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哪个牌子好:小儿厌食、夜啼的自然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42:57
【一】“吃嘛嘛香”原来很简单小儿厌食是常见病,以1~6岁儿童发病率为高。过去认为,幼儿厌食与小儿神经系统失调或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有关。近些年来,儿童厌食日渐增多,除了上述原因外,小儿厌食还与父母溺爱、给孩子饮食过于精细以及孩子偏食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是因为饮食不节使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如今小孩经常过食生冷寒凉、肥甘及煎炸香脆品,结果损伤脾胃。脾胃失健,就导致厌食甚至拒食等症。
一、中医药治疗厌食有独特的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介绍两个验方供选用。
1.柴苓三仙汤
药物组成:柴胡、佛手、茯苓、陈皮各6克,焦三仙(即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15克,山药、炒扁豆各12克,大枣5枚。水煎,3次温服,每日1剂。此为4~5岁小儿用量,其他年龄则酌情加减。
方中柴胡、佛手疏肝解郁;焦三仙消食导滞;茯苓、山药、白扁豆、大枣健运脾胃;陈皮理气调中,且能开胃。诸药合用,使脾胃升降调和,肝气疏泄畅达,厌食之症自愈。
2.加味二陈汤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木香、厚朴、砂仁、枳壳各6克,山药、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茯苓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多次口服。
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健脾燥湿和胃;枳壳、厚朴、木香、砂仁理气运脾;山药性平不燥,健脾而不碍脾;炒谷芽、炒麦芽、炒山楂消食健胃。诸药合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食欲增进,厌食则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药具有增强胃肠蠕动、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能增加食欲。其中陈皮中的挥发油可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山楂、麦芽、谷芽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亦有助于消化。临床应用也表明,婴儿服上药后,能有效地促进消化功能和改善食欲,加快患儿体重恢复,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二、编读往来
读者问:
我的小孙子厌食,怎么治疗和护理?
中医专家答:
根据您信中所述,孩子从3岁后只吃大米饭、面包、方便面,其他什么都不吃,而身高体重、智力、精神状态都正常,平时也做了简单体检无异常,我考虑是脾胃不和,属于厌食症。
厌食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各年龄段小儿都可发病,但以1~6岁发病率为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暑之时较多。城乡儿童皆可发病,但城市儿童发病率偏高。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厌食”,一般预后良好,但如病程较久而又治疗不及时,可转为小儿疳症而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厌食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典型的厌食症以食欲低下,不欲饮食,甚则拒食为特征。病程较久的,可影响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可以到当地中医院请中医辨证治疗,服中成药或汤药治疗一段时间可能会好转。另外可以做全面检查,如肝功能、B超、微量元素7项,有针对性地治疗。
注意以下护理措施:
1.禁止采取强迫手段迫使患儿进食,防止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刺激而加重病情。
2.从患儿嗜好的食品入手再逐步扩大食物品种。
3.餐前避免大量进食零食。
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化,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家长应避免在进餐时管教孩子,并保持饮食品种全面,营养均衡,控制冷饮,防止寒凉伤胃败脾。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儿科 李秀梅)
【二】宝贝的心思您先猜
一、小儿夜啼有生理、心理、病理等诸方面的原因。
1、生理性的哭啼
如果小儿绵绵而啼、乏力、四处求食、得奶即止,为生理性的哭啼。
(1)其中得奶啼不止,或拒绝纳食,啼声高亢为实证;
(2)啼声低下无力为虚证。
2、心理性的哭啼
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小儿亦有心理上的需求,却不能言语,当他心理上得不到满足之时,于是只能用啼哭的方式来表达,古人把这种情况叫“小儿相思”。关于小儿相思之苦的疾病,必须由家长、医生细微观察,分施以调理办法,如“治水”一样,宜疏导,而不宜阻塞。
“小儿相思”的概念与现代青年男女爱慕思念是不同的。小儿相思主要是指当剥夺了小儿熟悉的环境,依恋的亲人和喜爱的玩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退化或异常。如异常哭啼、昏睡不醒、睡卧不宁、不食不乳、表情淡漠等。当见到所思之人,得到所喜之物,回到熟悉的环境之中后,就会恢复往常的行为,病即痊愈。小儿相思病古人十分重视,故《续名医类案》等书中集万全等人的医案,专列为一类儿科疾病--相思。下面的医案亦出于此书。
“一儿半岁,忽日惨然不乐,昏睡不乳。”万全就诊后分析道:“就形色而论看不出什么病来,如果说是外感,却无风寒证的表现;如果说是内伤,又没有饮食积滞等。小儿如此昏睡,莫非此儿有所思,思则伤脾,脾伤则可昏睡而不欲食。”说到此,他的父母似有所领悟,便说:“原有一小朋友常与他相伴而玩,我们叫他回去了,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乳母接着说:“自那小孩子走后,他便没有高兴过,也不吃奶,就昏睡。”患儿的父亲立即叫人找来那小孩,患儿见其好友,就嘻笑起来,食睡也正常了。患儿的父亲感叹道:“不是万全高妙的心术,我们怎能知道这些呢!”
清代医家陈复正辨析说:“小儿初生百日一周之内,神安意静,不妄笑多哭者,易养。如日夜啼哭不止者,难养。……为父母者,心诚求之,渴则饮之,饥者哺之,痛者摩之,痒则抓之,其哭止者,中其心也。如哭不止,当以意度。盖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在,其心不悦而哭矣,洞之拗哭,急与之,勿使怒伤肝,气生病也。假如又不止,请医视之。如大叫哭,昼夜不止者,肝热也,宜泻青丸主之,淡竹叶汤,入砂糖一豆许化下。如日夜啼哭,身热烦躁者,心热也,宜导赤散加黄连,灯心汤服。”(《幼幼集成:啼哭证治》)
3、病理性的哭啼
夜啼为病,陈复正辨证时也指出:“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有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矣,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幼幼集成:夜啼证治》)
所以说,在给孩子看病时一定要体察心理因素,小儿为哑科不能言语,须“以意度之”。从病理来说,分寒热病证;从心理而言,注意区别惊恐与不良习惯。
二、治小儿夜啼的中药方
丁香、肉桂、吴茱萸各15克。研为细末,做成药兜,每天晚上让孩子佩带。注意睡前要先用热水袋敷药兜15~20分钟,再给孩子佩带。每5天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