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群体打击者: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0:51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眼下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美国、欧洲各国纷纷裁员,预计明年全世界有2000万个岗位流失。虽然我国的企业未出现裁员情况,但对610多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个好工作的难度无疑在增大。连日来,记者分别参加了各种就业招聘会、见面会,深深感受到了就业形势的紧迫。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给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就业择业环境及高校毕业生认清自己、改变择业观念成了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有何期待

   身在象牙塔中的应届大学生们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心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期待。

   期待一:平等的就业环境。长春理工大学化工系的刘婷谈到就业情况,她的心就凉了一大截:“我的专业方向是目前比较热的煤化业,但就因为是女生,用人单位连我的简历都不看一眼。像机械工程、材料冶金等理工类职位,一般都只限招男生,很多女生只能望岗兴叹!”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除了工作性质不适合女生外,从企业的效益上考虑,女生对公司的发展可能会有影响。刘婷说,针对就业歧视问题,虽然国家有相关规定,但每次面试,企业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就业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期待二:加大无偿就业服务力度。前不久,大二学生孙丽在校园BBS上看到一个帖子,某中介公司称有大量岗位急招学生兼职。孙丽和她的同学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这家中介公司,公司的人称有大量发传单促销的工作急招学生兼职,但要求每人交50元的中介费才能介绍工作。为了尽快兼职赚钱,她们便同意了,中介公司又要求孙丽回校等待。之后,孙丽多次打电话给中介代理人,希望提供兼职岗位,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托。最后,孙丽和她的同学再次找到这家公司,原代理人则避而不见,公司也坚持不肯退还她们的50元中介费。据孙丽反映,她的很多同学曾通过各种中介公司报名申请兼职工作,但交钱后大部分公司没有给他们提供工作。

   期待三:校企互动增强就业能力。大三的学生刘飞一直为实习单位的落实而苦恼,学工商管理的他,从年初就开始寻找实习单位,但许多单位都以专业不对口为由拒绝他的请求,至今仍一直没有落实实习单位。许多已经就业的学生也纷纷表示,现在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但是为了就业,就算不对口,也只能重新开始了。而一些企业也表示,现在想要找到与公司专业匹配的人才太难,一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企业用工人才需求脱节。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长春市一家单位工作的小冯,因毕业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通过熟人介绍以实习的名义进入这家单位。如今在这家单位“低工资”就业将近一年时间,她的目的是积累了工作经验之后再去找工作。

   近日,记者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像小冯这样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近日记者就“如何看待低工资就业”问题在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表示,不反对通过短期的“低工资”就业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低工资’就业是可以考虑的。”

   “当就业的大门变得日益狭窄时,我们不主动地把自己变得矮小点,怎么能过得去?”毕业于长春大学的小刘,在求职时被用人单位提出“低工资”试用要求,虽然小刘有点担心被“涮”了,但他不想丢失这个心仪已久的就业机会,便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还好,3个月后因为表现出色,他被用人单位录用了,不过与他一起应聘的好朋友却没有那么幸运。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在前几天举办的东北高等师范院校28所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赵同学带了30份简历去应聘,投出了20多份,除了教师职业外,还给酒店大堂主管、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操作员等职业投了简历,可是现在一直都没有回音。李女士告诉记者:“为了供儿子读书,我把农村的房子都卖了,后来两年,实在拿不出钱,儿子就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现在,我每天都盼着儿子能找到工作,把贷款还上。可儿子的工作一点着落都没有。儿子和我商量过,实在不行就放弃本专业,试试做公司业务员,可是一问工资才800元。我一个做保姆的,工资都1000元了,儿子的大学不是白念了?” “现在大学生的工资太低了,我同学去浙江应聘,工资也就1000元。”赵同学感慨地说。

   “现在大学生工资普遍低。”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我们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上,告诉同学们找工作的工资指导价位就是800元~1000元,有的企业甚至给出刚刚高于长春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待遇。即便工资这样低,交通费和通讯费也都没有。大学生工资低是正常的。现在,大学不再是高学历,只是多掌握了一些知识,所以大学生找工作要放下架子。不过,有了大学文凭,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待遇会改善。”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这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有关。现在,企业选择面宽,各个层次学历的求职者都很多。在招聘时,原本面向本科生的岗位常常接到研究生投来的简历。因此,我们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有人才储备和培养的考虑,但也有降低成本的意图。”这位负责人说。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工资上。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长春市就业服务局韩处长表示,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因为通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大学生能力迅速提升,角色转换比较快,并能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掌握一些工作技能要1年至2年,工资比较低很正常。大学生应当看到,工资虽然低,但企业同时还承担了培训费用,这个时段也是大学生脱胎换骨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低,主要还是大学生供大于求、僧多粥少造成的。”韩处长表示,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日前面向沪上7所高校2000多名大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只有11.7%的人十分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只有10.3%的人十分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许多高校就业工作中心的老师更是感慨:“很多学生在临近找工作的时候才想到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才想到找老师、找家长、找同学商议就业大事。”对此,吉林大学就业指导师周春燕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职业规划不妨从走进象牙塔第一天开始。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成功地敲开宝洁实习大门的聂敏,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实施的过程是职业规划的落脚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灵活调整、把握机遇,也要坚持目标、不轻信盲从,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龚志定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平衡专业与兴趣的一种途径:立足专业、坚持兴趣、优势互补。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哪怕是写通知、贴海报这类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也难怪一些“幸运”的成功者能同时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古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都是人们在遇到具体事件后的一种处世哲学和态度。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每年普通高等学校和民办高校毕业生在200万左右,加上成人高校、中专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就业大潮。中国的就业问题本来就是世界之最,大学本科毕业生和高层次的博士、硕士以及下岗职工的第二次就业交会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才市场。就业形势仍然是供大于求,就业严峻,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客观事实。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仅具有大学学历和毕业文凭,这是毕业生择业的起码条件,而缺乏实践经验,又是在校学生不可回避的弱点。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惟一可比优势,就是要具备并适时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扬其长而避其短,在供求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与机遇同时存在的环境下,如何具备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有个认识问题,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和具备某种操作技能,这固然是特长,但思维敏捷,从容善对,幽默机灵,能吃苦耐劳也是一种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人是社会人,也是现实人,没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收集信息的渠道,就等于是守株待兔;在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缺乏信息和不注重交往,恐怕又是不少学生经受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是思想准备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大学毕业,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这是成年人的基本意识。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要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和不劳不得”的分配机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择业和就业,本质就是寻求一个劳动岗位和自食其力的机会。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少数择业不慎者曾把初次遭受的挫折说成是“毕业就是失业”,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原本就没有职业,这和社会上的失业是两码事。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克服“我不求人、人求我”的倒置心态。大学生之所以被称之“社会精英”和“天之骄子”,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当然也包含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但我们自己却不能孤芳自赏;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每个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但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一家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张馨雨回想起当时参加招聘会时的情景告诉记者:“我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找工作几次碰壁后的一年里,我一边打工维持生活,一边继续寻找新的工作。在去年的一次招聘会上,我觉得其中一家广告公司比较适合自己发展,但当时该单位人员已招满。当即表示,不管你们还招不招人,让我先留下来试试看。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上我比公司的员工去得都早,表现勤快。有一天,公司里的人都很忙,领导需要一篇发言稿,就让我写写看。没想到我写出来的发言稿领导十分满意,领导当即拍板让我留了下来。”由于工作得心应手,如今的小张靠自身努力,已经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据长春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

   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专家建议: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路

   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该能自信地走出校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专长,知道社会上哪些岗位适合自己,而这些就业能力应该是在大学期间就学会的。此次来长参加招聘会的外省一名大学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排除就业渠道不畅、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与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有关。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当中。”

   近年来,针对严重的就业形式,一些大学已经开始针对教学计划修订进行大讨论,将学生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反映到培养计划当中,目标就是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更强就业能力的毕业生。“这种从本科生一直到博士生培养整个过程的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高校培养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让毕业生面对就业市场时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