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娘榨精小说:对《建国大业》的傲慢与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9:35
对《建国大业》的傲慢与偏见
作者:羽戈 提交日期:2009-9-22 9:08:00   对《建国大业》的傲慢与偏见
  
  
  如果不是那些明星在银幕之上走马灯式的卖弄风情,我真不觉得这是一部电影:献礼片《建国大业》与张艺谋执导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呢?
  毋宁说,《建国大业》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事件。一个从创意之时就成功预订了掌声、票房、新闻头条以及各种奖项的文化工程,甚至不必使用“文化”这一限定词。因为《建国大业》所引发的种种纷争,和已经沦为贬义词的“文化”并无什么干系。
  首先,172位著名导演和明星的参与,让人们质疑《建国大业》到底是政治至上,还是娱乐至上?是政治利用娱乐赢得票房,还是娱乐利用政治赢得权位?很显然,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合谋,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貌似充满无可调解的矛盾,实际上却无比和谐的“两个至上”。到底何者至上,犹如床戏当中的体位问题,一同抵达高潮的共赢才是决定性因素:作为新中国六十寿诞的电影蟠桃,与创下中国电影第一票房的财富雄心。说白了,这叫利益至上。
  豪华的“明星军团”引出另一个疑点,这些基于爱国之名而无私奉献(不要片酬)的演员们,有二十多位皆持有外国国籍,于是有人追问,连中国国籍都可以放弃,还怎么相信他们发自肺腑的爱国热忱?其实,国籍、国家与爱国之间并不是递进的关系,正如爱国和爱国主义的嘹亮口号,与爱国的形而下行为,同样可以相距十万八千里,乃至决然相对。国籍之争不应是一个演员行爱国之举的绊脚石。质言之,国籍不是问题,如何爱国才是问题。参拍《建国大业》而不取分毫酬劳就是爱国的表现吗?一部电影,就像一纸国籍,就能成为衡量演员爱国与否的标尺吗?
  附带问一声:胡兵为什么要加入泰国国籍?
  
  回头说电影。前几天,《建国大业》首映,第一个半日,票房就突破了1500万,超越了周星驰《长江七号》的1200万,这好比我家小侄子过生日前夕,忽然捡到一个钱包,是锦上添花之喜。继续浏览相应的新闻,发觉颇有一些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员工、师生“观看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庆祝伟大祖国60华诞的到来”。此举亦可理解。我们小时候,岂不都是由学校组织前去观赏、学习革命和政治电影,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可转念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被组织去看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或者《国产凌凌漆》呢。由此比较票房,不得不说,《建国大业》即便破了记录,却有些胜之不武,一个是自愿消费,另一个多多少少夹杂了强迫性的作弊成分。从长远看,政治帮娱乐作弊,对娱乐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至于《建国大业》的艺术价值,恕我直言,还不如二十年前拍摄的《开国大典》。拍电影不是卖明星的人头,不是明星越多电影就多好看。《建国大业》甚至遭遇了“滥用明星”的瓶颈:为了照顾一百多位大牌明星的戏份,为了让他们在祖国——对某些人而言只能是故国——六十华诞之上都露一下脸,说两句话,以至导致了剧情的琐屑与散漫。同样是基于明星之踵,对一些演员的使用出现了致命的失误,譬如让张国立演蒋介石,张尽管竭力减肥,却仍演不出蒋氏那种清癯与挺拔,还有那一股末世英雄的霸气。尤其是一开口说话,实在不忍卒听。张国立真应该到蒋介石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镇生活半个月,领略一下那句谚语——“宁与苏州人吵架,不和宁波人说话”——的深刻涵义。
  不过,当蒋介石感叹: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子里了,反腐败,亡党;不反,亡国,难啊。一句台词足以阐明一个党治国家反腐败的最真切的困境。由此,我遗忘了张国立表演的种种不足,而找到了观看《建国大业》的唯一理由。
  
  供《珠江晚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