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助手:ZF接口蔡司镜头全面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17:52
百年光学巨人Carl Zeiss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家公司在光学领域有着如此卓越的贡献和强大的开发实力,这就是独一无二的Carl Zeiss,150年以来,蔡司在光学领域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做光学设备的工厂,它的产品或多或少的都和蔡司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Carl Zeiss

  1846年,卡尔.弗雷德里希.蔡司先生在德国历史名城耶拿创立了卡尔.蔡司公司。这家公司从为耶拿大学制造高质量的放大镜起家,起初主要是生产显微镜和其它一些光学仪器。1866年,蔡司聘用了当时年仅26岁的耶拿大学教授恩斯特•阿贝(ernst karl abbe)为公司的研究员,这个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蔡司的发展,可以说,没有阿贝,就没有今日的卡尔蔡司,甚至都不会有现代光学工业,同时这个人也是肖特玻璃工厂的创办人之一,他死后遗嘱将自己在蔡司工厂和肖特玻璃的股份全部捐献出来,为纪念他的老朋友卡尔蔡司而创办了卡尔蔡司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也是现今卡尔蔡司集团的奠基人和最大股东。

 

蔡司                            阿贝

  附注:恩斯特•阿贝(ernst karl abbe)的贡献:他在 1866年开始与卡尔蔡司合作研制光学仪器,促进了德国光学工业的发展。以显微镜为中心,他的两项重要贡献为:①几何光学中的正弦条件,确定了可见光波段上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极限,为迄今光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②波动光学中的两步成像理论——阿贝成像原理。a.b.波特1906年以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它成为近年以激光为实验条件的光学变换基本理论之一。他在1867年制成测焦计,1869年制成阿贝折射计及分光仪。1870年后又制成数值孔径计、高度计和比长仪等。1879年与o.肖托合作,研制成可用于整个可见光区的复消色差镜头。他还改进了不少天文观察仪器。除了在光学的贡献,恩斯特•阿贝有感当时工人所受的刻苦待遇,便在蔡司公司推行每天工作8小时、有薪假期、有薪病假、退休金等制度,成为现代雇员保障制度的先导者。

  在镜头制造领域,卡尔蔡司的辉煌始于1890年发明的正消除色散摄影镜头(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Planar)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而且直到现在,planar结构也是标准和中焦镜头首选的光学结构,各家的标头和85mm镜头无一不是由planar结构稍作变化,或者根本就是原样照搬而来。1902年,蔡司厂又设计出1:6.3的天塞(Tessar)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号称鹰眼,直到现在长盛不衰,被称为百年天塞。

Carl Zeiss

  150年以来,蔡司在光学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比较大的就有:1902年设计出tessar天塞结构镜头,1932年设计出sonnar结构镜头,1935年开发出T*镀膜,1954年设计出Biogon结构镜头,视角首次达到90度,1962年为水星8号探测器设计光学镜头,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在太空中使用的镜头,1963年设计出Hologon结构镜头,视角达到了106度,而且毫无变形……

  不过,大规模生产的民用蔡司镜头虽然已经拥有了卓绝的相质,但蔡司所生产的电影镜头才算是真正超越人类想象力极限的器材,考虑到电影胶片面积只有35mm相机胶片面积的一半,这些顶级电影镜头的素质就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了,当然,和卓越的素质一样,这些镜头的价格也都是非常昂贵的,一般都在数十万美元左右,而且需要定制,特殊规格的镜头另外单独报价。

  和镜头相比,蔡司的SLR生产业务就不那么令人振奋了,其主打品牌Contax在20世纪70年代和2005年两次停产就足以说明问题,为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蔡司放弃了自己的机身生产业务,转而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镜头,并且将自己的部分135镜头转入日本生产以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市场成绩,于是这就有了蔡司镜头的索尼DC,蔡司镜头的诺基亚手机,还有我们今天要介绍到的主角:蔡司的ZF接口手动镜头群(类似还有用于Pentax K卡口的ZK和用于M42螺口的ZS镜头发布,规格都是相同的,后文就不一一说明了)。

Carl Zeiss应用 ZF系列F接口蔡司镜头是由蔡司和确善能合作生产的,准确点说是由蔡司提供生产技术和质检,确善能代工生产。蔡司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和日本厂商合作了,比如和雅西卡Yashica合作复活了Contax,并且在日本富冈光学生产了大部分的C/Y卡口镜头,和京瓷合作推出了G系统的G1/G2和其他不可更换镜头便携相机等等,这次和确善能合作推出其他卡口的蔡司镜头可以说是前面这些成功案例的又一次复制罢了。
ZF系列镜头一共有7支,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Planar T* 1.4/50,Planar T* 1.4/85,Makro-Planar T* 2/50,Makro-Planar T* 2/100,下面我们将一支一支的讲述他们的来龙去脉,前生今世。

    第一支:Distagon T* 2.8/25  

  在介绍这支Distagon T* 2.8/25之前,我们先从它的名字Distagon开始说起。Distagon 这个词来源于Distanz(距离),和Gonio(角度),由Erhard Glatzel博士(同时也是Hologon的设计者)设计,是专门用于单反相机的广角镜头光学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反望远或者叫逆焦,我们知道在旁轴测距相机上广角镜头光学设计中有着非常棒的Biogon结构,但在单反上就没法用这个结构了,原因是Biogon镜头后组镜片离焦平面太近,而单反这个地方是有个反光镜的,而且对于任何的对称式设计的镜头而言,它对焦在无穷远的时候的光学中心位置基本都在前后镜组之间,也就是说任何对称设计的35MM镜头最后一片镜片和焦平面的距离都远小于35MM,那反光镜的活动空间就没有了,要想让镜头后组和焦平面之间空出一个反光镜活动的位置,也就是一个法兰焦距的长度,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光学设计将整个镜头的光学中心后移,甚至可以后移到最后一片镜片的后面的空气中。和无与伦比的Biogon相比,Distagon在像质上并不差,但付出了结构更复杂,体积也更大,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都更高的代价,因此高质量的Distagon结构镜头一般都价格不菲。

    上为C/Y卡口的Distagon 21mm/2.8,下为G系统的biogon 21mm/f2.8

  在蔡司Distagon的家族里有D16,D15,D18,D21, D25, D28和D35等,无一不是令人痴迷的好头,不过生产出ZF接环的倒是只有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这三支,就让我们按部就班的来从Distagon T* 2.8/25说起吧。

  Distagon T* 2.8/25,实际焦距25.7mm,光圈F2.8-F22可半档调节,对焦距离0.17m到无限远,光学结构10片8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长度66mm全重480g 。
Distagon T* 2.8/25号称是大师寇德卡最喜爱的一支镜头

Distagon T* 2.8/25

  D25在光圈全开时画面中央超过220pl/m的解像度,由中心至周边解像度渐次下降。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创造出它特有的立体感,适合人文题材的拍摄;而D25的光圈收到F8的时候,周边的解像度和反差大幅度改善,又是拍风景的好头。此头暗部层次丰富,本身的平衡性又做的很好,在保证了暗部层次的同时也不会丢失高光部分,用于黑白摄影时,随着光圈大小不同,成像的立体感和风格迥异,令人玩味。摄影家築地仁在谈到D25/2.8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蔡司只让他选三支的话,那么这支D25/2.8一定是三套马车中的一套。而有人问赤诚耕一(器材评论家,有著作《在日本实现莱卡梦》),最值得推荐的CZ镜头时,他给出了25/2.8,35/1.4,85/1.4的答案。

  不过在确善能制造这支镜头的初期可能遇到了一些规格上面的小问题,不少用户反应初期的ZF D25在无限远的距离上不能合焦,这是风景拍摄中的大忌,不过到后期解决了这个小毛病,朋友们如果想跳一支D25的话,最好还是带上相机去试试看。 Distagon T* 2/28和Distagon T* 2/35

    接下来要讲讲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这两支F2口径的镜头。

    Distagon T* 2/28实际焦距28.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0.24m,光学结构10片8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全场94mm,全重530g。

Distagon T* 2/28

  ZF Distagon T* 2/28实际上是从80年代初蔡司和雅西卡合作复活康泰时品牌之后推出的Contax T* 28/2(MM) Distagon改了个接口而来的,它使用了浮动对焦镜组以满足缩短最近对焦距离的需求,这支头有着油画般的色彩表现,在蔡司的三支28mm镜头 (Biogon 28/2.8,Distagon 28/2.8)里面它的色彩堪称首屈一指!与此同时它的平衡性做的也相当出色,具有超高的细节成像。黎明前的天空,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绝好战场,从大家普遍的评价来看,这支头把蔡司的色彩表现和空气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只有一件事情会阻挡你拥有它,那就是价格不菲。

  Distagon T* 2/35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Distagon T* 35/1.4的ZF版,不过蔡司并没有表示证实,而这两者在光学结构上还是略有差别的。

Distagon T* 2/35

  Distagon T* 2/35实际焦距35mm,最大光圈F2,最近对焦距离0.3m,光学结构9片7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全场73mm,全重530g。

  这是一支令人难忘的镜头,它全开光圈分辨率就相当高,全开时的色彩也很好,暗角不大,BOKEH一流,在任何光圈下都有很高的清晰度,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浓郁,另外这支镜头的变形控制非常好,像场也做的很平,再加上纯粹的金属和玻璃的设计,无论什么样的溢美之词加在它身上都不算过分。Planar T* 1.4/50

  Planar,这是个令人激动的名字。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博士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这是镜头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首次实现了在大光圈的时候提供无像散的像场,而且能对球面像差做出非常好的矫正的光学结构,这使得能以较大光圈拥有高质量的光学表现成为了现实,Planar也是现代标头的鼻祖,几乎每一支标头都是Planar结构的或者借鉴了Planar结构,部分Planar结构的镜头甚至被誉为人类所能达到的光学极限,从他们的表现来看,真算是实至名归。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Planar结构镜头都能达到光学极限的地步,Planar结构作为一个传统的设计,非常适宜于标准镜头,而往往标头都是最便宜的镜头规格,所以受光学材料和加工工艺成本的制约,常规的planar标头在全开光圈时候的分辨率往往并不能使人满意,需要收小两档之后,才能体验到它那卓绝的像质。

  值得一提的是两支特别的Planar标头,一支是蔡司在1996年为了纪念Planar结构出现100周年推出的纪念版标头Planar 55/1.2,它才是当之无愧的标头之王,在全开光圈下就有着优异的分辨率和非常平坦的像场,各种像差也纠正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另一支特别的Planar标头则是1966年蔡司为NASA专门设计的Planar 50/0.7镜头,它搭载在阿波罗计划中的绕月探测卫星上用于拍摄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惜工本,得到的成像质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远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力极限。

Planar T* 1.4/50

  而Planar T* 1.4/50 ZF则是由这支为康泰时C/Y卡口机身设计的Planar 50mm F1.4略做改动而来,它是蔡司Planar结构的代表作,在F1.4口径的50mm镜头中,它是站在世界之巅的王者。

  Planar T* 1.4/50 ZF,实际焦距51.7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半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0.45m,光学结构7片6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长度45mm全重330g。

  这支镜头承袭了广受好评的Contax C/y Planar 50/1.4的主要设计,但在使用的光学材料上略有变化,镀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ZF版的Planar T* 1.4/50实际上光学素质是要好于C/Y卡口的50/1.4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高了在F1.4-F2口径段的锐度,改善了大家都不是特别满意的最大光圈偏软现象,此外,这只镜头的成像柔和,色彩鲜艳饱满,分辨率高。F1.4和F2时成像素质优异,反差和分辨率略低,边缘部分有难以察觉到的畸变,从F2.8开始成像质量就令人非常惊讶,F4时候达到最佳,中心和边角都有高水准表现,对高光和暗部的描写准确,质感逼真,层次丰富。和尼康的AF 50/1.4相比,ZF 50/1.4在锐度和反差的匹配上显得更加流畅和游刃有余,色彩油润,而尼康AF50/1.4色彩则略有些干。

  如果说硬要给这枚镜头找一个缺点出来,那就是它的焦外虚化有些生硬了,可相比它卓越的光学素质来说,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缺点啊。 Planar T* 1,4/85

  Planar T* 1,4/85,实际焦距84.8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1/2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1m,光学结构6片5组,滤镜口径72mm,镜头直径77mm,全长62mm,全重570g。

  Planar T* 1,4/85 ZF是这7支ZF镜头里面口径最大的一支,这也是蔡司推出的第五支135系统用85mm焦距大口径镜头了,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组),然后是比较常见的C/Y Planar T*85/1.4(6片5组),极为少见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组),还有一个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见的是自动对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组),可以看出,ZF版的85/1.4实际上是继承了C/Y卡口的85/1.4的结构略做改动的结果,实在不能称为一支新镜头,不过生产商也变了,C/Y镜头的生产商是富冈光学,ZF则改为确善能(另有小道消息称之前的contax镜头所用玻璃是由德国肖特玻璃厂提供的,现在ZF则改用了Hoya提供的环保玻璃)。

Planar T* 1,4/85

  Planar 85/1.4 ZF是蔡司ZF卡口镜头群里面最富吸引力的一支,单单是外表就足以激起你的购买欲望,做工精良的全金属镜筒,最前端的镜片清澈无比,镀膜颜色是淡淡的青绿色,就像一只眉目含情的大眼睛一样看着你,令人痴迷,令人沉醉。不过,这也是最难以掌握的一支镜头,它就像是一个像黄蓉那样冰雪聪明的姑娘,每当你觉得已经把她握在手中的时候,却总发现她小腰一扭就逃出了你的掌心,没办法,再重来一次吧,Planar 85/1.4 ZF亦是如此,它最大光圈只有F1.4,虽然浅浅的景深对于营造气氛非常有好处,但也带来了对焦上面的极度困难,很少有人能把它又快又准的对好焦的。也许你激动不已的拍摄了xxx张照片之后,回家放大一看,却只有那么3,5张是合焦的其他都在两可之间,那时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尼康能使用ZF系列镜头的机种对焦屏一贯的做的不是那么的亮,在对焦上难度就更大了,要用好这支Planar 85/1.4 ZF,先得练好鹰眼功,还要练好铁手功,然后最好给相机换个裂像对焦屏,多说一句,AIS接口的ZF镜头装在D200及以上的机身上时的确有合焦提示的功能,不过1.4的光圈还是太大太大了,不要盲目相信相机,学会利用裂像对焦屏还是很必要的。

  很多朋友喜欢使用85mm镜头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距的镜头也被称为美人头,在高手辈出的中焦镜头战场上,最优秀最均衡的永远是蔡司的Planar T*85/1.4,佳能大了半档光圈的EF 85/1.2L软肋是最大光圈下锐度不够,而尼康Nikkor 85/1.4则是层次上有所欠缺,色彩显得比较干,不够油润(小编个人觉得尼康色彩最好而且层次和反差都比较合适的镜头是180/2.8ED)。planar T* 85/1.4 ZF比经典的C/Y卡口Planar T* 85/1.4在色彩上更加讨好,这应该是新的T*镀膜和新玻璃的功劳,具体来说, planar T* 85/1.4 ZF的色彩并不像前代那么厚重,变得清雅而且温暖,原本那种连空气都像是有质量了的粘滞感消失了,代之以通透清丽而且层次更加丰富的表现,色彩还原也偏向于真实,这和康泰时G系统的中焦镜头G90的表现有些类似,也许百年蔡司也在不断的寻求着自身的改变吧。

  这是一支极难掌握的镜头,它非常不适合在需要快速抓拍的场合使用,它更适宜于在安静闲适的环境中细细的品味把玩。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顶级的光学素质,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好的做工与用料,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惊艳,就选择这支Planar 85/1.4 ZF吧,如果没有用过这支镜头,你的摄影生涯总是会存在些遗憾的。Makro-Planar T* 2/50

  Makro-Planar最开始叫做S-planar,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这支Makro-Planar T* 2/50实际上来源于蔡司的S-Planar T* 60mm F2.8。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S-planar一共有两只,一支是S-Planar 100mm F4,只能接皮腔使用;另外一支就是S-planar 60mm F2.8。S-planar 自90年代开始改名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为1:1,之后还演化出“c”版,c的意思是compact,镜头结构不变,放大倍率变为1:2,镜头缩小一圈,便于携带。S-planar 60mm F2.8于1978-1989年之间生产,其间又细分为3代。S-planar 60/2.8最开始作为半导体制造工业中曝光电路图使用的(就是最早的光刻机镜头),在玩家的眼里,他被誉为2米内的王者,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哪支镜头可以与之争锋。他的表现尤以1:10的时候为佳,解像度最高,变形几乎为零。其实S-planar 60/2.8在无限远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对于慧像差的校正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即使是在所有蔡司135镜头里面,它的表现依旧足以名列TOP5之内。

Makro-Planar T* 2/50

  回到Makro-Planar T* 2/50上来,这支镜头实际焦距51.6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0.24m,光学结构8片6组,最大放大倍率1:2,滤镜口径67mm,镜头直径72mm,长度65mm,全重530g。
有句名言叫做微距无弱旅,这支Makro-Planar T* 2/50则是高手中的高手,除了蔡司一贯优秀的色彩还原,良好的反差层次和不错的锐度之外,这支镜头的特色是立体感非常强,在用幻灯机投影出的大幅照片上,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每一处细小的细节来,令人震撼不已。

    Makro-Planar T* 2/100

  Makro-Planar T* 2/100 ZF实际焦距97.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可半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0.44m,光学结构9片8组,放大倍率1:2,滤镜口径67mm,镜头直径76mm,全长89mm,全重680g。

Makro-Planar T* 2/100

  Makro-Planar T* 2/100 ZF应该是从前代的Makro Planar T* 100/2.8略作改进而来。这支微距镜头实力最强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于微距,它从微距到人物再到风光通吃,微距镜头常见的那种刀劈斧刻般的锐利在它上面是见不到的,它的特色是层次丰富反差适中的锐,高分辨率只是基础,辅以适当的反差和层次,使得这支镜头对于色彩的还原有着绝佳的表现,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在柔和中不失细节,而且,当你在某一个地方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时,你就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层次似乎是源源不断的从照片中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面面俱到,样样都强,这就是对这支镜头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