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景湾名苑新浪:不可忽视小学生的全面争强好胜教育—新时期小学思品教育个角探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1:43


 不可忽视小学生的全面争强好胜教育
 ——新时期小学思品教育个角探考

 洪国林        

 (此文在“中国教育创新研究与探索”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争强好胜之心,理应人人有之。然而,现时社会中的人们尤其未成年的孩子们似乎不是那么争强和好胜了,有的甚至连起码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没有。这不能不令人费解和痛心,也无疑给新时期学校和家庭的孩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一门不应该是新的研究课题——新时期学校德育教学研究,有必要且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争强好胜教育。尤其是小学更应感到责任重大。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小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和加强适度的争强好胜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们在其接受义务教育时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健康的思想意识的需要,而且是培养这些孩子们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和步入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能够自律、自爱、自强和自我激励、自觉砥砺的必须。它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材和成功。

争强好胜教育,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比文化知识课教学更为重要。它是学好各门文化课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一旦有了这个动力,就不愁思想不能进步和成绩不能上升,并人人争强好胜,个个奋发图强。强争胜,胜争强,强者还争强,强胜互争,青胜于蓝,其乐无穷,穷追至极。

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我们做教师和家长的都应该有义务且有信心对孩子们进行全面、效能的争强好胜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家长在为孩子们做好榜样和表率之余,还要对孩子们进行综合的教育并监督。它应该包括: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争强好胜教育等。

争强好胜教育也应该是广义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争强和好胜,而不是狭义的只争分数、成绩,不争全面进取。近些年,由于一些学校和家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导致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厌倦和自暴自弃,少数学生欺凌同学、打骂教师和家长甚至个别学生杀人犯罪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显然是事与愿违和顾此失彼,这种教育观念肯定是得不偿失和有失偏颇,应该尽快予以摈弃且大力提倡全面争强好胜。

其实,小孩子们的争强好胜之心有时比大人还要强一些,但就是不能坚持;他们大多数也想处处比别人强、胜一些,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夸奖,但就是不能自控。在这个“花朵”成长的初、关键时期,我们如果不去因势利导的加以正面教育和根据各自的个性与特点进行鼓励和“栽培”,势必就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健康向上和各自个性的发挥,且容易使孩子酿成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和悲观失望的不良恶习。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多点沟通,少点冷漠;多点肯定,少点呵斥;多点鼓励,少点责备;多点表扬,少点批评等。

       新时期小学生全面争强好胜教育还要求我们:一是要注重加强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特殊职业的道德、师德教育,兼以渗透社会伦理、师生亲情和人性化教育等,切实改变原来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忽视了“育人”是教师的第二职责,从而使人民教师真正能够正面为人师表、正确培养学生和全面教书育人;二是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品行道德、文明形象和整体素质教育,兼以渗透争强好胜、健康心理和个性化教育等,诚信改变原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良动态和和心理思维等,从而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品学兼优和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三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双向联动的经常性教育,兼以渗透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尽快改变原来只注重学校单方硬性灌注式教育而忽视了社会亲情、友情的感化和心理沟通等情理教育,从而更好推进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发育和发展。

       我曾时常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要从小树立争强好胜的信心和理念,力争事事、处处都应比他人强、胜一些。不管是现在、以后,还是将来,哪怕是吃、穿、用、住和必要的玩、乐等生活方面,也要不甘落后。同时鼓励他们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并且经常提醒和告诫他们,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的实现,只有且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不断努力和奋力拼搏,没有且不可能有任何捷径可走。现时社会中那些靠偷、抢、骗、赌和贪污受贿等一时享受的人毕竟是少数和暂时的,迟早要遭到社会和法律的惩处而后悔莫及的。

       总之,新时期小学生的全面争强好胜教育需要且必须注重和加强,并不断创新管理、教育模式,着力探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书和育人并重且培养合格、有用人才的摇篮圣地!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才战略而担纲和努力!

 新时期小学生的全面争强好胜教育的确值得关注和探讨,千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