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觉醒任务:中医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6:12
中医养生
   前 言 
  最近几年,有许多名人突然去世,英年早逝似乎对精英们更为青睐,在为他们的离去扼腕之余,也使人联想到不少的长寿伟人。例如,小平同志就以其豁达的心胸和超凡的智慧而享年93岁;75岁高龄时,他还健步登上了黄山;80多岁时,还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可见健康长寿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关。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会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来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具体作法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让自己的身体与精神都保持最佳水平,就能够活到人类的自然寿命--百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左传》中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寿,一百岁者称为中寿,而八十岁者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八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用"寿"字,而八十岁以下就逝世的人是没有资格使用"寿"字的。
  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从事老年医学与养生研究二十余年,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人的重要性,更感慨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博大精深。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患了病再去治疗,就像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想到去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
  近年来,我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更是深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所以,提醒每一位读者朋友:社会以人为本,人则以健康为本。希望您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养生保健知识,健健康康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张国玺
  2008年5月8日于北京  
  总 论
  引子:岐黄探源
  在探寻中医源头和比较中西医异同之前,我们深深赞同一句话:世上没有两种医学,只有一种真理,这一种真理就是对生命负责任的积极态度。
  当中医遇上西医
  中医学并非指中国的医学,而仅指中国的传统医学,更早以前被称为国医或者汉医。在古代,和汉医一样,西方也同样有传统医学,但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医学渐渐改弦易辙,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从学科萌芽的年代看,中医与西医几乎起源于同一时代;但在思维方式上,它们却从一开始就截然不同。尽管古代西医看起来和中医很相似,也有四元素学说、四体液学说、冷热干湿,但其实不然,土水气火,虽然与中医的金木水火土听起来相似,但是其用意却完全不同,西方元素学说更倾向于研究物质的构成,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更倾向于研究物质之间的关系。
  我们暂不探讨两者谁更符合科学的精神,中西医学都有着探索人体奥秘这个共同的愿望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它们同样是在对人体进行观察、总结之后才慢慢提出自己的理论并逐渐完善为今天的医学体系。
  中医与西医碰在一起,完全是中西交流而引起的后果。到目前为止,它们之间的交融与渗透,为中医结合防病治病摸索着新的道路。
  中医溯源
  据记载,中医的创始人是轩辕黄帝。他命雷公、岐伯二人,对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把它正式整理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祝由科》诞生了。后世人为了不忘黄帝的功德,综合了黄帝时期的名医的医术,定名为《黄帝内经》。实际上,这个传说仅代表了中医的起源和西医一样,都是来自人类对自然界最初的观察结果。
  中医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等治疗方法,到了周代,更是已经开始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甚至手术等治疗方法。《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曾多次给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并且发明了一种叫做"麻沸散"的麻醉用药。《三国演义》中也不吝笔墨,描写曹操因患有头风,招华佗入朝诊治:"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尽管其后华佗遭曹操杀害,但我国医学在三国时期已经开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应该所言不虚。
  相关链接:其他著名医学成就
  秦汉时期,形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成了《伤寒杂病论》。
  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
  隋唐时期,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
  唐代,医家孙思邈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宋代,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清以来,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
  西医溯源
  近代医学虽然与古代西医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思想根源与方法论上,古代西医与现代西医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历史演进的渐变过程,而不是横空出世的突然变化。西医更新的是"科学知识",而不是其思想方法。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前460~前377年)与他身后的盖伦(Claudius Galen,前129~前199年)都重视解剖与实证研究,做了许多大胆的猜想。希波克拉底在《古代医学论》里说:"我们必须坚信,每一种病症都是由一种特殊的东西引起,当这种东西转化为其他结合物时,病症便消失了。""我们必须知道,疼痛是什么,为什么会疼痛,以及人体的何种构成受到损伤。""我希望,这种精确的真相在一切举例中显示出来。""我认为,了解什么病是因功能而生,什么病是因结构而生,也是必要的。我所说的'功能'大致是指体液的强度和力度,而'结构'是指人体内待发现的形态,其中有空的、凹的……那么,哪一种结构最有利于从人体其他部位吸取体液并吸住它们呢?是中空而膨大的、圆而硬的,还是渐渐凹陷的?我主张最适宜的构造是宽广、中空而且渐细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一完全不封闭的东西能看到。"
  从上述引文之中,我们不难看到希波克拉底很重视结构问题,为西医学将来的生理病理解剖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盖伦写作《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两书,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理功能,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实证医学的崛起,与此也是一脉相承的。由于时代的限制、技术方法的制约,希波克拉底和盖伦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当然,其中的错误也是随处可见。如希氏说:"总之,患者的一切症状都是由于性冷的黏液流进血管,使热血变凉而停滞。"现在看来,希波克拉底对人疾病成因的解释并不正确。
  与此同时,在中国大陆上,中医自扁鹊和《黄帝内经》奠基以来,以及开创临床医学的张仲景,追求的都是在不解剖的生态条件下"尽见五脏症结",依据的都是古人关于气、阴阳、五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理论推求。
  任何医学都有谬误
  1799年12月12日,68岁的乔治·华盛顿冒着大雪骑马巡视其种植园,上午10点出门,到下午3点才回家。第二天,华盛顿感到喉咙疼痛,但仍然继续冒雪骑马外出。14日上午,华盛顿的病情加重,呼吸困难,便找来了管家,命他给自己放血治疗。华盛顿深信放血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疗法,华盛顿令管家给他放8盎司血,但根据医生后来的报告,管家实际放了12~14盎司的血(1盎司=0.03升)。与此同时,华盛顿也派人去叫他的私人医生,并请两位名医一起会诊。私人医生到达后,先后放了三次血,前两次各放20盎司,最后一次放了40盎司。两名名医稍后赶到,又给华盛顿放了32盎司的血。当天下午4点30分,华盛顿呼吸越来越困难。晚上10点10分,华盛顿抬手给自己把了把脉,停止了呼吸。
  当时的医生认为华盛顿死于咽喉和气管发炎。当代有医生认为他死于急性细菌性会厌炎导致的窒息。但严重失血无疑加速了其死亡。他共被放掉了124~126盎司即约3.7升血。华盛顿的体重约为100千克,一个人体内的血量与体重有关,为70毫升/千克,也即在半天之内,华盛顿体内的血被放掉了一半以上。
  从中世纪的欧洲开始,放血疗法便十分流行,成了几乎所有疾病的标准疗法。不过,医生虽然建议患者放血,却不屑于自己操刀,具体的操作由理发师来做。理发师成了最早的外科医生。从当时起沿用至今的理发标志--红白条纹柱子--其实就是个放血疗法的广告:红色代表血,白色代表止血带,柱子代表放血时病人握着的棍子。
  这种荒谬的治疗方法正是出自于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为了说明生理与病理现象,把四体液与四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水对应黏液,气对应黄胆汁,土对应黑胆汁,火对应血液。假设一种或多种体液过多会引起某些症状,便可解释所有的疾病。例如发烧和咽喉痛的人通常觉得喉咙发热、发干,而热与干燥是血液的属性,所以人有上述症状是因为血液过多,需要减少。因此,在恩培多克勒之后差不多二千年里,放血--在静脉上开个口子任血液流出,或用水蛭吸血--始终是一种重要医疗手段。希氏在《流行病论》中说:"至于疟性热的特点,最值一提的是,存活者多有适时且量多的鼻衄,我未见过因此种鼻衄而丧命的病人。""有些患者,也先有出血,后来发展为痢疾。比如,伊拉托的奴隶和米路斯就是在出血后转为痢疾,他们都痊愈了。再者,血液的量是很大的。"因为血所具有的火热的特点,放血就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希氏在《营养论》第36条中说:"奶和血是多余的营养物。"第44条说:"血是液体又是固体。液体的血有好有坏,固体的血也有好有坏,万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他甚至在《体液论》中说:"用吐泻药,或相反疗法,使紊乱的体液调和,能阻止发病。结果,需要排出的体液,会由习惯通道朝与体液趋近的方向排出。评判排泄物,不看量多少,而看是否适度,以及病人是否能够支持。当时机成熟时,要减少病人的体液。若有必要,可使病人处于虚弱状态,直至医生认为达到目的。"
  放血疗法从罗马医生盖伦那里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推动。盖伦生活在恩培多克勒之后600年,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后者提出的这一手段。他巨大的影响力持续了1500年之久,只要是发烧或病人有点儿脸红,或有任何其它被认为是血液过多引起的症状,放血都是不二法门。结果,成千累万的人死在医生手里,包括许多极度需要那点儿宝贵血液的人。在早期社会里,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症极为普遍,多数人最不需要的就是失血。第一次放血之后病人若无起色,医生便将此解释为血还放得不够多,于是病人又遭到放血。虽然医生尽了最大努力,病人还是死了。  
  中医的特色理论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它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学说,包括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临床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方法,称为四诊。四诊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临床上必须综合运用,才能对病症做出正确的判断。
  中医临床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推拿、拔罐疗法等。
  针灸疗法是指针刺或火灸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
  刮痧疗法是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
  推拿是在人体经络腧穴及一定部位上施以特定的操作手法或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方法。
  拔罐疗法是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中医中的气与天人合一
  中医学也有自己的物质论和构成论,这就是"气一元论"。古人认为,气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宇宙万物都由气构成,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宇宙之间无非一气。也就是,说气小,是它比基本粒子还小;说气大,是它可以充满整个宇宙。自然界里的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是有温度变化的。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出于日月星辰的旋转。因此,有太阳的时候,气温高;没有了太阳,气温就降低。春天的气温暖,夏天的气炎热,秋天的气凉爽,冬天的气寒冷,一直在变化不停。
  古人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总结。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四季的划分,而且,又把四季进一步细化,5天是一候,3候是一气,也就是15天一个节气,6气是一季(也叫时),把全年分成24个节气。在春秋战国之前,人们就重视建立日历,"授民以时"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职责,违背了农时,就无法取得人民的信任,政权就不牢固。如何保证月亮十五圆,那可不是一般的学问。欧洲人不讲农历,只讲公历,所以,他们的月亮"随便圆"。
  中国的农历所以重要,24节气降临的早与晚,不仅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中医认为与人体的疾病发生与否,发生什么病,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农历很注重远期预测,在夏至的时候,还没有数伏,正是酷热逐渐增长的时候,但古人知道"重阳必阴",因为日晷的影子已经到了最短的时刻,马上就要发生转化了,因此在夏至的时候,就发出来第一份阴气增长的预报:"夏至一阴生"。冬至的时候,刚开始数九,天气最冷的时刻虽然还没有到来,然而,阳气已经萌动,日晷的影子已经达到了最长,此后必将一天一天地缩短,所以,又发出来一份阳气增长的预报:"冬至一阳生"。古人靠着多年的客观观测,得出来阴气、阳气变化的规律。年复一年,屡试不爽。因此,他们坚信自己的主张。阴阳气的变化,出现在气温的变化之前,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既然人是自然界自身发展而形成的,人体也要按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节律。当然,知道这种变化规律,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就能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否则,逆时而动,就有可能生病、短寿。所以,《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讲的就是人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密切关系。
  人体出生之后,要靠自然物质的补充与营养。人必须不断地与自然界交换物质,才能维持生命的状态,古人称之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的五气,就是风、火、湿、燥、寒,风火湿燥寒的五气,构成了四季自然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酸苦甘辛咸的五味,是一切食物的基本要素。五气入鼻,藏在心肺;五味入口,先入肠胃。五气、五味可以代表对人体有益的万物。人的生存离不开五气与五味,离开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古人把气看得很重要,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具体到身体的内部,气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起来,比如把人划分为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功能,叫做形与气的关系。一个人必须形和气相平衡,才是健康的。如果一个人太肥胖,一动就气短,没有力气,活动不灵便,中医就称之为"形盛气衰";如果一个人过度消瘦,虽然力气不小,行动灵活,但是不丰满,甚至是皮包骨头,就叫做"气盛形衰"。
  在气与形的关系之中,气为阳,形为阴。身体里的气进一步细化,就可以因为它分布的部位不同、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名称,就有了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不同的称谓。 
  中医中的五行学说
  和中国的五行学说相似,在古希腊,也曾经盛行过许多"元素学说"。泰利斯(Thales,前639~前544年)是希腊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由推理及观察认为:水必定是构成宇宙的本质。但泰利斯认为他的结论并非就是真理,并告诉学生:"这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们要努力改进我的教导。"这正是希腊哲学迷人的地方:提出学说,接受批评和改进。泰利斯教育出一位勇于批评的学生亚纳西曼(Anaximes)。亚纳西曼认为,人和动物都要呼吸空气才能活;火是稀薄的空气,水是浓缩的空气,水再浓缩就结冰,再浓缩就成石头。所以,空气才是构成自然的基本元素。各种元素说被古希腊哲人提出讨论,于是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哲人兼医生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前495~前435年)综合各家之说,继承了伊奥尼亚学派关于宇宙本原的学说,把水、火、气综合在一起,再加上第四种元素"土",作为"万物之根",即万物的本原。他认为,由实际观察,空气、水、火、土并不能互相转换,自然物质是由这四种元素,配以热、干、湿、冷等四种性质所组成的。
  恩培多克勒将它推论到医学,认为人体也有相关的四种体液与这四元素和四性质互相配合,可以说这是"四体液说"的雏形。他认为,从这四种元素中产生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存在的东西:树木、男人、女人、兽类、鸟类、鱼类和神灵。这四种元素本身不变,在万物中存在着,它们按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例如:肌肉由四种元素等量混合而成,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混合而成等等。在这个时候,四种元素聚集而成一个存在物;在另一个时候,这个存在物又分解为四种元素。宇宙万物处在这种结合和分解的不断变化之中。他试图以此解决事物的"一"和"多"即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解决"变"和"不变"的矛盾。这比先辈们的思想前进了一步。
  与之相应,中医则在五行学说上产生了巨大的发展。五行的具体内容很简明,说的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以及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关系。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所谓相生,就是五种要素之间,都有"我生者"和"生我者"。比如,土生金,是说大地矿脉里含有金属,经过冶炼就能产生金属;金生水,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凿井挖渠,开掘水源,所以叫金生水;水生木,是说草木的生长,都必须靠水的滋润,没有水,就不会有草木的生长;木生火,是说草木可以燃烧变成火;火生土,是说火热的阳光能够温暖土壤,使土壤充满生机,冬天的土地所以不能生长草木,就是因为没有火力,所以没有生机。
  "我生者"是我的"子",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我者"是我的"母",就好像是自己的母亲。五行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生我者的"母",也都有我生者的"子"。五行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一个生物圈,一个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五个要素因此都是"亲戚",是一个充满爱的体系,是互相资助的关系。但是,世界万物不仅需要互相资助的"相生",还需要"相克",也就是互相克制、互相制约的力量,才能建立平等和谐的体系。
  所谓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比如,土克水,就是土壤的堤坝可以制约水的流向,所谓"水来土挡"就是这个道理;水克火,用水来灭火,现代人都知道,但是古人知道这个道理,也许要摸索很久;火克金,烈火把矿石里的金属冶炼出来,应当是在古人掌握了制陶技术之后逐渐发现的,当然,用火锻造金属制造各种器具、工具,更是伟大的创举;金克木,是说金属的工具可以砍伐树木,可以收割农作物,可以造舟车、木器家具;木克土,是说草木的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使土地疏松而不板结,成为生机盎然的土地。
  五行之中每一行都不能缺少,缺少了一行,这个体系就不存在了;哪一个要素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会影响其他几个要素,其他几个要素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相克和相生的作用,可以恢复系统的平衡。
  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五行之中的水火木土都可以是自然物质,金却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劳动成果;五行之间的生和克,都必须有人类的劳动参与才能实现,没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五行不能成立,也不能"行"起来。 
  中医中的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密不可分,它以脏腑为基础,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配合六腑,联系皮、肉、筋、骨、脉及目、舌、口、鼻、耳等组织,这样人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便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不仅仅是身体功能的一部分,而且是精、气、血、津液等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的生成者、转化者和输布者。
  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医的脏象学说还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与五脏的生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正常,有赖于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
  由此看来,脏象学说不仅要研究脏腑的形态、部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而且要探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脏腑与组织器官的关系,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以及脏腑与精神情志的关系等。因此,脏象学说中的心、肺、肝、脾、肾等脏器的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中医脏象中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则可能分散在中医脏象学说中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五行  五脏  六腑  其华  其充  开窍  其志
  火  心  小肠  面  血脉  舌  喜
  金  肺  大肠  毛  皮  鼻  悲
  木  肝  胆  爪  筋  目  怒
  土  脾  胃  唇  肌  口  忧思
  水  肾  膀胱  发  骨  耳和二阴  恐惊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
  很多不了解中医的人,往往说阴阳是玄虚的,是巫术或者算命先生的把戏。其实,阴阳学说一点也不玄虚,它是古人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观察、总结之后,提出来的普遍规律。
  古人开始观察自然的时候,他体会最深的东西首先应当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经过多年的体验之后,聪明的古人就会思考,对比强烈的白天和黑夜,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答案"很容易"地就浮现出来:是太阳的光照。因此,无论中外,普遍存在着对太阳的崇拜。
  古人另一个体会比较深切的感受是炎热与寒冷,是水与火。炎热的夏天,经过缓慢而悠长的时日,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寒冷的冬季;寒冷的冬季,同样经过悠长而缓慢的变化,不可逆转地要到达夏天。这样的体验,一次一次地出现,不断积累,不断思索,就找出来规律。也就是说,寒暑冷暖变化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规律在支配着,或者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日月星辰的运动。
  有了太阳,就有了光明,就有了温暖。背离了太阳,就会产生黑暗,就会有寒冷。火与太阳一样,也有光明与温暖的属性,而且火还有向上、向外、轻盈易动的特性。水与火的性质相反,寒凉而且向下,沉静而质重。古人有了用火的经验,也有了测量日晷观察寒暑变化的"实验",规律性的认识逐渐出现了。经过千万年的观察、总结,古人逐渐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古人认为,凡是温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动、清虚的物质属性,都是属于阳的范畴;与阳恰成对比的就是阴,凡是寒冷、向下、向内、黑暗、静止、浑浊的物质属性,都属于阴的范畴。比如,四季之中,春夏季节因为温暖暑热而属阳,秋冬季节由于寒凉清冷而属阴。一天之中,白天因为光明温暖而属阳,夜晚由于黑暗寒凉而属阴。因此,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说"阴"与"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划分、归类万物最高的纲领;是一切量变与质变的力量源泉;是万物产生和死亡的根本原因;宇宙之间鲜明的巨变与微小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变化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这根本的原因就是阴阳。
  而且,这个阴阳是不断变化的,不会总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是非常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认识方法。阴与阳之间的互相转化,往往是阴消阳长,或者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而且,量变会逐渐积累为质变,古人称为"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比如,日出的时候,阳气逐渐增加,到了中午阳气达到最盛,然后逐渐衰退,到了傍晚转为阴。入夜的时候属于阴,而且阴气逐渐增加,到夜半的时候,阴气最盛,然后逐渐衰退,到黎明转为阳。这就是"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是一种规律。因此,阴与阳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还要不断地相互消长、转化。
  不难看出,阴阳学说是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四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而提出来的,一点也不抽象难懂。只要你睁眼看世界,就离不开阴阳组成的万物。换句话说,万物都有阴阳的属性,一睁眼就见到了阴阳。人体既然是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产物,也必然会有阴阳的属性。 
  经络是什么?经络真的存在吗?
  有了脏腑、有了气血津液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个联络系统,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脑一样,光有了硬件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个信息通路,因此,在古人的认识中,逐渐产生了经络系统的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实验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并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在经络现象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很少得到公众的认识,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经络似乎还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古人的幻想。但是,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经络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下面将一些研究成果向读者作简单介绍,让读者对经络存在的客观性有所了解:
  低阻高导现象 低阻高导现象是最早被发现的,20世纪中期,日本的中谷义雄用12伏直流电探测肾炎患者体表,发现一些电导率高的点,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恰好与中医理论中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一致,自此以后,就不断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法国人Niboyet对穴位附近皮肤的电阻进行测量后,报告其电阻率比周围皮肤低20%~50%。而天津医科大学对活体与尸体皮肤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发现这种经络的低电阻率现象只存在于活体。到了70年代以后,对经络低阻高导研究的结果越来越丰富。到了90年代,随着测量技术的改进,胡翔龙等科学家对人体皮肤电阻率进行了大范围的扫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皮肤低电阻点相当集中的分布在经过该区域的经脉循经路线上,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经络现象确实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生命现象。
  循经感传现象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对穴位进行针刺之后,针刺部位会发生酸、胀、麻、热等感觉,在针灸治疗中被称为"得气",在《内经》中说"气至而有效",认为针灸治疗时,只有产生"得气"的现象,才会有治疗的效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对大范围的人群进行了循经感传现象的测试,但是有感传的是少数,占15%~20%,显著循经感传则只有1%。但是对不敏感人的穴位加电刺激后,用特殊的小锤进行叩击,可以在肢体上叩出一连串的敏感高发声点,这被称为"隐性循经感传"。实验证明这种隐性循经感传是有普遍性的,占测试者的95%左右。
  温度分布现象 1980年蒋来等科学家用热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发现刺激腧穴后5~10分钟,受试者身体在荧光屏上的图像显示出一条亮带,与受试者的循经感传路线基本一致,这种特异的红外图像,既不同于神经干的走向,也不同于血管图和淋巴管的分布,却与古籍记载的经脉线路基本相符,并且这种图像不是偶尔出现,而是可以多次重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然状态下,机体的一些部位(四肢、背部、面部等)具有循经脉走行方向分布的高低温线,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出现率。针刺或艾灸后,无论四肢、躯干和面部,均可出现沿针灸经分布的线状高(低)温分布,它是经脉温度特性的客观显示。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已经非常丰富,并且通过红外线热像图分析经络的状态已经在向临床诊断应用的方向发展了。
  同位素示踪 通过同位素示踪来显示经脉是法国人在1984年首先发现的,之后孟竞壁等人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方法对显示经脉是非常有效的。他们将同位素示踪物质注射入人体手腕、足踝部穴位皮下,然后用大视野γ闪烁照相机进行纪录。发现注射入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以17厘米/秒的速度循经移行,在四肢显示出的移动轨迹与古籍记载的经脉路线的符合率约78%。这种同位素示踪轨迹与淋巴系统没有直接关系,而与血循环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它既与血循环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被已知的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所解释。
  其他研究还表明,经络在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一些特异的性质。自然界有不少生物具有发光的特殊功能,但是,一般生物是否也具有发光的本能,则是科学家们长期未能解决的课题。严智强等科学家运用高灵敏度的光学探测仪器,发现人体时刻都主动发出一种超微弱的冷光,并在严格避光的黑暗环境中进行高发光的测试,结果显示:高发光点与古典经络线相距在0.4厘米以内者基本重合,也就是说,经脉循行线是一条高发光线。祝总骧等专家经过研究还发现,以一个特制的叩击锤沿大肠经LPSM线的垂直线,以均一的力量逐点叩击,当叩击锤达到LPSM线时,其声量突然加强,声调亦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声量和声调的变化可以通过音传感器记录在记忆示波器上,说明经络线是一条能发生高声的线。
  种种研究结果都表明,经络是人体内客观存在的一种尚未被认识到的结构。 
  中医为什么主张养生?

  现代医学对病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可是对于人的重视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满意。结果怎么样呢?医院人满为患,生活中依然大吃大喝。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025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会从8400万增加到2.28亿,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预计会从1.35亿增加到3亿。这些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大都是终生疾病,一旦患病,终生用药,终生负担,不仅给个人带来苦恼,也给国家卫生资源带来巨大的负担。所以,健康不仅属于个人和家庭,也属于社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
  养生,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把观念从看重"人的病"转变为看重"病的人"。也就是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黄帝内经》讲"上医治未病",如果已经病了再去看,那就是口渴的时候才想到凿井,怎么来得及?所以,养生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说圣贤的人可以活到100岁,根据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100~175岁之间。老龄委在全国做的调查显示,男性的最高年龄是131岁,女性是122岁。按照人类寿命极限来说,六七十岁还处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时期,人类还远远未能到达生命极限,如果我们能在生命的调护上到位,是可以做到健健康康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的。
  即便外国人,也很肯定中医的养生文化,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
  讲中医养生文化,还要讲到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汉代华佗的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弘景。他在《养性延命录》中写到要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现代很多过劳死、英年早逝,无一不是过度消耗了人体的能量,而导致身体早早衰竭,生命之火早早熄灭。 
  中医养生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原则,认为当一个人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时候,是最健康的。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也就是情志。古人崇尚"一生淡泊养心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过了头就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在现代临床上,因为情绪问题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的事例不胜枚举,抑郁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更是与人的情绪直接相关。所以,古人说:"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了,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不无一致之处。《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喜欢淡、暖、软的喝粥养生法,他曾作诗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运动养生、起居养生、药物养生等等也都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会专门讲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相关链接:养生小诀窍
  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践行"八字"诀:童心、蚁食(少量多餐)、龟欲(心境淡泊)、猴行(多运动)。
  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
  "三通":血脉要通、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坚持勤动脑: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
    上 篇
  人体养生
  引子: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1.如何自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舌头的变化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也就是说心与舌的关系密切,心脏的情况可以从舌的色泽及形体表现出来,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脏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舌体胖嫩;心有淤血,则舌质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生疮。所以,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的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2.心脏养生主要养什么?
  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的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中医认为心主要有二项功能,一是"心主血脉",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与西医学对心脏的认识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等症状,重则出现精神失常、神昏谵语,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3.心脏的健康和心情有关吗?
  处于乐观愉快的好心情是心的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有推动血液循行全身和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情志的调节和安静的环境对心的养生保健均比较重要。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是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好心情是心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请参考静神养生保健方法。
  4.什么环境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最大?
  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是引发心脏疾病的直接原因。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静与否与心脏的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噪声对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突然听到强烈的声音,心跳就会加快,跳的力量也会加强,自觉心慌心跳。长期的噪声刺激不但会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更严重的是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果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噪声的环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还会出现情绪激动、急躁的情况,所以生活和工作环境应选择在安静的地方。如果所处的环境噪声较大(超过60分贝)应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如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较大,应请有关部门解决噪声源的问题,降低噪声的强度,或安装双层玻璃窗以减少噪声。居室内的音响、电视等容易产生噪声的电器,使用时要放低音量,以免影响自己和他人。平时也可以多到空旷安静的地方去活动或锻炼,避免噪声的干扰。
  5.为什么夏天是心脏病高发季节?
  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养心要顺时。
  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根据自己机体的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则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6.保护心脏适合做哪些运动?
  静神调息、运动养心。
  静神调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前区,闭合双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然后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运动养心法: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7.保护心脏穴位有哪些?
  内关穴、郄门穴、心前区。
  (1)按内关穴: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2)按郄门穴: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3)揉心前区: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8.怎样通过饮食来养护心脏?
  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忌暴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但能够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病率,还能预防肥胖和高脂血症。心脏饮食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平时应戒烟酒,忌食膏粱厚味或暴饮暴食。(1)山楂茶:山楂15克,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降脂强心,消食开胃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食欲不振者。山楂为药食两用之品,有消食化积,活血化淤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山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并有强心和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抗心律不齐和助消化,而且安全无毒。所以,多饮用山楂茶或食用山楂制品(如山楂糕、山楂片、山楂糖等)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2)柏子仁茶:柏子仁10克,炒香捣碎,用开水浸泡5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心气不足、心悸失眠、大便秘结等。(3)菊楂决明茶:菊花5克,山楂10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有降血压、降血脂、强心明目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4)龙眼肉粥:龙眼肉15克,大枣7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等。(5)小麦粥:浮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10枚,同煮成粥。有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6)桂圆莲子粥:桂圆肉15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有益心宁神、养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7)酸枣仁粥:酸枣仁(打碎)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养阴宁心:补肝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怔忡、体虚自汗等。(8)蜂王浆:鲜王浆200毫克,用温水冲服,或加适量蜂蜜调味。有养心健脾、滋补强壮的作用,适用于心脾虚损所致的心慌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躯体衰弱等。
  9.人参对养护心脏有好处吗,怎么吃?
  人参是养心最好的中药(常见单方及中成药)。
  (1)单味药及验方:
  ①独参茶:人参1~3克,切薄片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有补虚益气,强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心慌气短,失眠健忘等。
  ②三七饮:三七粉1克,温开水冲服。有益气补血、散淤通脉、强心定痛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
  ③西洋参茶:西洋参片1~3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有益气滋阴、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阴不足所致的阴虚有热、心悸气短、心烦口渴等。
  ④参芎饮:人参6克,川芎10克,水煎服。有益气活血、通脉强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血淤所致的心悸怔忡、心慌气短、心痛等。
  ⑤养心汤:人参10克,五味子6克,酸枣仁6克,水煎服。有益气养心、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心气虚损所致的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
  ⑥养血补心汤:当归12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水煎服。有养血敛阴、补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易惊健忘等。
  (2)常用中成药:
  ①人参归脾丸(由人参、当归、白术、黄芪等组成):有补益气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体倦乏力等。
  ②人参补心丸(由人参、丹参、当归、远志等组成):有益气养心、补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烦不安、失眠多梦、健忘等。
  ③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等组成):有益气养血、强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心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
  ④天王补心丹(由人参、丹参、麦冬、酸枣仁等组成):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少眠、梦遗健忘、心悸怔忡等。
  ⑤黄芪生脉饮(由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等组成):有益气养阴、强心补肺的作用,适用于心肺两虚、气阴不足所致的心慌气短、神疲乏力、脉细弱无力等。
  ⑥补心气口服液(由薤白、人参等组成):有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心气虚损所致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冠心病患者。
  引子: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10.如何自测肺脏功能是否正常?
  面色和呼吸状况反应肺的健康问题。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即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保证机体氧气的充分供应。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通畅,氧的供应充足,面色红润,机体健康。反之,则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严重者机体将会出现缺氧状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喘,面色暗紫,口唇紫绀,表情十分痛苦。所以,肺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11.养肺主要养什么?
  肺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日常生活中肺的养生保健方法: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吸清呼浊,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对氧的需求。所以,日常生活中肺的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周围空气的清新,主要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
  12.什么环境因素对肺脏健康的影响最大?
  清新的空气是肺养生保健的必要条件。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清新与否与肺脏的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肺脏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又负责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外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对肺脏有直接的影响。生活和工作环境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良好的地方,最好是居住在有湖泊、有树木、有绿地、阳光充足、水源清洁、空气新鲜的地方。清新的空气是肺养生保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减少空气污染,多种植花草树木,绿化环境,以保持空气的清洁,是保证肺脏健康的措施之一。在城市居住的中老年人,特别是已离退休的老年人,在自己身体健康条件尚可的情况下,应该多到郊区有山有水有森林的地方活动,因为有溪流有树林的地方负氧离子含量高,既有益于肺的养生保健,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吸烟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吸烟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周围的人来讲都是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源。烟草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能引起肺癌,对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有吸烟习惯者,也以戒掉为宜。
  13.肺养生在季节上有什么变化?
  按季节温度及时换衣,保证肺脏不被寒热燥湿等外邪侵害。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即肺是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自然界的寒热燥湿之邪气,易侵犯肺脏。顺时养生保健就是要根据四季寒暑的情况,适当地增减衣服和被褥,使机体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保证肺脏不被寒热燥湿等外邪侵害。
  14.情绪和肺健康有关系吗?
  忧悲情绪是肺脏杀手。
  中医认为:"肺在志为忧悲",指情志的异常变化对肺脏的功能将产生影响,特别是悲哀忧伤易损伤肺脏,引起肺脏功能的下降或产生疾病。调养情志的方法可参考静神养生法,调节自己的异常情绪,节制感情,顺应自然,还可以采用中医提出的"忧悲以喜胜之,以怒解之"的方法,用喜的情绪来战胜忧伤情绪,或者用怒的情绪来缓解,当然用高兴愉快的情绪战胜忧伤较好。
  15.冷水浴对肺脏的健康有好处吗?
  冷水浴、冷热水浴对肺脏健康有很好的作用。
  (1)冷水浴:即用低于20℃的冷水擦洗全身。中老年人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时,最好选择在夏季,先用低于体温的35℃水进行锻炼,随着机体的适应逐渐降低水温至20℃以下,如身体条件较好者亦可参加冬泳运动。
  (2)冷热水浴:先用热水洗全身,再用冷水冲洗,然后用毛巾将全身皮肤擦红并产生热感。冷水浴的方法,可以使全身的血管受到刺激,使血管又有舒张又有收缩,能增强血管的弹性,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并有促进肺脏功能和适应性的作用。
  16.哪些运动可以增强肺的抗病能力?
  呼吸保健操、跑步、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
  每日坚持跑步、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功能和抗病能力。
  呼吸保健操:
  ①两脚分开站立,与两肩平,上身挺直,双手护于丹田(脐下小腹部)。
  ②吸气时缓缓用力深吸,双手放松,使腹部膨起,吸至最大量,有气沉丹田的感觉。
  ③呼气时缓缓呼出,双手压迫丹田,呼至最小量,反复做30次。
  ④双手放于胁部两侧,随吸气缓缓向两侧平行分开,如阔胸运动,使气吸至最大量。
  ⑤再随呼气,缓缓放于胁部并按压胁部,做20次。
  ⑥双臂自然下垂,随吸气缓缓上举,吸气至最大量。
  ⑦缓缓呼气,随呼气双臂慢慢下降,下蹲,双手抱膝,呼气至最大量。
  ⑧再起立重复,做20次。
  17.养肺适合吃哪些蔬菜水果?
  品性微凉的蔬菜水果最养肺。
  日常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少食肉食及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忌食辛辣,戒烟酒。蔬菜以胡萝卜、西红柿、丝瓜、鲜藕、竹笋、菠菜、南瓜、黄瓜等为主;水果以柑橘、梨、苹果、葡萄等为主。
  养肺补法:
  (1)二冬茶:麦门冬、天门冬各5克,洗净切碎,用开水浸泡10分钟,加入蜂蜜适量。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燥咳痰粘,阴虚劳嗽证。
  (2)银耳羹:银耳10克,大枣7枚,冰糖适量。将银耳用水泡发切碎,大枣去核,同煮一小时,加入冰糖适量,分早晚二次全部服用。有补益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干咳少痰,喉痒咽干,神疲气短等肺气虚证。如长更期服用可减量,用银耳3克,大枣3枚,煎煮方法同前,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软化血管,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3)秋梨粥:秋梨50克去核切碎,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冰糖适量。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秋季干燥伤肺证。
  (4)海枣粥:海枣10枚,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少许。有润肺止咳、生津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咽喉干痛、咯痰不爽的慢性气管炎。
  (5)百合粥:百合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白糖适量。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肺热久咳、体虚劳嗽等证。
  (6)玉竹粥:玉竹1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适量。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作用,适用于燥咳痰粘、咽干喉痒、食欲不振等肺胃阴虚证。
  (7)杏仁豆腐:杏仁5克,豆腐50克,将杏仁用沸水浸泡数分钟,去皮,再加水200毫升与杏仁同磨成杏仁浆,煮沸十分钟后放入豆腐,再煮沸后加入冰糖适量。有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种种咳嗽气喘证。
  (8)燕窝羹:燕窝3克,冰糖10克,将燕窝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加入冰糖,放入碗中,蒸30分钟。有养阴润肺、益气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的咳嗽气喘者。
  18.肺病患者如何药补?
  实虚药补各不相同。
  肺脏疾病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宜用清法,虚证者宜用补法。
  (1)补法:常用方剂:①玉屏风散。黄芪10克,白术12克,防风5克,水煎服。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弱、肌表不固所致的恶风自汗,不耐寒热,容易感冒等。②黄芪四君汤。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所致的咳喘气短、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③百合知母汤,百合20克,知母5克,麦冬5克,水煎服。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肺阴不足、阴津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质黏稠、不易咯出、咳声嘶哑等。常用中成药:①人参保肺丸(由人参、贝母、陈皮、杏仁等组成)。有益气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所致的咳嗽气喘、神疲乏力、气短痰稀等。②蛤蚧养肺丸(由蛤蚧、沙参、麦冬、贝母等组成)。有补虚润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衰、脾肾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咳痰不爽、喘急气短、消瘦乏力等。③养阴清肺膏(由地黄、麦冬、白芍、贝母等组成)。有养阴清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生所致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等。
  (2)清法:常用方剂:①杏苏汤:苏叶6克,杏仁10克,桔梗6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宣肺化痰,散风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外感凉燥、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痰稀、鼻塞头痛等。②百花汤:百合1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杏仁6克,水煎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咯出、咽喉肿痛等。③清肺汤:百合15克,麦冬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口燥咽干等。常用中成药:①通宣理肺丸(由麻黄、杏仁、陈皮、半夏等组成)。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咳嗽痰白、无力恶寒、头痛鼻塞等。②清肺抑火丸(由黄芩、栀子、贝母、前胡等组成):有清肺抑火、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闷咽痛、痰黄黏稠等。③二母宁嗽丸(由贝母、知母、黄芩、桑白皮等组成):有清肺润燥、顺气止嗽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或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等。
  引子: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9.中医说的脾胃就是脾脏和胃吗?
  中医学中所叙述的"脾"与西医学所指的脾虽然名称相同,但在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诸方面均不相同,切不可等同视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指脾具有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负责对食物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运送到全身的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
  (2)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对水液吸收、传输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还负责对水分的吸收、运化转输和运送到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中医所讲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医学的消化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循环系统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
  中医脾胃指的是整个消化系统。
  20.养脾胃主要养什么?
  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养(参考饮食调养部分)。
  21.为什么压力大的人消化系统容易出问题?
  "脾在志为思",思虑太多的人容易出现消化系统问题。
  有一个流传广泛的笑话:"写完了作业不一定能考到好成绩,考出好成绩不一定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不一定能娶到好老婆,娶到好老婆不一定能生好儿子,生个好儿子他又不一定会好好写作业……"
  虽然是玩笑,但是却客观说明了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压力当中:工作、住房、治病……一座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压力一大,身体还经常给你闹点小乱子,饭也吃不香,甚至肠胃也都跟着出了问题。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思虑过多,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消化吸收机能障碍,而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状。
  缓解思虑三步走
  ①减压:工作和学习要有计划有安排,工作和学习后要充分放松,良好的计划和休息可以让你减少很多没必要的思虑。
  ②顺其自然: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事情即使你天天担心,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健康问题、生活问题、子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要顺其自然,不要因为过多的思虑而影响健康。
  ③转移:遭受重大打击如下岗、失恋、丧偶等或者独居的老人,应该尽可能地多与人接触,做一些轻松、开心的事情,让自己早点从焦虑的阴影中走出来。
  22.环境对脾胃健康有什么影响?
  优雅的就餐环境成就健康的身体。
  脾胃的养生保健对环境没有明显的要求,可参考肺、肝、心等环境养生保健内容。脾胃对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进餐环境应宽敞优雅安静,进餐时气氛应轻松愉快。
  23.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脾与长夏相应",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脾胃在五行学说中均属土,而在阴阳学说中脾为阴土,故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特性为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多气多血,特性为喜润而恶燥。湿邪侵犯人体时,最易伤害脾阳,造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中医认为"脾与长夏相应",长夏为农历六月,因下雨较多以湿气为主。所以,长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湿邪侵害人体。
  24.如何运动养脾胃?
  (1)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2)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⑥按揉天枢穴:平卧位,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上下按揉30次。
  ⑦推腹: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按于剑突下,右手压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压至小腹耻骨联合处,推50次。
  ⑧揉足三里穴:端坐位,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旋转按压30次。
  ⑨推胃经:两手拇指按于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侧自上向下推至踝关节处,推30次。
  ⑩全身运动:做完以上保健操后,可做下蹲运动10次和扩胸运动10次,以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更有助于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进脾胃运化,增加食欲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25.养脾胃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一忌饮食不节,二忌饮食偏嗜,三忌饮食不洁。
  饮食调养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进餐的定时定量有利于脾胃的保养。饮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饮食有偏、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嗜酒无度等;三是饮食不洁。所以,要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餐不定时,偏食偏嗜、吸烟酗酒、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脾胃食疗:
  (1)山药薏苡仁粥:山药5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气健脾,涩肠止泻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
  (2)莲子芡实粥:莲子10克,芡实10克,补骨脂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气,补肾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五更泄泻等。
  (3)参枣粥:党参1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
  (4)茯苓糕:茯苓10克,面粉100克,将茯苓洗净粉碎成细粉,与面粉混合,加入白糖适量,发酵后蒸糕食用。有健脾燥湿、利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有湿所致的脘腹满闷、食少纳呆、失眠多梦等。
  (5)莲子猪肚汤:莲子20克,猪肚1个,胡椒少许,同煮成汤,去胡椒后食用。有温胃健脾,益气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偏冷即胃痛者。
  (6)山楂麦芽粥:山楂10克,麦芽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肉食或米面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7)薏米小豆粥: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渗湿利水,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者。
  (8)八宝粥:莲子、芡实、薏米、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益气养血,健脾强身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者。
  2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药自疗?
  常见养脾胃单方及中成药有:
  (1)单味药及验方:①噙化人参,人参切成薄片,放口内含至无参味后嚼碎咽下,每日噙化1~3克。有补元气,益脾肺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者。②太子参代茶饮:太子参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后饮用。有益气养阴、健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乏力自汗、饮食减少者。③四君子汤: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四肢无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面色萎白等。④参枣汤:人参6克,大枣10枚,水煎服。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失眠多梦等。⑤健脾止泻汤:白术12克,山药、茯苓、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虚清阳不升所致的腹胀泄泻者。⑥益脾汤:黄芪10克,人参9克,白术2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益气补虚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胃弱所致体倦乏力,食欲不佳,脘腹满闷等。(2)常用中成药:①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枳实、山楂等组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脘闷饱胀、饮食无味、脾虚泄泻等。②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莲子等组成):有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挟湿所致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饮食不化,大便溏泄等。③开胃健脾丸(由党参、陈皮、白术、砂仁等组成):有补脾健胃、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溏泄等。④香砂六君子丸(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呕吐泄泻等。⑤参术健脾冲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等组成):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痞满,神疲乏力等。⑥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组成):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等。
  引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27.肝脏在身体健康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一是"肝主疏泄",二是"肝主藏血"。
  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肝还有分泌胆汁和促进脾胃消化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正常,心情舒畅;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则出现急躁易怒、心烦不寐、多梦、头痛头胀等肝气上亢的症状;肝气的疏泄功能不足,则出现胸胁胀闷疼痛、情绪低落、抑郁、多疑善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二是"肝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摄血的作用,所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全身血量的分布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则各脏腑器官组织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各种机能。肝血虚少,脏腑器官组织失养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肢体麻木等。所以,肝的养生保健方法应该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充足为主要原则。
  28.情绪和肝脏健康有什么关系?
  肝"在志为怒",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
  日常生活中的肝养生保健方法: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和调畅情志等,情志的失常会影响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对肝脏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情志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或抑郁寡欢,情绪低沉等症状。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目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是有益于肝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有关情志的调节请参考静神养生法。
  29.为什么春天是肝病高发季节?
  "肝与春气相应",春天不仅是肝病高发期,也是保健良机。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气相应"。就是说肝脏具有树木的特性,与自然界春季生长之气相应,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状态,情绪既不要过于激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情感世界保持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中,则对肝的养生保健极为有利。春季既是肝养生保健的最好季节,也是肝病易于发生的季节,所以在春季更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季来临时,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使自己的身心都充分地放松,抛弃一切烦恼和杂念,让自己有一种融于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感觉,对养肝护肝防止肝病有很好的效果。
  30.环境与肝脏保健有什么关系?
  绿色环境最养肝。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宽敞舒适与否与肝脏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当然,居住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的优美宽敞环境中是最理想的地方,但在城市居住的人则多不具备这样良好的条件,多居住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地方。所以,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可以多到居住地附近的公园去活动,那里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对健康有益。有便利条件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多到有山有水有湖泊有树林的郊区去旅游,踏青、登山、游泳、垂钓、采摘、漫步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在居室内或阳台上种植一些美丽的观赏植物,也对改善环境、清洁空气有好处,有利于身心健康。因为,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朝气蓬勃的好心情,对肝脏的养生保健很有利。现代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人情绪的作用,还能够节调节血压,保持人体血压的正常。所以,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31.养肝适合做哪些运动?
  场地宽广,视野开阔,运动柔和。
  保养肝脏的运动锻炼要选择场地宽广、视野开阔的地方,运动方式以缓慢柔和较为适宜,如太极拳、太极剑、漫步等。
  32.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
  护肝保健操:
  ①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②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推搓两胁法: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本保健操有养肝护肝,增强肝的功能和降血压的作用。
  33.哪些食物最养肝?
  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
  饮食与肝脏的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肝脏代谢功能和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不但能够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米面等主食中所含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肝脏提供能源,保证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维生素是肝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为肝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脂肪也是肝脏的能量来源之一,但过多的脂肪容易沉积在肝内而形成脂肪肝,破坏肝细胞而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对含脂肪较多的食品要进行控制。肝脏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分为补法和清法,肝虚者宜用补法,肝火盛者宜用清法。
  补法:(1)猪肝粥:猪肝(或用羊肝、牛肝、鹅肝亦可)50克,粳米100克,将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气生血、养肝补虚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或患有慢性肝炎者。(2)胡萝卜猪肝粥:胡萝卜50克,猪肝50克,粳米100克,胡萝卜、猪肝洗净切碎,与粳米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夜盲症等。(3)生地猪肝羹:生地20克,猪肝100克,生地洗净,猪肝切片,加入葱姜醋盐调味,同煮40分钟,吃猪肝喝汤。有滋阴补血,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4)枸杞甲鱼羹:枸杞子30克,甲鱼500克,将枸杞子洗净切碎,甲鱼宰杀去内脏切块,同放入砂锅中,煮40~60分钟,再放葱姜盐醋少许调味。有补益肝肾,滋阴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躯体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阴虚盗汗,视物不清,面色无华者。
  清法:(1)罗布麻茶:罗布麻10克,用开水浸泡(如泡茶)20分钟,代茶饮用。有平肝潜阳,镇静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胀,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2)菊花茶:菊花5克,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清热降压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及高血压症。(3)菊花决明茶:菊花3克,决明子10克,用开水浸泡半小时,代茶饮用。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胀痛,头目眩晕,目赤肿痛及便秘等。(4)天麻鱼头汤:天麻10克,鱼头1个,天麻洗净,鱼头洗净劈开,加入葱姜醋盐调味,放入砂锅中煮半小时,食肉喝汤。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肢体麻木等。
  34.肝病患者怎么进行中药调理?
  药物调治肝的养生保健方法也分为补法和清法。
  方药的补法:(1)白芍补肝饮:白芍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补益肝肾、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体弱无力、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目暗不明等。(2)当归补血饮:当归12克,白芍10克,黄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补血养肝、益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爪甲不荣、形体消瘦等。清法:(1)菊花清火汤:菊花10克,桑叶8克,薄荷6克,先将菊花、桑叶煎煮15分钟,再放薄荷煎5分钟,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2)菊花决明饮,菊花10克,决明子10克,黄芩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热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
  常用中成药,补法:(1)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组成):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2)杜仲地黄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组成):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乏力,遗精滑精等。(3)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等。清法:(1)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等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脾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等。(2)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地等组成):有泻肝胆实火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等。
  引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35.是不是只有男性才需要养肾?
  养肾对男女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是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贮藏着禀受父母之精和繁衍下一代之精,故有称"肾为先天之本"。中医学所讲的肾比西医学所讲的肾无论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均有很大的不同。中医学的"肾"不但包括西医学"肾"的泌尿功能,而且还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部分呼吸系统功能。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包括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来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精",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均有重要的作用。肾脏是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肾中精气充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就正常,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组织就能正常地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表现为面色红润,齿固发黑,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性功能正常,身体强健有力,反应敏捷。如果肾脏虚损,肾中精气不足在小儿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则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头发稀疏,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体弱无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早衰现象。所以,我国古代中医学及养生学都非常强调保养"肾"的重要性。现代中医学和养生学家对"肾"同样重视,延缓衰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和中成药多是从补养肾的方面进行的。肾的养生保健是保持青春活力、延缓衰老最重要的方法。
  36.为什么冬天是养肾脏的最好时机?
  "肾与冬气相应",冬天固精,事半功倍。
  (1)日常生活中的肾养生保健方法: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中精气的充足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密切相关。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养肾固精,对肾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
  (2)顺时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肾与冬气相应",寒冬季节万物蛰伏,植物则将其精华均封藏于地下,以备来年春日萌发。肾主封藏精气,与自然界的冬季特点相似,所以冬季特别要注意养肾固精,防止肾中精气过度的耗泄。
  37.禁欲、戒绝房事,是养肾的好办法吗?
  "过犹不及",节制性生活才是养肾之道。
  我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固精"法是传统养生方法之一,所谓"固精"就是指节制性生活,防止肾精的流失。中医认为房室不节会导致肾虚发病,"房室"指性生活,"房室不节"指性生活不能节制,淫欲无度,耗伤人体肾中精气而致病,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男子遗精、阳痿、滑泄,女子月经不调、带下过多等病征。正常适度的性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激素的分泌,保证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但中老年人的体质常常偏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对性生活有所节制,特别是在冬季更需要注意养肾固精的问题,以保证机体的健康。
  38.怎样从精神上养肾?
  肾"在志为恐惊",不冒险、不受惊。
  情志养生保健:肾"在志为恐惊",有惊恐伤肾之说。惊与恐两种情志看似相似,其实不同,事出突然,事先不自知者为惊;预先自知,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觉惧怕的心理状态为恐。平时注意道德修养,不做非分之想,不做违法之事,光明磊落,正气浩然,自无恐惧之感;凡事预想周全,做事不冒险,以平稳为要,自无惊吓之虞。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身养性,自觉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使心境平和舒畅,对肾的养生保健也很有益处。请参考静神养生法有关内容。
  39.肾病患者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避免到一些危险、刺激的环境当中去。
  肾的养生保健对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不高,主要是避免危险的环境就可以了。可参考心肝肺的环境养生保健。
  40.如何运动养肾脏?
  运动的同时要注意补钙。
  中老年人在室外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对肾的养生保健很有益。肾主骨生髓,而骨有支撑和保护人体,负责躯体运动的作用。中老年人在室外运动,一可以锻炼身体,强健骨骼,有利于四肢关节的灵活;二可以多晒太阳,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症。
  41.养肾如何按摩?
  可按摩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腰眼、命门穴、关元穴。
  (1)揉涌泉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左旋按压30次,右旋按压3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涌泉穴,手法同前。
  (2)揉太溪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踝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的中点),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踝太溪穴,手法同前。
  (3)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左旋按压20次,右旋按压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4)按揉腰眼:立位,两足与肩平,两手按腹部两侧,拇指向前,四指向后,用中指按至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凹陷处),旋转按压30次。
  (5)推揉命门穴:立位,将两手掌心放于命门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上下推揉30次,以局部出现温热感为佳。
  (6)按揉关元穴:平卧位,左手掌心放于关元穴(脐下3寸处),向左旋转按揉30次,向右旋转按揉30次。本保健操有补益肾气,强腰固精,增强体质的作用。
  42.养肾如何食补?
  海参粥、枸杞猪腰粥、苁蓉羊腰粥,杜仲腰花。
  (1)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
  (2)枸杞猪腰粥: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3)苁蓉羊腰粥:肉苁蓉10克,羊腰一个(去内膜,切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肾助阳,益精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间多尿、便秘等。
  (4)鹿角胶粥:鹿角胶6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煮成粥后,将鹿角胶打碎放入热粥中溶解,加白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损所致的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等。
  (5)杜仲腰花:杜仲12克,煎煮过滤备用。猪腰一对,去内膜,切为腰花。用杜仲药液做调料汁,加葱姜食盐爆炒后食用。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头晕耳鸣、高血压等。
  (6)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43.养肾如何药补?
  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1)单味药及验方:①枸杞子10克,洗净嚼食,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虚劳咳嗽等。②鹿茸酒:鹿茸20克,白酒500毫升,将鹿茸放入白酒中浸泡10天后,每天饮用鹿茸酒10毫升。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痿软无力、头晕眼花等。③鹿角胶饮:鹿角胶3克,打碎,用开水溶化,加红糖或少许黄酒饮用。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酸腿痛,体倦乏力,形寒肢冷等。④首乌地黄汤,制首乌15克,熟地黄10克,水煎服。有补肝肾、益精血、养血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阴虚血亏所致的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⑤补肝肾汤,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水煎服。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等。⑥苁蓉鹿胶饮:肉苁蓉15克,鹿角胶3克,将肉苁蓉水煎后过滤,放入打碎的鹿角胶,加红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无力、遗精阳痿等。
  (2)常用中成药:①六味地黄丸(由熟地、萸肉、山药、茯苓等组成):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足跟作痛等。②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牛膝等组成):有滋补肾阴,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元阴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③右归丸(由熟地、山药、附子、肉桂等组成):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阳痿遗精等。④七宝美髯丹(首乌、茯苓、当归、牛膝等组成):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适用于肾水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身体虚弱,须发早白,牙齿动摇,腰膝无力等。⑤人参鹿茸丸(人参、鹿茸、当归、杜仲等组成):有滋肾益气,补血生精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损所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眼花等。⑥首乌延寿膏(由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等组成):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眼花,须发早白,遗精带下等。⑦补肾强身片(淫羊藿、女贞子、菟丝子、金樱子等组成):有补肾强身,强筋健骨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筋骨无力、阳痿早泄等。⑧人参首乌胶囊(由红参、首乌等组成):有补气血、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失眠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
  引子:内之五脏,外之五官,内外相辅,谐矣。
  五脏于内,五官于外,在中医上两者是互相关联的。五官的养生,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的口、耳、眼、鼻、舌的形象,更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与协调。
  44.怎样养护牙齿?
  常清洁、补营养、早治疗、勤运动。
  牙齿是获取食物的"武器",牙齿使我们能够享受到多种多样的食物,健康的牙齿能让我们无所顾忌地咀嚼较硬的食物、肉类、生的食物、水果……良好的咀嚼能够加强牙龈的强度、促进唾液分泌……可以说,牙齿是我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牙齿养生综合起来可归结为12个字:
  常清洁、补营养、早治疗、勤运动。
  常清洁
  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天早晚各一次。吃完东西要漱口,少吃零食,尤其是各类甜食。需要注意的是,刷牙的次数不要过于频繁,选择松软的牙刷,不然容易损伤牙龈。
  补营养
  牙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钙和磷,但最需要补充的物质却是氟,因为牙齿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牙釉质最重要的成分是氟。健康的氟主要含于天然矿泉水、海鱼、茶和某些蔬菜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每天摄取氟超过两毫克牙齿会变黑。
  各种乳制品是钙和磷的健康来源,而且乳制品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所以,每天一杯奶,对牙齿的坚固和美白都有好处。
  早治疗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齿生病危险性不仅表现在疼痛上,更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食物咀嚼不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口腔清洁出现问题,衍生细菌,吃进肚子里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而且一颗牙齿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早治疗,很可能会波及到其他牙齿。所以,一旦发现牙齿出现问题,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治疗。
  勤运动
  不仅身体需要运动,牙齿也需要运动。最适合牙齿的运动一是嚼无糖口香糖,不仅可以清洁口腔,还可以锻炼牙齿和口腔;还有就是扣齿,经常扣齿,既能坚齿固齿,防止牙齿松动、脱落,又能活动面部肌群,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养生记》中有"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说明扣齿养生,由来已久。
  45.如何养护咽喉?
  少辛辣,戒烟,及时消炎去痰。
  咽喉是人体饮食与呼吸的通路,食物通过咽喉从食道进入胃肠中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空气通过咽喉从气管进入肺而为机体提供氧气。咽喉也是人体的语音发生器官,与人的语言歌唱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咽喉的养生保健是保证身体健康和语音功能正常十分重要的措施。
  咽喉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有:
  1.日常生活中的咽喉养生保健方法:咽喉是饮食和气体的通路,所以饮食物的刺激、外界气候的变化都能影响咽喉的功能,甚至造成病理性的损害。平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戒烟酒等,以避免刺激性食品与烟酒对咽喉的刺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预防春季之风、夏季之热、秋季之燥、冬季之寒对咽喉的损伤。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也是咽喉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2.清洁口腔的咽喉养生保健方法:每天早晚刷牙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洗咽喉。具体方法是,含一口淡盐水,仰起头,使盐水流聚于咽喉部。用肺中气体自咽喉部冲出,使盐水滚动清洗咽部,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然后吐掉,再重新开始,连续进行3~5次。有保持口腔及咽喉部清洁,预防咽喉疾病的作用。
  46.养护咽喉可以常吃哪些食物?
  经常食用清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对咽喉的保养有利。
  (1)黄瓜汁:用黄瓜一条,粉碎绞汁,再加少许凉开水及白糖,饮用,有清热润喉利咽作用,适用于风热型咽干喉痒等。黄瓜洗净,生食细嚼亦可。
  (2)梨汁:将梨去皮核,粉碎绞汁,加入少许水及蜂蜜,饮用,有润喉止痒作用,适用于阴虚型咽干喉痒。
  (3)食荸荠法:鲜荸荠洗净,去皮,细嚼生食,有利咽消炎作用,适用于急慢性咽炎。
  (4)鲜藕绿豆粥:用鲜藕、绿豆、大米共煮粥,加冰糖少许,食用,有解暑利咽作用,适用于咽喉炎。
  (5)生食萝卜:可食用生萝卜适量,也有润喉清咽的作用。
  47.养护咽喉可服用哪些药物?
  (1)单味药与验方:
  ①胖大海饮,胖大海3~5枚,用开水泡至1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频频饮用。有清宣肺气、清肠通便、防治咽喉疾病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
  ②藏青果饮,藏青果5~10枚,水煎半小时,加冰糖或蜂蜜适量,做饮料服。有利咽开音、润喉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咽喉干痒、声哑失音等。
  ③罗汉果茶,罗汉果味清甜、甘凉,用罗汉果2~3枚,切成薄片,开水泡服。有清肺利咽,润喉止痒,保护嗓音的作用,适用于教师、演员、播音员等用嗓音较多的人,并能治疗咽喉痛痒之咽喉炎。
  (2)常用中成药:
  ①秋梨膏(由秋梨、麦冬、百合、冰糖等组成):有润肺化痰、清利咽喉的作用,加温水冲开,做饮料服用,可预防咽喉疾病和治疗咽喉干痛、燥咳痰稠等。
  ②养阴清肺膏(由生地、麦冬、玄参等组成):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的作用,加温水冲开,可加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每日服2~3次,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咽喉干痛、口渴干咳等。
  ③清音丸(由桔梗、麦冬、冰片等组成):有清音利咽的作用,每服1丸,每日两次,适用于肺热、胃热所致的口干舌燥、声哑失音等。
  ④金嗓清音丸(由生地、麦冬、丹皮等组成):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热盛所致的咽喉干痛、吞咽不利、口渴少饮等。
  ⑤西瓜霜润喉片(由西瓜霜、冰片、薄荷等组成):有清音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
  48.唾液和养生有关系吗?
  勤咽唾液有利于养生。
  人体口腔内的三个分泌腺,即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分泌唾液,有清洁口腔、浸润食物、辅助消化和杀灭细菌等作用。古人称唾液为"玉泉"、"琼浆"、"金津玉液"等,认为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我国古代养生学家,有用舌抵上腭,待唾液充满口腔后,将其咽之以养肾精的养生方法,称为"饮玉浆"。现代研究也证实唾液含有消化酶及防肿瘤和抗衰老物质,所以保持唾液分泌旺盛,并时时咽之,有清洁口腔、促进消化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唾液养生保健方法为:端坐闭目,保持心态平静,用舌尖抵住上腭,将注意力集中于口腔,使唾液慢慢充满口中,再徐徐下咽,共做10次。
  49.眼睛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姿势端正、避免疲劳、多食蔬果。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主要功能为观察外界事物。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藏血","目受血而能视",目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荣养。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目暗不明,视物昏花,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灵枢》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眼睛与五脏亦有密切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的眼睛养生保健方法:
  光线应柔和适度:在日常生活中,居住环境要整洁清静,室内的光线应柔和适度,陈设要简单明快,墙壁颜色不宜过艳或用暗色调,并房中养植少许红花绿草为宜。住所周围最好有绿地、树林或湖泊,并能极目远眺为最佳。平常作息时间应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劳逸要结合,避免过劳或过逸。
  饮食有节:饮食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食物要多样化,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不要过多地食用肥肉及油脂含量多的食品,不要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食物,戒烟酒。
  多休息: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可长时间地应用眼睛,如看书、看电视、抄写、电脑操作、雕刻、刺绣等。用眼一个小时左右,应休息5~10分钟,可闭目、望远或做眼保健操。近年来,大中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很高,多由于不注意对眼睛的保护,过度应用眼睛所致。中老年人随着生理性的衰退,视觉也逐渐退化而出现远视,即"老花眼",平时注意合理地应用眼睛,可延缓眼睛的衰老。平时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要保持30厘米左右。光线太强或太暗、躺卧、乘车乘船时均不宜看书。
  闭目养神:在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1小时左右)后,到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全身放松,轻闭双眼,排除思想上的杂念,使心境平和,5~10分钟后,轻轻按摩眼眶四周及太阳穴,再睁开眼睛,眺望蓝天或远处景物。闭目养神法对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有较好效果。
  50.眼睛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眼眶下、太阳穴、风池穴。
  (1)端坐或两脚分开站立,上身端平,将两手搓热,两眼闭合,做好按摩准备;
  (2)揉睛明穴(位于两眼内眦部):用两手食指轻按睛明穴,自外向里旋转按摩16次,再由里向外按摩16次;
  (3)揉攒竹穴:用两手中指轻按攒竹穴(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先向右旋转按摩16次,再向左按摩16次;
  (4)揉鱼腰穴(眉中心的凹陷处):除按摩穴位变化外,手法与揉攒竹穴相同;
  (5)揉丝竹空穴(眉梢外侧凹陷处):手法与揉睛明穴同;
  (6)揉眼眶下:将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并拢,置于眼眶下,中指按四白穴(眼睛瞳孔直下1寸处),按摩方法如上;
  (7)揉太阳穴(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1寸处):用两手的鱼际肌部位,轻按太阳穴,由前向后旋转按摩20次,再由后向前旋转按摩20次;
  (8)揉风池穴(颈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将两手并拢,用中指按住风池穴,食指与无名指顺颈部同时按下,手法同揉太阳穴。做完以上护目保健操后,睁眼远望并加做扩胸运动则更佳。
  51.吃什么东西保护眼睛?
  补充养分和排毒同时进行。
  饮食多样化,饥饱适宜,营养成分丰富而均衡,则机体的气血充足,而有助于眼睛的保养。中医辨证将眼疾分为虚实两大类,一类为虚证,多由肝肾阴虚所致,表现为视物不清,昏暗不明,双目干涩等;一类为实证,主要由于风热肝火所致,表现为目赤肿痛,目痒多泪等。所以,饮食调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调养方法,虚证适用于补法,实证适用于清法。
  (1)补法:适量多食以瘦肉、鱼虾及动物肝脏,其中以羊肝为最佳。羊肝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是养肝明目之佳品。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维生素,其中以胡萝卜素为最多,对眼睛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经常服食羊肝胡萝卜粥对补肝养目有较好效果。
  (2)清法:多食青菜水果,如水萝卜、西红柿、芹菜、梨、柑橘、苹果等。平时饮用绿茶、花茶等也有清肝明目,防止眼病的作用。
  52.哪些药物防治眼睛疾病?
  药物调治眼睛的养生保健方法也分为补法和清法,肝肾阴虚型的用补法,风热肝火型的用清法。
  (1)补法:单味药:①枸杞子10克,洗净蒸熟嚼食。有补肝益肾、滋阴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②明目饮,决明子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6克,水煎服。有补肝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目暗不明、视物昏花等。常用中成药:①明目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菊花等组成):有滋肾养肝、清热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干涩、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②石斛夜光丸(由石斛、人参、肉苁蓉、决明子等组成):有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视力减退、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③复明片(由山萸肉、谷精草、枸杞子等组成):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疏风退翳、清热利湿等作用,对防治老年人的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功能低下等均有一定效果。
  (2)清法:单味药:①白菊花6克,开水浸泡10分钟后服用。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火风热而引起两目发胀、目赤肿痛,热泪多眵等。②决明子15克,开水浸泡15分钟后服用,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风热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决明子代茶饮用,有增强视力、防治目疾和治疗便秘的作用。白菊花和决明子均有平肝潜阳、降血压的作用,中老年人服用十分有益。③珍珠粉,味甘咸寒,有清肝明目、补钙美容的作用,目前市场出售的可溶性珍珠粉溶解度及吸收率较好,适合中老年人服用。常用中成药:①明目上清丸(由黄连、栀子、菊花、薄荷等组成),有清热散风、明目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暴发火眼、两目红肿、痛痒多泪。②明目蒺藜丸(由白蒺藜、黄连、连翘、蝉衣等组成),有清热祛风、散淤退翳的作用,适用于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灼热涩痛等急性结膜炎。
  53.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鼻腔疾病?
  保暖是鼻腔养生的第一要务。
  鼻是空气进行呼吸道的开口,具有呼吸、嗅味、助发音等功能。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人体内外空气交换的关口,是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必经之路。由于鼻子与外界相通,所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天气变寒,保暖不够,就会出现鼻塞、流清涕的症状;天气炎热干燥,又会出现鼻干或流浊涕的症状。所以,对鼻的保护亦十分重要。
  鼻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有:
  日常生活的鼻养生保健方法:由于鼻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所以要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室内温度要适宜,以20℃~25℃较为合适,避免温度过高过低。室内的湿度也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对防止鼻腔干燥有利。平时适量地进行运动,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也有助于提高鼻的抗病能力。对冷空气过敏的人,每日早晚用冷水冲洗鼻部,可增强鼻对寒冷刺激的抵抗力。天气变寒时,头部戴帽子或头巾也对保护鼻子有利。平时擤鼻涕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鼻粘膜而造成出血。用手指挖鼻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造成鼻腔的感染或出血,要尽量避免。鼻部的疖肿千万不要用手挤压,因为鼻部是颜面的"危险三角区",挤压后细菌可随静脉扩散至脑而引起脑脓肿,甚至有生命危险。
  54.防止鼻腔疾病的保健穴位有哪些?
  印堂穴、鼻根、迎香穴、风池穴、头维穴。
  (1)首先取端坐位,上身挺直,将两手搓热,做好按摩准备;
  (2)揉印堂穴(位于两眉的中心):将右手中指按压印堂穴上,自左向右旋转按摩36次,再自右向左旋转按摩36次;
  (3)推鼻根(位于鼻梁两侧):将两手食指轻放于睛明穴,自上而下轻推至迎香穴(位于两鼻旁开0.5寸外),然后再自迎香穴自下而上,轻推至睛明穴,各36次;
  (4)揉迎香穴:将两手食指轻按于迎香穴,自左向右旋转按摩36次,再自右向左旋转按摩36次;
  (5)揉风池穴:将两手中指按住风池穴,由前向后旋转按摩36次,再由后向前旋转按摩36次;
  (6)揉头维穴(位于前发际额角处):用两大拇指按于头维穴,其余四指固定于前额,自下向上按摩36次,再自下向上按摩36次。鼻部保健操做完后,可用双手轻搓鼻部和颜面。
  55.如何通过食物和药物调治鼻病?
  注意饮食均衡,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调治。
  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为宜,适量进食蛋白质类食品,多食用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具有芳香气味的蔬菜(如芫荽)及柑橘类的水果对鼻的养生保健有益。
  药物调治:(1)单味药与验方:①辛夷茶,辛夷10克,开水浸泡10分钟服用,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鼻塞、鼻流清涕等。②通鼻饮:辛夷10克,苍耳子6克,薄荷3克,将辛夷、苍耳子水煎煮15分钟,停火前加入薄荷,过滤后服用。有祛风散寒、宣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急性鼻炎所致的鼻塞鼻痒、嚏多、流清涕等。③菊花油:菊花10克,水煎煮,过滤后加甘油,用棉签涂于鼻粘膜。有润鼻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燥热所致的鼻腔干燥疼痛等。(2)常用中成药:①藿胆丸(由藿香、苍耳子、猪胆等组成),有清风热、通鼻窍的作用,适用于鼻塞不通、鼻干、鼻涕粘等慢性鼻炎。②鼻炎康片(由野菊花、黄芩、苍耳子、藿香等组成),有宣肺通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感或肺经有热所致的鼻塞流涕,喷嚏失嗅,头胀痛等。③通窍鼻炎片(由苍耳子、白芷、黄芪、白术等组成),有扶正固本、祛邪通窍的作用,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所致的遇冷或遇粉尘即打喷嚏、流清涕者。
  56.多大的噪音会损害听力?
  长期生活在 6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即可伤耳。
  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利于保护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工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否则将会引起永久性的听力减退。
  57.护耳保健操如何做?
  (1)首先取端坐位,将两手搓热,做好准备工作;
  (2)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拇指位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36次;
  (3)用双手捏住双耳的下部,大拇指位于耳轮外侧,食指弯曲,位于内侧,揉搓36次;
  (4)将双手掌心紧贴两耳,其余四指向后至枕部,两手中指相互对接。再将双手食指放于中指上,从中指用力滑下,叩击脑后枕部,叩36次;
  (5)双手四指按住后枕部不动,将掌心轻轻按住耳道,再快速抬起,连续进行36次;
  (6)用双手食指尖按住耳道口,旋转按摩6次后快速抬起,再按摩再抬起,连续6次。耳部保健操做完后,两手向上按压双耳,上下搓动20次左右,以耳热为度。
  58.保护耳可以采用哪些食疗方法?
  耳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清淡为主,多食米、面、豆类、蔬菜水果;适量食用瘦肉、鸡蛋及动物肾脏等,避免肥肉辛辣之品,戒烟酒。
  耳的饮食补法:适用于中老年人肾虚所致的耳鸣耳聋:
  (1)枸杞子粥: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补益肝肾,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耳鸣耳聋。
  (2)山药粥:山药2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有健脾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耳鸣耳聋、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等。
  (3)猪肾粥:猪肾1个,去其内部白膜(即肾盂、肾盏部分),洗净切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有以肾补肾、防治听力减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
  (4)核桃仁:每日嚼食10~20克,有补肾益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肾虚损所致的咳嗽气喘,耳鸣耳聋等。
  耳的饮食清法,适用于风热或肝火所致的耳鸣耳聋:
  (1)荷叶粥:荷叶10克(鲜品加倍,效果更佳),大米100克。将大米煮成粥后,再放入荷叶,略煮即可。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所致的头晕耳鸣。
  (2)荸荠,洗净去皮,生食能清热生津,能防治风热所致的耳鸣耳聋。
  (3)海蜇,洗净切丝,加黄瓜丝油盐,做菜食用,清泻肝火的作用,适用于肝火型耳鸣。
  59.药物调治的耳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药物调治耳的保养方法也分为补法与清法,肝肾虚损引起的耳鸣耳聋用补法,风热肝火等引起的用清法。
  (1)补法:
  单味药及验方:①枸杞子:枸杞子10克,洗净嚼服(亦可浸酒服)。有滋补肝肾,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耳鸣耳聋,目暗不明等。②地黄饮:熟地黄3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目暗不明等。常用中成药:①耳聋左慈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磁石等组成)、有滋阴平肝,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晕目眩等。②益气聪明丸(由党参、黄芪、升麻、白芍等组成):有补益中气,升提清阳,聪耳明目的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之耳鸣耳聋,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等。③磁朱丸(由磁石、朱砂、六神曲等组成),有交通心肾、重镇潜阳的作用,适用于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2)清法:
  单味药及验方:①白菊花,代茶饮,有清热平肝的作用,适用于风热肝火所致的耳鸣耳聋。②银连茶: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水煎煮后代茶饮。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耳红肿或中耳炎。常用中成药:①耳聋丸(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等组成):有清泄肝胆实热、通窍利湿的作用,适用于肝胆实火、湿热侵扰耳窍所致的耳鸣耳聋、头痛咽干、心烦胁痛等。②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生地、柴胡、木通等组成):有清肝泻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目赤、胁痛口苦等。
  60.耳内异物如何处理?
  清除异物的时候用沾字诀而不是挖字诀。
  洗澡或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耳道,避免诱发耳道感染。如果有污水进入耳道,要用消毒棉签将水吸干,必要时可用少许酒精消毒。尽量不要挖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自行排出,如耳屎过多堵塞耳道时,要请耳科医生检查处理。
  引子:诸筋者,皆属于节,生于动,亡于惰。
  61.手部运动能养生吗?
  动动手指,全身受益。
  手是人体最灵活的器官,不仅如此,手与大脑和很多内脏都有关联,我们在养生运动的过程中却经常忽略了自己的双手。实际上,每天只要花十几分钟动动手指,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常用手养生保健方法:
  搓手法:将两手掌对合,上下搓动摩擦,一直到发烫为止,再做洗手动作,左手搓右手,右手搓左手,各20次。
  运球法:用玉石球、铁球或核桃均可,在手中握2枚,然后用手指推动,使其在手掌中旋转,技术熟练者可握3~4枚。不拘时间和次数,空闲时间即可运球,其中以核桃最佳。
  扭指法:用左手握住右手拇指,扭转10次,再握右手食指,扭转10次,以此类推将右手指扭转完毕后,用右手握左手指扭转。以上方法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刺激手部的经穴,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有保持手指灵活,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手部养生具有简单易行、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特点,不仅适合老年人,对上班的中青年人群也很有实际意义。
  62.怎样通过运动来防治肩周炎?
  间隙甩臂,避免长时间同一个姿势。
  肩周炎产生的三大原因:过度疲劳、缺乏运动和长时间处于一个姿势。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有效预防肩周炎。
  撸臂法:将两手合掌搓热,用右手掌紧握左腋下,用力沿臂内侧自上而下撸至掌心,经虎口翻至手背,用力沿手臂外侧自下向上撸至肩部,揉肩部2~3圈,然后翻至左腋下,共撸10次。然后用左手掌撸右手臂,做10次。
  举臂法: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平,双手掌心向下,放于腹部,然后翻掌向上,慢慢上举,至下颌部时,翻转手掌,掌心向外,再向上举时,掌心逐渐向上,用力上推,头向后仰,脚后跟随之抬起,脚尖着地。然后两手分开,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至腹部,再交叉,做16次。
  拍臂法:将左臂向前伸平,用右手掌拍打左臂的上、下、内、外侧,然后用左手掌拍打右臂,各做10次。
  运关节法:站立位,双手举至肩平,十指分开,四指向前方,肘关节部自然弯曲,做左右运动20次,做上下运动20次,运动时注意要将指、腕、肘、肩各关节均进行活动。
  颈肩部位出现连续反复疼痛或者疼痛超过三个星期则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得了肩周炎,肩周炎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或者钓鱼等长时间不动的活动。
  63.怎样洗脚最养生?
  切莫贪凉,坚持四季都用热水洗脚。
  在中国民间养生的各种方法当中,热水洗脚是最普遍的一种。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不仅疲劳全无,还能起到安眠的作用。最近几年,足部按摩保健服务行业也大行其道,那么我们如何在家里进行洗脚养生呢?
  一、保暖
  足怕寒凉,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夏季不可过于贪凉,冬季注意保暖,并养成天天用温热水泡洗双脚的好习惯。
  二、揉脚心
  每晚泡洗脚后,坐于床上,左腿弯曲,用左手握住左脚,右手掌心对左足心,上下搓摩50次;再屈右腿,右手握右脚,左掌心对右足心,上下搓摩50次,有交通心肾、濡养筋脉、充养气血、清肝胆、降血压、养心安神的作用,用力要适度,并要持之以恒,自有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足浴
  在热水中加入一些牛奶、红酒、茶等天然成分保健效果更好,也可以放一些专业的精油或者中药材。
  还有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洗脚方法,就是用冷水洗脚,不过不宜时间过长,用冷水洗脚大约2分钟,然后用力揉搓,使足部发红,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64.为什么说脚是人的第二心脏?
  足部有人体各器官的反射区,直接与健康关联。
  双脚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由后足演化而成,全部担负起支撑和移动身体的作用,让前足得以完全解放出来,变成了双手,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劳动。可是,脚的功劳还不仅限于此,它在整个人体构造中还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脚肌帮助心脏循环血液
  我们知道,血液是从左心脏经过大动脉、动脉、小动脉,再流到毛细血管,给细胞组织输送新鲜空气和营养成分,而返回时,携带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大静脉,回到右心房。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可以送出1/10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等于1分钟送出7升血。也就是说,只要健康的话,全身的7升血1分钟内能流经心脏。心脏好比是24小时内能送出1万升血液的水泵。
  尽管血液得到如此有效的输送,但是由于要送到遍及身体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它的压力已经变得很小了。输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脏,凭借的是静脉周围肌肉的力量。
  人体中脚离心脏最远,因此,血从心脏流到脚尖,再流回到心脏的过程也较长,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到心脏。若是血液循环到了足部,无力回流到心脏,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双脚还是凭借静脉周围的肌肉,使血液能够从脚尖的毛细管,经由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使人体整个的血液循环得以顺利。全面地完成--由此可以看出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肌肉的重要性。
  脚的运动能提高心脏功能
  还有,人们往往认为,只要提高心脏的功能,就能够使血液循环正常。然而,心脏肌肉是属于个人意志不能操纵的不随意肌,而被称为第二心脏的脚的肌肉却是人的意志可以操纵的随意肌,因此,为防止人体的衰老,提高心脏的功能,可以通过脚的运动来达到。
  走路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的最好方式,而不是长跑、打球等过于激烈的运动。
  走路时,脚离开地面的时候脚尖会弯曲收缩,而落到地面时脚板又会完全伸展,这个运动过程恰如抽水泵的作用,同时也使脚血管周围的肌肉更加活跃,从而也就加快了血液的流动。而随着脚部的运动,呼吸加快,心脏搏动增大,心脏肌肉的功能也就得到了增强。
  此外,在人的体内,最需要氧气的组织莫过于脑细胞,氧气是由血液输送的,因此适当的足部运动能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使大脑更清晰、活跃。
  因为人的脚具有这么多的重要功能,所以,便有科学家将脚称为人的"第二心脏"。
  还有,脚上密布着很多穴位,几乎人内脏的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脚部按摩来治疗,从重要性来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也当之无愧。
  65.中老年人如何活动下肢?
  以原地的撸、揉、转为主,以适当的走、跑为副。
  说起老年人,人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一个腿脚不灵便,蹒跚而行的形象。9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下肢问题。所以下肢的运动保健,对老年人而言尤其重要。常见的下肢养生方法有:
  (1)撸腿法:用两手握紧一侧大腿根部,用力向下撸至踝部,再向上撸至腿根部,做16次,换另一侧腿,做16次。此法还适合长期卧床缺乏运动的病人。
  (2)拍腿法:双手的手指并拢,掌心略呈凹陷状,拍打一侧下肢的前、后、内、外侧,然后再拍打另一侧下肢,各做10次。以上方法有消除疲劳,保持气血通畅,增强腿部肌肉力量的作用。
  (3)搓踝关节法:左腿弯曲,用右手握住左踝关节,用力旋转搓摩18次,然后双手握住踝关节上方,活动踝关节。再屈右腿,用左手握右关节,搓摩18次,活动踝关节。本法有促进踝关节血液循环,增强踝关节的灵活度,防治踝扭伤的作用。
  (4)揉膝关节法:平坐位,双手搓热,用两手掌心捂住左膝关节处,用力前后搓揉30次,再搓揉右膝关节30次。
  (5)旋转膝关节法:两腿并齐,屈膝半蹲位,双手扶膝,缓缓做膝关节旋转运动,左旋20次,右旋20次,旋后做蹲立运动10次。揉膝关节和旋转膝关节有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和韧性的作用。
  城市里小区的健身器材有很多是专门为老年人活动下肢准备的,每天坚持锻炼1~2小时对下肢的养生有重大意义。
  引子:荣卫充盈,形之于皮肤毛发。
  66.人的皮肤有哪些类型?
  油性皮肤、干性皮肤、中性皮肤及混合性皮肤。
  化妆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商场里的化妆品专柜琳琅满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来保护皮肤呢?首先,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皮肤属于什么类型。
  人类的皮肤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油性皮肤、干性皮肤、中性皮肤及混合性皮肤。
  油性皮肤:皮肤毛孔明显,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较多,特别是颜面部皮肤给人一种油腻的感觉。用餐巾纸擦拭鼻部两侧,可见纸为油脂所浸透。皮肤颜色较黑,衣领部易被油脂所污染,皮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
  干性皮肤:皮肤毛孔不明显,皮脂腺分泌较少而均匀。颜面无油腻感觉,皮肤颜色较白,皮肤细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差。
  中性皮肤:介于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之间,皮肤的油脂分泌、水分和酸度都比较均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好。
  混合性皮肤: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油性和干性皮肤的情况也不同,但这种类型的人较少。
  了解了自己皮肤的特点以后,就可以针对性的对自己的皮肤进行养护了。
  67.养护皮肤的要点是什么?
  清洁、补水、营养。
  皮肤养生保健方法的要点有三个,即清洁皮肤、滋润皮肤及营养皮肤。
  清洁皮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清洁皮肤,保持皮肤的洁净是皮肤养生保健方法的最重要措施。因为皮肤表面的尘埃、汗渍、皮脂腺的分泌物和各种微生物,形成一层污垢,影响了皮肤细胞的代谢,加速了皮肤的衰老而显得粗糙无光泽。经常清洗皮肤表面的污垢,使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畅通,皮肤细胞代谢正常,就能延缓皮肤的衰老,保持皮肤的润滑、细嫩而富有弹性。
  滋润皮肤:应用皮肤滋润剂来保持皮肤的润泽也是皮肤养生保健方法的重要措施。中老年人由于皮肤的功能逐渐减退,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减少,皮肤易于干燥粗糙,必须应用滋润剂来补充皮肤的水分和油脂,以保证皮肤的润泽。对于干性皮肤的中老年人或在冬秋季气候干燥的季节尤为重要。
  营养皮肤:应用有利于皮肤代谢的营养物质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的衰老。人体的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细胞代谢减慢,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弹性降低等。合理地进食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饮食,使用含有促进皮肤细胞功能的天然动植物成分化妆品,有利于营养皮肤细胞,促进其新陈代谢,延缓皮肤的衰老。
  68.如何清洁皮肤?
  周期清洁,不宜过于频繁。
  油性皮肤的清洁方法:清洁皮肤,特别是清洗颜面皮肤时要用含矿物质少的软水,尽可能不用硬水,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铁等矿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会使皮肤变得粗糙。如所处地区仅有硬水时,可将硬水煮沸后再用,以减少硬水对皮肤的刺激。
  常见的硬水包括井水、矿泉水、河水、自来水等。
  清洗油性皮肤应采用温水(20℃~30℃)和冷水(12℃~20℃)交替清洗的方法。先用温水湿润皮肤,然后用碱性偏大的香皂、清洗剂(如洗面奶、洁面乳或浴液等)清洗,并不断地按摩皮肤,再用温水洗净皂液或清洗液,最后用冷水冲洗皮肤。
  干性皮肤的清洁方法:清洗时用软水,也可采用温水与冷水交替清洗的方法。与油性皮肤不同的是,干性皮肤要避免使用碱性大的香皂或清洗剂,要用碱性小而性质柔和的香皂或清洗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中性皮肤的清洁方法:中性皮肤适应性较好,用温水或冷水清洗均可,清洗用水也以软水为好,并选用性质柔和的香皂或清洗剂。
  混合性皮肤的清洁方法:混合性皮肤可根据自己不同部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面部皮肤每日一般清洗两次,早晚各一次。油性皮肤可清洗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以便清除颜面皮肤表面的油污,保持皮肤的清洁。全身皮肤应每日清洗一次,如条件所限每周至少清洗两次。
  虽然清洁皮肤对保养皮肤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能清洗的次数过多,否则由于会将皮肤正常分泌的物质洗除而不能及时补充,造成皮肤干裂粗糙。
  69.如何滋润皮肤?
  根据肤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滋润皮肤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洗皮肤之后,因为这时皮肤虽被擦干,但表面仍留有水分。及时地用润肤剂涂擦皮肤,并进行揉搓,可以将部分水分保存于皮肤表面,以保持皮肤的润泽。
  油性皮肤的滋润方法:皮肤清洗后,立刻用皮肤收敛剂涂擦,然后再用含水分较多的润肤剂轻轻涂擦皮肤表面,以保存表皮的水分。在两次清洗皮肤的中间再用收敛剂涂擦一次效果更佳。
  干性皮肤的滋润方法:皮肤清洗后,用皮肤清爽剂涂擦,然后再用含油脂成分较多的润肤剂轻轻涂擦皮肤表面,使油脂滋润干燥的皮肤,以保持皮肤的细嫩。
  中性皮肤的滋润方法:皮肤清洗后,用皮肤舒张剂涂擦,然后再用油水适中的润肤剂轻轻涂擦皮肤表面,以保持皮肤的润泽。
  目前,市场上的化妆品品种很多,可根据自己皮肤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化妆品,必要时可向皮肤科的专家进行咨询。
  多喝水和吃水果对皮肤也有很好的滋润作用,但滋润并不是水洗,尤其是在干燥季节,脸上一发干就马上洗脸,如果不做保护的话,只会让皮肤变得更干燥,起到相反的效果。
  70.如何营养皮肤?
  饮食营养和药物营养结合。
  营养皮肤主要分为饮食营养、药物营养两种方法,是使营养物质通过肠胃吸收以保证皮肤的健美。也可以直接将营养物质加入化妆品中涂擦皮肤表面,使表皮吸收而达到增强细胞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皮肤细嫩洁白而富有弹性。
  外部营养可以通过化妆品、面膜等形式达到。
  饮食营养皮肤的原则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饥饱适宜,荤素合理搭配,切忌油肉过多,暴饮暴食。食物要注意多样化,以保证适量的热量,充足的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豆类食品和蔬菜水果,能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以保证其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平时注意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保证排便通畅,也有助于保养皮肤。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及油炸食品,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等。
  药物营养多是针对某些病症地对皮肤补充养分,我们介绍几种药物营养的验方:
  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等组成):有疏肝解郁、养血祛斑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淤所致的面生黄褐斑,伴有胁肋作痛、头昏目眩等。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白术、当归、肉桂等组成):有益气健脾、养血美容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面色苍白无华、伴有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
  三七补血丸(由三七、乌鸡、党参、当归等组成):有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亏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伴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阴虚潮热等。
  珍珠蜂王浆(由珍珠、蜂王浆等组成):有美容驻颜、补虚强身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虚、气血虚损所致的面色萎黄、枯槁无华,伴精神萎靡、体倦无力、心悸气短等。
  引子:决生死,处百病。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71.经络有什么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是整体的核心,经络对脏腑、四肢关节、五官、九窍等既有连接作用,又是气血运行、输送营养的通路,更是人体最高的综合调控系统。正是经络系统的连接和整体调控作用才使人体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保证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经络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传递,反映到体表,体外之病气也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
  72.中医的14经脉指什么?
  经脉分阴阳两大类,督脉是阳经的统帅,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与脑、脊髓、肾有关。任脉是阴经的统领,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与妊娠有关。
  十二正经分别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其中与五脏相连的为阴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六腑相连的经脉为阳经,包括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中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为"穴位",经脉、穴位可以反映本经及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治疗本经及所属腑脏的病证以及经脉循行线及穴位所在部位的病症。
  73.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指什么?
  十二正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络属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74.手太阴肺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手太阴肺经从胸沿手臂内桡侧走至手拇指少商穴。能调节呼吸系统功能、泌尿系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患,肩臂内侧疼痛。每天沿着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由上向下按摩,重点按摩中府、云门、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穴,每穴按揉5分钟,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预防感冒。
  75.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手阳明大肠经, 从手食指商阳穴沿手臂外桡侧走至头面鼻外侧迎香穴,能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主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头面五官疾病,颈肩臂痛。每天沿着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由下向上按摩,重点按摩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肘、天鼎、扶突、禾、迎香,每穴按揉5分钟,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预防手臂、颈肩疼痛和增加消化功能。
  76.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沿手臂内中部走至手中指中冲穴。能调节心脑血管功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口舌生疮,手臂内侧疼痛。每天沿着手厥阴心包经循行部位由上向下按摩,重点按摩内关穴,每次按揉5分钟,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预防心绞痛,保养心脑血管系统。
  77.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手少阳三焦经从手无名指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中部走至头面眉梢丝竹空穴。能调节水液代谢。治疗腹胀、水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肩臂肘外侧疼痛。每天沿着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由下向上按摩,重点按摩关冲、外关、支沟、臑会、肩、天、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每穴按揉5分钟,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预防偏头痛、耳鸣,缓解肩臂肘外侧疼痛等。
  78.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手少阴心经从胸沿手臂内尺侧走至手小指少冲穴。能调节心脑血管功能。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手臂内侧疼痛。每天沿手少阴心经从上向下进行按摩,重点按揉、少海、灵道、通里、神门、少冲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预防心绞痛、心烦胸闷,失眠等症状,保护心脑血管系统。
  79.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
  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少泽穴沿手臂外尺侧走至头面耳前听宫穴。能调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功能。治疗头面五官疾患,消化吸收不良,小便不利,颈肩臂痛。重点按揉少泽、前谷、后溪、养老、支正、小海等穴,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80.足太阴脾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太阴脾经从足大趾隐白穴沿下肢内前侧走至腹胸中线旁大包穴。能调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治疗消化系统疾患、胃肠神经官能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肢内侧疼痛。沿经络循行从下向上进行按摩,重点按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腹结、大横等穴位,能增强消化功能,预防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身体沉重无力、疲劳等症状。
  81.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阳明胃经从面部下眼睑承泣穴下行,经胸部、腹部中线旁,沿下肢外侧前方行至足二趾厉兑穴。能调节胃肠功能。治疗急慢性胃肠疾病,头面五官疾患,下肢外侧疼痛。沿循行按揉胃经可以强壮身体,增加吸收能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重点按揉足三里穴位,每次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足三里是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也可以用艾条进行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
  82.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大敦穴沿下肢内中部上行走至腹胸期门穴。能调节肝胆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功能。治疗肝胆系统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眩晕、惊厥、头项痛、眼疾、下肢内侧疼痛。天沿足厥阴肝经从下向上进行按摩,重点按揉行间、蠡沟、足五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能预防心烦、下肢疼痛、口苦咽干、眩晕等症状。
  83.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少阳胆经从面部外眼角瞳子经侧头部下行,经胸部、腹部侧面,沿下肢外侧中线行至足四趾足窍阴穴。能调节肝胆功能、精神、神经系统功能。治疗肝胆系统疾患、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胁肋胀痛、颈肩痛、下肢外侧疼痛。胆经是循行与身体侧面的经络,按揉时如果不便,也可以用按摩棒从上向下轻轻地叩击,重点叩击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外丘、悬钟等穴位,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热胀感为佳,可以通畅全身气血,预防偏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
  84.足少阴肾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少阴肾经从足心涌泉穴沿下肢内后侧上行走至腹胸中线旁俞府穴。能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五官耳咽疾病、下肢内侧疼痛。足少阴肾经循行于人体的正面,大部分位于柔软的腹部和胸部,不适合用叩击的方法进行按摩,可以艾灸的方法补益,可重点灸涌泉、太溪、照海、复溜、大赫、气穴、石关、阴都等穴位,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对于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等症状有很好地保养预防作用。
  85.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足太阳膀胱经从面部内眼角睛明穴经头顶部下行,经背腰部两侧下行,沿下肢后侧中线行至足小趾至阴穴。能调节精神、神经系统、各脏腑及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治疗头痛、目痛、项背痛、腰骶痛、下肢后侧疼痛,调节脏腑,调理月经。足太阳膀胱经可以用灸法和刮痧进行保健,刮痧时可从上向下沿着经络循行进行,刮至出痧即可,对于发热、肩背疼痛、头痛、腰骶痛、风寒感冒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针对寒性体质,还可以重点艾灸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等穴位,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对于月经不调、泌尿生殖系统功能不调有显著的保健效果。
  86.任脉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胸正中线上行至面部绕口唇,分行止于目眶下。能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与妊娠有关。治疗颈咽、头面、胸腹的局部病症以及相应内脏器官、生殖系统病症。重点按揉中脘、气海、关元穴,每次5分钟左右,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也可以用艾条进行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有良好的保健养生作用,能保养生殖系统,预防早衰。
  87.督脉的循行主治和保养方法是什么?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腰背正中线上行至头面部止于上唇系带处。能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与脑、脊髓、肾有关。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鼻病、热病、颈项、背部、腰骶疼痛僵硬、内脏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沿督脉进行刮痧可以缓解头痛、热病、颈背腰痛。督脉上的命门穴、腰阳关为重要的养生穴位,用艾条温和灸命门穴,每次10~15分钟,可以保养人体阳气,增加抵抗力。
  88.如何根据十二经络的气血流注时间养生?
  (1)卯时(5点~7点)气血流注于大肠经。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如果能于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毒素停留体内。大肠运送排泄废物,如果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他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因此,最好养成每天早起后排大便的习惯,避免宿便产生。
  (2)辰时(7点~9点)气血流注胃经。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进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肠胃受到伤害会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等症状、消化不良等。养成每天早起按时吃早餐的习惯最有益于身体健康。
  (3)巳时(9点~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如果脾脏虚若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易打嗝等症状。此时不宜食用过于燥热的食物。
  (4)午时(11点~13点)心经气血充盈。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同时心主血脉和神志,应该调养休息。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等问题。
  (5)未时(13点~15点)气血流至小肠经。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小肠俱有分别清、浊及吸收的功能。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的症状。
  (6)申时(15点~17点)气血流注膀胱。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膀胱是泌尿系统主要的器官,能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虚弱时容易出现小便不畅或次数多、混浊不清等症状。
  (7)酉时(17点~19点)气血流注肾脏。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如果肾弱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妇女更年期等症状。
  (8)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气血充沛。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心包经是指心脏外围组织,可以保护心脏不受外物入侵,但如果有病毒侵犯就会发生病变而出现掌心发热、腋窝或胸胁肿胀、心悸不安、面目发黄等的症状。
  (9)亥时(21点~23点)气血流注于三焦经。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三焦经主要管诸气,人体诸气皆通过三焦而输布到各脏腑。如果出现障碍时就容易出现听觉模糊、咽喉肿胀、喉部或眼睛疼痛、耳鸣、肩臂、手肘、前臂的背侧部疼痛等的症状。从亥时开始(晚上9点)到寅时结束(早上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当下的年轻人,基于种种原因,似乎不容易做到早睡早起,但切记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时钟作息,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入睡。
  (10)子时(23点~1点)气血进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这时候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容易衰老。
  (11)丑时(1点~3点)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肝血推陈出新。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和眼睛也有关系。如果肝经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口苦、腹胀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12)寅时(3点~5点)肺经旺。这时气血由阴转阳,肺经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应注意肺经的保养及空气温度的调节,尤其是夏天对于空调的使用。伤害肺经,就会出现发热怕寒、鼻塞流涕、头痛、气喘胸闷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经弱的人容易在这时间发病出现咳嗽。
  引子:阴阳调和,五谷为养,一处不调,疾患生焉。
  89.营养元素必须通过保健品来补充吗?
  中医认为,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都属于天地阴阳二气所化,靠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来满足。所以中医的精粹在于"调理",通过用药,调节人体吸收的营养,达到阴阳平衡,从而使身体更健康。
  对于健康人而言,靠日常均衡饮食完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元素,没有吃保健品的必要。
  对于小儿、孕妇、老人、各种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一些保健品来协助普通食物满足身体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营养品永远不能代替正常的饮食。
  保健品不宜乱吃,乱吃保健品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可能伤害健康。
  保健品不宜多吃,过多吃保健品会造成某种营养元素过剩,也会影响到身体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
  不管保健广告做得多好,在吃保健品的之前,最好征求一下营养专家或者医生的建议,以免花了钱,又伤害了健康。
  90.怎样科学补钙?
  需要关注补钙的人群:
  孕妇:孕妇需要满足胎儿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就包括钙。
  未成年人:孩子在长高的过程中一直对钙元素保持着一种比较高的需求,如果缺少钙,容易生病。
  40岁以上的人:人到中年以后,肠道的吸收能力有所退化,影响到钙的吸收。如果缺钙的话,就可能患骨质疏松症。
  常见的补钙食物
  牛奶
  半斤牛奶,含钙300毫克,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乳酸、矿物质及维生素,促进钙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钙质人体更易吸取,因此,牛奶应该作为日常补钙的主要食品。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牛奶是目前食物当中,补钙效果最好的。每天早上一杯牛奶,可以补充日常饮食中钙的不足。酸奶、奶饮料等补钙的效果就会差好多。
  豆制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也较高。其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品。
  豆腐则不可与菠菜同吃,菠菜中含有草酸,它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草酸钙结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动物骨头
  动物骨头里80%以上都是钙,但是不溶于水,难以吸收,因此在制作成食物时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后用文火慢煮。吃时去掉浮油,放些青菜即可做成一道美味鲜汤。
  蔬菜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品种。雪里红、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钙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海带和虾皮
  海带和虾皮是高钙海产品,虾皮中的钙不易吸收,并且它们还能够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其他补钙方式
  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钙吸收,是最简单健康的补钙方式。
  鱼肝油: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还含有很多其他有用的营养元素。
  其他补钙产品:如钙片等各种保健品。
  补钙食谱
  虾皮豆腐
  原料:豆腐、虾皮、精盐、味精。
  制作:豆腐切三分方,用开水焯过,去掉水分;撒上虾皮。精盐、味精在少许开水中化开,浇在虾皮豆腐上,拌匀即可。
  虾酱炒鸡蛋
  原料:虾酱2调羹,鸡蛋2个,青辣椒1个。
  制作:鸡蛋打散,辣椒切碎,与虾酱、鸡蛋液搅匀。起炒锅,用中火,待油热,把搅好的原料入锅翻炒,鸡蛋成块后即可。
  鱼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儿糕),鱼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蛋花豆腐羹
  原料:鸡蛋、南豆腐、骨汤150克、小葱末等。
  制作: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虾皮碎菜包
  原料:虾皮5克、小白菜50克、鸡蛋1个、自发面粉、些许调味品等。
  制作:用温水把虾皮洗净泡软后,切得极碎,加入打散炒熟的鸡蛋;小白菜洗净略烫一下,也切得极碎,与鸡蛋调成馅料;自发面粉和好,略醒一醒,包成提褶小包子,上笼蒸熟即成。
  骨汤面
  原料:猪或牛胫骨或脊骨200克、龙须面5克、青菜50克、精盐少许、米醋数滴。
  制作:将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后酌加米醋,继续煮30分钟;将骨弃之,取清汤,将龙须面下入骨汤中,将洗净、切碎的青菜加入汤中煮至面熟;加盐推匀即成。
  豆腐丸子菠菜粉丝汤
  原料:豆腐100克,猪肉20克,鸡蛋10克,标准粉10克,菠菜50克,粉丝10克,虾皮3克,香油2克,葱、姜水、花椒水、盐适量。
  制作:将豆腐抹成泥,猪肉剁成肉泥,虾皮剁成末,把鸡蛋放入碗内调匀,菠菜放入开水锅内焯一遍,再用冷水浸一下,捞出后切成小段,将豆腐泥与猪肉泥混合,放入鸡蛋液及标准粉及葱、姜水、花椒水、盐搅匀,做成丸子,投入开水锅内氽熟捞出,随后,放入粉丝煮熟,再加入菠菜、盐烧片刻,再加入氽好的丸子,淋上香油即可。
  91.怎样科学补铁?
  需要关注补铁的人群:
  儿童:儿童生长需要较多的铁补充。
  成年女性:20%以上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术后患者:患者在术后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定的补铁药剂。
  常见补铁食物:
  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容易被人体吸收。
  动物血液
  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含铁仅次于肝脏,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有重要作用。
  婴儿补铁最好食用动物肝脏和肝脏制品。
  瘦肉
  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很高,是不错的食物铁来源。
  蛋黄
  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虽然食用起来吸收率不高,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铁食品。
  黄豆及其制品
  每100克的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35.8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绿叶蔬菜
  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每天都吃,也是人们比较重要的铁来源。
  铁酱油
  铁锅做菜虽然可以补充少量的铁,但相对很少。而专门加了铁元素的酱油,是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补充的,这种补铁方式更科学。
  补铁食谱
  猪肝瘦肉粥
  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将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菠菜猪肝汤
  鲜猪肝100克,鲜菠菜20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制法:将菠菜洗净,切碎,猪肝切成小薄片,用油、盐拌匀,备用,锅中加清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菠菜及猪肝,煮至猪肝熟即可。
  芝麻花生糊
  黑芝麻、花生仁(连衣)各若干,白糖15克。
  制法:将芝麻、花生仁洗净,炒熟后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开水1000毫升至1500毫升,调成糊状,再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黑枣桂圆糖水
  黑枣20克,桂圆肉10克,红糖25克。
  制法:将黑枣、桂圆肉洗净,加清水500毫升,再加入红糖,煮熟或隔水炖40分钟即可。
  92.怎样补充维生素C?
  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鲜枣、沙棘、猕猴桃、柚子:每100克中的维生素C含量超过100毫克。
  青椒、桂圆、番茄、草莓、甘蓝、黄瓜、柑橘、菜花: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50毫克。
  白菜、油菜、香菜、菠菜、芹菜、苋菜、菜苔、豌豆、豇豆、萝卜: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30毫克。
  最应补充维生素C的人
  容易疲倦的人。
  维生素C缺乏的典型症状就是疲倦。
  在污染环境工作的人
  体内维生素C高的人,几乎不会再吸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也不易遭受有毒气体的危害。
  吸烟者
  抽烟的人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提高细胞的抵抗力,消除体内的尼古丁。
  从事剧烈运动和高强力劳动的人
  这些人因流汗过多会损失大量维生素C,应及时予以补充。
  脸上有色素斑的人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补充维生素C可抑制色素斑的生成,促进其消退。
  长期服药的人
  服用阿斯匹林、安眠药、抗癌变药、四环素、钙制品、避孕药、降压药等,都会使人体维生素C减少,并可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补充维生素C。
  白内障患者
  维生素C是眼内晶状体的营养要素,维生素C的摄量不足,是导致白内障的因素之一,患者应多补充维生素C.
  坏血病患者
  此病是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使结缔组织形成不良,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所致,应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93.怎样补充B族维生素?
  维生素B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等。这些B族维生素是推动体内代谢,把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时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缺少维生素B,则细胞功能马上降低,引起代谢障碍,这时人体会出现怠滞和食欲不振。
  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
  含有丰富维生素B1的食品:小麦胚芽、猪腿肉、大豆、花生、里脊肉、火腿、黑米、鸡肝、胚芽米等。
  含有丰富维生素B2的食品:牛肝、鸡肝、香菇、小麦胚芽、鸡蛋、奶酪等。
  含有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和叶酸等食品: 肝、肉类、牛奶、酵母、鱼、豆类、蛋黄、坚果类、菠菜、奶酪等。其中的维生素B1在人体内无法贮存,所以应每天补充。
  94.怎样补充蛋白质?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像猪、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鸡、鸭、鱼、虾、蟹等,像鸡蛋、鸭蛋等;乳类,像牛奶、羊奶等。
  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像黄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谷类,像米、面、玉米等;干果类,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其中,禽肉畜肉类含脂肪比较多,植物蛋白吸收程度较低,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是鱼类。
  素食老人需要额外补充
  一些老人过多强调素食,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健康。身体虚弱、食欲较差的老人每日补充蛋白质10~20克随餐食用,以补充蛋白质不足。但不宜补充过多,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嘌呤,是引发痛风的元凶。对于痛风老人,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儿童不宜长期吃蛋白粉
  通常每个儿童均能从正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每天两瓶牛奶,差不多就可获得所需蛋白质的一半,再加上膳食中的摄入一定量的鱼、肉、蛋或豆制品,就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长期吃蛋白粉对儿童的发育很不利。
  孕妇的补充
  所有的优质蛋白质都可促进胎儿生长和大脑的发育,孕妇可通过科学膳食就可能摄取,妊娠早、中、晚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70克、80克和85克,最多不超过90克,一般来说每天吃鸡蛋一个(蛋白质约6.5克),牛奶一袋(蛋白质6.6克),瘦肉50克(蛋白质10.1克)、鱼100克(蛋白质19克)、豆制品100克(蛋白质15克)、粮食300~350克(蛋白质24~25克),蛋白质摄入总计达81克以上,且可保证2/3以上是优质蛋白质,就可以完全满足母体和胎儿的需要。
  很多孕妇在孕期大量使用蛋白粉,对健康是不利的。
  病人需专门补充
  病人往往会导致蛋白质吸收困难或者蛋白质流失,而且在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病人在康复期,可以服用一些蛋白产品。
  哪些人要慎用蛋白质粉
  肾脏疾病患者
  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且以含9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为主。蛋白质的量要限制在20~40克/天。
  肝脏疾病患者由于肝脏对蛋白质的加工、利用出现障碍,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但对于肝昏迷、肝硬化晚期患者,供给过多蛋白质会增加肝脏负担,加剧病情,应限制动物蛋白。
  新生儿
  新生儿不宜食用蛋白质粉,他们应选择蛋白质含量在10%~20%的奶粉。
  痛风病人
  要避免食用以大豆蛋白为主要成分的蛋白质粉。因为大豆中的嘌呤,可以造成体内尿酸增高,促成或加重痛风。
  95.怎样补充锌?
  需要关注补锌的人群:
  总吃素的人
  有些人喜欢吃蔬菜,有些人由于患了动脉硬化症或其他疾病而不得不多吃蔬菜。蔬菜内纤维丰富,对身体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锌在蔬菜中的含量却极微。
  人体内缺乏锌就会引起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皮肤病、伤口不易愈合、味觉衰退等现象。尤其是女性,如果只吃蔬菜,由于摄入的热量及锌不足,容易给下一代带来先天性疾病。因此,多吃蔬菜的人也应该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例如畜肉、家禽、海产品、豆类及乳制品等。
  味觉差的老人
  老年人缺锌会使身体功能出现诸多障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常常感到味觉异常,吃东西不香,其原因除了舌头上味蕾数目减少和牙齿缺损影响咀嚼外,锌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老年人对苦、辣、酸、甜、咸的感觉远比青年人低下,而且老年人体内因为锌有参与味觉素合成,增强味蕾机能和营养味蕾以及促进食欲的作用。
  未老先衰的人
  如果生物体得不到正常的锌的供应,体内细胞机能将会变得不正常,并会加速人的衰老。具体地说,锌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未老先衰等症有阻止作用。
  营养不良的孩子
  在人体中已知的1300多种酶中,有数十种是含锌的。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锌的需要量较大。营养不良的孩子当中大约有2/3的孩子不同程度的缺锌。如果发现孩子体弱多病,必要时可作含锌量测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锌类药物。
  厌食的孩子
  医学上发现,儿童体内缺乏锌元素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肌体生长发育进程,而且还会出现多种症候,如食欲不振、味觉减退、疲乏、消瘦,甚至厌食等等。
  免疫力差的人
  锌在核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当体内缺锌时,胸腺萎缩,胸腺因子活性降低,T细胞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肌体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
  常见补锌食物
  虽然锌在人体发育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是人体本身对锌的需求量并不大,日常的饮食完全可以满足对锌的需求。
  目前缺锌患者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生活条件好,只吃精细粮的;另一类是生活条件不好,动物性食品比重过低的。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含锌较多的有牡蛎、胰脏、肝脏、血、瘦肉、蛋、粗粮、核桃、花生、西瓜子等,一般蔬菜、水果、粮食均含有锌。
   下 篇
  生活养生
 
  引子: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养生之道也。 
  96.什么是精神养生法?
  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精神养生的关键就是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平静、满足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快乐的生活。
  现在专家对健康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的健康了,精神的健康同样重要,而且精神健康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精神养生法就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错误思维方式,更难以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
  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第一要务,并总结了很多精神养生的方法:
  静坐:使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配合佛经或者舒缓的音乐,让人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阅读:读书不仅可以使人渊博,更可以修身养性,让你变得更豁达。
  感受大自然:闲暇的时候,去大自然中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释放压力,解放心灵。
  聚会:多与朋友交流,分享快乐,共担忧愁。
  教育后代和学生:为师者责任心更重,更注意自省。
  古人还总结了修身养性的十大乐事: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古人怡养心神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当然,现在的都市节奏,让我们很难像古人那样生活,不过学习其神髓、领会其精神,对我们的养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97.什么是形神统一?
  形体与精神相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
  如性格急躁的人群比性格平静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98.精神与健康有什么直接联系?
  精神协调的人生病的几率更小,更健康。
  没有人不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精神与健康应该说知道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说中国有句古话就说到"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经常笑的人能长久地保持青春活力而延年益寿,这是中医提创的养生法。
  现代医学要求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包含养生的概念,有意思的是一些国家还专门成立了笑声俱乐部,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也有这种俱乐部,据说参与活动的人有不少,经常参与不仅能减轻心理压力还能锻炼身体。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的关注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视,这些原因归纳起来有:文化知识程度、经济能力、工作环境、从事职业、劳动强度、生活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等,所以精神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养生的关键,其次特别要关注自己的承受能力,注意劳逸结合。对于那些从事劳动强度较高职业的人不论男女都是重要的。
  总结起来,精神与健康的关系可分为两方面:
  精神决定健康,只有精神好的人身体才可能获得健康;健康包含精神,现代医学已经把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人综合健康指标的一部分。
  99.什么是神志养生法?
  即是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神智养生法包含四方面内容:
  一是不要有太多过分的欲望。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过分的欲望,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的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二是知足常乐,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和满足感。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三是要有豁达的心胸。
  我国的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中的情趣。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
  四是要多做善事。
  这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出爱心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无论大小爱心是一样的。行善事者从助人行善中体验出自身价值的快乐,会有益于心身健康。
  100.什么是情志养生法?
  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
  所谓"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健康长寿的方法。
  情志养生法主要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戒骄戒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特点,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能够悟透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的现实主义者,克服焦躁情绪,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心态平和,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
  二是擅长调节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
  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
  但情绪波动过大,对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例如,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
  三是免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免生闲气是指不要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
  其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引子: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101.怎样选择最健康的居住环境?
  交通方便、设施齐全、光照充足、树木较多、空气清新。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有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
  但城市人群很难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城市人群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有什么原则吗?
  交通方便
  出行,是城市居住环境最先考虑到的因素,居住地点一定要交通方便,不拥堵。有车一族可考虑稍微远一点但交通便利的郊区。
  设施齐全
  小区要有完善的各种设施,包括社区服务功能、购物、健身等。
  光照充足
  在水泥森林的城市里,每一米阳光都是财富。
  树木较多
  选择小区的时候要看小区内和周围的绿化情况,尤其是树木,因为草坪的制氧功能不足林地的千分之一。
  空气清新
  周围没有污染严重的企业,没有大的项目施工。
  在居住地的周围环境中种些花草树木不但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益,而且还有益于心身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情绪、调节血压,维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102.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
  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
  中国人都喜欢坐北朝南的房子,在一套房子里,也是以北屋为贵,这是有原因的。
  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佳,既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人们将位于南面的居室称为"朝阳"的房间,位于北面的居室称"背阴"的房间,而位于东西的居室分别称"东"房或"西"房。
  不过,并非北房什么人住都对养生有利,
  朝阳的房间有利于胃肠疾病的康复,并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益;
  背阴的房间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
  而东、西房间则是神经衰弱患者较为理想的康复环境。
  现代城市当中的楼房,因为建筑结构的原因,北房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房间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只要通风好、采光充足、噪音小,都适合居住养生。
  103.住房和卧室是不是越大越好?
  居室空间的大小应合理,太大不利于采光和保暖,也不利于湿度和温度的调节。
  现代都市人的两大理想:名车大房,那么,房子是不是越大越理想呢?当然,从财富的角度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养生的角度看却不尽然。
  房间太小固然对养生不利,房间太大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居室空间的大小应合理,太大不利于采光和保暖,也不利于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太小则不利于空气的流通。
  居室的高度
  居室高度以最高不超过3米,最低不低于2.6米为宜,如居室需要吊顶,居室的高度一定要大于2.9米。
  居室过高会显得空旷,过低会有压抑感。
  客厅的面积
  一般家庭的客厅面积以25~30平方米为宜,过小显得局促,过大则应该多摆放一些家具或花草来做点缀。
  餐厅的面积
  餐厅面积15平方米左右,刚好适合一家人就餐又不占用太大居室空间。
  卧室面积
  卧室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太大的卧室不利于睡眠。
  窗户大小
  为了室内的采光条件和空气流通,窗户与居室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1∶5,否则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104.怎样安排新房的居室?
  因地制宜,各取所长。
  买新房是一件好事,但也会有很多烦恼开始找到你,比如居室的安排,其实,虽然现在的户型多变,但居室的总体安排思路还是不变的。
  客厅
  客厅是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应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以宽敞、明亮、优雅、大方为主。
  客厅分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采光较好,封闭式客厅应注意照明上的安排。
  卧室
  卧室为家庭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装饰,以舒适安静为宜。
  卧室因为居住人的不同在装修装饰上也有不同的安排,如主卧强调宽敞舒适,婴儿房强调安静活泼,孕妇房不适宜放一些气味重的花草,老人房不适宜摆放陶瓷、玻璃制品等等。
  书房
  以看书学习为主要功能的书房则应选择向阳、宽敞明亮、清静典雅的房间。
  阳台
  现在很多家庭喜欢把阳台与室内打通,这样做固然有好处,但要注意房间的整体和谐统一以及私密性的问题。
  总之,居室的安排原则是因地制宜、各取所长。只要遵循了这个原则,不管什么样的户型,什么样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
  105.什么是居室气候?
  居室气候指的是室内的居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
  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
  温度
  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25℃为宜,低于15℃或高于30℃可用空调进行调节,但要注意空调不适合一直打开,人不要在空调房间里呆得时间太长。尤其是不适宜直接处于空调冷风下。
  湿度
  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湿度也应适当调整。夏季的相对湿度以低于70%为宜,冬季的相对湿度以大于30%为宜。室内过于干燥可用加湿器或者洒水的方法来增加湿度。
  采光
  居室内要保证良好的采光环境。阳光不但可以直接杀灭室内的致病菌或微生物,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而且阳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过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所以每天应当选择适当的时间开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
  通风
  居室在清晨时的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得多,因为房间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有害气体以污染居室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新建居室装修后的半年内,由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居室的污染尤为严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粘膜刺激感及皮肤过敏或干燥等等症状,被称为"新建居室综合征"。解决居室空气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居室通风,新居的室内通风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温的同时也应适当进行室内的通风,以便保持新鲜的空气。
  106.按时睡觉起床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老子说:"道法自然",生物钟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体现,所以,我们根据生物钟来安排工作和休息,是保障健康的有效途径。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人体也如此。人的各种生理指标,如体温、耗氧量、血压、脉搏、血流、蛋白含量等都随昼夜变化而呈节律性变动。人体各种激素的含量,脑组织生物化学成分的含量也都具有节律性变化。人的生理随着昼夜交替同时变化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一旦被打乱,肯定会影响到健康。
  研究证明,有节奏的生活更健康,所以,除了天然的人体生物钟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物节律。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刷牙,固定时间做某项运动或从事某项工作等,长期坚持下来,不仅仅是一个按时的好习惯而已,身体还会配合你,使这段时间的工作或休息效率更高。
  顺应生物钟的运转,便会使身体各组织器官都高度规律化、自动化,在生活中便有"预见性"和"适应性",获得最佳的生理效益并提高工作、学习的质量。反之,当生活的规律与生物钟的运转不相合、不同步,就会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紧张的不适应状态,这是造成疾病与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107.起居养生六字诀是什么?
  冷面、温齿、热足。
  中医起居养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常用的保健养生方式有三种:冷面、温齿、热足。
  冷面
  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在一般情况下从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为清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进行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所以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温齿
  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人体的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刷牙漱口时更要注意用温水。有研究资料表明,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
  热足
  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5~50℃)洗泡脚。从传统医学上讲,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用热水泡脚洗脚,从中医上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消除疲劳的目的。
  108.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定时定量、寒热适宜、合理搭配、清淡为主。
  日常饮食最重要的就是节制,饮食不规律和无节制是很多疾病的来源。
  定时定量
  科学的吃饭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
  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寒热适宜
  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寒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寒热要适宜。
  合理搭配
  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
  清淡为主
  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
  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10克,最适宜的量是6克。
  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脂肪以植物性脂肪为主。
  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
  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尤其是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疮等肛门疾患者尤要慎食。
  109.宿便为什么威胁健康?
  宿便因为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里面的水分大部分遗失,细菌滋生含有一定毒素。如果不及时排出,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排宿便的方法
  1.每天早上固定时间排便,哪怕是你没有便感,也要坚持蹲10分钟,长期下来,可以人为地形成新的排便生物钟。对排出宿便很有帮助。
  2.多食用粗粮和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植物纤维不容易被吸收,残留在肠道内可以使大便变得蓬松,防止形成便秘。
  另外及时小便也是起居养生之道。中医上有"要长生,二便清"之说,这里所讲的清是指两便通畅,能够及时排泄的意思。大便秘结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因此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小便是水液在体内代谢后排除废水的主要途径,如小便不通则水湿在体内潴留而生内患。
  排小便要及时,不可因某些因素而强忍不排。排尿要顺其自然,强忍不尿,努力强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对保持排尿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