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第七初级中学:辩题:人类社会发展应该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56:05

辩题:人类社会发展应该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

开场、社会的发展,只是说利益重要的话,的确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不择手段,勾心斗角的事情,在一般人人的思维惯性中,都是默认诚信的重要性。“重利”了是否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呢?“重义”是否就说可以不顾利益,做亏本买卖呢?还有,重什么轻什么的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那么究竟人类社会发展以什么为基础。

一、        立论环节正方一辩:

义利问题,有如古埃及的斯芬克司之谜,困扰了人类数千年。今天,我们重提这个话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说,经济发展了,看客多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了。出于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我们认为,人类社会应重义轻利!所谓利是指利益和好处,而义是调节、引导和评价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价值体系。义,有大仁大义,有假仁假义,人类要追求的当然是站在人类立场上符合进步趋势的正当的义。

  第一,义利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人类既离不开义,也离不开利。但矛盾有主次,位置有先后,轻重是相互比较而言的。重义轻利,就是说,义是第一位的,而利是第二位的。人类社会,应“义”字当先,宜导利,宜制利。

  第二,人类社会风雨征程,始终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重义轻利,二是重利轻义。重义轻利是人类指路的明灯、航行的座标,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是一轮光辉夺目的太阳。而重利轻义只会导致见钱眼开,惟利是图,利欲熏心,见利忘义,是人类堕落的开始、毁灭的起源。古罗马的灭亡不就是长鸣的警钟么?

  第三,从历史来看,重义还是重利,反映了两种人格价值。孔子曰:“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刚直不阿的令狐孤、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慷慨赴难的秋瑾,重义轻利,正气凛然,这,才识人类灵魂的核心,才识民族正义的脊梁啊!

第四,从现实来看,发展中的中国更应重义轻利。在过去,那越穷越光荣的年代,空洞的口号,压抑了人民正当的利益追求,这其实是最大的不义。今天的中国,已从轻利的怪圈中走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本是最大的义举。却有人被金钱迷住了眼,走上了重利轻义的企图,拐卖人口、叛毒走私、卖淫嫖娼、抢劫偷盗、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种种丑恶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再次高奏《义勇军进行曲》啊!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只有提倡重义轻利,人类才能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反方一辩、:我们要指出,对方你们主张重的义,那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吗?如果没有这个利益,你们的重义不就是空谈吗?刚才对方举了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对此,我方也深感痛觉,但那是见利忘义啊,我方也是反对的。我方认为,人类社会应重利轻义。

  利,即利益,制人类为生存发展所需的东西;义则是一种合宜的道德规范,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价值选择。

  第一,就义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义呢,只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来间接得影响社会发展。正是在对自身利益锲而不舍的追求下,人类从洪荒蛮野走进现代文明的瑰丽殿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一语道破这种真谛:“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

  第二,就义梨的各自特征来说,利是根本的、绝对的,义则是非根本的,相对的,而且义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划分义与不义,从来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相反,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来说,利则永远是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无不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离开了具体现实的利,抽象空洞的义,不是流于虚伪,就是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对方主张重义轻利,无异舍本逐末。人非利不生,何为不可言。

  第三,人类的一切时间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生存发展这一根本利益。正是为了捍卫共同利益,人类才用政治、法律、(铃声)道德、教化等手段来平息冲突,惩罚罪恶,倡导和平,弘扬美善。正是在这崇高使命的召唤下,人们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思考、求索,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地拼命、奋斗。文天祥“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横刀向天下”,布鲁诺焚身广场,这些仁人志士无不把天下、国家的利同自身的利结合起来,并将其内化为人生的崇高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寻常百姓--你,我,他,同样也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大家都慷慨解囊,共建“希望工程”,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面对这一切,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声疾呼: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二、攻辩环节第一轮

正方二辩、孔子把义利看成是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认为正人君子, 当追求义而不追逐利, 他看不起追逐利润的商人。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反方二辩、墨家肯定人追求功利的合理性,既言个人私利,也谈天下之利。 法家则走向与儒家相反的另一个极端,重利轻义, 重视个人私利。在承认个人私立重要性的基础上, 以严刑峻法来规范个人的行为, 防止个人为了追求私利而损害公义。墨家和法家的义利观, 是对儒家义利观的回应和扬弃,强调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正方一辩、付艺君:孔子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义——诚信也,孔子过说“见利思义”。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也就说明了“以义生利长久之计也!”现在社会以诚信为先,处处求诚信,当我们走向社会,走向招聘市场时不难发现,招聘的标题大都是“诚聘”为什么要选择“诚”?“诚”也就是“义”!当你们在这里大谈应该重利轻义时,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反方真正的走向过社会。

我想假设如果你们现在身在社会,拥有一家大型的公司,下面拥有上千的员工,你是希望你的员工监守岗位,还是时常换新呢?我想没有人愿意每天要看的资料就是员工的辞职信吧?

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从这里我们不难认识到义是安定兴旺的重要因素,所以重利轻义是不可取的!

反方一辩、刘潇潇: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和统治地位, 奉行义以为上的儒家义利观。特别是以宋代朱熹为首的大儒们,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 把天理与人欲绝对对立起来。中国社会多年被朱熹之流所误,从义利并举,走向极端的重义轻利。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社会长期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守成而不进取。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归为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的原因之一,应该也不为过。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义和利在狭义范围来讲是一对矛盾体。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先要打好这个基础。义气是精神领域的东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讲义气。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讲义气,但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说:他目前的困难只有经济帮助才能解决,可你跟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只能表示同情和声援(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真心的或者是不带心的随便口头上表示表示),这有意义吗。义气有时候需要借助经济才能表现的更直接和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多看重一点利益,少看中一点义气是有现实的实际意义的,别忘了人类能够存在,是因为地球上有许多物质的东西,这些物质的东西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你去月球上讲讲义气看看。

正方三辩、谢亚琦:在商业经营中,人们特别推崇诚信(此即义也)。义成为商人逐利的手段。正如古圣云:君子爱财(利,目的也),取之有道(义,手段也)。

那种“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说教自不可取。但如果重义轻利也实在是混淆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前些年,有人曾经批评儒家的义利观,说中国儒家文化重义轻利,看不起商人,士农工商,商在最后一位。儒家的义利观是不重利的。有人说,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大有把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原因归结为儒家的这种义利观。

  其实儒家也说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家认为,与义相比,利的确不重要,因为儒家所坚持的义利观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稳固,有利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建设。如果儒家不把义放在利之前,那么在儒家看来,整个国家、社会就会重利轻义,而使整个社会极不稳定,甚至可能倾覆。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其实对这样一个问题并没有更深入的思考。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说不重视利润,这其实并不符合事实,至少从国家总体角度上看,或者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利润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只是在文革期间,由于错误地批评所谓“利润挂帅”,才导致文革中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成本上升。在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也还是看重利润的,但由于当时一些政策的失误,导致国有企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有人就别有用心地煽动,说国有企业是公有制,所以就搞不好,言外之意就是公有制不如私有制,要想搞经济,就必须私有化。

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么多年来,对市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仍然有很多不足。很多人直接就把市场看成赚钱的工具和平台,至于其他方面,就很少顾及了。其实,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功能,是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当然,这种有效也是相对的,这种有效也有弊端和不足。过去人们耻于谈钱,这里并不都是不对的,重义轻利毕竟是现实人们生活中的美德,人们有理由看重这一点。现在人们只是一味地谈钱,也并不都是对的。很多人已经感受到在钱的支配下,人们并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我们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西方后来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对有害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加以约束和限制,才逐渐使他们的社会走上正轨。至于他们的义利观,我猜想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宗教信仰来传播的。中国没有那种所谓全民的或国家的宗教,但是,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从某种意义上,并不比宗教的作用影响小。

义,是一个国家无论在什么阶段下的道德基础,利,只是这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求。利当然很重要,只讲义,不讲利,无以生存。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是一个重利轻义的国家和民族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就是很危险的。重利轻义,就很容易耽于声色犬马、歌舞升平,那就离国家的衰亡不远了。因为重利轻义,严重破坏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基础,这种基础被破坏,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结构就成了豆腐渣工程,完全不堪一击。

反方三辩、李青欣:一个国家在世界的生存下去主要靠的是重利轻义,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事情合作首先讲究的是有没有利益可图,之后在谈该怎么去合作,怎么来分配之间所创造的财富。我只是 正方观点:人类社会应该重利轻义,目前社会上是没有几个傻瓜是会为不给钱的工作而积极努力的吧!当时我并不表示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也只是占1%不到吧!利益是首要先决条件,一个人,一个国家没有受到利益的驱使,是不会促使人们进步的,是会停滞不前。

重义轻利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中国经过历朝各代的强化教育凡几千年仍未取得成功,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重义轻利”是违反人性的。支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利”,激发人类进取的力量源泉是“利”,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是“利”。各国为利而战,公司为利而立,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没有好处谁会起五更。一个重义轻利的人非常难于同当代商品社会相容。出门坐车要掏钱(利),吃饭要掏钱,喝水要掏钱,穿衣要掏钱,住房要掏钱,就连上厕所都要掏钱。这个世界是个言利的世界,如何让一个重义轻利之人生存呢?他所接触的所有的人都是在和他言利,他如何和别人言义呢。

纹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踊跃捐款捐物。但没有谁会不顾自己的生存而裸捐的。国家也不会鼓励大家如此鲁莽的。这件事儿可以很好地说明利和义的关系。首先安排好自己的生产、生活。这是自己的利,是第一位的。其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捐出一些钱物以表爱心,这是义,是第二位的。利又是义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自己的生活都很紧张,(利不足)又怎么能在他人有难时施以援手呢(何言义)。
正方二辩、薛雪:有人一边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误导,导人以个人私利为原则,否则,天地诛灭之,使人不有“法天则地”之无私博爱。若人人都为个人之私利,则社会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友爱,也没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如:有的为己之私利而不顾他人之死活;重利轻义、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文明而砍伐、挥霍;为商业利益而失去了更宝贵的人类文明和由此宝贵的人类文明带给人类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因重经济利益而带给整个社会、世界之污染(比如:空气、海洋、大地的污染),使蓝天不蓝。各种横祸由此而不断出现,这不是良性循环。重利轻义的社会制度、商品社会与“人不为己,天地诛灭”的说法及做法,不利人之具“法天则地”爱民无私之道德,不利于人之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为奋斗目标。这重利轻义的环境不利人之心身,不利社会之安定,不利人类之生存。因为有违人之合乎自然规律而生存这一真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互相联系的,重经济之发展而把精神之高尚放在次要地位不予真正重视,只顾一时、眼前之利益而失去人类之文明带给人类自己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由此而致的社会财富是得不偿失的。重社会文明安定、重义轻利而非把重经济效益和只顾个人私利放在首位才是良性循环。

反方三辩、李青欣:大千世界是由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物构成的。分子是物,原子是物;细胞是物,细胞核是物;地球是物,尘埃是物;菜是物,吃菜的人也是物。这些都是有形物;声音是物,时间是物;感觉是物,情绪是物;梦是物,幻想是物;一切意识、思维的内容都是物。这些都是无形物。

  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物。但只有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才是有好处的东西。一个物如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的需要,该物的这种属性叫有利性;一个物如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危害人的需要,该物的这种属性叫有害性。一个物的有利性大于自身的有害性,该物可称之为利物;一个物的有害性大于自身的有利性,该物可称之为害物。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满足需要的活动。人的需要是通过不断占有这样或那样的物才得以满足的。占有所需要的物,就是占有利益。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人生的全部内容,那就是:占有利益。

  人类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利益被很多人贬为庸俗之物,或视为罪恶之源。这是对利益的错怪。试问:人酗酒是酒的错吗?

  人们把利益常常简称为利。

有人把利与义对立起来,似乎逐利者必寡义、重义者应弃利。实不知,义本身也是一种利,这绝不是对义的亵渎,只是义的具体内容与常说的利不同而已。义与利同为人所需要之物。凡是人所需要的皆为利。所以我方主张重利轻义。

第五轮正方三辩、谢亚琦:同仁堂的义利观可以概括“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同仁堂始终认为,只有在经营中把“义”放在首位,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服务他人,讲求社会大义,利润才会滚滚而来。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其内涵主要是指以义取利,合义取利,不取无义之利;尤其是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坚持以义为上、为先,先义后利,义利并举。坚信重义才能取信于市场,有了信誉才能盈利。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经营无义即无利,小义即小利,只有大义才能有大利,它反映的是企业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仁堂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信义”的凝结。同仁堂的未来发展也同样发扬重信厚义的传统,不掺杂使假,坚持诚信经营,不求暴利,坚持以信用原则处理经济关系,不坑蒙拐骗。同时,自觉投身于公益活动,以自身的义举,赢得更高的市场美誉度和顾客信任度。

反方二辩、喻瑶瑶:公元1623年,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将军独守宁远城,誓死不退,城中百姓觉得自己的财产可以得到呵护,都无限感激。可是仗越打越不对,眼看城池即将不保,百姓担心女真会报复屠城,那时不但钱财没了,连命也会丢了,许多人便开始大骂袁将军是为了立功升官,荼毒百姓,责怪他兵力不足就不该苦战累民。但幸运的是,努尔哈赤在进攻中被红衣大炮击中负重伤,女真被迫后撤,因而百姓的性命和财产均得以保全。百姓们庆幸之余,又痛哭流涕,把袁将军视为再生父母。从这个故事来看,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利,避害趋利就是民心。全世界近65亿人此时此刻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

  这是个似乎很难回答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每个人都在想法设法占有利益。那么,什么是利益呢?利益是满足需要的物。 那么,什么又是物呢?

通俗的说,物就是东西,而利益就是有好处的东西。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重利轻义的。

三、        结辩正方结辩、付艺君:(正方结辩接串场词)下面是结辩环节。

《礼记》有云:“义者,宜也”;《周礼》亦言:“今时所谓义为宜。义即是宜,乃恰如其分,上下相安之意也”。义便是适宜的意思,后来则代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中华文化重义轻利,做人的最高目标是能成为一个受尊敬的正人君子,人的荣誉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利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发展的体现,是人类生活保障。只有重义轻利,才能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所以,我方认为社会发展应重义轻利。

反方结辩、刘潇潇: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认识到利益是使老百姓安定的重要因素,治国安民不能忽视利益的取得。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一段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谋利,促使人们既谋生存之利,更谋发展之利,既谋个人之利,更谋天下公利。西方人对于物质需求一直都是认为天经地义的,追求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因此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是社会认同的标准。因此富人在社会得到尊重,没有必须进行掩盖。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保障,在生活压迫面前,人不得不向利益低头。人不可能只是为了金钱而活着,但,没有金钱就很难生活立足。当今社会,国家的实力比较也是通过比较国家经济增长的GDP以及国家的物质条件等综合实力来进行比较的。这说明了利高于义。所以,我方认为社会发展应重利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