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炼金龙成本:传奇元帅徐向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4:32

北方的天狼星——传奇元帅徐向前

[ 2006-9-7 23:15:28 | By: 逛逛 看看 ]

一、蒋介石的学生,错过的帅才

当年在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为笼络人才,每月都要找10几个学生当面测试和谈话。学生们排好队,站在办公室外面,一个个叫进去,又一个个走出来。这天,又有一个学生被叫了进去,对话是这样开始和结束的:

蒋介石看看他,问道:“你叫什么名?”

答:“徐象谦。”

问:“你是什么地方人?”

答:“山西人。”

问:“在家干过什么?”

答:“当过教员。”

一问一答,是那样的机械和无趣。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校长,俨然像个法官;而不肯多吐露半句话的学生,简直像个被告。校长看着学生,学生立正站着,尴尬得无法谈下去。在蒋介石眼里,这徐象谦是个“无出息”的学生,谈话没有兴趣了,蒋介石皱了皱眉头,挥挥手,让他出去了。

黄埔军校出了不少人才,后来许多人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蒋介石这时怎么也不曾料到,就是这个“无出息”的学生,几年之后,跃然变成了威震中国的著名军事将领,成了共产党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他统帅下的红军,在大别山、川陕地区,把国民党军队几万几万地消灭,后来,成了新中国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

这个人就是——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象谦,字子敬。直到他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还用着“象谦”这个名字。大革命失败后,根据这个名字的谐音,改成“向前”。

老蒋或许会这样感慨:“曾经有一位杰出的将才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可惜,上天再也没有给老蒋这个机会,这个一生跟人民作对的独裁者最终落得个老死孤岛的下场!

二、元帅原是教书匠

1901年11月8日,在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新生命降生了,他就是徐向前。父亲徐懋淮是个秀才,靠教书养家糊口。尽管家境贫寒,父亲还是一心想让儿子念点书,以便将来能够重振家业,出人头地。10岁那年,徐向前被送到本村的私塾读书,过了近几年的“四书五经”生活。不久,徐向前又转到东冶镇的沱阳高等小学就读。沱阳小学是一所比较正规的新式学堂。课程设置与私塾有很大的不同,不学枯燥的四书五经,学国文、算术、修身、历史、地理、格致,每日有体操,还时有军事训练,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新气象。这一切徐向前感到很新鲜,他爱上了那里的集体生活。正当徐向前如饥似渴地读书时,父亲从外地教书回来了。在考察了儿子的作文后,认定读“洋学堂”会“误人子弟”(也难怪,父亲的标准是八股文),便令徐向前退学,接着又进了本村的私塾,继续忍受四书五经的折磨。但是即使这样的生活也没能过多久,随着家境的每况愈下,父亲已经没有能力再供两个儿子同时上学了。在他和哥哥之间,父亲选择了让哥哥继续读书。

为了分担家里的困难,15岁徐向前走出了学校大门,顶起了成年人的劳动。冬天拾粪、砍柴、背炭、编箩篼,春天播种、挖野菜,秋天抢收高粱、玉米。父亲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远离家乡的河北阜平一家书店中找到了一个学徒的位子。说是学徒,其实是勤杂苦力。他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挑水、扫院子、倒夜壶、抱孩子、磨面粉,夜里还要起来两次,给骡子添草料不。一天下来,累得他腰酸背疼。后来,老板看他本份、勤快,也还有个机灵劲,就让他到前边去站柜台。在店里,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有书读。<<罗通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史记>><<孙子>>等等,伴随他熬过了一个个夜晚。书中的故事,常常使他入迷。他喜欢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钦慕那些为民除害的剑侠、智勇双全的将帅。就这样,徐向前心中开始萌生了为国捐躯的雄心壮志,激发了学军习武的浓厚兴趣。

三年的学徒期未满,一天,在店里干活的徐向前忽然收到了哥哥从太原信,说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正在招生,是官费,用不着自己花钱,并说已经给他报了名,让他速去太原面试。徐向前高兴极了,立刻打点行装赶赴太原,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山西国民师范第一期速成班的学生。这所学校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培养人才而兴办的。两年后徐向前毕业,被分配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任教。正当启蒙之火在他胸中烧燃起来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下来。寒假期间,徐向前收到校方给他寄来的一封 “辞退书”,被不明不白地辞退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徐向前又在阎锡山老家河边村川至中学子附小得到任教的机会。学校得知徐向前是太原国民师范的毕业生,基础很好,就让他教六年级的课程。月薪20块白洋。在教学之余,徐向前经常给孩子们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历史故事,他的目的是“要尽教师的责任”,引导这些幼小的心灵,从书本里走出来,认识现实,认识中国。

这所学校的校长段保芳,是阎锡山直接委派的,治校偏于保守,不准新思想的传播。徐向前讲的这些,不知怎么传到了校长的耳朵里,遭到校长干涉,发生争执,结果他又一次被学校辞退了。

徐向前气愤之下,冒着风雪跑到太原自谋生路,适逢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张榜招生。徐向前喜出望外,约了几个同乡,凑了点路费,由太原的一个郭姓军官介绍,乘火车南下上海参加考试。不久又前往广州参加复试,结果徐向前和同来的十几个同乡全部录取。徐向前踌躇满志,踏上了黄埔岛,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队,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三、叫花子打狗的故事

广州起义失败后,徐向前撤到了花县。从广州撤出来的起义部队,共1000余人改编为红四军,师长叶镛,下辖三个团,徐向前为十团党代表。此时花县的地主民团也趁机兴风作浪,每天围攻红四师。派出部队去打,他们跑了,过一会又转回来。象一群讨厌的苍蝇,日夜围着花县城,闹得人心惶惶,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徐向前向叶镛师长说:“讨嫌的民团,非要狠狠教训它一下不可。不然,我们路都走不出。”

他亲自带领一个连,出了花县城。徐向前向战士们说:“对付这群东西,要象打狗一样,一步不退,猛追!”战士以为这位党代表说玩笑话,徐向前却又认真地解释说:“你们在乡下,没见过讨饭的人打狗嘛!有的人,拿个棍,边打边退,那狗总是追咬不放。也有的人,举着棍子,迎上去,追着狗打,狗就逃跑了。”一番通俗的比喻,把战士们说开了窍。傍晚,民团又来进攻,红军战士穷追猛打,终于把疯狗似的民团治服了。

徐向前的“打狗战术”起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两天过后,红军从花县出发,准备去海陆丰地区会合红二师。沿途一些村庄的民团,不但不敢再扰乱,还在村边插上木牌,写着“欢迎来境,欢送过境”的大字。

从此,在红四师中徐象谦的名字,连同“打狗战术”,在许多人中传颂着。
四、活捉老上司

1931年2月下旬,徐向前率领红四军在平汉线活动,连战皆捷,兵锋直逼信阳。
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急忙集结兵力,和武汉“绥靖”主任何成浚联手,企图在信阳地区南北夹击红四军。

在军指挥部的会议室里,透着一点小小的亮光。一张桌子上放着一盏小煤油灯,军参谋长徐向前和军部的其他领导人围在桌旁。徐向前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划划,介绍说:“敌人这次兵力虽多,但互不统属,各怀鬼胎。据获得的情报,目前北路敌人仍徘徊在信阳、罗山一线,31师也滞留广水附近,只有岳维峻的34师孤军北进,今天黄昏前已到达双桥镇。这股敌人,沿途不断遭到我地方武装的袭扰,十分疲劳,是一支疲惫的孤军。”

徐向前建议利用有利地形,以逸待劳,歼灭孤军深入的岳维峻!

9日夜晚红军突然发起进攻,冒着雨开进,将敌人分割包围起来。岳维峻要求上边派飞机助战,然而飞机来投弹轰炸后,还是无济于事。这场战斗打了七个多小时,最后红军毙敌千人,俘敌五千多人,缴枪六千支,山炮四门、迫击炮十多门。岳维峻的马弁骑上他的马逃掉了,岳被红军活捉。

岳维峻是个老牌的陕西小军阀,追随过冯玉祥。他从孝感出发时,何等威风,何等趾高气扬,声言要与红军决一雌雄。他没有想到会当红军的俘虏,更没想到的是,双桥镇这一仗,败在他的老部下徐向前手里。

徐向前亲自审问了岳维峻,问他:“你认不认识我?”

岳维峻抬头看了看徐向前,说:“不认识。”

徐向前说:“你不认识我!我在你的部队当过参谋哩!”

那是1925年,岳维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时,徐向前所在的第六混成旅直接归属岳维峻指挥。

岳维峻长叹一声,低着头说:“蒙多多关照,多多关照!”

徐向前又问他:“你对我们的战术有何看法?”

岳维峻摇摇头。他能说什么呢!只说出一句话:“请不要杀我,我愿意答应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

双桥镇大捷,大壮了红军声威,宣告了敌人对鄂豫皖红军第一次大“围剿”的彻底破产。
   
从此,在红军和人民群众中,流传着一个故事——徐向前活捉了老上司。

五、第一个指挥空军的元帅

一位记者采访原徐向前部下的参谋,老人正在讲述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忽然停住话,问:“你们晓得吗?大别山红军是有飞机的啊,徐帅是中国十大元帅中,第一个指挥空军的嘛!”

“飞机?红军有空军?”记者愕然。

“那空军,只有一架飞机,”老将军放声大笑,“还是一架教练机!”

故事得从1930年说起。3月16日,宣化店上空,一架飞机转了几个圈,翅膀一歪落在陈家河一个河滩上。山沟沟的人常听飞机头上嗡嗡,谁也没看见过飞机啥样;红军战士,常挨国民党军飞机扫射、轰炸,恨得在地上咬牙。现在,一架飞机自己落下来了,真是天外的喜事。红军、赤卫队和老少乡亲,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河滩。

飞机里爬出个人,摇着白毛巾投降。原来是一架德国双翼容克式高级教练机,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军用飞机,从南京飞往四川,飞行员迷了航,飞机上的汽油耗光了,只得落下来。驾驶员还以为那里是国民党统治区,他坐在驾驶舱里一动不动,不断向围拢来的人群吆喝:“赶快去报告当官的,想办法给弄点汽油来。”等他看清围着他的都是苏区赤卫队员时,才发觉自己同飞机一起当了红军的俘虏。

徐向前和红军领导人得到消息,都喜出望外。他们立刻下了道命令:一定要把飞机保护好,对飞行员实行优待政策,绝对不准伤害。徐向前等领导决定把这架小飞机装备起来,成立自己的空军,并给它起名叫“列宁”号。

一个晴朗的日子,万里无云。新集城上空,突然飞起了“列宁号”。它像一只鹰,在蓝天上飞,在晴空中盘旋。这桩新奇的事,把四乡的人民,把红军的队伍轰动了。人们看见红军自己的飞机,有的喊,有的叫,有人落泪了。飞机在天上飞,人们在地上纷纷喊叫:

  “快看呀!它飞得多高!”

  “……它歪歪头了,歪歪翅膀了……”

  “它叫啥名来?……”

  “‘列宁号’!看,那翅膀上的大字……”

  “上头坐的什么人呀?……”

  “……兴许是徐军长吧!只有他才敢呀……”

1931年8月9日傍晚,“列宁号”飞临武汉上空进行侦察和示威,闹得武汉一片惊慌,国民党当局夜晚实行灯火管制和防空准备。《扫荡报》曾披露这样的话:“共军‘列宁号’飞机近日曾连续骚扰满川、汉口等地,我方幸无死伤。现有关军方,已通令各地严加防范。”蒋介石调动大军围攻大别山区红军时,敌军多次想夺去那架“列宁号”飞机。

趣事还在上演。话说徐向前发起黄安战役,某日上午,一架飞机飞到黄安上空。敌人还以为是他们的救星来了,纷纷从白雪复盖的工事里跑出来,呐喊呼叫。敌人师部也忙着在地上摆标志,好让飞机空投。正当敌人欢喜若狂的时候,飞机扔下的不是大米白面,而是炸弹、迫击炮弹和大捆大包红军的宣传品。顷刻之间敌人乱作一团,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日日盼,夜夜盼,盼来的却是红军的“列宁号”飞机。黄安守敌遭“列宁号”轰炸后,更加慌乱。红军乘敌惊魂未定,一举攻下城北的课子山,将敌人压入城内,并于23日夜一举攻克黄安城。“列宁号”立了一功。

黄安战役,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出动空军参战---虽然只有一架飞机。

六、到底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

红四方面军有三巨头: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张统领全局,陈负责政工,军事上则由徐向前独当一面。平时,但凡有什么大事,如果徐有异议,张和陈二人联手,以二比一否决,徐就孤掌难鸣,一切等于张国焘一人说了算。

徐向前是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在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中,这一点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事实上这位军事统帅的忧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吹弹拉唱样样都行,说话同样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过,这是在白雀园大肃反以前。当许继慎、周维炯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将领,一个个命丧张国焘之手时,徐向前震惊了。他永远不会忘记1932年夏天他的妻子程训宣惨遭杀害的情形,打那以后,徐向前开始沉默了,逐渐染上了忧郁。

张国焘为了巩固他的专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大杀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分子头脑复杂,不好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脑袋搬家,然后换上思想单纯的工农分子。在鄂豫皖时期,他是连徐向前也想一起杀掉的,但严酷的军事形势迫使他放弃了这一计划,因为他越来越觉得离不开徐向前。张国焘有渊博的知识,有党内元老的资历,有政治家的铁腕,但对军事却一窍不通,每当形势危急时,徐向前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这位黄埔军校出身的足智多谋的将领总是能够力挽狂澜,转危为安。徐向前和许继慎、曾中生一样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不像他们那样锋芒毕露,这就是徐向前历经风暴而不倒的原因。徐向前当然清楚这一点,他始终没有去询问妻子的死因,战事一起便主动亲临前线,每当披满行征尘归来便寡言少语。

后来到了延安,见到当时的鄂豫皖苏区保卫局长周纯全,徐向前实在忍不住了,吼道:“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究竟有什么罪?”周纯全此时只好说老实话了:“她没有什么罪。当时抓她,就是为了搞你的材料。”徐向前悲愤得说不出话来。他为自己做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却无力保护自己的爱妻,眼睁睁地看着她受冤被害,感到痛心疾首。


七、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1935年6月,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徐向前见到了毛泽东。但不久发生了毛泽东与张国焘关于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的激烈争论。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内心极其矛盾,处境艰难。

右路军过草地后,9月8日,张国焘公开了他的南下决心,并命令徐向前和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陈昌浩原来和徐向前一样,是拥护北上反对南下的,此时却变了调,说:“建议力争左右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可以考虑南下”。8日夜,徐向前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七人又联名致电张国焘和左路军其他领导人,指出:“左路军如果向南运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要“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9日,张国焘复电中央,反对北进,坚持南下。

9月9日晚,毛泽东来到徐向前的住处,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实际上想看看徐向前的态度。徐向前作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泽东没再说什么,遂告辞而归。作为红四方面军创建者,徐向前虽然知道南下不利,但内心极不愿把左右两路军分开,最终感情战胜了理智,选择了南下,犯了他“终身抱憾的错误”。

当夜,毛泽东率三军团单独北进,向俄界的红一军团靠拢。

10日凌晨,徐向前、陈昌浩刚刚起床,接到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徐向前和陈昌浩大吃一惊。事态发展如此突然,徐向前坐在床板上,一言不发。

接着,九军军长许世友打来电话:“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陈昌浩拿着电话筒,问徐向前:“怎么办?”

“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徐向前吼道。

一向有感情用事倾向的陈昌浩,此时竟然出奇的冷静(或者说是麻木)。徐向前后来回忆:“陈昌浩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作了答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徐向前的这句话,在关键时刻使红军避免了一场血战和内讧。

但徐向前此时可能不知道,他这次的选择会对自己日后的军事生涯造成怎样的影响。


八、向前还是当年之勇

巍巍太行起狼烟,黎涉路隘隐弓弦。
龙腾虎跃杀声震,狼奔豕突敌胆寒。
扑天火龙吞残虏,动地军歌唱凯旋。

徐向前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次战斗的场面。

1939年3月,徐向前指挥八路军129师部队,准备在晋东南山区黎城与涉县之间的响堂铺地区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当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进入伏击位置后,意外的事偏偏发生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指挥所紧张起来。电话里是陈赓旅长的声音:“七七二团报告,东阳关之敌200余人进到马家峪;长宁东南高地有敌骑兵,向我侧后运动。”陈赓判断,可能敌人发现了我设伏企图,欲从右翼侧击,截断后路。他请示徐向前副师长:“是不是把主力撤回到庙上村、鸭儿山去截击敌人?”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给徐向前出了道难题:如果是敌人发现了设伏企图而将计就计,包抄后路,那是很危险的,这就应该撤出阵地,放弃这次战斗或别作他图;如果不是这样,盲目撤出,失掉胜利的机会,那是没打败仗的败仗。徐向前在思索、判断着。

“撤不撤?”陈赓又打来电话问。这时他已把埋伏在路南的两个连撤到了路北,防备万一。

指挥部里,大家都紧张地注视着徐向前。

“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徐向前两眼盯着地图。他判断:情报不可靠。如果敌人发现设伏企图,决不会只派这么点兵力前来“打草惊蛇”。遂拿起电话对陈赓说:“没有我的命令,原计划不得变更。部队不能动,要严密埋伏,不得暴露。情况先不要向下传。”同时,徐向前马上派出参谋查明情况。

两个小时后,情况查明,果然不出徐向前所料:东阳关方向,敌人没有异常动静;警戒分队看到的“敌骑兵”,是几头驮驴,由老百姓赶着向北去了。

伏击战取得了胜利。这一仗,毙伤敌400多人,180多辆汽车全部被摧毁。日军第十四师团山田辎重队两个汽车中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缴获甚多。


下午5时,日军出动10多架飞机,对响堂铺狂轰滥炸。但徐向前已率领部队转移到了秋树垣一带。陈赓风趣地说:“这不是打我们的,是给死鬼子吊丧的。”

战后,刘伯承向他道贺说:“向前还是当年之勇,沉着果敢!”


九、爸爸又在杀鸡哩!

1945年4月,徐向前突患肋膜炎,住进延安柳树店和平医院。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徐向前在病床上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就在几个月前,毛泽东来医院看望过徐向前。徐向前曾请求说:“日本鬼子快投降了,再不让我打仗就没仗可打了!”毛泽东劝慰他安心养病,并意味深长地说:“以后国民党是不会叫你闲着的!”此刻,徐向前并没有想到,自己正是日后将阎锡山钉在耻辱十字架上的“战神”。

当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时,躺在病床上的徐向前,始终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他是多么盼望能够重新回到战场上,跟昔日的对手重新较量一番呵!可是他目前这样的身体,怎么经受得起残酷的战争环境考验呢?他急切希望身体能够好起来。当他能够起床作少量活动时,就以多种方式锻炼身体,散步,打打拳,以自己喜好的粤曲拉拉胡琴,或是敲敲扬琴。虽说琴技实不高明,却是调节身心、增进体力一种方法。5岁的女孩鲁溪,听到琴声也会天真他说:“爸爸又在杀鸡哩!”一下把徐向前给逗乐了。

1947年夏,徐向前终于获得批准,来到晋冀鲁豫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拉起刘邓大军走后留下的数万地方部队,担负起内线作战,解放山西的重任。老将率新军,宝刀依然锋利,一年半后,山西获得完全解放。
 
十、阎锡山的没有料到

在山西的滹沱河岸边上,有两个村庄,隔河相望,一个叫河边村,一个叫永安村。就是在这两个村子里,先后出了两个名人:阎锡山和徐向前。

阎锡山比徐向前大18岁。徐向前还在阎锡山办的学校读过书,算是阎锡山的学生。

“山西王”阎锡山怎么也不会想到,亲手结束他在山西“霸业”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邻村小老乡----徐向前!

徐向前在鄂豫皖大败岳唯峻、活捉赵冠英时,阎锡山就说了:“蒋介石有啥了不起的,还不是被我的学生徐向前给打败了?”

1937年,徐向前随周恩来到山西,赴太原同阎锡山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阎锡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 又说:“徐向前这样的人才,怎么走到共产党一边去了,不是楚材晋用,而是倒过来啦!”

徐向前对付起阎锡山这个老乡来,可丝毫没有一点家乡观念。

1948年6月,徐向前率部发起晋中战役。汾河滩上,阎锡山的王牌“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两个小时内就被全部歼灭,只逃掉带伤的少将师长陈震东。阎锡山接此噩耗,身心受到巨大打击,差点晕倒在地,连连长声哀叹:“我阎百川白活了65年,让个邻村的乡亲后辈徐向前整得好苦!”

1949年4月24日,徐向前率军攻克阎锡山最后一个堡垒----太原,彻底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反动统治。阎锡山狼狈地逃到了南京,后来又飞逃台湾,过起了“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生活。
 
 


十一、徐向前风格

在中共军事家中,徐向前以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和擅长以弱敌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而著称。

在鄂豫皖,他和戴克敏共同起草的《军事问题决议案》中,将红军的游击战争经验概括为七条作战原则:(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这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创造的“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原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当时消息闭塞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总结出如此相似的作战经验,足以证明徐向前过人的军事才能。

接着徐向前率领红一师800余人向平汉路出击,首先袭占了杨家寨车站,郭汝栋第二十军两个连,在睡梦中全部被歼。第二仗又在杨平口用诱伏手段全歼郭汝栋一个正规团1000余人,首创鄂豫皖红军歼敌一个团的范例。第三仗夜袭花园镇,全歼敌1个团1400余人。徐向前指挥红一师,在一个多月内,三战三捷三扩编,歼敌4000余人,并使部队发展到3000余人。

1931年11月,刚刚上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一反过去诱敌深入、内线作战的战法,决定先发制人,围点打援,连续发动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6万余人。其中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为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大捷,徐向前军事生涯的辉煌篇章。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尚未展开即被粉碎。徐向前的威名,震动了武汉和南京。

在川陕根据地,徐向前从当地的地势、敌情、我力等条件出发,创造了“收紧阵地”这一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反“围攻”作战形式,这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的“诱敌深入”也有相似之处。按照这一方针,徐向前指挥红军打破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其中反六路围攻歼敌8万余,创下了红军歼灭战的最高纪录。

1935年3月至4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徐向前发起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为中央红军入川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

1938年春,徐向前率一部兵力去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贯彻毛泽东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首次提出“创造平原地的‘人山’”的战略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冀南地区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提供了新鲜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用坑道爆破的方法攻克山西重镇临汾, 接着,又以六万之众横扫晋中,运用声东击西、包抄、围攻等灵活机动的战术,把阎锡山的精锐野战兵团大部歼灭,把战线一直推进到太原城下。

在1948年9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听到徐向前汇报晋中战役情况时插话说:“唉呀!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徐向前指挥才能的赞扬。

从外表看,徐向前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木讷。实际上,徐向前的指挥风格与其外表恰成鲜明对比。在广州起义和海陆丰的艰苦战斗中,他锻炼出非凡的勇气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刚到鄂豫皖任副师长时,师长已牺牲,部队也只有黄麻起义后留下的300多名农民战士。头一次带队上阵,敌人的机枪扫过来,没经验的战士都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徐向前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从此在部队中树立起威信。此后,哪里战斗激烈,他就拿着驳壳枪出现在哪里。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红四方面军善打硬仗、恶仗,是与他的指挥风格分不开的。

越是硬仗越向前,他的这股硬劲,在1948年的临汾战役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根据解放军炮火不强、城坚难摧的情况,决定采用“土行孙战法”,依靠坑道爆破解决战斗。当部队以土工作业逼近主城墙时,敌人用一切手段破坏。解放军共挖掘爆破坑道十五条,掩护坑道四十余条,除去被敌人破坏部分外,最后只有三条坑道能挖至城墙下,部队伤亡很大。关键时刻,徐向前号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他对部下说:“就是胡子白了,也要打下临汾!”总攻时,两条坑道内所装一万八千斤炸药同时点火,将厚厚的城墙炸开两个五十多米宽的口子,八纵二十三旅首先突入城内,战后被命名为“临汾旅”。此役为解放战争中最为典型的坑道爆破攻城战术。

徐向前不但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善于带兵,特别是能在短期内将素质较差的地方部队整训成劲旅。他到鄂豫皖才两年多,便把只有300多人的农民武装带成有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1932年底,徐向前率领四方面军千里转战,创建了川陕根据地,仅两年时间,便使部队由一万四千人发展到8万之众。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后,徐向前将晋冀鲁豫地方部队集中起来,编成华北第一兵团。在攻克临汾后仅休息20来天,徐向前又以六万之众横扫晋中,表现出极其旺盛的攻击力。

徐向前治军严明,军令如山,特别注重部队战斗作风的培养。在作战过程中,他特别要求“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坚持最后五分钟”、“跑不动爬也要爬到战斗岗位上”、“坚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准撤离”。他经常说:“当一个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抓住战机,英勇果断,不顾一切!”、“作战之前静如处子,缜密思考,周到部署;一上战场,要胆大包天,像出山猛虎,不吞掉敌人,决不罢休。”、“对于弱敌,要把它当强敌来打;对于强敌,要把它当更强的敌人来打”。他强调:“打歼灭战对敌人要狠!对自己指挥的部队,在歼灭敌人的行动上,也要狠!不怕疲劳、伤亡和消耗。”、“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往也是敌人最困难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

徐向前就是这样把红四方面军培养成一支攻如猛虎,守如礁立,敢打硬仗恶仗的钢铁雄师。后来的华北第一兵团就是直接继承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属于典型的徐向前风格。

 

十二、门生遍天下

徐向前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解放军许多著名战将陈赓、徐海东、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韩先楚、王近山、聂凤智、洪学智、秦基伟等等,都曾在徐向前的麾下战斗。

建国后,徐海东大将曾深情回忆:“我多次参加徐向前同志主持的作战会议,是徐帅教会了我领兵打仗。”

被毛泽东称作“将军不下马”的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曾经说过:“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徐帅,他教会我打仗,另一个是陈云同志,他教会我管经济。”徐向前逝世后,李先念撰文纪念,称徐向前是“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挠、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大智大勇、缜思断行、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能手,一个坦荡无私、刚毅木讷、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秦基伟、陈锡联、陈再道等将领回忆起徐帅时无不感慨:“是他教我们带兵、打仗,使我们在战争中锻炼成长,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是我们最崇敬的领导、最严格的师长。”、“不管打什么大仗、恶仗、硬仗,只要徐帅在场,大家就信心百倍。”、“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徐帅指挥战役、战斗,总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战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采取的战略战术,因而能够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不仅如此,徐向前的军事思想对他手下的将领也有很大影响。红四方面军的许多将领都继承了徐向前过人的胆略和灵活机动的作战谋略,尤其是围点打援。从他们日后在各支野战军的指挥作战中,常常可以看到徐向前的影子。

郑维山将军是我军少有的智勇双全、胆略超人的名将,在红四方面军时,他就是出了名的"夜老虎"。解放战争时期,郑维山指挥涞水庄疃战役,成功运用围点打援战术,创解放战争以来我一个纵队全歼傅作义一个王牌师的纪录。在1948年末的平津战役中,郑维山敢于违抗军令,将自身置于腹背受敌、胜败未卜的危险境地而不顾,果断命令部队堵截傅作义的第104军对第35军的接应,切断了第35军回撤北平的惟一通道,实现了毛泽东的"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迫使傅作义走向和平道路,对北平和平解放计划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主要作用。在抗美援朝期间的金城反击战中,他大胆地在美军视为固若金汤的“密苏里防线”前200米处潜伏3500人和200门大炮,实施大兵团潜伏一昼夜,一举歼灭敌两个加强团28300多人,拉平了“三八”线,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板门店和平协议上签字。

冶源战斗是抗战时期运用“围点打援”战术的典范战例,其指挥者胡奇才将军曾作过这样的回忆:“这叫‘围点打援’,徐帅常用这招儿,我是跟徐向前同志学的。”、“罗政委点我的将,叫我打别动队。我想总得把它弄出来呀,他不出城,我下不了手哇。想来想去便想起了徐总指挥了。好,‘围点打援’,打痛点,他才能援,这是徐帅说的。所以弄了那么多响器,惊天动地的,非把你弄出来不可。一出来,就一辈子也别想回去了。”后来,胡奇才又指挥了解放军战史上的经典战役——新开岭战役,全歼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第25师,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战斗全歼敌人一个整师的先例。使用的战法仍然是——围点打援。

徐向前的影响可见一斑。


十三、你的太君的徐?

据说三十年代,韩复渠和几个儿子聊天,谈到人名字怎样算好。他大儿子说“袁世凯,徐世昌,曹锟,这些名字好”老韩怎么说,他对这些名字不置可否,却说“我看徐向前这名字就不错,虽然慢,却始终是向前的。”

徐向前的威名是打出来的。

红军时期,徐向前曾把蒋介石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岳维峻、赵冠英、厉式鼎等一大批将领沦为俘虏,所谓黄埔“嫡系”“精英”胡宗南、汤恩伯、黄杰、陈诚等一个个被打得屁滚尿流。此时,徐向前的威名震动了整个国民党及其军队。老蒋悬赏10万大洋购买徐向前的人头,价码和毛泽东、朱德的一样。

抗战时期,徐向前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务,率领部队在太行山、冀南、山东等地跟日本侵略军进行浴血奋战,指挥了反九路围攻、长乐村、响堂铺、孙祖等许多精彩战斗,给日本鬼子以沉重打击。

“徐向前”这三个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收编大量日本战败士兵,用以对抗解放军的进攻。这些鬼子一听到徐向前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历史为我们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晋中战役追击战中,解放军战士冲进一间挤满日本兵的屋子,为首的日本军官拦上来问:“你的太君的徐向前?”战士大声说:“是的。”日本军官转头一声呼叫,满屋的敌人立刻缴械投降。


十四、文革组长

建国后,徐向前被任命为首任总参谋长,但由于身体关系,长期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几乎可以说是牌半隐退状态了。

历史好像很喜欢捉弄人,谁也想不到,沉寂多年的徐帅在“文革”风暴掀起不久,竟然被江青一伙“慧眼相中”,被任命为全军文革组长!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1966年的第一次“十万人大会”说起。那次大会上,陈毅要“泼冷水”,叶剑英强调“学毛著不是学圣经”,只有徐向前大讲战备问题。本来就显得比较“软弱”,“政治反应迟钝”的徐向前,这时在江青等人眼中更成了软柿子,以为徐向前只会听话、妥协。这样,作为全军文革顾问的江青,就可以借重徐向前的名义,为所欲为了。

事实证明这回江青失算了。在关系国家命脉的军队问题上,徐向前不再软弱,不再沉默。他一上任,马上对军队的混乱形势进行整顿。1967年1月24日晚更是夜闯林彪住地毛家湾,硬是让林彪搞了个稳定军队的“九条”。江青知道自己失策了,自己挑的不是个“软柿子”,而是一只“刺猬”!在“中央文革”讨论时,江青坐在角落里阴着脸说:“向前同志老了,不能工作了!”

文化大革命越搞越邪乎,江青的黑手伸向了徐向前这位文革组长。批判徐向前的大标语、漫画、广播等出现在北京大街小巷,三次被造反派抄家。黄杰,徐向前的妻子,1928年入党的老党员,竟被诬陷为“叛徒”。女儿徐鲁溪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被打成“五•一六”分子;小女儿徐小涛18岁当兵没单位接收。

2月中旬,忍无可忍的徐向前使出当年战场上的勇气,以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身份,和陈毅、叶剑英、谭震林等“大闹京西宾馆”、“大闹怀仁堂”,对江青大拍桌子。于是乎,徐向前被打倒了,成了“二月逆流”的“黑干将”。

林彪的“一号令”下达后,这位“黑干将”被疏散到了开封,所住的那栋楼,竟然是刘少奇当年被囚死的地方!

“疾风知劲草”。毛泽东参加了陈毅追悼会,“二月逆流”也终于平了反。1973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八大军区司令员时,握着徐向前的手,连说:“好人,好人!”心情激动,意在不言中。


十五、排除阻碍,机断专行

徐向前打仗,有时面对内部的障碍(尤其是张国焘)甚至比外部的敌情更加严峻。


第一次在苏家埠。

1932年4月下旬,苏家埠战役进入第二阶段。蒋介石委任第七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十五个团两万余人,自合肥出动,分两路前来增援解围。

徐向前回忆:“敌人来了那么多,打不打,是个难下决心的事。如果打不垮他们,附近只有韩摆渡一个渡口,又逢河水猛涨,我军没有退路,弄不好要被压下淠河“放鸭子”。敌众我寡,背水作战,决心不大好下。”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国焘又动摇了,他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大胜利,当然,应再接再厉,可是呀,敌人来势猛啊!我们就这么大的胃能装下去吗?哎!大家再深思深思。当然,我向来是主张一鼓作气。。。”,意思就是不想打了。

徐向前把烟袋锅向地上磕磕,站起身拿一根小竹竿,在地图上指划了一番敌人动向,最后略略提高嗓门说:“我的意见,打!一鼓作气打下去!”这声音,使全场震动。

“我同意打的原因是”徐向前继续说,“敌军虽多,但战斗力并不强,除第七师没和我们交过战,其他三个师都曾遭到红军打击,里边有我们放过去的俘虏兵,士气是不高的,它又是远道而来,疲劳之师;我军是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士气高昂。这里是丘陵地带,更利于我们发挥野战、近战的长处。如果撤退,助长敌人气焰,后果是不利的。”

“我同意向前同志的意见,”政治委员陈昌浩发言了。

张国焘终于同意了打的方案,于是才有了苏家埠大捷。


第二次在漫川关。

1932年11月初,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转战到鄂豫皖交界的漫川关。这是一个险关隘口。当红军先头部队进抵漫川关时,发现陕军的三个团已占领关头,卡住关口,挡住红军本刊去路。敌胡宗南部又追了上来,从四面八方压向漫川关。敌人企图一举围歼红军于漫川关东十余公里的悬崖峡谷之中。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这个危急情况,怎么办?张国焘极力主张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他说这样目标小,行动方便。

徐向前抽着旱烟不语。一向骄横张国焘在节节失败的情况下,变得谦虚多了。又问:“向前,你的意见怎么办?”

徐向前说:“这支部队不能够分散,在一块儿才有办法。我们好比一块整肉,敌人一口吞不下去,如果分散,切成小块,正好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分散打游击,耍想尽一切办法突围!”

陈昌浩在一旁说:“向前,你决定吧!”

徐向前说:“根据情报,北面敌兵力较小,又是敌人两股部队的接合部,是个弱点,可以从那里突围!”

敌情不允许他们多讨论,最后按徐向前的意见,一致决定:以一部兵力牵制当面之敌,集中力量从北面敌接合部实行突围。 
 
徐向前命令全军最善于攻坚的红12师第34团担任主攻,并亲自向团长许世友交待任务。
经过反复冲杀,终于夺取了北山垭口,打开了一条通路,突出包围圈,脱离了危境。


第三次是反六路围攻

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的反六路围攻战役进入最后的反攻阶段。

徐向前在宣汉的马渡关地区,决定红军主力左旋,截断东面敌军的退路,打一个歼灭战。东面的阵地呈斜形,红军横插过去,越过一条小河,卡住山垭口,溃退的敌人就插翅难逃。但这时,远在通江洪口场的张国焘打电话给徐向前要部队西旋,攻打范绍曾第四师。

徐向前认为,西面不是刘湘的主力,与红军处于平行地位,你还没旋过去,敌人就会跑掉,只能打个击溃战。因此,他力主东旋,不同意西旋,但在电话里和张国焘讲来讲去,硬是讲不通。这次“马拉松”式的电话,竟打了五六个小时,最后,张国焘竟不耐烦地喝问:“你们听不听我的意见?听,就按我的意见办;不听就算了!”这样,徐向前、陈昌浩只好命令部队西旋。

西旋的结果,不出所料,劳而无功。范绍曾见红军西旋,慌忙带上部队逃跑,5昼夜竟南窜400余里。徐向前见兜不住敌人,令部队停止追击,回师东旋。但东边的敌3个师已经撤逃至宣汉附近的马家场、东升场一线,筑起防御阵地固守。至此红军的东线反攻遂告结束。徐向前眼见即将到手的胜利成果被张国焘的瞎指挥断送,痛心不已!

东线反攻没有达到预期歼敌目的,徐向前遂转而从西线想办法。

徐向前令东线主力红军,冒雨向通江东南的麻石场、刘坪一带集结,向西突击。从8月28日起,连续突破敌两道防线,兵分3路,向巴中、仪陇、营山方向,追击第三、四两路的溃逃之敌。

9月11日,徐向前、李先念率30军及93师克巴中,准备进而从西北的黄猫垭、旺苍坝地区,对敌第一、二两路实施大纵深迂回,同西线红军合力歼敌。张国焘又来电话反对,要搞浅迂回,令部队向巴中正北的长池方向进击。徐向前说这样迂回太浅,很可能还是追着敌人屁股打,张国焘不听。

电话中讲来讲去,没有结果。张国焘最后很不高兴他说:“你们不听我的话算了,随你们的便吧!”。

放下电话,徐向前直叹气,说:“可惜呀,可惜!眼看到手的一块‘肥肉’吃不到了呀!”

李先念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你叫我们往那里打,就往那里打,我们听总指挥的!”

徐向前说:“好!我们来个机断专行,这回就是犯了错误也不听他的,错了我负责!”

这次机断专行的结果,使红军在黄猫垭痛快淋漓地打了一个大歼灭战,全歼川军10余团,毙伤俘敌一万四千余人,取得了反攻以来的最大胜利。

战斗结束,徐总指挥和战士们唱起了悲壮的《国际歌》。


徐向前一生曾多次顶住内部压力,机断专行,从而取得战役的胜利。但他始终忘不了,1936年的西路军事件。那一次,他没能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处处迁就中央军委和陈昌浩的错误指挥,结果兵败祁连山,全军覆没。这次惨痛的教训,影响了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一生,也让徐向前内疚了一生。

“列宁讲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太深刻了!”,这是徐向前经常讲的一句话。

由于徐向前的深刻反省,于是就有了第四次机断专行。

1948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徐向前率部攻克临汾后,山西境内的敌人,处境十分不妙。徐向前下一步的作战目标,是北上晋中,野战歼敌,为攻打太原扫清道路。当时中央军委明确指示徐向前兵团的任务是:固定在晋中打阎,直至攻克太原为止。

北上晋中作战,徐向前面临许多困难:阎锡山在晋中尚有13万人之众,而解放军仅有不到6万人。从兵力对比上是13比6,从装备上,阎军仍优于徐向前统帅的部队。且阎军有林立的碉堡、据点,攻取不易。再加上徐向前部在临汾经过72个日夜的苦战后,亟待休整,消除疲劳。

党中央和华北局考虑到徐向前兵团的实际困难,只要求他在晋中先歼敌1至2个师。徐向前考虑再三,提出超额两三倍的歼敌计划,提请兵团作战会议讨论。

会上,徐向前生动地比喻说:“我们打野战,好比吃肉;攻城,好比啃骨头。现在敌人为了抢粮,四面出动,肥肉送上门来,我们不防狠咬几口,吃他几个师,免得将来费时费力去攻坚城池,啃硬骨头。这笔帐要算一算,有便宜就得赚哪。”但是,仍然有许多人顾虑吃不掉敌人反被敌人吃掉,力主歼敌1至2个师。

对于这种意见,徐向前给予否决。他指出,艰苦的战役刚刚结束,按常规理应休整。但是打破常规,正可出敌不意,攻其无备。因战机稍纵即逝,如不抓住,则后悔将迟。他果断决定按歼敌4至6个师部署,并说:“错了由我负责。”

徐向前又一次机断专行,结果打出了一个歼敌10万的晋中战役。


十六、风范长存

1990年9月21日,秋雨绵绵,凉风袭人。

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之星陨落了。

临终前,徐向前对儿女们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

同日,中共中央发布讣告,称誉他是“杰出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讣告特别指出,徐向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有方,智勇兼备,果断灵活,善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运动歼敌”,这种评价是中共军事家中所仅见的。

元帅的骨灰,也回到了他一生战斗过的高山密林,大山的儿子又回到了母亲身边。正如人们送他的挽联那样:“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山山俯首迎叫骨;长江水、嘉陵水、黄河水、滹沱水,水水扬波颂英灵。”

元帅虽已逝去,而其功绩、韬略、风范,却长留人间。

 

后记

红军时期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课本还是宣传文章,从来都是只提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对当时战功最大的红四方面军却基本忽略不提。一讲到反“围剿”,人们印象中就是中央苏区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等等等。说起熟悉的将领,人们也只知道朱德、彭德怀、林彪等等,而对战绩更大的红四方面军及其创建者,总指挥徐向前元帅,几乎一无所知。

这是不公平的!

红四方面军----党的一支铁拳之师,徐向前----这支英勇部队的创建者,指挥者。

“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战场上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流血牺牲,对党无限忠心;在战斗中勇往无前,剽悍顽强,有极其旺盛的攻击精神,渴望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

然而,建国不过数十年,便很少有人知道这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和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