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壁纸:沭阳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0:54

 9月中旬,《决策》记者赶到沭阳县的时候,恰逢总投资15亿元的江苏新东旭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开工典礼。据称,该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达17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500个。对此,沭阳官员坦言已经习以为常:“今年1-8月份,全县累计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8个,其中15亿元或6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

  曾经“江苏第一穷县”沭阳,何以奇迹般地成为众多客商纷至沓来的投资热土?何以在举步维艰下一跃而起,迅速跻身“苏北三强”?沭阳洼地隆起的支撑点在哪里?

  “市级县”

  1500万元的“政府小投入”,却撬动了数十亿元的“市场大要素”,手法之高令人折服。

  站在18层高的大江国际饭店顶楼,鸟瞰沭阳城区,林立的大厦、繁华的街道、大片新型商住小区尽收眼底。目前,沭阳城区规划实施的560栋12层以上楼房,已有238栋建成、62栋在建、260栋即将开工,标志着沭阳城市建设已进入“高层时代”。而被称为“江北第一高楼”的财富广场,建筑主体44层,高166米,全面竣工后将成为沭阳的地标建筑。

  “沭阳县城是我们苏北地区包括整个江苏县城面貌变化最大、最快的城市之一,已经是个像样的城市了。”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如是评价。外界更是惊叹:好一座“市级县”!

  沭阳县城的变化,始于改革家仇和。

  1996年,仇和履任沭阳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发育严重不良的小城镇:城市化水平仅为7.5%,城镇人均楼房面积不足1平方米。从全国宏观经济背景看,当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正面临着难得机遇,并且稍纵即逝。仇和果断地把1997年、1998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年”,这比中央提出“小城镇、大建设”早了将近2年。截至2000年底,沭阳城镇新建楼房面积420万平方米,是1996年底拥有总数的38倍;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4.5平方公里扩展到25平方公里。“很多人是手里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仇和是想办多少事,就千方百计地找多少钱。这也许就是仇和大变政策魔方、玩空手道的真经。”当地一位官员慨叹。

  2005年,是沭阳的又一个历史性节点。沭阳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打造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作为“十一五”时期的突破口、主攻点和总抓手,“东扩南延”,迅速拉开城市框架。

  当时,沭阳大手笔规划了500栋12层以上楼房,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2006年早春,县城东部一片产量很低的果园,吸引了主政者的目光。3个月后,一座集生态式、园林式、休闲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公园虞姬生态园拔地而起,赢得市民一片惊叹。很快,沿虞姬生态园周围的土地急剧升值,39栋12层以上高层楼宇横空出世。1500万元的“政府小投入”,却撬动了数十亿元的“市场大要素”,手法之高令人折服。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建设中,沭阳实施“精品”工程,与一般县城比规模、比体量,与大中城市比特色、比品位。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

  另外,时任县委书记莫宗通还力主实施“低房价战略”。他认为,表面上看这是“退”,其实是“进”——房价越适应广大群众购买力,需求就越旺;需求越旺,开发就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就越快,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良性发展态势。目前,城区多层和高层楼房均价分别为2155元/平方米、2225元/平方米,比周边市县低30%以上,堪称整个江苏的“房价盆地”。2010年1-8月,在全国楼市一片萧条的背景下,沭阳商品房销售量高达98.56万平方米,与很多地级市相比毫不逊色。

  高成本时代背景下的低房价,推动了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向沭阳汇集。最近两年,“新沭阳人”(进城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外来人员)每年递增5万,大批商贸龙头纷纷涌现,商业辐射半径越来越大。沭阳也由此而成为江苏3家“全国文明县城”之一。目前,全县城区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剧增到了45万。根据规划,2011年底,沭阳城区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集中居住非农人口达到80万。

  “大项目压倒一切”

  沭阳两个县直部门实施整体搬迁,把1.7万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主动腾给软件企业。

  在沭阳县,一组数据启人深思:全县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跨过5亿元大关到2007年一举突破15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从15亿元到25亿元仅用了1年时间。2009年,全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40.1%,在江苏县域中居第19位,比2008年上升了4位。

  “沭阳速度”从何而来?答案在于“工业航母”的强势引领。10年之前,沭阳几无工业可言。直到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沭阳县委、县政府当机立断,提出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2005年,提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坚持外引和内培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沭阳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

  短短三五年间,沭阳初步形成省级经济开发区、软件产业园、昆沭工业园、沭城工业园、花卉苗木综合开发示范区等5大发展主体。2009年,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9家,总数达577家,销售超亿元企业32家,比2008年翻了一番。

  以沭阳经济开发区为例,在27平方公里土地上,已经承载各类项目59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投产企业362家,用工10.3万人,建成丝袜、画材、包覆纱、针织毛衣、手机扬声器、电动车蓄电池、单缸机活塞、天然VE等8个全国“单打冠军”。

  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案例是,沭阳“无中生有”,在苏北县级城市中率先建立软件产业园。

  软件产业是当今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成本提升、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北京、广州、深圳、佛山等软件重镇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纷纷将区域中心乃至总部迁移到国内二三线城市。沭阳敏锐抓住这一契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明显突破:2008年5月,每天流量达260万、国内最著名的软硬件信息发布平台——华军软件园将北京总部搬至沭阳;6月,广州小聪软件集团华东基地落户沭阳;9月,用易软件集团迁入沭阳……

  2009年3月,沭阳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局两个单位实施整体搬迁,把1.7万平方米的机关办公大楼主动让给软件企业。大楼刚一腾空,马上就有5家国内知名软件研发企业入驻。如今,随着89家软件企业的进驻,江北最大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已经跃然而出。2009年,实现税收1.05亿元;2010年1—8月,实现税收1.02亿元,令人刮目相看。

  其实,建立软件产业园仅仅只是第一步。按照沭阳县主政者的设想,未来几年,在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生物科技、软件和服务外包等5个新兴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主营收入50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比重达60%。

  2010年,沭阳推出“1512”工程,即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为确保完成招大引大工作目标,全县猛烈发起“首季开门红”、“大项目攻坚战”、“亿元大项目推进年”等一波又一波凌厉攻势。仅第一季度集中开工的两批4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就高达171.06亿元,这在苏北24县极为罕见。

  在更高举起“大项目压倒一切”大旗的同时,沭阳还千方百计做活广引外资、激活民资、策应扶持、金融信贷、政府投入、上市融资“六大投资”文章。例如,沭阳目前居民存款余额高达125亿元,人均超过7000元。这些民间资本一旦激活,对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将不可估量。又如,为企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力争在宿迁县区第一个拥有上市公司,3年内企业上市力争达到5至8家。

  招商“组合拳”

  当年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实行代理制,一年之后仍无实绩的予以调整。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仇和当年留下的巨幅标语,依然伫立在沭阳最为宽敞的街道两侧。尽管已离开沭阳10年,但仇和“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政治理念,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沭阳官员。

  例如,在招商引资考核大会上,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一把手”同时上台领旗。不同的是,先进单位领红旗,落后单位领黄旗,以示警示鞭策。当年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实行代理制,代理期限整整一年,一年之后仍无实绩的予以调整。据说,职务前加上“代理”二字的“一把手”官员已有10多位,其中还包括一名副处级干部。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为此而被诫勉谈话和全县通报批评,并在县电视台公开向全县人民作表态发言。

  高压政策确实锤炼和壮大了一支敢见大客商、敢谈大项目、敢做大买卖的专业招商队伍。原沭阳县第5招商局局长、桑墟镇镇长吴锋就因招商实绩突出,被擢拔为官墩乡党委书记。

  2009年4月,吴锋得知浙江瑞安客商林先生有外出投资的意向,专程远赴浙江拜访,双方相见甚欢。年底,林先生父子驱车赶往山东烟台分公司处理事务时,顺便到沭阳实地考察。“当天气温陡然下降,我看到林总父子衣着单薄,利用午休时间,专门为他俩每人买了一件羊毛衫。”林先生穿上衣服幽默地说,“这件衣服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当天,林先生便决定在沭阳投资11.2亿元建设汽车标准件项目。

  “招商引资工作细致而繁杂,我个人的感受是:一要注重细节,始终为客商着想,想客商想不到的事情;二要讲究诚信,以人格魅力和高效的办事水平感动客商,赢得客商的信赖。”吴杰深有感触。

  另一个经典案例是,有位客商的孙女在沭阳过生日,政府听闻之后马上派人送去生日蛋糕。服务贴心、细化到了这种程度,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验证了细节的力量,那么,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则是沭阳的又一制胜法宝。

  2006年,在义乌招商时,沭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魏伟结识了当地客商李先生。当时,李先生并没有外出投资的意向,即便如此,魏伟仍然经常邀请他来沭阳考察,介绍沭阳的变化,让他感受沭阳大开发、大建设的浓烈氛围。2009年,李先生的企业出现用工短缺,打电话向魏伟求助。在短短几天内,魏伟就将100多名工人送到他的企业。李先生十分感动,很快就在沭阳投资了15亿元的项目。

  2009年4月,时任沭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涛转任北丁集乡“代理”书记。为了拿掉头上的“代理”二字,马涛日思夜想如何招引项目、发展经济。一天晚上9点,他获知有位浙江老板想来沭阳投资,于是连夜赶到浙江,第二天早上就出现在了老板的办公室,最终把项目“抢”到了北丁集乡。2010年2月,马涛终于顺利拿掉“代理”二字,但他并不轻松:“‘代理’制如攀岩,稍一松懈就会掉下来,重回‘代理’。”

  “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一个项目引进上的差距、一项工作启动时间上的差距。尽管是一步之差,但这一步,实质上就是思想解放程度和综合能力的表现。”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说,“新时期的党政干部,关键时候要敢于亮剑,敢于招商,敢于落实,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批评。在招商引资上,可做不能说的,大胆做。不敢冒风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