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人物评价:虚灵之美中的生命哲学——读宗白华先生之《美学散步》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41:22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一部美学文集,文章多为解放前后所作。宗先生的美学思想融会中西、贯穿古今,尤其“宗先生对中国美学的理解和把握,精深微妙,当代学术界没有第二人能及”。这些在《美学散步》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短短的二十余篇小文,纸背之下是宗先生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诗话的语言,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生命哲学。读罢此书,不觉惊叹宗先生造诣之精深,欣赏之广泛。章启群先生认为“宗先生的独特性在于,他把德国古典这些的思想精神与中国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融会一体,建构了一种关照艺术,甚至学术的独特方式。”《美学散步》涉及诗与画,艺术意境,艺术表现的空间意识和虚实观念,敦煌艺术,书法,音乐,晋唐两代美学,中西绘画比较和罗丹的雕塑。读此书时,仿佛看到一位耄耋老者拄杖而言,生怕我们错过了美的欣赏。

  一、虚与实的探究

  《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宗先生的美学思想。这部书中有四篇直接谈到了虚与实的问题,而且宗先生的对于绘画、书法、雕塑的欣赏中也时常涉及。本文试图从对虚与实的探究入手,逐步深入,逐渐领略宗先生的美学思想的内涵。

  宗先生认为,“实”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虚”是欣赏者被引发的想象。宗先生还指出虚和实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儒道分殊,老庄由虚入实,孔孟由实入虚,并指出儒道两家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因而两家并不矛盾。接下来宗先生又引用清人笪重光的话“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笪重光的话不是“由实入虚”吗?莫非宗先生认为儒家的哲学和美学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泉?及至读到宗先生这样一句“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难道宗先生认为“得意忘象”,“澄怀味道”的魏晋六朝美学是儒学下产生的吗?

  经过思考,我发现是我误读了宗先生的话。宗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到了另一组概念“空灵与充实”。“空灵与充实”并不等同于“虚与实”。空灵与充实是从艺术风格或美感的角度的划分。任何一个美术作品都既有虚又有实,可是却不能既空灵又充实。从绘画的角度讲,单纯的空白(虚)是不存在的,只能存在于景物的映衬下。从这个意义上讲,“虚”的存在是依赖于“实”的。因此,“实景清而空景现”是没有问题的。一幅优秀的绘画,自然是虚实结合而不是单纯的虚或单纯的实。老庄由虚入实,用力于虚,用意于实,由空灵之处而生传神之妙;孔孟由实入虚,用力于实,用意于虚,由充实之理而化意会之神。因此,老庄由虚入实,是指其美学思想重空灵;孔孟由实入虚,是指其美学思想重充实。至于“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应当指审美的侧重点由重实向在重虚转变,即由重充实向重空灵转变。由于文言文(尽管是宗先生说的)的凝练和歧异并存,这两处“由实入虚”应当不是一个意思。

  二、道、舞、空白

  这个问题不如从后往前说。宗先生认为虚、实、有、无是“一切构成的原理”。“虚实相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宗先生所欣赏的是“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见到有限”的“回旋往复的意趣”,而这所对应的恰恰是艺术传作的三个步骤:写实-传神-妙悟。宗先生强调画境是一种“灵的空间”,更侧重于虚,即空灵的美。抟虚为实,使许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宗先生认为虚空是“最活泼的生命源泉”,是“万物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空白是中国画的画底,虚空中包含着万象;空白融入万象内部,与万象的“道”相一致。宗先生认为“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有‘心远’接近到‘真意’。”因此,宗先生认为中国的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化的作品。不仅绘画,对于雕塑依然,雕塑中不存在空白,但是光与影的奇幻搭配则很好的反映了“虚”的表现力。“离形得似的方法,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书法亦然,宗先生认为书法的形象不仅包括线条,还包括空白,真是空白中的虚灵使得“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

  什么是“舞”?宗先生认为“舞”是最高的理性和最高的生命的结合。“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放的收敛而为韵律。”在宗先生看来,“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虚灵的空间”,“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舞”象征着宇宙的创化,使静照中的“道”具体化,这也反映了中国哲学的“道器不分”,“体用不二”。

  什么是“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万物皆是阴阳二气而生。宗先生认为,在阴阳的变化和万物的运动中,生命是有节奏的生命,“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目的。“叶朗先生在课堂上讲过,气韵生动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在《美学散步》一书中,宗先生常会提到“澄怀观道”。道,是宇宙灵魂,生命源泉,是美的本质之所在,然而,这个“道”不是孤悬无着的实体,也不是不可感悟的虚体。它作为审美客体的本质所在,就存身于“腾踔万象”的“艺”中,即宗先生所讲的“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的审美时空中。虚实一源,体用不二,道体的虚奥之处落实于那日用万相,美的本质就呈现于这大千世界。“观道”,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体具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

  三、生命意蕴

  我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上文提到,无论是“舞”还是“道”,都表现为一种运动。“这生生不息的阴阳二气组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宗先生重视“虚空”,因为“虚空”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生命本体的活力,是一切美的源泉,因此‘自然无往不美’。”另一方面,宗先生的美学处处表现出对人生的关怀。宗先生一直坚持“人生的艺术化”和“艺术的人生化”。宗先生强调美源于心灵(“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追求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身心的自我”。“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宗先生强调“回环往复的意趣”,同时强调“于无边处向‘自我’的回归:天地入吾庐”。

  “生生之谓盛德”,创化不已的“生生”,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与价值,是一种“善”;而“生生而条理”之“条理”,更是充满节奏与韵律,和谐如有音乐,这“中和之音乐之谈起意味情趣与价值。”宗先生的生命美学是建立在其“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对生命情趣与价值的重视,对心性之体与生生不已的道体合一的强调,贯穿古今,从先秦的老子、孔子意志到现代的宗白华先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的内涵之一。正如宗先生所说:“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在宗先生的生命美学之下,宗先生还提出“艺术的人生观”,主张把“人生生活”当作一种“艺术”看待,使之丰富、优美而有意义。

  正如张中秋先生所言,“宗先生是从他的生命哲学出发,认为艺术境界的实质乃是人类生命情趣的表现,其特征表现在‘形式’、‘节奏’,而其内容却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的动,是至动而至有条理的生命情调。”在天人和谐中欣赏美,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在现世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自己的生命情调飞舞而美丽,这便是我读了宗先生的《美学散步》的最大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