科目,预决算同时公开,并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强调公开“三公”经费,地方要比照中央做法……国务院对财政公开的上述要求,回应了近年社会关于公共财政、阳光财政的呼吁。

落实预算公开,应可视为近期获得进展的一项制度改革。这一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而非自下而上的传导。其实,公开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细化公开项目、把公开账目弄得通俗易懂,都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多年来之所以都成为问题,原因在于财政情况事涉权力自身,而权力是不太容易“自我革命”、自甘接受监督的。

这就是所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意思,在这一阶段,改革的推进就变得艰难。如那些已被改革的人所说:改我们的革,几天时间就可以改掉我们的饭碗;改官员的革,十几年也改不好官员的车子。也正是因此,社会成员的改革的共识开始薄弱起来,改革的意愿是否真诚面临检验,“自我革命”的诚意被重新打量。

在“深水区”以前,改革往往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互交织,“群众首创”与“体制变革”共同作用,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进入“深水区”以后,自下而上的改革尝试已很少听到了,即使有试点也仍然是自上而下的安排,社会其实存在改革突破的重大要求,但社会自身又难以在体制内获得改革的着力点。

所谓“改革进入深水区”,其实也就是改革从经济体制发端,而进入社会、政治、文化体制变革的阶段。在经济体制阶段,人们可以通过创办企业、探索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直接发挥社会活力。而进入“深水区”以后,人们很难与体制化管理直接对话和博弈,而且在“深水区”,地方事实上也基本缺乏变革的“权限”或者动力,这就是为什么“深水区”里的每一项改革几乎都是自上而下。

改革被称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其中既包括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也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分别对应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客观地说,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尽管还远非完成,但已可谓单兵突进,成果昭然,无论制度层面还是实效层面,都收获丰硕。而在其它方面,就别有一番景象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地方都在提倡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但解放思想的全部指向无非是经济发展怎样更上层楼,扩大开放的全部要义无非是怎样进一步招商引资。除此之外,哪个地方在制度完善上能够有所首创呢?

我想,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基础之义是顺应人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制度首先应保障民众的文化权利,实现每个人的精神发展以及国家、民族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怎样在GDP基础上扩大软实力。我们需要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人有保障、社会关系和谐。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完成了吗?改革终结了吗?答案应是否定的。改革从来是需要勇气的事业,30多年前如此,今天也是如此。启动经济制度的改革是如此,启动其它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在勇气之前,改革需要显示诚意。在勇气之后,改革需要聚集社会共识并激发社会参与。

自1978年起算,改革已有33年历程。制度的“自我完善”进行到了哪一步?这是需要有社会推力还是应排除任何其它助力?“自我完善”的目标设定、实现时间是否需要明确起来?相关问题还有不少。历史可见,“自我完善”作为一种承诺,从来不会得到遥遥无期的时间保证,而只能以“只争朝夕”的方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