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利锁业有限公司:200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03:46

200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200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感 受 乡 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凡?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吸。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浊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颗颗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图景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昂扬的希望。

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和蔓延到人们渐渐淡忘的乡村,描写了它特有的景色环境、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勾起人们对乡村的多方位的多滋味的感受。所谓特有的环境,就是乡村的明艳、宁静、传奇与休闲等;特有的人物形象,是指佝偻的背影、满是沟壑挂满泪水的脸颊、枯瘦的身体、混浊的眼眸、月牙般的笑与卑微的站姿;特有的风情不胜枚举,童话的乐园、凡?高的画境、世外桃源式的田园,坚韧淳朴的民风、卑微憨厚的人格等,无不给读者以感动。


     艺术效果的取得,得力于“点染”的手段。何为“点染”?“点”,就是交代记叙要素,“染”,就是描写、抒情、议论,就是修饰形容、衬托对比、铺排博喻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本文开头采用比喻的辞格、画家的示现和诗人的描绘,给读者呈现一幅乡村图画,佐证“乐园”的首括;第二段,仍然采用点染的手法,写乡村的“苦痛”;下文“卑微”“呐喊”“希望”的描写,都是点染的注脚。ド⑽哪谌荨熬啊薄叭恕薄扒椤薄叭位一体”,感人至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朱庆平)

 

感受乡村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宁静是否让你清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否让你向往。泛舟于山水之中,吟诗于舟头之上,奔跑于茫茫无崖的麦田之中。心中,顿生自由舒畅。是啊,这是自然之味,是回归的一缕馨香。

  奔波于匆匆的都市之中,迷茫于灯红酒绿的喧嚣之中,我们的脚步变得匆匆,我们的思想变得漠然,我们被这五彩的纷繁弄得眼花缭乱,渐渐地我们开始迷失,不知道前方的路,随着奔涌的人潮紧紧跟随。

  偶尔有半途清醒的人停住匆匆的脚步,沉思,继而舍弃这看似繁华却空空无自我的一切,背上属于自己的行囊,选择行走在自己的旅途上。回归乡村,回归心灵的驿站。

  于是,你——五柳先生,种几株菊花悠然隐于乡村之中,感受山的宁静水的清幽,携一份自适的心聆听乡村美的静,美的纯。

  你——三毛,寻觅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之中,听着吴侬软语,取一瓢清清的湖水,江南乡村的那一份沁人心脾漫透全身。你踩在青石板上打着油纸伞,沿着雨巷,那一份甜美自然无人得知,只有你身处江南乡村看夕阳沐春雨才能拥有。

  你——沈从文,走进亲切的湘西,听悠扬的歌声从山畔湖上传来。荡漾的水声伴着吱呀的摇桨声,你立于湖边,闭目,一份宁静、一份真实、一份从容。还有那采着虎耳草的女孩那一片真实的笑,人们那忙碌快乐的叫喊足以让人相信,乡村,你是美的源,是人们栖息的一片乐土。

  寻觅,寻觅,心灵的驿站,自由的国度——乡村。

  雨纷纷的时节你宁静,蛙声四起的时节你热闹,麦浪滚滚的时节你喜悦,寒雪纷飞的时节你温馨,搭一火炉,喝着热乎乎的汤,我们聊今年的丰收望来年的喜获,我们品味这一年的喜悦,话天南地北。这种温馨只属于这个淳朴的乡村,这种快乐只属于栖息于此中闲适的人们。

  感受乡村,那一池清水,那一声蝉鸣;感受乡村,那淳朴的微笑,自由的话语;感受乡村,那雨中的浪漫,雨后的宁静。

  走近乡村,你会收获很多,感悟很多,让心灵沐浴最灿烂的阳光,让脚踩在最真实的土地上,远眺四方,太阳升起的方向是我追逐的梦想!

  名师点评
  全文描写乡村,因宁静带来清心,因闲适滋生向往,列举陶渊明、三毛、沈从文栖居乡村的故事,引证上述题旨;接着连用反复、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赞美风情万种的乡村;最后表达“走近乡村”的意愿。以层进式结构,组织题材,环环紧扣,步步推进,使文章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诗句开头,一下子将乡村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下文“感受”奠定基础。第一段与第二段,形式比照,内容对比,采用“蒙太奇”式的城乡切换,突出了乡村的可爱。列举三人,横贯古今,例解乡村的特色,揭示乡村是“栖息的乐土、心灵的驿站、自由的国度”的真谛。让读者沉浸在诗意的、传统的乡村情景之中。如果再花一些笔墨表现“跨世纪的新农村”的动态的美景,那就更加完美。(朱庆平)

 

触摸都市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更令我欣喜,去欣赏那万家灯火的美,去触摸都市。

  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都市。两者如此不统一,却又如此和谐。而那喧闹的城市犹如在教堂戴着耳机听摇滚一样另类。想去触摸,想去了解,为何如此神奇。

  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

  月亮的光芒将渐渐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线的太阳即将升起。

  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宁静,那种比乡村更难得的安宁。

  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无所事事。都市,我喜欢你的忙碌,并总在清晨触摸它。

  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不了这里的沉静。

  我想念都市的万家灯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轻,都市的忙碌。

  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过的行人,绿了又红的红绿灯带给我好奇,好奇带领我去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

  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它的年轻与忙碌。

  【名师点评】

  “英雄所见略同”,高手作文艺术手法趋同。本文在结构上,层次井然。文章开首,总写“都市的万家灯火”,引起作者“触摸”都市的欲望。接着分写“都市的月亮”“都市的年轻、活力和激情”“都市下半夜的宁静、干净与朴素”“都市白天的忙碌”。卒章显志,结尾直接抒情,表达向往年轻、忙碌的都市的主题。书法艺术关于汉字笔画书写有个“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规则,作文写作上,讲究欲扬先抑。本文开头部分,借陶诗从乡村写起,然后笔锋一转,落笔于都市。选取都市一昼夜的时间,从夜晚、深夜、下半夜到第二天白天,触摸都市的“年轻和忙碌”,进而产生“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的欲望。在表现手法上多处采用反衬和对比。文中穿插城乡蒙太奇式的切换,构成对比反衬,突出都市的本质特点,表达对都市的热爱。(朱庆平)

 

触摸都市

站在塞纳河畔,可以触摸巴黎时尚而又典雅的脉搏;身处第五大道,可以感受纽约华丽而又绚烂的气息;漫步银座街头,可以领略东京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停留黄浦江边,可以体味上海兼容而又独特的精神……

风情各异的城市,是人类历史进程的结晶,彰显古今中外超凡而不朽的智慧,见证与记录着文明社会的兴衰起落——一个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在各自都市中留下永恒的印记。雄伟的罗马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亚平宁半岛的中部,用它那精妙绝伦的建筑与令人惊叹的壁画,诉说着古罗马帝国曾经称霸地中海的辉煌。还有壮丽的长安城、幽雅的京都城、神秘的开罗城……哪一件不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又有哪一样不会令我们感叹古今、追忆昔日的古文明的灿烂?

个性迥异的城市,是平凡人生活态度与情趣的反映,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人忧国忧民的大气,成都人自给自足的闲适,广州人兼收并蓄的开放,西安人安土重迁的保守,他们都有着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市人精彩而多元化的生活构成华夏大地上绝美的交响,交汇成华夏文明和而不同、千姿百态的美丽画卷,既沉淀着五千年来厚厚的文明历史,也蕴藏着面向二十一世纪走进新时代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都市无疑是美丽的,然而它却并不完美,透过灯红酒绿和华灯彩照的外表,我们也时常可以见到都市人浮躁而空虚的内心。快节奏的生活压弯城市人的脊梁背,扭曲了城市人的心灵,人们习惯于将自己束缚在钢筋水泥的狭小空间里,抑或是沉湎于纸醉金迷与醉生梦死的夜生活中。无尽的物质享受冲击着几千年来稳定的文明秩序,欧美的“强势文化”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全球。激进的现代意识正随之膨胀,恬静的古典气息已无处寻觅。都市人的耳中早已不再是大唐的幽远歌声与两宋的浅斟低唱,取而代之的是节奏明快的迪斯科、摇滚、绕舌;都市人的口中早已不再是口示味清雅、益于修身性的绿茶,穿着金属外壳的可乐、雪碧正大行其道。

或许人类文明本就应是不断改变的,都市的生活也应如此。但每当我透过城市那火热的外表去触及冰冷的内心时,不由总会生出一丝悲凉。

一个在物质上日渐富足,精神上却失去方向的城市,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望着几千年来都市一路走来的方向,摸着它们不断演化的轨迹,我追忆着那些遗失的美好,同时又担忧着:作为人类文化核心的都市文化,究竟应何去何从?是在无尽的物欲中毁灭,还是在精神的涅磐中重获新生?

我在无限的思考中面对都市,触摸它的外壳,也渴望触摸它的灵魂。但愿有朝一日它的内质可以像外表一样美丽动人,但愿有朝一日那些虚假与轻浮都会变得真实与坚固,但愿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但愿我们可以重新触摸都市那由内而外的如花般绽放的美丽。

简评:文章条理清晰,立意深远。从巴黎、纽约、上海等国际大都市落笔,引出第一个观点,风情各异的城市,是人类历史进程的结晶,彰显古今中外超凡而不朽的智慧,在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后,深入一层,提出了“个性迥异的城市,是平凡人生活态度与情趣的反映”的观点,这两个观点见解独特,卓尔不凡,足见作者思想的深刻。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论及都市的特点,都市无疑是美丽的,然而它却并不完美,不完美的重要根源是激进的现代意识随着都市的渐趋繁华而日渐膨胀,以致于恬静的古典气息已经无处寻觅;当我们透过城市那火热的外表去触及它冰冷的内心时,不由总会生出一丝悲凉;作者希望都市的繁华与历史的古韵能够和谐结合,融为一体,希望已变异的都市能够浴火重生。这些思想都是作者面对由钢筋水泥组合而成的有冰冷外壳的城市而生的感触,这也是作者对城市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