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包月是愚蠢:百日咳诊断标准(WS 274-20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9:08

百日咳诊断标准(WS 274-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日咳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百日咳的诊断和报告。

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双份血清paired sera

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

2.2痉咳spasmodic cough

连续不断地痉挛性咳嗽。

2.3  百日咳I相血清Bordetella pertussis phage I serum

百日咳鲍特菌光滑型(I相)菌免疫动物所获得的血清。

2.4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lon,PCR

一种用于在体外酶促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快速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部分。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四季均有发病,春夏季多发,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有与百日咳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

3.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A)

3.2.1  典型病例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咳嗽≥2周者。

3.2.2  不典型病例  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青少年和成人具有不典型较轻症状,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症状都缩短或无明显的阶段性,而只表现持续两周以上的长期咳嗽。

3.3  实验室检查

3.3.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增高。

3.3.2  从痰、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鲍特菌,检验方法见附录B。

3.3.3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倍增长,检验方法见附录B。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百日咳病例诊断。

5诊断标准

5.1  疑似病例

符合3.2.1、3.2.2任何一项的规定,或伴有3.1项的规定。

5.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3.1的规定。

5.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实验室检查中3.3.2、3.3.3项中的任何一项的规定。

6  鉴别诊断

6.1  支气管炎、肺炎

副百日咳鲍特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引起的支气管炎或肺炎。或气管异物,可发生类似百日咳的痉咳,临床不易区分,需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及支气管镜检查以鉴别。

6.2  肺门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引起痉咳,但无日轻夜重现象。有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肺部X线检查可见结核病灶。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A.1  病原学

百日咳是由鲍特菌属( Bordetella)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约(0.5~1.5μm)×(0.2~0.5μm)大小。该菌为需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5℃37℃,pH为6.8~7.2。

百日咳鲍特菌对一般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56℃,30min,日光照射1h即可杀灭,一般消毒剂,紫外线照射也均可将其杀灭。在干燥爱壤中可存活3d,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多粘菌素、氨苄西林敏感。

百日咳鲍特菌有多种抗原成份,其中包括百日咳霉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 tous Hemagglutinin,FHA)、凝集原(Aifglutinogens,AGG)等。

AGG是百日咳鲍特菌的表面抗原,采用血清凝集交叉吸收试验确定百日咳鲍特菌有7种AGG。AGG1-6是百日咳鲍特菌特异性抗原,AGG7是鲍特置属的共同抗原,在不同的百日咳鲍特菌菌株中其凝集原血清型组合不同,常见的血清型为1、2、3型,1、2型,1、3型,其他4、5、6型则不多见。

A.2  流行病学

A.2.1  传染源

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感染宿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感染百日咳。家庭接触者和成人百日咳患者是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A.2.2  传播途径 

百日咳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二代罹病率在易感儿童中很高,在学校为20%~50%,在敏感的家庭接触者中为100%。

A.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在未实施疫苗接种前百日咳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我国的百日咳病例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其中7岁以下儿童的病例占80%左右,5岁以下的儿童占60%,死亡病例也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

A.2.4  流行特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6 000万百日咳病例,其中50万~l00万死亡,百日咳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 DTP)已预防了85.6万百日咳病例和7.26万死亡病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百日咳疫苗的技种,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DTP疫苗的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百日咳的流行,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百日咳报告病例数从1978年的1 202 922例减少到2004年的4 705例。2003~2004年的百日咳报告病例数在5 000例左右,发病率维持在0.5/10万左右,报告死亡病例数为3~9例,死亡率在0.0002~0. 0007/10万,病死率在0.0545%~0. 1913%,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维持在低水平。

百日咳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遍布世界各地,在寒冷地区或寒冷季节发病较多。我国百日咳病例一般出现在春夏季,3月发病开始升高,5~7月达到高峰,8~9月开始下降,12月最低。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故一年四季均有百日咳病例。根据传染病监测资料,目前我国农村百日咳的发病率高于城市。我国每2~5年发生一次流行,每次流行持续2~3年。

A.3  临床表现

典型百日咳的潜伏期2d~21d,一般为7d~l0d。百日咳的病程较长,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前驱期、痉咳期、恢复期。

A.3.1  前驱期

约持续1周~2周,为上呼吸道感染征象,如;低热、流涕、结膜充血、流泪及轻咳,上述症状渐轻,而咳嗽日渐加重,进人痉咳期。

A.3.2  痉咳期

约持续2周~6周或更长,突出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典型病人咳嗽成串出现,每次咳嗽连续十至数十声,直至咳出粘稠痰或将胃内容物吐出为止。紧接着急骤深长吸气,发出鸡啼样的吸气性吼声为本病的特征。阵咳昼轻夜重,由于剧咳,可致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鼻衄,舌系带溃疡。婴儿常无典型痉咳,发作时可能只有咳嗽、呼吸暂停、发绀,以致窒息、惊厥,或间歇的阵发性咳嗽。

A.3.3  恢复期

约持续2周~3周,痉咳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最终消失。典型百日咳病人无发热及全身性症状和体征。非典型百日咳发生于已免疫的儿童和曾经感染的成人,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三期症状都缩短,成人则症状无明显的阶段性。常见并发症有肺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百日咳脑病,肺结核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