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代言人高潮部分:掉队的工资增速怎能造就消费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1:10
近日,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发布的人力资源指数显示,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工资多数呈下降态势。以2010年1月为基期,全部15个城市4个行业,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相比,实际工资下降5%。这表明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增幅没有“跑得过”物价增幅,实际收入同比下降。(《上海证券报》9月28日)
  不少网媒转载时用了“工资增幅跑输CPI”的标题,这并非确切表述,因为工资收入只要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还呈现增长势头,就说明工资增长跑赢了CPI,否则实际的工资收入就成了负增长。不过,更要看到,虽然工资增幅跑赢了同期CPI,但实际工资收入的同比增幅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同比增速赶不上CPI增速的工资收入,在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速越来越小。
  这折射出一个严重问题,即当下对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其工资增长只能维持基本的“温饱”,只勉强比通胀的速度稍微快那么一点点;如果通胀保持现在的发展态势持续下去,即便如此微弱的优势可能都难以保障,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出现负增长也不是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即便劳动者和自己的过去比,都只能说勉强不掉队,若要与物价与国家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比,则处于明显的掉队状态。
  当下,之所以从国家战略部署层面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诉求,都指向收入分配改革,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是因为如果不尽快调整已严重失衡的收入分配格局,不仅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冲击,也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非常敏感和关键的时期,尤其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能力,这直接影响到消费社会的构建,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趋严峻。
  显然,消费社会的培育,靠的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具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力,而普通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的增长只能来自工资收入的增长。当其工资涨得很慢甚至不涨价或负增长时,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GDP指标在飞速增长,以及比GDP增速高出至少一倍以上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这充分说明,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更多地流向了国家和资本所有者手中。
  真正的消费社会,从来都是“民富”甚于“国富”,这也是当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一个根本着力点。国家战略层面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战略目标。可工资增速只是勉强跑赢CPI的尴尬,说明我们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差距。
  考虑到历史“欠债”因素,即便实现“两个同步”也会使工资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最理想的局面应该不只是同步发展,而且是超越式发展,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就很难做到这点。不过,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应指向“扣除物价后的实际工资”,因为把我们今天的工资和1990年代相比,何止是倍增,可我们的生活水平倍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