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h贴吧:刊授辅导材料之七:练功各部形体要求 | 智能气功科学电子资料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13:46

练功各部形体要求

庞明

(根据1989年3月26日-27日,给教练员班讲课录音整理)

第一节 身形要求

智能气功强调练功形体和精神并重。虽然练气功的关键是运用意识,具体到智能气功首先是强调运用意识。我们前面已讲过运用意识及涵养道德了。而真正练功的时候,却是需要从形体上练起来。运用意识是运用到形体里边来。因为我们智能气功一个练的是智慧(指神经方面的功能),再就是练能力,而能力就包括一个人的整个身体健康状况。从功法要旨来说,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形体的。对于这一点,古人练功也很强调,在比较早的著作《管子》中讲“形不正者德不来”。所以自古以来练功并不是单独强调一个方面,必须要形、神并练。我在前天讲课时提到过《卫生·易筋经》这本书,从武功到内功都很推崇它,此书中有几句话:“练无形而弃有形者不可,练有形而弃无形则更不可”。前面是说练无形弃有形不可,光练无形的神意气,不练有形的形体,就是说神意气不和形体结合不行,当然光练形体,而不注意神意气就更不行了,那就不叫气功了。所以古人也是强调形神并练。它又谈到,“练有形是无形之辅,培无形是练有形之佐”,这两者是相得益彰的,“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一个人的生命活动有两个表现,这两个表现最后落到一个人的整体生命活动提高上去。因此我们智能气功就强调练形和练神,神为主宰。所以,我们讲运用意识,讲涵养道德,同时还讲体态要求。我们那几套功就是从形体动作上入手,以后慢慢进入到神、意、气。

练智能功的体态要求:一是讲各部身体要求,一是练功体式,即不同的姿势。

各部身体要求主要是讲练气功的人身体各个部分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正确姿势。练气功的姿势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要求不完全一样。为什么要讲姿势的要求呢?因为,从练气功来说,正确的姿势能使气血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如果姿势错了,就阻碍气血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所以,我们练智能功首先要把身体各个部分的正确姿势掌握起来,当你把身体各部姿势都能做得正确了,那么在练不同的动作和不同的姿势时,都应该以这个姿势做基础,这样就可以使体内气机充斥,容易通达,练功效果就会增强。有不少人练功,练练出毛病了,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同志们要注意,我过去讲过,练智能功容易出现练功反应,但也不能够把病人出现的一切症状都一味地归结于练功反应。有个病人练一段功后,说老师我练功练得脚疼,你说没事.练功反应,智能功就是有反应;又练了一个月,老师我还胸疼,你还说练功反应。动不动就是练功反应,那行吗?我们智能功的确是练功反应多,但对一个具体人来说,是不是真的练功反应,还需要认真的给查一查,查什么呢?首先要看功法掌握得对不对,符不符合要求。如果你动作都不符合要求,姿势要求全错了,那就练错了,就不是一般的练功反应问题了。如果是动作路线对,如捧气贯项法,贯顶、推、收,这个做对了,动作路线没错误,而动作基本姿势要求没做对,也可以出现问题。因此,来人说个症状后,要给查一查,看他符合不符合练功要求,如果姿势符合要求了,再看练功意念对不对,意念活动如果违背智能功的要求,那也不能算作练功反应。那是没符合练功要求的问题,应该给人纠正,纠正姿势及意念活动,纠正以后可能就没有问题了。如果我们把姿势不正确当做练功反应,愈练症状就愈多。我记得在1985年,开始教形神庄的时候,一天我上天安门辅导总站看他们练功,有一人对我说,庞老师我怎么腰疼啊,快一年了,越练越疼。我一看是练功姿势不正确,我给他摆摆姿势,把尾闾往下一垂。他觉得“咕得儿”一下,不疼了,没事了。这就告诉同志们,有很多练功反应,你如果查一查,不一定是真正的练功反应。

对各部身形要求,必须认真地听,认真地体会,当你对各部身形要求有体会了,以后你再去给学员检查,往往一看就看出来他的毛病了,如果你自己身体里气通了,他一说难受,你不要去查,就稍稍一动,他练功哪点姿势不对,就可以知道了,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你自己就不掌握正确的姿势,那就很难给人家纠正了。我们讲各部分要求时,一方面讲正确姿势、作法、起到的作用,同时还讲姿势做得不正确,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反应和症状。将来同志们在教功时,对哪些地方出现什么症状了,你就要认真给别人查—查。讲到每个地方有什么要求,你要跟着比一比、动一动,体会体会。哪些地方有病,我说到那儿,你就赶紧想,这儿一动,气血就正常了,这比发气治病信息要大得多,因为每讲到一个部分,要讲怎么做使得气血正常流行,我这儿一做,你跟着一比,就把你那儿的气给带通了,这个问题要特别地注意。下边讲各部身形要求。

一、对头部的要求:

头都要求非常简单,就两个字:中、正。中是指左右,既不能左倾、也不能右倾;正是指前后,头要摆正了,下颏不能舒着,仰着头不行,低着头也不行,要中正。左右不歪好说,前后什么叫中正,怎么才能做到中正呢?大部分同志发旋处有个坑坑、就是智能功所说的百会,里边属于泥丸宫,有个别人坑歪一点,歪了就不要去摸那个坑了。一般是两个耳朵尖往上一引,在上面连起来。头要竖起来,坑坑垂直着往天上顶,似乎是一个直柱子顶到天上去了。怎么才能是直的呢?整个身体要保持垂直线,好比一个人从百会处住上一提,拉起一绺头发,一绺头发下面是很自然的受力,如果往前一低,前边拉得紧;往后一仰,后边拉得紧,一绺头发掀起来一提都吃上力气了,就标明头放正了,如未放正拉起的一绺头发不是平均受力的。这是检查头部中正最简单的方法。平时练头部中正的方法,可以用一个小玻璃球,在头上顶着,走路都顶着,头一歪球就掉了,就这么顶着不掉,还得有个精神向上托着它,这样就出现了头部需要的“虚凌顶劲”。虚着往上凌空,能使清气上升,使得神气能贯到顶上来,神气清明。当平时练熟了以后,真练功时就可以不要那个球了。练功时怎么体会头正不正呢?下颏要回收,平时讲下颏要回收,目的就是头要摆正,有的同志喜欢舒着下颏,不符合练功的要求,低着头关系不太大,仰着要出毛病。同志们要注意,下颏回收与低脑袋不一样,下颏回收是脑袋不动下颏往回收,意念喉头也要有在回收的意思,这对做好头部中正非常有意义,喉头往回收不一定动多少,意念往玉枕骨处收,再从这儿往百会提,好像咽唾沫,一咽喉头往回一收像做收下颏、拔颈椎动作似的,这是做好头部中正的要求。

如果头中正做不好,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毛病:

一种是下颏往前腆着,下颏往回一收脖子就往后仰,这是两个相连的动作。下颏舒着,有时也容易挺胸脯,身体壮的人下颏舒着准挺胸脯,这两个动作加到一块,练气功(练智能功也是一样)不知不觉血压要高,这个效果非常明显。血压高的降不下来(当然舒一点问题不大)。什么道理呢?督脉气该升升不起来,任脉气该降降不下去,应该升的清气升不起来,该降的降不下去,阴阳就不平衡了,使得任脉气往上升,往上一冲冲得血压高了。将来有人问:老师,我怎么练了半天功,血压降不下来啊?你去看吧,大部分都是挺胸脯、舒下颏的,你把胸含一含,下颏低一低,再去练功,练练血压很快就下来了。高血压的同志,只要姿势摆对了,练三心并站庄十五分钟血压就能往下降,如果你在旁边再给导导气,十五分钟都用不了,一分钟降二十、三十不成问题。摆对了姿势以后就想一个“顶心向下归丹田,顶心向下归丹田……”二十分钟量血压去吧,就降下去了,快得很。

再一种可能是,由于下颏舒着,有时脖子发木,发紧,这往往也是由于头摆得不中正。有的人脑袋发紧、发胀,往往也是下颏收不好引起的。

另外,有的人练功时不平衡,身体晃站不住,站不稳,往往也是头没摆中正,左右倾斜了。当你站庄时觉得身体晃动,要摔跤,你就把头摆摆,头顶百会虚凌顶劲,顶天空,就想天上一根绳子把自己吊起来了,这样身体就平衡了。

有很多同志练形神庄第九节弹腿翘足描太极站不住,为什么站不住呢?做动作脑袋是歪的,身体正脑袋也要正,自然而然身体就放松了。

如果有的人总是低着脑袋,一般来说练智能动没什么大的问题,如果低得太多了,整天老那么低着,可以出现胸部发紧、发闷的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者是两个肩胛骨发紧。这都是由于低头低得太多了。

二、对眼睛的要求:

要求目似垂帘。眼睛慢慢闭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闭上,另一种是留一线光线,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各有长处。若留一线光线,练功精神容易集中,不易跑神。第二还容易把外边阳气吸过来,但它不容易静得更深;闭上眼睛,好处是不容易受外界干扰,静得深度大一点。但一开始练功的人,闭眼练易犯睏,没精神,尤其练三心并站庄。闭着眼睛就打盹,咱们智能功还没教坐功,教坐功后闭着眼睛练,身上放松,再低着脑袋,练一会就睡着了。因为闭着眼睛练不受外界刺激了,有时就跑神了,或睡觉了。这是它的弊病。至于每人适合哪一种,自己去摸索。有人觉得留一条缝特别累,有点光线还静不下来;有的人完全闭死反而觉得不舒服,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自己来摸索体会。一般来说练智能功往往是眼睛轻轻闭合,一开始不要闭死,不要用大力去闭,就轻轻闭着,也不是有意留点光线,也不是有意闭死,合上就行了。眼睛合不好关系到练功的效果。一开始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眼轻轻闭合,这是干什么的?是从不练功状态进入练功状态。两眼轻轻闭合这一句话,就把我们智钱功练功的全部准备工作包括到里边了。你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注意外面很多事情,精气神不知不觉跑出来了,身体里边占的少了。两眼轻轻闭合时就是要把神收回来。如果不是两眼轻轻闭合,而是“啪嗒”一闭,好了,神还在外边,没有收回来,人的信息量都在外边,从外边凝结着气,带着气往外跑的,就不可能人静,不可能集中精神来练功,所以必须慢慢、慢慢地做这个动作,认真的做,两眼轻轻闭合、轻轻闭合、轻轻闭合。这是—个大的关键,有的同志练功精神不能集中,就是一开始两眼轻轻闭会不符合要求。

两眼轻轻闭合动作要缓慢,要均匀,开始两眼平视前方。如果你自己练功时。开始睁着眼睛看前方天地交接处,不眨眼地看,眼睛很胀了,两个眼睛麻酥酥、痒,要流眼泪,流就让它流,你别理它。尤其有病的人、越是身体虚的人越爱流,连五分钟都用不了。三分钟就流眼泪,别人看怎么练功哭开了,不是哭,它是身体反应,实际是气不足,气到眼睛这儿交成水,水不能收进去,有点病的水跑出来了,也不是什么坏事情。然后两眼轻轻地、缓慢地、还要均匀地闭合。做好的关键在外眼角。闭眼时千千万万不要注意上下眼皮,尤其眼睁得越大、看的时间越长,闭眼时就容易“啪嗒、啪嗒”两下闭上了,不会慢慢地一点点地闭合。所以必须要把意念放在外眼角上,两个眼角往一块一挤,微微有点笑容,眼角往外一拉,慢慢就闭上了。

以前没讲让大家看那么长时间,培训中心的老师们要想出功夫,就练看天地交接处。看天地交接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把大自然的很多的信息都集中到那儿,都集中到混元气这儿来了,收的时候上、下眼皮一挤就把天地的混元气一下都收回来了,气就足了,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练功诀窍。这个问题以前也讲了一些,但是没有讲得那么明确。以前讲把神收回来,没有讲把天地混元气收回来。同志们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就只练眼睛,慢慢的睁开眼睛看,看一会此后慢慢闭上,反复地做,很多病都可以好得了,这也是形神并练。就靠眼睛,因为眼睛里神最足,发放气也最足,放气足收气也就足。我们练智能功必须要注意眼睛的锻炼,没事就这么练一练,效果很好。如果练功中精神静不下来,杂念比较多,就采取这个办法,慢慢把眼睁开,看到远处,再闭,再睁,再闭……最多三次精神就集中起来了。有很多同志讲练功静不下来,你就这么做试试看,一会就静下来了,再来了杂念,再这么做,就可以把杂念排除。

将来我们用神光治病,就是用眼睛,慢慢把眼睛一合,意念往回一收和眼光结合就是神光治病。眼睛一看就解决问题了。治病不一定都用手发气,眼睛一看就行了,有时比手还决。这是对眼睛的要求。关键是缓慢、均匀的闭合,闭时注意外眼角。现在同志们试试看。平视前方,想看前方天地交合处,下颏收着,睁眼看,不要闭,就看到你前边的人都没关系,注意集中精神,不要眨眼(约看三分钟后)两眼轻轻闭合,均匀缓慢闭合。两眼缓慢睁开,往前看,眼睛有病的人可能痒要流眼泪。什么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一流眼泪就都流好了,(约看两分钟)两眼轻轻闭合;注意外眼角,再慢慢睁开。如果有的同志闭眼不自然,可以用两个手摸着外眼角,稍稍一动眼皮自然就慢慢下落了。经常练习就听指挥了。眼睛的要求就讲这么多,关键是同志们认真去练。练坐功、动功、站功都要这样闭眼睛,慢慢往回收,将来会觉得眼里有光,慢慢就觉得里边发亮,拿这亮光去指挥身体,做动作拿它去指挥,这是以后的事情,一开始做不到。

三、对口腔的要求:

口腔里边有口唇、牙齿、舌头,这些基本上都是管上下交通。口唇要上下轻轻闭上,张大嘴练功不行,除非说话时张嘴,练功时不能张嘴。上下门齿轻轻碰上,有假牙的练功时能摘就摘下,不摘也行。舌头要顶上腭,顶在牙齿的后面,上牙牙根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叫“搭鹊桥”。此处属于脑的髓孔之一。点此处可以使任督二脉交通,直通脑子。一般练气功舌顶上腭不顶在此处,而顶在软硬聘交界处,此处靠后。我们为什么不顶这儿呢?顶这儿要吃力,舌头往回卷,顶的方法是发音“2”舌头卷起来往上—顶,大约就在软硬聘交界处。大家体会一下,发“2”音时舌尖及两侧是不是都要用力往回卷,老这么“2”着练一二个小时的功就受罪了,就违背自然了。将来到了高级程度,上腭不是还有水往下流嘛!将来到了一定程度真的往下流水,嘴里出又香又甜的唾液,一般从腮腺这边出来的有时有一点甜味,非常甜的味从下边出不来,非得从上牙膛往下掉的水才特别甜。将来练功练到一定程度,有的门派不出这个功夫就不算成,不过智能功不强调这个。练周天功、丹道功的,上腭的水下不来丹就结不了,非得出甜水才能结丹,还不仅一个地方往下出水,共有三个小孔,当中一个,两旁各一个,平时看没有窟窿,功夫到了拿气冲着才能有眼。打个比喻:膀胱从肾脏卞来的输尿管,在体内有尿会从肾流到膀胱里,再到体外。可拿农村宰猪来看,把猪膀胱拿出来,小孩吹点气玩,一吹气,气回不去了,口就没有了,连气也不通,闭死了。在体内膀胱上边有两个输尿管连着往里流尿,拿到体外往里吹气气都不通了。什么道理?膀胱壁是鳞状上皮,可以变化,一收缩闭死了。上腭的三个小孔与此相似,嘴里老出气就闭死了,里边的活气通了就有水往下流了。有人说你这是歪道理,解剖学上能找得到甜水管吗?那个甜水管都闭着呢,练气功练通了管就开了。怎么练呢,不顶那儿将来甜水怎么下来呀?告诉大家,不是舌尖顶着才顶下来的,是上边有气从上往下冲下来的,不过舌头在那儿放着,下边好开一点。“我们不顶那儿不是就开不了了吗?”第一,我们不管它开不开,第二,把舌头自自然然地往门牙这儿一放,不要使劲,整个舌头上面都贴在上牙膛上,气同样可以下得来。这是对口腔的要求。

智能功还可对口腔加点附带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时间练气功,就练点口腔功。

先叩齿:先叩门齿九下,再叩左面九下,叩右面九下,再叩前面九下。叩四九三十六算一遍。

练舌头:叩完齿练舌头,顶下腭三下,再顶上腭三下,门牙缝三下。顶完再用舌头围着牙床转,男人从上牙往左转,女人从上牙往右转。正转三圈,再反过来转三圈。然后将舌头放在牙外边,舌尖顶着上唇的系带处,再各转三圈,方向同前。这样转一转,就把舌头给转活了。这就叫口腔体操,也是口腔气功。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功法,在过去是“千金不换”,叫金不换口诀。这样一搞后,嘴内唾液就多了,用唾液漱口,有人说那多恶心,你漱漱保管不恶心,这个唾液没味,越漱越清,越漱越凉,变成清水了,开始有沫,漱漱就没沫了,一嘴都是凉凉的清水,含的越多越好,到装不下要往外流了,甚至于要呛了,这时再往下咽。这是最好的机会。水太多了,气管要呛,赶紧往后一挺脖子,用点力“咕噜”将三分之一咽下,意念送到肚脐,再从左边咽三分之一,再从右边咽三分之一,都送到丹田去,以前叫做“草还丹”,也叫“玉液还丹”。这么一个简单的功夫,过去就当做是非常宝贝的功法,练丹就练这个。会练这个了再到里边去转周天,转小周天、大周天,关键就是从这里入手,不会入手练不出功夫。我们现在就当做练保健用,没事就叩叩齿,转转舌,别人看练智能功的怎么都咬牙切齿的,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这是练草还丹呢!一般人都笑话怎么叩叩齿就练功夫了?就算本事了?其实气功就那么简单,不要以为多么复杂,以前讲这是天机不可泄露。叩齿、点舌、转舌过去都有名词的,叩齿叫“擂鼓聚将”,也叫召集众神,叩左边是防不祥,叩右边是战邪恶,左边叫天磐,也叫玉磐,右边叫金钟,也叫天钟。古时就讲擂鼓聚将九次,敲玉磐九次,敲金钟九次。舌头顶上、下腭、门牙,叫开三皇锁,天皇、地皇、人皇。转舌是赤龙搅海。过去都用这种障眼法来写书,老师不教你,不跟你讲,你就甭想会。将来你们看书开三皇锁就在嘴里。古人就这样,简单的叩齿、转舌就做这么一大篇文章,我今天都明讲了,尤其过去开三皇锁是不讲的,有的书上讲三皇,但三皇锁怎么开不讲。叩齿、搅海有讲的,但不多。

同志们以后看到有“漕溪大路”也是讲的口腔。一般书上讲督脉气上升叫漕溪大路。其实这只讲了漕溪大路的一部分。实际漕溪大路是指整个的任、督二脉。大路就是大路呗,还讲漕溪干什么呢,学问就在漕溪上。上、下牙一并像水漕似的,舌头往上一项,从上牙膛往下一点点的流水像小溪一样,一个水漕,一个小溪,叫漕溪,就指的牙要并上,舌抵上腭,交通任督二脉。一说漕溪大路,就指的任督二脉气循行,就讲的周天,并不只是督脉,本来漕溪是佛家的曹溪派,为什么还加三点水呢?因为把嘴看成个水漕子,上头往下流水叫溪。所以你们将来看到“漕溪大路”秘密就在这儿。还一个在尾闾关,就这两处要注意它。因为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体会,你们就可以从中学点东西。

四、对颈项的要求:

对此“一”中已述。只要下颏回收,百会上领,颈项就竖起来了。不复赘。

五、对胸背部的要求:

要求含胸拔背。智能功与别的功法稍有不同,先讲拔背,就是把背拔起来,为什么要把背拔起来?怎样才能拔起来?因为正常人脊柱有几个弯曲,一是脖子这儿往前弯,到了背部往后弯,到了腰部往前弯,到了骶部又往后弯,到了尾部往前弯,整个脊柱差不多就这么个状况。拔背总的意思是把背拔直,从脖子后最高骨头大推(第七颈椎)往上拔,把脊梁骨拔直,不让它弯着。因为弯着肺受压,拉直就不压了,胸脯拔起来胸就开阔了。拔背要注意是从头顶住上拔,头顶上悬,下颏回收,大椎往上领,这样拔起来。关键是把脊柱拉直了不受压迫,背部的气就能够正常流通了。可是这样—拔容易把肩膀端起来,背是拔直了,但两个肋也往上抽,气往之冲得多了,头冲得难受,耳根抻得发胀,脖子也发紧。我们把背拉起来,两侧要放松。要注意不要拔得过度了,既要把背拔直不受压迫,肩膀又不能起来。怎么办呢?先把背拔起来,拔多了也没关系,连肩膀一块起,然后把肩膀往后放松,从前往后一转放下来,再合到前面来就行了,这叫拔背和落膀相结合。慢慢练智能功的都会转膀子,很多地方都活了,这样搞起来比较舒服了。拔背和落膀相结合,不单纯提拔背,拔背拔多了不舒服。如果不拔背,练功的时候有时背部发紧、发木、发凉,这种情况往往是拔背动作做得不够,如果有的人练功以后脊背有手掌那么大块凉嗖嗖的,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拔背。当然,练形神庄含肩缩项、手掌外撑也没很好地练,练好形种庄背部也能过得去。如果光练三心并站在,没有很好的拔背,背部的阳气通不了,会出现发凉、发木、发紧、发冷、发疼。这就是拔背。含胸是指胸部含起来,要注意智能功含胸和一般的武术含胸不一样。当然武术里也有不同的派别,有的派别不主张含胸,不仅不要含,近要把胸挺起来,练少林就是挺胸叠肚泛臀。练智能功讲含胸,要注意含胸是指把胸部放松,那些不健康的、气不足又瘦又弱的人都喜欢肩膀耷拉着,因为中气不足,只要挺起来气不够使唤就难受;一般健康的人,都喜欢威风凛凛的,走起路来昂首阔步挺胸,但这样气不容易放松,一挺胸背就挤上了,背就不好拔了。所以练智能功胸要含一含,不挺胸脯,把胸自然收回来,但又不是把胸挤起来,胸廓要自然放松,胸廓里边的心脏、肺脏不受压迫,所以又提出含胸和扩胸相结合,练的时候胸要饱满张开,气冲开,但又不是挺胸,胸要含起来。含胸是从脖子下面的坑坑(西医叫胸骨柄切痕,中医叫天突),到两个乳头的三角区放松,这叫含胸。如何体会呢?先深吸一口气,吸满放松自然呼出,胸往下一落就够了。为避免落得太多胸受挤,还要再张开,把胸往两侧张,因为含胸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胸廓开大,增加肺气的容量,里边活动自如了,我们通过后天换先天,也就有了条件,有了基础。运动员为什么呼吸量大,五千、六千、七千、还能到八千,普通人有些身体弱的只有一千,一喘气没有了,气进不去。胸会拉开会含,就能增大肺里的运动量。开胸怎么开法呢?先把胸含住,从两个腋窝往外开,两个腋窝往外一张,两个肩头往斜上方一拉,胸就开了。练武术的有几个门派含胸含得非常好,一含胸往下耷拉着,膀子一下子出去了,脖子活动度非常大。练武术为了打人,你胳膊这么长,他胳膊比你长得多,看起来他像一个小老头,以为打不着你,其实不然。我学功的时候,我的老师比我矮,我把手伸开顶着老师的胸脯,老师一伸手,可以从我手底下打我的后脑勺,他的胳膊不能伸长能打到我吗?他个子比我矮那么多,胳膊不会比我长,还能绕过去,就是因为他会松。我们把胸含了以后,从两边开,往外拉,这就叫合胸和开胸相结合。开胸可以使肺气更充足,气机流通量更大,而且练智能功的要练得相貌堂堂,气宇轩轩。都像美男子,美女子。

六、对肩的要求:

要求松肩、坠肘。真要做到含胸与开胸相结合,还要和上肢的肩、肘、腕结合起来。肩关节要放松,松肩和含胸、开胸又是紧密相关的,松肩就是把肩关节放松,不要绷着劲,我们哪套功都一样,肩要放松。肩放松了气才能到肢端上来,如果肩不放松,绷上劲气就过不来了。肩一松又容易往下溜,往下耷拉。以前练功夫都讲松肩坠肘,也叫松肩垂肘,也有的叫落肩,肩往下落,肘往下垂,这样就和前面的功法合上了。一含胸、一松肩、一坠肘,慢慢都变成溜肩膀了,本来中国人就不健康,都变成溜肩膀,西服都没法穿了。所以咱们练功要把气端足了,肩平平的,身体很健康,这也是时代不同,内容也不一样了。所以不能一味松肩,要松肩和虚腋相结合,腋窝要空虚,松肩不是往下落,而是要松开,松开以后两个肩膀往外一撑,腋窝就空了,肩关节也松了,胸也就开了。其实这个动作是连在一起的。拔背含胸:先拔背,拔好了落膀,含胸,开胸,松肩。拔起来一落,转到前面来,往外一开、一含、再一开。如果肩往下垂,挤上了,一挤就不灵活了。练气功要求气机灵活,武术讲两肘不离肋,既是护着中三路,可以打人,也可以防身,是有用处的。我们是练气,气足了就行。这就是松肩和虚腋(或空腋)相结合。

七、对肘的要求:

练功每个姿势都应该垂肘,但不是一味地坠肘(或叫垂肘),胳膊肘后面的骨头尖有往下垂的意思,做动作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把臂伸得绷儿直,像练体操似的。任何动作上肢都是似直非直,当然练形神庄有特殊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如立掌分指两臂要撑直,一般的动作都是似直非直的。大骨头尖有点弯曲往下坠,这是坠肘。古人就讲一个坠肘,我们要光讲坠肘就坏了,肩一松、肘一坠,还得往下拉,空着往下坠就不平衡了,要坠肘和悬肘相结合,肘往下坠时不完全坠在大骨头尖上,而是靠里边麻筋的地方,在武功上肘这个穴位是个窍,有开合作用,会拧转,武功有研磨肘。也叫磨云肘,破手打手用肘打,完全靠麻筋这地方转,这是很自然的转,摸着这些地方才好动,慢慢转转胳膊就活了,这是肘上的一个窍,这个窍会动了就都会做游龙形了,放松了往下一垂肘自然就跟着转,会用这个劲肘就活了。光坠这个地方还不够,还得上面会悬一悬,一坠一悬,一个往下拉,一个往上提,臂就不是一个劲地往下坠,就不重滞了。像写毛笔字悬肘似的。光悬肘不行,再加上点坠的意思,气就浑厚了。所以,我们练智能功既用武功的坠肘,也用写字的悬肘,这样就把气溶合在一起,上肢就比较灵活了。

八、对腕、掌、指的要求:

智能功很多动作要求坐腕,腕子不是横着往下坐,关键是小手指侧腕横纹处的神门穴,在豌豆骨的边上,坐腕时意念从这里往下坐,过去武功上的千金铡、千斤坠都用这地方,霹雳手下劈也是用这地方,一坐腕气一下就能到掌上去,气就可以顺过去。坐腕时腕要微微斜一点点,这样坐腕是活的,棒气贯顶有很多推揉动作,往外推要坐腕,要往外拧着向外坐,回来时稍稍合一点,斜着含回来,这样做手的气感就大。坐腕时神门穴能带着气往外走,当然还要和肩、肘、腕连在一起。

对手掌、手指。练功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手掌都微微内含。往里含气,把气含住,结合着五个手指放松,微微内收把气收住。除非老师要求往外腆掌,说掌心外突,再外突,否则就微微的含,这样有突有含,才能把内气、外气结合上,一出一进。含掌的关键在于四指自然舒开,大拇指、小姆指自然在一掌以外意念扣住,就像五股力量在那地合住了,但动作不要太大。捧气贯顶、形神庄、五元庄很多地方都有这个动作,推揉坐腕推出去,回来就含掌合指,越小越好,如果把膀子放松了,再加上垂肘、悬肘、坐腕、含掌、合指,往外一推,坐腕推出去,回来膀子带动,慢慢动一动,手的气感就忽忽悠悠的不一样了。没事大拇指、小拇指合合合、收收收、合收、合收、合收,慢慢的气就呼呼的往里边跑。所以没事就这样练练,比划比划,上肢要放松,将来就真是飘飘欲仙,一走忽悠忽悠就起来了,不放松就不行了。

上肢从头到手就这么简单。头要中正,两眼微闭,舌顶上腭,下颏回收,拔背落膀,含胸开胸,松肩空腋,悬肘垂肘,坐腕含掌,舒指合指。

九、对腰的要求:

腰是练动功最最根本的部位,无论练哪一家功夫尤其是练动功都强调腰为主宰。我们讲练气功要神意做主宰是指整个的生命活动。一个人有形有神,在全部的生命活动当中,应该以神意作主宰,在有形的身体范围内运动的时候应该以腰做主宰。任何一个形体活动往往都应该和腰有连带关系,平常我们可能感觉不到,但到了腰有病的时候,走不了路,坐着拿东西也拿不起来,一拿腰疼不能使劲,腰疼得非常厉害翻身也不好翻,这就是说,在病理的情况下,由于腰的功能低下,有了障碍,要用它不听使唤了,你才感觉到腰的作用,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腰这个主宰作用是不容易体会到的,它不知不觉地在起作用。所以练功时对腰要特别重视,腰的动作或形态做得不合度,练起功来就有很多的影响,过去有不少练功的出毛病,问题也就出在腰上。我认识的几位老前辈,他们练功看来腰都没解决好,功夫也很好,可到了晚年有的半身不遂死了。有一位老前辈练太极拳,算我的师叔吧,晚年得了三次半身不遂,怎么死的不清楚。有的老前辈,腰没解决好,最终得了心肌梗塞。最早的一个老朋友是62年死的,他的功夫也很好,56岁时心肌梗塞死了。为什么呢?因为腰没解决好,周身气血不能很好地融通,很多地方气路不畅通,这样练功练到一定程度后,那儿过不去就出问题了。这不是我一个人讲的,原来周潜川老先生在世时,也谈过这个问题。有些人由于腰的问题解决不了,阴阳不能平衡,到最后就出问题了。所以练智能功要特别注意腰的问题,腰的问题解决了,再练起功来就一顺百顺了,现在练自发功的人,如果真要把腰解决了,保证出不了自发功,一百个练一百个不会出自发功,想让他动也动不起来,因为丹田属人的重心,气往这儿充斥多了,腰放松了,一方面容的气多了,另一方面周身气血非常容易通。一般人腰往前塌,这是脊椎的生理弯曲,是为了保持人的重心的平衡,人体有个重量,要保持一个中心,就需要从人体整个重量的中心上集中力量,如果这个地方力量比较足,按气功来讲,气足就有力量了。好保持平衡了,如果气不足,脊椎就得往前塌来保持前后的平衡度。身体越弱的人,脊椎的弯曲度越大,因为上面有个脑袋压着,脖子就往前塌,这样前后一中和就平衡了。丹田气不足,上身有重量往下一压,腰就往前塌来维持平衡,虽然平衡了但整个健康度不够了。腰塌得很厉害的人,扛重东西一压就受不了,因为弯曲度越大越不能承受压力,一个直棍承受压力很大。人体的脊椎弯曲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练气功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要千方百计把腰弄直。有很多瘦弱的人,非要弯着腰不行,因为这样呆着舒服,你让他起来气够不着太难受了,健康的人是想像不出来怎么能这样呆着的,但瘦弱的人气不足习惯了自然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养气、练气,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去纠正不健康的形体,因此练智能功要求松腰。松腰包括脊椎,脊椎旁边的韧带,腰部的肌肉都需要松开,要松开就需要有气去供应它,因此要有意识地向腰贯气,气足了腰就松了,就能随便活动了。如果只知道贯气,不懂得松腰是什么样子,还不能主动用意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练智能气功强调主动运用意识,通过意识领着气往那儿去冲,往那儿解决它。首先要懂得松腰是什么样子,在70年代讲课时有人问我松腰是松什么?哪里是腰?我说是扎腰带那儿。又问在脊椎的什么地方,我说整个一条脊椎都算,脊椎旁边的血管、内外韧带都算那才行。但是我们搞气功不具体讲那些解剖的内容,就讲腰的形状。什么样才算松了腰呢?坐着腰椎往前塌,把肚子腆出来,但不能把胸脯一起挺出去。胸要含,这就是坐着的松腰。一般人坐着时腰往后弓,成了一个大罗锅,一个弧形,这样不行。咱们要有两个弧形。普通人站着的姿势胸往后去,腰往前揭。我们坐着时要符合一般人站着时脊椎的要求,就算松了腰。当然头顶要放松、要中正。站立时按普通人坐着的姿势。智能功多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反过来,日常生活中你会这么动,练智能功还得要求你会那么动。什么是完美身心?日常生活一个美才一半,日常生活当中意识往外放,腰往前塌,练气功要意识往回收,使意识完美了,有往外来的也有往里边去的。形体上日常生活中往前去,我现在让你往后去,你坐着往后来,我要你往前去,一反一正,这不就完美了嘛,完美身心,就这么简单。能够出来的东西还得会进去才行,一出一入,一个整的,你光会出就不行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智能功要完美身心,要这么去体会,有个什么功能,要看是不是完整的,是否一出一入,一反一复,一个反复才是一个圈,否定之否定,过去再回来,这才叫完美。腰怎么样才会松,坐着问题不大,站着的时候就难了,因为大腿骨与骨盆相连接,骨盆与脊柱相连接,三节的,像三接头皮鞋似的,腿是一节,骨盆是一节,脊柱是一节,还有脑袋是四接头,但接头没在一条直线上,一压就不容易掌握平衡了。如果气足了,拿气一充,把头充起来,里边的气也充起来,脊柱就直起来了。懂得这个道理就要有意识地把脊往后放,地方大点丹田气多装点,如果骨头把丹田气的地方占了,就不叫丹田气了,就成了丹田骨了。尤其女同志身体比较弱的,生小孩以后往往都是肚子往前挺,腰往前塌,骨头都跑到丹田里边来了,躺在床上由于丹田气不足从小肚子一摸,就摸到骨头了,说明丹田气非常弱,肾气不足,这是诊断肾气不足的一个明显标志,我们纠正它就是把骨头退回来,把地方让给气,气练足了,也有地方装了。如果不有意识地去解决松腰问题,老是习惯塌着,不去改,气足了装不下就往外挤,练功练得气挺足,收不住就挤跑了,弯曲的地方不好过去,到了后边大腿根环跳往外跑,也从胳膊往外跑,这就是自发功,自发功基本上都是从下边的环跳穴(属少阳胆经)、秩边穴(属膀胱经),从背部肌肤上到上边肩井穴、肩髃穴,还有曲垣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一抻自发功就出来了。所以身体越弱的人,出自发功越快,有点气就挤跑了。懂得这个道理自发功有时也能把腰抻开,不懂这个道理,光发、发,发了三年还发,把气都发跑了。因为自发功快,如果自发功能解决问题,一般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如果三个月还解决不了,就说明冲不过去了。自发功有一整套理论,懂得这个道理,腰一放松,尾闾向下一垂,气就走上去了,你就让他出自发功也不会出的。以前我们练功时,练站庄解决松腰的问题,老师给摆姿势,摆合适了就这么站着,过一会儿再看怎么变了,再摆,有好几十个人一块练,尾闾下垂放松,有时晃动晃动,没有一个出自发功的,你说这不是怪事!一般自发功有特殊的点窍开关,老师把窍一点一开,他一引你就出自发功,想憋也憋不住,“蹦、蹦”跳起来,一个多钟头,最多不超过两个钟头。我们练智能功首先要解决腰的问题,怎么解决?练三心并站在。我以前和老师练功学站庄的时候,站了半年把腰站开了。我慢慢琢磨四个规律,后面站成一个三角形,尾闾垂在三角形的中央,搞了一个书面材料,让老师验证,老师说可以,比以前摆的要好。三心并站庄是练功的基本功,是聚气的基本功,本身就可以松腰垂尾闾。当然我们现在还有更新的办法就是练蹲墙,面壁蹲墙,脸冲着墙,脚尖顶着墙,蹲下去起来,反复做。练蹲墙就是松腰的。墙是直的,脚尖顶着墙,往下一蹲,膝盖向前一拱过不了墙,脑袋往前塌,鼻子尖过不了墙,只好把身体向后放,一开始掌握不了平衡腰松不开就往后栽。有人找“窍门”,站庄鼻子尖、膝盖、脚尖不在一条线上,这不能松腰。三心并站庄尾闾下垂,百会往上提,一个往上提,一个往下拉,腰就松开了。普通人腰往前塌,是不健康相,腰要放松出去,腰也会喘气,像呼吸一样,丹田也会呼吸,腰会放松了就会呼吸了。要放松就要练三心并站庄,练蹲墙,这是最最间单的方法。可不要小看蹲墙,它是会者不说,不教你一辈子也不会,就这样蹲下、起来,就把腰松开了,后腰不放松下不去,脖不放松也下不去,非得放松往后起。开始肩膀还得在前扣,不扣后边掌握不了平衡,同时鼻子尖往墙上靠着,肩膀也往墙上靠才能掌握平衡,否则想往下下,“嗵”就栽个屁股墩。非得把身体往前靠,脑袋向前靠,肩膀也往前靠着,一往里含着,慢慢就这样下去了,慢慢腿上有力气了,腰也松开了,就可以不那么下了,身体往后放松着点,胸还可以张开再下去,能够张开胸下去那就有点基础了。一开始似乎是把胸压了,可是一起的时候,就得挺胸脯,不挺胸脯又往后跑了,脑袋还得贴着墙,胸脯不就张开了嘛,有一合还得有一张,这也是一个往复,所以练时要特别注意。年轻的同志想练出点功夫来,要好好练蹲墙,蹲墙过去是千金不卖,会的在家里练,不许出去练,你看不着,老师不教,只要不教你,简单也学不会,越简单越不会,因为你想不到。同志们想把功夫练得好,身形练得更好一点,就要从腰上做起来。我上次比划太极拳,胳膊能一节一节会动,就是腰松开了,腰是总的关节,它这一晃荡周身都跟着晃荡开了,都松开了,这是最根本的条件。为了说明这问题,再说一下:我老师和他老师练太极拳的时候,练了16年,我的老师非常刻苦,每天三、四点钟开始练,至少练3个钟头,练太极拳的八个劲:掤 、捋、挤、按、采、挒、肘、靠,一个劲练二年。一开始全套拳全部打出掤劲来,捋也打出掤劲来,挤也打出掤劲来,一靠也打出掤劲来,每个姿势都得有掤劲;然后打捋劲,全套拳都得打出捋劲来才行。打完了八个劲又加了一个钻劲,打搂膝拗步也得有钻劲,钻出去,打了16年。他的老师说你的拳打得不错,怎么就是功夫不长啊,劲不整,让看他的老师打拳,一摸腰会鼓动,这叫松腰。当然太极拳还有三圈相摞问题,我们不搞武功就不讲它了,松了腰才能三圈相摞,才能打成个整劲。我的老师知道了这个道理,松了腰,以后再打太极拳就不一样了。在65年,我见到他推他们师兄弟,他摆好姿势不动,由五个师弟一个推一个、一个推一个,后面推着腰,前面一个人扶着他的胳膊,最后老师一晃,“啪”后边的五个人打了个屁股墩,因为劲整了。那时他练松腰已经练了好些年了。50年代老师的腰就松了。没松腰以前劲出不去,松了腰劲就出来了,形体动作也变了样子。后来我的老师跟他的老师讲,你让我搞了16年,什么钻劲呀,靠劲呀,掤劲,捋劲呀,早教我这个不好吗?所以我的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别跟你师爷学,就先练站庄,我是站了半年把腰站开了的,我以前练过太极拳,已经可以带着师兄弟打拳了,但老师说全不行,到底是拳不行还是全都不行,爱怎么领会怎么领会。怎么算行呢?“给我蹲着去!”站庄不叫站庄,叫蹲盆子。老师一摆,蹲了半年,行了,开了,因为一开了有感觉,老师才叫练拳,从太极上式、揽雀尾变单鞭,打了整整三个月,老师说凑凑合合算行啦,打拳一动会转关了。关节会转了叫转关,如果你不松腰,凑合都不行。腰就那么关键。讲这么一段小插曲是让同志们重视腰。你们可别拿它不当一回事,没有多少人讲这个东西,就1936年出版的陈微明写的一本太极拳拳谱上,讲36种发劲时谈到松腰问题,其他任何书都没有,我看了几十种武术书里面没有第二本公开写松腰问题的。所以希望你们懂得这个道理,把它当作好东西,当做宝贝去练。

十、对尾闾的要求:

尾闾也很关键。尾闾要下垂,关键往哪垂?怎么垂?在《太极全书》、《形意全书》都写到松腰松胯垂尾闾。《太极全书》中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这也是一个练功的口诀。尾闾要中正,往下垂要中正,神要贯到顶上来,一上一下,才能气透三关入泥丸,在以前也叫走河车,所以练武功的不懂得内里边的气机,那就成为外行了。以前讲武道通仙道,不是讲练功要成仙吗?武道也能通到仙道上去,里边都是通着的,所以垂尾闾很关键。三心并站庄就是要垂尾闾的。尾闾垂在三角形的中点上,相当于一般人脚后根连线中点往后半个脚多一点点,不能一个整脚,意念往那儿去垂,一开始不要怕臀有点往后翘。垂尾闾时一定要有肛门往上 提的意念,肛门要收缩,要不然光往下垂、垂,有时弄不好引起痔疮和小肠疝气,这个问题也请同志们特别重视它。三心并站庄就是练垂尾闾、松腰的。

十一、对腹的要求:

腹部要回缩。缩腹有个矛盾,肚子一绷劲往回一缩就不能放松,丹田气就不容易往下沉。现在很多同志练智能功不注意收腹,因为看别的气功书说,练得气足了以后好像女人怀孕一样,肚子也大了。这就领会错了。说跟女人怀孕一样是说里边生气勃勃,有生机的意思,可不能说像女人怀孕,跟大肚弥勒佛一样。有人还说“我订了个规划,三年要学成大肚弥勒佛”,我说“你学大肚弥勒佛干什么?”“ 丹田气充足”。咱们练智能功练成那样子就坏了,那么大肚子一走起来晃荡、晃荡的,还怎么键美身形。所以我们就不能往前腆肚子,要收回来,往回收腹把骨头挤出去,也帮助解决塌腰的问题。将来气足了以后小肚子可能比身体弱的时候丰满些,像扣着半个小锅。有的同志平仰躺着肚子像个船似的,那就是气不足,比较丰满点气就足了。用收缩肌肉收腹不行,腹直肌一绷劲,像运动员似的绷起一块块肉来不行。应该怎样收腹呢?用跨骨尖(也叫髂前上棘,中医说的五枢穴、维道穴均属少阳胆经,都在这个地方。)往命门收,往后放松着往上拉,同时背也跟着拔起来,肋骨必然也要起来,两肋气拔起来了,少阳气就起来了,但肩膀不要起,要落,这就是过去好多武术书写的一个口诀:“腹胁空松气腾然”。就这么几个小动作,窍门,你会了以后慢慢去体会,练练以后大腹便便的同志肚子就收回去了,气也足了,还身形美、健康美了。

十二、对胯的要求:

要求松胯。练武功、气功、动功都要求胯关节要放松。形神在第七节“平足开胯分前后”及第六节“转腰涮胯气归田”都是练松胯的。我们练智能功的松胯与武功的松跨要求不一样,武功要求胯关节运动度大,跨关节的关节囊要松开,前踢腿、后踢腿,倒踢紫金冠,踢摆莲腿、过山腿,还有搬朝天蹬,基本上练的是前跨和跨关节。我们不要求开那么大,尽量让胯关节、骨盆能够活动就行了。转腰涮胯就是练活动胯的,等我们转熟了以后跳迪斯科都比他们多几招。我们有气功迪斯科,形神庄迪斯科,上边胳膊还有通臂,下边还要转跨,还有意气鼓荡,这也是迪斯科,净是迪斯科,迪斯科快该让我们抢行了!一转腰涮胯更迪斯科了。不过我们不跳。平足开跨一个是开前胯,一个是开后胯。开前跨就是胯关节,脚往外撇往下蹲,关键是把胯关节打开,蹲下去以后还要转一下,胯关节不松开骨盆不会转,首先要站着练转腰涮胯,站着会转了蹲下去才好转。松后胯是两手往前环抱,两脚往里一扣,大腿骨往外一拧就把后边骶髂关节打开了。骶髂关节是个死关节,平时不会动,一般女同志妊娠后期关节会稍稍开一点,也不会动,我们练得里边气足了,拿气往外一挤,像肚子里的胎儿往后挤,把它挤开了,挤开了它一松又回来了。一松一开,就这么一点点,动作不是太大。坐着好动,尾骨往前一扣,臀部往后一挤,骶骨似乎动一点,动得也不大。站着摸尾闾骨那儿,别摸上头,摸上头不好动,从尾闾骨那儿往前一抠,臀部往后一挤,会动一点点,将来愈松愈大,动的也多了,会动了以后整个骨盆就都松开了。所以练功时松腰和松跨是连在一起的,松腰松胯垂尾闾是一致的,将来练转腰涮胯时下边活动度可以大一点。

十三、关于会阴问题:

过去练功基本都不讲。太极拳有个别拳谱里讲提顶吊裆,也叫提顶调裆或提顶圆裆。吊裆、调裆、圆裆基本上都是对会阴而言。练气功要练气、化气的时候,这部分是关键内容。练武术怎样把气化开?怎样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练一口气)?有的功直接练气,有的功精气充足起来再把精转化过去,讲会阴就是解决练精化气的。会阴部分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智能功和别的功讲法也不一样。智能功讲全身都要放松,唯有会阴肌肉、皮肤都要收缩,把下窍——前阴和后阴肌肉一收缩,把气窍闭住。会阴穴不在皮肤表面,而是会阴部分深进一寸多处才是,气功里讲阴跷库,也叫虚危穴、生死窍。外面肌肉一紧张,一收缩,里面生死窍反而倒空松了,气倒容易流通了。如果外边肌肉不收缩,外头没有保护墙,拿腿和臀部一挤压迫它,反而不通了,同时外边一收缩气才不容易漏出来,才能使气真正走到先天上去。因为练功精气充足了,精一充足了,气也充足了,这时就容易出现性冲动,以前叫白虎,白虎性情狂猛,难治,能把人“吃”了。性冲动出现以后不能控制它,把精丢掉人就死了,不是说一丢马上就死,是说精丢掉不能化气了,促进人早亡,甚至比不练功的人死得还早点。上次讲混元气的功用说混元气可以化成精,把精都跑了,到最后身体反而不健康了。所以练气功经常用意念把下边封住、封住,别让精跑掉,因为有时不一定都是通过性交才跑精,意念一动,精化成液体跑了,这样跑的比较多一点。所以在日常生活和练功当中,经常注意封住下边,闭住它,提起来,时刻化着走了,运着走了,不要让它积存太多。前阴尿道部分经常保持似尿非尿的好象解小便解了一半的精神状况,采取这样意念,会阴窍就不容易开,气就不容易跑,精和气就容易返回来。这一点在下窍里讲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顺者出来就可生人了,逆者回去可以成仙,实际上不是成仙,练气功功夫长了,身体就好起来了,创造新的生命了。以前老师讲课不讲这个,练功讲拉屎撒尿太不文明了,都是讲“之乎者也”,讲上厕所解小便解一半怎么“之乎者也矣焉哉”呀,难以启齿,过去封建礼教说不出口来,让你自己去悟吧,悟上一年悟不出来,二年也悟不出来,白练了。其实那时人们不开化,本来是科学有什么不好讲的,练气功就是搞生命科学,碰到那儿都得讲,意识过去不敢碰,练气功得讲,谈到生殖机能需要练精化气也要讲,生命奥秘不讲怎么掌握规律呢?所以要讲它。前阴“似尿非尿”体会一下就够了,后阴肛门也一样要经常忍住它,这比较好体会。肛门一缩就可以了,不要用力太大。如果有腹泻、痔疮等毛病的人使劲提一提没关系,否则微微一缩有点上提的意念就够了。更关键的是会阴,由于前、后阴都会收缩,会阴在当中并不太好收缩,需要配合大腿根肌肉用点力气,大腿根绷劲,前后阴也绷劲,意念从小肚子里边往上提,气提起来了,会阴窍、生死窍才真正开开。这个会阴穴按以前是命功的玄关窍,以前丹道功也叫龙门派练功讲玄关窍开,男人似乎要出现射精没有射精,要丢精没丢精的感觉,是一种似泄非泄、似龛非龛的状况。女人相当在子宫口位置起反应,男人相当在前列腺、射精管起反应,玄关窍就这么简单。不过我们不搞这个功法,但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将来以后出现这些反应,你要会去解决这个练精化气。一旦出现这些反应了怎么办?因为我们功法只走中上二田,这种反应可能会少一点,如果有些人没有很好地去从中上二田去练,一旦混元气充足了,它要走到下田化精去了,精多了,会出现性的兴奋,性兴奋后“白虎”就来了,就要降服“白虎”,要把性兴奋练没了,不让精跑出来,把它收回去,返回去。怎么练?过去就是用吸抵撮闭(也有讲吸抵提闭)口诀,吸指呼吸,要吸气;抵指舌抵上腭;撮就是撮肛门,肛门收缩,也叫提肛;闭就是吸气以后闭住呼吸,闭上眼睛,手握拳头,脚使劲往下抓,四肢四关要闭住。前边几个动作要一起来:使劲一吸气,要出声用风呼吸法,不出声慢慢吸不行,吸得要快、要使劲,吸气同时提肛,一吸气肛门往上提,顺着脊梁骨意念就冲到头顶上来,低头往上拱,颈项往后挺,背往上拔,一吸气同时攥拳头,脚趾使劲往下抠,咬住牙,舌抵上腭咬牙要使劲,吸气以后从肛门一提想到头顶,闭住气,不喘气,然后再轻轻换一口气,轻轻吐出来,太憋得慌换一口气再吸,再来。一般这样几个呼吸以后性兴奋就没有了,以前管这叫做“还精补脑”。过去讲,“要想不老,还得还精补脑”。有人讲,这是胡说八道,精子从睾丸产生的,怎么会跑到脑子里去。这个问题没时间多讲,只能告诉大家一点,精液里激素量非常大,前列腺里边还有生命素,从现代科学讲,这些激素从血液里吸收走了,可以增加生命力,使脑垂体里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地方得到平衡,这样身体功能就可以强盛起来。当然个别书还讲慧剑插在三江口,用剑指使劲点在会阴穴上,因为练智能功走下田走的比较少,不用这种办法,用“吸、抵、撮、闭”就够了,几个呼吸以后性兴奋没有了,再安安静静练一会儿功,把气舒展开就可以了。有时精已经快跑出来了,浊气上去了,往上一吸气头发胀、发闷,这怎么办呢?就要“化浊留清”,还需要有法决,就是用这个办法提上来以后,在头顶上不要挨着头皮,不超过一尺二寸的地方用意念转圈,不用手比划,先左转、右转都没有关系,一般是先转三十六,再反过来转二十四,这么转转头脑就清凉了,不仅仅是还精补脑,还可以把精化开,留下清气使脑子清醒,身体健壮。“吸、抵、撮、闭”书里讲了,“化浊留清”方法可能是南派的闵小艮引他老师的讲法在一本书里谈过,其它书基本没有,一般视为秘而不传的东西。这个功法我们自己用不着没关系,将来碰到别的门派练功到了这一关过不去,功力上不去,碰到困难了,希望我们要善意告诉人家。不要这样:“庞老师给我们讲了你这是‘白虎’来了,要吃你,给我磕头交钱,不交钱,千金不卖道”。咱们可不能这样干,一定要善意告诉人家,练功嘛,一个同志功夫过了关有什么不好,好事情嘛!我们不能再搞过去那一套,“啊,不能随便讲”,我今天不就是随便讲,大家随便听的嘛。希望大家将来碰到这种情况,也随便跟别人讲讲告诉人家才好。

十四、对膝的要求:

要求膝关节放松,形神庄第八节“膝跪足面三节连”就是松膝关节的,在那儿一站,上身斜着,腿往下放松,膝盖鹤顶穴还得住上提一下,这点是关键,要注意。

十五、对足的要求:

要求两脚平铺。讲三心并站庄时提过一下,练智能功要求两脚平铺地下,不像练武功那样五趾抓地,犹如老树生根。我们要求两脚平铺,全脚都要吃着劲,脚心也要平。有人担心足弓平了,平下去成了扁平足,成了病态还得动手术。练智能功真要是把脚心着了地算作有本事,本事大了,那可不是扁平足,把脚放平很不容易。怎么办呢?在日常生活中练,方法是两脚与肩等宽平行站立,身体放松,重心放在脚心到前脚掌这一段上,大拇处稍加意念往下落一下,两手自然放着,含胸,收腹,头往上顶,尾闾放松,这时开始从头顶百会到两耳,往下放松,从耳到肩,从身侧、体外侧一落,差不多落在脚的中心点,往下落,落那么几遍。松下去,呆一会儿身体开始晃荡,身作整体地晃动,别绷劲,它爱怎么动就怎么动,栽不倒。脚腕子这么一晃一晃,来回一动,里边就松开了,把脚的小骨头慢慢都松开了。练功夫什么时候都可以练,在大街上等汽车时往那一站就可以练,练三心并站在收功以后也可以那么晃荡呆着,慢慢脚就放松了。脚放松以后,觉得脚心着地了,抬抬脚看当中还空一块,那是气着了地了。真正松下去,龙弓松了,脚有很大的松动力了。脚真能塌下去,这不成了扁平足了吗了?不要怕,出不了毛病,一用劲脚又弓起来了,那时走路一挺一绷,弹跳力不知提高多少倍。就这么放松以后,气能下去,才能返上来,返上来以后整体的气就连在一起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至此各部身形全部讲完,大家要注意一点,今后练功,除特别要求以外,无论什么功:站庄、形神庄的鹤首龙头、弹腿翘足······周身都应该符合这个要求,那怕动作做了一半,一停,周身也要中正符合要求才行,随时都需要这么来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单兵教练”。就是不能在练功时查身形是否符合要求,那样精神就不集中了。什么叫单兵教练呢?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练,去体会每个动作,平时坐着体会松腰、含胸、扩胸。没事站着跟别人说话松松腰,尾闾往下垂垂;吃饭时,拿起筷子先别夹莱,体会体会松肩空腋,悬肘垂肘,坐腕,含掌合指,再来夹菜,这就练了。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这样去体会,用不了一个月保证身形就合度了。我练功那时老师问我一天练多长时间功,我说至少十多个钟头,一上班来个病人,安安静静,精神注意给病人摸脉,全身都放松了,这也是练功了。同时还要注意身形要求:松肩空腋、悬肘垂肘、坐腕。但是大家真要给人家摸脉时可要注点意,因为我出过岔:给病人摸脉,气放得太松了,一下把病人胳膊摸得受不了啦:“哎呀,庞大夫我胳膊动不了啦,又麻、又沉、又酸、又胀的。”我搞过这么一回,太入静了,摸着脉气太多了病人就受不了啦。告诉大家,什么时候都可以练功:走路练功,吃饭练功,上厕所练功。老师说我,“开玩笑,上厕所练什么功?”上厕所正好练会阴,练似尿非尿,练提肛。老师说,“你这孩子真有点邪乎,真象着魔似的。”我说练功不着魔不行。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可练功,这样把姿势、身形要求练好以后,功夫很快就上去了!不这样练,就早晨那一会儿,到了公园先看有人没有,赶紧比划几下,这样练怎么也练不出功夫来,追得很忙很紧,一天完了到了晚上快要睡觉了:唉哟!今天还没练功呢,一看十二点了,再补两下吧。一天都把它忘了,脑子一点意识都没有,还能练出功夫来?不可能。你总想着它,说着话、坐着、站着都可以来几下鹤首龙头。日常生活中老想着它。总惦记它,到时候功夫就到手了。俗话说:不怕贼吃,就怕贼惦记着,贼老惦记着偷你,最后让他偷去了。所以你老惦记着气,多来点气,自然不知不觉地气就来了。串讲形神庄要领的时候,还要讲这些问题。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都可以这样做,没事走着来个通臂,生活化,艺术化,不能老那么死死板板的,生活艺术化跳芭蕾舞呢!这样就使得生活有趣味了,给自己找快乐、舒服、自在,练练功调剂调剂生活。在家里做饭有点累,来个龙头鹤首,边端锅边做鹤首龙头也行,不信你们做做保证做得轻松,锅也不觉得沉,挺轻松的就解决问题了。你不会用,不会找窍门那就没办法了。会用了以后什么动作都结合形神庄、捧气贯项法,随随便便,只要脑子想着它,什么都能用,就怕你不想。真正长本事就在这时候,不要以为就早晨那点功长本事,日常生活中比几下,很可能比早晨十分钟还有效,这就是主动用意识,而且非常自然,这一点非常关键,希望大家都注意。

第二节 练功体式

现在讲练功的各种不同体式。同志们可能感到今天讲课内容似乎与智能功不完全相干,为什么还要谈这些内容呢?因为它是气功的初级简单的知识。

一般说练功有静功、动功两大类型。

在静功中又分行、站、坐、卧四种。给大家讲静功,不是强调去练静功,目的是让同志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形式下都可以采取练功的姿势,都可以选择练功的姿势。

首先是卧式,又分侧卧及仰卧两种。

侧卧:古人—般强调侧卧,不强调仰卧,其实各有长处。侧卧中左侧卧及右侧卧形式是一样的。可是古人又把左侧卧称为青龙卧,右侧卧称为白虎卧。因为左边属肝,属于青龙,右边属肺,称为白虎。但两种姿势基本一致。卧时在下边的手放在耳朵处,有两种放法,一种是虎口对着耳垂,另一种是大拇指按着耳珠,小拇指按着眉间,其余三指自然放置。胳膊放在身体下面稍前一点,不要压着,另一只手放在臀部,捂着肚脐也可以,身体自然弯曲,腿侧着,上边的腿弯曲得大一些,下面的腿微微弯曲,上边腿的脚面放在下边腿的腘窝处。还有一种形式是上面的脚背碰着下面脚的脚后跟,两个脚搭着。这种躺的方法很自如,而且身体微微弯曲着。平时讲卧如弓,躺着腰弯着似弓,体内的气容易聚拢,使气内敛,精神容易集中。如果在睡觉以前先把身体放松了,把姿势摆好了,想放松、放松,这么一做气很快就通开了。练着功就睡觉了,练习惯以后一翻身又变成另侧的姿势了。有的同志讲练功不收功把气都跑了,练智能功没那么多说词,没有跑气这么一说。

说到跑气,再随便说几句:最近学员当中有人不好好练功,净上别人那儿收气去,谁要这么搞,保证谁的功夫上得慢,将来在讲发放外气时还要讲偷气的问题。不好好练功,用意识去搞这些东西,第一把宝贵的练功时间丢了,第二用这种意识去拿那点气,即便能拿一点量也非常小,而且意识是个缺德的,这种道德观念功夫肯定不能往上长,将来你们去看全国各地每个地方都有那么一部分偷气的,这种人再过几年还是这个样子,身体素质不很好,气也不是很圆润,这种人似乎是弄了点气,当时舒服舒服,其实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吵了别人练功,也害了自己。现在先打个招呼,反正练智能功也不怕输,混元气多着呢,你要偷就偷呗,没这个概念,也不要紧张。有人想捣鼓气你甭理它,这些人弄不好早晚都得闹病。

练卧功不收功没关系,摆好姿势躺好后,想睡就睡,其实不用想,躺着自己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了就睡,不睡就练。这样睡觉也是在练功了。

仰卧:仰卧姿势多讲几种。古人不主张仰卧,说仰如尸,我们认为仰卧也有很好的价值。仰卧又分自然仰卧、还阳卧以及混元卧。

自然仰卧:自然躺着,两臂放在体侧,手心向上,两脚自然分开,宽窄不必管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把两只手放在肚脐上,一般是右手拇指的鱼际穴按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这种方法可以补命门正气。

第三种方法是揉腹卧功法(《气功探邃》上有)。躺在床上,男左女右两手挨着身体放在心口和肚脐之间,捂着肉皮转圈揉腹,慢而均匀,集中精神转,转着就睡着了,睡了也没关系,睡不着就转。这是卧功姿势又是动中求静。以前我讲过《卫生·易筋经》讲膜论,少林派十二月逐步行功法,前三个月主要是练揉,练腾膜,把膜腾起来,揉一揉中气慢慢、慢慢就强盛起来了。以前少林派练武术,练神勇余力,一下千八百斤力量怎么能练出来,就靠这种十二月逐步行功法,就不许练动功,一年都躺着练功,一天练四个时辰:子、午、卯、酉,一次练两个钟头,每天八个钟头,一年十二个月练完以后就出几百斤的力量。我有一个朋友,1968年去世了,解放前在北京武术界也是很有名的,他是练神勇余力的,我还有几个年轻的朋友,和他打,打他的肚子,使劲一打,一下被抛出七八步远,像皮球一样—打就崩出去了。练神勇余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练揉腹,当然它还有具体内容了。我们不练武术.也不练神勇余力,没事揉一揉,强壮强壮身体还是有好处的。练智能功随便练一练,躺着睡觉揉一揉,没有坏处,也不要每天练八个小时,晚上睡觉以前揉上个把钟头,练一、二个月可能中气就比较充足了,讲话的声音也宏亮一些。揉腹的方法很见效,揉时精神要集中,随便晃晃不行,揉时要拈着皮肤转,在皮上转不行,这是揉的关键。就这样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拈着皮肤揉,揉一段时间以后腹直肌的肌腹就看不出来了,肌肉的膜就腾起来了,整个肚子就变成一大块,像个大饼子似的,这也叫练膜。有兴趣的同志练一练对强壮身体将会起到特殊的作用。

还阳卧:自然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肚脐上,或两手不交叉分别放在大腿根上。腿是一个圈,手是一个圈,两个圈。这种卧法对培补、增强肾气效果比较明显,肾虚的人,这样躺着睡一段时间,肾气就充足了。

混元卧:自然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交叉放在头顶上,有些人把大拇指放在百会上,上、下两个圈,整个人是混元的。这样卧法对整体的神和气、神和形。性和命都能一起练了。

有些人开始做混元卧有点困难,这样躺着睡不着,放一会胳膊就麻了,气血不流通。一般做还阳卧省点事。卧式睡觉以前等于先练卧功了,实际我们不把它当功夫,就当睡觉。最好先加个躺在水面上的意念,漂浮着晃晃悠悠的,这样可以使自己有种气的轻浮感,还可以解除疲乏。浮动感大,气感就会更大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过去一气功家叫陈抟老祖,他专搞卧功,写一书叫《卧功图》。可是现在人们很少练卧功了,说练卧功动得慢,不容易通。我们练智能功把它当作练功生活化的内容,反正我们也不搞运周天,就往那儿一躺,想躺在水面上了,睡不着就躺在那里呆着,睡着了就睡觉。睡着了合算,睡不着也合算。如果把睡觉时间也加上练功了,就不愁没有练功时间了。

坐式,简单分两大类:坐具坐也叫自然坐具坐,和非坐具坐两大类。

自然坐具坐:要注意所坐椅子或凳子的高度,要求和小腿一般高,坐时大腿是水平线,若椅子太低腿就曲起来了,这不符合练气功的要求。应该是坐下后大腿水平,小腿垂直,大腿、小腿间保持直角,身体和大腿也是保持直角,不要前倾和后仰。两腿间距离和肩等宽,两脚平行。手有不同姿势,常见的是放在大腿上。这种坐具坐很随便,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还可以变通成抵穴坐功法。方法是找有棱色的椅子,将尾闾骨坐在椅子角上,开始坐时时间不要太长,时间长了椅子角顶着尾闻骨太痛受不了,有人使劲坚持,坐十分钟后,腰疼受不了起不来了,开始时一二分钟就可以了,坐时不需要人静。这种坐法刺激尾闾骨,使督脉阳气往上升,对强壮身体效果非常好,而且有的还出特异功能。保定搞的“慧通丹田功”,其中之一就是靠抵穴坐功法。

坐椅子角时手式为子午连环诀,《气功探邃》上有方法介绍,左手拇指掐中指指尖,这是午诀,右手套进去拇指掐在左手四指指根,中指放在与拇指相对应的位置,这是子诀。一个拇指掐子快,一个拇指掐午诀,叫子午连环诀。这样能使气血通畅,抵穴坐功法发动真气快,若不掐这几个诀,腰松不开就容易出自发功。掐子午诀即可避免。

非坐具坐:分四种形式,即自然盘膝坐、便盘、单盘膝和双盘膝。

自然盘膝坐:两腿自然交叉,两脚在两大腿根下面压着,上身按各部身形要求自然放松。

使盘:农村中老太太喜欢这样盘,一腿压一腿,好处是两腿重叠的压力小—些,在盘膝中是属于省力气的。我在1980年即讲过这种坐式,一般不用这种方法。但我在考察民间宗教中发现农村中很多人采取这种坐法。

单膝盘(也叫单跏趺坐):一个腿往里边收,另一腿压在这个腿上。密宗做单跏趺的较多,他们叫莲花坐。这种坐式,因一个腿压一个腿,压力比较大,练时气血不容易流通。而咱们练功就是要让气血流通,盘腿气血不流通了怎么办呢?不就起不到练功效果了吗?反过来说,如果盘腿气血还能流通,身体内气血的流通量、能量、力量不就强大了吗?腿压着气血还能通,就说明体内气血畅通的程度提高了。说明一样是坐功,姿势不一样,能使体内气的量和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双盘膝(也叫双跏趺):两腿互相压着,俗称五心朝天坐,也叫大盘膝。这种盘膝方法的优越性是身体特别稳,容易平衡,气机流通得更好,而且由于下肢压住了,气血到下边去的少一点,往上来的就多一些。当然压住以后气血还能很好流通,那么身体内气的流量就更大了。同样是坐功,自然便坐的入静和双盘的入静,这两个入静达到的水平是不一样的。自然盘膝何处都不受刺激,比如有2个力量即可使体内气血正常流通,双盘坐腿受压了,2个力量就通不了了,需要体内更多的气去充斥、去流行。因此古人练静功、坐功,尤其佛家最强调练双盘,双盘两腿压着,关节、肌健、肌肉也能伸开,也能起到抻筋拔骨的作用。所以古人练功强调练坐功。练周天,尤其到结大丹的时候,不能动弹,要求体内气机宁静程度更大一点,而这种坐能创造这个条件。这种坐功最好能把臀部垫高一点点,约比前边高一寸半到二寸为好,这样身体就更容易保持平衡了,气机从后面往上好冲一些。如果是腿前面比后面还高,身体就不容易平衡。我们没有教静功,平时在家中尤其是农村没事都坐在炕上,盘着腿坐也就是在练功,能把气收藏起来就更好一些。

至于手的姿势,最常见的是合十手。好处是两手气能交通,能使气形成—个圆环。若两手似合非会,留一小缝缝,会有特殊的感觉。第二种手式两手交叉,一般女同志是右手压左手,男同志是左手压右手,这种方法很随便,过去叫混元式。若大拇指相接碰上就不是自然的了,就叫大力金刚式了,能产生力量。

若两手不交叉,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掌心向上,大拇指相碰,称为定印,容易人静。

还有这种方法,两手掐指环诀,这么放着称为弥陀定印。这是佛家的手式。

大拇指放在左手手心上,手心向下,有的称此法为太极合印手。以上是最常见的几种手式法。

另外也可以把两手分开,掌心向上或掌心向下,这都是比较自然的姿势。

一般的练功手的姿势有这么多种类,以前的具体的手式叫掐抉法我们就不去讲它了。如果做智能功的回气式掐中魁也可以,以前称为玉诀,这些手式可以随随便便,怎么搞都没关系,做哪一个舒服就做哪一个。

以上介绍四种坐的方式,但我们练智能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它,但是讲到练功体式又不能不给同志们说一说。如果你自己有时想坐一下,哪个姿势都行,智能功就搞傻坐静等。坐着练捧气贯项也行,坐着推揉也行。

再有就是跪坐,也称金刚坐。日本人常用。其实跪坐应列入跪式,但也有人把跪坐列入坐式练功里来。

下面简单地把几种常见的坐势示范一下。

自然坐:两腿不着地,悬着,一只脚放在大腿根处,周身中正。身体稍稍放松,任何坐动都不能挺胸脯。坐功最禁忌仰头,低点头没关系。手可随便放。

单盘:上面讲了一种单盘姿势,实际单盘有两种姿势。一种是用一条腿的脚跟抵在会阴穴上,另一条腿放在上边、两腿必须着地,单腿盘悬着是病态,把腿翻下,一翻就着地了。另一种做法是一条腿的脚跟抵住会阴穴,另一条腿的脚跟抵住脚腕上,这种单盘的好处是两只脚的气脉相接,但内景上就不如上一种单盘意义大。一般单跏趺坐第一种多一些。坐时要把臀部整得稍高一点,使得身体重心前倾,容易坐稳,腰部也容易往前塌着放松,坐如钟,若腰向后面凸着就不是坐如钟了。

双盘:一条腿压在大腿根上,另一条腿放在这侧腿上,两腿都放松才能落下来。手随便放也行,做弥陀印也行。

跪坐:中国跪的较少,日本人跪坐较多,它又叫金刚坐。两只脚要叠起来,臀部要往后放,腰往前塌,不能挺胸,要含胸,日本管这种坐法叫三折式。

女同志还有些特殊的姿势如跨鹤坐、真武坐等。

大家要想练坐功,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明明坐不了又非坐不行,坐一会儿腿又麻又木,非常难受,练功就练不了了。怎么办呢?就是自然而然,有时间坐的特别是离了休的同志想练一下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先自然便坐,能坐两小时了,再一步步往上升。因为四十多分钟气血就受影响了,麻、木感觉就出来了,你能超过一个多小时,气血反应过去了,然后再加一个量级。一个量级一个量级往上加,必须得超过一个多小时不麻、不木才能过关。记得我在1960年练双盘的时候,当时本不该练双盘,练功心切,看老师盘半天都没事,得苦练啊,就使劲往上搬吧,腿疼得很厉害,开始疼、麻、木都好说,再呆一会儿就心烦得难受,非搬下来不可,实际是受罪了。过去练功就是这样,因为我听老师讲过才这样干的。过去和尚练功修行就是这样,人讲“苦行僧”,半路出家的很少能双盘,上不去老师给你搬,搬上后用绳子一捆,把手也捆上,想下也下不来,难受劲就甭提了,难受得打滚,打滚也开不了,非得两个小时才行,反正两个小时气血不通肢体也坏死不了。过去禅堂和尚的苦劲是很难熬的,有的受不了苦就跑了,当然这样搞的寺院并不太多,但有的寺院就要求和尚得这么练。我思考过其道理:两腿盘上把动脉血压住了,神经肌肉没血液营养,一段时间以后神经不起作用了,肌肉和肌健的紧张度消失,身体就松开了,血液循环恢复,皮肤又由紫色变红润了。你若真有毅力,双盘上就不往下放,只要能超过两个小时就不难受了。双盘有几个难受点:有人腿很硬一搬上就疼,把这段时间过去以后,十五分钟时难受几分钟,二十分钟又一次难受,四十到五十分钟时又一段难受,再也坐不住了,非搬下来不可,等咬牙冲过去了半小时又来了,又冲过去了,两个半小时又受不了了,从两个小时以后的半个小时时间很长,能冲过去就过去了,冲不过去就老停留在此,一年也过不了关。不过我们不提倡练静功,而是练动功,先把肌健、肌肉拉开再说,没拉开时去练静功就费大劲了。同志们以为一坐就是静功了?里边需要的气血流量二个量就够平衡的了,而真正高功夫所说的双盘你根本静不了。所以真正想练静功,得增加体内气血的通路、流通量,你身体打不开、境界冲不开,练静功体内气血总量就不够,强调练动功就是要把体内气血通路打开。现在谁能坐双盘了,气血流量能保证的,我就同意谁练静功,不能坐双盘的最好别练静功,否则效果差。因为这些功夫哪个更好一点我都体会过、试验过,哪些功种什么地方、拉什么地方,搞什么东西得有体会,所以我一直强调搞动功。同志们讲搞了半天老搞动功,老是初级的。其实什么功都有高级的,如果练动功也当无形来练,不就是高级的高级了嘛!练动功能当作和无形一样,那是最最高级的。不能只坐着会静,要总在那么安静,干着事也在那么静着,那才是最最高级的呐!就得是无为而无不为,总在做着很多事情而里边又总在静着,里边气血总是那么通着,那是最最高级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静功是高级的,动功是初级的。静功是练功的一个过程,到最后也不能总那么静着。以前练功有出世、入世,一开始要出世,上深山老林里去练功,练静功到一定程度,还得入世回来做好事。大家看八仙过海,八个地仙要向天仙过渡的时候,也回到人世间做好事,当然电视片按修炼要求是不够的,他们还没有做到性情平静,不应该受情绪的干扰,应该总那么静着,一平如水,入世看到什么景象都能心平气和,意识控制能力就提高了,过去做善事、干好事,实际还是练自己的意识,在动中、乱中还能那么静,那才是练功夫。智能功一开始就这么练,在动中练,日常生活中练。

下面介绍跪式:比较简单,分双跪和单跪,加上跪坐是三种。

双跪:叫长跪式,过去女人练跪功都是双跪式,这种姿势跪的时间比较长。跪式要注意上身一定要直。跪式对强壮身体比任何一种姿势:站式、坐式、卧式作用都要快。

单跪:一腿跪,一腿竖起来。

跪坐:上面已讲过,不再赘述。

以前有宗教信仰的人,让你去跪佛爷,其实这是在练功,你不跪佛爷在哪儿跪都一样身体健康,一样长功夫。你站着是两个脚站在地下保持平衡,可一跪不行了,两腿平着放着,没有脚扒着不好使劲,又要保持身体平衡,身体还要直着,那非常吃力,如果你每天能跪四十分钟,跪十五天身体就有变化,强壮身体作用非常明显。有人讲:你们智能功搞迷信,罚跪跪神仙。我就讲:谁搞迷信?我们跪一跪就跪神仙了?跪也是个姿势是一种运动,列宁在监狱中没事就磕头,看监狱的人说列宁改变信仰了,磕头拜上帝呐!你心里信上帝,磕头是拜上帝,我磕头是作为运动形式,锻炼我自己,那叫什么迷信。列宁改变信仰了吗?没有,地方太小,他锻炼身体呢!因此我们不要拘于形式看问题,那叫形式主义,害死人,应该看实质。我们练功夫,跪一跪也不怕。我再给大家示范一下。

两腿并好,两脚心向上,臀部不能落下,落下成了跪坐了。跪时身体是直的,别的地方也按各部身形要求:顶头悬,拔背含胸,松肩虚腋。两手一般是胸前合十。这种脆可以跪得时间长。身体重心放在膝盖上,两脚保持平衡,但不要用大力气,腰、跨比较吃力,这样练腰部力量长得非常快。看起来很简单,跪时也特别费力,比站庄费力多了,跪时入不了静没关系,就这样跪着能坚持四十分钟就不得了,就能长功夫。

单跪式:一条腿拿到前边来。垂直放着,这条腿比跪着的腿还费力,脚不能吃劲,因为小腿是垂直的不能歪。这种跪法比双跪还吃力。开始先别练单跪,太吃力姿势不能放松,不能保持平衡,胯是拧着的,气就不好通了。身体要中正,要放松。双跪容易中正、放松。身体弱的人睡觉前在床上跪,不要在木板上跪,以免膝盖肿。我以前就把膝盖跪肿了,胫骨粗隆增生,一边长出一个大包来,西医叫奥许氏病。

练功体式,由于不是讲功法,就都没有讲具体练法,只讲了姿势,如果有的同志想练,就按三心并站庄的要求去练,练脆就是三心并跪庄,坐就是三心并坐庄,什么意念活动都不搞,就是傻坐静等,坐在那儿犯愣就行了。什么都不想,愿意跟着做个捧气贯顶也行,往下贯,贯到丹田就行了。

下面讲站式:

现在练气功站式用得较多,以前武功中站式多,气功中站式不那么多。由于现代练功已开始由静功转向动功,静功也高了一级,由坐而站,练站功了。最基本的站庄式有两大类型:一种是两脚站在一条横的直线上,另一种是一脚前、一脚后分开的。两大类型中又分几种:

两脚站在一根线上:最基本的站法是两脚平行站立,两脚间距离可宽可窄,多叫马步庄。也可以两脚是外一字、内一字。平行脚和一字脚之间再一过渡就是内八字和外八字。以上是从脚上分为五种,都是从两脚在一水平线上的基本姿势演化过来的。

两脚一前一后,叫川水庄,有的俗称牌九中的“长三”。可细分为重心在前和重心在后的两种,还可站成小点的步,脚心一拧还可变成丁字步,再一拧还可变成丁八步。丁八步前脚的脚根要抬着,另外还有含机步,含机步脚下要实,一般后腿用力多,前腿三分力量,后腿七分力量。这在武功中是指含有很多的机制,叫侧面含机,一般侧面用于武功是守的姿势,重心在后面,等着对方变化之后再变换。

手的姿势变化很多,可随意配任何一种脚的姿势。一种是环状。两臂、两手呈环式,最简单的是放在下面,叫养生式;平举起来叫抱月式;到头顶上方叫贯气式;在下面按着叫柱地式;手举起来叫排山式,也叫外开式、举顶式、托天式。这些都是由环状式变化而来的。

另一种是直式。在体侧直着往下按,也叫柱地式,或通地式;往上一般叫排山式,也叫托天式,这是从前面起来的;从侧面起来的叫五丁开山式,往下抓叫担山式,如果两手斜着前后一分就成为打虎式。基本姿式就这么多,可以任意与一种脚的姿势相配合。如果抱月式与含机式配合,用于气功中它的气机是个混元体,用于武功可以防守,从中三路而防上下,再看对方变化而变化手式。站庄的方法可以随意变化,以前管站庄叫蹲盆子,以前练武功必须得练站在,“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要把骨髓的气通一通,非从站庄上来不行,所以站庄是练武功的根本。我们练气功只搞一个三心并站庄。这么多种站庄每一个都有它的特殊性,是根据练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有的练空、有的练内气、有的练姿势。咱们练气功主要为了养气,既要往外放又要往回收,着重在于收上。因此我们就搞了一个很简单的“三心并站庄”。其实站庄并不一定就站在那儿不动,很多站庄手式都可以变一变,变一变再站,当然还有活庄。形神庄不也叫“庄”嘛,但是它不是站庄,这个“庄”当做姿势讲,最典型的“活庄”是罗汉庄,这是比较早的功法,现在国内还有两三家在练它,方法很简单,与新气功的自控疗法动作很相像,但是又不走动,做时拧起来也很好,因此站庄不一定就是站着不动,也可以活动一下。练三心并站庄,若活动活动把姿势变一变,练一个形神庄的姿势再站也可以嘛!这都是活的,你练三心并站庄时很舒服,觉得哪里的气一动,马上做个动作以形引气通一通,也是很好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可以。将来自己练功可以活用。站庄里本来就有定式站庄,还有定式换式站庄,活式站庄,但是活的站庄和自发功不一样,智能功不搞自发功,要完全靠自己指挥,我愿意动再动,我支配着胳膊和腿动走才行。不能拿气一冲随着它动去了,那就是“神为气役”,主人的作用没有了,弄不好就有出编的可能,练智能功神一定要做得了主才行。为了让同志们领会站庄可以动,动时是用意念支配,我给大家比划一下罗汉庄。罗汉庄是两脚平行站立,两腿离得很近,用意念把身体拧起来,不是像自发功这样,完全是用意念主动支配形体动。练站庄想动时,一定要自己支配着才行,不能它自己想怎么动就怎么动,一想动了就按照形神在、捧气贯项法的要求去做才行。

最后还有一种“行”,行不属于静功,属于动功里边的,行是走路。行住坐卧,以前都叫做行功,这属于第二大类,走路也得练功夫,边走边练。在各部身形要求中讲了两脚要放松,平铺。重心放在脚心稍前。走路以前先这样放松站好,松松脚,再开始走路,走路时还要基本保持站的那种体式,只是基本保持,完全保持站的放松姿势就没法走了,要注意不要像小孩子跳跳窜窜那样走,放松了上身很稳地走,练气功了就要很稳重,走路好像也在练功。走路很稳重,说明放松了,这个放松就是保持周身那个平衡度,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百会往上顶着,同时要想着脚心涌泉,从脚心往上一提,把身体连成一个整体。这样走路第一不累,第二边走路边练气功。一个是头顶,一个是脚心,若精神够使还可多管一个会阴,头顶提着会阴,从会阴提着涌泉。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练气功就在这个简单当中,你注意了就长功夫,就净是练功的时间。行还指行为,处理事情聊天说话也可以练功,这种练功方法是在说话之前,意念从百会发气,把与你说话的人一罩,再从地下兜回来,像发气治病中的环流法一样,一兜把两个人兜成一圈,连成一块,对他好,对你自己也好,再聊天说话就不那么累了,而且还不容易抬杠,气氛比较和谐,当然你本来就想和他抬扛那得另外说了。聊聊天也练功了,实际这是组成一个小场,开会也可以组个小场,拿意念一照一兜,像用个大网兜全兜起来那样。大家懂得这番道理以后,应该随时随地处处都在练功,讲练功体式就是要让大家把气功生活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智能功的内容加到里边去。哪一个方便就用哪一个,就拿站来说,什么姿势都可以站,直着站可以,分着腿站也可以,两腿一前一后站也可以,平时说“稍息”,一稍息就是丁八步;立正,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哪一个姿势都是在练功。这样就把练功在很大的范围内展开了,因此练智能功事半功倍,一练功就长功夫就是这个道理。千万别认为早上练一遍形神庄就是练功了,要随时随地练:中午睡觉,一躺练功;一坐,练功;一说话,练功;一走路,练功;一吃饭,练功;晚上睡觉,还是练功。如果每个同志把日常生活都当做练功内容,你一定会和别人的关系处得非常好,聊天,组个场,不知不觉都舒服;人家要跟你吵,你练功涵养道德不着急;工作时集中精神干得好效率高,同志、领导都对你很好,你自己功夫也更长了。处处都在练功,碰到什么事都是练功。可是大多数人往往把这种练功概念扔了,这算什么练功啊!其实这正好是练功。

练功体式中讲了静功体式、动式,动式中讲了“行”,指的行功,真正动式中的动功,姿势就没法说了,因为各家练功姿势都很多,我们只讲一点动式的动态要求。

练功动态要求

在练动功的动势要求中必须明确要以各部身形要求为基础,在练任何动作时都应该注意到各部身形要求,除此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神意主宰,形种合一

练功中要精神主宰自己,站庄时要注意,练动功时更得注意,一开始练功因动作不熟,得想着翘掌,按地拉气,前推后拉……等慢慢做熟了,就马虎了,做着动作想开别的了。那样你的功就练不好了。做动作时必须神意做主宰,每个动作脑子都非常明确,意念推,形体就跟着推才行,形和神得同时动作。这就是神意主宰,形神合一,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将来练功真练熟了,真有水平了,精神也不容易跑了,就是在似熟非熟、姿势会打了,但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情况下,最容易跑神,练功时不知不觉就忘了练到哪里了,真忘了也还好,而是脑子去想别的事了。神意主宰首先是要和姿势合一,一开始还要注意动作,做推还要想着推,将来练得非常熟了,意念一动形体就跟着动,意念一动一推,胳膊自己就过去了,到那时到底是形在动,还是意念在动,你就分不开了。刚开始是神先动,一想推形体才开始推,等到神一动形就跟着动了,那才真正做到神形合一了。我们练智能功要懂得慢慢地向这个层次前进。如果老是两个分开,脑子想,然后做动作,一想捧气然后做捧气动作,有个过程,这还不够,神还没有贯到形里边去,什么时候你能够做到一想抬胳膊,胳膊自然就抬起来了,功夫就高了一个层次。这不是自发功,是意识支配形体在动,自发功是拿气冲的,气冲得意念跟着跑起来了。我们是用意识引着形体动,两者合一了,意念一动形体就动了,如行云流水自自然然,这和自发动是不一样的。国内有一已故世的大拳家南北大侠杜心武,他练的是自然门,一般人都认为是自发功,其实不是,完全是靠意识指挥的,不懂的人表面看起来和自发功很相似,像是一个东西,其实一个神是主动,一个神是被动,练的方法不一样,实质也不一样。

二、腰为主宰

练动功时要注意腰做主宰,现在我们练动功时动胳膊就是胳膊,动腿就是腿,慢慢应该体会到任何力量都是从腰发出来的,过去讲“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力发于足”讲得不十分贴切,如是坐着就不是力发于足了。总的要求是从脊背上、从腰上发出力量来。一开始练动作做得不自然的时候,以为胳膊一动光动胳膊,光动手,将来会体会到胳膊和手动都和腰连着。你要不信坐在那儿,使劲用手按一下腿,看腰使劲不使劲?腰非使劲不行,腰要不使劲按腿用不上力气。从腰上使劲力才能到胳膊上来,一开始体会不到,慢慢形体放松了,动作自然了,能体会到腰带着形体动,在练功时会用腰动弹就不一样了。这一点不好表述,腰不会动时怎么说也不行,现在大家要好好练松腰,不然腰像根棍似的,就主宰不了了。开始时腰动与肢体动合不上,腰先动四肢后动,到最后腰动形体就动合到一起了,有这么个过程,腰会带动整个形体气就容易整了。以上是说形体上腰为主宰,把两个主宰讲完后再讲全身。

三、练动功要注意全身的整体性

怎样才能做到全身整体,如果腰不放松。真正做到整体不是那么太容易,腰先放松了,然后再从形上做到整体,我们在讲捧气贯顶时光讲了在意念上做到整体,前边—个手后边一个手这样的整体,这样做虽也可以,但里边气的统一程度不够。要做到形的整体,最基本的因素,即三圈相摞问题,真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你必须要学会三圈相摞,才能站得稳,坐得稳,都稳了最后才能动,才能整体化,才能动如风。以前讲“静如秋月”,有的讲“静如山月”,是指静的时候像秋天的月亮那么宁静,像山那么安稳;“动如飙风”,动时像狂飙那么快,你身体要是不整做不到。我们练气功的整体是要三圈相摞,三个圈一个指的是跨,跨骨尖的位置,第二个圈是两肩胛骨下缘两个角相连再往上三寸处,这两个圈都不是一根线,而是大约两寸宽的带子,第三个圈是耳尖、玉枕骨,为什么不让仰头呢,一仰头玉枕骨往下了,要收下颏,从眉中过来,耳朵过去,才是个平圈。这三个圈怎么摞呢,腰放松了,百会往上一提,一提带着头上这个圈往上松,往下一放,放到第二个圈上,这么放,坐着、站着都一样,两个圈就连上了,百会再—提,又起来再往下一放,放到第一个圈上,这时三个气连上了,气是个整的了,你再做动作就是个整体了,躯干上下连通了。练内家功练丹是借此达到三田反复,练智能功不讲三田反复,三圈一摞身体是个整的。三圈相摞必须有腰放松做基础,摞了以后坐、站气都很稳很自然。只要练过功的人,你体会体会三圈相摞,一比感觉就不一样了。坐着时腰容易放松,比较好做。现在大家就比划着做,稍稍体会体会:坐着腰往前塌,百会往上提,下颏回收,往下一放到胸部,胸部放松,肩胛骨处往上提,但肩膀不要一块提,连胸一块往上提,胸拉起来往下一放到小肚子、胯的地方,这样小肚子、腰、胯都感到“苏——”有气过去,有松胀的感觉,紧张度就小了。放到那儿以后百会再加点意念一提,就是整个的了,脑袋往上一顶,气都连上了。这样气很快就整起来了。从练形上来讲要注意整体,要动员这个气整体化。我们如能这样练以后再加上意念的整体化就全了。过去练武术讲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可以达到了。如没有形上的三圈相摞,只用意念,可以增加点气,而真正要四面气机都练出来那就难了一点,练了三圈相摞以后周身各部气都可以充斥起来,慢慢地从前后左右往外放射,真想练功的人要认真的去体会它。我一再强调三圈相摞,是因为它很重要,方法我讲了,你去琢磨去,过去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自已慢慢体会去。没体会到之前,不要多去嚷嚷它,不是保密,有些人会说你腰这么直还什么三圈相摞,吹大牛。当然友善的同志告诉人家也可以,但千万不要拿这个去炫耀:“我们懂三圈相摞,你懂吗?”很要好的同志一块练功,你自己不会但告诉了别人,他有了功夫一比就会了,反过来还可以帮助你,如果不是这样,有人本来就想找你碴的,你说了他根本就不懂这个东西,但你说了好像比他强了,“你强什么啊”,到最后弄得不欢而散。我们都不要拿它当本事去炫耀,去表现自己,要把它当作自己练功的指导风想,真正去练,练出本事、练出功夫来别人才服你的气。这几年教智能功为什么没讲三圈相摞,就是考虑到一般学22天做不到,腰还没松开,讲了三圈相摞回去以后只能充能耐,显示自己,你没好好练,人家听了练得比你强,最后反过来还骂你。三个月教练员班讲了,认真练的不少同志能摞得上,真是苦练三心并站再加上蹲墙,再懂得三圈相摞,三个月有的就能摞上了,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摞上也不简单。整体除了躯干这个基础之外,还应该再注意练功时每招每式都应该从局部照顾到整体。一开始动作会做就行了,等做熟了,气感比较明显了以后,每个局部动作都应该牵扯到整体,一立掌不光手指动,周身都得跟着动,掌一开周身跟着开,一合周身跟着合,一开始做不到周身开合,至少头顶跟着开合,立拿分指,脑袋跟着分、合,慢慢周身都跟着开合了,这样气就不一样了,有了躯干的三圈相摞成为整体了,每个动作周身连在一起了,这样练功内容也不一样了,从局部照顾到了全身。

再有动作要上、下呼应,手和脚,臂和腿、肩和胯都要呼应,这也是整体。怎么才能呼应,练热了以后再体会,现在先不要管它。将来一动臂腿也跟着微微动,贯气健身法有的动作就是让你手、脚一块来,上下相合,认真体会很有意思。练形神庄没这么要求,怕同志们开始做不来,练形神庄先把关节抻开,松点以后再去合去。这几方面做好了。全身整体就有了。

四、练动中还要注意虚实的平衡

动功身体一动必然伴随着身体重心的转移,重心转移就出现虚、实的问题。智能功要求中和,不允许出现偏虚、偏实的现象,一般说重心所在之处为实,否则为虚;意念集中地方为实,意念弥散不注意的地方是虚。怎么领会意念的虚实呢?比如意念只顾往前推,这儿就是实,没注意的地方就是虚,这旁边来个人一推就可以把你推个跟头。以前讲。以巧拨千斤。他是竖劲,你横劲一碰他就倒了。另外。他这劲往前一冲,你从前边一拉他,随着他的力量过来,也就把那实破了。你顶顶不住他,一牵他,或从后面一推他,他一下就摔倒了。当然,练武的人不完全用这种偏劲,光顾前面这算一忌。应打捉劲,两头抻,往前一打,往后一坐,后面也有劲,你从后面来他也能把你崩出去。那怎么办呢,横着来,他前后都有意念为实,打拙劲,而横着是虚,横着出击推他就倒了。练智能功姿势出现偏实用意念来调解,意念出现偏实,用姿势来调解,两者互补。比如形神庄第九节弹腿翘足,一条腿抬起来之后,重心全落在另一个脚上,形偏实了,有的同志站不稳,就是偏实、偏虚的缘故。办法是用意念中和,把意念放在抬起来的脚心上,重心有两点了,就好掌握平衡了。姿势和意念的虚实变化还可引起更深刻、更细微的体内气机的虚实变化。一做动作气多的地方就是实,气少的地方就是虚。可现在大家没心思去体会,光练动作了,练了几天形神庄就着急学五元庄,不去体会形神庄动作中气怎么变化,气的多少、虚实。能体会这些体内感觉功能就加强了,这本身是在练高功夫。不是练几步动法才叫高功夫。你体会深刻了就高功夫了,光比划姿势就是练中脉混元也到不了中脉的层次,气过不去。只能是老师告你方法自已去练,如果不是练出来的,老师一点就有功夫了,那是素质好一点,有点小功能比较敏感,老师一给有了,有的听听课就出功能了。而一般人还得自己练功,气是都有,你这地方不通它进不去。所以同志们应该认真练,认真体会气怎么走,怎么动弹,这就是在练感知能力,这本身就是功能,不要在练功以外去求什么功能。以上讲的是虚实问题。

五、练智能功做具体动作时要大关节蛇行,小关节蛹动。此问题原不想讲,但做为学问懂得还是必要的,可不必故意去练它,懂得道理了没事比地划比划也没坏处。大关节要蛇行,小关节要蛹动,会这么动了才能更好的放松,放松了身体才能柔和。鹤首龙头脊柱就是前后左右的蛇行,通臂动作也是蛇行。蛇行要求相邻关节做相反方向的运动。小关节蛹动开始练时先抓挠,慢慢松开后就会蛹动了。做通臂时手指关节蛹动就把手也通上了。练蛹动手必须放松,方法是两手掌心相对,坐在小马扎上时两膝并拢,两手使劲地挤在膝盖中,挤住以后使劲晃着往外拔,拔拨就拔松了,手指不拔光抠不好练。但不一定死追求去练它,这都是练功的小窍门,愿意搞点功夫练练设坏处,但开始教学员别强调蛹动,免得产生练不会的想法。因智能功靠组场就是不会蛹动练功也管事,有的练形神庄第四节气意鼓荡鼓反了也管事,只不过效果差点,初级班要求不要太严格,教练员班也反者鼓荡那就出洋相了。所以练功不仅动作要做得准确,里边一些细致东西慢慢也要学,一下达不到没关系,慢慢练去,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觉得练形神庄没意思,没练头了。练形神庄形还过不去,腰还松不开,蹲墙还下不去,你还想练别的,首先形得过了。教练员班毕业时都要蹲得下去,哪怕蹲一个也行。当然年龄大、有病的同志就不要求了。形神庄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得合乎要求。练功体式动态要求就简单讲到这里。(函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