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凉拌怎么做好吃:看一位美国“神童”的教育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3:30
 五岁的徐安庐求学经历颇为传奇。两岁时以乐高组合玩具组成与自己同高的机器人,五岁时已能解简单的代数题目,六岁智商超出量表能测出的范围,八岁起开始在家自学,十一岁赢得华盛顿州高中组科展大奖,成为历届年纪最小的大奖得主,并代表华盛顿州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展。十二岁即进入华盛顿大学就读。

  除了医学外,徐安庐最关心的是世界上受压迫的儿童。他在十一岁时与弟弟徐安祺共同创立了“世界儿童组织基金会” (FoundationforWorldChildern‘sOrganization)关怀儿童教育问题;并结合专家学者完成一套共一百三十册的英语教材,免费赠送各地贫童。美国CBS、ABC、《时代杂志》、《国家地理杂志》儿童版均曾详细报道徐安庐的故事,其学习经验更被编入美国教科书中。

  徐安庐: 我曾经想过,由小到大,如果我做的事情,有一点点的成绩,有一些受人看重的成果,影响我最大的是什么?我想来想去,得到的答案是我父母给我的教育。他们的教育,看似无形,但是对我做的事,都具有全面性的影响。如果你问我,我的爸妈教了我什么,我可能答不上来,因为我真的不记得他们教了我什么具体的知识,我所知道的所有知识,不是我原已知道的,就是从书本上看来的。

  知识不过是时间的累积,其实是最容易的,他们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他们所给我的,是超越知识层面的东西,是一个成功而且快乐的人所需具备的成长素质。

  支持、重视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走出家门就要随时提醒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因此我重视自己,也有着很高的自尊,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也尝试把事情做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父母的支持,给了我自信和自重,我认为这是我父母影响我最深远的地方。

  父母对我的重视和支持,影响到我的表现。我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也加深了老师、长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接着赋予我更大的责任,也给了我更多磨练的机会。这一切,我叫它“良性的循环”,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父母的重视。

  不自我设限

  爸爸从我们小时候就跟我们说“跳蚤的故事”。这故事是说,如果你把跳蚤放在一个浅盘中,盖上盖子,刚开始这群跳蚤就像发了疯似的一直往外跳,撞到盖子后,跳蚤很快就学乖了,也不想再往外跳了。这个时候,把盖子取掉,没有了盖子的限制,跳蚤照理说应该很轻易的跳出浅盘的,但事实是跳蚤连再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是很认命的留在盘内,再也不想往外跳了。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人也是一样的,就像跳蚤不再想脱逃,人也很容易接受现状,认为自己只能做到如此了。但是,人无法理解的是,这只是“自我设限”或受他人限制的结果。

  爸爸说,他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要我们不要受别人看法的左右,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管别人以为我们做得到做不到,只要我们认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做到,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我在实际生活里,处处体验、经历到“跳蚤症候群”的表现,如果我没有得到这样的教导和认识,我肯定不会去尝试许多我现在正在做的事,譬如说三年内拿三个半大学学位的事,我就绝不会去做。

  看重别人、接受别人

  跳蚤理论还有一层意义,就是跳蚤一旦懂得怎么一回事之后,马上可以挣脱桎梏,跳脱牢笼。因此一时的挫折或失败,并不足以论断一个人。从小爸妈就带着我们到游民收容所当义工,我学会把游民当做一时遭到挫折的平常人看待,他们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恤,而是尊重、了解和平等对待。因为常在收容所帮忙,我也学会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当他们看到我,也很容易地接受我,因为他们看得出来,我不会去怜恤他、看不起他或自认高他一等。

  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

  像伽利略、牛顿等大科学家,一个人做出几乎所有当时科学界的大发现的时代,已经愈来愈不可能了。现代的科学研究,讲求跨国、跨领域的团队合作,不同的团队,在相同的研究内亦竞争、亦合作,做出成果的先后之间,有时只相距数日,先发现者成为英雄,而后发现者多年的研究心血,可能付诸东流。

  我十岁的时候,进入华盛顿大学的拜尔实验室开始,就一直在学习如何和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合作,对我而言,说实在的,我一开始还谈不上合作,主要是不要带给别人麻烦,那时在实验室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女士,对我非常不友善,常常瞪大双眼看着我,意思好像说,你这个小孩不应该来这里,我只有耐性地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参加实验室的讨论会议,慢慢地就融入了,也没人再找我麻烦了,甚至还可以指导后来进实验室的人。

  父母对我的教育让我了解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所需具备的特质,还包括如超越的想象力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预见未来的透视力,以及对其他人出自真诚的爱心及同情心,尊重同样生活在地球上包括植物的其他生命,环境保护及保育的概念,以及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从小我的父亲就对我说过一句话,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出自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把父亲给我的中文翻译成英文,贴在我书桌前的墙上,经常地反省自己。当我遇到挫折时,常常鼓励自己,把逆境当成是一种磨练,现在的我,还是每天在接受磨练和挑战,我乐在其中。我知道,我才刚起步,距离成功还非常遥远。但我也相信,我正在接受的训练,有一天,会让我有能力、有信心、也有勇气,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献出全力,来改造这个世界,为人类造就更美好的生活。

                                        2006-08-29 09:46:00  来源:中华网教育  编辑:小嫚

 

          美国人怎样对待神童?

    美国人发现一位神童后,他们能以平常心态对待。教师不会大张旗鼓地把他们的大名张贴在“光荣榜”上,或将其作为“样板”要求大家效仿,而通常只是轻描淡写地声称:他们只是脑筋“好使”些,而其他孩子只要稍稍多用些功,也完全可能取得和他们一样骄人的成绩。这样的神童观是很对的。套用我们的一句流行的话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早慧的少年。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神童也是寻常人。据美国一项长达5年的统计,确认为神童者, 指的那些智商偏高的聪明孩子,人数约占儿童总数的5%,男童约占六成。这说明神童并不特别希罕。学习成绩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变的。谁也不是生而知之的超天才。分数不是判别神童的唯一标准。用这样的观点看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就不会因他们一次考试成绩出众就把他们捧上了天,也不会因考试成绩差而把他们打落在地。
  神童,并不是真的神人,也不是完人。有其长,必有其短,甚至有其天生的缺陷和不足。他们的短,多表现为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缺乏。在美国,发现了一名神童后,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给“吃不饱”的孩子适度开“小灶”。这不仅合理,而且也是必需的。但这类加添的“小灶”,不是请家教,把他们送进题海游泳,或背诵一些无用的书本知识,而是让他们动手、动脑、写作、分析,超前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有一名当工程师的家长,就要求自己年仅6岁的“神童”儿子自行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为他提供的帮助,只是一些资料外加100美元的“科研经费”。儿子经过两月的努力,并请教了包括教师在内的行家,最后终于告成。通过这番困难的实践及其多次挫折,这名神童再也不会在同学面前因自己的聪明过人而洋洋自得,也不会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感到无所事事,甚至在课堂上无事生非。这一点,同样值得中国办少年班的教师和家长们借鉴。
  再者,美国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特别重视对神童们可能出现的“社交障碍”,而给予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因为神童的“智商”一般都很高,但他们的“情商”却未必一定高(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低于一般同龄孩子)。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并未发展到成熟阶段。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以及与众不同的处世方式,常常遭到包括教师在内的成人的曲解,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有可能变得“咄咄逼人”或“不讲道理”,或自命不凡而看不起同龄人,或性格有点古怪,不能合群,或自大和自卑兼而有之,或性格极其脆弱而经不起一点挫折。凡此种种,在同龄人中,他们很容易成为不受欢迎的“另类”。
  附带说一句,即使是一些著名的学者,他的“智商”与“情商”的矛盾,往往终其一生。刚去世的经济学界一代宗师、101岁的“神仙老人”薛暮桥,在成为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后,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与他在经济理论上的造诣相比有天壤之别。在许多社交场合,即使是与一些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交往,薛老也往往记不起人家的名字,甚至交谈甚久还不知对方是何许人。但在另一方面,薛老的记忆力却十分惊人,他对于建国以前部分解放区和建国以来国家各个时期的有关经济统计数据,可以随口道出,如数家珍。如此,我们更应当加倍地注重对一些崭露头角的少年的心理素质的培育,注重其健全的人格的培育。这种培育,要从小抓起,抓紧抓好,越早越好。一旦形成心理定势,坏习惯已养成,三岁看到老,改也难了。宁铂和谢彦波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搬来这块他山之石,借来一用。不知对国人的“攻玉”,有没有帮助?

                                            2005-08-03 07:10:24  作者:吴兴人  来源:金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