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胡恩之路任务:善于引经据典  巧发真情之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1:23

善于引经据典  巧发真情之性

——走近名家张晓风

安徽庐江四中 金星闪

【名家简介】

张晓风,女,江苏人,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笔名晓风、桑科、可叵。台湾十大散文之一。她曾主编《论坛报》副刊、《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散文卷》。80年代初,张晓风、林清玄、席慕容、三毛等著名台湾作家的作品,被大陆的文学爱好者广泛接受,而她的不少优秀作品至今仍被选载在大陆中学生语文课本中。

【主要思想】

张晓风是台湾知名作家,她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一切美好东西。她认为美无处不在,她去浙江富春江畔,看到农村妇女洗衣用的搓衣板,如获至宝地买来带回了台湾。看上去最不起眼的平常物,她能化平淡为神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忘不了自己的根。当海峡坚冰有所消融,她便踏上了祖国大陆地,把万千感受倾吐笔端。她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关心的是超越海峡的生存空间。她说:我有一个流浪漂泊的命运,但是很意外地在一个小小的岛上生存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象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好象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些文学先辈,随时会跑出来与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灵上能跟传统衔接。

张晓风的散文,总是充满发於自我的真情至性。1967年,她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年仅二十六岁的她,已能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新婚女性面对成长後席卷而来的爱情、婚姻、家人和朋友关系的转变。张晓风的剧作蕴含着浓烈的中国故土意识,例如《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等都是取材自中国历史和民间故事,有论者认为这种题材源自作者寻觅人类归属的动机,并且在寻觅的过程,如何完成对光明和爱的渴望。

综观张晓风的作品,都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创作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这与台湾另一作家杏林子非常相类。

因此,解答张晓风思想感情的三把钥匙: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一切美好东西,思索生命的价值。首先是对故土的浓厚乡思与乡愁。张晓风八岁时随父母赴台,对故乡有一种难言的情怀,正如她在《想你的时候》一文中所言:我一直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并且刚从中文系毕业,什么是中国,什么不是中国,常令我苦思焦虑,至今不得其解……我的中国被烙铁烙过,被污水漫过,又圣洁又烂脓,又崇伟又残破,被祝福亦被咒诅,是天堂亦是地狱,有远景亦有绝望。我对中国的情绪太复杂,说不清楚也不打算把它说清楚。其次是对自然、亲情、友情、爱情的呼唤与虔诚。她的笔下,对自然万物的抒写占据颇多笔墨。如《遇见》一文中,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张晓风与女儿共同看天——一尘不染令人惊呼的蓝天。她写道:两个人一起看那神迹似的晴空,她平常是一个聒躁的小女孩,那天竟也像被震慑住了似的,流露出虔诚的沉默,透过惊讶和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她遇见了天空……那一刻真是神圣,我握着她的小手,感觉到她不只是从笔划结构上去认识天,她正在惊讶赞叹中体认了那份宽阔、那份坦荡、那份深邃。最后是对人生、生命价值的思索。这一内容的作品以《我有》、《我在》、《玉想》为代表。如《我有》写的是失意、受伤时的感悟。而《我在》中,张晓风由小学三年级时点名的想到,回答字,是一种饱满的幸福;以人与人之间的我在,想到同在的缘份。

充满发于自我的真情至性。

③作品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

【艺术特色】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一、善于引经据典和引用故事

解答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一把钥匙是:引神话、传奇故事,引经据典,却明白如话;自然流畅,易引起读者兴趣,显示其知识的渊博。如《春之怀古》里的仓颉造字之前,《月阙也》里的引用《淮南子》内容,关于共工撞不周山的神话等,经过作者的引用,是那么自然贴切,看似随手拈来,实则须很深文化功底。

二、由故事悟哲理

解答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二把钥匙是:善于叙述小事揭示有价值之处,感悟生活哲理。作家擅于叙述故事,将身旁切近实际经验由小见大。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悟出哲理。

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解答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三把钥匙是: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语言形象典雅。如《春之怀古》中用一组排比叙述故事。一只小虫在……一个孩子在……一双患风湿的腿……这样的叙述具有极强的文字冲击力,又如《月,阙也》,在初生的绿芽嫩嫩的……。当柔软的枝条……。当蓓蕾悄然结胎时……。当花瓣怒张时……。当香销红黯……。当一场雨后……。当果实成熟时……。像这样的排比,在其文章里经常可见。

总评:晓风的散文作品既有慨叹人生的虚无,亦不沉溺于文字的晦涩,其字里行间自有一股索然不磨的英伟之气、侠士之风,而又不乏女子雅致、凄婉的纤细柔情。

张晓风的文章里,有独立山顶悲千古的英雄少年,也有站在氤氲梅香中的梅妃,还有在红地待毯那端默默坚宁的少女……在她的作品中能读到汉代的史传、唐朝的诗歌、宋代的散文、元朝的戏曲。她的行文善用知性来提升感性,视野上亦将小我拓展至大我。她有一双透视平常的慧眼,将琐碎平凡的生活,品出美丽、典雅、温柔。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摘心

     张晓风

各位朋友:

很久很久,我没有答应年轻人要求我演讲的邀约了。但对你们例外,因为一年前我曾原则上答应过,后来因为事忙而来不成,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欠着你们,所以,我今天来了。

我今天能有什么可以给你们指导的?没有,只不过分享一下我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且我想先讲一个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皇帝,这人东征西讨,把一只眼也打瞎了,换句话说,他身体上也有一种残障,和你们一样。后来,你们大概也知道,做皇帝的总要有一张画像,于是他召来一个画工,画工很为难,皇帝身上这点毛病是画好呢?还是不画好呢?他终于决定把皇帝两只眼画得炯炯有神,不料绘像呈上去,皇帝大发了一顿脾气,把画工的头杀了,另换了一个画工。第二个画工当然很害怕,也许他是个写实派吧?就照实把皇帝的独眼画下来了,倒霉的是,皇帝也不喜欢这张,画工的命又没了。第三个画工被召来的时候当然更怕了,可是,毕竟让他想出一个好方法来了,你们猜是什么?眼罩?不行,你说的好像是戴墨镜嘛,别忘了,那是古代,是皇帝,当时那位画家很聪明,他为皇帝选了一个特别的姿势,他让皇帝手里张着一张弓,并且对准目标瞄准——很自然的,皇帝闭着一只眼瞄准,一点不减损他威武的形象。

当然,我们不是皇帝,可是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画工,可以为自己画像,我们要留下一幅怎样的画呢?我们也应该懂那个聪明的手法,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既不是夸示自己的残障,也不是隐瞒自己的残障,而是为自己找到一个适当的表达姿势。

说到这里,让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一次不是什么皇帝的故事了,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小时候,六岁,却长着一副大高个子。小学一年级开学那天,跟着妈妈到校,不知为什么撞上一位老师,她朝我望一眼,武断的说:

长得那么高,站在一年级太难看了,去,去,到二年级去站。

鬼使神差,我居然直升二年级,我其实应该还算智力正常的小孩,只是忽然夹在一批二年级的学生里,显得处处不合节拍。我的初期学校生活是很不愉快的,好像是一种少数民族,一种落后的少数民族。这种挫折感真可怕,我至今记得当时正满头大汗写着毛笔字,忽然一声钟响,又要上体育课,我这种草莽之民不懂规矩,居然抱着墨盒子跟着人跑,笔也不敢放下,因为老师没说要放下呀!结果,各位可想而知,墨盒打翻了,裙子染黑了,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处处不如人的自卑感。上小学的时候真不幸,因为碰到不如意事,找不到一点思想来依恃来下台阶,当然也还没学会轻松的自嘲。后来上了中学,功课倒还罢了,最让人痛苦的是体育成绩糟得要命。小学时打躲避球,我永远第一个,中学更麻烦,永远在及格边缘。成绩坏倒在其次,体育老师有时不免冷嘲热讽,我掷垒球的时候,老师总是骂我姿势不正确,像在推铅球——妙的是我推铅球的时候呢,老师又说是像掷垒球。要是掷手榴弹(当然是假的),挨的骂就更凶了:掷得这么近,哼,炸死你自己还差不多!,这些事现在还来谈它干什么呢?已经都过去了,一直到后来我才搞懂为什么我的体育成绩如此糟,原来我是平脚板,那时候根本不懂,是因为整个弹性比别人差,我只知道自己并不是装秀气装小姐,只知道自己也曾尽过力,但身体上小小的缺憾却是无法克服的。现在回顾这些往事我怨恨吗?不,也许对那种老师有淡淡的遗憾,但现在想起来,身为一个基督徒的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如果上帝关了一扇门,它自会另外给你开一面窗。想来身上带着小小的平脚板的缺憾也没什么不好,这也许刚好正是我从小喜欢安静的坐在那里读书的原因,我之所以会呆呆的望风出神,望月深思,恐怕多少和我的平脚板有关吧?由于体能受限制,心智就格外活跃,算起人生的账来,怎么去分辨小小的残障到底是祝福还是诅咒?至少对我而言,我已学会跟我的平脚板和平共存,我至今忍受它的不方便,但我心中竟不免对它有小小的感激。

前不久,我忽然迷上种花,有一次,打电话问一个行家,她在电话里说:哦,矮牵牛啊!记得要摘心哪,愈摘,花发得愈好。其实那番道理我早就懂,只是她是一个美丽慧黠的女孩,听她这么说,简直像听人说法似的,处处禅机。想起小时候在屏东,院子里有木瓜,木瓜正发得兴头,冷不防我们小孩就把它的头摘掉了,再发,再摘,摘两下,木瓜就变聪明了,它知道还是赶快向旁发展为妙。鲜艳的矮牵牛花也是如此,我们把直往上冲的花心摘了,结果反而促使它从旁边发出四五枝分干来,生物的本能似乎是愈挫愈勇的。

在各位的生命历程里,残障的经验可能都曾一度使你们遭到摘心之痛.但生命的本能就是用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生存和飞扬,天地是厚宽仁慈的,失去的一枝主干,自有四五枝旁干来补足。一个繁花齐开的花季仍是可预期的。

(选文有改动

1、作者讲述古代皇帝及自己的故事有何意图?

2、作者在文末用矮牵牛、木瓜等植物摘心的比喻,意在说明什么?

3、如何理解上帝如果关上一扇门,它自会另外给你开一扇窗?

4、作者的演讲意图是怎样的?

5、作为一个肢体健全的幸运儿,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

【文本解读】

面对残障,应采取何种态度,本文形象地告诉我们失去一方面优势,会在另一方面补足,字里行间透露积极进取精神,给人以鼓舞。作者意在告诉人们:生命的旅程中,残障虽会给人带来一时的痛苦,但生命的本质会让我们愈挫愈勇,成功同样是可期待的!启发鼓舞残障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残障是对我们的不公平,但却可能给我们造就事业的另外的优势。感情真挚,字里行间见爱心,显真情,呈美感。情理交融,有思辩色彩和哲理意味。叙事生动形象,但对故事的解析更是精彩。行文有强烈的感召力量。

【答案精讲】

1、参考答案:为自己的议论说理提供依据,以达到更好的启示、鼓舞听众的目的!

解题提示:注意作者对故事的解读,文章的写作意图。

联系作家:抓住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一个特点:引神话、传奇故事,引经据典,却明白如话;自然流畅,易引起读者兴趣,显示其知识的渊博。张晓风有博采中西,纵横古今的大家风范。

2、参考答案:意在用此比喻形象的说明残障虽会给人带来一时的痛苦,但生命的本质会让我们愈挫愈勇,成功同样是可期待的!

解题提示:注意把握结尾两段和文章主旨。倒数第二段结尾一句揭示了寓意和主旨。

联系作家:抓住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三个特点:善用比喻修辞,语言形象典雅第二个特点:通过小事揭示有价值之处,感悟生活哲理。作者把残障比喻矮牵牛的摘心形象典雅,同时悟出生命的本质会让我们愈挫愈勇的哲理。

3、参考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厚宽仁慈的,也许我们的身体有残障,但是上帝却给我们另外的恩赐,另外的祝福,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同样会取得成就。

解题提示:注意语境和作者本来意思,弄清比喻义,扣住对生命热爱和向上的思想,要把握作者充满基督教信仰精神的善良爱心。

联系作家:抓住张晓风作品思想感情的第一把钥匙:热爱人生,思索生命的价值。第三把钥匙:作品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作品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善于叙述小事揭示有价值之处,感悟生活哲理。

4、参考答案:意图是启发鼓舞残障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残障是对我们的不公平,但却可能给我们造就事业的另外的优势。而我们要合理把握。

解题提示:注意演讲背景(开头),领会一些关键句子作家的所要表达的情感。

联系作家:抓住张晓风作品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善于叙述小事揭示有价值之处,感悟生活哲理。

思想感情的第一把钥匙:热爱人生,思索生命的价值

5、参考答案:略。

解题提示:联系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应体现积极向上人生态度。

联系作家:抓住张晓风思想感情的第一把钥匙: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思索对生命的价值。第二把钥匙:充满发于自我的真情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