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之韦小宝破解版:道的心理能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10:30

道学和管理
Taoism and management
',1)">
第六章 道的心理能动论
世界上有两个人在一起就必须管理,人是管理的首要标的,然后才是事与物。要管理人,首先必须知人。就因为人有精神体和智力体,心思变化无穷。非常难以捉摸,近代心理、精神诸学科才蓬勃发展,希望能找出一定的规律,以资掌握。虽然日有发现,只是离完全掌握的阶段,还是遥遥无期。但是管理方法的拟订,必须根据对人的知识。故知人的重要性是无以复加的了。因此,道学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别开生面的。前面我们已经作过不少细节的探讨,黄石公说:"衣不举领则倒。"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再回来作一些总纲性的探讨,一面显示道学对人研究的彻底和别具高见;一面是学者能掌握住这些规律,在管理的实际作业上就能运用自如,也能快人一步与高人一等。所谓总纲方面的探讨,就是由来有自的人性问题。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左右,中国古人就对人性善恶的问题大加辩论,其结论大致总结为三种。一是性善论。如孟子所主张。二是性恶论。如荀子所主张。三是人性可善可恶论。如告子所主张。而三者之中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两个极端的论点比较受重视。管理的策略取决于人性的认定,如果假定人性为善,那么处理人的问题就要用和善的方法。因此对待员工就要讲信修睦,如信任他们、奖励、支持他们,注意开发和鼓励他们的善性和创造力;也相信他们会投桃报李,以优良忠实的服务来回报。如果假定人性为恶,则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他们会起各种破坏作用,偷懒、怠工、欺瞒、不负责任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就要鞭策、不断严密监守、严厉惩罚。现代西方管理学中所强调实行的z理论和Y理论,就是完全根据其人性论的认证来设计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孟子是提出人性本善的泰斗。儒家依此发展了一套管理方法,由于比较乐观和向事物的光明面强调,所以很具吸引力。荀子虽然也是儒家,由于他指出亚当夏娃的子孙并非那么纯良,因而他所拟的办法,大家愿做而不愿说。我曾经花了不少功夫希望在道家的著作中找到他们采取的立场,到底站在哪一边?结果是徒劳而无功。因为善与恶是相对的,绝对的善或恶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根据不存在的或根本无法取舍的理论来制定政策,这种政策多半是要失败或遇到很大挫折的。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寻的,只是人们在空洞相对的善恶的概念里兜圈子,自然永远没法落实。人类的心智运动实在是依据物理学里的力学的定律来活动的。道学家李宗吾先生(1871-1937)对这一点作了清楚的说明。
他批判了孟子在说明其性善论时所提出的两种情况。第一是:所有小孩都孝顺自己的父母,长大之后爱护自己的兄弟。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孝悌之心,人皆有之)第二是:任何人看到一个婴儿爬到井边,都会感到担心害怕。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李氏对上述第一种情况提出了反驳,他说:"设如婴儿在母亲怀中,而母亲正在吃饼,他一定毫不犹豫伸手把母亲的饼拉到自己口中。如果这时身旁站着一个哥哥,他便要把哥哥推开。这种行为怎能称为孝悌?"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孟子所说的"人人皆有孝悌之心"的命题为是,那么怎么解释李子所说的"抢饼推兄"的事象?如果我们认为李子所说的"抢饼推兄"的现象为是,那么怎么解释孟子的事例?只要我们想说明哪种情况是对的,或哪种情况是错的,我们就永远陷于自相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
如果要得到更满意一点的答案,李氏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就是从物理力学的磁场理论出发,证明上述两种现象都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合理的出现。磁场的力线由中心向外一圈圈地扩张,越距中心近则其吸引力越强。兹假定婴儿以其自我为中心,在和母亲的地位比较之下,我比母亲更距离中心近,我便被放在第一位,母亲居于我之次,因此我把母亲的饼抢来我吃。如果在母亲以外还有兄弟的话,于是母亲离中心比兄弟近,所以不推开母亲而推开兄弟。如果婴儿长大之后,生活圈子扩大,遇见了邻居。兄弟比邻居更近中心。如果兄弟与邻居发生冲突,则自然帮兄弟而拒邻居,是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果他走到另外一个乡村,在那里遇见邻居,邻居就比他乡生人亲切。如此类推,磁场可以继续扩大,到省、国家。到世界,甚至外星。

以上是从中心向外看,同样也可以从外圈向中心看。兹假定我们在一个美丽的春日散步,周围是多彩的山峰,肥沃的田园,闪烁的河流湖泊,头上是蔚蓝的天空,面对构成我们宇宙的伟大自然,我们心中充满欣慰之情。突然间,我们的视线集中到一堆荒凉的乱石上面,我们完全忘记了周围宇宙的宏伟壮丽。一股感情抓住了我们,开始是对这些毫无魅力的岩石感到厌恶,最后联想到可能发生的毁灭。当我们继续散步前行,突然看见一簇花丛,美丽的花瓣一片片坠落到散乱的碎石上。这时我们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这些落花之上。一股怜惜之情油然而生,使我们忘却了乱石的凄凉。再往远瞧,在落英之上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狗。于是我们的同情只顾小狗而撇下了落花。因为狗是动物究竞比植物与人感情上较为接近。但当我们再往前走,看见有犬在咬人,一个陌生人,我们自然就帮人赶犬。在临近村庄时,看见一个陌生人欺侮一个朋友,我们会自动上前帮助朋友。后来拉着朋友一同回家,正在好言安慰朋友,突然发现屋顶崩裂,正要坍塌下来。于是立即抽身奔出屋外。一想朋友还在,赶快回头呼喊朋友快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是磁场的中心。一切对人、事、物的评价都依据与"我"的距离而定。

苏格拉底曾说:"'我'是衡量万物的尺度。"他所说的"我"是我心的认知,我觉得怎样就是怎样,所以他是唯心论的主观主义。上述的磁场理论是在人我之间比较而产生的评价关系、所以是唯物论的客观主义。人类观察和评价先后取舍并对之作出反应的具体方式,我们称之为"心理能动性"。也可称为"心理的力学"。归纳言之,它有两条规律。
(一)向心感知:距离越近,人与其关系越亲。
(二)离心感知:距离越远,人与其关系越琉。
前面孟子所提出的第二个命题:恻隐之心,也必须经过检讨。根据心理能动规律,可以从两方面来讨论。(一)婴儿爬到井边,我们会为婴儿担心害伯。何以我们为婴儿担心害怕,而不为井去担心害怕呢?我们第一个念头只怕井伤害了婴儿,因为婴儿是人,磁场离"我"比物体的井近得多。第二个念头才会去考虑婴儿入井也可能弄坏了井。如果孟子的孺子入井,有人看见却不顾那孺子死活,赶快去护井,怕井被孺子糟蹋了。结果孺子没能掉到井里而得救了。不过别人一定会骂这人不近人情。虽然孺子得救的效果未变,而救井者把心理磁场弄颠倒了也不行。(二)孟子说的孺子入井,没有说单数还是复数。今假定是好几个婴儿都爬到井边,又假定许多婴儿中有一个是我的孩儿。我见此间不容发的紧急光景,决不止袖着双手,只在远远的为他们担担心就算了的。我一定要抢上前去,而我双手只能抱起一个婴儿,试问这时我要先抱起谁的孩儿?再假定将要入井的众婴儿中,有两个是我的孩儿,其他都是陌生人的孩儿。如果我一次只能救一个,那么我先抱起的应该是哪一个?凡此种种,无论事情的发展如何,都不单纯,光只用难以捉摸的善恶概念是不可能涵盖全部问题的。
人性是由两条心理能动律所制约的现象。善恶只是相对的概念,管理者不必介入善恶绝对化的无休止的争论。管理者应该是务实的,一旦介入此种关系,不仅对业务有损,很可能整个事业和使命都因之毁坏。一个人如果能弄清楚什么对自己最有利,将自心比人心,他就应该去做对别人也最有利的事。非如此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心理能动律的最高准则。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们常听人说:"是非善恶本不是容易弄得清的。因此尽其在我,如果我心认为是对的,我就去做。后果如何?非我所能顾忌。"说得再好听一点,就是什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其谊不谋其利"等等不胜枚举。其实这都是唯心论的主观主义的遁词。说得冠冕堂皇,骨子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办,或是不负责任的懒办法。如果一个管理者懂得心理能动规律,他对人事的安排就决不能随便,专讲人情或随兴所致。他必定是切切实实地做好调查研究,把每一个人都安排在对的磁场上,他们就会自动的发挥他们最高的效能。譬如:两个敌人在风暴的海上共乘一小船,他们必然捐弃前嫌,比弟兄还亲地共同为生存而协力奋斗。所谓"同舟共济",就是在此时此地非如此不可。同样两个为遗产而争成你死我活的弟兄,忽然强盗杀来了,他们就不得不合作共同对付强盗。即所谓"一致对外"。管理者须要认识所谓互助、团结、善行和不和、分裂、恶性完全都是基于环境的情况而变化。管理者在事先把人事安排得对,既不必以后再巧言令色,好话说尽;也不必铁面无私,打骂不休。凡事水到渠成,自然事半功倍。老子所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因此,"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测。……'豫'兮,若涉冬川。……"能做到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关键就在这个"豫"字。豫的人,就是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做好计划,做好安排的人。绝不可能是自己心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花头脑去考虑后果,或是等事到临头再来急抓瞎,或把事搞糟再临时周张做事后的补救。甚至于把问题过失想办法往别人身上一推了事。当然,"豫"并不容易,如涉冬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反过来说,如从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把自己认为好的人许配予儿女,结果不知道害了多少青年痛苦一辈子。又如有些团体假些什么神圣之名,劝人为"善"。不照着我所说的去行便要下地狱火湖或来生变犬马畜类;跟从我的死后便上天堂永享福乐。近来有好几个国际性的事例暴露:他们扮成慈善的天使,如神如圣,其实比鬼魔魍魉、牛鬼蛇神还要狠毒,把人害到从倾家荡产到全部集体自杀。
在物理的力学中,力的运动以线来表示。关于上述的许多情形。可用分力线、合力线来表示,有时情况可用平行线来表示。

分力线是表示;各人各为己利,把饼拉向自己的一边。可是也表示:谁占优势谁最后得着饼。同时也含着一种警告:有时,阴沟里会翻船;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合力线是表示:大家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可是也表示:弱小的力量可能被强大的力量所吸收消灭。平行线是表示:各人自扫门前雷,不管他人瓦上霜,大家彼此,各自为政。可是也表示:大家心知肚明,谁也奈何不了谁,只好表面上和平共存。

再进一步来了解、人在确定了彼此之间的磁场关系之后,一般可能有以下五种现象发生,可以用五个几何图形来表示:
圆形代表事情非常顺利,一切人、事、物就象老早有人安排好了的一样,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抛物线形代表事情进行到一定的程序,后继无力,不能再维持下去。好比一个人用力将自己抛起,向上攀登。但随着地位的上升,自己的缺点也开始暴露,或才能有限,便觉吃力。于是不得不往下降落。

椭圆形代表事情虽在进行,但不太顺利,不得不牵就或妥协,勉强完成。也代表目标不够确定,经常要想改变方向,经过一段摸索之后,又回到原始之处。
双曲线形代表有些事情在具体问题上,双方各执所是,永远无法会合,取得一致。双方在某一过程中。可能意见相当接近一致,但其间距离永远存在。
波形代表事情虽在进行,坦起伏很大。表明事情的性质不单纯,风险大,波浪大,压力也大。螺旋形代表起伏大,象似在前进,忽然又后退。象似在后退,其实又在前进。
总之,管理者要明白"人之情,事之理",切忌不着实际的美丽幻想。因此不必怨天尤人。鬼谷于说:"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异同: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一再校正),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最后,在管理者能立势制事之后,当合力线的现象出现之时,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不妥当,但从深一层去权量,是暗含着极大的危机的。管理者可能在此竞争的暗流中灭顶。因此不能不明了以下的方法。
当事物在"损"的大局下进行到第三爻的时候,内卦里在两个阳又后出现了一个阴爻。寓意是内卦的三个爻中损失掉一个。《易经》说:"三人行,损一人。"表示在矛盾的进行中,只能有两个人存在,不容许有第三者插足。如果有第三者在,必须去掉一个。阴阳在某种情况下互相斗争,直到其中一方完全消灭。在一方消灭后,单丝不成线,剩下的一方马上就分裂成二,继续斗争。反过来说,假设今有甲、乙、丙三组人共同朝同一目标前进。在过程中,必有两组人组成联盟来与剩下的一组斗争。今假设甲和乙联盟,其力量必比丙大。因此丙被吞没。在丙被消灭后,甲和乙的联盟立即撤销,成了甲与乙斗的局面。今假设甲乙力量相当,谁也吃不下谁。于是甲或乙,二者必有其一,分裂成二。今假设乙分裂成丁和戊。丁戊二组之间必有一组与甲联盟。今假设甲丁联盟,则戊必被吞灭。于是丁再一分为二。直到小之又小,完全不能再分,则甲本身又必分为二。阴阳就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前进。这就是三人行,损一人的原理。管理者不懂这个原理就不能生存。
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研究这些普遍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安排具体的环境形势。"道"是一个伟大的管理者,它将天、地、日、月、星辰、万物都安排了适当的位置,它们都能以自己不同的引力,占据不同的磁场。在人类的社会中,如果你能了解每个人的力量或引力,把他们都置于合适的磁场中,大家都会感到愉快满意,都会最大效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最高的生产力和幸福。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管理者)亦大。""以道莅天下,其鬼(鬼魔魍魉--牛鬼蛇神)不神(不能作用--没有威力)。(并)非其鬼不神。(是因)其神不伤人(其力不能害人)。(也并)非其神不伤人,(是因)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