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和白鳝的区别:学习成为我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17:34

学习成为我自己

www.jyb.cn 2010年03月25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市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朱虹

  几十年来,中国高中一直在实施文理分科教学、考试的制度,所以,常听到人们对文理科学习及其学习者的一些说法:如,女孩子更适合学文科,学理不行才会去学文科,学理科的孩子聪明、头脑清晰、动手能力强,考大学理工科可选专业多,理工科毕业生职业选择更宽泛……

  反观历史,中国曾是文科当道的时代。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史学科发达,而自然科学和技术则被文人士子视为奇技淫巧。毕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梦想。鸦片战争之后,开明的封建知识分子提倡学习西学,洋务派先后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外语)和“西艺”(西方的军事技术及自然学科)的新式学堂,理工科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才渐渐提升。

  赘述这些,只是想说明,中国人对文理科的认识有深刻渊源,带着时代烙印,不免形成固着观念、以偏概全,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更新。至于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全在于自己不断学习、观察、思考,人云亦云只能带来更多困惑。

  高二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因为喜欢语文、史地,希望自己将来考中文系,或图书馆系亦可,工作后能终日守着浩如烟海的图书,既挣了钱又不花钱随便看书,多好!但是,我最终学了教育,做了教师。当时没有失望,因为上了好大学;现在没有后悔,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事,体会到价值感,还能不断发现一些有趣的事物,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火箭的父亲和教小学生的母亲从来不曾建议过什么,一切让我自己看着办。

  回顾自身经历,只为引出我对当今学生文理分科学习的一些感触:

  其一,现代社会的智力观不再是一元的了,不能再单以数理逻辑智能高低去说明一个人聪明与否了。智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才能或本领,以及迅速有效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多元智力,而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我们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发现自己的长项与短项,发扬优势,谁都可以有上佳表现,做最好的我自己。

  其二,学校教育制度有文理分科,但学生、家长们自己不宜时时想着文理分科。只要是开设、在学的科目都可努力去学习,毕竟每个学科都是在丰富一个人、发展一个人。有的学生上小学时就被告知应把所有精力放在主科学习上,副科不必太花时间;有的中学生早早就放弃史地政,专攻数理化……这些做法都可能使学生浪费教育资源,远离左右脑同时开发,甚至让自己的某些潜能永远成为死火山,将来与自己真正适配的专业、职业失之交臂。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文理储备兼收并蓄的学生不是会有更多机会吗?正在展开的人生,多方面才艺不是会带来更多愉悦和自信吗?

  其三,中小学生的学习不宜早早与未来的文理定向挂钩,家长也不宜凭个人判断百般诱导孩子。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多元的,最主要的当然应是满足兴趣与获得知识技能,同时,追求成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结交更多朋友、满足家人期待等,都可以在学习动机的结构图中。顾此失彼,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愿望降低、后劲不足。对那些只为父母学的孩子来说,学习就是完成任务,是巨大的压力;那些只为将来求职方便而学的孩子,将来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也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其四,不管学文学理,选择责任都应落在学生自己身上。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有些家长坚持认为专业与职业、职业与阶层、阶层与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与机会、机会与收入等等,这些都是画等号的,是串连在一起的,并要求孩子一定要走自己选出的路。一些听话的孩子最终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科系,干不来那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缺乏独立思考、创意表达的能力,不擅长沟通、解决问题。于是,出现学习危机、职业危机,甚至引发生活困扰。由此看来,学文学理的结果都不一定契合家长苦心栽培的初衷。

  所以,让学生趁着青春年少,为自己投资一些时间,仔细思索在人世间数十年的生涯历程中,自己究竟“要”什么?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拥有”什么资产?自己“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如何“做”才能成就自己?……在真正迎来文理分科选择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做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人格特质、价值观、能力和技能,了解家庭传统、他人期待,收集专业学习及工作世界等各种资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稳步推进每一阶段的学习进程。

  赫曼·赫赛说: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帮助学子学习自我负责、自信自立,方能使每个人在未来人生中顺应自己的本性,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拥有自己的目标,欣赏自己的生活方式,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怨天尤人,最终迈向自我实现。

  不久前,邂逅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记忆中,他在一所名牌大学读了4年工科,成绩优异。也听说毕业后没多久,他就突然转身,投入酒店行业,从最基层岗位干起,直至走上高层管理者职位。这些零星资料让我萌生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决定?又是怎样的一段学习实践历程呢?

  有机会交流时,我了解到,军人家庭长大的朋友被父亲寄予了无限希望,从小也学做军人,因此,考大学时选择了军校满足家人与曾经的自己的愿望。至于重新选行,他说是兴趣使然,再加上站在时代维度上理性思考后的结果。“酒店业是一个贴近时尚的行业,不分地域、国家、种族,酒店内的每一部分,如餐饮文化又都大有学问,干这行还能带来不错的收入……”工科生,做了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朋友做得认真而仔细。儿时的梦想、家人的期待、专业背景、个人喜好、社会环境影响……这一切都成了他追求理想人生路上铺垫的砖石。

  人本心理学家Rogers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程,那么,我们就不必勉强自己在每时每地都要表现最好。只需要充分准备,认真踏实地工作与学习,然后坚定期待:明天的自己会比今天的自己更好,具有更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内涵!我想,学习并实践“成为我自己”的过程,能时时觉察到今日的自己比昨日的自己更进步,这或许会同时带给我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