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者卫人也全文翻译:西方勿再“重利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7:23

西方勿再“重利轻义”

喷嚏小编 发布于 2011-2-23 9:56:00


又一个星期,又一场革命。利比亚总统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多月来第三位被赶下台的阿拉伯国家元首。

直到几年之前,西方国家政府还会为卡扎菲被推翻而欢呼。但近几年来,这位利比亚领导人已被转变角色,成为一名经过改造的罪人、“反恐战争”的盟友以及重要的商业伙伴。卡扎菲目前的困境理应让西方感到难堪——英国政府尤其应该感到丢脸,因为正是英国率先试图让卡扎菲改过自新。

西方对卡扎菲转变态度突显出一个套路:利益几乎总会影响其对人权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这位利比亚领导人被视为恐怖主义的首要国家资助者,糟糕的人权记录让他理所当然地受到谴责。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称卡扎菲为“疯狗”,美国还在1986年轰炸了的黎波里。相比之下,西方对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基本持容忍态度,因为他在遏制伊朗方面用处不小。

当美国决定有必要推翻萨达姆时,他可怕的人权记录就受到了更多关注。相比之下,卡扎菲政权的残暴近几年来却一直被西方淡化。随着美英两国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回过头来寻找开战的理由,利比亚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就被它们顺手抓来当作证据,证明中东在伊战后已向更好的方向转变。2004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访问了利比亚,赞赏卡扎菲为“反恐战争”中的合作伙伴。英国企业也尾随布莱尔而至,签下了利润丰厚的石油合同。2008年,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成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位访问利比亚的美国国务卿。

诚然,近几年来利比亚的所作所为对西方构成的直接威胁已有所减轻。但是,卡扎菲的野蛮暴君本质并没有改变。如果他现在被推翻,那么人们很难将此归功于美国或欧洲。相反,利比亚人民是从近期获得自由的埃及和突尼斯邻居那里寻找鼓舞和实际支持的。

利比亚人民现在需要得到他们能够得到的一切帮助,因为相对于埃及或突尼斯被推翻的政权,卡扎菲政权要邪恶得多。与开罗解放广场或突尼斯市的情况不同,利比亚禁止外国电视台工作人员到班加西和的黎波里街头拍摄流血事件。即使是埃及原政权所容忍的那种表面上的民主和反对派,利比亚也从未允许出现过。所有反对派政党都遭到封杀。事实上,在利比亚组党是一条死罪。

监控世界各国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的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最近把利比亚评为中东地区最专制的国家。该国是唯一在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两方面都得到最差分数(7分)的国家:它比叙利亚差、比伊朗差,比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治下的埃及更是差得多。据自由之家排行榜显示,排名与利比亚并驾齐驱的是全球最差劲的独裁国家——朝鲜和缅甸。

利比亚的石油财富及其古怪残暴的统治者,使该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与人口不相称的较大影响力。尽管利比亚地域辽阔(为非洲第四大国),但该国人口只有670万——相比之下,邻国埃及有超过8000万人。

利比亚政权正摇摇欲坠,此时若把中东爆发的这一系列事件称为“阿拉伯的1989”,似乎已不再是炒作之词。不过,1989年东欧革命推翻的是对西方充满敌意的不民主政权,而迄今为止阿拉伯革命所推翻的,是被视为中东温和势力的亲西方政权。

埃及和突尼斯政权已被推翻。西方的新朋友利比亚正岌岌可危。美国第五舰队基地所在国巴林的局势也很动荡。局势动荡的,还有美国在打击基地组织斗争中的重要盟友也门。美国人将会乐见他们在伊朗和叙利亚的敌人被民变浪潮赶下台。令人担忧的是,伊朗和叙利亚政权可能足够无情,能够硬撑下去。

还有就是沙特这个西方最重要的阿拉伯盟友。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乐意捍卫一个封建君主制国家——“911”事件的19名劫机者中,有15名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但是,作为抵御伊朗的一道屏障以及石油“央行”(沙特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近些年来变得对西方愈发重要。

人们目前尚不清楚,沙特会对损失穆巴拉克这样一个关键盟友以及对邻国巴林和也门的动荡局势作何反应。不过,迅速转变到民主政体肯定可以排除在外。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沙特采取行动,力挺巴林的逊尼派王室,或许会动用热心的西方人卖给该国的大量武器装备展开军事干预。

奥巴马政府肯定乐见这样一个明朗的局面:自由与美国利益一道在整个中东取得进展。但在现实中,局面要复杂得多,也更危险。

但是,人们应该没什么理由对卡扎菲下台抱有复杂的情感。尽管美英在伊拉克战争后拙劣地企图把这位利比亚领导人重新包装为一支向善的力量,但他的本质仍一如既往,是一个暴君、一个魔鬼。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吉迪恩•拉赫曼

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