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剑姬——魔族降诞:《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30:26
《中华诗词三百首》教学参考资料库之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3    更新时间:2008-9-19

 

34、贾岛      唐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  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名无本。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了俗。曾屡举进士不第。到唐文宗时才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一生始终在穷困中度过,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颇多。以五律见长,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词句锤炼,讲求对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

【作者趣事】

据说贾岛初次赴京赶考途上,一日在驴背上忽得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然而诗刚吟出口,却不知欲著“推”字,还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正在他沉迷之中,却不知不觉冲撞了迎面而来的正在吏部做官的韩愈人马,韩愈知情后,非但未责怪,反而于马上思索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从此与贾岛为布衣之交,经常留连论诗。

 

34·1、《寻隐者不遇》(9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文注释】(1)言:说    (2)云深: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3)处:行踪,所在。

【诗文解释】在松树下向小僮子打听隐居的朋友,他说师父出门采药去了。只知道在这座山里,云雾缭绕的,不知师父在山中什么地方。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诗人寓问于答的手法巧妙地勾勒出一位以采药为生、济世活人的隐者形象。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34·2、《题李凝幽居》(133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文注释】(1)邻并:邻居。(2)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3)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4)负:背弃。   (5)言:指期约。

【诗文解释】李凝隐居的地方没有邻居,只有长满野草的小路延伸到荒芜的小园。僧人深夜回寺的敲门声惊动了栖宿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过了桥是夜色中的原野,天边的云朵随风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现在离去,不久还会按照约定的日期回来的。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写的全是寻常的景物,营造出独特的氛围,韵味醇厚。

 

 34·3《剑客》(203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诗文注释】(1)剑客:剑术高明,行侠仗义的人。 (2)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3)把示君:拿给您看。

【诗文解释】我用十年时间磨出一把剑,剑刃闪亮还未曾试过锋芒。今天我手持利剑让您来看,试问谁有不平事需要伸张?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了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诗中的“剑客”为诗人自喻,“剑”则喻自己的才德。

 

 35、荆轲   战国  《渡易水歌》(5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作者简介】

荆轲(?-227),战国时卫国人。曾为燕太子丹谋刺秦王嬴政,不成,被杀。 

【作者趣事】

荆轲,卫国人。卫亡,尝游历赵国的榆次、邯郸等地,最后至燕,经过田光先生的引见,结识了燕太子丹。太子丹将荆轲收为心腹,公元前226年,正值秦将王翦破赵,掳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慌,遂派刺客荆轲作为使者,带上秦国逃亡到燕国的败将樊于期的首级,连同燕国督亢(指膏腴之地)地图,请求朝见秦王嬴政。当秦王接见荆轲,打开地图之时,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便用匕首行刺秦王,没有刺中,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柱而走,最终秦王拔剑斩断其左股,荆轲被捉住支解而死。事后,秦王大怒,次年派王翦率军攻燕,再次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走辽东。在秦将李信大军追击下,燕王听从了代王嘉的计策,杀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头献给秦军求和。

【创作背景】

据《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唱了这首短歌。当时在座的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诗文注释】(1)萧萧:指风声。(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诗文赏析】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

 

36、寇准   北宋  《华山》(13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作者简介】

寇准: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今陕西渭南东北)人。19岁登进士第,当了一个时期地方官后即被召入朝任职,以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赵炅器重。后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寇准回朝。景德元年(1004),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年冬,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入侵宋境,直趋黄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宋廷大臣王钦若等多主张迁都以避敌锋,唯寇准力排众议,极力促成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抗击,宋军士气为之一振,促使辽圣宗决意同宋议和,订立和约后撤兵(见澶渊之盟)。寇准早登政柄,性豪奢,喜歌舞,诗多清新之作,著有《寇忠愍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37、李绅   唐    古诗二首

【作者简介】

李绅 (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家迁无锡(今属江苏)。为人短小精悍,人称“短李”。元和元年(806)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时号“三俊”。后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敬宗即位,贬为端州司马。武宗会昌二年(842),自淮南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复出为淮南节度使。李绅与白居易、元稹交往甚密,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诗歌运动。他在晚年曾自编其部分诗作为《追昔游诗》。

【作者趣事】

年幼时,李绅家里很穷,自小就喜爱读书,李绅居住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做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再写。他的这种精神,不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吗?石头大家都知道,石头是很硬的,我们人就是拿着斧子去砍,也很难砍破,更何况水滴呢?李绅就像那小小的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李绅写《悯农》诗时,正当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子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这首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很短,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来了。

 

37·1、《悯农·锄禾》(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文注释】(1)锄禾:为庄稼锄草松土。  (2)餐:饭食。

【诗文解释】这是一首乐府诗。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农民们仍然在地里为禾苗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这首诗一方面说明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得来不容易,另一方面又委婉地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

 

37·2、《悯农·春种》(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文注释】(1)悯:怜悯。 (2)粟:谷子,这里泛指所有粮食作物。  (3)子:植物的籽实。

(4) 四海:指普天之下、全中国。    (5)闲田:未开垦的田地。     (6) 犹:还,仍然。

【诗文解释】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一块空闲田地,农民却还是被饿死。诗人将农民的劳动付出与劳动所得进行对比,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以及诗人对农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诗文赏析】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然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38、李  贺    唐    古诗两首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据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与王参元、杨敬之、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 。李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38·1、《马》 (8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文注释】(1)燕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  (2)钩:一种用作武器的弯刀。

(3)何当:何时才能够。      (4)金络脑:镶金的马笼头。

【诗文解释】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金色的月光下好象是皑皑白雪,一弯明月好似金钩挂在燕山山头。什么时候才能佩戴着金饰的马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诗文解释】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愿望与豪情。

 

38·2、《南园》(221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文注释】(1)吴钩:吴地生产的弯形刀,这里泛指宝刀。

(2)五十州:指当时唐朝中央政府不能控制的地区,在黄河南北有五十余州。

(3)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      (4)若个:疑问词,意为哪个。

【诗文解释】好男儿为什么不佩戴刀枪,收取割据关山五十州的地方?请君登上凌烟阁看一看,那个书生能被封侯封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投笔从戎,平定割据,统一祖国的愿望。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面对中唐藩镇割据,回纥、吐藩不断侵扰边地,人民遭受苦难的情况,诗人自谴自责,作为男子汉为什么不携刀去打仗?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表明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回被藩镇控制的黄河南北的大片土地。三、四两句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不愿皓首穷经,而要杀敌立功的慷慨情绪。全诗通过两组反诘句和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不愿在家乡南园做一书生,而要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急切思想。

 

 39·1、李商隐   唐     古诗六首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 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39·1、《无  题》   (10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文注释】(1)蜡炬:蜡烛。   (2)云鬓改:如云的白发变白或边疏,意为青春容颜逐渐消失。

(3)蓬山:即蓬莱山,海外神山,指对方住处。

(4)青鸟:神话中的鸟,它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借指传递消息的人。

【诗文解释】暮春百花凋残,东风也无奈,恋人难得相见,分别更难。要我们不相思,除非像春蚕到死,蜡烛燃尽。我只愁早晨梳妆镜中发现容颜憔悴,遥想你在月夜吟诗应感到孤单。从这里到你去的蓬山万里不算太远,希望请人时时传递两地消息。诗写得哀婉动人,历来为人传颂。

 

39·2、《嫦  娥》(260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注释】(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诗文解释】月宫里,云母装饰的屏风在烛光里拉出长长的影子,银河和晨星渐渐落下。此时的嫦娥应该在碧海之上蓝天之中,夜夜都后悔偷吃了灵药,而不得不忍受孤独寂寞。

 

39·3、《夜雨寄北》(18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文注释】(1)寄北:寄向北方京城的妻子。   (2)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3)何当,什么时候     (4)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5)却话:重头谈起。

【诗文解释】你问我回家的日期,还没有确定归期,今天晚上巴山这里正下着大雨,雨水把池塘都涨满了。什么时候能够同你在西窗下一起剪着烛花,那时告诉你巴山夜雨时我思念你的情景吧。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39·4、《贾生》(26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注释】(1)宣室:西汉未央宫前殿正室。  (2)访:征询。     (3)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5)才调:才气。     (6)无论:无比。     (7)可怜:可惜。   (8)虚:徒然。     

(9)前席:在坐席上移席靠近对方。    (10)苍生:百姓,这里指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诗文解释】汉文帝寻求贤才,在宣室召见被放逐出境的贾谊,贾谊才华出众,无人能比。可惜白白地倾身相谈了大半夜,皇帝不问有关苍生的大事,却问起荒诞的鬼怪神仙。诗中借汉文帝徒有求贤之名,而无求贤之实的事,针砭时弊,讽喻现实。

 

39·5、《登乐游原》(118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文注释】(1)向晚:傍晚        (2)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3)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诗文解释】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游乐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诗人对夕阳发出了感叹。"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39·6、《无题》(76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红灯。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诗文注释】(1)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2)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3)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4)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5)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5)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40李世民  唐   《赐萧瑀》(201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作者简介】

李世民:唐代皇帝, 唐高祖李渊次子。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为数不多的被百姓爱戴和崇拜的。他在世52年中做了23年的皇帝,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一度成为后代帝王学习的典范。在军事上,他起兵反隋为统一驰骋战场,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关心民众疾苦,使衰落的经济复苏;在政治上,他大胆选用贤才,缔造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作者趣事】

萧瑀早年跟随李世民戎马倥偬,东征西伐,立下汗马功劳。萧瑀这个人很有意思,功大、忠诚、直爽、倔强,不会转弯抹角,所以多次被贬官,但因功太大又多次被加封。这首诗是唐太宗对他的高度评价。周恩来曾以此诗前两句怀念鲁迅先生。(注明:“疾风知劲草”句最早出自《后汉书·卷二十》)

【诗文注释】(1)疾风知劲草比喻危难时才能考验人的意志是否坚强。

(2)板荡:后以板、荡喻社会动荡,政局变化。

【诗文赏析】五言绝句《赐萧瑀》是李世民为了表彰萧瑀“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而赠给萧瑀的。这两句意思是说,只有在社会动荡、政局变化的时候,才能识别出臣子的忠心。诗句形象地比喻危难时才能考验出人的意志的坚强和忠诚,常被用作格言。

 

41、李煜  南唐 虞美人》(19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君主,李璟第六子,继李璟为君,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在位15 年,苟安享乐,南通亡后被俘,宋封作违令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后被唐太宗赵光义毒死, 死时年仅42岁。 李煜的词,极为后世所推崇。前期多数写宫廷的享乐生活。由于环境和身份的转变,使他作品 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后期的词章则多数写南唐亡后哀伤上的感情,表现在对昔日生活的追恋和悔恨。他的词直抒胸臆,纯任自然,采用白描手法来表达复杂矛盾的心情,行象生动,感情真切,语言流畅洗炼,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由于他的词题材的变化,对后代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存词30多首,收在《南唐二主词》中。

【诗文注释】(1)此调为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砌:台阶。     (4)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5)应犹:一作“依然”。  (6)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7)君:作者自称。

【诗文解释】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过去的事情有多少呢?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时光又过了一年。望着远方的明月,多少对故国的思念涌上心头,真是不堪回首。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应该还在吧,只是当年的人已经失去红颜了。要问我能有多少悲愁,就像一江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42、李白          古诗十八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内),出生于碎叶城。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作者趣事】                         之一:李白上当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又嗜酒如命。

李白路过泾川(今安徽省泾县),当地有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名字叫汪伦。汪伦闻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后非常高兴,很快就来到了汪伦的家里。汪伦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久仰的诗人,随后对他说:实不相瞒,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这里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非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啊!李白听后哈哈大笑,虽觉上当,可对于汪伦的心意还是能理解的。

汪伦对李白一见如故,十分友好。李白临走的时刻,特赋绝句一首: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之二: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唐代的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许多诗作,被人们传诵至今,成为千古绝唱。但李白并非生下就会妙笔生花、文整名工的。这有一个故事: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非赏贪玩的孩于,上学时,有一天他逃学到河边,正巧碰到一个老婆婆拿着一根粗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小李白十分好奇地问:老婆婆,您磨这个铁棒干什么呀?” 老婆婆满怀自信地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用来缝补衣服啊。小李白惊奇地说:那可能吗?铁棒这么粗,要磨到几时才行啊?” 老婆婆慈祥地说:孩于,只要用心去磨。总有一天会把它磨成针的。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以后,若有所悟。从此刻苦努力,终成一代诗国奇才。

 

之三: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