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圣山灵符能交易吗:汉风贵地? 新野中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57:35
汉风贵地  新野中兴                                               作者: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高清林
参天古树是城市的年轮,文化底蕴则是城市的灵魂。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历史长河逝者如斯,浪淘尽处是浮尘泥沙,是千古风流人物;积淀下来的是之金,传承下去的是人文之根,通古而烁今、独具神韵的是“文化名片”。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点上,追寻古城新野的文化之根,熔铸根深叶茂、承传光大的人文之魂,致力于古城新野的中兴壮举,显得犹为谋深而泽远。在我们挺直了“工业强县”的脊梁之际,在政通人和、百业勃兴、民生安康、社会和谐的今天,洗磨新野的文化名片,  弘扬新野的人文精神,是县委、政府的一大战略性突破,是提升新野“软实力”的重大抉择。正所谓顺乎时,合于道,惠及远。那么,本人不揣粗浅,聊表管见。将围绕“汉风贵地、新野中兴”的主线,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文化之根、人文之魂、中兴之策。
文  化  之  根
稽诸史乘,寻根求源。新野西汉初年置县,古称棘阳、义阳、百宁等,  自古为中州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新野名人辈出,彪炳史册,风物胜迹,古意犹存,汉砖画像,触手可摸。我认为,文化之根的追溯,历史文化方位的判定,不是以时间久远为依归,  而应是以历史高峰为标志,以承古润今为主旨,以英才贤达为代表,以名胜古迹为氛围,以人文精神为传承,以典故传说为点缀,因而构成了“往事越千年,人文传古今”的文化之“根”。具有唯一性、特色性、图腾性和传承性。
史载有其人,言之有考据。史有正史与野史之分,言有真言与戏言之别。本文是以《二十四史》为总揽,  以《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为镜鉴,以《贞观政要》而非《隋唐演义》为标本,兼论南北朝、隋唐、明清之人物。新野的文化之根在“汉”,历史上称为“东汉”。概括起来讲是四句话:“光武中兴的发祥地、蜀汉政权的策源地、重才尚贤的贵地、汉画像砖的宝地”。如果说新野之历史文化犹如历经风霜、恒古常青的汉桑,那么应该说其“根深”——植于东汉,  以邓禹、岑彭、阴丽华、邓绥和刘备“三请诸葛”为代表;  “干直”——挺拔于南北朝、隋唐之际,以庾信、岑参、岑文本一门三相为代表;“叶茂”——发扬于明清至今,  以抗英名将齐慎、马化龙一门三进士、马名驹一门三作家及至现代张长弓、张一弓父子作家等为代表。探寻汉桑之魂,本人有感而发曰:“古今家国多少事,一脉相承汉为根。治乱兼济群英起,丹心入卷励后人”。作为汉风贵地的新野,其历史文化的定位,彰显出六大特征:
一曰武则安天下。光武帝刘秀起兵反莽兴汉之时,新野人铁肩担道义,拔刀争相助的有邓禹、岑彭、马成、马武,“二十八宿”之中居四,为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据《后汉书》记载,刘秀降生之时,有赤光照室中,有嘉禾一茎九穗,故名光武曰“秀”。刘秀避吏于新野,卖谷于宛,游学到长安,在邓禹、李通等豪杰的辅佐之下起兵反莽,杀新野尉得马换牛。拜邓禹为大司徒,岑彭为征南大将军,新野群英荟萃,聚义而起,运筹惟幄,纵横骋驰,天下得定。
岑彭公系棘阳(今前高庙乡)人,封顺德侯,行大将军事。入川征蜀之时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以讨有罪,不受牛酒,百姓皆大喜悦,争门开降。后有三国名将邓艾历险峰而破蜀汉,可以说破川入蜀者,前有岑彭后有邓艾。李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话说: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挺进川蜀之地者,除了新野籍的两员大将,还应加上曾屯兵新野、“三请诸葛”的蜀汉先主刘备。受曹孟德排挤,遭到刘表暗妒的刘备屯兵新野、难伸大志之时,  因“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冒风雪赴卧龙岗“三请诸葛”。诸葛亮以其雄才大略指点江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对策,诸葛亮出山来新野之后,修耕织,募厉兵,施教化。先火烧博望,又水淹曹军,后火烧新野,最后“火烧赤壁”。展现了其“智圣”的卓越才能,促成了“三国鼎立”之局。可以说,诸葛孔明早期的“火攻”战略思想是初出茅庐在新野形成的。
二曰政则主枢机。“二十八宿之首”邓禹,字仲华,今新野樊集乡人。十三能诵诗,游学京师,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禹“深沉有大度”,乃辅宰良臣也。起兵之时,进言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施政之时,进言刘秀“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选将任臣之时,刘秀“多访于禹,禹有所举者,  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功成之后,禹封为高密侯,“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史称“夫变通之世,君臣相择,斯最作事谋始之几也。褫龙章于终朝,就侯服以率岁,荣悴交而不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后世莫规其间,不亦君子之致为乎!”“光武中兴”之盛世,离不开当时新野籍精英的辅佐,  当时入阁拜相、参与军机的新野籍人才济济于朝堂,为国尽智,效命疆场,一时多少豪杰。唐代岑氏一门三相,即岑文本、岑长倩、岑羲,  皆有作为,世之罕见。缔造“贞观之治”盛世的唐太宗曾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可见对其器重。因操劳过度,精力枯竭,岑相51岁染病而死终,陪葬于昭陵皇家墓地。
三曰文则著华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挺起一座高峰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为梁之绝冠,启唐之先鞭”的庾信。庾信,字子山,今新野上港乡宅子村人,系南北朝后期优秀辞赋家,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人文风。“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诗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毛泽东生前十分喜爱庾信的《枯树斌》,至到病逝前几天,还叫人读《枯树赋》给他听。《哀江南赋》更是千古名篇,抒写慷慨悲壮之叹,于骈四俪六之间,道不尽亡国之痛,羁旅之悲,雄健之风,沉郁之情。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名句的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其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抒写将士豪迈乐观精神及戎马生涯的苍凉情感,具有“雄奇瑰丽、昂扬奔放”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著有《岑嘉州集》。“诗圣”杜甫就非常称赞岑参的诗,在《九日寄岑参》一诗中说:“岑生多新诗”。岑参的诗“属辞尚清,用意尚切,迥拔孤秀,每一篇绝笔,则人人相传写,莫不讽诵吟焉”。宋代大诗人陆游对岑参十分推崇,说他“笔力追李杜”,  “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及至清代诗人李青的《百柳诗》和现代作家张一弓的《张铁匠的罗曼史》,都是传世的佳作名篇。
四曰贤则树楷模。邓禹的贤明通达自不必说,刘备三请诸葛、筹议鼎立的尚贤之举也无须多讲,在母仪天下、后宫辅政“半边天”中,新野籍的“第一夫人”们(四位皇后)可称得上是名垂青史,风华千古。刘秀年轻时曾感慨:“仕宦当作执金吾(九门提督,京城卫戌区司令),娶妻当得阴丽华(新野美女,超级女生)。”25岁的刘秀在昆阳大捷之后,升任破虏大将军,遂娶19岁的阴丽华为妻。刘秀即位后,以为她“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欲立为皇后。但阴丽华坚辞封后,为刘秀的天下大局着想,力主家势显赫的郭氏为皇后。及至郭后被废,阴丽华为后,“恭敬节俭,不爱玩乐,不喜笑谑,庄重沉静,性格仁孝,待人宽厚。”并且教子有方,其子为光武帝第四子,“十三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以贤明为念,培养出了显宗孝明帝。
历史上被誉为“皇后之冠”的邓绥,是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系邓禹的孙女,  因“姿颜姝丽”,使宫中惊为绝色,后尊为“太后”,临朝执政十七年,独掌朝纲,军政大权决不旁落外戚集团和权臣。其施政理念为:“唯有仁者宜在高位”,“政非和不图于心”。邓太后熟知文化典籍,公正严明,惩治贪官,提倡节俭,内检左右,外抑宗族,御抚边境。她重视人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为政之本,莫若得人。褒贤显善,圣制所先,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思得忠良正直之策,  以辅不逮。”如发明地动仪的“科圣”张衡、发明造纸术的蔡伦、东汉才女班昭等都是当时颇受重用的人才。
五曰名则传口碑。风烟散尽古迹存,一杯浊酒论英雄。如徐庶“回马荐贤”、刘备“三请诸葛”传为尚贤重才之美谈,“关公植桑”、“拦马敬酒”,体现亲民和谐之理念。岑氏后人香港太平绅士、紫荆勋章获得者,岑氏宗亲会永远会长岑永生先生等贤达谱写了现代亲和新篇。
六曰艺则集大成。作为汉画像砖之乡的新野堪称“宝地”,如果“秦砖汉瓦”是汉文明的凝固音乐,那么汉画像砖则是汉文化的诗情画意,  汉画像砖全国以中原为最多,新野以艺术成就为最高,像“泗水捞鼎”、  “二桃杀三士”等杂技狩猎画像,独一无二,为国之瑰宝,集艺术之大成。
人  文  之  魂
鸟瞰与透视新野历史文化的林林总总,触摸与感悟人文新野的历史胜迹,我认为:以“汉风贵地”为文化渊源,以“四地风物”(光武中兴发祥地、蜀汉政权策源地、重才尚贤贵地、汉画像砖宝地)为文化个性,以“文武英才”为人文代表,以正在崛起的“纺织新城”为现代标志性亮点,以汉风浓厚的重要元素构成新野“文化名片”。“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九天揽明月”。而传承于历史文化长河的人文精魂,则可归结为三句话:“自强不息,铁肩担道;重才尚贤,励志济世;明礼正德,民本和谐。”
一曰自强不息,铁肩担道。在农业文明时代,八水竞流,百里平川的新野,既是富庶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她居南襄之要冲,连结江汉之通道,为中州之屏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乾坤深系故民心。想我新野先民,治世则耕读传家,重才尚贤育英豪,乱世则自强不息,铁肩担道图崛起。于是才有了“光武中兴”之硕臣与宿将,于是才有了蜀汉刘备“三请诸葛”的运筹之策和鼎立之举。
二曰重才尚贤,励志济世。“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心者得天下。”王莽撵刘秀,新野人争护之;刘秀得邓禹、岑彭、马成等文臣武将,方崛起于群雄间,得成于中兴盛世;功成之后,邓禹不恋权位,引身先退,诗礼传家。邓氏之族兴旺累世,“二十八宿之首”的邓禹,被尊为天下邓氏的始祖;阴丽华被誉为“贤德皇后”,邓绥被尊为“皇后之冠”;“回道荐贤”体现了留才之诚心,“三请诸葛”展现了求贤若渴之圣规。庾信、岑参、岑氏一门三相、马氏家一门三进士等等皆以重才尚贤而留下口碑。
英雄豪杰支撑历史的天空,众星捧月方成达济天下之大江东去。从一定意义上说,风云激荡的历史天空,也是人才争锋的大舞台。在新野历史的长廊里,文武兼备、雄姿英发的精英人物,展示了他们“育才之心,识才之眼,选才之度,用才之胆,留才之诚,率才之器”。这中间既有运筹帷幄、横槊沙场的男儿豪气,更有贤德润帝心、玉手掌乾坤的巾帼女杰。
三曰明礼正德,民本和谐。作为汉风贵地生生不息的子民,明礼正德,民本和谐是“新野人”的经典民风和个性传承。在“光武中兴”的历史舞台上,从贤德皇后到二十八宿,以及内阁部长、尚书侍郎们,无不精诚辅佐,厚德敬业,没有留下奸佞小人的记录。刘备屯兵新野时,“关公植桑,爱民如子”传为一段亲民和谐之佳话。“拦马敬酒”、“召父渠”更体现了官敬业、民得惠的官德之誉。诸葛亮火烧新野,奔赴荆州之时,有人劝刘备将跟随而行的妇孺老幼丢弃,刘备曾慨然曰“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这大概是历史上“以人为本”的最早出处。当然,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其理念不在一个层次上。
中  兴  之  策
忘掉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可能成为现代化浪潮中的无根浮萍;孤寂地望着历史的背影而怅然若失,就找不准在新一轮综合实力竞争中的战略方位。搜寻历史文化之根,打造现代新野文化名片,需要有战略眼光、开放理念、谋划平台、创新机制和务实方略。将视野放在“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工业立县转向工业强县,从经济发展转向统筹和谐”的大平台上去考量,我感到, 打造“人文新野”的核心目标在于: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以软实力提升竞争力,以文明度滋润和谐度,使“古来汉风贵地”成为“今日纺织新城”,着力打造“人文新野”,努力构建“和谐新野”。
(一)明确文化定位,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在彰显文化魅力、提升软实力的大势之下,我们需要找准文化定位,确立文化战略,拓展文化产业链,构建文化产业化发展平台,把丰厚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融汇文化的浸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文化力变为生产力和影响力,提升新野的整体竞争力,形成“谋划—策划—规划—计划”一条龙的文化战略推进机制。
(二)梳理整合资源,彰显人文特色优势。以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依托,组织力量,精心梳理,挖掘深厚的历史名人资源、汉画像砖资源、古迹资源、旅游资源和传说资源,彰显新野“四地”特色,打造新野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三)创新文化载体,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在现实条件下看,可采取政府扶持,引导产业开发。将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以“直通车”渠道融汇到城镇化、软实力建设之中。要着眼长远,创新文化产业开发主体,制定优惠措施,着力打好五张牌:即历史人物牌(如邓禹、阴丽华、邓绥等),汉画像砖牌(如以砖为媒复原汉风歌舞等),姓氏寻根牌(如天下邓氏出新野,海内外岑氏祖根在棘阳),旅游开发牌(汉桑城、汉议事台、拦马桥等)以及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申报牌。
(四)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以文明度提升和谐度。在创建“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强县、全国皮南肉牛强县”,打造“绿城、水城、纺织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征程中,要一以贯之地实施“文化战略”,提升软实力,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地彰显“汉风贵地,纺织新城”的时代魅力,务求以软实力赢得战略上的致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