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神兵有没有2:“三农”渴望金融惠农政策更快落到基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33:06
“三农”渴望金融惠农政策更快落到基层

东亚银行QDII产品热销中,不论升市跌市,都有机会获利
刚刚全仓买进,就有事要出门,涨还是跌急啊!哈哈,看手机就可以知道!

www.stockstar.com       2007-6-7 14:05:32       赵葆华       金融时报 【字体:大中小】 【收藏本页】 【打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从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操作实践看,农村金融体系中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特别是在协调金融市场化导向改革与改善、提高“三农”金融市场地位关系上存在缺陷,农村金融市场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剧,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形成明显反差。当前“四大矛盾”的凸显和“三个不相适应”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四大矛盾的凸显主要表现:
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与区域金融萎缩的矛盾。近年来,与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形势相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为提升经营层次,调整经营战略,纷纷对县、乡两级基层经营网点进行撤并,出现了机构与信贷增量的双重紧缩,对区域尤其是县域经济支持弱化,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资金短缺与资金外流的矛盾。近年来,原来承担支持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基本已演变成单纯的存款机构,加上邮政储蓄存款,大量资金通过系统上存,县域机构存贷比严重失衡,县域资金外流与贷款满足率低的矛盾突出,给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定价奇高与支农政策之间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网点的大面积撤并,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由于缺乏竞争和有效的担保,使得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加重,农村市场贷款利率呈现持续走高的运行态势,农业属弱势产业,生产效率较低,本应成为金融部门尤其是农村信用社扶持重点。而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对“三农”贷款利率上浮出现走高趋势,利率执行基本“一浮到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加重农民负担。
地方信用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大大影响到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信用意识,甚至采取骗贷、赖贷等多种方式,侵蚀和废止银行债务。大多数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内部财务不健全,缺乏优势项目,使金融机构不敢扩大信贷支持。
三个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
一是信贷需求结构与投入结构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传统农业空间将越来越小,“公司+农户”、农村新兴产业及乡办、村办、户办民营企业等应运而生,长期、大额的资金需求量增大,而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发放1年以内“三农”贷款所占比重达90%左右,资金以2万元以下小额农贷为主,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周期规律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二是农村信用社现有管理体制和资金能力与其肩负职责显得有些乏力。农村信用社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主要信贷资金供给者,弥补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下降的缺口,而农村信用社现有管理体制和资金能力与其肩负职责不相匹配,支撑着高风险、低收益县域经济发展的繁重任务,形成了“瘦马拉重车”局面,“一农难支三农”,贷款增量过分依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仍非常有限。
三是财政与金融在支农项目资金上投入不匹配。财政支农资金由政府投入,金融支农资金由金融机构投入,两者目标不同,前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后者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在现实中两者顺利结合有一定难度。
作为基层金融工作的参与者和服务者,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上述“四大矛盾”和“三个不相适应”问题,我们认为,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除农村经济主体、政府财政加大资金投入以外,还必须充分运用金融手段融通资金。最迫切的是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建立分工合理、功能齐全、辐射全面、互补互助,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业务经营战略转型,改善新农村建设信贷资金供需矛盾。
2007年1月召开的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框架。农业银行将要发挥县域主渠道的作用,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工商企业的资金需求。农业发展银行则要摆脱仅开展粮油购销储备信贷业务的局限,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农村开发性金融的新途径。而一直以来担负支农“主力军”重任的农信社则延续和巩固自己2003年以来启动的深化改革试点成果,定位于社区性银行,继续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目标化改革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政策性配套扶持政策的落实和信用环境的改善,这一“细分市场、各归其位”的改革思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前景广阔。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