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的腌制配方:从“2秒钟思考”看“课堂提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7:32

从“2秒钟思考”看“课堂提问”

www.jyb.cn 2007年06月15日  作者:傅海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笔者在一次随堂听课中,详细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节课中的提问数量,课后统计居然达到110个之多!无独有偶,笔者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案例:一位教育局长在调研听课中遇到的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回答了38次!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计算出这样一组数据: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个问题只有20秒的时间。假如老师平均每个问题占用8秒,学生回答每个问题平均占用10秒时间,那么学生思考每个问题的时间实际只有2秒!试想在2秒的时间里学生能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呢?

  无论是常态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课教学,我们经常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且有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回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课堂中的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应当有一定的成果再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它又必须是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问题”。教师的问题应当有思考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让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在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不同层次地解决问题。

  笔者对课堂提问还有另一种思考,在师徒关系上,“学”的就应该问“教”的,是符合逻辑的。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提问”至少也应该包含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生成的过程,是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酝酿、产生、完善和发展过程。在课堂里,问题生成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于问题解决的,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注意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才是“课堂提问”的初衷。 (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实验小学 傅海洋)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