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铁布衫电影下载:宗教会议遍地开花 “真繁荣”还是“假热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08:49

宗教会议遍地开花 “真繁荣”还是“假热闹”?

2011年10月10日 10:08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孺童

宗教会议热需要冷思考,要的是“真繁荣”,不是“假热闹”。

编者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为我国宗教研究提供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前进的动力。然而,时下宗教学术会议遍地开花的现象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人作者王孺童认为各种宗教学术会议的举办“过多过密”,直接导致学术会议质量偏低,“高频度”佛教学术会议的举行,使本已“稀缺”的学者们,往往如明星赶场一般,疲于奔命于全国各地。他们为各种会议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其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宗教界以及宗教学术不是不要繁荣,但要的是“真繁荣”,不是“假热闹”。我们期待更多真正对中国佛教有贡献和推动作用的各种学术研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宗教学术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宗教领域,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为我国宗教研究提供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前进的动力,使其走出了学术政治化造成的低谷。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使宗教领域的研究空前解放,以往的学术禁区被打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宗教本质的论述,也被赋予了与当今时代背景密切结合的新阐释。不过,社会各界对宗教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宗教学术呈现出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热潮。

宗教学术热的一个最主要表现,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频繁举行各种宗教学术会议。这种宗教学术热,其背后又有多少是对宗教学术认真而冷静的研讨与思考呢?仅以佛教为例,2011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就举行了几十场佛教学术会议,但其中仅有不到1/3是由佛教界自身独立主办的,其余的2/3都是由政府及社会力量出于各种非宗教的目的主办的。对于这种现象,宗教界本身应该秉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审慎省思,不能随波逐流,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宗教界自己。

当前,各种宗教学术会议的举办“过多过密”,且参会主体以社会学者居多。比如佛教学术会议,现在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群基本是固定的,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也是有限的,“高频度”佛教学术会议的举行,使得本已“稀缺”的学者们,往往如明星赶场一般,疲于奔命于全国各地。他们为各种会议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其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学者们参加的这些学术会议,主办方势必不会让他们白跑一趟,所谓的“论文发表费”是必不可少的。学者们在“吃了、喝了、拿了、玩了”之后,于会场上的发言也就自然而然地朝着主办方的要求上靠拢,而学术所追求的那种纯粹性也就“如梦幻泡影”了。

2011年,中原某县举行了一个佛教学术研讨会。该会主办方从开始动议到实际召开,中间不足3个星期,还不算发邀请等一系列中间环节时间。可想而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者们如何能提交出所谓高质量的论文,提出所谓切合实际的思考与建议?

宗教学术会议的举办,如果不是纯学术的宗教研讨,就应以宗教界为主体来主办,不能是社会上的非宗教人士来对宗教大谈特谈、指手画脚,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精神与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而且,学术会议往往中间掺杂着一些和宗教无关的主题,这样会对宗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有损宗教界的自身发展与对外形象。

200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意见》。全国都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简办会的精神,宗教界更应该提倡俭朴务实的作风,那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做法,是不符合宗教本身的价值追求的。2008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就曾指出佛教界要防止“俗气、阔气、官气、霸气”等四气。2010年8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二期中青年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研讨会”上,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讲话中指出,在各个宗教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薄、戒律松弛、不重修行、贪图享乐、借教敛财、争名逐利、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等现象,并提出宗教界“要有超越的境界和清静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誉和地位,淡泊名利,培根固元,倾心向善,利益人群,靠学习、修行、持戒去成就功德,靠学养、德行、人格去赢得尊重”。

宗教界以及宗教学术不是不要繁荣,但要的是“真繁荣”,不是“假热闹”。一个真正高质量的宗教学术会议,必须经过长期策划、精心准备、全力配合、多方协调,才能最终得以顺利召开。希望今后的宗教学术会议,能够借鉴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举办的两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宗教学术氛围。

(作者系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工作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