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教主:办报五年,忙并快乐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11:48

办报五年,忙并快乐着

许 鸿 宾

 

一、办公室生活200天

中招考试前夜,我把家当从办公室搬回了住室。从2006年12月4日2007年6月24日,在办公室刚好住了200天。

当初决定住到办公室,为了省电,也为了节省时间。从教室到住室这段路不长,风景可不少,见这个打声招呼,见那个聊上几句,若不幸碰到那几位“杠友”,一抬起来就是老半天。住到办公室之后,活动范围缩短到15米以内,每天能多干好多活。不过生活节奏并没有因此慢下来,反而进入了一个惯性轨道,比以前更紧张了:每天早上批改两组学生日记、一组学生作文;上午备课、上课;下午把挑选出的好日记好作文存入电脑;晚上处理学生来稿;再抽空写一些自己的东西。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星期三这一天更忙,为了让冬青报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每一分钟都恨不得掰成两半使……

忙,实在是忙!

不过,这忙碌的宿命,是从五年前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的。

二、缘 起

2002年11月18日。教导处。时任教导主任的老王跟我谈起了冬青报。他说,冬青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连续办了十多年,现在义堂老师上了年纪,还教着毕业班,再去办报太辛苦,不如你把这个活儿接下来。他见我一脸茫然,接着鼓励我说:你教语文,又喜欢写东西,可谓“专业对口”;你会操作电脑,可以编报、排版一肩挑;一两周出一期,一学期弄它十来期,争取把冬青报打造成咱们一中的名片!

我是个喜欢听好听话的人,看王主任这么器重,就一口应承下来。应承下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五年,这一忙就是五年。

三、组稿、录入及修改

我原以为所谓办报就是把几篇作文排成报纸的样子,没啥科技含量。一干才知道,办个报纸竟会这么忙。

首先要有稿源。这个倒不难,从考场作文里挑一些,向语文组的同事要一些——特别是义堂老师,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作品可谓汗牛充栋,随便拿出一篇两篇,便能填满一个整版。出了两三期之后,在学生中有影响了,自由来稿就多了起来。我趁热打铁,请木工做了投稿箱钉在门口。学生确实需要表达需要倾诉,稿箱甫一挂出,来稿即源源不断。五年来,还没有一次开空箱的经历,哪怕昨天刚开过,今天再打开,还会有所收获。最多的一次,箱子被填满了,只好端个盆儿在下面接着。

比较麻烦的是选稿、录入、修改这三个环节。学生怀着梦想投出那张神圣的纸,我真不忍心把他们的梦打碎,于是绝大多数来稿都被录入“冬青报材料库”。这个工作量很大,很累人;并且打字是机械的体力劳动,很单调,没有乐趣可言。(现在要有同事拿篇手写的论文过来找我帮忙,我立马就得晕倒。不是嫌麻烦,是视觉早就疲劳了。)稿件录入电脑之后,就进入了修改阶段。这个阶段是脑力劳动,身体不累脑袋累。有时修文章修到半夜,困得支持不住了,就躺沙发上睡一会儿——床上太舒服,躺下就不想起来。睡沙发上不得劲,一会儿就被硌醒了,醒了起来接着干活儿。(后来住办公室,睡沙发,功夫就是那时练成的。)很多稿件仅仅是初具雏形,要达到发表水平,必须刀砍斧削、添油加醋——这样做的后果是:文章顺当了,但染上了我的语言色彩,甚至整个报纸都散发着个人的气息,不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少有识之同事给我指出这一点,建议发表原汁原味的学生作文。但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不能容忍有瑕疵的作品存在,就像半夜里想到家具有更好的摆法,一定要立刻行动,决不等到第二天再干。

四、贴近实际,深度介入学生生活

很多人喜欢看新闻。我发现人们对新闻有个“取两头弃中间”的习惯:最关心本地(本乡本校)新闻,最喜欢国家大事、国际新闻,而对河南新闻和驻马店新闻关注较少。受此启发,冬青报一方面深度介入学生的生活,报道带着弟弟上学的姐姐、数年如一日收集废电池的刘芳、美中不足的数学老师、勇敢维护自己尊严的小男孩、不愿穿女孩衣服的“悲伤咩咩咩”,披露疯狗惊现权寨街、愚人节酗酒事件、教师茶的来历……另一方面开辟“天下事”专栏,深度分析台湾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些内容,尤其是后者,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个青年学生,如果他心中惦记着祖国,惦记着祖国的命运,他会找到一种比个人前程更持久的学习动力,至少他不那么容易会学坏。事实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主义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只要不是空洞的说教,这种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贴近实际,深度介入学生生活”的策略很成功,大大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每到周三晚饭后,当我在广播中吆喝“各班通讯员……”的时候,总能听到门外传来几声尖叫;有的同学到外地念高中了,放假回来还找我要冬青报;有的毕业后远赴广州深圳打工了,还来信让我给他留着冬青报……不久前跟一位正上高二的同学问起他们的校报,这位同学摇摇头说:没看过。我很吃惊:你们的校报我都见了,你怎么会没看过呢?他说:半年才出四五期,每期的版面又被领导讲话、“名师介绍”霸占了一多半;寥寥无几的学生作文,大多还是无关痛痒、无病呻吟之作。听了这位同学的话,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跟他们的校报相比,冬青报无疑是成功了。

五、两件大事

其一:2004年春,因为冬青报的缘故,我结识了郑州的赵寒芳老师和漯河的姚秀萍女士。赵老师先后寄来许多资料;姚女士联络刘建收等多位好心人先后捐款近万元,资助我校数位贫困生完成学业,留下一段佳话。

其二:2003117,中国青年报刊登《保卫钓鱼岛志愿者获个人捐赠》一文,我随即通过中青报记者万兴亚与保钓志愿者冯锦华取得联系。之后不久,在学校的支持下,冬青报社跟团总支联手举办为保钓志愿者募捐的活动,募得善款近千元。这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也使保钓精神在我校深入人心。2005618,三五班同学于毕业前夕拍摄的保钓宣传照片在爱盟网发布。现在用百度搜索“权寨一中保钓照片”,还能在猫扑网、世纪中华论坛、德州学院吧等网站找到这些照片,并能读到大量跟帖——

有欣赏标语的:“字写的很不错!”

有表示敬佩的:“向该校爱国师生致敬!”“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他们绝对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不是一个激进分子,但我非常欣赏他们的勇气!好样的!你们就是我的榜样!”

有引起共鸣的:“我看见那八个字很激动,祖宗基业誓死必保!!!”“顶!别的不说,最后一个图,让我沸腾了!”(最后一个图就是刘芳等人高举标语“誓死保卫钓鱼岛”,刘芳举的是“死”字。参见第5期《你是这样的人》一文。)

有表达关心的:“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受到GN的威胁呢?”(尚不清楚“GN”的含义)

也有人对这种爱国方式表示质疑:“能做什么呢?好好读书吧,孩子们。”“等想办法搞到上大学的费用再谈论这个政治问题吧!不是我消极,事实就是这样的,你们这中学生瞎忙活啥呀?”

反应最热烈的还是河南网友:“呵呵,偶们河南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更是河南人!!!”

这次保钓宣传活动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小日本的威风,也给我们权寨中学赢得了荣誉。

六、小报纸,大舞台

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有几位优秀的写手,小小冬青报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02-03学年的刘鹏、03-04学年的冯雪雁、04-05学年的武会聪、05-06学年的董思玉(阿吉),他们的佳作给冬青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进入06-07学年,更多的“小作家”批量涌现,七年级的陈倩(紫雪),八年级的常磊、温乐乐(栀子)、关佳佳、王美美(晴朗一月),九年级的武乐文(夏雪)、温妍(秋叶)、刘亚娟(晴雨竹)、赵素娟(枫叶)、赵银蕊(火炎焱)、陈家祥(草儿),以及李凯、王陆军(孤江雁)、陈磊(泽铎)、秦雪婷(冬婷飘雪)、郭曼(依水听泉)等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许相差甚远,但在写作上,他们都是好手,或诗或文,灵性尽现。

最值得一提的是希米。从《友·忆》、《我没带花香》、《谢谢你的沉默》等来稿中,我发现了“希米”这个名字,她的文章确实好,虽然在语言上有重复、拖沓之处,但整体构思很流畅,大开大合,思路开阔,有大家之气。出于对人才的爱惜,我多次呼吁她“速告真实姓名”,都没有回音;后来在找“那个勇敢的男孩子”时我特意注明“不是找希米”,其实是想告诉希米,编辑部找你找得好苦,赶快现身吧,但她仍没有反应。几周后又见到一篇《掌心开花》,署名“希米”,文中说现任“老班”长着一张“倒梯子脸”——根据这条线索,我把目标锁定在九四班;又走访了该班语文老师和同学,终于将希米抓获归案,她就是九四班的冯聪敏。

七、感谢……

即将为五年办报生涯画上句号的时刻,心里涌动的只有“感谢”两个字。

感谢老王的器重!没有他,我就不可能有这段极其难忘的经历……

感谢校长的支持!正是他的一路绿灯,冬青报才能从恹恹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感谢文卿兄!作为编审,他对冬青报的质量严格把关;作为朋友,他把我引荐给文坛前辈,以至于我这个无名小卒竟也混进了西平县文联的队伍……

感谢义堂老师!他无私地提携后进,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作品,无私的奉献出十几年的办报经验……

感谢“四办”的同胞们!在住办公室的日子里,我霸占了好几张办公桌,还为了一己之私把桌子拉来拉去,她们对此不仅没有怨言,还时常对我的忙碌表示同情和鼓励。从她们身上,我不仅感到了宽容与和谐, 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比如世平说,如果丈夫是个孝子,做妻子的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只有孝顺生身爹娘的人才有可能对半路相识的爱人真心付出!比如郭茜说,对家务事要睁只眼闭只眼,把豆子看成芝麻,不能把芝麻看成花生。我记下了这些话,并与家人一起分享……

感谢全校各位同事!冬青报常常发表批评文章(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许多文章的矛头所指,就是我的同事。你们都有宰相般的胸襟,从不对号入座,从不横加责难……

感谢二五、三五、七五、八五各届同学!你们知道老师精力有限,用在办报上多些,用在课堂上就少些,你们给予的宝贵理解、你们呈现出的灿烂笑容,令我终生难忘……

八、希望……

希望冬青树根深叶茂,希望冬青报永远长青,希望我们权寨中学明天更加辉煌……

载冬青报2007年春期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