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利·皮尔斯吧:解读《建国大业》九大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0:49:51

解读《建国大业》九大细节

 

 

 

 

 

 

 

献礼巨作《建国大业》昨日全国公映,影片围绕中共中央在1945年发出的举行政协会议的号召展开,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所提到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很多观众看完后表示,对颇多细节一头雾水,那就请看下面的九大细节解答吧——

 

1 影片最后,开国大典前夕,刘德华饰演的俞济时和陈宝国饰演的周至柔奉命密谋轰炸天安门,结果因为美军拒绝让轰炸机回航时降落在釜山加油,蒋介石只好黯然取消此次轰炸。历史上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答:原本,蒋介石确实希望通过空袭来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这是他与周至柔密谋多时的计划。但在最后关头,蒋介石认识到,即使他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能得到的只是全国人民的愤怒,以及美国对蒋介石黔驴技穷的蔑视。

 

另外,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炸了,蒋介石不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素来注重自己名声的蒋介石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避免让自己遗臭万年。

 

■据《齐鲁晚报》

 

2 看完《建国大业》,你可能对片中陈道明饰演的卧底阎锦文惊艳不已吧,历史上他本人也这么帅吗?

 

答:历史上真实的阎锦文长相或许不能与陈道明相比,但从老照片来看,两人也有几分相似之处。当时,毛人凤接到老蒋命令,需要立即处决在押的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而在周恩来恩威并施之下,杨虎以及亲信阎锦文在审时度势之后,也明白了营救工作的重要性,而阎锦文在营救过程中的急智也让人印象深刻。

 

■据《新民晚报》

 

3 片中张澜张老表被国共双方争抢,他在历史上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答:从早年要求那拉氏退位到晚年执掌民盟,张澜的一生实乃近代中国救亡历程的缩影。在川为政八年得“川北圣人”之誉,其后参与五四运动,投身教育界,将成都大学办成西南地区“民主与科学的堡垒”。

 

1941年民盟成立,推张澜为主席,其个人声望达到巅峰。加之当时国民政府退守西南,张澜西南名士的出身背景,更增其影响舆论风向的分量,可谓一时无两。

 

4 为什么在影片最后,毛主席参加政协会议发言时,口号喊得很不精神?而且后面挂的那两幅伟人画像画得也很不像?

 

导演黄建新答:因为当时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的。我一直在试图揣摩毛主席当年的心境,他面对的这些人不是战士,而是对新中国成立来说很重要的人物,他很感动。口号之所以成为口号,也是后来被我们口号化了。画像也是纪录片上看来的,那个年代就是画得不像,都是为了还原当年的特色。

 

5 片中无论是毛主席、周总理,还是蒋介石坐在飞机上的画面,大家都不系安全带,那个时候的飞机真的有那么稳吗?

 

黄建新答:不是疏忽,也不是刻意设计,就是那样。

 

 

 

 

 

 

 

 

 

(责任编辑:王新玲)

 

 

 

解读《建国大业》九大细节 (2)

 

 

 

 

 

 

6 三大战役后,毛主席等人喝酒唱歌的场景是真实的还是创作的?

 

黄建新答:是创作的。特别高兴的时候,人总喜欢喝两杯,情绪才能达到极致,伟人也一样。主席靠在墙上,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在情感上,这样的人物能迅速接近观众。以前我们总觉得伟人很严肃,不可接近,其实也是固有的观念在作怪。

 

7 为什么片中的蒋介石时而带浙江口音,时而不带,而毛泽东就完全讲普通话?

 

黄建新答:口音问题我要求没那么严。张国立要求讲一点带浙江口音的话,我同意;唐国强要求全讲普通话,我也同意。演员认为通过哪种方式可以让他更接近人物,就用哪种方式。

 

8 宋美龄到美国白宫求援时,有一名黑人士兵竟然说她“so hot(很迷人)”,这可能吗?

 

黄建新答:其实我在片中故意用了一些小花招让气氛轻松一点,好比起用冯巩、郭德纲,目的就是要大家笑场。这句台词也是临时才加的,当时就想怎么表现宋美龄进白宫时让人感觉很美,我就问那个外国演员这时候的情况应该说什么,他说应该这样说大家就会笑,所以就用了。

 

9 片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南京音乐台的一段对话中,始终有一群鸽子在他们身后飞来飞去,这段是吴宇森导演拍的吗?

 

吴宇森答:不是我拍的,跟我没有关系。因为长度的问题,我的戏份被删除了,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也觉得很可惜,因为我觉得自己演得不错。

 

 

 

 

 

 

 

 

 

(责任编辑: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