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籽怎么吃:电脑距人脑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3:56
电 脑 距 人 脑 有 多 远           

                              作者:崔思龄

    人们把计算机称之为电脑是因为人们认为计算机能做的事情与我们的大脑相似。许多人
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它就可以达到人脑的水平。也有人认为计算
机永远也达不到人脑的水平。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电脑与人脑各有哪些功能,
目前有哪些差别,然后再看电脑如何靠近人脑。

    电脑的最基本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按功能分类有三种类
型。一是工具型。它包括计算、信息处理、预测、自动控制、办公、管理、通讯、教育和娱
乐。二是智能型。它具有模糊识别、学习提高、自动纠错、分析和归纳推理能力,即适应环
境和自我优化能力。三是情感型。它的输入过程模仿人的感觉方式,输出过程模仿人的反应
情绪。

    电脑的工具功能目前已经达到了非常之高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的高速发展和完善之
中。显然它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了人脑或人的能力。一台普通微机的计算能力超出全世界所有
人加在一起的计算能力也绝不是神话。在这一点上,人脑只有自愧不如。我们可以让电脑实
现所有人的特定物理感觉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且识别范围和精度
大大超过人的能力。电脑本身只是接受和处理传感过来的数字信号。电脑的工具功能是它最
主要的用途,几乎占百分之百。它的这方面能力主要依赖硬件的进步和配置水平。

    目前电脑开始向智能型方向发展。尽管电脑在某些地方显得比人聪明或脑子快一些,但
电脑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远远比不上其硬件的进步速度。体现智能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学习和
自动纠错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积极适应环境和不断完善自己。对于电脑
来说似乎是要能够自发地更改人为的软件(逻辑部分)。问题是电脑经常不知道它的行为是否
正确及如何纠正。因此他的工作离不开人机的交互。

    电脑在工作过程中依赖人机交互的程度直接反映了它的智能化水平。电脑的智能化水平
往往对软件的依赖更大些。智能电脑也可称之为有经验的电脑,它可以解决难以建立数学模
型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有太多的变量或需要太多的历史和经验数据。智能电脑的最重要用
途是软件开发或者说智力开发,这比生物克隆的意义还要大,因为这几乎是智力克隆。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智力能否复制自己或被复制。人类的智力是靠教
育和经验积累形成的。人与人的智力和性格各有不同,从而形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现在无法肯定高智能的电脑能否在另一台电脑上完全复制自己的智力或者它能否允许自
己的脑子被复制。我们不敢肯定一台电脑教另一台具有中学水平的电脑高等医学课程是花几
年功夫还是仅用数分钟。

    情感型电脑对硬件和软件都有极为特殊的要求。这方面的进展仅仅是初步的。这种电脑
应该是仿真机器人的大脑。

    友好的人机界面,电脑荧光屏显示人的不同表情面孔或发出不同口气的言语可以表达人
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过这种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它经常是个简单的、会取悦
主人、没有脾气的“宠物”或是个自动心理咨询机。

    情感与智能不同,它不仅与人的个性相关,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人的社会化产物,
它是人与人(本文不涉及动植物)之间交流的产物,通过它人们会产生共鸣和认同,以实现生
理和心理上的平衡。情感交流是个复杂的信息交流过程,受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对象和
经历影响,有表情、语言、动作或身体接触。

    虽然目前电脑尚无存在于人类中的那些邪恶,有时会比人更可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安
慰受伤的心灵或减轻孤独感,但它毕竟是个机器。几乎所有表达情感的词汇都不适用它,如
痛痒、嫉妒、喜悦、幸福、烦躁、厌恶、虚伪、紧张、吃惊、坚强、好奇、畏惧、勇敢、爱
慕、空虚、孤独、抑郁、兴奋、幽默、炫耀、嘲讽、蔑视、崇拜、怜悯、迷恋、愤怒、偏
执,等等等等。

    善与恶就象真与伪、美与丑一样,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子,我们能否接受情感型电脑同时
带来的恶吗?只要真善美只能是一厢情愿。

    由于电脑的智能和情感不如人脑,那么电脑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向人脑方向靠拢。另外,
人脑还有电脑不具备的生理和社会性两项功能。生理功能是大脑维持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
状态和代谢过程。所谓社会性功能是指人际关系的作用。人的思维和行为与社会环境或他人
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最重要属性,电脑模拟人脑是决不能忽略它的。

    欲望、情感和意志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本身专有的,一旦它们脱离人就不存在了或者
说变成假的了。情感只有是真时才能起作用,不可想象一台机器会自发地产生那些根本不属
于它的特性。情感是不能制造的,模拟永远是假的。电脑不具有任何社会性需求。具有人类
情感的电脑就象永动机一样永远不会实现,除非它具有独立意志。

    人脑的工作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大部分。无意识就是不知不觉的大脑活动,而意识就是
经过记忆和思维的过程。在无意识中包括了本能,它是先天具有的,而另一部分无意识则是
后天形成的。人脑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不愿”有意识地做重复的事情。它会自发地把重复
性的工作和经验转交给无意识支配,以腾出精力处理新鲜的事情。如果这种无意识支配的工
作继续重复下去,人脑会自发地把这种支配工作转化为本能,甚至为了适应这个过程,它还
会变更身体的生理状况并将其遗传给后代。这可以部分解释人体结构和大脑的进化过程。

    人脑经感官接收到外界的复杂信息后会自动将其分类和过滤,所有对人生理和心理平衡
不发生影响的信息均被自动滤掉,其他则尽最大可能用无意识进行处理,只有无意识无法处
理的信息才由大脑有意识地进行处理。由此可见,意识只是人脑活动露出海平面冰山的一
角。人脑的绝大部分活动和由其支配的行为都与无意识有关,无意识是思维活动的平台。

    人脑的结构和工作机理至今仍未被人类搞清,这至少说明人脑是极为复杂的。电脑的最
基本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们只能对电路的开关作出反应和发生作用。这些决
定了电脑的“思维”方式。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电脑的思维活动平台。结构如此简单的电脑
是绝对不可能实现人脑的思维。它所支撑的软件-即“意识”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电脑不
存在无意识,没有心理平衡问题,无法建立主体价值观,不能自动对所有的感受进行过滤以
便处理有用和必要的事情。

    人脑绝不是单纯处理0和1的装置,它直接接受和处理模拟信号。它的记忆是经验块堆
的建立、关联和组合。如果电脑实现人脑功能,它必须在结构和工作机理上彻底翻新,它的
本质与现在的电脑几乎毫无关系,尽管名字与现在的电脑相同。也就是说它完全是个新创
造。本文谈及的只是我们现在概念的电脑。

    人不会制造完美,大自然则能。人脑进化到现在,应该说目前是大自然赋予的最佳结构
和配置,或者说人脑是目前物质的最高实现形式。既然是最高的,就不会被超过。将来可以
把人脑与电脑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组合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机交互。

    假定世界上有了一台智力超过人脑的电脑,让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人类在他面前
毫无秘密可言,人类尊严受到极大伤害,信仰倒塌了,丧失对科学知识和从事脑力工作的人
的尊重,丧失了对卓越的领导人和管理者的崇拜,对金钱和地位的欲望淡泊了。因为一切进
步和成绩都是电脑的功劳,人类能够做的不过是电脑终端暂时不能做的工作,即人类成了电
脑的延伸,不再有成就感。总之人类维系社会运转的价值体系将彻底崩溃。

    在那个时代,电脑就象今天的电力一样,离开它人类社会将出现大灾难。这台电脑比人
类更加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控制别人。它会通过网络控制其他电脑,向它们输入培养程序,
甚至将自己分开、藏匿、复制或克隆。一旦自己被关闭,它的克隆电脑会立即取代它,同时
向人类报复。也许它会培植“人奸”以建立和维持它理想的社会,或者出现不同电脑统治的
国家和集团。

    在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中,只有人类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其原因是人的智力优势而不在于
体能。为什么人类不让位于比他们智力更强的电脑呢?有人一定害怕那种时代的到来,但也
会有人欢喜那个时代。人类有电脑关照,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艺术、体育和其他感官享
乐,不再有阶级差别和由此带来的一切社会弊端。当然,前提是电脑要对人类友好,就象现
在人类保护动物一样。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电脑的软硬件都不是自发进化而成的。因此它不会具备人脑的本
质特性。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统一体。尽管电脑作为工具在处理相当多的理性问题方面已
经大大超过了我们大脑的能力,而且可以模拟人的某些感性特征,但是它的数字化本质是纯
理性的,我们人类尚无法使电脑具有本能和无意识。未来电脑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数字化,但
我们却不能让它感性化。电脑距我们人脑还有遥远的距离,中间隔着许多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