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币精灵玩具京东专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20:39

山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类改造并超越现实的活动,是人产生新经验的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简单地说,是旨在培养人才的教育;具体地说,是一种宏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的培养人的健全的新型教育。下面我结合山区教育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问题作一个肤浅的探讨。
一、山区教育的现状
在贫穷落后的山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交通不便,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给山区教育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多少年来,山区教育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徘徊。“创新教育之风”虽然吹到了山区,由于种种原因,也只是提在嘴上,写在纸上,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主宰地位,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适应和服从教师的状态,教师低估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总是不放心学生去做,时刻压抑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认为教师灌输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得越好。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得筋疲力尽,而学生却似听非听,思维处于半睡眠状态。即使有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目的也是启发学生得出一种标准答案。教师只教会学生记忆、考试,只把学生当作记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
毛泽东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能力的养成是教育的归宿。“注入式”教学,只能使学生成新的孔乙己。在当今知识竞争的社会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社会所淘汰,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
二、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应从转变观念入手。
1、领导思想观念的更新,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边远的山区,很多领导嘴上号召大家搞创新教育,但行动上仍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评价一个教师,只看这个教师的学生成绩,只要学生的分数高就是好老师,否则,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在这种制度下,老师们不得不抓应试教育,采取题海战术。老师评价学生,也只是片面看成绩,“分分,老师学生的命根”,正是山区教育的真实写照。多少想读书的孩子,在老师的“皮鞭”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这样,山区的教育能发展吗?我认为要使山区教育发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必须更新,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上为教师、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为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坚实的保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为教师提供创新舞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开展创新教育。
2、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好比撑船的舵手,学生思维的发展完全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潜能的开发。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必须更新,这样才能有一套良好的搞创新教育的方法。具体来说,教师观念的更新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更新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要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业务素质。在今天“学习化社会”中,知识的更新异常激烈,今天知道的东西,明天就可能过时,如果停止学习,就会落后。一个教师如果只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那他终究在知识的竞争中被淘汰。“正人先正己”,要想教会学生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有不断学习、奋发向上,对知识永不知足的精神。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相互质疑问难,成为信息交流的伙伴,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我想作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外,还应该全身心投入并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业务素质,使自己在学生心中天天都是“新老师”的形象,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育观念的更新
随着创新教育理论的讨论和开展,教师们已接受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但仍出现教师中心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把“教师主导”误解为“教师主导学生活动”,学生只能在教师主导作用涉及范围内发挥主体作用,课堂仍由教师支配。上课就是演教案,剧情甚至台词都是教师预先安排好的,学生作为演员,只能在剧中打转,而不是超出剧情。我们应该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主体活动进行,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它们的主体作用,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造成教师教死书,学生学死书,这样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运用。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获取信息、学会科学创新。二是改变注入式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改变学生 “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学生观念的更新
1)学生学习态度的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成果如何,只有在学生身上才能体现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当作客人,一切事情由老师包办。时间一长则使学生养成惰性,久而久之,会做也变成不会做。而创新教育是要求学生反“客”为“主”,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由传授知识转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由封闭式练习转化为开放的练习和开闭结合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学习方法的更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只会死记硬背,比葫芦画瓢,平时作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课堂中回答问题也只是照着书本读,脑子里根本没有思考。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思考、敢疑、敢思、敢说、敢做,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创新性人才。
三、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见老师总是“怕”,害怕自己说错,受到批评或指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主动活动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创新,以创新为荣,充分营造以守旧为耻的生活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做到“五敢”
环境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经常所处的环境状况,对个人的气质、性格、 智力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特征,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对他们来说,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全面发展的健康环境,是实施恰当、合理的教育的第一要义。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教师的“师道尊严”和拘束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和谐、民主、平等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在思想上消除一个“怕”字,使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疑、敢问、敢说、敢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我国古代学者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淮书,不淮上,学生只有敢疑、善疑、多疑,不断地从中寻找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要学生敢问,但并不等于会问,能问在点子上。为了让学生掌握质疑的实质,不能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没有实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套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质疑:①利用课题质疑,利用课题资源鼓励学生质疑,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诱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兴趣。比如教《你们想错了》时,开始我这样问:这话是谁说的?“你们”指谁?他们想什么?错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使学生明白,可以在课题上质疑。②抓住重点难点质疑,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是学生读懂课文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如《惊弓之鸟》一课,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出:更羸为什么只拉一下弦,那只大雁就掉下来了?魏王为什么不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为什么魏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点拨,范围不能要求过大,先阅读一小节或一段课文,仔细研究其中的字、词、句、标点,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讨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要他们思路开阔了,问题也就多了。长期训练他们,就学会了从文章的课题,句,段,篇以及文章的重难点等去质疑。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3、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主体,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练”的过程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多自主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治主体式”的创新教育模式。
4、提高质疑质量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由事物的结果追溯到原因或从目前追溯到过去,属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阶段。由于事物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客观上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引导学生多思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利用逆向思维质疑较容易引发超常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有突破性的作用。例如《狼和小羊》一文中,可引导学生质疑:狼到底有没有吃掉小羊?按顺向思维,小羊死了,按照逆向思维,学生的看法就不一样,有的说猎人来了,把狼杀死了,有的说狼掉进河里淹死了……通过自己提问,自己突破定势思维,表达了学生美好的愿望,体现了创新精神。
5、分层训练,形成能力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质疑能力,它是一个思维进步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需要分步训练,形成能力。大致分四步:①、范疑,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不会质疑,需要老师作示范,让其他学生会质疑。②、诉疑,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少不一,应鼓励较差学生多提问,让他们在提问中体验学习乐趣。③、褒疑,这个阶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对有深度的给予表扬。④、评疑,让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筛选评议,说说自己哪些问题提得好,为什么?通过四步训练,最终形成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
总之,在山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求我们教师有一个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创新意识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