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 旅游发展:蔡司和徕卡镜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18:25
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由多片透镜组成。各种不同的镜头,各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它们在摄影造型上的应用,构成光学表现手段;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镱头。一指和二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为了区别两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称光学镜头,把二指称镜头画面。 镜头的主要功能为收集被照物体反射光并将其聚焦于CCD上,其投影至CCD上之图像是倒立, 摄像机电路具有将其反转功能,其成像原理与人眼相同。
目录
声誉发展历程代表性型号镜头分类[li]P型镜头 [/li][li]E型镜头 [/li][li]L型镜头 [/li][li]自动变焦镜头[/li]发展历史镜头设计声誉发展历程代表性型号镜头分类 [li]P型镜头 [/li][li]E型镜头 [/li][li]L型镜头 [/li][li]自动变焦镜头[/li]发展历史镜头设计展开
编辑本段
声誉
卡尔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是来自德国的品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非日系厂商。卡尔·蔡司是一家历史相当悠久的光学仪器厂商,其出品的镜头在传统相机领域向来都是“高贵”的代名词,许多摄友以拥有卡尔·蔡司镜头为荣。索尼公司在自己的部分数码相机上使用了卡尔·蔡司镜头并以此为卖点。
卡尔蔡司镜头在业内一向享有良好的声誉,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称为“鹰之眼”,这种镜头一般情况下只有高端相机会配备。卡尔蔡司这家德国的老牌光学厂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全世界摄影家及爱好者爱不释手(但因其价格高高在上而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分辨率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摄影。其中带有红色T*为标志的镜头更是卡尔.蔡司引以为豪的产品。玩单反机的朋友都知道,在德国,大名鼎鼎的蔡司和莱卡如雷贯耳。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著名的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卡尔.蔡司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数码相机的成像画质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部件:镜头,CCD和图像处理引擎。其中,镜头是外部光线的主要接收源,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像的清晰度和鲜明度。
有些数码相机制造商使用自家产的镜头,另外一些则使用其他专门厂商出品的镜头。后一种情况目前在业内还颇为普遍,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三星的施密德镜头,索尼的卡尔蔡司镜头,松下的徕卡镜头以及富士的佳能镜头。今天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诺基亚在其N90手机上使用的卡尔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
编辑本段
发展历程
卡尔蔡司是德国一家以生产镜头和胶卷相机等光学制品闻名于世的国际化大企业。
卡尔蔡司在镜头制造史上的光辉历程始于1890年由这个公司的工程师所发明的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镜头问世;1896年,普兰纳(Planar)镜头发表,奠定了卡尔蔡司在色差纠正技术上的权威地位。1902年,蔡司厂又设计出1: 6.3的天塞(Tessar)镜头,这款镜头明快锐利,成像质量相当不俗。
作为一家拥有15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光学企业,卡尔蔡司在医学制造业同样富有盛名。它生产的显微镜,放大镜,医用内窥镜,相机镜头,眼镜等多种制品在世界上都极有名气,其中,蔡司厂的镜头一直以成像鲜明,细节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优越而著称。下面,我们将在卡尔蔡司出品的100余款相机镜头中精选几款最具代表性的型号加以简要介绍。
编辑本段
代表性型号
*Planar (普兰纳镜头)
双高斯镜头,出色纠正各种镜头像差。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
*Sonnar (索纳镜头)
具有深厚的细节保真和色彩平衡功力。和普兰纳镜头成像润泽柔和不同,索纳的成像表现更加细致峭刻。常用于照片和电影的拍摄。
*Distagon(迪斯塔根镜头)
卡尔蔡司镜头
镜头视野极为开阔,广角和长焦表现都非常好。也是常用于照片和电影拍摄。
*Tessar(天塞镜头)
由3组4枚构成的镜头,最终成像不仅中心部分鲜明透亮,边角区域的细节也很清楚 ,适合照片拍摄。
*Biogon(比奥刚镜头)
由梅塔博士发明的这款镜头在当时引起了业内巨大的反响,镜头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广角端几乎不会产生镜头畸变。
*Hologon(霍洛刚镜头)
虽然不支持大光圈,但是镜头在广角端的畸变现象几乎为零,成像性能十分优秀。
ZA 系列
ZA系列镜头,根据官方网站介绍,是由索尼公司与蔡司公司联合制作的自动对焦单反镜头,镜头光学镜片由蔡司提供,电子系统由索尼设计。ZA系列镜头是目前在产的唯一自动对焦的蔡司品牌镜头。根据photodo等网站的测试,ZA镜头光学品质异常优良,能够满足高像素数码单反相机对分辨率提出的苛刻需求。包括:
卡尔蔡司镜头
Sony α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4 mm ZA SSM [SAL-24F2Z]
Sony α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ZA [SAL-85F14Z]
Sony α Carl Zeiss Sonnar T* 1:1.8 135 mm ZA [SAL-135F18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DT 1:3.5-1:4.5 16-80 mm ZA [SAL-1680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1:2.8 24-70 mm ZA SSM [SAL-2470Z]
Sony α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1:2.8 16-35 mm ZA SSM [SAL-1635Z]
ZM 系列
卡尔蔡司镜头
ZM系列镜头M卡口适用于M Mount旁轴相机,例如柯尼卡公司的Hexar RF (使用 KM 卡口)、Cosina Voigtl?nder Bessa RxM/RxA 系列 (使用VM 卡口)、Rollei(禄莱) 35RF、爱普生 公司的数码相机 RD1(机身基于Cosina Voigtl?nder Bessa)、徕卡M系列。少数镜头由德国的蔡司公司手工制作,绝大部份由日本的柯西纳(Cosina)公司制作。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1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1 mm
Carl Zeiss C Distagon T* 1:4.5 21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8 28 mm
Carl Zeiss Bio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C Sonnar T* 1:1.5 50 mm
("C" 代表 "紧凑 compact" 和 "经典")
Carl Zeiss Sonnar T* 1:2.0 85 mm
ZF 系列
ZF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尼康的F卡口,与AI-S相容,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K系列、ZS系列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ZF-I系列镜头能够胜任工业上频繁的使用,而ZF-IR系列则设计用于红外线。2009年11月16日,Carl Zeiss 最新发布了带CPU的ZF.2系列镜头。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卡尔蔡司镜头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100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8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28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 35 mm ZF-I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ZF-IR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ZF-IR
ZK 系列
ZK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宾得的K卡口,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S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35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8 25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50 mm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2.0 100 mm
Carl Zeiss Distagon T* 1:2.0 28 mm
ZS 系列
ZS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M42镜头卡口(Pentacon/Practica/Pentax Screw Mount)。为相同的无电子讯号,手动对焦镜头。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K和ZE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50 mm
Carl Zeiss Planar T* 1:1.4 85 mm
ZE 系列
ZE系列是自Contax的RTS卡口,改装为Canon的EOS卡口。因为EOS卡口为全为电子结构,故这系列多了电子讯号接点,但仍为手动对焦。在光学结构上与Contax的RTS系列、ZF系列、ZS和ZK系列相同,由日本的Cosina公司制造。也是Contax首度为他厂制做电子接点的镜头。现在镜头包括:
Distagon T* 3,5/18
Distagon T* 2,8/21
Distagon T* 2/28
Distagon T* 2/35
Planar T* 1,4/50
Planar T* 1,4/85
Makro-Planar T* 2/50
Makro-Planar T* 2/100
超级旋转镜头
这些是为35mm画幅的相机所设计的360°视角镜头(基于蔡司的中画幅镜头设计)。支援的卡口包括:佳能的EOS、尼康的F、Sony/柯美的α卡口,其它卡口的支援尚在考虑中。只能通过手动对焦,没有电子触点,在德国或者乌克兰制造。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Distagon T* IF 1:4.0 40 mm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Planar T* 1:2.8 80 mm
Hartblei Superrotator Carl Zeiss Makro-Planar T* 1:4.0 120 mm
编辑本段
镜头分类
卡尔蔡司镜头
根据镜头的性能及外形区分,目前有P型、E型、L型和自动变焦镜头等类型,来自中国仪器超市的资料分别叙述如下:
1、 P型镜头
(1) 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2) 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 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即0.7倍到4.5倍之间共九种倍率。
(4) 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断。
2、 E型镜头
(1) 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用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3、 L型镜头
(1)此镜头为普通工业镜头,需要手动调节瞳焦,在机台安装好以后,手动调节使最大倍率和最小倍率时,图像同样的清晰,如果不能调节清晰度视为不良品,如果调节后镜头有晃动等不稳定因素存在,也视为不良品。
(2)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4、 自动变焦镜头
(1) 为自动定位镜头本身瞳焦已经调节好,需要检验从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是否清晰。
(2) 检验同轴度,即最大倍率到最小倍率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大,均视为不良品,必需重新更换镜头。
(3) 光学放大倍率为0.7—4.5X。
(4) 清晰度根据校正块、实际对象成像反映来进行判读。
编辑本段
发展历史
卡尔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公司股份公司是一家制造光学系统、工业测量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德国企业。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光学家卡尔·蔡司(1816年-1888年)。它由卡尔·蔡司、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于1846年在耶拿建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原来的公司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家是位于上科亨的卡尔·蔡司股份公司,它在格丁根[1]阿伦和Hallbergmoos拥有两家重要的附属工厂。另一家是位于耶拿卡尔·蔡司有限公司。
卡尔·蔡司是蔡司集团的第一组成公司和卡尔·蔡司基金会的两个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蔡司集团位于海登海姆和耶拿。卡尔·蔡司基金会的另外的组成公司是玻璃制造商肖特有限公司和耶拿玻璃厂,分别位于美因茨和耶拿。
卡尔·蔡司有限公司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耶拿,当时那里是全球最大的相机产品基地。蔡司·依康正是这些许多品牌和厂商中重要的象征。战后,蔡司搬到了上科亨(位于德国西南部)和Braunschweig。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蔡司集团在德累斯顿及周边地区的公司产生出了一些新的技术分枝,例如工业自动化用产品。但是蔡司仍然是一家相机制造商,继续生产潘太康和百佳以及一些特殊用途的镜头。蔡司 还拥有康太克斯品牌和一些其它国际性品牌。
蔡司同样还生产太空望远镜的镜头。今天,有三家公司继承了蔡司·依康,它们是:蔡司德国、芬兰/瑞典依康(购自西德蔡司·依康有限公司)以及东德的蔡司·依康。
编辑本段
镜头设计
卡尔蔡司镜头
从二十世纪初以来,蔡斯发展了几种镜头设计(从广角至望远排列):
Distagon:为逆焦式的广角镜头设计,主用于18mm至35mm,特色是变形轻微且中央解像力高。
Biogon:为对称式设计,专用于连动测距式(RangeFinder)相机,解像力平均,但失光明显。
Hologon:专用于超广角的连动测距式相机,但比Biogon有更明显的失光,需用滤镜校正。
Tessar:“天塞镜头”,为标准的镜头设计,主要以四片三组镜片构成,特点:低变形且轻薄。
Planar:中国大陆音译为“普篮纳”,为标准广角到135mm中望远的镜头设计,是 6片四组镜头的全对称高斯式,起初只有f/4.5。今日Planar镜头已作到f/1.4,Planer的 特点是色差修正完善,,对称设计,变形极低。Planer为保罗·儒道夫于1896年所 设计。
Sonnar:中国大陆音译为“索纳”,为中望远(135mm)至望远(250mm)的设计, 特色是无球面像差,失光极微,变形低至肉眼无法辨识,但色散须以APO修正。为[[1931年 ]]蔡司光学设计家路德维希·雅可布·贝尔特勒发明。Vario-Sonner为衍生自Sonner的 可变焦设计。
Tele-Tessar:为衍生自Tessar的超望远(250mm以上)设计,特色是无球面像差、 变型极低、失光极轻微且镜片组成极少,最低镜头数是300mm F/2.8,只用了7片镜 片。
Mirotar:为超望远的反射式镜头。有一般摄影用的500mm f/8以及太空用的500mmf/4.5与1000mm f/5.6。
Super Achromat:为目前消色差能力最好的镜头设计,只用于哈苏相机(Hasselbled)。
Mutar:1.4x,1.7x加倍镜,用于Rolleiflex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Rollei 16微型相机,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Mutargon:减倍镜(又称广角镜),目前只用于索尼的数位摄影机。
T*镀膜:为多层式防反光镀膜,为蔡斯与禄莱(Rollei)所合作开发。

徕卡镜头
前代的光学设计者习惯为自己设计的镜头命名,像是早期的ELMAX镜头,便是LEITZ公司老板Ernst Leitz和设计人员Max Berek的名字的综合体(ELMAX = Ernst Leitz + MAX berek);Max Berek在设计另一支镜头时,则用他的宠物狗的名字:Hektor,后来他又将另一支宠物狗的名字REX用在另一支镜头上。 最有名的徕卡相机有M9 M8.2 M8等等 早期徕卡镜头的命名似乎没有什么规则可依循,有些可能是人名,因此有些典故早已湮灭难寻。
目录
命名的由来徕卡镜头的命名原则徕卡镜头标识含义
编辑本段
命名的由来
HEKTOR:设计者Max Berek的宠物狗名字。
XENON:施奈德为徕卡设计的镜头之一,是SUMMARIT的前身,为北欧 神话中的女战士之名。
SUMMAREX:REX是设计者Max Berek另一只宠物狗名。
ANASTIGMAT:这支极早期的镜头名字出现的时间很短,产量也很少,意思是“无像差透镜”。
也常根据拉丁文字根来造字。其中最常出现的便是SUMMA这个字根。SUMMA(或Summus)在拉丁文中,代表的是「最高等级」(The highest)的意思。运用这个字根所造出来的有:SUMMAR、SUMMARON、SUMMAREX、SUMMITAR、SUMMARIT、SUMMICRON、SUMMILUX。
徕卡镜头
此外,又有以下各种不同的规则:
LUX:在拉丁文中有“光”(light)的意思,因此LUX也代表大光圈镜头的“集光”特色。
CRON:字根原意可能是“皇冠”(CROWN)的意思。
NOCT:在拉丁文中意为“夜晚的”,因此特立独行的NOCTILUX,意义即为“夜之光”。
SUPER ANGULON:施奈德为徕卡设计的广角镜头,ANGULON可能的原意是“有角度的”(angular)。可能是藉此一特色来为“超广角镜”命名。
HOLOGON:蔡司为徕卡设计制造的超广角镜,HOLO之意为“全面性的”。
至于镜头命名的演进,从徕卡镜头发展史便可以找到一些脉络:
SUMMAR (1933) -> SUMMITAR (1939) -> SUMMICRON (1954) 最大光圈皆为f/2.0
XENON f/1.5 (1936) -> SUMMARIT f/1.4 (1949) -> SUMMILUX f/1.4 (1959)

徕卡镜头
从M系列问世后,现代的徕卡镜头命名渐渐变得比较明确了。众所周知,目前徕卡是以“镜头的最大光圈”来作为镜头命名的根据。通常我们要分辨一支镜头,大多会用焦距、最大光圈来区分,但是当我们用德语去念“50mm f/2.0”时,却非常诘屈聱牙,念起来又长又不顺口(不过用中文发音却不太难),因此为镜头取个专有名字,也是为了顺口好记而已。
徕卡镜头的命名原则
编辑本段
徕卡镜头的命名原则
命名 光圈值 代表镜头
Noctilut f/1.0(F/1.2) 50mm/f1.0 M Noctilut
Summilux f/1.4 80mm/f1.4 R Summilux
Summicron f/2.0 80mm/f2.0 R Summicron
Elmarit f/2.8 180mm/f2.8 R Elmarit
Elmar f/2.8以上 90mm/f4 Elmar、35mm/f3.5 Elmar、
35mm/f4.5 Elmar
以上命名原则,在某些特殊镜头上也不免有例外。另外命名上也有一些特性可供区隔:
-M:M系列镜头
-R:R系列镜头
APO:达到APO级校正标准,APO的具体含义ASPH(ASPHERICAL):采用非球面
TELE:中距离望远镜头
TELYT:长距离望远镜头
编辑本段
徕卡镜头标识含义
Noctilut:
这是徕卡公司所制作最大光圈的镜头。1966年徕卡发表了内含一片非球面镜片的Noctilux-M 1:1.2/50mm,而现在生产的Noctilux-M 1:1/50mm便是根据先前的款式改良而来。

Summilux:
在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1.4的镜头,便会取名Summilux。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9年的Summilux-M 1:1.4/50mm。
Summicron:
在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为2的镜头,便会取名Summicron。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3年的Summicron 1:2/50mm。
Elmarit:
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光圈值为2.8的镜头,便会取名Elmarit(例外:Elmar-M 1:2.8/50mm)。首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59年的Elmarit 1:2.8/90mm。
Elmar:
现今徕卡生产的镜头中,只要是光圈值在4左右的都会取名Elmar。
Telyt:
现今徕卡生产的超望远镜头,不论光圈多少都会冠上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这个名词是在1935年的Telyt 1:4.5/200mm。
ROM:
Read Only Memo记忆读取功能在使用TTL闪光灯时,透过R8机身与镜头上的电子接点,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曝光控制。在持续光摄影时,R8机身会透过镜头上的电子接点得知镜头的特性,在"P"智慧型自动程式时,会尽量使用较佳的光圈拍摄。
前言:蔡司是什么
编者按:1846年成立的卡尔蔡司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60余年的漫长历史,在光学仪器设计和制造领域取得了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之后,时至今日,蔡司在镜头制造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其他无论哪家工厂都没有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实力,顶多也就是到了能望其项背的水平而已。

和一般朋友们印象之中的蔡司不一样的是,卡尔蔡司所涉足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仅仅从镜头来说,蔡司为大画幅的ALPA(阿尔帕)和SINAR(仙娜)提供了座机镜头,为中画幅的ROLLEI(禄莱)和HASSELBLAD(哈苏)提供中画幅镜头,在135相机领域,为蔡司依康和莱卡提供了M卡口旁轴镜头,为索尼提供了自动对焦的135SLR镜头,为尼康,宾得和M42分别提供了ZF,ZK,ZS接口镜头,为诺基亚提供了手机用镜头,为罗技提供了摄像头用镜头,另外在商用镜头领域,蔡司还做出了一系列的Prime电影摄影镜头(下图),被奉为经典的指环王和黑客帝国系列里面,都有蔡司镜头所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135单反配套镜头领域,蔡司还在胶片时代就提供了类似于M42接口,c/y卡口,Contax N卡口等等一大批优秀的镜头,不过这些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在胶片机只能沦为怀旧用品,数码单反大行其道的今天,蔡司当然也毫不例外的为数码单反相机提供了优秀的蔡司镜头,包括为索尼阿尔法卡口设计的ZA系列自动对焦蔡司镜头和为尼康F卡口,宾得K卡口,M42螺口提供的ZF,ZK,ZS手动对焦镜头两大类,下面本文就开始分别介绍这些蔡司神镜
索尼和蔡司在镜头方面的合作历史非常长,范围也很广,从高端的商用高清摄像机(例如前些日子刚发布的支持Full HD的SONY PMW-EX1)和拍摄电影用的全幅35mm数码摄影机(例如CineAlta F35),到高级DC上面使用的蔡司变焦镜头(例如经典的F707/717/828等等),再到小DC上使用的蔡司镜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索尼接手柯尼卡美能达之后,蔡司为α系统推出的四支ZA自动对焦镜头可以说是α系统极具吸引力的一个重大卖点。
planar T* 85/1.4ZA
planar T* 85/1.4ZA是蔡司在135系统中设计的第五支85mm焦距的定焦镜头,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组),然后是比较常见的C/Y Planar T*85/1.4(6片5组),极为少见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组),还有一个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见的是自动对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组)。
planar T* 85/1.4 ZA采用了不太复杂的8片7组设计,结构上比较接近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拜新的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所赐,planar T* 85/1.4 ZA在色彩和光学表现特性上与之前4支不尽相同,在继承蔡司优异的光学质量这个传统的同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表现。它反差很好,分辨率也很高,仅仅在取景器中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明亮和通透(即使是在a100那个昏暗的取景器中)。
一直以来有个共识,蔡司的镜头写着最大光圈是多少,那么它的最大可用光圈就是多少,而不像某些厂商标称最大光圈F1.x,而实际上这个最大光圈下光学质量相当差,必须要收缩两到三档光圈才可以使用,planar T* 85/1.4 ZA不一样,它在F1.4时锐度反差,边缘分辨率都已经达到了很优秀的水准,再收缩光圈对此帮助不大,而且就个人的感觉来说,收缩到F8之后,锐度反而会有所下降,而且焦外会变的有些生硬。

很多朋友喜欢使用85mm镜头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距的镜头也被称为美人头,在高手辈出的中焦镜头战场上,最优秀最均衡的永远是蔡司的Planar T*85/1.4,佳能大了半档光圈的EF 85/1.2L软肋是最大光圈下锐度不够,而尼康Nikkor 85/1.4则是层次上有所欠缺,色彩显得比较干,不够油润(小编个人觉得尼康色彩最好而且层次和反差都比较合适的镜头是180/2.8ED),唯一能和SAL planar T* 85/1.4 ZA相提并论的,是美能达85/1.4G。
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时,SAL planar T* 85/1.4 ZA变成了127/1.4,接近早先流行的135mm焦距,实际上是加大了使用的难度,就算是有防抖系统的帮助,也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安全。SAL planar T* 85/1.4 ZA在最大光圈下的表现非常优秀,让人痴迷,相比之下,其他光圈表现如何已经无关紧要了,需要注意的是F1.4的光圈下,85mm镜头的景深已经非常浅了,稍有不注意就会虚化掉自己原本想表现的主体,拍摄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的来操作,最好能够买上一支不错的脚架配合使用,机身防抖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如果你想真正的体验到蔡司镜头顶级的光学表现,把机身防抖关闭,加上脚架是唯一的选择。

SAL planar T* 85/1.4 ZA外观短胖,直径81mm(滤镜口径72mm),长度75mm,除了镜头盖其他的全是金属和玻璃制品,重量达到了少见的650g(尼康85/1.4大小和它类似,重量550g),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过也是由于沉重的全金属镜筒,SAL planar T* 85/1.4 ZA在a100机身上对焦时速度慢的令人伤心,只能拿来摆拍人像和静物什么的,想抓到动态的瞬间,除非你开到手动对焦,而且要有一只快过对焦电机的手和一只比对焦检测模块更灵敏的眼睛。在新的a700上SAL planar T* 85/1.4 ZA对焦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对焦精度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SAL planar T* 85/1.4 ZA的光学性能,另外,大口径的镜头配合a700明亮的取景器,拍摄时候眼睛不是一般的舒服呀。
最后说下遗憾的地方,想在SAL planar T* 85/1.4 ZA上体验到蔡司手动镜头那种油滑的调焦手感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这支镜头转动起来有种细微的沙沙声,也不是那么的顺爽细腻,没法子,这是要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必须做出的妥协。此外,SAL planar T* 85/1.4 ZA不是内对焦设计,镜头工作时前镜筒会伸出来,而且镜头对焦行程相当长,这样的设计有利有弊,好处是对焦行程长对焦精度更好,而坏的方面就是对焦速度更慢,不能封闭的非内对焦设计会让灰尘更容易进入镜筒中,虽然对成像质量无妨,可是心理上终究会觉得不爽。
SAL planar T* 85/1.4 ZA是一支极难掌握的镜头,它非常不适合在需要快速抓拍的场合使用,它更适宜于在安静闲适的环境中细细的品味把玩。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顶级的光学素质,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好的做工与用料,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惊艳,那么选一支SAL planar T* 85/1.4 ZA吧,没有用过这支镜头,你的摄影生涯总是会存在些遗憾的。
Sonnar T* 1.8/135 ZA
Sonnar T* 135/1.8 ZA, Sonnar(松纳)结构的历史开始于1932年,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松纳结构在中长焦和超长焦望远镜头中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反差和锐度上面相比最初的产品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最基本的光学设计却一直变化不大,是能够和百年天塞相提并论的经典光学结构。
Sony SAl Sonnar T* 135/1.8 ZA发布于2006年6月,这也是蔡司在135系统上的第二只松纳结构的135mm镜头,第一支是contax系统的手动镜头T* 135/2.8,光圈比这个小一档半(contax还有一支135/2,不过是Planar结构的),为了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和更好的光学素质,这支SAl Sonnar T* 135/1.8 ZA使用了包含两片ED镜片在内的8组11片的复杂光学设计,除了松纳结构本身就擅长的高反差高饱和的色彩之外,还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口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出于保证像场均匀度的考虑和限于相对简单的光学结构(C/Y卡口的sonnar 135/2.8结构是5片4组),之前的松纳镜头口径是很难超过F2的。
SAl Sonnar T* 135/1.8 ZA尺寸是88mm*114mm,滤镜口径77mm,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72m,镜头材料选用了货真价实的玻璃和金属,所以全重达到了惊人的985g,没把子力气还真的很难端稳它。
老实说,蔡司之前生产的那支C/Y卡口的T* sonar 135/2.8 给我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应该说那是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它在锐度和反差上都不是特别出色,亮点是浓郁的色彩和细腻的背景虚化,应用的范围只限定在人像这一点上,曾经买来把玩了半年,最后还是忍不住给卖掉了。索尼在去年推出 SAl Sonnar T* 135/1.8 ZA这支镜头的时候,小编看到性能参数之后着实的惊讶了一下,前面曾经说过,松纳结构光圈很难做大,主要限制就是大光圈下难以保证像场的均匀度和边缘分辨率,蔡司在镜头设计上一向比较严谨,把原本结构简单的松纳做成了11片8组也差不多算是投下了血本(当然,最后还是要fans们买单的)。

SAl Sonnar T* 135/1.8 ZA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的时候等效焦距差不多是200mm,不喜欢佳能的人至少在200/1.8这个焦段上有了EF180/1.8 L之外的选择。
Sonnar T* 135/1.8 ZA入手感觉就是凉冰冰沉甸甸的一大坨(985g呢,能不沉嘛),即便是安装在拥有更强力对焦电机的a700上,对焦速度也不能算快,勉强过得去,就是噪音有点刺耳,我甚至无端的觉得这个头是不是用石墨作为润滑材料的啊,怎么一点用润滑脂的温婉感觉都没有。Sonnar T* 135/1.8 ZA的全金属镜筒宽大舒适,上面还专门刻了细密的防滑纹,握上去稍微有点刺刺的,但极为舒适,冬天带手套操作也不会产生不便,传说中蔡司在镜头中选用的润滑脂都是能在-35度低温下也能保证润滑效果,不会凝固的品种,所以北方的和喜欢户外的朋友选择蔡司镜头应该能避免气温太低冻住光圈叶片无法拍摄的悲剧吧。SAl Sonnar T* 135/1.8 ZA拥有在这个焦段里非常罕见的大光圈,所以在a700的取景器里的视觉感受也是相当舒适的,明亮又清晰,和a100比起来,就像是一个大近视眼做了lasik之后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的感觉:世界居然如此清晰。
Sonnar T* 135/1.8 ZA拥有着松纳结构特色的浓郁和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蔡司的天才设计又弥补了松纳结构锐度相对较差和像场不够均一的缺点,使得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就具有相当高的锐度,层次和反差也很不错,非常清晰和通透,尤其是色彩过渡的层次非常好,整个画面都呈现出蔡司镜头所特有的空气感和立体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片光圈叶片组成的圆形光圈赋予了这支镜头如梦似幻的焦外成像,色彩犹如化开了的奶酪一样油润柔和又不松散,再加上等效200mm左右的焦距,特别适宜于拍摄人像。

Sonnar T* 135/1.8 ZA的色彩偏向温暖,在暗部和弱光环境中会强调一种淡蓝色的调子,曝光准确的话,画面是非常耐看的,就是说在某一个区域里投入的注意力越多,就能看到越多的东西,让人感觉细节层出不穷,这支镜头的平衡性非常好,在反差相当大的环境中,高光部分不溢出,暗部也能保留足够的细节,明暗的层次都不会损失太多,这是很不容易的,蔡司在光学设计上100多年的功力果然非同小可。
最后说说缺点吧,即使是配备了更强对焦驱动电机的a700在驱动SAl Sonnar T* 135/1.8 ZA时速度也算不上迅速,不过对焦精度还是相当不错的,镜头转动时那种声嘶力竭式的噪音有些令人抓狂,这支镜头MF的手感极好,把相机开到手动档,轻轻转动一下,那种顺畅的感觉又从指尖直达心里了,闭上眼睛,那种感觉像极了我所熟悉的Contax 手动蔡司镜头。
SAl Sonnar T* 135/1.8 ZA是一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着重于表现背景的虚化和颜色之间的过渡,相对来说,锐度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而收小两档光圈到F4时,它能带给你锐不可挡的表现,而且边缘锐度相对于中心下降的并不大,我们建议拿到这支镜头的朋友在每一档光圈下都能好好的试拍几张,找一档你最喜欢的,用好它。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是索尼近期主推的a700配套镜头(APS机身上的),这也是蔡司第一支专门为APS幅面设计的可更换单反相机镜头,它采用了包含2片ED镜片在内的10组14片光学设计,35mm等效焦距涵盖24mm-120mm最常用的广角到中焦段,镜头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长度不变,前镜组不转动,以方便使用那些带有方向性的滤镜,比如偏振镜和渐变镜等等,镜头内部设计了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对焦时对焦环也不会转动,变焦时镜头会伸长一些,镜头卡口材质是金属的,镜身则出于向成本的妥协和对焦速度的考虑使用了金属塑料混合结构,镜头尺寸为72mm×83mm,全重440g,这支镜头最大光圈为F3.5(广角端)-F4.5(长焦端),7片光圈叶片,虽然没有9片的那么圆,不过在背景虚化上效果仍然令人惊讶(这是蔡司镜头很奇异的地方,Contax T* 50/1.7 Planar只有5片光圈叶片,背景虚化却非常漂亮,小编百思不得其解)。
SAL Vario-Sonnar T* 3.5-4.5/16-80 ZA的,对焦环和变焦环都采用了包覆橡胶的设计,增加了握持的可靠性和手感,从16mm段到80mm段只需要旋转90度多一点就可以完成,配合a700精准的对焦能力,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完全不输NC两家的超声波驱动镜头(700的对焦真不是盖的!)。

作为一个镜头,当然最重要的部分是成像质量,拜T*镀膜所赐,这颗镜头的逆光表现非常之优秀,完全超越了前辈的M系24-105、24-85等相同定位的镜头。比起来1870套或者1735D之类的见光死更是要强得多。基本上可以对光晕范围内的死白说再见了。
它色彩方面也表现的也很不错,介于清丽和艳丽之间吧,让人感觉色彩并不是很浮躁的那种表现。80端的色散稍微有一点,但是在同样变焦比的镜头当中也算是上品。广角端的锐度让人感受深刻,用一句不是很负责的话说:堪比定焦!当然这只是在广角端的色彩和锐度方面来说的。
再说说这个镜头的手感,对焦环在MF的时候阻尼虽然说有点大,但是还算是比较舒服。较大的阻尼配合较短的对焦行程,AF快,MF精确,这个设计可以说比较合理了。重量和用料上缺少质感,当然现在是什么镜头都塑料化,可是这个塑料的质感真的摸起来并不是很好。

再加上自重较轻的关系,带给人的不是这个价位的镜头应有的感觉。再加上S的细纹对焦/变焦环容易藏灰。不过变焦环的阻尼设计还是很均匀的,唯一的缺点是由于这个镜头是一个变焦前端伸缩较为厉害的镜头的设计,因此镜头向下和向上的时候阻尼变化较大,而且有时在垂直向上或者向下握持时候,镜头前端会因为自重伸出或者收回,让人感觉不爽。
虽说它的广角端在1.5×的换算比率下达到了24mm,满足了不少24广角情节玩家的需要,但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是广角端全开光圈的时候边角失光明显,部分题材因此拍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680是一个APS画幅镜头,也就是说它完全无法用在FF的机器上。经过测试 即使80MM端也有明显的黑圈出现。当然了,作为一个本来就这样设计的镜头我们对此不应该进行指责。不过这样对于以后要上FF的高端玩家来说(高端玩家理论上说也是ZA的目标人群),会导致不小的浪费,毕竟这不是一个便宜的镜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16-80mm焦距,相当于全幅下24-120mm的规格,光圈还是F3.5-4.5的,能做到这么个体积和重量,才62MM口径,打上蔡斯标,贴着T*膜,我们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
长久以来,Carl Zeiss(卡尔·蔡司)这块金字招牌本身就是精良操控与极致光学品质的象征,Carl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这支索尼单反拥趸者心目中华贵的镜中皇者融汇了蔡司引以为豪的Sonnar(松纳)光学结构,采用了17片13组的镜组,著名的T*多层镀膜技术和索尼最新的SSM超声波对焦也得以运用。它内载有精密的9叶片准圆光圈组件,并拥有1:4的最大影像放大倍率。该镜头以955克的体重显示了其机械和光学部件用料的货真价实,他最大镜桶直径为82.5mm,镜头总长135.5mm,可以配用77mm口径的滤色镜片。

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是一只全画幅镜头,可惜索尼的全画幅数码单反尚未出现,我们就用目前A系统的最高配A700与之搭档,来实际检测一下这颗“镜皇”的实力。
镜头多图:

图注:对焦窗显示最近对焦距离为0.34米
在转动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精神变焦环的一刻,从手指传来的感觉非常厚实和沉稳,阻尼敢很好,覆皮部分的手感也很舒服。

图注:老牌T*镀膜联姻新贵超声波驱动
在实际使用中,你能够确实感受到SSM超声波马达提升自动对焦速度的提升有多大。索尼公司去年推出的三款蔡司镜头,笔者一一都试用过,靠机身驱动完成的自动对焦能力可说是这些蔡司自动对焦镜头唯一的欠完美表现。
如今这颗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所展现出的自动对焦速度犹如脱胎换骨一般。同样的室内光照不足的环境,蔡司16-80mmF3.5-4.5 T*(搭配A100测试)犹豫不决无法完成合焦的情况,换作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搭配A700测试)便可瞬间完成合焦,毫无拖沓之感,相比佳能、尼康二家的同类产品对焦速度并无明显差异,超过1万3千元人民币售价的Zeiss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也算物有所值。

图注:镜身上增加了手动/自动对焦切换拨环(可自定义的对焦停止钮位于环内),可伸缩的前镜筒为全金属材质。
为短/中焦段镜头配备可自定义功能的对焦停止按钮可算是索尼单反系统的一大特色,同时索尼似乎也意识到位于机身上的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功能操作起来效率不是很好,而特意为 Vario Sonnar T* 24-70mm F2.8 ZA增加了自动/手动对焦切换拨盘,操作起来可谓得心顺手。
ZF系列F接口蔡司镜头是由蔡司和确善能合作生产的,准确点说是由蔡司提供生产技术和质检,确善能代工生产。蔡司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和日本厂商合作了,比如和雅西卡Yashica合作复活了Contax,并且在日本富冈光学生产了大部分的C/Y卡口镜头,和京瓷合作推出了G系统的G1/G2和其他不可更换镜头便携相机等等,这次和确善能合作推出其他卡口的蔡司镜头可以说是前面这些成功案例的又一次复制罢了。
ZF系列镜头一共有7支,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Planar T* 1.4/50,Planar T* 1.4/85,Makro-Planar T* 2/50,Makro-Planar T* 2/100,下面我们将一支一支的讲述他们的来龙去脉,前生今世(这一系列镜头可以在DSLR上使用的有为尼康F卡口设计的ZF和为宾得K卡口设计的ZK两种,光学结构和性能没区别)。

第一支:Distagon T* 2.8/25
在介绍这支Distagon T* 2.8/25之前,我们先从它的名字Distagon开始说起。Distagon 这个词来源于Distanz(距离),和Gonio(角度),由Erhard Glatzel博士(同时也是Hologon的设计者)设计,是专门用于单反相机的广角镜头光学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反望远或者叫逆焦,我们知道在旁轴测距相机上广角镜头光学设计中有着非常棒的Biogon结构,但在单反上就没法用这个结构了,原因是Biogon镜头后组镜片离焦平面太近,而单反这个地方是有个反光镜的,而且对于任何的对称式设计的镜头而言,它对焦在无穷远的时候的光学中心位置基本都在前后镜组之间。
也就是说任何对称设计的35MM镜头最后一片镜片和焦平面的距离都远小于35MM,那反光镜的活动空间就没有了,要想让镜头后组和焦平面之间空出一个反光镜活动的位置,也就是一个法兰焦距的长度,就必须使用特殊的光学设计将整个镜头的光学中心后移,甚至可以后移到最后一片镜片的后面的空气中。和无与伦比的Biogon相比,Distagon在像质上并不差,但付出了结构更复杂,体积也更大,加工和装配精度要求都更高的代价,因此高质量的Distagon结构镜头一般都价格不菲。

上为C/Y卡口的Distagon 21mm/2.8,下为G系统的biogon 21mm/f2.8
在蔡司Distagon的家族里有D16,D15,D18,D21, D25, D28和D35等,无一不是令人痴迷的好头,不过生产出ZF接环的倒是只有Distagon T* 2.8/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这三支,就让我们按部就班的来从Distagon T* 2.8/25说起吧。
Distagon T* 2.8/25,实际焦距25.7mm,光圈F2.8-F22可半档调节,对焦距离0.17m到无限远,光学结构10片8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长度66mm全重480g 。
Distagon T* 2.8/25号称是大师寇德卡最喜爱的一支镜头。

D25在光圈全开时画面中央超过220pl/m的解像度,由中心至周边解像度渐次下降。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创造出它特有的立体感,适合人文题材的拍摄;而D25的光圈收到F8的时候,周边的解像度和反差大幅度改善,又是拍风景的好头。此头暗部层次丰富,本身的平衡性又做的很好,在保证了暗部层次的同时也不会丢失高光部分,用于黑白摄影时,随着光圈大小不同,成像的立体感和风格迥异,令人玩味。摄影家築地仁在谈到D25/2.8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蔡司只让他选三支的话,那么这支D25/2.8一定是三套马车中的一套。而有人问赤诚耕一(器材评论家,有著作《在日本实现莱卡梦》),最值得推荐的CZ镜头时,他给出了25/2.8,35/1.4,85/1.4的答案。

不过在确善能制造这支镜头的初期可能遇到了一些规格上面的小问题,不少用户反应初期的ZF D25在无限远的距离上不能合焦,这是风景拍摄中的大忌,不过到后期解决了这个小毛病,朋友们如果想挑选一支D25的话,最好还是带上相机去试试看。
Distagon T* 2/28和Distagon T* 2/35
接下来要讲讲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2/35这两支F2口径的镜头。
Distagon T* 2/28实际焦距28.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0.24m,光学结构10片8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全场94mm,全重530g。

ZF Distagon T* 2/28实际上是从80年代初蔡司和雅西卡合作复活康泰时品牌之后推出的Contax T* 28/2(MM) Distagon改了个接口而来的,它使用了浮动对焦镜组以满足缩短最近对焦距离的需求,这支头有着油画般的色彩表现,在蔡司的三支28mm镜头 (Biogon 28/2.8,Distagon 28/2.8)里面它的色彩堪称首屈一指!与此同时它的平衡性做的也相当出色,具有超高的细节成像。黎明前的天空,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绝好战场,从大家普遍的评价来看,这支头把蔡司的色彩表现和空气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也许只有一件事情会阻挡你拥有它,那就是价格不菲。

Distagon T* 2/35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Distagon T* 35/1.4的ZF版,不过蔡司并没有表示证实,而这两者在光学结构上还是略有差别的。

Distagon T* 2/35实际焦距35mm,最大光圈F2,最近对焦距离0.3m,光学结构9片7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全场73mm,全重530g。

这是一支令人难忘的镜头,它全开光圈分辨率就相当高,全开时的色彩也很好,暗角不大,BOKEH一流,在任何光圈下都有很高的清晰度,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浓郁,另外这支镜头的变形控制非常好,像场也做的很平,再加上纯粹的金属和玻璃的设计,无论什么样的溢美之词加在它身上都不算过分。 Planar T* 1.4/50
Planar,这是个令人激动的名字。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博士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这是镜头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首次实现了在大光圈的时候提供无像散的像场,而且能对球面像差做出非常好的矫正的光学结构,这使得能以较大光圈拥有高质量的光学表现成为了现实,Planar也是现代标头的鼻祖,几乎每一支标头都是Planar结构的或者借鉴了Planar结构,部分Planar结构的镜头甚至被誉为人类所能达到的光学极限,从他们的表现来看,真算是实至名归。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Planar结构镜头都能达到光学极限的地步,Planar结构作为一个传统的设计,非常适宜于标准镜头,而往往标头都是最便宜的镜头规格,所以受光学材料和加工工艺成本的制约,常规的planar标头在全开光圈时候的分辨率往往并不能使人满意,需要收小两档之后,才能体验到它那卓绝的像质。
值得一提的是两支特别的Planar标头,一支是蔡司在1996年为了纪念Planar结构出现100周年推出的纪念版标头Planar 55/1.2,它才是当之无愧的标头之王,在全开光圈下就有着优异的分辨率和非常平坦的像场,各种像差也纠正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另一支特别的Planar标头则是1966年蔡司为NASA专门设计的Planar 50/0.7镜头,它搭载在阿波罗计划中的绕月探测卫星上用于拍摄月球背面的地形和地貌,因此在用料和制作上不惜工本,得到的成像质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远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力极限。

而Planar T* 1.4/50 ZF则是由这支为康泰时C/Y卡口机身设计的Planar 50mm F1.4略做改动而来,它是蔡司Planar结构的代表作,在F1.4口径的50mm镜头中,它是站在世界之巅的王者。
Planar T* 1.4/50 ZF,实际焦距51.7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半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0.45m,光学结构7片6组,滤镜口径58mm,镜头直径65mm,长度45mm全重330g。

这支镜头承袭了广受好评的Contax C/y Planar 50/1.4的主要设计,但在使用的光学材料上略有变化,镀膜上也有所不同,因此ZF版的Planar T* 1.4/50实际上光学素质是要好于C/Y卡口的50/1.4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高了在F1.4-F2口径段的锐度,改善了大家都不是特别满意的最大光圈偏软现象,此外,这只镜头的成像柔和,色彩鲜艳饱满,分辨率高。F1.4和F2时成像素质优异,反差和分辨率略低,边缘部分有难以察觉到的畸变,从F2.8开始成像质量就令人非常惊讶,F4时候达到最佳,中心和边角都有高水准表现,对高光和暗部的描写准确,质感逼真,层次丰富。和尼康的AF 50/1.4相比,ZF 50/1.4在锐度和反差的匹配上显得更加流畅和游刃有余,色彩油润,而尼康AF50/1.4色彩则略有些干。
如果说硬要给这枚镜头找一个缺点出来,那就是它的焦外虚化有些生硬了,可相比它卓越的光学素质来说,这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缺点啊。
Planar T* 1,4/85
Planar T* 1,4/85,实际焦距84.8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可1/2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1m,光学结构6片5组,滤镜口径72mm,镜头直径77mm,全长62mm,全重570g。
Planar T* 1,4/85 ZF是这7支ZF镜头里面口径最大的一支,这也是蔡司推出的第五支135系统用85mm焦距大口径镜头了,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组),然后是比较常见的C/Y Planar T*85/1.4(6片5组),极为少见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组),还有一个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见的是自动对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组),可以看出,ZF版的85/1.4实际上是继承了C/Y卡口的85/1.4的结构略做改动的结果,实在不能称为一支新镜头,不过生产商也变了,C/Y镜头的生产商是富冈光学,ZF则改为确善能(另有小道消息称之前的contax镜头所用玻璃是由德国肖特玻璃厂提供的,现在ZF则改用了Hoya提供的环保玻璃)。

Planar 85/1.4 ZF是蔡司ZF卡口镜头群里面最富吸引力的一支,单单是外表就足以激起你的购买欲望,做工精良的全金属镜筒,最前端的镜片清澈无比,镀膜颜色是淡淡的青绿色,就像一只眉目含情的大眼睛一样看着你,令人痴迷,令人沉醉。不过,这也是最难以掌握的一支镜头,它就像是一个像黄蓉那样冰雪聪明的姑娘,每当你觉得已经把她握在手中的时候,却总发现她小腰一扭就逃出了你的掌心,没办法,再重来一次吧,Planar 85/1.4 ZF亦是如此,它最大光圈只有F1.4,虽然浅浅的景深对于营造气氛非常有好处,但也带来了对焦上面的极度困难,很少有人能把它又快又准的对好焦的。
也许你激动不已的拍摄了xxx张照片之后,回家放大一看,却只有那么3,5张是合焦的,其他都在两可之间,那时的沮丧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尼康能使用ZF系列镜头的机种对焦屏一贯的做的不是那么的亮,在对焦上难度就更大了,要用好这支Planar 85/1.4 ZF,先得练好鹰眼功,还要练好铁手功,然后最好给相机换个裂像对焦屏,多说一句,AIS接口的ZF镜头装在D200及以上的机身上时的确有合焦提示的功能,不过1.4的光圈还是太大太大了,不要盲目相信相机,学会利用裂像对焦屏还是很必要的。

这是一支极难掌握的镜头,习惯了迅捷而又准确的自动对焦的朋友们肯定一时很难习惯它,更难适应这种精工细作的拍摄方式,这支镜头根本不是拿来干活的,它是一个奢侈的玩具,在你终于能够抽出一点点时间逃开尘世的喧嚣与烦躁之后,带上这支Planar 85/1.4 ZF仔细的对焦,慎重的拍摄,去寻找那份属于你的安静和闲适吧。 Makro-Planar T* 2/50
Makro-Planar最开始叫做S-planar,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这支Makro-Planar T* 2/50实际上来源于蔡司的S-Planar T* 60mm F2.8。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S-planar一共有两只,一支是S-Planar 100mm F4,只能接皮腔使用;另外一支就是S-planar 60mm F2.8。S-planar 自90年代开始改名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为1:1,之后还演化出“c”版,c的意思是compact,镜头结构不变,放大倍率变为1:2,镜头缩小一圈,便于携带。S-planar 60mm F2.8于1978-1989年之间生产,其间又细分为3代。
S-planar 60/2.8最开始作为半导体制造工业中曝光电路图使用的(就是最早的光刻机镜头),在玩家的眼里,他被誉为2米内的王者,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哪支镜头可以与之争锋。他的表现尤以1:10的时候为佳,解像度最高,变形几乎为零。其实S-planar 60/2.8在无限远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对于慧像差的校正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即使是在所有蔡司135镜头里面,它的表现依旧足以名列TOP5之内。

回到Makro-Planar T* 2/50上来,这支镜头实际焦距51.6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最近对焦距离0.24m,光学结构8片6组,最大放大倍率1:2,滤镜口径67mm,镜头直径72mm,长度65mm,全重530g。
有句名言叫做微距无弱旅,这支Makro-Planar T* 2/50则是高手中的高手,除了蔡司一贯优秀的色彩还原,良好的反差层次和不错的锐度之外,这支镜头的特色是立体感非常强,在用幻灯机投影出的大幅照片上,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每一处细小的细节来,令人震撼不已。
Makro-Planar T* 2/100
Makro-Planar T* 2/100 ZF实际焦距97.5mm,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可半档调节,最近对焦距离0.44m,光学结构9片8组,放大倍率1:2,滤镜口径67mm,镜头直径76mm,全长89mm,全重680g。

Makro-Planar T* 2/100 ZF应该是从前代的Makro Planar T* 100/2.8略作改进而来。这支微距镜头实力最强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于微距,它从微距到人物再到风光通吃,微距镜头常见的那种刀劈斧刻般的锐利在它上面是见不到的,它的特色是层次丰富反差适中的锐,高分辨率只是基础,辅以适当的反差和层次,使得这支镜头对于色彩的还原有着绝佳的表现,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在柔和中不失细节,而且,当你在某一个地方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时,你就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层次似乎是源源不断的从照片中扑面而来,令人叹为观止。面面俱到,样样都强,这就是对这支镜头的评价。
======================================================================================================
======================================================================================================
德产顶级微距镜头--蔡司MP100 、SP60vs徕卡R100、R60
发表时间:2008-06-19 来源:无忌论坛 作者: casinoking 点击数: 6973 责任编辑: 黑眼圈
一直以来,德产微距镜头以杰出的光学成像傲视群雄,其中,蔡司、徕卡的100mm与60mm微距镜头均被誉为这个焦段的顶级镜头。为了解这四款镜头的强弱以及差异,用等效ISO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测一下。
镜头外观:

等效ISO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全图及截图部分:

第一组:蔡司Contax Y/C T* Makro-Planar 100/2.8 AEG与徕卡 APO-Macro-Elmarit-R 100/2.8。

截图100%图像,未PS: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20637
徕卡R60最大微距只有1:2,而蔡司SP60可达到1:1,一并贴出f2.8与f5.6的对比,也是100%截图:

可见,蔡司SP60/2.8在1:1微距时的像场不够平直,存在弯曲,f2.8时很明显,边缘成像远比中央成像为差,收小至f5.6后则很大改善。
拍拍静物花朵1:2微距,100%截图:

整图看看焦内焦外成像:


略谈谈对60mm微距的体会:
就成像而言,全开光圈时,蔡司SP60/2.8中央成像的反差与锐度比徕卡R60/2.8 macro好,边缘成像则R60表现更佳;
收至光圈f5.6后二镜几乎没有差别;但最小光圈f22时成像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SP60颇具高反差与高分辨率的双高特点,以及1:1微距的优势,而R60则体现了中央与边缘成像的一致性出色表现。
这二枚60mm微距镜头均不愧为顶级60微距镜头,随便拥有那一枚都是值得的。
原帖链接:德产顶级微距镜头——蔡司MP100 、SP60 vs 徕卡R100、R60
王者,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
康泰时Contax最早作为久负盛名的德国相机品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其由蔡司设计的镜头是胶卷时代的王者。CY口全名叫Contax/Yoshica接口(康泰时/亚西卡接口),是康泰时和日本相机厂商亚西卡共同制定的接口标准,适用于康泰时早期的CY口胶卷相机,比如167MT。
CY口的康泰时镜头群规模庞大,每一颗镜头背后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Tessar、Distagon、Plannar、Sonnar这些由100年前的天才数学家们徒手计算出来的的光学结构,更是成为后来者的楷模。尼康佳能无不从抄袭这些近乎完美的结构开始一点一点发展壮大(当然,还有一位不能不提的“莱卡”)。正因为如此,每一颗镜头都被赋予了迥异的个性,在不同的焦段上各霸一方。传说中蔡司最早所在的东德附近,盛产号称世界上最纯净的玻璃,最好的玻璃配最好的结构,让每一束光线尽情地在其中折射变向,毫无保留地贯通前后。关于康泰时CY口镜头的产品线以及各种技术资料,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17339
近乎完美的光学设计,辅以德国精良的机械技术,使每颗康泰时CY口蔡司头成为收藏级工业品。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全金属结构,无论扁到饼干头Tessar 45/2.8、胖到人像皇Planar 85/1.4、长到小钢炮Vario-Sonnar 80-200/2.8,无不给人厚实稳重的感觉。通身乌黑的烤漆与鲜红、纯白、翠绿和金黄的印字相映衬,稳重之下又不失活泼。内外两层铜制高精度的罗口金属套桶,甚至在不使用黄油润滑的情况下就可以保证内外的紧密相贴和柔畅转动,使得对焦的手感温柔又不失硬朗、轻巧又不失粘度。铜制结构的硬度还保证了镜头的寿命,使其经久耐用,哪怕历经数代仍不失当年风采。光圈环方面,其特有的弹珠结构避免了一般的弹簧片结构老化后所带来的“沙哑”声,让其永葆清脆。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让无数色友们为之倾倒的除了上面的两项以外,其印在镜头正面的红色的T*标志可谓是镀膜领域里的标杆。蔡司专利的T*多层反射镀膜,对射入镜头的光线进行最优化的筛选,去除对成像有影响的杂色。且不说镀膜到底对成像有何印象,光看一眼镜片在照明下的绚丽反光就会让人幻觉眼前的不是玻璃,而是水晶。
也许就像莱卡的M6的命运一样,不遗余力的用料和无法超越自己的光环,康泰时的经营也陷入了困境。多方探求之后,终于和日本的京瓷结为联姻,得以将这个品牌继续发展下去。所以康泰时CY口的蔡司头就有了“日本种”。和原先的“德国种”一起,被分称为“德头”和“日头”。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在镜头上印着“made in Western Germany”而后者则是“made in Japan”。由于日头都是在京瓷的日本工厂里生产,原材料也取自于日本国内,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日头”少了一些“蔡司”味。不过到底什么是“蔡司”味,这也只能是仁者见仁了。CY口的蔡司头,由于机身技术的进步,也分为AE和MM两种,后者相比前者加入了自动测光功能,具体表现在接口部分的形状有些细微不同,并且光圈拨杆的构造也有些区别。不过最容易辨识的一点,大部分的全黑接口的CY口是AE;银色接口是MM。这两个区别,再加上前面所说到的产地的变换,使得同一各型号的镜头,有了AEG、MMG、AEJ和MMJ四种。
从品质的角度来说,四者的顺序为MMG>MMJ>AEJ>AEG。而具体考虑到实际情况,无论是AEJ还是AEG,普遍年代久远,成色较差。而且接口是黑漆,划痕非常明显;MMG虽好但是稀少并且价格极其昂贵;所以剩下MMJ才是合理的选购对象。可惜京瓷也跟不上数码化的脚步,终于在2005年宣布放弃康泰时品牌,停止生产旗下所有康泰时的产品。消息一出,让无数蔡司迷唏嘘不已。
可是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却并没有因为京瓷的停产而销声匿迹,反而随着数码单反的普及而顽强的生存下来。现在只要使用一个CY-ESO转接环,康泰时CY的蔡司镜头可以轻松地用在佳能的各款单反上。尤其是随着全副单反平民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为全副而生的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相比众多数码镜头来说又横生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这里要提一下的是,喜欢蔡司的佳能用户应该是最幸运的,囿于接口口径大小以及法兰深度的限制,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只能转接到佳能的机器上,而其他品牌均不可以。其他品牌的用户如要尝“蔡司味”,那只能购买昂贵的由蔡司和亚西卡共同生产的各自接口镜头,尼康的用户可以选购蔡司ZF口镜头;宾得是ZK口;索尼是阿尔法口。所以,同样是蔡司的光学结构、蔡司的镀膜,虽然停产,但仍然活跃在二手市场的CY口蔡司镜头,无非是最实惠的选择。因此就有许多手头稍紧但中了蔡司毒的非佳能用户,买康泰时的头,自己上车床,改接口来用。
曾经在我手上的部分康泰时CY口蔡司镜头:
生态照之王——远望镜135/2.8

大师寇德卡的最爱——25/2.8

不可超越的广角——28/2.8

标头中的王者——50/1.4

奔跑的哲学,行走的疯子——人像皇85/1.4

广角之王——35/1.4

广角之王的小弟——35/2.8

拍美女的最佳选择——180/2.8

变焦的蔡司——35-70/3.4

虽然京瓷已经在2005年结束了单反照相机事业,但是其遗有数量庞大的YC口手动镜头,这些镜头素质非凡,无论是在胶片单反相机上,还是转接到数码机上,都具有相当的魅力。
Contax YC口的镜头水极深,以功能分类,有MM型和AE型两种,以产地分类,又分为德产和日产,还有以镀膜颜色分类,前后期号码的差别,纪念版和普通版的差别,往往使得初涉Contax的色友们眼花缭乱,而不同种类镜头价格的巨大差异,更令人无从下手。如果对YC口镜头历史不够了解,这里推荐几篇文章,相信诸位阅读后就会有入Contax门的想法甚至冲动了。
=======================================================================
bullcai蔡司主义
黯淡的光辉我的Contax Zeiss
135F2DCY/C卡口Carl Zeiss镜头年表
anpiueContax一些使用上的心得
小蔡CONTAX演义
=======================================================================

言归正传,当各位对Contax的YC口镜头有所了解后,我们来讨论镜头的选择和搭配。
=======================================================================
第一章 全变焦配置
=======================================================================
相比日本厂家,Contax YC口的变焦镜头并不算多,这并不是说Zeiss公司不擅于设计变焦镜头,恰恰相反,由于蔡斯对于变焦镜头的设计是非常严谨的,因而使得其变焦镜头几乎支支是可以独霸一方的角色,而且,他们都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名字——Vario-Sonnar。这其中的Vario,就是变化的意思,意味着这支镜头是变焦镜头,这种人性化的命名方式,更是为蔡斯使用者津津乐道。
首先来说说标准变焦,Contax前后一共生产过5支标准变焦镜头,他们分别是
Vario-Sonnar T* 28-85/3.3-4

Vario-Sonnar T* 28-70/3.5-4.5

Vario-Sonnar T* 35-70/3.4

Vario-Sonnar T* 35-135/3.3-4.5

Vario-Sonnar T* 40-80/3.5

这其中VS40-80是比较老的镜头,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停产,市场上存量很小,虽然有人说这支镜头有浓厚的德味,但是考虑到成色,价格和焦段均不是很合适,这里就不做推荐。
其余4支,都延续到最后期的生产,这其中最值得推荐是VS28-85,这支镜头市场上存量大,焦段覆盖广角到中焦,价格适中,而且全是后期的MM镜头,在功能上没有任何损失,充分具备一镜走天涯的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这支镜头的成像质量在世界上所有的135标准变焦镜头中独占鳌头,在哈苏实验室的测试中,其得到了4.0的高分,位列标准变焦镜头首位。虽然这支镜头的滤镜口径达到了变态的82,虽然有些蔡斯使用者宣称此镜色彩稍淡,蔡斯味不浓,但作为便捷性位先的标准变焦镜头,还有比VS28-85更出色的吗?顺便提一下,Contax当年给VS28-85的定价是154000日元,按照日元/20 = 人民币零售价的规律,这支镜头市值7700元RMB,而现在可以以其一半的价格将其请回家,实在是超值。
对某些荷包不鼓的人来说,VS28-85二手近4K的价格似乎还稍贵,没关系,蔡斯早已为你准备好了廉价的选择,这就是VS28-70,VS28-70是Contax最后期的镜头,97年才开始生产,这支镜头价格不贵,体积小巧,滤镜口径只有很普通的67,而且是Contax YC唯一一支使用旋转变焦环变焦的镜头,在使用上非常方便。配合下文介绍的VS80-200,足以构成Zeiss变焦的小资搭配,走南闯北都游刃有余。
Contax的长焦变焦种类不多,一共只有三款,但是每一款都很有来头。,他们分别是
Vario-Sonnar T* 80-200/4

Vario-Sonnar T* 100-300/4.5-5.6

Vario-Sonnar T* 70-210/3.5

首先推出的是小巧的80-200/4,这款镜头由于指标接近Canon著名的EF70-200/4L而被亲切的称为Zeiss小小白,但实际上,VS80-200在96年就已经被推向市场,整整比Canon的XXB早三年。VS80-200虽然镜筒是全金属,但是重量只有区区680克,这对于轻便为上的驴友们而言是非常可贵的,更令人兴奋的是,其滤镜口径只有55,和许多蔡司的轻量级定焦一致,充分体贴用户们的荷包。尽管蔡司没有在这支镜头上下猛料用上超低色散镜片(主要是考虑到成本问题),但其在200段全开光圈的解析力表现依然可圈可点,通常的说法仅仅是色彩略有不足,一旦收缩光圈后,饱和度就能大大提升。除了价格,重量上的优势,VS80-200的最近对焦距离全程均为1米,可以充当小微距使用(适马近两年主推的XHM最近对焦距离也只有0.95米,考虑到10年前蔡斯就能做到如此近的对焦距离,实属不易)。
小资搭配推荐
* Vario-Sonnar T* 28-70/3.5-4.5 + Vario-Sonnar T* 80-200/4 (价格大致在5.5K)
标准段加强
* Vario-Sonnar 28-85/3.3-4 + Vario-Sonnar T* 80-200/4 (价格大致在6.5K)
如果觉得VS80-200过于小巧,则可以考虑Vario-Sonnar T* 100-300/4.5-5.6,这支镜头价格和体积都较VS80-200提高了一个档次(价格6.5K,重量925克),最长焦段也提升至诱人的300。千万不要把这支镜头和日系那些规格接近的70-300狗头长焦作对比,因为在它平静的外表下面,蔡斯破天荒地使用了3片异常色散镜片;由于蔡斯有超强的设计功力,使用异常色散镜片是极为吝啬的,而VS100-300一下子拥有3片,其实力当然在这个规格的镜头中鹤立鸡群。此镜的唯一不足在于镜身太长而没有配备脚架环,导致使用时有些头重脚轻。
长焦加强搭配
* Vario-Sonnar 28-85/3.3-4 + Vario-Sonnar T* 100-300/4.5-5.6 (价格大致在10K)
如果觉得VS100-300光圈大小不过瘾,那蔡司依然为你准备了骨灰级的兵器。那就是传说中的VS70-210,此镜仅仅在80年代在德国生产,是蔡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其庞大的身躯,重量高达1145G,价格在当时更是天价。由于销路不佳,contax在89年就将其停产。然此镜因光圈大,成像极具立体感,且具有1:2微距的独门绝技,加上传奇的身世,在蔡斯烧友中拥有绝佳的口碑。配合VS28-85, 即使在数码横流的今天,亦可天下无敌。
高像质高价格配置
* Vario-Sonnar 28-85/3.3-4 + Vario-Sonnar T* 70-200/3.5 (价格大致在13K)
YC口的变焦镜头,不可不谈VS35-135,这支镜头是蔡斯唯一的一支大变焦比镜头,集大,重,贵,猛于一身。我虽然没用过这枚镜头,但是蔡友们对此镜头往往用到了最高级别的褒扬,比如超乎想象的微细节,蔡斯味很重,全焦段达到或超过定焦水准等等,甚至有传言说:蔡斯工程师们都认为这是他们制造的最好的变焦镜头。此镜虽然最近对焦距离颇远,但是其在35段可以进入微距模式,增强了功能上的灵活性。
一镜走天涯配置
* Vario-Sonnar T* 35-135/3.3-4.5 (价格大致在6K)
VS30-70由于其焦段范围小,不适合作为变焦镜头搭配中的一员,不过我会在下文的定变结合篇推荐它。
谈完了变焦,我们进入本文的重点——定焦。通常摄影界的说法是,Contax系统的变焦虽然牛,但是其精华却在定焦。如果玩Contax MF系统而不入一两只定焦的话,实在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
从价格上来分类,蔡斯的价格分为低价,中价,高价三类。
============================================================================
第二章 全定焦配置低价类
============================================================================
共8支:
Distagon 28/2.8

Distagon 35/2.8

Tessar 45/2.8

Planar 50/1.4

Planar 50/1.7

Sonnar 85/2.8

Sonnar 100/3.5

Sonnar 135/2.8

作为对自己产品极为负责的厂商,蔡司的低价头绝对是低价不低质,D28/2.8, P50/1.4和S135/2.8的搭配被称为穷人的劳斯莱斯。在这些低价镜头中,D28/2.8,T45/2.8,P50/1.4尤其值得推荐。
D28/2.8是蔡斯第一批推出的YC口镜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不过在这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超过D28/2.8成像水平的单反广角镜头却凤毛麟角,在哈苏试验室做的MTF测试中,D28/2.8以4.3的超高分位列135单反广角镜头之首,如此的低价高质,只有蔡斯才能提供。要说D28/2.8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它有个更有蔡斯味的哥哥D28/2,导致其被发烧友们所冷落。
作为一支标准镜头,P50/1.4从出世之初到停产后,一直好评不断,其标头中的标头地位无可动摇。即使是Canon那支EF50/1.4,因其色彩和标准ISO还原完全一致而被Canon认为是标头中的标准,但和蔡斯相比,总缺乏些写意的味道。P50/1.4实力平均,大光圈时在保持相当分辨率的前提下焦外柔和,反差适中,小光圈时锐度极高,解析力惊人,是一支典型的蔡斯风格镜头。
P50/1.7是P50/1.4的小弟弟,价格约便宜了800人刀,但是P50/1.7绝对不是蔡斯的“小痰盂”,在做工上,P50/1.7依然保持了蔡斯的高水准;在光学结构上,P50/1.7坚持了7片6组的改进型Planar结构,而非日系50/1.8的6片4组结构;在成像上,P50/1.7分辨率甚至超过了1.4的大哥。不足之处仅仅是色彩偏淡,最近对焦距离稍大。
穷人的劳斯莱斯搭配中的最后一支镜头是S135/2.8,平心而论,此镜除了价格便宜,最近对焦距离稍远外,几乎没有缺点。作为Sonnar镜头,S135焦外柔和,而焦内也足够锐利(大部分人觉得Sonnar不锐是因为受了关于S180流言的影响,其实Sonnar可以做到很锐,S135是一例,G系列的S90又是一例)。
定焦镜头低价配置
* Distagon28/2.8 + Planar50/1.7 + Sonnar135/2.8 (价格大致在5K)
* Distagon28/2.8 + Planar50/1.4 + Sonnar135/2.8 (价格大致在6K)
进入21世纪以后,“小既为美”的镜头设计风格开始重新流行,包括Pentax,Nikon,Cosina都推出了又薄又轻的饼干头。然而这些饼干头在压缩体积,重量的同时,却没有压缩价格,令人颇为遗憾。事实上,这些饼干头80%都沿用了蔡斯于上世纪初采用的Tessar设计思路。作为蔡斯百年天塞的嫡系继承者,T45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不比后诞生几十年的晚辈逊色,精心的光学设计和T*镀膜进一步加强了天塞结构通透的优势,90克的重量和不到2000元的价格使得T45如此的平易近人,把玩性远远超过比它贵几倍的牛镜。T45还有一支百年纪念版,光学结构和标准版完全一致,只是被赋予了华丽的金色外观,把玩性上更上一层楼。只是如此精致的器材,拿到野外拍片却总有些舍不得
如此小巧的T45,不配一款秀气的中长焦镜头实在是一大遗憾。幸运的是,蔡斯生产了S85,S85体积小巧,完全不同于那些威猛的85毫米大眼睛;且价格合理,成像优异(有流言传G90就是脱胎于这款S85)。尤其需要指出的是,S85是最容易买到MMG规格的一款镜头,而且由于S85受重视程度不高,MMG镜头的价格相对平易,对于想一亲MMG头芳泽的烧友来说不啻是一种福音。
定焦镜头小巧配置
* Distagon28/2.8 + Tessar45/2.8 + Sonnar85/2.8 (价格大致在5.5K)

============================================================================
第三章 全定焦配置中价类
============================================================================
中价类定焦镜头是Contax MF系统精华中的精华,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几只镜头均来源于此,常见的共11支。
Distagon18/4

Distagon25/2.8

Distagon28/2

Distagon35/1.4

Makro-Plannar60/2.8

Planar85/1.4

Planar100/2

Makro-Planar100/2.8

Sonnar180/2.8

Tele-Tessar300/4

Mirotar500/8

这11支镜头中,最著名的是D25,D35,P85和S180,恰好这4支镜头在焦段上也极为互补,这里就作为一套配置逐一推荐。
D25的光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30年以前,也正因为如此,其常常被诟病为大光圈边缘分辨率不够高,无浮动设计导致近摄成像劣化明显等等,这些缺点摆在其他厂商身上肯定就是狗头的代名词。但是蔡斯就是蔡斯,D25的中心分辨率还是保持了相当的水准,加上D25无可比拟的色彩优势,一旦使用得当,可以拍出非常具有韵味的片子,而缩小光圈后边缘分辨率的提升又使其成为风光利器(D25的色彩在拍摄风光时具有绝对优势)。日本资深器材评论家将它评论为“老手的最爱”,在蔡友圈子中,D25更是被褒扬为最具蔡斯味道的4支镜头之一。
论综合实力,D35也许是最平均的蔡斯镜头。大口径非球面镜片不但代表了高贵的身价,而且保证了光圈全开时的边角解析力。浮动镜组结构则成就了近摄成像的出色。出众的暗部细节和柔和的焦外使得其成为沙龙摄影的常客。类似“只为此镜入蔡家”,“D35将成为我最后一支YC口镜头”的评论,是对D35最好的注解。
P85虽然不一定是这个规格中最优秀的镜头,但一定是这个规格中最著名的镜头。便宜的价格,出色的MTF,优秀的做工手感导致几乎所有蔡友人手一支,配上RX以上级别的机器在外观上可谓完美。AEG, MMG, MMJ,蓝膜,紫红膜等等差异又使其被传奇的光环所笼罩。大光圈反差较低,小光圈时分辨率惊人,P85是蔡斯制造的一支典型的一镜多用的镜头,无论是拍摄人像,还是风光小品,都不会让人遗憾。
S180的身世也许是最传奇的,这支源自奥林匹亚索那的后裔,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然而反差偏低的问题多年来却使其遭受着“狗头”的恶名。平心而论,S180虽然反差一般(无论怎么收光圈,反差都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分辨率并不逊色(笔者和Canon的EF200/2.8L II对比过,最大光圈分辨率不相上下,用好S180,上三脚架是关键),经得起放大。S180色彩出众,焦外柔和,亦是四支最具蔡味的镜头之一。
定焦镜头标准配置
* Distagon25/2.8 + Distagon35/1.4 + Planar85/1.4 + Sonnar180/2.8 (价格大致在18K)
四支镜头的定焦配置略显繁杂,对大多数人来说,两支定焦镜头的组合足以保打天下。蔡斯F2组合中的D28/2和P100/2则为这样的色友提供了这样的便捷,而且,这两支镜头素质极高,均为其所在焦段中的姣姣者。
前文提到的D35在弱光下具有异常出色的表现,可是其依然拿不到蔡斯弱光之王的名号。D28/2.8虽然MTF极佳,但依然被人忽视。这其中的最大缘由,就是蔡斯生产了这支神奇的D28/2。无论何时何地,D28/2都能在分辨率,细节上有着一流的表现,特别在弱光的条件下,D28/2所提供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难以抗拒。
P100/2是蔡斯较后期开发的镜头,其最大的特点是全开光圈成像优异,无论在什么光圈下都能提供令人极为放心的成像质量,P100明锐度好,紫边控制出色,适合在数码单反上使用,除了色彩略素以外,几乎就没啥大缺点。(G2在其兵书十二卷中将P100/2列为顶级135镜头之一)
D28/2和P100/2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支镜头都比较吃光,逆光使用时需要更高的技巧,最好都加上遮光罩。
定焦镜头精简精品配置
* Distagon28/2 + Planar100/2 (价格大致在14K)
最后的一个组合是个人拍脑瓜想出来的,毕竟这个组合的焦段间隔极大,也许只有美国的先锋派摄影师会采用,这个组合的成员分别是D18, MP100(MP60)和TT300(M500)。
D18是蔡斯中最让人矛盾的镜头,位列4支最有蔡斯味的镜头之一,喜欢它的人则将其列为蔡斯的上上之选,但讨厌它的人直接将其骂为大狗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就16-9网站所作的测试开看,D18的解析力并不差。另有小道消息称,由于此头有浮动机制,而二手有些镜头在修理时没有调整过浮动,导致成像劣化。
做为公认的牛镜,MP100的实力不容置疑,无论是远摄,还是微距模式,MP100都能呈现丰富的细节和出众的层次,此外,它还拥有极为出色的手感,让人在操作时信心十足。在强手如林的百微家族中,MP100和莱卡的R100并称为两个不可取代的杰作。MP100用途广泛,亦可以客串人像镜和风光镜,在前两个配置中分别取代P85和P100的位置。
如果说MP100还有一个与之比肩的R100,MP60以及其前身S-Planar60则将R60抛在身后,这不单是因为MP60可以达到1:1的微距,更因为MP60可以精确记录最细微的细节和最微妙的光线。在标准微距这个规格上,二十多年前设计的MP60仍然是不可战胜的王者。
TT300和M500都位于不常用的超长焦段,一般人很少会购买,但是它们亦分别拥有独特的魅力。TT300的魅力在于仅仅用5枚镜片就完成了超长焦的构架,使得成像通透。而M500,也许是这个价位上最优秀的反射镜头。
定焦镜头极端焦段配置
* Distagon18/4 + Makro-Planar100/2.8 (或者Makro-Planar60/2.8) + Tele-Tessar300/4 (或者Mirotar500/8)

[附图:赌王兄的中高端MMG镜头配置]
============================================================================
第四章 全定焦配置高价类
============================================================================
蔡斯善于用普通材质制作出效果超凡的镜头,但是当蔡斯使用了高级材质高级工艺之时,不可一世的镜皇们就此诞生。以下镜头均为蔡斯丧心病狂之作,只要手头有闲钱,拿下后绝对不会让最苛刻的眼球失望。
Distagon15/3.5

F-Distagon16/2.8

Distagon21/2.8

PC-Distagon35/2.8

Planar55/1.2

Planar85/1.2

Planar135/2

APO-Sonnar200/2

APO-Tele-Tessar300/2.8

这九支镜头中F-D16,PC-D35,P135/2三支相对便宜,平均成交价均低于15K人民币,属于普通发烧友们尚能一亲芳泽的镜头。
F-D16是蔡斯YC系统中唯一的一支鱼眼镜头,相比其他日系的鱼眼来说,这支全德制的镜头绝对属于高质高价的范畴,F-D16全开光圈即有突出的表现,抗眩光非常出色,影调浓郁(赌王评)。适合有闲钱的烧友把玩。
PC-D35则是蔡斯YC系统中唯一的移轴镜头,和所有的移轴镜头相似,PC-D35像场极大,使得其边缘成像极其出色。相对于其他厂商的移轴头,全德制的PC-D35价格并不显得很贵,喜欢移轴的朋友千万不要忘了将其拿下。
P135/2是这些高价镜头中规格最普通的,价格也是最便宜的,95新以上AEG只要1万人民币出头。P135没有最顶尖的分辨率,但是拥有最通透的成像和最柔和的焦外,层次亦德味十足,可惜网上褒评不多,知者寥寥。
定焦镜头高价配置(多功能型)
* F-Distagon16/2.8 + PC-Distagon35/3.5 + Planar135/2 (价格大致在38K)
若要最优异的像质,蔡斯并不缺乏,只是对荷包的要求实在太高。
D21的大名相信路人皆知,这支以边缘成像超群的广角镜头在数码时代价格被一再炒高(相对于其最平易时的价格几乎翻了三番),从一支中价类镜头变成了高价类镜头。凭心而论,D21有着吃光较严重,色彩较淡的缺点。但是作为135单反的广角边缘成像王,D21足以凭一招打遍天下无敌手。
P55/1.2是蔡斯制造的最昂贵的标头之一,这支仅以纪念版发售的镜头更多时候出现在收藏家的干燥箱中而郁郁不得志(号称全球仅200支??),造成其成像风格变得难以考证。蔡斯在这款镜头中采用了APO的设计,足以说明其实力。
P85/1.2有着和P55/1.2类似的身世,不过由于市面上二手货多,价格比P55/1.2平易了很多(依然非常贵),采用7群8枚的复杂高斯结构, 其中有4枚高折射率玻璃, 并拥有浮动式镜片矫正近摄时的像差与变形。1.2的成像就几乎超过了同门P85/1.4光圈全开的表现。
APO-Sonnar200/2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作为长焦手动镜头使用不便。但是单就成像来说,AS200非常完美。按照"镜头性价比 = 镜头价格 / 镜头重量"的公式计算,AS200比P55/1.2, P85/1.2合算的多
定焦镜头高价配置(高价高烧型)
* Distagon21/2.8 + Planar55/1.2 + Planar85/1.2 + APO-Sonnar200/2 (价格超过100K)
============================================================================
第五章 混搭
============================================================================
混搭是现今时尚界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不同风格的装饰混合搭配,使得帅哥美女们更为青春靓丽;蔡斯的MF镜头作为摄影器材中的艺术品,在引入混搭概念后,同样魅力十足。
* 不同价位镜头的混搭
这是最常用的混搭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常用焦段上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更优质的镜头。
轻便之选 (推荐人:Luft)
成员:D25/2.8、P50/1.4、S100/3.5、T200/4
特点:都很小巧,都是55的滤镜,而且四种结构一样一支

超轻便之选 (推荐人:cycle999)
成员:D28/2+S85/2.8
特点:两镜走天涯,都是55的滤镜,适合扫街
蔡斯一镜到四镜的理想进阶之路: (推荐人: cycle999)
一镜:D35/1.4;
两镜:D28/2(D35/1.4),P100/2(P85/1.4,MP100/2.8);
三镜:D28/2(D25/2.8,D35/1.4),SP60/2.8,P100/2(P135/2);
四镜:D28/2(D25/2.8,D35/1.4),SP60/2.8,P100/2,S180/2.8(VS100-300)
特点:涵盖绝大部分蔡斯名镜,且素质均佳,不会使人后悔。
焦段涵盖最合理的配置(推荐人:Luft)
成员:D21/2.8,D35/1.4,SP(MP)60/2.8, P100/2, S180/2.8
特点:焦段间隙小,其焦段比均为1.7左右,且均为实打实的牛镜。
* 定变混搭
这是最有用的混搭,集变焦的便捷性,定焦的素质和可玩性于一身。
带标准变焦的搭配1 (推荐人,上帝武装)
成员:D21/2.8 + VS28-85 + MP100 + S180/2.8
特点:带有标准变焦,适合旅游,且支支是响当当的牛头。
带标准变焦的搭配2 (推荐人,上帝武装)
成员:D25/2.8 + VS35-70 + s135/2.8
特点:小巧精致,方便快捷,焦段覆盖合理。
带长焦变焦的搭配1 (推荐人,上帝武装)
成员:D35/1.4 + SP60(mp60) + VS100-300
特点:长焦火力强大,广角和中焦亦名副其实,滤镜皆为67。
带长焦变焦的搭配2 (推荐人,上帝武装)
成员:D25/2.8 + P50/1.4 + VS80-200
特点:中规中矩,实力平均,杀人于无形,滤镜皆为55。
* 与Contax G系统混搭
G系统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自动对焦旁轴系统,虽然在使用便捷上引起摄影界较大的争论,但是其镜头的素质却无人敢于诟病,这里蔡斯资深bigric给出了两套G系统和YC系统混搭的组合。(推荐人bigric)
三镜:sp60/2.8, vs100-300, g35
四镜:sp60/2.8, vs100-300, g35, g21
特点:引入了G系统优秀的旁轴广角,结合YC系统出色的微距和长焦,构成了一组素质出众,可玩性极强蔡斯中队。
* 数码相机转接的混搭
进入数码时代,由于Contax这批停产的YC口镜头可以通过转接环转接到Canon的数码单反上,引起了众人的兴趣,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YC口的镜头素质高,有些甚至超前设计。转接数码时,个人推荐后期的MMJ镜头,相对而言这批镜头镀膜改进最大,最适合数码单反发挥。以下推荐的4支镜头特别适合数码单反的转接(尤其是全副数码)。
* D21/2.8: 大名鼎鼎,超牛的边角成像使得全副广角不再是噩梦。
* D35/1.4:其综合素质保证了一贯的优异表现。
* P100/2: 中后期设计的镜头,几无紫边,非常通透,任何光圈都有出色的分辨率。
* MP100/2.8: 中后期设计的镜头,在数码,胶片上都没有明显弱点。

=================完=================


7. 为什么在日本制造
卡尔蔡司镜头在日本组装有很合理理由。在德国奥伯科亨总部,由于专注于电影镜头应用程序,其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市场大批量的需求。
与确善能一起,完美结合了卡尔蔡司“镜头制造质量标准”和确善能的生产力和经验。实施各种措施以确保满足卡尔蔡司对镜头的质量要求,即使他们是在外部合作伙伴的生产设施内进行产生。
自1890年卡尔蔡司相机镜头部创建伊始,不少由卡尔蔡司设计的卓越镜头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在2005年前,由京瓷在日本制造的著名C / Y型卡口,G卡口,N卡口和康泰时645卡口镜头。
为了以合理的价格向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镜头,我们决定由日本的合作伙伴确善能制造C Sonnar T * 1,5 / 50 镜头,他们拥有长期制造不同品牌高品质相机和镜头的经验。我们在日本生产的产品,均采用与德国相同的测量仪器,以保证以相同的规格进行卡尔蔡司品质控制,以保证“德国制造”。进一步的资料关于我们的产品“日本制造”,特别是我们与确善能的伙伴关系以及“重生”蔡司依康相机,您可以查询相关网站
8. 跟佳能或尼康比较,蔡司镜头采用了哪些新的技术或玻璃材料,有什么优势?
就像所有镜头制造商一样,我们依赖于从全世界主要的玻璃制造商采购光学玻璃。精妙的光学设计,依据我们的120多年研发摄影和电影镜头应用的经验,以及不允许最小的误差精确制造的全金属镜头桶,成就了蔡司镜头卓越地表现。
9. 蔡司镜头盖非常薄,很容易损坏或丢失。有什么办法改善吗?
我们正在着手改善镜头盖。
10.卡尔蔡司镜头能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吗?如何做到?
卡尔蔡司是世界上领先的光学公司之一。卡尔蔡司在许多应用领域都有光学产品:医药技术,手术器械,半导体镜头,扫描电子显微镜,眼镜。由于我们的产品领域非常广泛,技术的发展就是由多领域而不是单一领域推动的。由于卡尔蔡司可以把这种综合的力量在将来使用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保持光学领先地位。
11.会有更多的ZE镜头吗?
我们的目标是满足我们客户各种摄影题材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看到卡尔蔡司镜头有需求我们就会生产更多焦长的镜头。
12. 在数码摄影的时代,CZ镜头针对数码相机做了什么样的优化?数码定焦镜头和胶片定焦镜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图像传感器的玻璃片(红外滤色片,低通过滤器)有时候需要镜头与胶片的镜头相比,在光学设计上有一些不同,或者是调整某些镜头材料的类型。所以我们的镜头都针对流行的数码相机机身做了优化。
13. 新的ZE ZF镜头是否可以在传统胶片相机上完美使用?
是的。 我们的一些用户在他们的机身上使用了我们的新款镜头,成像质量优异。
14. 在使用层面上,CZ与SONY, NOKIA是怎么样的关系?
我们与3个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各自独立的不同领域内进行合作,与索尼主要合作发展a系统、卡片机、 便携式摄录机,与诺基亚的合作则在移动电话领域;罗技与我们合作网络摄像,我们与这些合作伙伴一同研发新型相机及相机模块组件。
15. 是否有可能推出更大光圈的镜头,特别是ZM镜头?
旁轴相机比起单反相机体系得最主要优势是结构更为紧凑,超高速镜头的设计往往同这点是冲突的,卡尔蔡司目前提供丰富的ZM镜头产品系列,能够在影像品质、镜头反应速度、外观尺寸、重量和价格上提供非常好的平衡。
延展阅读:

16. Contax CY镜头与新蔡司是什么关系?
我们目前单反相机镜头系列中,某些型号的光学设计(比如F1.4/85mm)是基于以往的Contax康泰时/Yashica体系进行改进的,然而另一些型号,如(F2.0/100mm)则完全是全新研发的设计,新推出的21mm ZE、ZF、ZF.2、ZK镜头则是延续了经典Distagon T* 2.8/21mm C/Y镜头的成功精髓。
17. Contax G镜头与新蔡司是什么关系?
由于这两个系统有完全不同的机械与光学体系(后焦距、镜座距、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ZM镜头与G系统并没有完全对应的镜头,一些镜头只是在基础设计上有相似之处。
18. 蔡司是否有计划推出ZI旁轴数码相机
目前没有计划。
由于旁轴相机的需求大大小于单反相机,然而其开发成本相对其需求来讲是差不多的,所以在目前阶段提供价格合理的高品质ZEISS数码旁轴相机是不现实的。
蔡司相机镜头部门将一如既往继续开发、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摄影和电影镜头,像前面的100多年一样。
19. 是否有蔡司原厂的滤色片?
在我们目前的产品线中,除了我们的CSC滤镜(色差补偿滤色片)是针对数码旁轴相机设计的,此外我们不提供其它摄影用途的滤镜。
20. 蔡司是否有变焦镜头 ?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没有计划生产变焦镜头,我们将专注于定焦镜头。
21. 蔡司会生产长焦镜头吗?
对于长焦镜头(比如超过200毫米焦长),在当今自动对焦在许多拍摄领域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所以我们看不到手动对焦的长焦镜头会在市场上有一个大的需求量。在我们现在生产的Macro-Planar T* 100毫米/f2和200毫米之间的焦长,我们计划在将来发布一些新镜头。
22. 为什么镜头必须返回日本维修而且出了保修期以后维修费这么贵?
幸运地是我们的产品返厂和维修的数量非常小。我们对保修期内的维修是在德国进行的。而出了保修期的产品,我们由我们的生产商确善能直接维修,因为要是在德国存大量的零配件并不划算。
23. 50/f2.0的镜头比50/f1.4的镜头表现要好,即使光圈小更小,这句话对吗?
每支镜头都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表现、速度、大小、重量和价格以后的一种妥协。Makro-Planar T* 50/f2是一支比Planar T* 50/f1.4更精密的镜头,所以要更大一些,重一些而且更贵一些。而Planar T* 50/f1.4如果不考虑其速度,是一支相对来说更紧凑的镜头,而且性价比非常高。尤其是在大光圈下使用时,Macro-Planar T* 50/f2的整体图像质量非常好。
24. 蔡司提供一些给索尼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吗?
蔡司/索尼镜头已经在卡尔蔡司网上商店有售(只针对最终用户)。索尼通过它的分销渠道独家销售。
25. 为什么ZE镜头老是供不上货?
由于某些原因,ZE镜头的需求量大大超过我们的生产量。我们正在努力改善分销结构,以保证将来供货顺畅。
延展阅读:
部分蔡司镜头(CY)转接EOS 5D MK II清单
玩蔡司镜头转接EOS的朋友不少,在1.6X的APS画幅不成问题,但在全幅就存在碰反光镜和划板问题,主要在5D/5D2上。5D2的反光板比5D稍往里缩了0.2mm,这样一些在5D上碰反光镜的蔡司镜头如F-D16/...
玩蔡司镜头转接EOS的朋友不少,在1.6X的APS画幅不成问题,但在全幅就存在碰反光镜和划板问题,主要在5D/5D2上。5D2的反光板比5D稍往里缩了0.2mm,这样一些在5D上碰反光镜的蔡司镜头如F-D16/2.8、S100/3.5等,在5D2就不会碰了。
提供一份蔡司转接5D2的清单,供大家参考:

使用的转接环是最好的宫本转接环:

谢谢各位朋友捧场,祝大家新年快乐。
jones_ruan兄,您说的情况我不是太明白。
是用OM-EOS环还是Y/C-EOS环?
我用OM镜头是Kindai(近代)的OM-EOS环,无电子触点的。三个外爪卡到EOS口没有阻隔,但接到EOS口腾龙1.4X增距卡口上会有阻隔,需稍为调节一下也能安上。
而这片宫本的YC-EOS是唯一的一片带电子触点的转接环,没有发生阻隔的情形
=============================================================
=========================================
=====================================
Y/C卡口Carl Zeiss镜头年表
作者:135F2DC
发表时间:2002年8月
1975年德国光学公司Carl Zeiss发表了一项公告:将与日本Yashica相机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35毫米单反照相机系统,其中Yashica主要负责相机机身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一部分新型镜头的制造;Carl Zeiss则主要负责新型镜头的设计与一部分制造。新一代的相机卡口被称为Y/C卡口。






 
由此,具有优良素质的Carl Zeiss镜头通过新一代Y/C卡口得以发扬光大。在日本实际承当镜头制造的是长期为Yashica提供镜头的老搭档富冈光学公司。Yashica位于东京北部的琦玉县户田市,而富冈光学位于东京西面的青梅市。虽然富冈光学仅仅拥有员工200余名,但却具备很强的镜头制造能力,它主要为其他厂家OEM镜头,其中制作精良而具有很高光学素质的一小部分则也以Tominon的自家牌子销售。
1975年当初,一部分规格的镜头仅有日本制造而没有德国制造;反之一部分规格的镜头仅有德国制造而没有日本制造。在中期,一些规格镜头在双方都有制造,价格却几乎没有差别。1989年,Y/C卡口镜头除极少数品种以外,全面停止了在德国的制造,而继续在日本维持制造。在90年代中期,一些开发的新品种(如Distagon T*21mm/2.8,Aposonnar T*200mm/2等)在日本投产,镜头素质之高,倍受好评。
通过本人了解的一些情况,得出个人的看法如下,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1)、德国制造的好?还是日本制造的好?关于这些的争论很多,我的看法是:从制造工艺和精度来看,德制与日制没有差别。因为相同的规格,不论德制与日制的镜头其销售价格几乎一样。如果说因为日制镜头的价格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判断质量不会太好的话,那么无法说明相同价格的德制镜头质量就会高。
(2)、风格的差异来自于产地?与其说来自于产地不如说来自于由于时代的变迁设计者对影像观念上的变化。因为即使相同规格的镜头,不论日制还是德制,前期与后期的版本风格的变化很明显。
(3)、从光学素质上看,随着年代的变迁,Y/C卡口镜头的整体素质在提高。这不仅来自于设计上的改善,也来自于制作工艺上的不断完善。
以下为1975年至2001年所有Y/C卡口Carl Zeiss镜头规格、类型、产地、制造期间以及当时的日本零售价格。关于镜头上的表示其意义如下:
镜头上的标志T*的原意为实施菜斯标准多层镀膜工艺的名称,广义来说作为菜斯镜头群中最高级镜头的标志被广泛采用。镜头上的标志T的原意为”透明”之意,来源于[Transparency];镜头上的标志*的意为”进化”之意;
AE——表示能够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设定的镜头类型。从1975年开始被用于几乎所有Y/C卡口Carl Zeiss的镜头;
MM——表示进化为能够实现快门速度优先和程序暴光的镜头类型,MM的原意来自于[Multi Mode]。1985年随着CONTAX 159MM相机的推出而开始采用。识别标志为光圈环上最小光圈数字印刷色为[绿色],与通常的白色区别。
G——意味着该镜头在德国制造,在镜头对焦环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样[Lens made in West Germany];
J——意味着该镜头在日本制造,在镜头对焦环下部印刷有白色字样[Lens made in Japan]。
广角和标准镜头年表
望远镜头年表

 
变焦及特殊镜头年表

 
广角和标准镜头价格

 
长焦镜头价格

 
变焦及特殊镜头价格

 
蔡司,这个创造了无数传说的光学巨人,在制作了一大批具有极高水准的高端产品的同时,对其低端产品仍然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有蔡司以后,享受超高成像质量不再是富人俱乐部的专利。一支P50/1.7足以让你一窥摄影的精彩世界,仅仅千余元的P45/2足以和价格几倍于它的镜头抗衡!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生产厂商,一分钱一份货本无可厚非,但是蔡司做到了一分钱三分货。一下是本人对蔡司的不负责任的狂想,取名蔡司主义。喜欢的色友不妨进来多看两眼,不喜的朋友尽可以嗤之以鼻,嘟囔一句烧糊了的发烧友
Y/C口单反镜头
Distagon T* 25mm F2.8
Distagon 取名于Distance(距离),和Gonio(角度)。由于SLR的特有的反光镜结构,所以不得不增加法兰距离,由Erhard Glatzel博士(同时也是Hologon的设计者)设计。在Distagon的家族里有D16,D15,D18,D21, D25, D28和D35等。这支Distagon 25/2.8 被称为“素人好きなレンズ”,行家里手的最爱!那谁谁,大师寇德卡不就是就是用D25吗!D25/2.8,早 在Contarex时代就存在的老设计,80度的视角,仅 仅比26mm稍微大一点点。奇了怪了,视角和D28mmF2.8相近,光圈也一般大,相比之下D28mm还要锐利一些,可偏偏就要贵出近一倍的价钱?如果 评论一张作品仅仅限于锐度的话,那么就说明你还处于初级阶段:P一幅油画,凑到跟前看,仅仅是一笔一笔的油彩而已,后退几步以后它才是艺术。D25在光圈 圈开时画面中央超过220pl/m的解像度,由中心至周边解像度渐次下降。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创造出它特有的立体感,适合人文题材的拍 摄。实际上蔡司的D18,D25,D28都存在[像场面弯曲]的情况,但是在蔡司的神来之笔下,却创造出它独特的魅力,不得不佩服这位光学巨人才华! D25的光圈收到F8的时候,周边的解像度和反差大幅度改善,又是拍风景的好头。此头暗部层次丰富,不死白不死黑,动态范围大,用于黑白摄影时,随着光圈大小不同,成像的立体感迥 异,令 人玩味。摄影家築地 仁在谈到D25/2.8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蔡司只让他选三支的话,那么这支D25/2.8一定是三套马车中的一套!


 
Distagon T* 28mm F2
这 是一支很老的镜头,那在手上你有可能会误认为它是一支中长焦。最短摄影距离24cm,和Distagon 35/1.4一样,有专门为近摄校正用的浮动镜片。被摄影家折戸收入他的专著《蔡司神话的传说》中。有着欧洲油画般的色彩,在蔡司的三支28mm镜头 (Biogon 28/2.8,Distagon 28/2.8)里面它的色彩应该是首屈一指!与此同时它的动态范围也是最广的,具有超高的细节成像。黎明前的天空,昏暗的街角都是展示它功力的绝好战场。论实力说不定还在Distagon 35/1.4之上。 如果说 Planar是温文尔雅的妙龄女子的话,那么Distagon 28/2就应该是力猛刀沉的征西大将军!

 

 
Distagon T* 28mm F2.8
人们常说28mm是广角的起点,又是终点。比如21mm, 16mm等轻而易举地就能表现出超广角的冲击力。而28mm就不一样,更加接近人眼的视角,玩它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D28/2.8成像比较接近它的同 门 兄弟Biogon 28mmF2.8,在像场中央的解像度甚至还要略高一些,另外25cm的最短对焦距离也是B28/2.8无法比拟的。在折戸的《zeiss神话的继承》里有几幅D28/2.8的样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京都清水寺 拍的夜景。从价格上来讲绝对算不上顶级的D28/2.8,却能把黑暗中木纹刻画的清清楚楚!不得不令人赞叹:zeiss无弱旅!Zeiss头经常产产停 停,但是对 D28/2复出的声音却并不是不是那么响亮,或许是D28/2.8的表现过于出色吧。
Distagon T* 35mm F1.4
D35/1.4是文武全才的完美主义者!
作为35mm,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非球面镜片,为当时对非球面镜片效果还疑神疑鬼的工业设计界打了一针强心针。1.4 的光圈,1:5的放大倍率,在焦内和焦外做到完美平衡的Distagon。F1.4既是实用光圈,微光下既有超高表现,人常说放大出来的作品有中幅的风 格。一镜走天涯几乎就是用来专门形容这支头的。F1.4拍出来的散景让你仿佛是中焦所为,收小光圈又能获得超广角的效。用一句定性的话来讲,它是一支具有 空间切取功能的广角。明明是广角,拍出来的成像却有Planar的柔风,对于喜爱35mm视角的朋友来讲这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铭镜,对于还不太适应35mm 视角的朋友来讲,我说这是一支超越35mm的怪物。在摄影爱好者当中专门为这支35mm而更换门庭的大有人在。

 

 
PC Distagon T* 35mm F2.8
Contax 唯一的一支移轴镜头,一直都由德国生产,定价也高达40万日元!这支镜头的MTF和Distagon 35/1.4极为相似,但是由于要保证移轴以后的成像质量,像场却要大很多!一般镜头的MTF范围只到22.5mm,而PC Distagon却大到30mm以上!在18mm处D35/1.4的MTF即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PC-D35/2.8却仍然保持平直,表现在画质上的 话,就是边边角角都无比锐利!充分满足了建筑摄影的需要!PC-D35提供了365度,各方向可移轴1cm。加上相应的机位移动的话,还可以玩有趣的拼 接,以35mm镜头的超高加工精度,在加上拼接以后的画幅,一举超过中画幅相机的成像,满足巨幅放大的要求!

 
Planar T* 50mm F1.7
蔡司镜中最廉价的一支,成像的风格和P55mmF1.2有些相似,是蔡司镜中的优等生之一。和他的兄长P50/1.4相比,除了在光圈小半档,最短对焦距离 略长以外,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做工可能塑料一些)。但是他绝对不是为了填补产品线而生产的“狗头”。因为对焦比P50/1.4容易而被广泛的好评。在色 彩方面比他的兄长略微素雅一些。对于初心者来讲是最值得推荐的。毕竟“味道”这个东西是很难品位的。

 
Planar T* 50mm F1.4
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 Rudolph设计, 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是现在所有标准镜头的鼻祖。而这支Planar 50mm F1.4,是蔡 司镜头里水最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称为“标准镜头的帝王”,超过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无数的赞美之辞,但是完好他 需要足够的技量--毕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驾驭的。说道他水深,应为他的成像虽批次 号的不同变化实在太多。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再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叶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 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的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 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 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 的。 于是就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时间日本yahoo auction上这个批次的镜头价格持续走高,应该和这个不无关系。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是最难玩的。 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焦。contax的机身对焦屏做的出色的只 有RTSII,其他的(包括RTSIII)都很难发挥蔡司大光圈头的实力。但是RTSII的配件已经全部告罄,无法做维护,现在下手RTSII风险相当 大。目前的最佳选择是为RTSIII另配talberg对焦,如果能够在取景器上配以倍率放大用的MagP就%^#@!

 

 
S-Planar T* 60mm F2.8
S 代表的是Special Purpose,也就是特殊用途的意思。S-planar一共有两只,一支是S-Planar 100mm F4,只能接皮腔使用;另外一支就是S-planar 60mm F2.8。S-planar 自90年代开始改名为Makro-planar ,放大倍率均为1:1,之后还演化出“c”版,镜头结构不变,放大倍率变为1:2,镜头缩小一圈,便于携带。S-planar 60mm F2.8于1978-1989年之间生产,其间又细分为3代。第一代的镜桶结构里有一个消光作用的金属桶,在后期的S-planar里面这一结构都被省略 掉了。S-planar 60/2.8曾被作为工业用镜头使用,在玩家的眼里,他被誉为2米内的王者,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哪支镜头可以与之争锋。他的表现尤以1:10的时候为佳,解 像度最高,变形几乎为零。其实S-planar 60/2.8在无限远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在无忌上我曾经转载过用这支头拍摄的星空图案,对彗星收差的补正近乎完美,在所有Y/C口蔡司镜头里完全可以算 到4个手指里面!他的成像锐利,致密且带暖调,超越人的视觉,镜头中的魔鬼。


 
Planar T* 85mm F1.4
蔡司的铭镜,最前端的镜片几乎占据了整个镜桶,感觉能给一下子把人给吸进去!单就她的外表就足以激起你购买的欲望。但是同时她又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有 不少色友被她玩的团团转。于是买进,卖出,市场保有量相当大。整体来讲相同光圈下planar的景深要比sumilux来得浅,造成的结果就是在F1.4 时对焦超级不准。再加上Contax机身的对焦屏做的不尽人意,于是对付这匹烈马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她的F1.4光圈是如此的迷人,于是乎好多人 都想斗胆一试。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头天晚上早早的就寝,先把身体竞技状况调整到最佳。然后抱着万劫不复的心情参加战斗,在回家路上顺便进药店购入跌打损 伤,肌肉酸痛的良药,已被第二天之需。这样的话,很可能在20张中挑出一张,嗯,还看得过去的pp。这当然是笑谈,不过也足以证明玩Planar的 F1.4不是开玩笑的。由于Planar 85/1.4在光圈全开时光渗现象严重(1-2m范围比较突出),导致主体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一般。个人认为,这时接一个外闪,增加一些反差,看起来会比 较锐利一些。P85mmF1.4收到F2.8后,风格突变(其实也是景深在作怪),成像犀利且极富立体感(注意散景的二线性)。P85mmF1.4典型的 一镜两用,脸部有小缺 陷的可以用大光圈,省了一片柔光景。皮肤完美的,可以收小光圈,保证皮肤的质感一等一的好。再加上P85mmF1.4的暖色调,保证MM的皮肤健康水嫩。 由于变形极小,同时又是拍摄建筑题材的一把好手。P85/1.4的成像和P50/1.4一样,讲究序列号。P85/1.4也有光圈全开时就非常锐利的个 体,能不能寻觅的到就要看下的工夫如何了。比如580****的镜头,成像堪比P85/1.2的50周年纪念版......

Planar T* 100mm F2
如果说P85/1.4是当红偶像的话,那么P100/2就是具有超凡实力的实干家。P100/2一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上有 MP100/2.8打压,下有P85/1.4的围堵,显得默默无闻,以至于一度被迫停产。如果你觉得P85/1.4很难驾驭的话,那么这支P100/2就 是为你设计的。手头这支P100/2,深紫色的镀膜,比P135/2的颜色还要令人陶醉,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实际拍摄来看,F2的时候就非常锐利,一扫 P85/1.4那样软嗒嗒的感觉,色彩也比P85要清丽透明一些。在《蔡斯神话的传说》中把P100和法国神镜Kinoptik Apo100F2做了一番比较。 两者锐度相当,而且P100/2在焦外上没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漩涡散景,更容易创造出主体突出且富于立体感的作品。相对于Kinoptik Apo 100的3万人民币的售价,P100/2仅有其1/3的价格,不得不再次为蔡司而欢呼。P100/2比较容易吃光,利用这个特点,在逆光下,再稍加控制又可以拍出锐中有柔的作品,也算一头两用的一例。


 
Makro Planar T* 100mm F2.8
上文已经讲到P100/2之所以被打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支MP100/2.8!这是一支以微距摄影为主要目的的镜头,微距摄影的本行就不用多表了,一般 认为不太适合人像领域,居然能够把人像镜头的优等生打的满地找牙,足以证明这支镜头的实力。论实力这支头似乎还在S-planar 60/2.8之上,从微距到人物再到风光,拍什么都一级棒!生硬不是他的本色,柔中带锐才是他的真颜。柔中的透明感,柔中的立体感,柔中的空气感,柔软中 的致密描写,这是我对 这支头的评价。经常会有人把MP100和莱卡的APO Elmarit100/2.8一同相提并论。其实MP100和Apo Elmarit 100的风格迥异,MP100给人的感觉是写意,而Apo Elmarit 100的感觉是纪实。后出的Apo Elmarit100似乎是以MP100为假想敌而专门设计的,单纯比较数据而言,较为早期的MP100要稍微吃一些亏。这支镜头也有德日之分,而且镀膜 的色彩也相差甚多。本以为他们两者的成像会像D35mmF1.4的德日之差一样,可是比较的结果两者却非常 的接近。MP100/2.8光圈全开的时候就有足够的锐度,但是要想领略微距的小宇宙,收小光圈还是基本中的基本。

 

 
Planar T* 135mm F2
硕大的镜身,比Planar 100mmF2又要大出一号,而且口径达到72mm,同时也是焦距最长的Planar,蔡司的镜头群里属于比较另类的。加上5号金属遮光罩并与 RTSIII相配的话,刚勇威猛无比,足 以吸引MM的眼球,在车展等场合下相信能够赢得麻豆们更多的青睐。但是两者相加近两公斤的重量,在享受摄影乐趣的同时,亦可连成铁臂膀的独门功夫(蔡司的设 计者有没有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考虑过?!)。谈到他的成像特点,堪称Planar中的Planar。和Planar 85/1.4相似,但是最大光圈比P85/1.4要容易掌握的多,由于焦距较长,背景的整理更加容易一些。虽然随着光圈的增加解像度不断增高,但是成像依 然柔美,绝无生硬之感(F5.6以后稍有 些偏硬的嫌疑)。另外由于镜片数量 少而带来的通透感无与伦比,弱光下既有超高的表现,独特讨好的色调更是他独门武器。对红,兰,绿等原色就不用多讲了,这支头对浅色的再现简直就是绝品!在《蔡司 神话的传说》里,中焦入围的仅有P85mm F1.2和这支P135mm F2。蔡司的设计能力太强,仅仅用5枚镜片就造就了P135/2!镜片越少对装配的精度要求也就越高,5枚镜片的结构,不仅表明了蔡司设计上的大胆,也显示出蔡司对镜片的装配精度极大的自信。反观佳能在他的 EF135L里镜片的数量就 多出一倍,仅这一点就令人叹为观止。和Distagon 28/2一样Planar 135/2过早的从Contax的产品线上消失,实在令人扼腕。不过作为Contax的60周年纪念再版也足见蔡司对这支头的青睐。要充分发挥 P135/2的特性一支较好的遮光罩是必不可少的。

 

 
Vario-Sonnar T* 70-210mm F3.5
拥有这支VS变焦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此头生产于1979-1989间,鏡組12群15枚,重量为1145g。口径67mm。和VS40-80mm F3.5同时推出,在高光和暗部的表现上都可圈可点。成 像风格无限接近定焦的梦幻变焦,以著名的"3D effect"而著称!其 秉承老蔡头的特点,成像醇厚,结实饱满,极富立体感,当时主要针对专业及高级发烧友市场。此镜推拉式变焦,与一般有所不同的是,向外推焦距变短,往回拉 焦距变长。而且拽住镜身的两个小耳朵往回拉到微距模式既可实现70-210mm全程微距(1:2)。20年以上的老头,现在已经是芳踪难觅,品相好的更是少得可怜。 记得厂家好像推荐3号遮光罩,可是老镜比较容易吃光,我一直都用5号,至今还没有发现有不妥之处。

 

 
Vario-Sonnar T* 100-300mm F4.5-5.6
这是一支设计比较新的望远变焦,内含3枚高折射镜片来改善色差,在以设计取胜的蔡司的镜头群里面算是比较少见。同Distagon 21/2.8一样蔡司很吝惜地没有给他戴上Apo的头衔。这支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浓郁且锐利,从F4.5开始就引擎全开,由以100mm端更为突出!本 人非常喜欢这支头,只要曝光 准确,没有失焦或抖动,那么就是一幅好作品,要好过不少定焦。虽然焦距达到300mm,但是全长比VS70-210要短不少,放在小包里也绰绰有余。 900多克的重量比 VS70-210的1100多克来得亲切的多,对焦和变焦都比VS70-210要轻快一些,但保持着丝一般的柔顺。放大倍率1:4,不算太差,接上 extension tube后有超过1:1的放大功力。因为工作距离长,简直比MP100还要好用:一来不容易打草惊蛇,二来布光也要容易的多。有人抱怨没有配三角架接环, 但是我宁愿把三角架架在机身上,因为更容易抑制快门的震动。



 
Mirotar T* 500mm F8
要想获得500mm以上的焦距要么VS100-300(或TT300mm)+Mutar*2,要么就是Mirotar 500/8。要讲究小巧轻盈的话就数M500/8了。在contax的历史上还出现过3只Mirotar型的镜头。分别为M500/4.5, M1000/5.6和N-Mirotar 200。M500,M1000都是巨无霸,光重量就10几公斤,集蔡司望远镜技术之大成,超超高的成像质量和超超高的价格令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N- Mirotar 更是特殊用途,内含光电倍曾管放大,在月光下400度的底片快门速度达1/500秒,相当于0.03的光圈!M500/8在减少进光量的同时廋身成功,造 价也来了一个大跳水。配合高速底片手持即可拍摄,这是折返镜头最大的魅力。由于是折返镜头,从结构上来讲完全地无色差,这是他的优点;无法安装光圈调节 光量和donut形的散景是他的缺点也是特色。如果能够包容这两项不足的话,那么M500/8一定是蔡司用家超长焦的不二之选!

 

 
Mutar II T*

 
contax 的Mutar也就是一般所讲的增距镜,一共有3种。Mutar I是万能帖,两倍增距,任何一支Y/C口镜头上都可以使用。MutarII和MutarIII专门为长焦优化,只能使用在长焦上。从结构上可以看得出,优化以后的 Mutar比万能帖要少两个空气接触面,由此可以猜测成像应该会提高不少。MutarII为两倍增距,MutarIII为1.4倍。我手上的为 MutarII。作为测试我把它接在Mirotar 500/8上,把它变成1000mm F16的超长焦,自己先吃一吃螃蟹。跟预计的一样,第一,对焦变得无比艰辛,毕竟进光亮到了F16,没有一双好眼睛是不行的,又重新领悟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真意;第二,焦距到了1000mm以后对三角架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人在脚架附近走 动或微风吹过都能从取景器里感到丝丝地抖动,在三脚架的基础上再添一支独脚架,对镜头和机身作两点支撑后,稳定度提高不少。出来的结果也是所料之中,凡是快门速度不够的统统糊掉,只有拍夕阳的一张,由于速度够快才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为对比看看MP100/2.8拍摄的场景。M500/8+MutarII拍出来的面积只有其1/100!

 
 
蔡司的便携PS相机
Sonnar T* 38mm F2.8 (Contax T2)

 
1990 年作为高档AF傻瓜机的鼻祖横空出世,定价12万日元,在 其发布的十年间曾经创下了20万台的佳绩。再往前追溯到1984年 Contax T,那更是由保时捷的工程师为其良身定做,即便是现在仍然人气依旧!两者都共用同一只S38/2.8镜头,不同的是T1手动对焦,T2改进为AF。T2的 巨大成功,在日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高档PS机的狂潮。之后日本的各大厂家推出的各自的PS机,比如美能达的TC-1,理光的GR系列等。这些机型都以T2 为假想目标,在外观上也或多或少与T2有些相似之处。T2除了一般的钛版以外还有黑钛,镀金,60周年纪念,白金等变化版本。随着T3的推出那么是不是 T2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呢?好像并不是这样。T2镜头 的浓郁的色彩,反差,把玩性都和T3差别巨大。对我来讲T3不是T2的升级版,他们代表蔡司两个时代的产物,代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二者是不可替代的。


 
Sonnar T* 35mm F2.8 (Contax T3)
2001 年,T3是作为高档AF傻瓜相机T2的后续改良机登场。改良的第一点,由原来的Sonnar 38mmF2.8换成现在的Sonnar 35mm F2.8;第二,最短摄影距离由原来的70cm到现在的35cm;第三,最高快门速度由原来的1/500到1/1200。T3于T2相比,除了体积明显减 小更加便于携带以外,是拍摄的自由度增加不少,战时能出,出即能胜。在镜头的成像方面,加入了3块超 低分散镜片,在F2.8的时候的成像即相当于T2在F5.6的效果。与T2的浓郁与厚重相比,T3呈现更加通透和明亮的现代色彩。T3在设计上考虑更多的 是负片的使用,因此有略微过曝的倾向,因此我在装入反转片的时候都预先减曝0.3以上。T3常常作为备用机别在腰带上,其实有独当一面的功力。记得去年冬 天在尼亚加拉瀑布的时候,气温零下10度左右,就非常为我争气。T3身躯娇小,在人群中不引人注目,快速强攻当然不在话下,即便是在一般的摄影范围内也足 以令大型SLR咂舌。


 
蔡司的旁轴
Sonnar T* 90mm F2.8
Sonnar 命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取名于蔡司依康在德国南部的生产地,又说取名于德语太阳的发音(Sonne),具体是哪一个不得而知。最早的Sonnar由Ludwig Bertere设计于1930年代,以鲜锐的成像而风靡一世。Sonnar 90mm F2.8是一支G头,“G头无弱旅”这句话在这支镜头上又一次得到了体验!美国的P.P.摄影杂志把这支头评为135里的最佳中焦。个人感觉这支头介于 SLR 镜头Planar和Sonnar之间,兼顾两者的特色与长处,在色彩,锐度,立体感上都无可挑剔。好多人抱怨S90/2.8不好用,其实都是错怪了它。问 题都在机身上。G2虽然G1的对角 快,准了不少,但是根本性的缺点是没有办法确认对焦点的位置。广角好办,用景深覆盖就可以了,但是长焦就不好办了,搞得我至今不敢用S90拍人像。因为实 在是不知道焦点到底是在眼睛上还是在鼻子上。因为S90的成像实在太好,有不少玩家把它改成L39口,再接回M42的单反机身。因为S90的像场大,更有 甚者把它接到contax 645上当微距!

 

 
Planar T* 45mm F2
这是一支G系列的标头。由于从法兰距的束缚解脱出来,这支廉价(定价倒数第二)的标头一跃成为蔡司的 顶级。典型的一分钱三分货!被人称为“在野的天才”。 在野,是因为它虽然是Planar的直系但是却非SLR镜头,说它是天才,是因为它不凡的成像,即便是莱卡的招牌镜头苏米克隆50mmF2,除了在变形控 制方面略与不足外,其它方面均不遑多让。所有的赞美之词,空气感,立体感等等都可以用来描述这支镜头。光圈收到F4,即便是100年纪念镜 P55mmF1.2也会自愧不如!据日本“朝日相机”的MTF测试,在40pl/m的时候仍然有超过0.8的超高解像力。 在135的镜头里,macroswiter,kinoptik等超高价的电影镜头除外,还有能有更好的吗?他的成像和contax 645的P80mmF2的风格极其相近。说到遗憾,因该说最大光圈才到F2,在散景能力方面有些欠缺。

 

 
Biogon T* 28mm F2.8
还有比他更好的28mm吗?小小的Biogon 28/2.8足以和价钱高于他2—3倍镜头一比高下的实力,四两拨千斤一举跨入顶级28mm的行列,有着超越135的性能。从C/P的角度来讲它和 P45mmF2在contax镜头群中都属最高的。镜头本身的畸变几乎被完美的矫正,在蔡司的28mm镜头群里 面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像场的平整度也是首屈一指!它的成像风格明快且锋利。风景,建筑,人文物所 不能,无所不精。snap摄 影有它和P45/2两颗足矣!试想一下, 把它装在G1上,手动对焦调到1.5米,接上快门线,快门线的另一端揣在口袋里用手捏着。这样的no-finder盲拍,简直是杀人于无形!Biogon 28/2.8本身即可独当一面,同时又是Biogon 21/2.8的最佳替代品。B28/2.8在老蔡手上是不幸的,因为那个B21/2.8总是赖在G2上不走,搞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Biogon T* 21mm F2.8

 
Biogon取名于Bio(生命)和Gonio(角度)的合成语。把Biogon解释为“生命之镜”应该更为贴切一些。Biogon以光圈为中心,前后对称,也就是广角版的Planar。由于法兰距离短,不能被用到SLR系统上。
还没有购进G系统之前,已经有了一套很完整的Y/C单反系统。当时非常的眼馋Distagon 21mm F2.8。这支被广泛称为Apo-Distagon的超广角对我来讲有着无限的魅力。可是由于Contax的停产,Distagon21mmF2.8的价 格也象坐火箭一般直线上升。二手从停产前8-9万日元一直飙升到近30万日元!完全超出了预算!有一阵子,正是毒瘾大发的时候,每天都有座立不安的感觉。 翻来覆去,想到contax的G系里还有一颗Biogon 21mm F2.8。同样是顶顶大名。放狗在网上找了一把,二手价格才6万日元出头,加G2机身也才Distagon 21/2.8的1/3价格。犹豫两天以后购入。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完全正确。有余旁轴镜头在设计上不受如单反反光镜限制,在设计上有很大的空间, Biogon 21/2.8()在变形控制方面就比有Apo构造的Distagon 21/2.8还要优秀,实际拍摄中如果不用直尺来测量的0.5%话,根本觉察不出来。
Biogon 21的前身为为contarex设计的Biogon 21/4.5。G口的B21/2.8和先代相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口径大了2倍,但是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做任何妥协!完美的设计!在描写能力方面,不管是在 解像度,反差,诸项收差方面都堪称完美。从光圈全开开始就是Top gear!另外,在抗逆光方面也比Distagon 21/2.8要高出一筹。自然,鲜烈,现代的描写,是她把我带入蔡司的G镜头世界!

 

 
Hologon T* 16/8

 
神之眼!
看着这轻盈小巧,散发着蓝色幽光的半球体,产生的第一联想就是“眼睛”,带有德国纯正血统的眼睛!她晶莹透亮,好似弱不禁风,但是她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 因为她是神的眼睛。106度的超超广角,几乎为零的畸变,这个世界上除了Hologon,再也没有任何一支镜头配得上这样惊世骇俗的参数。
摄影家折戸是这样描述Hologon的:
ホロゴンで撮れる写真はホロゴン以外で撮れることはない---用Hologon拍出来的照片,其它镜头都无法完成!
個性的どころか、個性しかない---个性?它除了个性还是个性
ホロゴンの写真でもしも直線に歪みを発見したなら、それは被写体の方が歪んでいる---如果在Hologon拍摄的照片上发现直线弯曲了,那么一定是被摄体原来就是弯的!
その瞳に魅入られた人間が抜け出すのは容易ではない---但凡被Hologon的瞳孔捕获的人,要想再逃出它的诱惑势比登天!
神の目ならぬ悪魔の目かもしれない---或许它不是神的眼睛,而是恶魔的眼睛!
Hologon 镜头,G镜中唯一德国制造,5枚3组,与空气的接触面只有6面,从而决定了它超强的抗逆光性。用它拍出来的照片,色彩通透且浓郁。好像世上的万物都用清油刷过一遍。通常所说的 “油润”,在这个神之眼的作品里可以找到最佳答案!固定光圈F8,看上去好像不利于暗光下手持拍摄。但是结果却非常令人吃惊。即便是在1/4,1/8这样 的速度下,Hologon仍然能保持非常高的锐度。不知道还有Hologon存在的人是幸福的,认识到Hologon以后便如恶魔附体一般念念不忘,因为 Hologon并不是轻易就能到手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一枚镜头官方定价28万(G口),莱卡口的Hologo 15/8要到100万日元,还有价无市!兄弟也是挣扎再三,记得Hologon到家的那天晚上,把玩再三无法入睡。睡觉前,也是把它贡在床头柜上,为的就 是一睁眼就能看到它。我想我一定在梦里梦到他了,Hologon hologon holo gon, gon gon on……


 
P.S. 最早的Hologon由3枚高精度研削镜头构成,并且和机身一体化,价格非常的昂贵!80年代这支神镜从蔡司的产品线上消失。96年随着G1的推出,菜司 同时复活了这支Hologon.镜头的构成也由原来的3枚改成现在的5枚,并且有两处胶合。改进的结果就是在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