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620什么水平: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07:15

  女慰慈圹铭(清)王先谦

  女慰慈,期有二月而字自庵先生之第三孙[1],又八月而殇[2]。女生数月能言,秀外而惠中[3]。问以家人居室,历指不爽[4]。闻予声,辄欢跃叫呼,予亦逾时不见不乐也。每日斜抱至门外,对门墙上青草丛生,葱郁可爱,女注视笑语,良久乃入。病剧,数月稍间[5],至门,犹视青草作笑态,而口已不能言,可伤也已。周氏婿少女六月,予颇过其家,红裾绣褓[6],奉手拜跪[7],旁人皆笑,予顾之而悲。予妻之孕女也,时尽室行大江中[8],或曰:是生也,无根易折。信耶?何以解于舟之人?殇以同治甲戌正月十三日[9],既厝矣[10],为之铭:
  女生置酒兮,予母欢醉,名女娱祖兮,慰慈其字。划而逝焉来何为[11]?予凉德兮召之[12]。乌乎!

  注释:
  [1]期():一周年。字:女子许嫁。自庵:周姓。生平不详。[2]殇:未成年而死。[3]惠:通[4]爽:失,差。[5]间(jiàn):距离。引申为疾病稍好转。[6]裾():衣服的前襟。褓:小儿衣。[7]奉手:此指携着大人的手。[8]尽室:举家,全家人。[9]甲戌:同治十三年(1874)。[10]厝:(cuò):浅埋以待改葬。[11]划(huà):忽然。[12]凉德:薄德。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书院院长。反对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上保守。曾罗致文人,从事古籍、历史文献的编校刊印。有《虚受堂文集》。
   

  欧阳生文集序(清)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1]。三子既通硕望[2],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3]“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4]
  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5],门下著藉者[6],上元有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在桐城者,有戴钧衡存庄,事植之久,尤精力过绝人,自以为守其邑先正之法[7],襢之后进[8],义无所让也。其不列弟子籍,同时服膺[9],有新城鲁仕骥絜非[10],吴兴吴德旋仲伦。絜非之甥为陈用光硕士[11],硕士既师其舅,又亲受业姚先生之门,乡人化之[12],多好文章。硕士之群从,有陈学受艺叔[13],陈溥广敷[14],而南丰又有吴嘉定子序,皆承絜非之风,私淑于姚先生[15]。由是江西建昌有桐城之学[16]。仲伦与永福吕璜月沧交友[17],月沧之乡人有临桂朱琦伯韩、龙启瑞翰臣、马平王锡振定甫[18],皆步趋附于吴氏、吕氏,而益求广其术于梅伯言。由是桐城宗派流衍于广西矣。
  昔者,国藩尝怪姚先生典试湖南[19],而吾乡出其门者,未闻相从以学文为事。既而得巴陵吴敏树南屏,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而武陵杨彝珍性农[20]、善化孙鼎臣芝房[21]、湘阴郭嵩焘伯琛[22]、溆浦舒焘伯鲁,亦以姚氏文家正轨,违此则又何求?最后得湘潭欧阳生。生,吾友欧阳兆熊小岑之子,而受法于巴陵吴君、湘阴郭君,亦量事新城二陈。其渐染者多,其志趣嗜好,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
  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士[23],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24],深摈有宋诸子义理之说[26],以为不足复存。其为文芜杂寡要。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辞章[27],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唯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
  自洪、杨倡乱[28],东南荼毒,钟山石城昔时姚先生撰杖都讲之所[29],今为犬羊窟宅,深固而不可拔,桐城沦为异域[30],既克而复失,戴钧衡全家殉难,身亦欧血死矣。余来建昌,问新城、南丰兵燹之余[31],百物荡尽,田荒不治,蓬蒿没人,一二文士,转徙无所。而广西用兵九载,群盗犹汹汹,骤不可爬梳[32],龙君翰昌又物故[33]。独吾乡少安,二三君子尚得优游文学,曲折以求合桐城之辙。而舒焘前卒,欧阳先生变以瘵死[34]。才绪牵于人事,或遭乱不得竟其学,少者或中道夭殂[35]。四方多故,求如姚先生之聪明早达[36],太平寿考[37],从容从跻于古之作者,卒不可得。然则业之成否,又得谓之非命也耶?
  欧阳生名勋,字子和,殁于咸丰五年三月,年二十有几。其文若诗,清缜喜往复[38],亦时有乱离之慨。庄周云:逃空虚者[39]……闻人足跫然而喜[40],而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乎[41]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欬也久矣,观生之为,则岂直足音而已!故为之序,以塞小岑之悲,亦以见文章与世变相因,俾后人得以考览焉。

  注释:
  [1]编修君范:指姚鼐伯父姚范。姚范,字南青,学者称姜坞先生乾隆进士,授编修。姚鼐早年曾受教于他。[2]通儒硕望:博通儒学,声望极高之人。[3]周永年:字书昌,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授编修。为之语:对他(姚鼐)讲。[4]江西诗派:北宋历以黄庭坚为首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余人。因其成品多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5]钟山书院:在南京,书院是唐代以后各地州、府设立的县有教学、研计性质的学校。[6]门下:指弟子。著籍:列名。[7]先正:先辈贤人。[8]襢:同禅,传,传授。[9]服膺:衷心佩服。[10]鲁仕骥:名九皋,又名仕骥,字絜非,江西新城人,乾隆进士,曾向姚鼐学习古文法,著有《山木集》四卷。[11]陈用光:见本书《太乙舟山房文集序》注。[12]化之:受到影响。[13]陈学受:字艺叔,江西人,曾向梅曾亮学古文。[14]陈溥:字广敷,陈学受族弟。[15]私淑:向自己崇敬的某人学习而又未得直接传授的,常自称为某人的私淑弟子[16]建昌:陈用光是江西新城人,新城旧属建昌府。[17]吕璜:(1778—1838):字礼北,号月沧,嘉庆进士,广西永福人,与吴德旋相友善,所录吴氏《初月楼古文叙论》为桐城派重要文论之一。是桐城派在广西的重要代表。[18]王锡振:即王拯。[19]典试:主管科举考试。典:主和,掌握。[20]杨彝珍:字湘涵:一字性农,湖南武陵(今常德)人,道光三十年进士。[21]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22]郭嵩焘:字伯琛,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兵部侍郎,出使英法。[23]畸士:即畸人,不合世人的异人。[24]汉学:指汉朝人对经典古籍的考证训诂之学,与宋朝人以解释经典义理的理学对称。清代汉学对整理古籍有重要贡献,他们的文章也多以考证为主,有时确有繁琐之病。[25]“宋诸子句:指宋朝程颐、程颢、朱熹等人的理学。[26]“以为二句: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互为结合,不自姚鼐始,但他的提倡,产生了很大影响。[27]洪、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杨秀清。[28]撰杖都讲:手持拐杖主讲。撰:拿、持。都:主管。[29]沦为异域:指被太平军占领。[30]问:访问。兵燹(xiǎn):兵火。[31]爬梳:梳理,整顿。[32]物故:亡故。[33]瘵(zhài)死:病死。[34]夭殂:夭折,未成年而死。殂():死亡。[35]早达:早年显达,指姚鼐早年得到功名。(姚氏二十岁中举人,三十三岁中进士)[36]太平寿考:平安高寿。[37]清缜(zhěn):清淡细密。缜:精密。[38]“庄周四句:引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逃空虚者,原为 逃虚空者,指外逃在荒无人迹之人。[39]跫(qióng)然:脚步声。[40]謦欬(qìng ké):咳嗽声,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死后谥文正。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师曾攀附梅曾亮,并与朱琦、王拯、吴敏树等桐子城派人物相往来。后以桐城派为号召,网罗人材。吴汝纶、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充其幕僚,并以曾门弟子相称。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编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清)曾国藩

  节母蔡氏,生三岁而室于欧阳。事玉光府君,家微也,姑刘孺人端严匡敕[1],无所假借[2],节一朝之食分之二日,并三人之事责之一手,举家事精粗剧易[3],壹委节母,不以何问他人[4]。节母则先鸡鸣而兴,豫其未至[5],后斗转而息[6],补其阙遗。箕拘无尘[7],井汲无濡,半米寸薪,必珍必戒。诸则姒次第入门[8],节母躬其难者,让其易者。自亲舍及众私室,衣垢则浣之,绽裂则补缀。初不问其所自来,群从子女[9],寒则衣之,饥则慈以甘餈[10],就湢浴为之洁除[11]。群从或忘其母而母节母,节母亦忘其非己出也。
  乾隆三十年乙酋,舅席珍府君卒,明年玉光以毁死[12],刘孺人大戚。节母于时年二十有八,长子惟本甫三岁,少者成材未期耳。入则泣血柴立[13],茹檗自盟[14];出则抱子奉姑,怡声亹亹[15]。益屏去华饰,先姑意之未发而从事。约其口与体,以及其孤子女,无所不约。勤其力以率其妯娌与其子姓佣奴[16],各有专职。土无寸旷,人无晷暇[17],俯拾仰取[18],宾祭有经,猪鸡肥硕,蔬果怒生。方节母事姑之初,岁入谷二十石,逮姑之暮年,谷近千石。
  惟本读书属文,试于郡县有声矣。年二十七岁而卒。妇蔡氏亦以节著。节妇蔡氏,少归欧阳惟本,节母之冢妇也[19]。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岁大饥,节妇将嫁,其父辅世贫不能具礼,宗族或助之结褵之赀[20],凡得钱三千有奇,父为装遣之。节妇阴返其钱,置秆荐中[21],而系钥匙其端。父归而室无见粮[22],引钥则钱在焉。泣曰:孝哉,吾女,留此以活我也。
  惟本殁时,节妇亦二十八岁。由是捐弃万事,壹从节母求所以事祖姑刘孺人之法。黎明刘孺人兴,节母执笄侍左[23],节妇自右约之[24];及盥,节母奉水,节妇奉槃;及食,妇具馔,母侑之[25];及寝,三世联床,听于无声。刘孺人即怒[26],节母负墙竦俱,节妇从容改为,以适厥指[27]。即疾病,妇煮药,母尝而后进。夜则番宿递侍[28],衣不解带。一夕,节母起,堕床,折胁二骨,节妇号泣,就援之,母戒屏息,无令刘孺人得闻知也。刘孺人晚而丧明,手足痿痹。挽箯舆[29],日游庭中,节母肩前,节妇肩后。
  其后刘孺人九十而终,节母且六十矣,二胁骨者竟无恙。其后二十余年,盗入室,劫母衣,刃伤节妇指及肘,创甚,亦不医而竟无恙。论者以为孝征,神或相之云[30]。道光九年,节母殁,实年九十有六。二十三年节妇殁,实年八十有三。其前五年,岁在乙亥,均旌表节孝如例。
  前史官曾国藩曰[31]:节妇之孙女子四人,次二者归于我。外舅福田先生,笃行君子也,数为余述诵两世事状。余昔官礼部,见各行省题旌妇女[32],凡烈妇殉夫者,别具一疏。高宗皇帝常下诏非之[33],不予旌表,以为行不贵苟难也。然末俗土论,往往以矫激卓绝之行为难。观欧阳姑妇之节,亦似庸行,无殊绝者,而纯学兢兢,事姑至六十年、五十年之久而不渝,天下之至难,孰逾是哉!

  注释:
  [1]匡敕:诚正,严整。敕,通,整饬。[2]假借:此指借债。[3]剧:繁难,繁重。[4]何问:诘问。何,通,斥责。[5]豫:通,先作好准备。[6]斗转:北斗星已转了方向,意思是夜深了,天要亮了。[7]箕拘:把灰尘扫入簸箕中。拘(gōu):拥蔽。《礼记曲礼上》郑玄注:以袂拘而退,谓扫时也,以袂拥帚之前,扫而却行之。”[8]娣姒(dì sì):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9]群从子女:此指很多的侄儿侄女。[10]餈:同,一种用糯米蒸制的食品,如糍团,糍糕等。[11]湢()浴:洗澡。湢,浴室。[12]毁:哀毁,居丧时因过度悲哀而损害健康。[13]柴立:像枯槁的木头,形容憔悴,毫无生意。[14]茹檗():吃苦。茹,吃,食。檗,黄柏,味苦。[15]亹亹(wěi):勤勉、不倦貌。[16]子姓:犹言子孙。[17]晷(guǐ):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此处犹言[18]俯拾仰取:指随时收拾,劳作。[19]冢妇:嫡长子之妻。[20]结褵:古时女儿出嫁,母亲把佩巾结在女儿身上。此代指结嫁,出嫁。褵,佩巾。赀:通[21]秆荐:草席。荐:卧席。[22]见粮:现有的粮食。见,同[23]笄():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24]约:束。束发。[25]侑:陪侍。[26]即:倘若,如果。[27]指:意旨。[28]番:轮番。[29]箯(biān)舆:竹编的轿床,可躺卧。[30]相(xiàng):助。[31]史官:明以后修史为翰林的职责。作者曾官翰林,故自称前史官。[32]题旌:褒扬。表彰。[33]常:通

   

  潘锦芳传(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1]。少习拳勇技击[2],谊心直气[3],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为善[4]。谦谨畏事,犯而不校[5]。晚年酒益雠[6],家富,子孙内赀为品官[7],翁称封君[8],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9],与庸保语[10],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缙绅之佂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11],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12],事解不居其名。
  咸丰庚中[13],粤贼攻湖州[14],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15],指翁告入曰:此游侠之雄也,惜乎老矣!辛酉之[16],贼陷会城[17],围湖州益亟[18],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书乞援。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湖而西[19],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20]。行有日矣,有尼之者,中变[21],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22]。生者数老夫之行[23],日暮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24]
  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25];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26],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宜附壬戌殉节诸君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27],遂不得书。乌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注释:
  [1]湖州:府名,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2]技击:搏击、刺击一类的武艺。[3]谊:通[4]折节:改变往日的气性行为。[5]校(jiào):计较。《论语泰伯》:犯而不校。”[6]雠(chóu):售。[7]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8]封君:子孙贵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9]伛偻(yǔ lǚ):曲背,躬着身子,表示恭敬。[10]庸保:佣人,雇工。庸,通[11]诣:前往,去到,指拜访。[12]逋负:拖欠的税赋或债务。逋,拖欠。[13]庚申:咸丰十年(1860)。[14]粤贼:对太平天国革命军的蔑称。[15]赵忠节:赵景贤,号竺孙,浙江归安(今吴兴)举人。湖州城陷而死,谥忠节。[16]辛酉:咸丰十一年。[17]会城:指省城杭州。[18]亟:急,迫切。[19]绝:穿过,越过。[20]饷:军粮。给军队的奉给。[21]尼():阻止。[22]相枕(zhèn):互相枕靠而卧倒。此形容死者极多。[23]行(háng):辈。[24]岌岌:很危险的样子。[25]翮():羽毛。[26]壬戌:同治元年(1862)。[27]少:轻视。

   

  瓶庵小传(清)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1],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2],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3],好行其德。尝僦小舟[4],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5]吴门高士徐枋[6],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7],枋不辞。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8],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9],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酻之[10],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11]。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12],白徒悍卒皆服之[13]。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14],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15],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16],父尝刲股以疗亲病[17],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识瓶庵者曰,瓶庵姓吴,名传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盖徽之林宁人云。瓶庵父,字绍素。

  注释:
  [1]吴门:苏州。[2]失怙():失去父亲。怙,依靠。[3]急难:窘急,困难。[4]僦(jiù):租赁。[5]长者:有德行的人,多指性情谨慎宽厚。[6]高士:隐士。徐枋(bǐng):字昭法,号俟斋,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父亲明末殉难,遂隐居不仕清朝。[7]馈遗:赠送。[8]觞客:设酒待客。觞(shāng):酒杯。[9]先陇:祖先陇地,祖墓。陇,通,坟墓。[10]酻(lèi):洒酒于地表示祭祀。[11]黄山:安徽境内著名的游览胜地。[12]就:归于。[13]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14]维扬:扬州。[15]叩阍:向朝廷进言。阍,宫门。[16]殊:极,甚。[17]刲(kuī):割取。股:腿。

   

  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

  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饲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2],五日乃火。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当其死,告于父:无葬此土,以尸投火。父如其言。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辄为诗文吊之[3]。岁丙申春[4],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
  吾老人无儿,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5],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6],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缳[7],丝绝,缳又断。余皇急不知所出[8],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9]’”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10],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11]。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女泣谓余曰:儿必死,无援儿为也。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13]。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14],家世江南[15],当与母勉图归计耳。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目瞪,口泻水如注。是时雨甚,门外马蹄践血与泥,声溅溅[16]。比屋杀人焚炉[17],火四起。夜,女以纸渍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余心痛,手不能举,又解在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闻足击床阁阁[18],呜呼,死矣!
  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公善医,活人者众。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19],不死,兵缚公欲杀,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卞时病甚,亦受刃,久之复苏,人以为女之阴助云。
  铭曰:三光绝[20],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21]。瘗尔于忠贞之旁[22],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23]

  注释:
  [1]卞忠贞祠:在扬州南门内,为纪念晋代人卞壶而建。卞壶字望之,晋永嘉年间苏峻称兵叛乱,卞与苏苦战身亡,两个儿子也被害。谥忠贞。[2]弘光:南明皇帝朱由崧,年号弘光。乙酉:弘光元年(1645)。[3]辄:每每,总是。[4]丙申:清顺治十三年(1656)。[5]史公:史可法,字道邻,崇祯末为南京兵部尚书。弘光时督师扬州,城破遇害。详见《梅花岭记》。[6]刭(jǐng):以刀割颈。[7]缳(huán):绳圈,绞索。[8]皇急:恐惧慌张。[9]姑:姑且,暂且。[10]童:山无草木。喻秃顶。[11]匿():躲藏,隐蔽。[12]恸(tòng):大哭,哀痛至极。[13]俾:使。[14]血食:受祭祀。因祭祀用牲牢的血,故称。[15]家世:家庭的世业。此处犹言籍贯。江南:指镇江。镇江在长江南,扬州在长江北。[16]溅溅(jiān):水流声。[17]比:并,连。[18]阁阁:象声词。[19]梃(tǐng):棍棒。[20]三光:日、月、星辰。[21]后土:古时称地神或土神。[22]瘗(yìi):掩埋。[23]丽:附。重离:太阳和月亮。离,明。缺:欠缺,缺陷。

王猷定(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拔贡生,崇祯末年,在史可法幕中任记室参军。明亡,绝意仕进,以诗文自娱。晚寓杭州西湖僧舍,贫病而死。其文在清初很有特色,破传统写法。传奇性散文尤为突出,风格几近小说。有《四照堂集》。
  南明弘光政权时,清兵南下,屠烧扬州十日,是历史上著名惨案。钱烈女是无数扬州女子之一,她不愿坐以待毙或被污,执意自尽,事迹感人,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中也有记载。这篇传记性的墓志铭情节具体真实,笔墨生动含情,为烈女增色不少。

  钱神问对(清)戴名世

  有神色赤而目方[1],刺其面为文[2],立中衢[3],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笃[4],或咄咄叹息不已。戴子见之,曰:此何神也?众曰:非若所知[5]前问神,神具以名对[6]。戴子笑日:吾闻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7]!其何以动众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8],罔敢不恭[9],子顾且云云[10],岂有说乎?
  戴子曰:吾数汝之罪,则熔汝使化而毒未歇[11],锉汝使折而害无救也[12]神怒曰:子固孺子[13],不足怜,今偶相遭而众辱我[14]!且夫吾之为功也,薄海内外[15],苟非余则戚戚嗟嗟[16],窘然而无以为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17],自余诸公贵人,皆孳孳幕予[18],手摩而目属[19],以及庶民卑贱之流,无不愿为我死者。且夫吾之为质也[20],流转而不穷,历久而不坏,爱我者归之,不爱我者谢勿往。吾岂有求于世哉?世求我而巳耳。是故官吏非吾不乐,商贾非吾不通,交游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贵,亲戚非吾不和,有吾则生,无吾则死。是故盗我者县官有禁[21],谋我者锱铢不遗[22],诚明夫利害之分[23],而审夫得失之势也。子何以云尔乎[24]?请勿复敢见子矣。
  戴子曰:固也,吾试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浑浑噩,数千百年间,耕田凿井,衣衣食食[25],天下太平,安乐无事。当是时,岂有汝哉?自汝出,而轻重其制[26],铢两其名[27],方圆其象[28],流传人间,惑乱民志,万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为汝为重轻;奸人之手,以汝为上下[29]。或执鞭乞哀[30],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31],损人益己,互相攘夺。或至犯科作奸[32],椎牛发冢[33],聚为博奔[34],出为盗贼。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贿成[35],敲骨吸髓,转相吞噬[36],而天下之死于汝手者,不可胜数也!挺土刻木以为人[37],而强自冠带;羊狠狼贪之徒[38],而恣侵暴,刳穷孤[39],而汝之助虐者,不可肚数也。且又摄其缄縢[40],固其扃鐍[41],兀然匿于小人暴客之室中,酿争而藏垢,避正而趋邪,使夫义士仁人,瞿瞿然惸惸然不能出气[42],修德益穷,有文益困。而汝独纷纷然奔走天下,颠倒豪杰,败坏世俗,徒以其臭薰蒸海内[43],气之所感,积为迷惑之疾:见之者慕,闻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无不平[44],贪吝接踵,而充塞仁义[45],障蔽日月,使天下伥伥乎无所之[46],而惟汝之是从。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为神也,汝乌足以知之[47]因仰而嘻笑,俯而却走,伸目四顾,举手而别,众共拥之以去。

  注释:
  [1]色赤而目方:古钱多以铜铸成,故曰色赤;钱形外圆,中有方孔,故曰目方。[2]刺其面为文:古钱两面有字,一面为铸钱年代,一面为币值;有些古钱还铸有图案花纹。[3]小衢(瞿):大路当中。忂:大路。[4]笃(堵):忠实,诚恳,[5]若:你。[6]具以名对:无保留地以其名称相答。,完全。[7]若是:如此。[8]靡:无,没有。[9]罔:无,没有。[10]顾:反而。[11]毒未歇:毒害尚未终止。[12]害无救:祸害尚未补救。[13]孺子:幼儿。[14]遭:遇。众辱:当众辱骂。[15]薄:迫近,到达。[16]“苟非句:如果没有我,人们就会发出悲戚哀叹的声音。苟:如果。[17]迂妄者:迂腐狂妄的人,指不重视金钱者。[18]孳孳:同孜孜,勤勉。[19]目属:用眼睛盯着。属(zhǔ主):专注。[20]质:性质。[21]禁:监禁,引伸为监狱。[22]锱铢(zī zhū资朱):古代重量单位。一锱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因为都是很小的重量,故锱铢连用,用来表示用少的钱、物。[23]“诚明句:真正明白了利害的分界。夫:语助词,无义。[24]何以云尔乎:为什么要那样说呢?[25]衣衣食食:穿衣吃饭。衣衣:前衣字为动词,读为(义),穿。食食:前食字为动词,读为(似),吃。[26]轻重其制:有了钱币重量的规定。[27]铢两其名:古代铸币有时以钱的重量为币值,如秦代铜币半两,西汉铜币五铢,即因其钱币的重最而得名。[28]方圆其象:内方外圆的样子。象,形状,样子。[29]“奸人之手二句:言奸恶的人办事,根据人们金钱多少分贵贱高低,采取不同态度。[30]执鞭:为人驾驭车马,意为给别人服役。[31]蒙死侥幸:言冒着生命危险,以图侥幸发财。蒙:冒。[32]犯科:犯法。科,科条,法律。[33]椎牛发冢:盗墓掘坟。椎牛:当作椎埋意为盗墓。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群。发冢:掘开坟墓。[34]博弈:博和弈原来都是古代的棋戏,此处指赌博。[35]政以贿成:政事依靠贿赂而成。[36]吞噬(shì示):吞咬。噬:咬。[37]挺土刻木:指用泥土堆起或用木头雕刻神像。[38]羊狠狼贪:比喻暴戾贪残《史记项羽本纪》: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39]刳(枯)穷孤:剥削迫害孤苦百姓。刳:剖开,挖空。[40]“摄其缄縢二句:《庄子胠箧》:摄缄縢,固扃鐍。(niè):结;缄縢(jiān téng坚腾):绳索。摄缄縢意为将箱箧捆紧。[41]扃鐍(jiōng jué窘决):门或箱香箧上可加锁的地方。[42]瞿瞿(巨):惊恐的样子。惸惸(qióng):忧虑的样子。[43]薰蒸:气味升腾。[44]有无不平:有和无形成不平。[45]充塞仁义:语出《孟子滕文公下》,意为堵塞仁义之途,窒息仁义之道。[46]伥伥(cháng昌):盲目无所见的样子。[47]乌:何。

   

  强记法(清)梁章钜

  张稷若[1]曰:历城叶奕绳[2],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3],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札录[4]之。录讫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5]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6]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处随补,岁无旷日[7]。一年之中,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8]而止。稍隔时日,便成枵腹[9],不如余之约[10]取而实得云云。——此真可谓困学[11]要法。

注释:
  [1]张稷若:张尔歧,字稷若,号蒿庵,济南人,明季诸生,入清不仕,不求闻达,其学以笃志力行为本,著作有《蒿庵集》、《蒿庵闲话》等。[2]历城:即今山东省历城县。叶奕绳:山东历城人,有文采,善剧曲。[3]钝:迟钝,笨拙。[4]札录:抄录。[5]务期:务必做到。[6]笥(饲):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7]旷日:空缺、荒废的日子。[8]影响:指粗浅的印象。旧说影随形,响从音。影和响都是表象的东西,后引申为不真实表面的等意。[9]枵(xiāo消)腹:空腹。意为一无所有一无所得[10]约:少。[11]困学:遇到困难然后学习。这是自谦的说法。《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困学,后指刻苦学习。

  樵髯传(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1]。性疏放[2],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竞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3],翁辄颦顣曰[4]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5]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然[6],竟不往也。翁季父官建宁[7],翁随至建宁官廊[8],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8],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刘子曰:余寓居张氏勺园中[10],翁亦以医至。余久与翁处,识其性情。翁见余为文,亟求余书其名氏,以传于无穷。余悲之而作樵髯传。

注释:
  [1]鄙:边远的地方。[2]疏放: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3]注局凝神:注视棋局,聚精会神地思考。[4]颦顣(pín cù贫促):皱眉蹙额,不快的样子。通。[5]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6]哓哓(xiāo嚣):争辩声。[7]季父:叔父。建宁:县名,在福建省西部。[8]官廨(xiè懈):官署。[9]武夷:武夷山。武夷山有广义、狭义之分。前者在江西、福建两省边界地区,后者指福建祟安县境由红色砂石构成的低山,为福建第一名山,有四十九峰、八十七岩、九曲溪、武夷宫、紫阳书院等名胜古迹。这里朗武夷即指后者。[10]张氏勺园:张闲中之园,在安徽桐城,大不过一亩。以为名,即喻其小。康熙末,张闲中曾邀刘大櫆设馆于园中教其两弟读书。张闲中名若矩,桐城人,能诗文,为刘大櫆挚友。

  清河观察刘夫人诗序(清)吴汝纶

  清河观察刘公既丧其良嫔孔夫人[1],悼念之不弭[2],乃裒其遗诗为一卷刻之[3],而使其属吴汝纶为之序。汝纶读其诗,至于雕刻山川,凭吊厄塞之作,以为古所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者[4],殆不是过。而夫人故常自恨生不丈夫行,不能助公以奉上德扬职阜人为事[5],赋咏所寄,累累见之,其志意尤奇也。
  妇人之职,以酒食中馈织纴为务[6],卑弱承事人为德[7],有能通念书册习文艺知道理者,世则以为希矣,又况德业材用器量一仿依于男子如夫人者[8],岂易得哉?
  中国之法,贵丈夫,下妇人。丈夫妇人有常名无常行[9],丈夫之行也有三,妇人之行也亦有三:有职、有艺、有志。职也者,丈夫妇人分有焉;艺也者,丈夫专之而妇人兼之;志也者,丈夫妇人交致焉。职则丈夫也,艺则不能丈夫也,志则不能丈夫也,丈夫名妇人行,且得而丈夫之耶?职则妇人也,艺则不专妇人也,志则不屑屑惟妇人域也[10],妇人名丈夫行,且得而妇人之耶?
  丈夫也,妇人也,是时为贵下者也。虽然,丈夫而妇人者多,妇人而丈夫者少,则其贵且下也亦宜[11]。昔者战国之时,有犀首、张仪者[12],丈夫人也,而孟轲氏宾之[13],至夷于妾妇。张子房运筹策[14],佐汉倔起有天下,成帝业,功劳为多,而太史公见其图,状貌乃如妇人好女。而妇人之中,又传有所谓缇萦、洗夫人者[15],类不规规以弱女子自慊[16],而慨然有烈丈夫之风。以彼所为,与世之大冠长裾雍容坛坫者较功比权[17],夫孰雌雄焉?
  仪、衍、子房自恒人视之[18],丈夫雄也,下是而不如之者多矣。及如缇萦、洗夫人,千百贤妇人中乃一二而已。求一二人于千百人中,诚知其难也。而果有得焉,有不敬畏诚服者乎?于其亡也,有不忧悲思愁而求所以不亡之者乎?
  夫人之诗之美,览者多能言之。汝纶读其词,奇其志,以为殆古之缇萦、洗夫人者比也[17]。序其诗而传之,庶夫人亡矣,犹有不亡者存。
  光绪某年月,汝纶谨序。

  注释:
  [2]清河:县名,在河北省东南部。观察:道员,负责巡察的官吏。嫔:妻死后称[2]弭():止。[3]裒(póu):集。[4]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此语出自《汉书艺文志》,意思是:登高能作诗赋就可以作官。[5]扬职:使官职政绩显著。阜人:安民。[6]中馈(kuì: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纴(rén):纺织。[7]承事人:承担服侍人的事情。[8]德业:道德修养。材用:才力。[9]常名:一定的名分。常行:一定的行为、品德。[10]屑屑:琐碎忙碌。域:领域,范围。[11]且:而且。[12]犀首:公孙衍,战国时魏人,号犀首。初在秦为官,后入魏为将,主张合纵抗秦,官至魏相。张仪:战国魏人,为秦相,制定联横的策略,为著名纵横家。[13]宾:同摈,排斥。夷:平,等同。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的主张行为不合于仁义 ,是为一己之私利而顺从君王,是妾妇之道[14]张子房:张良,字子房,汉初大臣。[15]缇()萦:淳于缇萦,西汉人,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之女,父为人告入狱,缇萦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刑。洗夫人:南朝陈人,助陈统一岭南,陈亡后又助隋平定岭南叛乱,封谯国夫人。[16]慊(qiè):满足。[17]长裾():长袖。雍容:从容。坛坫(diàn):古代诸侯会盟之所,此处指官位。[18]恒人:普通人。[19]殆:仅。比:类。

   

  清议(清)顾炎武

清议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遂,载在《礼经》;殊厥井疆,称于《毕命》。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君子有怀刑之惧,小人存耻格之风,教成于下而上不严,论定于乡而民不犯。降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至宋武帝篡位,乃诏: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之更始。自後凡遇非常之恩,赦文并有此语。《小雅》废而中国微,风俗衰而叛乱作矣。然乡论之污,至烦诏书为之洗刷,岂非三代之直道尚在于斯民,而畏人之多言犹见于《变风》之日乎?予闻在下有鳏,所以登庸;以比三凶,不才,所以投畀。虽二帝之举错,亦未尝不询于刍荛。然则崇月旦以佐秋官,进乡评以扶国是,傥亦四聪之所先,而王治之不可阙也。
  陈寿居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者累年,阮简父丧,行遇大雪,寒冻,遂诣浚仪令,令为他宾设黍霍,简食之,以致清议,废顿几三十年。温峤为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留之,峤绝裾而去,迄于崇贵,乡品犹不过也,每爵皆发诏。谢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首,文行于世,坐废不豫荣伍。张率以父忧去职,其父侍伎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聘焉,讴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为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服阕後久之不仕。官职之升沈本于乡评之与夺,其犹近古之风乎?
  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洪武十五年八月乙酉,礼部议:凡十恶、好盗诈伪,干名犯义,有伤风俗及犯赃至徒者,书其名于申明亭,以示惩戒,有私毁亭舍、涂抹姓名者,监察御史、按察司官以时按视,罪如律。制可。十八年四月辛丑,命刑部录内外诸司官之犯法罪状明著者,书之申明亭。此前代乡议之遗意也,後之人视为文具。风纪之官但以刑名为事,而于弼教新民之意若不相关,无惑乎江河之日下已!名教司马迁作《史记·货殖传》,谓:自廊庙朝廷岩穴之士,无不归于富厚。等而下之,至于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而仲长敖《核性赋》谓:倮虫三百,人最为劣。爪牙皮毛,不足自卫;唯赖诈伪,迭相嚼啮。等而下之,至于台隶僮竖,唯盗唯窃。乃以今观之,则无官不赂遗,而人人皆吏士之为矣;无守不盗窃,而人人皆僮竖之为矣。自其束发读书之时,所以劝之者,不过所谓千钟粟、黄金屋,而一日服官,即求其所大欲。君臣上下怀利以相接,遂成风流,不可复制。後之为治者宜何术之操?曰:唯名可以胜之。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沽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即不无一二矫伪之徒,犹愈于肆然而为利者。《南史》有云:汉世士务修身,故忠孝成俗。至于乘轩服冕,非此莫由,晋、宋以来,风衰义缺。故昔人之言日名教,曰名节,曰功名,不能使天下之人以义为利。而犹使之以名为利,虽非纯王之风,亦可以救积污之俗矣。
  《旧唐书》:薛谦光为左补阙,上疏言:臣窃窥古之取士,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以雕虫为後科,故人崇劝让之风,士去轻浮之行。希仕者必修贞确不拔之操,行难进易退之规,众议已定其高下,郡将难诬其曲直,故计贡之贤愚,即州将之荣辱,假有秽行之彰露,亦乡人之厚颜。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惭,干木隐而西河美。故名胜于利,则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则贪暴之风扇,自七国之季,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犹征百行,是以礼节之士敏德自修,闾里推高,然後为府寺所辟。今之举人有乖事实、乡议决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沦,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易攵,驱驰府寺之门,出人王公之第,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者。自求之称也。夫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是知府命虽高,异叔度勤勤之让;黄门已贵,无秦嘉耿耿之辞。纵不能挹己推贤,亦不肯待于三命。故选司补置,喧然于礼闱;州贡宾上,争讼于阶闼。谤议纷合,渐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争利之心,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焉能不移?在于中人,理由习俗。若重谨厚之士,则怀禄者必崇德以修名;若开趋竞之门,则徼幸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修名则兆庶蒙其福,风化之渐,靡不由兹。嗟乎,此言可谓切中今时之弊矣。  汉人以名为治,故人材盛;今人以法为治,故人材衰。
  宋范文正《上晏元献书》曰:夫名教不崇,则为人君者谓尧舜不足法,祭、纣不足畏;为人臣者谓八元不足尚,四凶不足耻。天下岂复有善人乎?人不爱名,则圣人之权去矣。
  今日所以变化人心,荡涤污俗者,莫急于劝学、奖廉二事。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岂待川再遣,方收牧豕之儒;优孟陈言,始录负薪之允。而扶风之子,特赐黄金;琢郡之贤,常颁羊酒。遂使名高处士,德表具僚,当时怀稽古之荣,没世仰遗清之泽,不愈于科名、爵禄劝人,使之干进而饕利者哉?以名为治,必自此涂始矣。
  汉平帝元始中,诏曰: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馀,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其赐弘後子孙之次见为适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魏志》:嘉平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赐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家二千斛,帛三十束,布告天下。後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诏曰:故处士李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可远傍惠、康,近准玄、晏。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唐六典》:若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虽无官爵,亦赐谥曰先生。以余所见,崇祯中尝用巡按御史祁彪佳言,赠举人归子慕、朱陛宣为翰林院待诏。
  《唐书》:牛僧孺,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则知隋之赐田,至唐二百年而犹其子孙守之,若金帛之颁,廪禄之惠,则早已化为尘土矣。国朝正统中。以武进田赐礼部尚书胡氵荧,其子孙亦至今守之,故窃以为奖廉之典莫善于此。
  ——《日知录》卷十三

  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清)康有为

  奏为恭谢天恩(1),特许专摺奏事(2),请罢弃八股度帖楷法(3)取士,复用策论(4),冀(5)养人才,以为国用,恭摺仰祈圣鉴事(6)。
  窃臣以疏(7)贱,荷蒙召对,询臣以中外之事,救国之谟(8);对逾二时(9),皆承嘉纳(10),天颜有喜(11);并问取所著各书(12),咸(13)令写进;又令承时上陈,特放专摺奏事。殊恩异数(14),非臣之贱所当被蒙;粉骨碎身,非臣之愚所能上报。臣窃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今学校未成,科举之法,未能骤(15)废,则莫先于废弃信股矣。夫(16)八股之夫用,臣即业八股以窃科第(17)者也,从其业之既久,知其害之尤深,面对未详,敢为我皇上先陈之。
  夫自《春秋》讥世卿而选郊野(18);汉世举孝、秀而考经行(19);六朝至唐、宋、词章与帖括并用(20);元、明及国朝(21),经义(22)与试帖俱行;自周与宋,曾取士于学校;经汉迄今,多试以策论。虽立法各殊科,要(23)较之万国,比之欧土,皆用贵族,万为非才,则选秀于郊,吾为美矣,任官先试,我莫先焉(24)。美国行之,实师于我(25)。夫若汉之光禄四行(26),宋臣司马光之十科试士(27),朱子之学校贡举法(28),皆为良法,惜不见行。且凡法虽美,经久必弊(29);及其弊已著,时会大非,而不与时消息,改弦更张;则陷溺人才,不周时用,更非立法求才之初意矣(30)。
  推宋王安石之以经义试士也(31),盖鉴于诗赋之浮华寡实(32),帖括之迂腐(33)无用,故欲借先圣(34)深博之经文,令学者发精微(35)之大度;以为诸经包括人天(36);兼该治教(37),经世宰物(38),利用前民(39),苟(40)能发明其大义微言,自可深信其通经致用(41);立法之始,意美法良。迨至明与国初(42),人士渐陋(43),然抉经心而明义理(44),扶人伦而阐心性(45),当闭关之世(46),虽未尽足以育才兴学,犹幸以正世道人心焉。
  惟垂为科兴(47),立法过严,发为代圣立言,体裁宜正,不能旁称诸子而杂其说,不能述引后世而谬其时(48);故非三代之书(49)不得读,非诸经之说不得览。其博学方闻(50)之士,文章尔雅(51),援引今故,间征子纬(52),旁及异域(53),则以为犯功令而黜落(54)之。若章句瞀儒(55),学问止(56)于《论语》,经义未闻《汉书》(57),读《礼记》则严删国恤(58),学《春秋》则束《三传》(59)。若夫《周礼》以经国家(60),《仪礼》以范(61)人伦,以试题不及,无人读诵(62)。乃至(63)《诗》、《书》、《易》、《礼》之本经,亦复束汉注唐疏而不观(64)。甚乃《学》、《庸》、《论》、《孟》(65)之微言,亦只守兔园坊本之陋说(66)。盖(67)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68);而有司苟简(69),三场只重首场(70),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四书》;谢绝(71)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知年这文学扫地无用,束阁读矣。渐乃忘为经义,惟以声调为高歌;岂知圣言,几类俳优之曲本(72)。东涂西抹,自童年而咿语(73)摹仿;妃青俪白(74),迄白道而按节吟哦(75)。既因陋而就简,咸闭聪而而黜明。试官妄取,谬种展转以相传(76);学子循声,没字空疏而登第(77)。虽有经文五义,皆以短篇虚衍(78);虽有问策五道,皆依题字空对(79)。但八股清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80)进士、翰苑(81)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82)为何代人,汉祖、唐宗(83)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84)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既流为笑语,复秉文衡(85),则其展转引收(86),为若何才俊(87)乎?
  然凡此所讥,尚属进士、举贡、生员(88)以上者也。若夫童试(89),恶习尤苛:断剪经文割截圣语,其小题有枯困缩脚(90)之异,其搭题(91)有截上截下之奇,其行文有钓伏渡挽(92)之法。譬如《中庸》以其广大,草木生之,则上去及其广三字,下去木生之三字,但以大草二字为题,如此之例,不可殚书(93)。无理无情,以难学者。水止上侮圣言(94),试问工之何益?而上自嘉道,下迄同光(95),举国人士,伏案揣摩(96),皆不出此大草之文法也。
  夫人士之才否,国命之所寄托也。举贡诸生,为数无几。若童生者,士之初基(97)。吾国凡为县千五百(98),大县童生数千,小县亦复数百,但每县以七百计之,几近百人矣。夫各国试皆无额,惟通是求(99);而吾国学额寡少,率(100)百数十额,乃录一人。故录取者百之一,而新试者不止百之一。故多有总角(101)应试,耋耋犹未青其衿者(102);或十年就试,已乃易业(103)。假三十年之通,则为三百万人矣。故有人士终身,未及作一大题,以发圣经大义者(104)。夫以总角至壮至老,实为最有用之年华,最可用之精力,假从事科学,讲求政艺(105)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荷兰、瑞典、丹麦、瑞士之民数矣。以为国用,何求不得?何欲不成?乃以三百万可用之粳稻力、人才、月日,钩心斗角,敝精费神,举而投之枯困搭截文法之中;以言圣经之大义,皆不与之以发明也;徒令其不识不知,无才无用,盲聋(106)老死;是比白起之坑长平赵卒四十万,尚十倍之(107)。其立法之谬异,流弊之奇骇,诚古今所未闻,而外人所万怪诧(108)者矣。即以臣论,丱角(109)学文,于小题拾截,万畏苦之。其文法严苛,过于钳网(110),触处皆犯。束书不读,稍能习熟(111);若复涉群书,置而不事,即复犯文法(112)。故六应童试,见摈(113)以此。知其于学问,最相阻相反也。
  且童生者,全国人之蒙师也(114)。师之愚陋盲瞽既极,,则全国人之闭塞愚盲前因甚。是投全国人于盲瞽也,何以为国?昔在一统闭关之世,前朝(115)以之愚民则可矣。若夫今者,万国交通,以文学政艺相竞,少(116)不若人,败亡随之。当此绸缪未雨(117)之时,为兴学育才之事,若追亡(118)救火之急,犹恐其不能以立国也。而儿以八股度试多士(119),以小题枯困截搭缚人才,投举国才智于盲瞽,惟恐其稍为有用之学,以为救时之才也,不亦反乎?
  然则中国之割地败后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故臣生平论政,尤痛恨之。即日面奏,荷蒙圣训,以八股为学非所用(120)。仰见圣明,洞见积弊。夫皇上既深知其无用矣,何不立行废弃之乎?此在明诏一转移间耳(121),而举国数百万人士,立可扫云雾而见青天矣。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122),则为有用之才;外求各国科学,以研工艺、物理、政教、法律,则为通方(123)之学。以中国之大,求人才之多,在反掌(124)间耳。尚虑群臣守旧,或有阻挠。皇上睿虑(125),内断于心,请勿下部议(126),特发明诏,立废八股。其今乡会童试(127),请改试策论;以其体裁,能通古证今,会文切理(128),本经原史,明中通外,犹可救空疏之宿弊,专有用之问学。然后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其试帖风云月露(129)之词,亦皆无用;其楷法方光乌之尚(130),尤为费时。昔在闭关之世,或以粉饿夫承平(131);今当多难之秋,不必敝精(132)于无用。应请定例,并罢试帖,严戒考官,勿尚楷法。庶几人士专研有用之学,其于立国育才,所关至大。
  臣愚颛颛(133),首以是请。恭摺叩谢天恩,伏维皇上圣鉴,谨奏。

  注释:
  (1)天恩——旧时指皇帝的恩德。(2)专摺奏事——直接上奏摺给皇帝,不必由主管的高级官员代为呈递。清制:无官职的一般士民上书,要由都罕院代为呈递;下级官员上奏摺,要由他的主管长官而有专摺奏事资格 的代为呈递;只有卿以上官员才有专摺奏事的资格。康有为曾多次上书,被拒绝代呈或途压下。戊戌四月二十八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特许以专摺奏事的资格。(3)罢弃——停止,舍去。八股——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段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从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都有两股互相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中的文句,作者要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算是代圣贤立言。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试帖——科举考试诗体名。始于唐代,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两字,并限韵脚,故亦称赋得体。例如赋得既雨晴亦佳,限字,就是以既雨晴亦佳为题,限押字韵。试帖诗既要切合题意,又要包含歌颂皇帝功德的意思,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楷法——殿试时,应考进士所用的标准书法,要求方、光、乌,不许有任何个性的表现。(4)策论——策是策问,论是论文。得出有关经义或夏事等问题,征求对答,对答者据题而阐发议论,陈述政事,提出自己的主张。起源于汉代,宋、金科举制度均曾用以取士。(5)冀——希望。(6)恭摺——恭敬上摺。仰祈——旧时公文向上呈奏的,即在等字前用一字,表示恭敬。祈,请求。圣——旧时用来称颂皇帝。以上为旧时公文的事由,即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7)窃——自谦之辞。疏——疏远,指当时康有为自己尚非接近皇帝失。(8)谟(蘑——计策,谋略。(9)对逾二时——指召见答对超过了两时辰,显示了皇帝的重视和信任。(10)嘉纳——赞许并采纳。(11)天颜有喜——皇帝面露喜色。(12)所著各书——指《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法国变政考》、《德国变政考》、《英国变政考》等。(13)咸——都。(14)殊恩异数——特殊的恩典和优异的待遇。(15)骤——一下子,顿时。(16)夫(扶——发语词。(17)业八股以窃科第——意思是并非通过真过实学取得功名(资格)。业,从事。窃,犹言偷取。料第,本指评定科别和第第(等级),这里指选用官吏时的一种资格。(18)《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春秋时代的史事,相传为孔子所修。讥世卿——春秋时代,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内,当政的大臣(卿)都由贵族世袭。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在隐公三年尹氏事和宣公十年记齐崔氏事两处,都说原文有讥世卿之意。选郊野——到非贵族阶层中去选拔人才。(19)举孝、秀——举荐孝廉、秀才(汉代由地方举荐品行端正、有才学的人任以官职)。经行——经明行修,即经学深湛,品行端正的意思。以上均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20)词章——指诗文。帖括——唐代科举制度,明经科以帖经(即掩盖所习经文的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的方式试士,测试其对经文、经义的熟习程度。考生因帖经难记,就总括经文编成歌诀,全球诵读,就叫帖括。以后,明清八股文有仿唐帖括者亦称之。(21)国朝——封建时代称本朝。这里指清朝。(22)经义——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作文,阐述经文义理,即八肌文。(23)要——总之。(24)以上几句说:较之只重用贵族的欧美各国,我国从非贵族阶层中选才取士的方法(指上面取士于学校试士以策论)要来得完善;而作用官员必先经过考核,则没有比我国再早的了。(25)这两句说:美国以后实行的考试制度实是从我国学去的。当时的维新派常从古代经典中寻找民主政治的根据,这里,同样把我国古代选拔人才、考核官吏一套制度附会为近代资本主义某些制度的渊源。(26)光禄——官名。秦称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南朝梁始定名光禄卿。掌宿卫宫殿门户与皇室膳食,主管三署郎官。汉朝的光禄勋每年必依照一些科目考核所属郎官,以定其等第高下。东汉初,光禄勋每年又从三署郎官中举茂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四行各一人。四行(xíng——指淳厚、质朴、谦逊、节俭。(27)十科试士——宋司马光于元祐更化后重新为相执政提出的十类举士取才方法。十科是: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智勇过人可备帅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学问渊博可备顾问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28)朱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学校贡举法——朱熹有《学校贡举私议》,主张学校要选拔确有道德的人来主持教导;各州生员名额要合理分配;考试科目要设立德行科;以及罢去词赋,把诸经子史和时务列入课题等建议。(29)经久必弊——指一成不变地长久使用某种方法,必定会产生各种弊病。(30)消息——消长(zhǎng)。周——切合。这几句的意思说:等到它的弊病已经显著,时势与先前已大不相同,这时,若不肯随时势变化而有所调整改变,好运便是埋没人才,不合时势需要,更非立法求才的本意了。(31)推——推求。以经义试士——用儒家经典大义来考试士人。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罢除科举考试制度中的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取士,要求应试者各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32)鉴——儆惩戒或教训。浮华寡实——形式华丽而缺少实际内容。(33)迂腐——拘泥于陈旧的办法。(34)先圣——前代圣贤。(35)精微——精妙。(36)人天——人道和天道,即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37)兼该——总括,尽备。治教——治术和教化。(38)经世——治理国家。宰物——主管万物。(39)利用前民——意谓在人们有所作为之前就给予有用的指导,使人们知道孰吉孰凶。出《易系辞上》:是兴神物以前民用。40)苟——假如。(41)通经致用——精通某部经典,付诸实用。西汉经学家有以《尚书禹贡》治河,有以《尚书洪范》察变,有以《春秋》治狱,都是通经致用的事例。(42)迨(代dài——等到。国初——指清朝初年。(43)陋——浅陋,见识贫乏。(44)抉(决(juè——挑出,这里是探取的意思。经心——指经典的核心思想。义理——儒家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45)人伦——封建时代的伦理关系。心性——这里泛指心情。(46)闭关——这里指清政府实行的团关自守政策。(47)垂——流传下去。这句意思说:考经义的办法流传到后来成为考八股的做法。(48)这两句意思说:不能广泛地称引诸子的学说而使议论驳杂,不能引述后代人的论著而把时代搞错。诸子,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家学派。子,原是男子之美称,这里的诸子专指除儒家以外的各家学派及其论著,在封建时代是受到排斥的,科举考试不许旁称诸子。(49)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之书,指《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等。(50)方闻——见闻广博。(51)尔雅——近于雅正。这是针对空疏无用的八股文而言。尔,通迩,近。雅,正。(52)间(jiàn——时或。征——引证。子——诸子。见前注。纬——指纬书,是汉代混合神学、附会儒家经义、宣扬宿命论的书,(有《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等七种)原书已佚,后有辑本。康有为宣传变法,爱引用纬书的说法,把孔子尊为宗教教主。(53)异域——这里指外国的书籍、学说。(54)犯功令——违反了规章法令。这里指违反科举考试中关于八股文代圣立言的功令。黜(chù)落——贬斥不取。(55)章句——指经书的章节和句读(逗dòu)。瞀(冒mào——愚昧无知。章句瞀儒是指只会诵说经文章句,而没有真才实学的儒生。下文就是批评揭露他们的种种无知情况。(56)止——只限于。(57)《汉书》——东汉班固撰著的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儒生不知《汉书》一事见《颜氏家训勉学篇》。(58)国恤——旧时指帝、后之丧。唐代长孙无忌修订新礼,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帝王准备丧事是臣下不宜言及的,就删去了礼书中有关国恤的内容。(59)束阁——束之高阁。《三传》——《左氏传》、《公羊传》和《穀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书,合称《三传》。读《春秋》而把《三传》丢开,是只为应付科举考试而不求实学的表现。(60)《周礼》——也称《周官》,儒家经典之一。旧说周公所作,近人研究定为战国时人搜集周王朝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附益儒家政治理想而成。经——经营,治理。(61)仪礼——也称《士礼》,儒家经典之一。旧说周公制作,一说孔子订定。近人研究认为成书在战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范——规范。(62)两句说:因为科举考试的题目出不到,《周礼》、《仪礼》两部书就没有人诵读。(63)乃至——竟然到达。(64)束汉注唐疏而不观——把汉朝人对《诗》、《书》、《易》、《礼记》等所作的注释和唐代人所作的疏文也束之高阁而不去阅读。疏,即义疏,古代盛行的一种注释体裁,和集解很接近。特点是逐字、逐句,逐章讲解古书,往往根据一家之说,从不违反,故有疏不破注之说。(65)《学》、《庸》、《论》、《孟》——即《大学》、《中庸》、(宋人从《礼记》中抽出来的两篇)、《论语》、《孟子》,合称四书。(66)兔园——即《兔园册》,古代民间流传的启蒙读物。后也指浅陋的幼学读物。坊本——书坊粗制滥造,校勘不精的刻本。这两句意思说:因囿于浅陋的传说,对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毫无所知。(67)盖——推原之词。(68)以上两句说:因为法令规定下来解释经义只尊重朱子的一家之言。按清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以从四书中摘句命题试士;而对四书的解释只能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69)有司——主管的官员。苟简——草率简陋。(70)三场——清代科举制度乡试、会试分三场。首场考经义(即八股文)。二三场论文与对策(答问)。据《清史稿选举志三》载:名为三场并试,实则首场为重。71)谢绝——拒绝。(72)几——几乎,差不多。俳(排pái)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按:八股文内容空疏,但形式上利用平仄四声的调谐和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段,追求文字形式上的匀称整齐,例如题为《殷有三仁焉》的八股文中的束股:嗟乎,自有此三人,壮山河而重社稷,当无忝莘野之元臣;告后土而对皇天,实足愧孟津之百国。读起来声调铿锵,有一点音乐感。(73)咿唔(依梧yī-wú——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74)妃青俪(丽)白——此以调配色彩比喻组织八股文。妃,通。俪,也是配对的意思。(75)迄——到。白首——老年。按节吟哦——依照节拍吟诵。(76)谬种展转以相传——语出《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即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谬)种流传。77)这两句说:学生只会循声吟唱,没字碑那样腹中空空的人也居然会高中。没字——指没字碑,旧喻不识字而虚有其表的人。语出《新五代史任圜传》: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登第——科举考试被录取。(78)虚衍——敷衍。(79)清制,科举首场考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二场考论、判、诏、诰等;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但是三场只重首场,而首场又着重从四书中命题的八股文。见《清史稿选举志三》。(80)巍科——最高的科第。一般指会试、殿试。(81)翰苑——即翰林院。清代的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及草拟有关曲礼文件等职务。清制,考取一甲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二甲、三甲的进士,或入翰林院肄业,或授任较低官职。(82)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83)汉祖——指汉高祖刘邦。唐宗——指太宗李世民。康有为在这里讽刺了那些人的空疏不学,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和袁枚《随园诗话》中都有相类似的记载。(84)舆地——地。《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这里指地理情况。(85)秉(丙bǐng——掌管。文衡——旧指以文章试士的取舍权衡。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一载:元和九年,韦贯之掌文衡。秉文衡,指做主考官。(86)引收——引荐,收录。(87)才俊——才智出众的人。(88)进士——唐代曾设进士科,应考的即叫进士。明清以进士为考中者的专称。凡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举贡——举人,贡生。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府、州县选学问品行俱优的生员,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有副贡、拔贡、岁贡、恩贡等多种名称。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倒学的,通称生员,习惯上称秀才。(89)童试——清制,凡应县试而未入学者,不认年龄大小,均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童生取得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就叫童试或童子试。(90)小题——八股文试题形式。小题出一句或一字,大题出全章全节,以考试级别的高低而定。枯困缩脚——意指八股文小题的题旨限死在一定范围内,不许超越违反。例如用《孟子公孙丑》麒麟之于走兽为题,出一字,不准犯下字;聘字,不准犯上字。(91)搭题——截搭题。科举考试时,为防考生钞袭,故意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制艺试题。清代童子试沿此风气,考官有出如下文所述截《中庸》以其广大,草木生之两句,而以大草二字为题目的。(92)钓伏渡挽——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叫;扼住上截下截,驾驭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叫;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叫。这三种笔法都是伏笔之变,因此有人把凑上去,称钓伏渡挽。(93)殚(单dān——尽。(94)上侮圣言——指截断文经文命题以难学者,是对对贤的无礼作法。(95)嘉道——嘉庆、道光,清仁宗、宣宗年号(1796—1850)。同光——同治、光绪。清穆宗、德宗年号(1862—1908)。(96)揣(chuǎi)摩——这里是迎合的意思。(97)士之初基——士人的根基。(98)据《清史稿地理志一》载,清光绪时,全国共有府、厅、州、县一千七百多个。(99)这句意思说:各国的考试都没有定额,只要学问通达的人都可录取。(100)率——通常。(101)况角——指幼年。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故称。(102)耄耋(冒迭mào-dié——泛指老年。耄,八、九十岁;耄,七、八十岁。未青其衿(今jīn——青衿,古代学生服饰,因以称读书人。以后,明、清童子试合格的秀才,也用青衿称之。未青其衿,指连秀才都考不取。(103)已乃易业——(因为屡试不中)只好罢休,改做其他行业。已,指未成。(104)这三句说:氢有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作一个大题八股文,来阐发圣贤经书里的深刻意义的机会。意思是当了一辈子童生,没有考取秀才,所以也没有资格去应乡试、做那大题文章。(105)政艺——指政治才能。(106)盲聋——意即闭聪塞明。(107白起之坑长平赵卒是指公元前260年,秦国名将攻打赵国时,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活埋赵国士兵四十万事。见《史记白起列传》。这里借来极言科举以八股取士之坑人既广且烈。(108)怪诧(岔chà——奇怪,惊讶。(109)丱(贯guàn)角——总角,即束发成两角向上分开的样子。后因以指儿童。(110)钳——古代的一种刑罚,用铁圈束颈。网——比喻严密的法律条例。(111)这两句意思说:只能把各类经书束之高阁,不去研读,而一心钻八股,才渐渐熟悉那种截搭题的作法。(112)这三句意思说:假如又去涉猎群书,丢开它(指八股)而不去研习,好那末一动笔就会因生疏而重犯八股文法。(113)见摈(殡bìn——被排除。这里指考不取。摈,同。(114)这两句说:而且童生是全国人的启蒙老师。旧时的童生,往往是私塾老师,以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为业。有些秀才也当蒙师。(115)前朝——泛指以前的朝代。(116)少——稍。(117)绸缪(谋móu)未雨——通常作未雨绸缪。趁着还没有下雨时,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作好防备。语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118)追亡——象追击败逃的敌人一样急迫。(119)多士——这里有赞美意,即济济多士之省称。(120)据《康南海自编年谱》载,康有为向光绪帝面陈中国之割地赔款,其主要原因在于八股时,光绪帝曾说过西人皆为有用之学,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的话。(121)这句意思说:废弃八股只要皇上下一道诏书,就可以立刻办到。诏——皇帝的文告。(122)国闻——国家的新闻。牚故——历史上的典章制度等。名物——名号和物色,这里指博物知识。(123)通方——博通道术。(124)反掌——翻转手掌。比喻极其容易。(125)睿(瑞ruì)虑——对帝王的颂扬语。睿,明智。(126)勿下部议——不要发下来交到各部大臣好运去议论(以免顽固派大臣阻挠)。(127)乡会童试——乡试,会试、童试。见注(88)和注(89)。(128)会通切理——会通文字,切合事理。(129)风云月露——指试帖诗的内容,无非是风云月露等空虚无用的词藻。语出《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130)尚——崇尚,注重。(131)承平——太平。(132)敝精——耗费精力的意思。(133)颛颛——自谦词,同专专,犹言区区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变法理论和纲领的主要提出者。早年饱受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治程朱兼及陆王的理学。1882年,(光绪八年),赴北京应顺天乡试不第,归途经过上海,购读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况的书籍,认识到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接受改良思想,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1888年,再赴北京庆顺天乡试不第,以秀才身份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以挽救国家危亡,结果为都察院所阻,未能上达。1891年,在广州开万木草堂,开始讲学,进行宣传与组织活动。此后几年中,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大同书》初稿,从事变法的理论研究,把改良与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强调天道,提出历史不断发展而其最高阶段为大同极乐世界的思想。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说。1895年,以举人赴北京应试,正值中日甲午战争后马关议和条款的签定,康有为发动各省在京应试举人联名上书,请愿,主张拒绝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色车上书。都察院又拒收,但奏稿被缮印散发,影响很大。此次中进士,授工部主事而未到职。旋即第三次上书,陈自强雪耻之策,分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项,得到光绪帝的赞许。一个月后,又第四次上书,请高议院,但为都察院和工部顽固派官僚所阻,未上达。这些上书的内容是康有为提出变法的纲领。此后,他又先后三次上书光绪帝,请求以变法为治国方针,指出列强瓜分,国运危险,还组织了保国会,进行政党性质的活动。其改良路线终于被光绪帝采纳,这便是百日维新
  本篇选自《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夏历四月间的一份奏摺。全文主旨是:变法的当务之急在于得人才,得人才首先要改革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还不能立予废除时,首先要废弃用八股文、试帖诗等试士之法而改试策论。
  作为一篇政论文,因受奏摺定规的限制,多有封建时代向皇帝上书的套语,文句也多用排偶,但全文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论述痛快淋漓,内容也往往突破了传统古文的束缚。这些也产康有为散文的主要特色。他的弟子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由此发展而来。

  穷鬼传(清)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庙元和中[2],始依昌黎韩愈[3]。愈久与之居,不堪也[4],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5]。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6],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7],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8]先生避席却行[9],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10],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于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11],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12],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13],俯仰跼蹐[14],左支右吾[15],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16],忧众口[17],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18],所往而刺谬[19],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20],挟其空匮之身[21],入所厌薄之世[22],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23]。然余之罪顾有矜者[24],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25],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26],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住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27],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28]?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届者[29],数千年而得韩愈[30],又千余年而得先生[31];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32]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释:
  [1]穷鬼:唐代文学家林愈曾作杂文《送穷文》以抒愤,谓穷鬼有五,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戴名世借题发挥为穷鬼作传,抒发了自已的不满情绪。[2]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3]昌黎:旧郡名,治所在今辽宁省义县。韩愈是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因昌黎韩氏为唐代著名大姓,故常以昌黎自称,后世遂亦称之为韩昌黎。[4]不堪:不能容忍。[5]反骂愈:据《送穷文》,韩愈以礼送穷鬼,穷鬼不去,反骂韩愈为小黠大痴(小聪明而大无知)。[6]被褐先生:穿租麻短衣的先生。被,穿着,褐,粗麻等制成的短衣,为古代贫贱者穿的衣服。戴名世以褐夫为字,被褐先生实为自指。[7]不介:不经介绍。谒:进见。[8]敢:自言冒昧之谦词。报:报效,效劳。[9]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与人相见时,为表示敬意,则直立离开原席位。避席也作辟席。却:倒退。[10]麾:通,指挥。[11]无已:不得已。[12]假而;假如。[13]前颠后踬(zhì至):跌跌撞撞的样子。[14]跼蹐(jú jí局及):小心翼翼,惴惴不安的样子。跼,弯腰屈背;蹐:小步走路。[15]左支右吾:左右支吾。支吾也作枝梧,支持,抵拒,此处引申为应付。[16]被:蒙受。[17]忧众口:以众口诽谤为忧。[18]所为而拂乱:做事被反对扰乱。拂:违背。[19]刺(辣)谬:谬戾、乖戾,违反常理。[20]不羁(机):不受约束。羁:马笼头。[21]挟其空匮(kuì溃)之身,持其穷困之身。匮:匮乏。[22]厌薄:厌恶鄙薄。[23]是:此,这些。指以上所数穷鬼之罪。[24]矜(jīn今):矜悯,同情。[25]万态:言种种世俗情态。[26]区区:微小不足道。[27]云云:即指上文被褐先生所谓穷于言穷于行等等。[28]何伤:何碍,有何妨碍。[29]属:依附。[30]数千年而得韩愈:韩愈《送穷文》自注云:余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自尔相承送之。”“数千年指自颛顼氏至韩愈时共数千年。[31]千余年:自韩愈从事文学活动的唐贞元、元和时期到戴名世生活的消康熙时期,约九百年。[32]溷(hùn混):同,搅乱。

据《南山先生年谱》,此文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是时戴氏二十六岁,正以授徒为生,生活困顿,常因有志不能实现而苦闷。此文取寓于养愈《送穷文》。

  求阙斋记(清)曾国藩

  国藩读《易》至《临》,而喟然叹曰:刚浸而长矣。至于八月有凶,消亦不久也。可畏也哉!天地之气,阳至矣,则退而生阴。阴至矣,则进而生阳。一损一益者,自然之理也[1]
  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2],是故体安车驾,则金舆骢衡,不足与乘;目辨五色,则黼黻文章[3],不足于服。由是八音繁会[4],不足于耳;遮羞珍膳[5],不足于味。穷巷瓮牗之夫[6],骤膺金紫[7],物以移其体,习以荡其志。向所谓搤捥而不得者[8],渐乃厌鄙而不屑御。旁观者以为固然,不足訾议[9]。故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10]”“彼为象箸,必为玉杯[11]渐积之势然也。而好奇之士,巧取曲营,不遂众之所争,独汲汲于所谓名者。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贵富以饱其欲,或声誉以厌其情[12]。其于志盈一也。夫名者,先王所以驱一世于轨物也[13]。中人以下[14],蹈道不实[15],于是爵禄以显驭之,名以阴驱之。使之践其迹,不必明其意、若君子人者,深知乎道德之意,方惧名之既加,则得于内者日浮,将耻之矣。而浅者哗然骜之,不亦悲乎!
  国藩不肖[16],备员东宫之末[17],世之所谓清秩[18]。家承余荫,自王父母以下[19],并康强安顺。孟子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抑又过之。《洪范》曰:凡厥庶民,有猷有为守,不协于极,不罹于咎,女则锡之福[20]若国藩者,无为无猷而多惧于咎,而或锡之福,所谓不称其服者欤?于是名其所居曰求阙斋。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嗜,皆使留其缺陷。礼主减而乐主盈,乐不可极,以礼节之,庶以制吾性焉,防吾淫焉。若夫令闻广誉[21],尤造物所靳予者,实至而归之,所取已贪矣,况以无实者攘之乎[22]?行非圣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无所矜饰于其间也。吾亦将守吾阙者焉。

  注释:
  [1]“读《易》至《临》数句:《临》是《易》中卦名之一,有至于八月有凶句。《彖》上说:临,刚浸而长。……‘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易》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来解释自然和人事变化。孔颖达疏解说:临,大也。以阳之浸同(渐近)长,其德壮大,可以监临于下,故曰临也。……至于八月有凶者,以物盛必衰,阴长阳退,临为建丑之月(农历十二月)。从建丑至于七月建申之时,三阴既盛,三阳方退,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故八月有凶也。以盛不可终保,圣人作易以戒之也。”[2]阙:同缺。[3]黼黻: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4]八音: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5]庶羞:多种佳肴。[6]瓮牗:指贫穷人家。[7]膺:受。[8]搤(è)捥:握住手腕。表示激动的动作。[9]訾()议:诋毁,议论。[10]“位不期骄二句:见《尚书周书周官》。孔安国传: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骄侈以行已,所以速亡。”[11]“彼为象箸二句: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是箕子批评商纣王的话,象箸:象牙所制的筷子。[12]厌:满足。[13]轨物:法度与准则。[14]中人:平常人。[15]蹈:实行。[16]不肖:自谦之词。[17]东宫:太后所居之宫。[18]清秩:清贵之官。[19]王父母:祖父母。[20]“《洪范》数句:《洪范》,《尚书》篇名。厥(jué):其。猷:谋面。罹():遭遇。锡:与,赐给。[21]令闻:好名声。[22]攘:扰乱。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二十三年(1843)以翰林院检讨典试四川。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总兵。后因镇压太平军、捻军立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死后谥号文正。著作有《曾文正公全集》。近年整理出版有《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出版。
  本文选自《曾国藩全集》,记述了作者书斋命名的用意。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清)曾国藩

人才随上风为转移,信乎?曰:是不尽然,然大较莫能外也。前史称燕赵慷慨悲歌,敢于急人之难,盖有豪侠之风。余观直隶先正,若杨忠憨、赵忠毅、鹿忠节、孙征君诸贤,其后所诣各殊,其初皆于豪侠为近。即今日士林,亦多刚而不摇,质而好义,犹有豪侠之遗。才质本于士风,殆不诬与?
  豪侠之质,可与入圣人之道者,约有数端。侠者薄视财利,弃万金而不眄;而圣贤则富贵不处,贫贱不去,痛恶夫播间之食、龙断之登。虽精粗不同,而轻财好义之迹则略近矣。侠者忘己济物,不惜苦志脱人于厄;而圣贤以博济为怀。邹鲁之汲汲皇皇,与夫禹之犹己溺,稷之犹己饥,伊尹之犹己推之沟中,曾无少异。彼其能力救穷交者,即其可以进援天下者也。侠者较死重气,圣贤罕言及此。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坚确不移之操,亦未尝不与之相类。昔人讥太史公好称任侠,以余观此数者,乃不悻于圣贤之道。然则豪侠之徒,末可深贬,而直隶之士,其为学当校易于他省,乌可以不致力乎哉?
  致力如何?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义理者,在孔门为德行之科,今世目为宋学者也考据者,在孔门为文学之科,今世目为汉学者也。辞章者,在孔门为言语之科,从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皆是也。经济者,在孔门为政事之科,前代典礼、政书,及当世掌故皆是也。
  人之才智,上哲少而中下多;有生又不过数十寒暑,势不能求此四术遍现而尽取之。是以君子贵慎其所择,而充其所急。择其切于吾身心不可造次离者,则莫急于义理之学。凡人身所自具者,有耳、目、口、体、心思;曰接于吾前者,有父子、兄弟、夫妇;稍远者,有君臣,有朋友。为义理之学者,盖将使耳、目、口、体、心思,各敬其职,而五伦各尽其分,又将推以及物,使凡民皆有以善其身,而无憾于伦纪。夫使举世皆无憾于伦纪,虽唐虞之盛有不能逮,苟通义理之学,而经济该乎其中矣。程朱诸子遗书具在,易尝舍末而言本、遗新民而专事明德?观其雅言,推阐反复而不厌者,大抵不外立志以植基,居敬以养德,穷理以致知,克己以力行,成物以致用。义理与经济初无两术之可分,特其施功之序,详于体而略于用耳。
  今与直隶多土约:以义理之学为先,以立志为本,取乡先达杨、赵、鹿、孙数君子者为之表。彼能艰苦困饿,坚忍以成业,而吾何为不能?彼能置穷通、荣辱、祸福、死生于度外,而喜何为不能?彼能以功绩称当时,教泽牖后世,而吾何为不能?洗除旧日晻昧卑污之见,矫然直趋广大光明之域;视人世之浮荣微利,若蝇蚋之触于目而不留;不忧所如不牖,而忧节慨之少贬;不耻冻馁在室,而耻德不被子生民。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志既定矣,然后取程朱所谓居敬穷理、力行成物云者,精研而实体之。然后求先儒所谓考据者,使吾之所见,证诸古制而不谬;然后求所谓辞章者,使吾之所获,达诸笔和而不差,择一术以坚持,而他术固未敢党废也。其或多士之中,质性所近,师友所渐,有偏于考据之学,有偏于辞章之学,亦不必速易前辙,即二途皆可入圣人之道。其文经史百家,其业学问思辨,其事始于修身,终于济世。百川异派,何必同哉?同达于海而已矣。
  若夫风气无常,随人事而变迁。有一二人好学,则数辈皆思力追先哲;有一二人好仁,则数辈皆思康济斯民。倡者启其绪,和者衍其波;倡者可传诸同志,和者又可植诸无穷;倡者如有本之泉放乎川读,和者如支河沟治交汇旁流。先觉后觉,互相劝诱,譬之大水小水,互相灌注。以直隶之土风,诚得有志者导夫先路,不过数年,必有体用兼备之才,彬蔚而四出,泉涌而云兴。
  余页官斯主,自愧学无本原,不足仪型多土。嘉此邦有刚方质实之资,乡贤多坚苦卓绝之行,粗述旧闻,以勖群上;亦冀通才硕彦,告我昌言,上下交相劝勉,仰希古音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轨,于化民成俗之道,或不无小补云。(己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