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藻:专家揭示造就天才儿童的新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02:30
当前精英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己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它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坐标位置,如何才能培养孩子成为精英人才呢?如何帮助超常儿童更好地成长呢?学校和家长是如何培养超常儿童的呢?6月29至7月3日,海峡两岸超常人才教育的专家和全国各地一线的老师们齐聚北京怀柔,就如何培养孩子成为精英人才进行了研讨,本报作为惟一一家全程跟踪采访报道的媒体,对专家们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解淑萍
超常教育要面向大多数

    1978年,我国基于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出现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始了超常儿童的调查追踪、研究和培养。同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少年班,开始提供具有特殊科学天分的超常儿童资赋优异教育课程。
    据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事多年的超常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贺淑曼教授介绍,以中科大为例,自中科大创办少年班二十多年来,92%的学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他们当中已有不少人在不同领域中崭露头角,如:最年轻的IEEE院士张亚勤和姚新,获 “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家庄小威,获美“青年科学家”大奖的李巨,世界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博士、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院士张家杰,清华大学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 翁征宇、“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 周逸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星系和宇宙学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冯珑珑等几十位,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但提起超常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只是大学少年班,实际上,超常教育在我国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的事。在中学,从1985年苏州中学、北京八中、人大附中等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开始,已先后有70多所中小学开办超常教育实验班,如天津耀华中学、江苏天一中学、新乡一中等。这些学校创办了各种形式的超常实验班,探索超常教育的方法,向大学输送高素质超常少年。
    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表现,我就把他收到学校里来,把他培养成人才。有的学生做题的速度就是比老师要快,这时我们就给学生特殊待遇,学生可以不听课,利用上课的时候查资料,上图书馆,自己安排自学,但绝对不是放任自流。我们学校也引进了很多超常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超常学生发展。北京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这样解释。
    采访中,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幼儿组定点研究单位北京幸福泉幼儿园的张婕老师认为,幼儿时期就要发现孩子是否超常,并及时有计划地培养,如果错过时机,超常儿童也就不超常了。

超常行为儿童更应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中,超常儿童往往被认为是极少数的。然而,无论是从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来看,还是根据实际抽查情况看,几乎都印证了这样一个结论:智力超常儿童一般占同龄儿童的比例为1%至3%。
    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14岁以下儿童3亿1300万(城市占14.7%),若超常儿童占1%---3%的话,超常儿童最少也有300万----900万。而在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2.8976亿,即使按照2%的平均比例计算,智力超常儿童数目也在500万之多。这也意味着1至14岁每个年龄段都有35万名智力超常儿童。
    大量数字说明,超常儿童是值得关注的群体,但贺淑曼教授认为,“智力是成才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神童、博士等均为潜人才不等于超常人才,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均有可能成为精英人才,其条件是超常人才(包括:天才、英才、奇才……)等于10%的天赋(必要条件)+45%教育+45%个人努力。”同时,贺淑曼教授给超常人才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超常人才教育不仅是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也是对智力中等以上学生开发潜能的高素质教育。
    原台湾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原世界资优(天才)教育协会(WCGTC)会长吴武典教授认为更应该关注具有超常行为的儿童。因为更多的儿童有超常行为,超常行为是可以培养的,每个小孩或多或少都会有超常行为的表现。
   超常的孩子在智能上表现通常是学得快,学得多,记忆力强,或是具有创造力。然而这些在能力方面的特质,若没有超常行为的催化,很难发挥出来。”哪些是超常行为呢?吴武典教授说,“它包括持久的好奇心及长期的努力,并且能够在没有外力逼迫、诱导的情况下,自发的学习,乐于学习,也懂得学习方法。此外还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喜爱富挑战性的事物,如做困难的题目等。因此,超常行为儿童更应受到关注。
    河南新乡一中王志辉老师表示,要多注意发掘具有超常行为的学生,并要因材施教,培养出精英学生。

在鹤立鹤群中可持续发展---北京八中超常少儿班
    每年,想进实验班的学生都很多,如何挑选超常学生,北京八中坚持进行初试、复试、试读的程序,每个要超常学生都要过这三关才能正式进入实验班。
    超常生聚在一个班,会不会出现互相不相容的现象,原北京八中校长龚正行笑着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班里的都是超常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普通班的时候他们都是鹤立鸡群的学生,在实验班,他们才感觉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自己厉害的同学有那么多。”
    实验班的体育老师徐东良向记者介绍,在北京八中,超常班的学生除了正常的每周两节体育课外,还专门抽出半天来上体育课,他们管它叫“自然体育”。“我会带班里的学生坐地铁到较远的地方,然后,再徒步走回来。我将学生分成几组爬香山,走不同的路线,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增进了同学的团结互助,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徐东良说。
    除了身体素质,陈龙安教授还总结出3Q能力有助于聪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竞争的社会,传统的智商(IQ)已无法满足,而必须兼顾情商(EQ),就是情绪智慧,能自我省察、自我控制、建立良人际关系。而要使IQ、EQ能调和及发挥功效必须掌握创商(CQ),就是创意,创意就是点子,就是IDEA,跟别人不同的更好的想法。”陈龙安教授说。

点击人物
刘彭芝: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超常儿童成才的“推手”
本报记者 解淑萍
    1985年9月,40名十一二岁、智力超常的孩子走过了北京人大附中数学实验班,从此,人大附中开始了超常教育的探索之路。
    在二十多年的超常教育的实践中,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最有发言权。刘彭芝赞同我国部分心理学家的观点,即“超常儿童的心理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且是优质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超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超常智慧,并不仅仅由先天素质所决定,它更多地来自于科学合理的教育。”刘彭芝说。
  对于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整齐划一、一个模式、一种手段的传统教育体现,显然不能适应他们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大量具有优异智力和创造潜力的儿童将会被埋没,他们在常规教育中‘吃不饱’,却得不到新的营养补充。”刘彭芝说。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名人墙上,钱江的名字赫然在目。“可是当初,钱江与人大附中实验班差点失之交臂。”刘彭芝说。
    钱江12岁时参加了人大附中初中实验班考试,成绩排在面试名单之外。面试那天,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父亲带着他又来到了学校。当时,刘彭芝兼任华校校长,正主持那天的面试。
    面试完一批孩子后,一个小男孩牵着父亲的手走了过来。他就是钱江。当刘彭芝了解到中学、大学的数学书钱江都看过,已经看到微分方程时,刘彭芝心里暗暗吃了一惊,当即出了几道题。没想到钱江很快做出来。刘彭芝惊喜过望,钱江告诉她,这些都是他利用假期自学的。一个12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强的自学能力,能有兴趣记下这么多公式。刘彭芝当即拍板说:“来实验班吧,你被录取了。”
    在人大附中实验班,钱江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他不但数学学得好,而且兴趣广泛,还获得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雷达杯”天才少年奖,成为连续三届获得此项大奖的学生。
    1996年,钱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98年,他产生了转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意愿,刘彭芝听说后,马上给美国斯坦福大学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推荐信。后来,钱江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因成绩优异,2000年本科毕业时,钱江获得斯坦福大学该届惟一的一个最优秀毕业生奖。
    像钱江这样,被刘彭芝慧眼识珠,并用双手将他们推上了精彩的人生舞台的学生不胜枚举。是她,让小画家王羽熙这个小“画家”自由绘画,是她,成就了杨夏男的舞蹈梦,是她成就了数学天才易园……

专家观点
破解困惑 助超常教育事业发展
口述贺淑曼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老师)
本报记者解淑萍采访整理
    目前,超常教育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困惑,有待澄清。
    首先是概念和定义的困扰。有的人把超常教育定位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有人说高智商(智商一般为130以上)的儿童被看成超常儿童,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超常者为超常儿童。这样的教育则把爱因斯坦、爱迪生式的潜慧生排除在外。其实精英教育是超常教育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第二是教师与教材的困扰。教师除了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对超常生的身心发展及超常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等有所了解,教师要经过培训;教材的深度、难度和系统性也至关重要。
    第三,超常人才教育的评估困惑。社会上有人习惯于质问:你们培养出多少世界级人才?岂不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些办学条件优异的百年老校又培养出多少世界级人才呢?其实,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项大中小幼的系统工程,哪个环节有失误都会给人才成长造成损失。所以,每个教育阶段都应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再者,有的人大器早成,有的人属于大器晚成,还要看社会为人才持续发展创造了多少条件等因素。
    第四是教育体制的困惑。国外培养人才的最好模式是通才教育,即入学后先不分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发展选择专业,但目前在中国能广开此路的大学并不多。
    第五,超常人才的持续发展也有困惑。在校学生都是潜人才,潜人才在走入社会后转变为显现人才的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即有自身的适应能力,也要有社会的接纳和体制的配合等。
    因此,中国的超常教育要得到发展,一方面要维持现有的成果,一方面必须花费很多心力来解决这些困惑。
    为此,我国超常人才教育必需要拓宽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对象拓宽。即超常人才教育要面向广大智力中等以上的孩子,让全国2/3以上的儿童(约2亿多的学生)都能受益。第二是教育模式拓宽。不仅有少年班或少儿班,今后更多的是潜能开发教育、创新及创业教育、各种特长教育、个别教育、课外教育等。第三是教育区域拓宽。即超常人才教育要走出大城市,努力在有条件的城乡之间建立试点班,让70%以上的农村孩子也能受益。

专家访谈
做创意父母 成就精英孩子
——访台湾实践大学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所及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研究所陈龙安教授
本报记者解淑萍
记者: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没有多大关系,对此您怎么认为?
陈龙安: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现在很多父母只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忽略了家庭教育,父母本身就不懂得创意与创意,他的言传身教就会影响到孩子。这一点,老师要慢慢渗透给家长。
记者:在做创意父母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陈龙安:我提出随、变、说、不、美这五个字,作为创意父母教育子女的原则。随,就是随时随地随时教育子女及充实自己;变,就是变化、有弹性的意思。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有弹性,如果一种方法不可行,就赶紧变通另外一种方法。同时要变化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学习反应变化学习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我强调要让孩子多说,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因为孩子说话的动机被大人遏制之后,很可能地慢慢地不再出现;不,就是不要责备,不要马上下定论。大量事例说明,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为了让父母满意而说些谎话;美,就是多赞美,多鼓励孩子,孩子会朝着大人鼓励及赞美的方向努力。
记者:如何让父母成为创意父母呢?
陈龙安:可以用想、懂、做、评四个字表示进行的步骤。想是要让父母产生要做创意父母的动机;懂是让父母多学习,多吸取知识,了解成为创意父母的观念及方法;做就需要父母采取实际行动,自我改变;评是指导父母在行动之后,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评估。
希望父母们都能成为创意父母,使下一代更加快乐地成长,成为精英人才。

特别评论
莫让超常儿童“泯然众人矣”
解小邪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超常人才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仍有众多因素阻碍了超常人才教育的发展。
    首先家长的无知阻碍了超常儿童的成长。有媒体曾曝料,一个十岁的男孩认识很多字,男孩的父亲认为他是超常儿童,于是他便想要写关于儿子怎么样成为超常儿童的书,还要带着儿子四处讲演。这位超常儿童与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中的方仲永颇为相似,仲永少年时能“指物做诗立就”,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到他成年时竟然“泯然众人矣”。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样短视的父亲,只会伤了本是超常儿童的孩子。
    其次,老师的态度阻碍了超常儿童的发展。课堂上,有的超常儿童的解题方法比老师的好,老师却不动声色地来了一句,“就你厉害,就你有能耐。”几次三番,本是超常的学生也渐渐不勇于发言了,其超常能力也在老师打压下渐渐消磨了。
    第三,媒体和人们的过分关注也带给超常儿童很多压力。因为戴上了超常儿童的帽子,一些小小过失,往往就会被夸大。人们会质问超常儿童怎么可以说谎呢,怎么可以打架呢。事实上,这些行为并不是超常儿童独有的,但是许多人尤其是媒体偏偏喜欢把它与超常相连。过度的纠正或过高的期待,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
    有专家认为,如果发现了超常儿童,却又不能给超常儿童发展的空间,不能对超常儿童因材施教,必然会使超常儿童走上如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的道路。
    因此,给超常儿童提供更多条件,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是让超常儿童成为精英,为国家做贡献的良策,随着国家对超常教育的重视,相信现代版《伤仲永》的悲剧不会再重演。

国外链接
吴武典教授 台湾资优教育资深专家、原世界天才儿童协会主席 介绍
美国:多种模式助超常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培养数学、科学和外国语言等资优(超常)学生。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资优儿童教育法》,该法案指出:资优儿童是解决国家重要问题的最大资源。目前,美国名州都施行资优教育计划,并有特殊班、抽离式的充实制、夏冬令营、周末营、提早入学、加速学习等各种教学模式。

法国:给超常儿童以特权
    法国的教育采用中央集权制,义务教育为十年,从六岁至十六岁,惟容许超常儿童五中岁即进入小学就读,并允许小学超常儿童跳级。法国在1979年的教育改革中,取消了中学阶段对于超常班的就学年限,给了较大的修业弹性,对于超常学生进行加速及充实学习,甚至容许超常学生提前参加高中毕业会考。

澳洲:各州支持超常教育
    澳洲政府提供少许经费来补助各州的资源老师、通讯交换及研习活动,澳洲每一州都有私立协会从事促进超常青少年教育活动,并且都有州政府资助的超常教育计划和特选学校,各州都制定明确的超常教育政策。

                                                                            文章来源于: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