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王座阳光沙滩活动:民间借贷危机:负利率时代炒钱成最合算投资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7:05

民间借贷危机:负利率时代炒钱成最合算投资方式

2011年10月11日 08: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738人参与29条评论打印转发

用“疯狂”来形容温州现今的民间借贷,已不为过。

“民间借贷极其活跃。”在温州采访,不少温州人坦言:“以前是炒房,后来是炒矿、炒煤,现在则是‘炒钱’。”

市民孙女士就是温州民间借贷大军中的一员。今年5月,她卖掉了一套正在出租的三居室房子。在拿到200多万元房款后,通过朋友介绍,将钱投给了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的利率是一年25%。孙女士说:“我算过账,如果房子继续出租的话,一年的租金也不过4万元。现在将这些钱拿去放贷,一年就能拿到50万元,什么投资能有这么高的收益呢?”

“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孙女士很自信,自己找的担保公司是熟人,银行里的人也在里边投有股份,“实力雄厚,信誉好;风险小,利润大。自己不是很担心。”

“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款,然后把贷款转借给典当行。”市民方先生的借贷方式更是直接:抵押房产——贷款——放贷——赚取利差。

方先生家里有两套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150万元,再把钱借给担保公司。“一年净赚利息近30万元。”方先生说。由于房产市场价值较高,前些年从银行贷款并不算难。现在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也仅为8%,自己在拿到贷款后,迅速将钱投进房产公司,房产公司开出一年30%的利率。“如此转手,一年就可以坐享22%的利差,100万元资金一年就能净赚22万元。”

“现在股市低迷,买房限购,钱放银行利率又那么低,不放高利贷又能怎么办?”遭遇接二连三的老板“跑路”,尽管也知道风险巨大,但许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李先生还是把10万元银行存款取出来,放入了一家熟人介绍的投资公司,“月息5分,放半年。”对这样的“收益”,李先生显然很是满意,他说身边有很多亲戚朋友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理财”。

事实上,无论是把存款取出,还是到银行贷款,在银行业人士看来,孙女士和方先生、李先生的这些钱均来自银行,做的只是把钱从银行“搬”到各种民间高息借贷机构。

“‘负利率’时代,现在国内投资渠道单一狭小,精明的温州人把放贷当成了最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手段。”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

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今年第二季度的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专注于订单的工厂老板玩起了金融”

民间借贷本是指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以生产性用途为主的资金拆借行为。在相关学者看来,民间借贷的兴起,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居民创新理财意识的增强与提高;另一方面,作为对当前我国不健全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民间借贷也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

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作坊起步。多年来,民间资本一直是温州企业发展的重要血液。在温州,也一直有着民间借贷的习惯。但在国家银根收紧、信贷紧缩和不断调整利率之后,面对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缺口,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不断攀高,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将资金投入其中。民间借贷市场也随之变得更为疯狂。

“与过去几年相比,温州今年的民间借贷发展非常火爆。” 在一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期做投资生意的刘望告诉记者,民间资金的拆借正在从制造业企业扩展至商贸流通企业乃至普通家庭,甚至一些地方有“全民放贷”之势。“一度只专注于订单的工厂老板也开始玩起了金融,温州正在成为一座‘借贷之城’。”他笑称。

据了解,在温州仅大大小小的融资性中介机构就有1800多家。

一份被公开引用的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另有温州官方数据称,今年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量达到1200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400亿元。

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

据悉,2008年温州民间借贷向公众吸储的平均月息为8厘,2009年涨到1.5分,2010年上涨至3分(年息36%),逐年翻番。而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一份相对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各月份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年利率分别为23.01%、24.14%和24.81%,比上季度涨幅高8%。

据介绍,目前温州民间资本的利息率平均水平实际为借款月息3%(年息36%),贷出月息达10%(年息120%)。

“现在还有什么生意能赶上放贷呢?”温州一公司负责人说,“资本需要逐利,不去放高利贷,总不能把钱放在银行等着CPI吃掉吧?”

银行或为民间资本市场推波助澜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金短缺时代,由于利率管制导致信贷市场产生的套利空间,一些银行为了追逐高额收益,也采取各种方法,或明或暗地流入民间,为民间资本市场推波助澜。记者了解到,不少民间高息资金的源头其实是银行。像担保公司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授信,在百乐家电郑珠菊案中,通过在民间收购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从银行贴现后,资金流入在上海开设的担保公司进行放贷,案发后查获的承兑汇票登记总额超过1亿元。

而一些银行为完成“存贷比”指标,每到月底,银行内部员工会经常性地以高息向企业或担保公司吸储冲量,下季度初再由对方取出存款。而作为交换条件,银行内部人会帮忙向对方提供低息贷款。有的银行员工甚至与民间借贷机构勾结,把贷款放给这些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倒手为高利息民间借贷,更有的其本人就是放贷“主角”,如温州某银行塘下支行信贷员黄某凭一纸假房产证,7次从银行共贷出了1652万元,投放到高利贷机构。

还有的通过与信用卡办卡公司合作,以各种名义从银行申请办理大量信用卡,然后刷卡购物在黑市变现,获得资金进行放贷。而这种操作几乎无任何利息付出,只需按期办理还款即可。

富有“温州特色”的金融乱象还有,由于当地公务员拥有特殊的信用等级,单凭信用就可以借款50万元,加上向银行抵押屋子贷款100万元,“每个公务员都能不费力凑出200万元,加入放贷大军。”一温州市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