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之神 一碗多少钱:图话剑桥湾因纽特人现代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06:32

1600人的小镇剑桥湾(Cambridg Bay)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中维多利亚岛的东南(北纬69°07′),是著名的西北航道上最大的客运和科考船停泊点。小镇上生活着北极原住民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这些北极原住民的现代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w-007的脚步一起进入这个小镇一窥究竟吧。

  传承扬弃 亦新亦旧亦文明

剑桥湾最早人类活动可以追朔到公元前1800年的前多塞特人(Pre-Dorset people)。

3000多年后,因纽特人的祖先图勒人(Thule)于13世纪替代多塞特人统治了剑桥湾周边地区。他们使用复杂的工具在这里建造了食品储藏室和石屋,并猎捕驯鹿、麝香牛和鲑鱼。

16世纪中叶,因纽特人开始了冬季在冰上捕猎海豹、春季回到陆地的新生活模式。同时,他们建造了半球形雪屋(Igluit,又称Igloo)并利用自然铜制造工具,被称为“铜因纽特”。

进入20世纪,现代文明开始不断冲击着因纽特人——走出雪屋住进电气化的镇屋,狗拉雪橇换成了雪地摩托,吃生肉变成了汉堡包……

剑桥湾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记录了这里近4000年的变迁。

博物馆和图书馆一起,寄居在剑桥湾高中的圆形建筑里。这里除了展出文物和图片之外,还有几位老妈妈常年在这里制作因纽特工艺品。她们是道地的土著艺术家,也是因纽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外来文化使剑桥湾的因纽特人感知着另一种生活。

舞蹈教师Jerni Linkson(左)是来自安大略的志愿者。此次她在这里工作4天,义务教因纽特孩子跳舞。分手时小男孩Nicky有点依依不舍。在部落会议室里,大型设备操作培训教师Andrew Geamann,正在对基蒂克美奥特地区的十余因纽特学员进行为期2周的上岗培训(右上)。三个教堂在这里左右着人们的灵魂:圣公会的 St. George's、基督教的Glad Tidings、天主教的Our Lady of the Arctic。右下图显示,圣公会和基督教的教堂仅一道之隔。
邮局信箱前,摩登版的因纽特老妇在整理仪容(左)。这个羞涩的小姑娘的外套融合了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右)。

今天的剑桥湾,激烈的文化碰撞随处可见。

寒蛮极地 弹丸小镇百业兴

剑桥湾的因纽特人算得上是北极原住民中主动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的佼佼者。

剑桥湾镇的旧址原来在海湾的对面。1955年,加拿大空军的远程预警系统Distant Early Warning Line(上图)在这里设立。军队的服务设施和经济需求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海湾对面的因纽特人,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于是主动到这里开会、打猎、捕鱼以及进行贸易,并且很快就跨过海湾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永久的社区。这就是今天的剑桥湾,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北极小镇。

虽然只有1500个居民,但新剑桥湾的城镇建设规划却颇具远见,给未来的发展预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


沿海湾的码头附近是储运区,依次往东北推进是: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

走在小镇,上述格局清晰可见。

奴纳武特电力公司的剑桥湾发电厂。
剑桥湾有两个大型连锁超市。左上图为北极地区连锁超市Northern Store的剑桥湾分店。右图是另一家连锁超市Co-Op的剑桥湾分店。一位拄着拐杖的因纽特老妇在选购电器配件。皮货是这里的热门交易(左下)。 肯德基和必胜客也进驻了剑桥湾。左上图是因纽特工人Herry Etegik在肯德基快餐厅就餐。右上图是健康中心的母婴病房。图中右侧的绿色圆形物是婴儿浴缸。左下图的这个区域是剑桥湾的文教区。正面这个圆形建筑是剑桥湾中学,也是剑桥湾最漂亮的建筑。右侧是奴纳武特北极学院剑桥湾分校。高中的后面是剑桥湾小学。右下图是剑桥湾的皇家银行(Royal Bank),格局与功能和大城市的皇家银行一模一样,只不过是小了一圈儿的袖珍版而已。左侧的落地玻璃窗里面是三间理财顾问室。 左图是剑桥湾最常见的连排镇屋(Town House)。门外的密封铝桶是居民生活用水的储水罐。每天,部落市政服务公司的送水工,驾驶水罐车来到各家各户,注满清洁的饮用水(右)。 当然,要想安居乐业,警察还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加拿大皇家骑警剑桥湾分驻所。市容(其实应该叫镇容)有点乱,但很有生活气息。因纽特艺术(摄影/w-007)(来源:个人门户 作者:w-007 查看原文 编辑:张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