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女完整版免费观看:关于义乌的N个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3:36
        一座城市,一个市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个全球性大市场!
  这就是义乌。在这里,每年吸引着多达20多万名的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名;在这里,为全球供应170多万种的小商品;在这里,即便每个商铺仅停留三分钟,走完所有商铺也需要一年半时间。
  5月5日,义乌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随着试点汇报会和动员会的相继举行,“义乌试点”正式启动,义乌市场再次起跑!
  这注定是一个新传奇的开始。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自信地告诉我们,面对国际贸易的新形势、新问题,面对遍地开花的“义乌小商品城”,面对势不可挡的网购浪潮,面对种种制度性制约等等新问题,试点启动为义乌突破发展“瓶颈”创造了最好的契机,义乌已经做好准备。
  新义乌的新蓝图正呼之欲出!
          猜想1:        新贸易:从出口独大到进口、转口并重
  有一个指标,让很多国内一线城市都难望义乌项背:常住国外采购商有1.2万多名。
  与该指标一致,义乌市场的外向度也高达65%以上,出口远高于内销。2010年,义乌小商品出口达到57.6万个标箱,按金额折算,约合200亿美元之巨。
  出口强当然是荣耀,但成就与瓶颈,也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经历多年的出口繁荣后,义乌人意识到,贸易不可能只出不进,要成为全球性贸易中心,要真正实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目标,必须拉长“进口”、“转口”这两块“短板”。
  发展进口也不仅是市场自身升级的需要,“同样重要的是,如果义乌能够成为全国进口贸易中心,浙江企业就可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品牌,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增加新的驱动力。”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如是认为。
  趋势已然明朗,新的路线图也开始绘就。在试点总体方案中,义乌确定了“三口联动”的新贸易格局规划,到2015年,进口、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不单是一纸规划。一如在过去30年中所做的那样,看准了方向的义乌人,已经走在了实践新愿景的路上。一个广为人知的事件是:2008年,义乌在国际商贸城第四期内,新设了5万平方米的“进口馆”,如今,这里已引进了52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种境外商品。
  导向就是机会。进口馆的“越南商品馆”由义乌紫光进出口有限公司独家打理,总经理施新雨告诉我们,原来“紫光”只做对越南出口生意,现在进、出口各占一半了,“紫光”还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把越南工厂生产的产品通过在进口馆展销的方式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
  更多的“紫光”还将不断涌现。5月5日,国际商贸城第五期开始营业,最宝贵的一楼整个都是进口商品区,面积达到10多万平米,预期进口商品来源地有望达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猜想2:        新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促共荣
  在“淘宝”,交易超过50万笔的“金冠”店铺,相当稀罕。但在义乌青岩刘村,这样的店铺却多得出奇,有统计称,“淘宝”近十分之一的“金冠”店铺都集中在这里。
  青岩刘村的崛起,见证的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另一个发展新趋势:更快捷、更方便的无形市场正在加速崛起,这也是试点方案中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另一个新目标。对其意义,一位义乌市场研究者甚至称,“30年前义乌靠实体店铺改变命运,30年后将靠电子商务改变命运。”
  但疑问随之而来,“无形市场”一旦在义乌大行其道,是否也就意味着传统小商品市场退出历史舞台?“绝对不会!”现任义乌市江东街道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的刘文高笃定地告诉我们,没有作为有形市场的“小商品市场”,就没有今天的“淘宝村”——青岩刘村。
  刘文高所言不虚。在青岩刘村2000多家淘宝店铺中,很多店铺都来自我省各地甚至重庆、安徽、辽宁等地,原因是,义乌有全国最便宜的快递费,有便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而且,骑着三轮车就可以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拼单”进货。
  而不仅是在青岩刘村,在整个义乌,“无形市场”、电子商务等都已经不是新鲜名词。统计显示,义乌现有综合性电子商务门户网站100多家,在国际商贸城,二成多经营户已建立自己的公司网页,近五成经营户通过相关平台发布商品信息。
  “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互交融、互促共荣的共同体。”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无形”前景,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金方平非常自信,在他看来,因为实体市场、实体店铺的存在,无形市场发展中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诚信问题”,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管理。
  试点获批后,一幅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互促共荣的新蓝图还将加速展现。在这幅蓝图中,义乌不仅有规模叹为观止的实体市场,还将有一个同样规模的网上市场,并通过运用第三代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一个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这些听着遥远的前景,其实已经在悄然运作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义乌正在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合作,利用“云计算”技术,共同打造一个“义乌云”——小商品市场的海量数据中心,为“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的融合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猜想3:        新商品:既卖生活消费品,也卖生产资料
  4月7日,一场名为“义乌市场转型升级暨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的研讨会在义乌高调举行。这是试点获批后,义乌召开的首个高规格研讨会。
  不仅是“务虚”的研讨,就在三个月前,小商品城集团正式公布董事会最新决议,将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力度,建设“义西生产资料市场”,力争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与国际商贸城遥相呼应的12平方公里的国际生产资料市场。 
  已经有了独步全球的小商品市场,还要建设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义乌人有着深远的谋划: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不仅是义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还具有更高层面的战略意义,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平衡。金方平则称,义西生产资料市场将成为义乌的另外一台发动机,与现在的小商品市场一起推动义乌在未来前进,形成新的双核市场结构。
  而在采访中,我们也意识到,打造一个全新的生产资料市场,于义乌而言,其实是一次富有危机感的战略决策。
  这危机在于,尽管义乌小商品城市场成交额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但义乌小商品市场已频频被全国各地复制,一些外地“义乌小商品市场”甚至把广告做到了义乌。而且,随着“刘易斯拐点”的逼近,劳动力成本几乎可以肯定将继续上扬,本地小商品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小商品市场的产业支撑未来将遭遇更大挑战。
  所有这些,都在倒逼义乌人去思考,当一种成功样本成为可以被批量复制的固定模式,义乌市场新的突破在哪里?
  建设生产资料市场就是这思考的成果。而且,与当年小商品市场的民间自发发展路径不同,义乌生产资料市场的建设,从一开始“有形之手”就强势介入,将其列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八大重点项目之首。
  黄志平介绍,根据规划,未来的义乌生产资料市场将成为辐射全球的现代化一流生产资料展示交易中心和权威的价格形成、发布中心。为此,“十二五”期间,义乌将先期完成占地2.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供应商产品展示交易及配套用房建设,而新型原材料、成套设备、工器具、零部件、配件及原辅材料等生产资料市场有望率先形成。    猜想4

  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

  5年内,投入150亿元,发展LED产业!这是“浪莎”在“十二五”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从袜业到LED,翁荣金的发展思路尽管极具跳跃性,但内在逻辑却惊人一致。在他的擘画中,“浪莎”LED产业发展路径是:从德国引进设备和技术,集中精力主攻最核心、附加值也最高的芯片,而后利用义乌市场的放大优势,将产品发往全球各地,供应给下游做应用产品的企业。

  这种以义乌市场为核心的成长模式并不新鲜,它已经帮助“浪莎”等义乌本土企业在过去数十年间成长、成功,翁荣金相信,它也一定能让“浪莎”成功在LED领域取得一席之地。

  翁荣金的执拗,其实反映着义乌企业的一种普遍直觉:市场是核心,是生产的起点和终点,产业转型必须通过市场才能最终实现。而这直觉也恰好与义乌试点的一个战略意图完全契合——“通过市场带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集群”。

  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认为,义乌市场在过去的发展,得益于长三角轻工制造尤其是日用消费品生产加工的支撑,同时也为这些制造企业提供了快速壮大的发展平台。而未来,义乌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与制造业的这种良性互动关系能否持续。

  也正是在这种思路下,义乌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发展面向纺织品、工艺品的新材料,面向食品、药品的生物产业,以LED照明、家用电器为重点的电子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细细分析下来,所谓五大新兴产业,其实是“10+5”,即在原有的十大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延伸,连起义乌市场的过去和未来。

  以市场为核心,在未来的产业愿景中,已经颇具基础的义乌服务业也将实现新的突破。在试点实施后,义乌将以市场贸易为龙头,打造贸易、电子商务、物流、会展、金融、总部经济、创意、购物旅游、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十大平台,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猜想5

  新物流: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的物流高地

  物流之于市场,犹如血管之于身体。而在义乌,物流之价值尤甚。

  统计显示,在义乌,每天公路货运量近3万吨,国际规模最大的20家船运公司17家来开展业务,全球前十强航运公司都设立了办事处。

  更直观的表现是:在“雪峰路”,每天下午3时左右,就会出现一条一眼望不到边的集装箱车队长龙,长龙尽头是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每天至少有1000多个满载小商品的集装箱,要从这里运往宁波或上海口岸。

  但物流对义乌市场的支撑,却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这条“物流神经”已明显过劳。去年,义乌小商品出口集装箱达到57万个标箱,国际物流中心的设计能力只有10多万标箱每年,远远超出负荷。同时,义乌本地物流企业虽然有2000多家,但大多规模小、能力弱。

  物流不升级,市场就无法升级。“买全球,卖全球”目标的确定就同时决定了,义乌必须同时打造为国际物流节点城市。

  值得欣喜的是,打造新物流格局的进展超出预期。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向南约1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现代建筑,与国际商贸城遥遥相对,这里就是被义乌人称之为“内陆口岸”的新国际物流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10月就将投入使用。而整个新国际物流中心建成后,占地1050亩,总投资30亿元,设计标准为每年110万个标箱,相当于目前使用中的物流中心设计标准的10倍,可以容纳395辆集装箱车同时装卸、查验。在我国内地,独此一家。

  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都将在今年年内开工。未来几年,义乌在物流和交通上的投入,将会达到500亿元。

  而且,未来,义乌还将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到义乌设立区域性总部;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改变目前义乌集装箱车辆高达90%“重进轻出”的现状等。

  “通过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义乌将成为具有域名和口岸功能的‘始发港’和‘目的港’,成为小商品国际物流高地。”义乌物流办主任黄旭光说。

  猜想6

  新制度:从单兵突进到一揽子解决

  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海关总署在义乌实行“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模式和简化归类政策……义乌从来不乏制度创新。

  但“这些制度突破往往是单兵突进式的,也已接近现行政策制度框架下的创新极限。”义乌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文臻认为,必须改变当前“小马拉大车”的政策不匹配现状,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创新。

  监管模式的创新为例。义乌小商品种类多达170多万种,小商品贸易具有单笔规模小、贸易主体多、交易频繁等特征,与我国现行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都迥然不同。因此,在小商品贸易中,如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实施监管,存在归类难、核价难、成本高、效率低等种种弊端。

  对这些弊端,在义乌开了五六年集装箱车的张涛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小商品出口集装箱多为拼柜,一般都有十几种以上的产品,多的时候有上百种,而最早义乌海关总共只有7个人进行通关查验,他每次都要花上大量时间排队等待,现在海关查验人员虽然增加了一倍,但显然还是远远赶不上查验工作量的增加。

  为加快义乌小商品通关速度,此前,海关总署已经为义乌量身定制了“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模式和小商品归类简化政策。但由于没有明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合法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依然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且,涉及税务的出口退税等问题一直都无法解决。

  在试点获批后,这些问题都迎来了破解契机。试点方案明确规定,“要探索实施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和办法”。而且,这是一次性的根本突破,涉及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五个部门,不仅将解决小商品通关对应的监管问题,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还将改变小商品贸易无法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外汇核销、外贸主体资格等方面问题。

  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人们有理由相信,新义乌必将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更辉煌的商业传奇!

(浙江日报记者 刘刚 徐晓恩 报道组 虞伟义 张丽莹 201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