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动画片: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 文公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3:07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   文公直 8801:该文长达20多页,对于清末新军之成立、沿革、发展叙述的较为清晰详尽,也便于了解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大小军阀们的派系渊源,待俺慢慢敲来......   
    清末编练正式陆军,始于小站。自李鸿章从英将戈登之言,设武备武学堂于天津,以至胡燏棻奉命募练定武军,袁世凯就此扩充之,而成新建陆军,再改武卫右军,复改为常备新军。
    满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被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小站之新军自此开始。次年制定北洋营制饷章,先练常备军左右二镇。是年九月北洋常备军左镇先成(后为北洋第二镇)。
    二十九年冬,北京设练兵处以满清奕劻总之,而袁世凯实董其事;选旗丁为京旗常备军(后为北洋第一镇)。
    三十年日俄战事起于我国东北,北洋防务紧急,乃成北洋常备右镇(后为北洋第四镇),并武卫自强军改编为北洋第三镇。
    三十一年,以第二镇之一部,及武卫右军之先锋队,合并扩充编制为北洋第五镇;而以第三镇之第一部,及武卫自强军编余部队扩编为北洋第六镇,举行秋操于直隶之河间。北洋六镇于是完成,而北洋陆军之声誉,遂布满全国。时有知袁世凯久蓄异谋者,建议并练兵处于陆军部,以铁良为尚书,,划北洋陆军之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等四镇归陆军部,任凤山为督练大臣。此光绪三十二年事也。三十三年袁世凯与张之洞同入军机,虽不直接管军,仍暗中操纵。及醇亲王监国,罢袁世凯,以载涛督练陆军,倡练禁卫军。
    宣统二年,罢铁良,以荫昌代为陆军部尚书。另设军谘府,以载涛为大臣。于是中央军权,握于亲贵;而外省督抚多延日本留学生任督练公所事,或就本省原有之陆军学生,俾以练兵之权;北洋将帅宜郁郁不得志。全国军队之派别,自是纷歧。    武昌起义,除北洋军及禁卫军外,新军皆离中央而独立。荫昌率第二、第四两镇南下,徘徊于孝感信阳之间。第二、第四两镇,原为袁世凯旧部北洋常备军左右两镇,在北洋六镇中与袁世凯最为亲近。老袁蛰居彰德,而与旧部声息常通。荫昌知老袁不出,将士必不肯用命,乃奏请起用袁世凯督师,以冯国璋将第一军,段祺瑞将第二军,遂克汉口。及袁任内阁总理,与民军议和,卒赖段祺瑞等前敌将领之电而迫溥仪退位,且藉新军之势力,而得任大总统。当辛亥时年,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独立于石家庄,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拥兵于滦州,第二协统蓝天蔚谋起义于奉天。未几,蓝天蔚失败去奉,吴禄贞被袁世凯遣马某刺死,张绍曾亦解兵权,北洋派军权,遂复统一于袁世凯。张、吴、蓝均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故自是袁世凯不复用留学生,惟就北洋旧部及奴仆中选拔将校,曾练陆军。
    光绪三十二年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奉天始有新军。然终清之世,吉林有第二十三镇,龙江有混成一协,而奉天之新军,则为第二十镇及第二混成协,皆北洋六镇所分,直属中央为国军。奉天旧军,原有中、前、左、右、后、副左、副右、副后八路,计计步兵四十余营。至光绪三十四年,始改为中、前、左、右、后五路,归巡防营务节制。当辛亥革命时,张作霖为中、前两路统领,冯德麟为左路统领,吴俊升为后路统领,马龙泽为右路统领。其军多招抚而成(8801:干脆说都是土匪不得了?)。张作霖所部,且为日俄战时,日本利用之为别动队,战后移交东督改编成军者。时奉督赵尔巽患第二混成协不可恃,调张作霖入省,赖其力以制新军,张始与闻省政。    清光绪三十年,陕西始招新兵六营,初称常备军,旋设督练公所,改称陆军。至宣统元年,编成第三十九混成一协。辛亥革命,陕西响应;民军纷起,骤增至百余营。陕西都督(初称为兴汉军大都督)张凤翙改编为七个旅,又一个独立团。
    满清于太原、雁门等处,设有重兵。及光绪末年筹练新军,山西原列第一期,后因筹饷关系,改列第二期。然新军之成立,究未后于其他边省。其兵皆招募土著,将校则多北洋学生之晋籍者。辛亥年阎锡山方练兵于晋北,闻武昌革命,乃率部起义,斩清山西巡抚陆钟琦,占领省城,阎遂任山西都督,出兵大同,实行北伐。清军张镇芳趁吴贞禄被刺于石家庄,阎锡山连结吴氏直捣北京之计划失败之际,长驱入太原。阎锡山乃率兵避往晋北。南北和议告成,阎乃复任晋督。
    满清之新式军事教育始于直隶总督所创之天津武备学堂。该学堂为直隶省设,非国家军事学校也。北洋大军阀段祺瑞、冯国璋等皆以诸生投考出身于该学堂,其教官皆为德意志人,故训练多为德式。毕业者,共六期。其学生皆入北洋新军任军官。新式之国军(即北洋新军)皆驻河北小站,而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兼衔)统辖。故国军即直隶军队也。袁世凯未直隶总督后,旁采日本制度,改从日本操法。即北洋军人所谓“左肩枪换右肩枪”。    北洋改练新军后,光绪三十年增加第四、第五两镇,第五镇即因袁世凯抚鲁而调往山东。清季所谓北洋六镇,惟第五镇始终驻鲁,其历史虽与北洋各镇同源于小站,而其性质则已成为山东省之常备新军。辛亥武昌革命起义之时,山东驻军,除第五镇全镇外,尚有青州驻防之旗营,烟台警卫队郑汝成所部三营,海防一营,及全省巡防队等。纪元前一年九月十五日(阴历),济南各界开会于咨议局,筹议独立。盖闻清廷又将山东全省土地向德意志抵押借巨款之讯,党人趁机宣传运动,学界多表同情,乃促成此会。当向清廷提出严厉要求,组织山东保安会。鲁抚孙宝琦效忠清廷,媚结袁世凯,伪为宣布独立以缓和空气(8801注:山东巡抚孙宝琦,于辛亥举义时,持骑墙态度:一会宣布独立,一会宣布取消独立,根据南北军事形势,反复三次,最后被清廷明令革职。第五镇步队第十协统领贾某(或谓贾德耀,待查))、炮队第五标统领张树元,均受党人活动,谋响应。袁世凯得讯,恐山东独立,则南北交通隔断,攻鄂之军必致覆灭,于己大为不利,密遣其党徒吴炳湘、张广建至鲁,以北洋军之威力,协同孙宝琦取消独立,镇压新军。党人乃转其目标于烟台。十月二十二日,海防营管带董保泰率所部响应党人,逐走烟潍道徐世光,海军练营及警卫队东西炮台兵俱降,郑汝成潜逃。适有海军舞凤军舰自津驶来,党人为笼络计,推该舰舰长王传炯为司令。乃王传炯阴结孙宝琦,藉辞开会,欲尽杀党人。鏖战竟夜。值袁世凯派张光建抚鲁,率张树元部炮兵攻烟(任张树元为胶东兵备道),党人益不支,遂乞援于沪督陈其美,派沪军三千,任刘炎基为统领,并由(革命)政府任胡瑛为山东都督,率舰赴烟克之。此为山东有客军之始。厥后文登、黄县相继为党人所占领,乃攻破青州,散灭旗营。推王长庆为司令,旋为清兵所败,王长庆仅以身免。但自是民军崛起,号称分歧,为数虽伙,无正式编制可考。    河南之有新军,系袁世凯小站练兵后清廷命各省筹练新军时,即招募豫人,编练新军一协。及宣统初元,袁世凯革职归里,北洋将士随来者甚伙(8801:老袁的人气可不是吹的!)。且河南当京汉铁路之衡,地位重要。增编一协。辛亥光复时,河南党人,屡仆屡起,求援于沪。因佐陈其美攻上海制造局有殊功,得步马枪各一百杆,编为河南北伐队,由皖至豫境光山,联络民军王天纵及淮上军(安徽党人在曹州所组织)等,进占新蔡。时武汉革命军中官兵多豫人,乃在中州会馆组织奋勇军,黎元洪派员点验得二千余人,乃任马云卿为该军标统,使季雨霖(荆襄招讨使)助之。连败清军,克南阳,斩清军总兵谢宝胜。与北伐队等联络,三面包抄进攻,开封震动,影响及于攻鄂之清军,为之后退。河南陆军协统应龙翔闻讯,且与黎元洪有戚谊,谋独立,巡抚宝芬(旗人)诱捕之,党人乃联民军并乞陕军援助。袁世凯命赵倜挫之,旋,南北和议,河南军事行动停止,袁世凯命其表兄张镇芳于元年三月入豫任都督,革命军摧残殆尽,幸免者仅随民军入山一小部分而。    浙江之有新军始于北洋练兵之时,其番号为常备新军第二十一镇。其步队第四十一协先成立,第二十二协则由二十一协扩成。辛亥革命以前,该镇所属之马队第二十一标、炮队第二十一标,及工程营、辎重营,均已编成。武昌起义后,上海光复,浙江续起,标统周承菼率部独立。旋朱瑞率兵入苏,会师攻宁。留守者尚有义勇队等部。抵苏后改编为陆军第六师。元年一月,浙军义勇队、敢死队及其他零星各部,混合编为浙江第二镇。旋奉政府令,改称为第二十五师。南北和议告成,第六师长朱瑞回浙接任浙江都督。    江苏在满清时,为南洋大臣驻节地,例以两江总督(或称“三江总督”,节制苏皖赣三省)兼任大臣,其重要较之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有过之无不及。故南洋之练新军几于北洋同时。不过北洋经积极编练,成正式陆军较早。南洋则于光绪末年始成立第九镇。赵声(伯先)即此镇之统制也。宣统初,苏境已有之新军为第九镇、第十三协、第二十三协等一个镇又二个协。盖清廷拟定全国三十六镇之计划,南洋分配三镇:第九镇已成立,第七镇、第十三镇均各仅编成一个混成协。就预定镇番号轮计故以第十三协、第二十三协称,尚待扩补成镇也。第九镇驻南京,为纯粹考选之优秀士兵,统将亦颇有得人之誉,军誉甚盛。第十三协驻清江浦,属江北提督,为江北之新军,虽亦新编,声誉平平。第二十三协驻苏州,系江苏巡防营改编。此即所谓江南两镇、江北一镇。亦即江南陆军之始基也。时,第九镇统制为徐绍桢,虽非陆军专门人才,而国学精邃,治军有方。第十三协自段祺瑞任江北提督,鋭意训练后,復经蒋雁行等之陶育,颇富朝气。第二十三协经数度之挑选考核,始克整饬军容。然士兵多来自防营中,初级长官则多陆军学生,感情颇不融洽,故成绩甚鲜。辛亥革命时第九镇因曾经赵声训练,革命知识早已深入官兵心脑,且值镇宁将军铁良对新军异常猜忌之时,乃首先发难。虽以补充不给,战败于秣陵关,而士气锐旺,终会同镇江、上海等处军兵克复南京(统制徐绍桢任联军总司令)。旋,南京为临时政府之都城,各省北伐援宁,各军云集,省军之别十余号称二十余师。苏、沪各地亦扩充数师,江北亦经蒋燕行招募数十营。其他杂色部队不知若干。和议成立,外省援军多撤掉回防,宁、沪各师旅亦多裁汰。    满清各省编练新军时,福建练有常备军第十镇。当辛亥革命之际,孙道仁为统领,许崇智亦在该镇中当统带。孙道仁任都督,改第十镇为第一师,许崇智为师长。民国元年奉南京政府命,改番号为第十四师。此外尚有义勇军(革命民军等合编)、巡防队及防卫营、警卫营等,除巡防队外,皆革命时所招募预备北伐者也。    安徽新军,于南洋各省练常备军时,先征兵成立一个混成协,番号为第三十一混成协(原计划安徽练兵一个镇)。官兵多优秀分子。纪元前五年,徐锡麟谋起义于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先曾与新军相联络。自是,新军遂为当局所注意。次年(戊申)十月二十六日夜间,常备新军炮队营初级军官熊成基运动全营革命,已成熟,而事渐洩,遂于城外驻地发动。先取陆军小学堂之枪械,攻攻破火药局,劫取子弹,马队继至,扑攻城垣,原约开城之同盟会会员忽失约不至。巡抚朱家宝立命闭城拒守。新军之步队不动,起义军据城外小埠猛攻不克。适南洋各省新军会合秋操于安徽之芜湖,满清之载湉及窃政之那拉氏数日之中相继亡故,人心摇动,设得省垣,长江必为震动。会操之兵尤多革命思想,一有警,鲜有不应者。朱家宝乃电苏调张勋所部之江防营来援。会合芜湖大通之防营乘船至安庆城外江面(会操军队接告急电而未来援),熊成基乃率兵退走。
    至庐州,姜桂题率所部毅军追至,乃痛哭而散。皖民对义军感情极佳,多致贐者。散后,多随王毓江入秦,遂为辛亥陕西革命之干力。但皖省清吏自是深疾新军,大批更易军官,并招换士兵甚伙。辛亥革命,安徽党人张孟介、袁家声等先起义于淮上,拥王庆云(即王兰亭)为总司令,袁家声、岳相如等各起民军响应。淮上军之名声大震,皖北光复。朱家宝迫于民众之催逼而独立,卒为党人逐去。孙毓筠继任都督,令段志超、管鹏率马步七营北伐。柏文蔚原率所部第一军自南京护孙至皖,旋接任都督。时淮上军已战胜袁世凯派遣攻皖北之倪嗣冲军。柏文蔚乃以省垣及常备军等部改编为安徽陆军第一师,以胡万泰为师长,淮上军则改编为第二师,第二师及芜湖、合肥等处之独立军,高语罕之学生队与出发之北伐军,皆待整编尚未竟事,而二次革命事起。    江西初练新军,原定为常备新军第十四镇,先行征兵成立第二十七协一个协,系按混成协编制,以吴介璋为协统。辛亥革命之际,步队第五十三标统带官马毓宝在九江独立,南昌响应,举吴介璋为都督,旋易彭程万。是时,军队之扩充漫无稽考,名目纷歧。及李烈钧接任都督,严加整顿,编为两个师,以欧阳武为第一师师长,刘世均为第二师师长。其驻在赣南之蔡森(即蔡子雄,原系新军马队排长,因越城进入南昌之功,任为协统,招兵三千赴赣州,遂占据赣南)所部编为步兵第四旅,属第二师。赵复祥所部编为步兵第二旅,属第一师。其赴宁北伐之赣军,则为黄兴所解散。未几,袁世凯任戈克安为九江镇守使,扼全赣之门户,以制李烈钧。李烈钧毅然去戈,而以南京留守府卫队改编之混成团林虎部驻守九江。任陈廷训为湖口要塞司令,守护马当、湖口一带之要塞,管理各处炮台。    湖北为清季维新策源地,且居全国之中,扼长江上游四通八达之枢纽,自来为军事家所重视。唐才常谋举义,即着眼武昌,民党亦偿计划以取武汉为第一步基本工作之完成点。当载湉被那拉氏幽禁宫,张之洞恃资格老练,人望所归,于那拉氏倡义和团焚外人使馆之际,独与两江总督联络,保全长江,尤为时论所推重。故当全国官吏威慑那拉氏莫敢谈新政之时,张之洞独能倡办兵工厂及实业厂,建立学校,练新军。初始就吴忠凯所部凯字营,改习枪操。继即严格招募优秀新兵,编成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原议湖北成立三个镇,第八镇已成,第十一镇成一半,尚有一镇未着手)。以张彪(张之洞之嬖弁)任第八镇统制,黎元洪(海军学生出身)任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立陆军小学于武昌及湖南长沙,并设陆军中学堂,收两湖陆军小学毕业升学之学生。张张之洞去鄂后,凯字营势稍戢(凯营之跋扈及军纪之坏,为当时各省所无,兵官皆日以械斗讹诈强压民众为能事,实流氓地痞之大集合,而吴忠凯实有以养成之),新军势渐盛。张彪之思想极顽固,且知识极陋;黎元洪懦弱平庸,虽有学识,且性直,而无果敢应变之才。时,陆军学生皆饱吸新空气,多加入同盟会。新军中初级官佐,自经同盟会领袖孙文遣党员偕法兰西军官回国,至汉口法租界天主教堂开大会,极力宣传,唤起民族精魂以后为革命潮流所激荡,咸思为民族争光荣,为国家求生存。虽因时代关系,对社会民众福利之观念未能深厚正确;而倾向共和之精神,则确为当时新军中级官以下所一贯同具。厥后法军官之事,因张彪化妆士兵入会场,得知内幕,张之洞遣江汉关西员踪刺,革命之谋因而失败。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宗旨,则已深入军心,牢不可拔矣!
    鄂省当局虽时加附护,捕杀党人,时有所闻,而究因革命思想太普遍,对新军终无办法。张彪日以革除富有新思想之官兵为事,乃越革越使军心携贰,越益趋向革命,不仅不能遏止丝毫,且徒为渊驱鱼。四川铁路风潮起,蜀督赵尔丰恣意屠杀请愿民众,事变益急,满清乃命端方为查办大臣,入蜀平乱。端方至鄂,调第八镇步队第十六协第三十二标扈从,而新募编成之第三十一标亦继往。时,党人已有准备,鄂督瑞澂操之过激,捕杀民党无虚日。新兵因机关被破获,名单被搜,大恐。纪元前一年,十月十日(即清宣统三年辛亥岁八月十九日)新军中党人蔡济民、吴醒汉等就第八镇之工程营起义。瑞澂、张彪皆逃遁,收复武汉三镇,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当即请都督下令,成立八个混成协,任协统者,必须同盟会员,而又在第八镇出身者乃可。黎元洪乃委蔡济民、吴醒汉(皆第八镇初级军官)、姜明经、杜锡钧(皆第八镇管带),吴兆麟(工程营队官)、方维、邓玉麟、高尚志等为协统。任党人杜武库、熊秉坤为标统。以吴兆麟一协为最强,盖该协系由第八镇工程营扩充而成,原为首义部队,锐气方盛,战斗力自较强也。
    但当时偏重军事,党人多不谙战术者,为事择人,乃不得不用降将。故任杨开甲为参谋长(第八镇所属标统),张景良(亦第八镇所属标统)为总指挥。起义时,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两部在武昌之官佐士兵合计不足万人。而起义之时,又多伤亡逃散,存在之老兵仅七千余人。尽数委充初级军官军士,尚感不敷,故临时招募,能托枪预备放者,即可充军士。是以当武汉鏖战时,鄂军之战斗主力,几近由军官军士负责,兵卒则仅为无目标之射击,且时有妨害阵线之虞。维时之革命朝气蓬勃,入伍之分子多抱有牺牲之决心,颇能拼命对敌,故战斗力尚能具相当之程度,而与北洋久练之兵鏖战进退数十日也。旋张景良屡谋胁黎元洪降清,且于刘家庙之役,焚辎重、弃要隘,战胜时无故引退,为其部下缚送江汉关毙之。(8801评:张之仇视革命与黎之绝不动摇,成鲜明对比;张景良被斩前,高呼:俺终于为大清尽忠了!是个死不改悔的反革命分子、满清奴才!)炮队协统领江明经继任总指挥。九月七日黄兴至鄂。督战数日,因指挥不统一而败失汉口,各军遂议决公举统帅,请都督委任,以专责成。十三日拂晓,举行拜将式。黎元洪登台(拜拜将台设阅马场)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官。旋即改编鄂军全部,以前时由汉阳制造局(即今之汉阳兵工厂)运至武昌之枪炮,扩编为八个镇,又二个混成协。而湖南援鄂之王隆中第一混成协及江苏援鄂第一师,克复荆州之湘军王正雅部,尚不与焉。和议成后,援军皆凯旋。    清末改军制,各省练新军,湖南原定编练陆军第十三镇一个镇,当即按照步骤,先行征兵成立第一、第二标两标步兵。旋即按照番号改为第四十九标、第五十标,亦编马队、炮队、工程、辎重各营,合称为第二十五混成旅,盖预备照预定计划,扩为第十三镇也。辛亥光复之际,湘军颇著声名。当武昌既克,湖南党人纷谋响应。巡抚余诚格委黄忠浩统巡防全军,严为之备。卒因湘省民党众多,新军革命思想极富。经焦达峰、陈作新运动,跃跃欲试。适余诚格疑新军不稳,下调防之令,协统肖良臣(北人)自知与官兵无感情,早托故北去。第四十九标标统黄鸾鸣,偕马队营管带张翼鹏、炮队营管带向瑞琮,及新任第四十九标第二营管带陈强北上参观秋操。王隆中代理标统,遂与党人合谋,攻小吴门,斩黄忠浩,逐余诚格,擒杀反抗之清吏沈瀛(长沙知县)等数人。奉焦达峰为大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推咨议局局长谭延闿为民政部长,仿武昌之制也。焦达峰原为会党出身,手下万人多为市井,焦既就职,其党徒辄大呼曰焦大哥做大都督,俺们都去做官!三日之间,自由招兵达六万余人。军官皆包头密钮,如剧中武生打扮,自以为汉官威仪也(8801:介纯粹是痞子运动也!)
    陈作新国学甚有根底,且曾充常备军初级军官,故力谋扩充新军。焦、陈皆急鄂难,适黎元洪从谭人凤之请,令鄂军都督府护卫营营长刘佐龙自汉阳制造局押韵快枪三千、款若干万到湘。焦达峰即混合新军第四十九标及各独立营与巡防营之精锐,混合编成二个协,以独立第一协统领王隆中率所部(第四十九标及中路巡防之干部主力编成)出发援鄂。另委刘玉堂(中路巡防第一营管带,鲁人,素著猛勇威名。8801:莫不是刘黑七?)为独立第二协跟从北上。是时,焦、陈二督实无拥兵自卫之心且用人行政,一秉大公,博采民意,广纳人才,且力除苛税(曾下令废厘金),实具为民众谋幸福之血心。如斯仓促之际,一无章制可循,而能日废弊政以数十计,接见民众无间晨昏,不仅表现平民革命精神,亦且坦率无猜。不图乃因此而招杀身之祸也。
    初,第五十标统带梅馨如密约率部由常德开省,至长沙,焦达峰亲迎之于郊,慰劳有加。梅入见,即向焦及陈作新索饷械,盖焦、陈广收起义之民众,梅馨见军官众多,颇怀怨嫉,更因不愿援鄂,恐焦强之行,乃与省城之某一派相联络。九月初十日,焦达峰、陈作新召集各军中级以上官长及各界人士至谘议局会话。梅馨拟趁此杀之。商之于余钦翼(时受任第一镇统制,方待第二协编成,督赴鄂战,故在省。),余不置可否,惟云:“这事关系太大,不好办。”谘议局议事毕,焦达峰先回都督府(即旧抚署),梅馨令所部队官吴家铨领一队至府,藉词索饷,焦达峰亲出训话(时军政务有争执,焦或陈必亲出调处,无巨细皆然,绝无官僚深居陋习,故梅馨即利用此点诱之。)语未发,吴家铨突前,挥刀斜砍,焦以手格之,指断。吴部兵士拥上,焦遂被害。吴家铨枭其首,以刃洞腮(因无辩故),贯以绳,提至梅馨处报功。陈作新自谘议局出,闻北门外和丰火柴公司挤兑(和丰发行钱票最多,遍及全省,信用素著,倘被挤倒,则全湘金融市面,皆受重大影响,此举亦某派用以死焦、陈之一法也),乃不遑宁处(时已午后三时,陈尚未午餐),单骑驰马赴和丰,将谋弹压劝导。兑票民众见副都督负责保证和丰不倒,皆散去。陈乃入城,方至吊桥关帝庙前(该地为关羽、黄忠会战之古迹,故有关庙),适梅馨所派队官袁福荣率本队士兵冲至,高呼:奉梅管带令,请副都督下马。陈作新方踟蹰,袁已挥刀至前。陈跃下马,问何事?袁不答。陈乃入街旁成衣店。袁赶至,执之于店前,就门廊上杀之。刀数下,首乃断。
    袁返报,梅馨欲自为都督,虑他军及民众不服,乃拥谭延闿继任。谭就任,改章制,命王隆中部仍称独立第一协,继续赴鄂战,毋用回省。并委梅馨为独立第二协统领,以余钦翼领第一镇统制,刘玉堂部为第一镇第二协,扩中路巡防营之甘兴典营为第二镇第三协,新募军刘耀武部为独立第九标(预备成第二镇第四协),悉令赴鄂会攻清军。设岳州镇守府,命谭人凤为镇守守岳州(旋谭人凤因鄂事急赴武昌,代以唐才常子唐蟒),省城焦、陈所募之兵,悉编入各协、标而汰其老弱。复任徐鸿宾(徐为中路巡防哨官,手刃黄忠浩者)为敢死队管带,蒋宝三为学生军管带,张其鍠为南武军(所部为巡防营制,兵为桂省之旧兵)军统,释清吏监禁之党人张尧卿(兴中会初组时之分子),任为义勇军军统。更有广西都督沈秉堃令调北伐援鄂之赵恒惕(赵为湘人)部一混成旅至湘,待与湘军组织联军出发。旋,程潜自四川至,任参谋部部长,向瑞琮回湘,任军务部部长,章制乃齐。向、程之锐意整顿,较以前之部长刚毅远甚,军纪为之一肃。
    向瑞琮竟以此遭谗,愤辞军务部长,告奋勇,组织北伐第一军,以第一镇之第四标(卢明亮)、独立第十一标(李金山)、独立第十二标(吴连斌)、独立队标(成桂南)等组成。谭延闿任向为军统。出发时,卢部因向瑞琮给予军中常备军旧兵起义者勋章,援例要求,旧兵以新兵无起义功劳,不得妄索,遂起冲突。(8801评: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这些家乡的惨痛教训,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特意写上了“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一节内容。了不起得紧!)向亲率炮标出城,手刃首乱者二人,风潮乃息。旋,南北议和,向部前卫已进抵沙市,本部待械未发,乃改称讨虏军。统一后始令各标归还各镇建制。此起义时湘军编组经过之大略也。
    当湖南光复之际,不仅长沙附近招兵无数,即湘西湘南已纷起招兵。其中有为省城派往者,有自行组织民军者,亦有会党趁机而起者。名目繁多,不可究诘。谭延闿接任时,赴西路之招抚使杨任等七人已为清辰沅永靖道朱益藩(时朱倡勤王忠清)使黄忠浩旧部右路巡防统领陈斌生勾结驻常德新军管带陈书田捕杀。凤凰厅人唐世钧、张子衡等起义兵,攻镇篁镇,毙清兵二百余人。陈斌生等围攻之,并杀张子衡。谭延闿因急于援鄂,无暇讨陈,乃使周果一往说陈,反攻朱益藩及道标中军杨让梨,并派党人龙璋为西路巡按使,领兵一标,平定西路。镇篁镇总兵周瑞龙惧而迎降,龙璋乃逐朱益藩,斩杨让梨。并给常降顺各军之饷需(时已数月无饷,驻军尚不知向地方勒索徒为劫掠而。),西路始平。
    南路方面,则召还焦达峰所委之南路标统周召南,解散军纪最坏之部队,而则其较佳者,一律编入义勇军,由张尧卿统率编。同时,令王正雅(旧军官)率巡防营三营,并募旧部成二营,取道湘西入公安,攻湖北之荆州。荆为旗营将军驻防地,攻之,所以免武昌后顾之忧也。黎元洪亦命统制季雨霖、唐牺芝等率师来会。王正雅率部亲冒矢石,自自北门低洼处仰攻。部下管带何玉林、哨官刘焕文夺险深入,流弹中王正雅足,王裹伤大呼而进,手斩旗营中军一员。何、刘继进,士气大振,叠人梯附城。满将军连魁、副都统松鹤遂开城迎降。相约不杀旗丁,编入民籍。当时战役,以荆州一战最有声势。湘军驻荆半年,终以客军被摒,王正雅遂回驻湘西。当鄂战正急时,广西都督沈秉堃遣协统赵恒惕率新军一个混成协援鄂(时广西全为陆荣廷旧军势力所包围,新军被逼出走援鄂),副都督王芝祥率边防军(边防军多绿林降伏,刚勇善战)六大队继之,皆至长沙。王芝祥旋即受黎元洪命为第三军司令官,北下。赵恒惕本湘人,遂暂留湘。贵州都督杨蓳诚亦因不安于位,自率北伐军假道湖南,饷缺精绝,谭延闿降之(8801:应为谭迫降之!)。唐继尧、刘显世等在黔,斥杨部为土匪,遏不许归,并电湘请遣散,派兵至边境铜仁堵截。互讧至中央,不能决。数经调和未解决。谭延闿乃命第四师送黔军回黔。适杨部席正铭骤而攻铜仁失败,乃散其军。8801:这一大段,把辛亥后湘军的历史渊源交代个明白。湘军虽众,头绪繁杂,在后来的军阀混战时期,始终附骥于别军之后,为他人作嫁衣,难成气候。    广西新军,始于纪元前十年,初设陆军干部学堂,继始成常备新军一协。但收编之龙济光(滇人)、陆荣廷(桂人)势力极张,新军势弱,莫之能抗。龙济光等于黄忠浩(右江道,统忠字营全军)卸职时收的忠字营全军归节制。所谓忠字营者,为黄忠浩所练之绿营,而用新枪械,守旧制旧操者。其中颇多投顺之匪,与陆荣廷、龙济光多系旧党,故能沆瀣一气。龙济光以广西提督率所部济字营全军奉调入粤,桂省军权,几全为陆荣廷所握。新军协统赵恒惕以日本士官毕业生,主干部学堂而统新军,与陆周旋,尚能圆活,未受激烈之排挤。纪元前一年,广西巡抚沈秉堃湖南长沙人;臬司欧阳中鹄,湖南浏阳人;右江道刘人熙亦浏阳人;藩司王芝祥虽北京大兴人,但与刘人熙为郎舅(王妹适刘),而刘人熙与欧阳中鹄则儿女亲家(刘女适欧阳子,即戏剧家欧阳予倩之母也),赵恒惕亦湖南衡山人。故桂文武官吏之有权者,因乡谊戚谊颇能联络一致。惟提督陆荣廷挟其土著、绿林编成之荣字营全军屹立于南宁。武汉起义时,刘人熙已回里,王芝祥电刘转湖南谘议局长谭延闿,谋联合响应。时桂省军政内幕之主谋者为欧阳中鹄主慎重。而陆荣廷因部下多与民党通声气,故极谋起事。
    九月十五日,欧阳中鹄以宿疾卒于官。是夜,王芝祥以独立标语分发桂林全城(时桂林为广西省省会)商店民居。次日全城白旗飘扬(8801:白旗飘扬也算喜事,可能惟俺国才有。),遂告独立。沈秉堃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副之。二十日夜,陆荣廷唆使所部第二十四、第二十五两队兵变,迫沈秉堃离桂,占领重要机关,劫藩库存银。新军同时被迫,赵恒惕乃以北伐名义,率全协走湘转赴宁。沈秉堃亦知难而退,率亲信抚标各营,为北伐军,继赵往湘。王芝祥亦率一防营之大部为北伐第三军,假道湖南,援鄂援宁。8801评:辛亥广西起义的成果,竟被一伙土匪篡夺,那陆荣廷经以南霸天的身份,左右南方孙大炮的政权达十几年之久。    广东之有新军,始于纪元前八年。初广东原有巡防营,以郭人漳(湘人)、赵声(苏人)分统之。后满清定议:广东练常备军两个镇,先成立一个镇。选巡防营精锐编成,始定名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四个标。即以赵声统率教练之,继任张培梅为协统。新军之军官,多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纪元前六年粤都岑春煊将广州陆军中学堂改组为速成)及虎门讲武堂之学生,多系革命分子。故在纪元前二年,即有广州新军之革命举动。纪元前一年黄花岗之役,新军亦通声气。惟以陆路军(旧军)及水师实力颇厚,故革命失败,而新军亦为当道所忌,非独扩充无望,且收其子弹刺刀等武器,以防其变。辛亥建国之际,李准(粤水师提督)知自己杀党人太多,欲买好以自全,乃遣代表(为李之叔父,名待查---8801注:据冯自由说:是李准的乃弟)至港谒胡汉民献广州。胡许其安全离境,广州遂定。惟陆路提督秦炳直忠于满清,引兵守惠州。胡汉民使统制陈炯明率新军编成之第一镇,攻之不克。继而秦部统领洪兆麟降,乃收编洪部为第二镇。是时各属民军蜂起。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粤军除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所部一军及女子北伐队一标至宁会师外,全省之兵不下五万,陈炯明佐都督胡汉民稍稍整理之。    自清光绪间颁布各省编练常备新军,按序进行征兵制之际,云南即开始考选土著中之优秀壮健青年,编成常备军一个混成协。按当时全国陆军共36个师之计划,云南军之次序为第十九,故初编时之番号为三十七协。由留日士官生归国之蔡锷(湖南宝庆人)、李烈钧(江西武宁人)等主持训练。于昆明建造营房,并分设军装、粮饷等局,为经理机关。虽所用之人因滇省留学生之少且迟,而借材异地,但滇军之精锐雄武,则为当时之第一流军队。辛亥革命时,各镇总兵及旧制武职犹存立,而驻防守护之权责则已尽转于驻外之陆军将领及统率,或指挥监督巡防队之兵备道。时在云南任重要军事工作者,多为日后南洋北洋各军之主将,战争中之有名人物,如蔡锷、李烈钧、卢涛、罗佩金、唐继尧、刘存厚、李根源、靳云鹏、曲同丰、黄毓成等皆是。即讲武堂学生,与军中下级干部亦多特出之士。如朱培德、杨益谦、张开儒、刘祖武、张子贞、范石生、金汉鼎、顾品珍等,皆此二项出身者。亦可谓济济多士矣。
    云南新军将领分二派,南将如蔡锷等皆革命党人,北将如靳云鹏等皆系滇都李经义之党,反抗革命甚力。两派之暗斗甚烈。李经义以现时政治权利,屠戮党人,压迫特甚,以激起数次革命独立之举,但终以孤立而败。当纪元前一年腾越商人张文光守党人宣告而谋革命时,杨振鸿因运动革命事不成而死,张文光则弃儒而商,闻革命学说,由杨振鸿友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同盟会。纪元前四年,于腾永诸地创自治同志会。纪元前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黄花岗革命之役起,张文光亦聚同志谋起事。顾失于检点,谋洩,清吏大索党人,事乃寝,张文光潜遁。及武昌首义,始间道归腾越,集合同志,会于宝峰山三宝寺,沟通戍腾陆军步队第七十六标第三营,及迤西巡防队第四、五两营,刻期九月初六日举事。张文光入南校场巡防第四营部,击杀管带曹福祥。同时,陆军步队第七十六标第三营所属之排长陈云龙亦枪毙该营管带张桐,合兵入城,围攻总兵衙署及军械局。彭蓂、方涵、李学诗、和朝选等,皆聚兵来会。总兵张嘉钰,指挥所部绿营兵士拒战,绿营寙(yu,恶劣、败坏)败已久,不战而溃。张嘉钰吞金自毙,张文光乃率兵转攻道署,迤西道宋联奎请降。厅丞温良彝逃匿民间,城中遂定。
    始事之初,张文光乃与各军约申纪律,禁标夺,违者以军法从事。其军约曰:民军入人家者,杀毋赦;民军罗掠人民财物者,杀毋赦;民军奸淫民间妇女者,杀毋赦;妨害外国人生命财产者,杀毋赦。
    初八日张文光称滇西军都督,编所部为五标。盖集民军、陆军、巡防及绿营之降卒混合编成者。以九星为旗帜,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为纪年,从鄂制也。虽军事倥偬之际,而城中安堵如常,匕鬯不惊。其后,云南省城光复,派李根源至,始统属于云南都督。滇西军分别编入陆军师旅中。纪元前二年,留学日本之陆军士官学生李鸿祥、李根源、唐继尧、谢汝翼等,均自日本归,设云南讲武堂,招生训练。李、唐等分任教习,并各任军职。滇省革命因讲武堂师生之鼓吹运动,大见发展。纪元前一年,四川铁路风潮起,时革命健将蔡锷已至滇任军职,训新军。滇中军界跃跃欲试。
    十月十日(旧历八月十九日)武昌义军起,云南常备新军各高级干部在罗佩金家或集唐继尧宅,积极密议。遂至风云日紧,消息外传。云贵总督李经义密商于总参议靳云鹏、统制钟麟同,协统王振畿,及唐尔锟等,欲出罗佩金、李根源于外,并拟惩办李鸿祥、谢汝翼等。又名唐而锟、刘显治由黔募兵以备解散新军之用。未及实行,而重阳之独立旗已高插五华山巅。是役定议分为两路:第一路为首领蔡锷,率陆军步队第七十四标,炮队第十九标,机关枪十九营之全部。第二路为李根源,率陆军步队第七十三标,第二路占领军械局、五华山顶、圆通山藩司署、盐道署、财政局、提学司署、机器局、龙元局、电报局、大清银行等。第一路蔡锷所率之第七十四标,占领总督署、交涉司署、提法司署、粮道署等。其余各营纷纷占据要隘,自九日至十日停午,围攻总督署犹未下。子弹将罄,势甚危殆。适军械局破,得补充弹药,乃督队猛攻。午后一时,攻破门墙,入署,李经义之卫队全降,全城大定。遂设司令部于江南会馆。蔡锷、李根源主持之,下令整理军队,查清伤亡官兵。第七十四标仍由罗佩金率领担任全城警备,第七十三标由李鸿祥率领,第一营管带任张开儒、第二营管带任马为麟、第三营管带任刘祖武,军械局由谢汝翼、沈汪渡守护,粮饷局委黄彝经理。出示安民,宣布独立。并照会英法驻滇外交官,招降辎重营、陆陆军警察巡防队并各种逃散之官兵,分派保管各衙署公款案件,邀各界人士集议善后。    满清末年,清廷欲缓和民气,宣布君主立宪,颁行新政,各省军制多所改革,未练新军各省督促编练,已练者按额扩足。贵州时亦练有常备军步队二个标,并招练马炮各一个营。将待扩成一个镇,而革命已起矣。先是咨议局长谭西庚、新军标统赵纯诚、巡警道贺国昌审判庭丞朱兴汾,及军械局守备兵,陆军小学堂学生、法政学堂学生等,均先后加入同盟会。惟新军标统袁保义未决。时在黔办报,且组织贵州自治会之同盟会党人黄泽霖、张百麟(留日归国学生)时促袁保义加入革命组织。至辛亥九月初八日,黄等宴袁于浙江会馆,力劝之。袁保义不为反对之表示,但谓贵州库贫兵弱,未可独立。适清贵州巡抚沈瑜庆知新军不稳,下令饬即缴交子弹。黄泽霖闻之,密函袁保义曰:君为巡抚所疑,必有不测之祸。若反正,则非仅无祸,且可建非常之功,不世之业。詎袁保义不仅不动,且以黄泽霖寄于之书,呈交沈瑜庆,以示无二心。
    先是贵州政界有宪政预备会议之组织,倡君主立宪,系保皇党之支派,任可澄为领袖。日与自治会党人为敌。至是任可澄刺探的党人王玉麟及张百麟、黄泽麟之密谋,密告于沈瑜庆。沈知事急,用任可澄谋,招兴义县客籍绅士刘显世,统率所带之团练由滇回省,并命胡景棠增募巡防队两营,又命郭重光为总办,办理团防,将趁自治会党人之隙,一举尽屠之。遂使人召王玉麟、谭西庚等饮宴,将于席间图之。诸党人危甚。幸巡警道贺国昌力为保护,始得免。初十日,党人会于张百麟私宅,以情势急迫,不能再事延待,议决定于十五日举义。讵先期二日(十三日)午后五时,黄泽麟探知沈瑜庆之密谋,知其即将拘捕诸党人并谭西庚亦不免,愤极,即刻号召同志,宣言起义。夜半以新军会合陆军小学堂学生攻城并率法政学堂学生四十余人至张百麟宅,拥张百麟至城内谘议局。贺国昌得讯,急送警察存枪五十杆予法政学生使守卫谘议局门,即于其内组织临时军政府,推黄泽麟任司令官,先攻军械局。沈瑜庆得报,震惊失色,急命胡景棠率巡防队二营驰往城外,突攻陆军小学堂,并派兵分布城内外,固守市街要地。黄泽麟闻之,遣急足出城,命新军往救。新军标统赵纯诚、叶占标,方欲发动,而标统袁保义喝斥之,并下令严捕主谋者正法。所部步队某队之特务长杨树青大愤,横枪猛击袁保义,袁急卧地避弹。该标教练官杨蓳诚谕兵士曰:标统可以不杀,奉军政府令,共举义可已。兵士欢呼大汉独立万岁,一致举手赞同。当场推举杨堇诚为新军正代表,赵纯诚为副代表;率兵往解陆军小学堂之围。至城外,则巡防队迎降,斩胡景棠。复至军械局,亦占得之。临时军政府得报,即驰书告沈瑜庆曰:袁保义、胡景棠既死,请巡抚自决。
    时沈瑜庆方与同道各官集议。得书即令卫队亲兵出队御战卫兵统带彭尔绲答谓:若系土匪,无论何处,均应出战;今起义者为谘议局议员、军人、学生,俺等如何出战。沈瑜庆闻之,知事已不可为,即挽王玉麟赴谘议局议和停战。张百麟、黄泽麟、谭西庚亲迎之入,议定推沈瑜庆为贵州都督(8801:辛亥革命的妥协性、不彻底性,可见一斑。“打下江山让给别人”,连红卫兵都不如!)。沈固辞不就,乃推张百麟、黄泽麟分任正副都督,张、黄亦力辞。至十五日,各界开大会,乃公举杨堇诚为贵州大都督,赵纯诚为贵州副都督,张百麟为枢密院长,总揽民政,黄泽麟为统领,总辖巡防、绿营、练营各兵营。又以黄泽霖原为习法学者且起义之功推首,遂推兼司法院长。即发布独立宣言,并编全黔新军、民军、练营、巡防等一个镇(未完成)五个混成协(未完全编竣)。当宣言发表时,即谕知各府州厅县。全省传檄而定。惟十八洞苗族未明革命之意义,集苗兵作乱,军政府派兵弹压,费时甚久始平。
    方武昌事起之后,清云贵总督李经义受刘显治、熊范与唐尔锟之荐,招刘显世至云南,抵抗义师。贵州独立宪政预备会任可澄拟用刘显世,劝沈渝庆招致之。及刘显世率兵回至安顺,贵州已告独立。军政府中人,有主张杀刘显世以绝后患者,财政司长蔡某与刘私交颇深,力保刘堪以重用,得免死,且予以相当官职。黄泽霖虽极反对,张张百麟劝之再三,然后允诺,不持异议。遂遣使招刘入省,予以标统名义,编所部团练乡勇为一个标。刘显世意犹未惬,求为巡防队统领,又冀得安义镇总兵,复要求任安顺提督。得寸进尺,恣求无厌。有反对者,不之顾。其弟刘显治在云南,利用黔人之旅滇省者举之为贵州代表,赴南京临时政府,图为己及兄活动。自是刘显世与军政府生隙。宪法预备会机关报之主持人陈稚书,唆使头脑简单之新军标统陈宗岳用哥老会名义纠合兵士,又遣人至云南诬称黄泽霖等非革命党人,系哥老会头目假托者,行为极为凶暴,请求借云南兵力,除去之。时,适有东路巡防队兵丁七人,结怨于旧提督何东山,于其家行劫。何家人以之诉于军政府,黄泽霖怒,亲率卫队至何家,捕七人,杀之。刘显世趁机煽动东路巡防队,与中华民国元年二月二日作乱。先击黄泽霖、张百麟。张百麟得南路巡防队急援得免,只身走香港。黄泽霖力战不支,身殉此役。继而云南遣唐继尧率兵至黔,刘显世即利用滇军,唆哄使杀赵德纯。遂解散素不附己之新军,而拥唐继尧为贵州都督。革命党员尽为刘显世所驱逼离黔。---8801:俺一同事之父曾任贵州省政协委员,听他讲过:贵州的革命党人被蔡锷一伙大肆屠杀。民国初年,滇军曾纵横川黔滇桂四省。
    四川新军开始编练与各省同时。原定于四川编练陆军两个镇。先成立一个镇,朱庆澜为统制。因四川总督赵尔丰为汉军旗籍,心向清廷,对于富有朝气倾向革命之常备军当然不加信任,故赵尔丰在川之时,四川新军绝无可以扩充之机会,仅有一镇之形式而已。及清廷将川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蜀人极力反对,舍命相争,被被赵尔丰屠杀无数。党人遂趁机鼓荡,激成战乱,竟屋清社。当四川保路同志会之组织,党人实阴主之。及战发,党人多在行间,谓其势不厚,莫如隐其革命之名,藉名保路同志会称兵,较易与民众合作,而足以难清吏。六月荣县党员王子襄于其县举义旗,清兵果出攻之,荣县处万山丛中交通不便,人亦鲜知其事者。八月武昌起义,全国震动。九月党人夏之时以客军排长率兵驻省附近,防保路同志会。是遂率兵两连,于行间举义。赵尔丰令大队兵勇穷追之。十月十二日,张培爵、朱之洪、杨庶堪、石清阳、谢持举义于重庆,成立蜀军军政府,以张培爵为都督,迎夏之时为副都督。
    先是端方驻军于资州。端方为满清旗籍,因四川民众反抗铁路国有风潮,奉清廷之命,率湖北新军第八镇之步队第三十二标并募新兵成立一标,称为第三十一标,合计为两个标,入蜀平乱。因四面皆有民军,不敢前进。逗留资州。而端方所部军队遂大半加入四川保路同志会。十月初四日,端方营中接到武昌及重庆光复之讯。端方拟至成都任蜀督之初志,因道路险阻,而不果达;进退维谷,乃欲图逃遁出险,为最后之良策。初六日端方宰猪屠牛,大张盛宴,邀请资州绅士暨其部下之军官到营宴饮。就席间宣告众客曰:现在大汉复权,已得天下。俺本姓陶,因羡满人易得高官美禄之故,因而冒入满籍,今情愿归宗陶姓,报效军民。并拟将发辫割去,以以示无欺。言时,端方虽口若悬河,力为自己辩护,欲结众人之欢心,奈何众客皆谓其诈,多不信之。至其改姓陶,且有名刺遍发于外矣。其部下之恨端方,因端方秘匿武汉军民起义消息,迨汉阳被焚,全城变为焦土之讯传至营中,仇恨端方益甚。因端方所部,皆籍隶湘楚故也。
    端方设宴欲结众心之计既不行,即命乃弟端兢为说客,恳请其部下保护出险至西安府,愿将银四万两为众兵将酬。端兢向众说项时,第三十二标立于前,故能闻晰端兢之言,第三十一标之兵,立于稍后,未能闻晰,于是第三十二、第三十一两标之兵,迭起冲突,互相疑忌。第三十二标兵,向为端方卫队,而第三十一标之兵,系新募成军者,端方患肝旺病已久,每每开罪他人。时,端方决志就陆路至西安府,然后据甘肃为都督,或回家。其卫队皆以陆路多险,不若水路,出险甚易。端方谓:沿水道各城,大半皆在民军范围之内,于己不利,不若走陆路之为愈。其卫队信其言,亦即默许;几行矣,而第三十一标兵队,要求立即平分四万两之赏银。端方面许各兵,先付二万两,余俟安抵西安府后,再付其半;因现银只余二万两之数也。第三十二标,似已允许,而三十一标坚执不从。当夜,第三十一标之兵,力胁第三十二标之统帅,逼端方将赏银如数付清,否则拟将第三十二标标统枪毙。初六夜,端方与其弟知军心已变,相抱痛哭(8801:大清国的总督也是很不幸地!)。是夜其部下共谋杀端方之策。初七晨,端方急预备逃遁,惟其部下全行叛散,只剩近卫四名未去。端方密备小轿两乘,将行箱二具缠系轿后,乘之出险。(8801:介两个傻帽,命两个亲兵换上自己的衣帽乘轿先行,哥俩换上小兵的号衣,悄悄夜遁,逃命时还摆谱,不死才怪!)
    行未久,突为第三十一标兵所围,肩荷快枪预备轰击。众兵将端方兄弟所乘之轿,押入神庙。途中众兵将衣箱用刀砍开,箱内之物,挥取一空(8801:就是全都抢劫了),端方见势不佳,趁间自轿中跳出,拟逃入庙中。一兵持刀迎面,向端方猛砍,削去一耳。端方战兢曰:你们要杀俺吗?众兵大声疾呼曰:杀!杀!杀满狗!!并逼端方跪下,端方不从(8801:好歹给大清官吏留了点脸面)。众持刀向端方乱砍,计六刀,头始断。(不晓得是众兵的刀不快捏,还是端方的头太硬?)端兢见众兵围杀其兄,即奔入庙中,拟求第三十二标兵来救援。第三十二标兵,闭门不纳,于是乱兵命端兢跪下,举刀首落。其尸至初八晨,尚横卧庙前,旋为善堂所收敛。端方之首为众兵割下后,视为战利品,装入铅箱,和以石灰,拟携至汉口,因汉口悬有巨金也。端方既被杀,资州乃定。第三十二、第三十一两标之兵拥尹昌衡为首领,扬白旗,悬汉帜,称大汉军,由资州直攻成都。
    时革命党人方举义于广安州。旋合与蜀军政府。清吏永宁道刘朝望独立于泸州,巡防统领刘俊卿独立于万县。而成都独立,杀赵尔丰,组织四川军政府迎因路案被捕禁之四川谘意局议长解元蒲殿俊为都督,而以同蒲被禁之保路首领罗纶及新军统制朱庆澜副之。旋成都兵变,蒲、朱均逃,众公推尹昌衡任四川大都督仍以罗纶为副都督,成都遂定。时刘俊卿肆行不义于万县,党人熊克武逐之。民国元年成都、重庆两军政府合并,尹昌衡仍任都督,改编川军熊克武为第一师师长,刘存厚为第二师师长。        西康全景新式边军之组织,实始于民国纪元前七年(满清光绪三十一年)。先是纪元前八年(光绪三十年)阴历六月二十二日,英人侵入西藏首市拉萨,迫藏人为城下之盟。清廷对藏未驻重兵,势力薄弱,为英人所窥破,大倡否认中国对藏主权论,清廷欲抗无策,舆论沸腾。清廷乃憬然知前之失误,决计经略藏、康,先自康境入手,遂派驻藏帮办大臣凤全(满洲旗人)由蜀赴藏,筹办康藏边务。凤全道经康境重镇之巴塘,见其土地膏腴,宜于农植,即招蜀民前往开垦。土民迷信,以为神山不可或动,出而力阻。土人不服杀凤全,屠其卫队。清廷震怒,命四川建昌兵备道赵尔丰为川滇边务大臣,率巡防队入川边讨平番乱。纪元前一年,川边巡防军,由五个营扩充至八个营,赵尔丰复练新军十二个营,嗣后川边军队,合编为一个镇,为康境正式之陆军。又适清廷西藏交涉失败,被英人凌压。西藏活佛达赖自印度归,为亲英派所包围,英人复绐(dai,欺哄)以中国革命党反对神佛,佛教及之地位咸非彼等所能容,尔如亲华必被屠杀,且不保教。达赖乃宣告西康与中国脱离关系,实行自主。
全文完。----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