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18 35 f2.8:政治局要求: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57:05
',1)">
据新华社电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
会议强调,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专家解读
“社会管理关系政权稳固”
新京报:从今年2月专门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到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再到昨日政治局开会研究,为什么中国决策层如此关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问题?
向春玲(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教授):一方面,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呈现新特点;再就是当前社会管理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而各级干部还有一种思维惯性,他们对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不是特别重视。
目前这一话题被高密度地频频讲起,就是要领导干部和全社会都重视起来。社会管理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政权稳固,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在一些层面出现了。在解决温饱之后,老百姓的需求多元化,一些公民有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被尊重的需求,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新京报:现在提出的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其中“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该如何实现?
向春玲:“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常规的做法,但现在很多人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工作,社会管理不能是党委和政府包办的,这时候的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协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城乡基层社区的作用,也包括企业的一些作用。
社会组织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些推动作用的,比如公益服务型组织,他们没有政治意图,主要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要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管理,不能对社会组织有恐惧症。
说到“公众参与”,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但要让人民群众知道、参与和监督,不是领导干部拍脑袋决定。这样才有民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报记者 郭少峰
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作者:胡锦涛
来源:新华网
来源日期:2011-5-30
本站发布时间:2011-5-31 1:52:35
阅读量:2609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要坚定执行十个“加强”、两个“完善”和一个“营造”。十个“加强”为:1)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2)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3)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4)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5)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6)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7)加强调查研究、8)加强政策制定、9)加强工作部署和10)加强任务落实;两个“完善”为1)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2)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一个“营造”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编者按:胡锦涛主席早在一年之前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概念,远在中东和北非动乱发生之前。从治理的角度讲,“社会管理”这个概念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甚至“科学发展观”。“社会管理”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执政党合法性的建立和巩固的问题。中国面临的独特挑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特色,还因为这个管理必须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治理和“资本主义”的治理的根本区别在哪里?(胡锦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点击这里查看本站新建栏目“社会管理”。】
(全文)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462票

16票


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与时俱进解决新问题—一谈创新社会管理
高层动态:
·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周永康《求是》撰文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政委秘书长文章: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专家观点:
·周瑞金:基层维稳已走偏 社会管理应放开
·俞可平:社会管理最佳状态是“善治”
凤凰网资讯 >大陆 > 正文
俞可平:社会管理最佳状态是“善治”
会场座无虚席,过道站了近百人。 本报记者陈文进摄
本报记者刘红杰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的过程。它既不是某个群体的,也不是某个地区、某个部门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如果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光靠经济发展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总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绝对一元化的管理模式解体了。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社会领域、经济领域退出来了,但是不能留下管理的真空,否则社会秩序就会失控,这就需要民间组织填充进去。现在的公民组织很多,比如:街头老头老太太自发组织跳舞的团体,网络QQ群,这都可以说是公民社会。北京有一位优秀学者去世,公众自发到八宝山送行的有几千人,网上悼念的文章超过1万篇,这就是公民社会,并没有政府方面组织。我国传统的单位体制已发生变化、户籍制度松动、城市化进程加速、流动人员增加、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大量出现,这些都促使社会管理进行创新。
今年年初,有3个调查统计部门,发布3组关于去年国民的调查,都得出共同的结论: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民生迅速改善。这是令我们非常高兴的数据。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对政府的公信程度,并没有因为民生的改善而提高。可见,光靠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不了现在老百姓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仅靠经济的发展不能使老百姓更幸福。
治理更多的是平行、协商和对话
社会管理,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和管理。内容极其广泛,社会公正、公共治安、社会稳定、社会诚信、利益协调、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公众参与、社会自治、社会救助、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社区管理以及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等等,都可以放入社会管理这个“筐”。我要特别强调一点:社会管理不是统治而是治理。统治的主体是公共权力部门,治理可以是公共权力部门,但是更多的可能是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统治是从上而下的,我命令你必须服从;治理也有自上而下,但更多的是平行、协商、对话,取得共识。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的过程。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如果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那么就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根本
社会管理的意义相当多,首先是促进公平正义。像流动人口的管理、户籍制度的改革、社会服务的均等化和居民的自治等,都事关公平正义。凭什么民工这么辛苦,但却同工不同酬,养老、失业、退休等社会保障也没有,这是公民权的不平等,社会管理应当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也很难维持。但是,我们的社会公正面临挑战。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对的,因为当时的绝对平均主义导致效率低下,带来普遍贫穷。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后,再这样就不行了,社会公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三大差距正是社会公平面临挑战的经济原因。要维护社会公平,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管理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例如,依法治理的程度不高,制度不健全。权力的界限不明确,哪些是政府的,哪些是政府不应该管的,很多不清楚。政出多门,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不清楚。政府跟社会不清楚,这就影响到社会管理。??总之,我们的社会管理,如果最后能够达到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那么我们社会管理创新目标就实现了。
相关新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合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速“起航”
·《求实》将发表周永康文章 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眼中的药家鑫
2007-11-27锵锵三人行 中国社会的更年期状态讯凤凰网独家对话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皇甫平”文章作者周瑞金…开放,是新割据还是大融合?开放是互联网巨头重划版图的圈地运动,还是融合之路?
凤凰网资讯 >评论 >时事政治 > 正文
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2011年05月09日 08:0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俞可平
改革开放后,首先分化的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经济社会),其突破口是政企分开。大约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产生,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产生,国家与社会开始适度分离。
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各类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生活方面,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许多经济类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还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基层的重要动力。民间组织也是沟通政府与公民的桥梁,有利于增强官民之间的互信。社会组织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正在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近年来,许多地方的社会组织开始承担部分政府的公共服务,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做出了贡献。
在公益方面,各类社会组织一直承担着扶贫济困,促进慈善事业的重任。汶川地震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方面开始与政府有了实质性合作。社会组织的公益作用还特别地体现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在文化方面,社会组织有助于塑造民间规范,维护社会团结;特别是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社会组织的作用非常突出。
全社会对民间组织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从原先的否定和怀疑为主,转变以肯定和支持为主,但各种偏见仍然严重存在,特别是把社会组织设想为政府的天然对手。社会组织的相关制度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特别是一些地方性法规有了实质性的改进。例如,在有些地方,基层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已开始试行备案制度。但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从整体上说,还是制约大于鼓励,重要的法律法规也尚不完备。
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已经开始从原来的管制为主,转向培育和鼓励为主。这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以突出位置正式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这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伴随着这一重大转向,对公民社会的资源供给明显得到改善,政府资助、服务转包和社会资助开始增加,不过总体上说资源供给还相当不足。
公民社会的自身建设明显改进,公民素质总体在提高,尤其是公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组织的人才、机制、管理、经费都远胜过去。但中国公民社会自身问题仍然很多,社会组织自律不够、人才缺乏、行政本位等仍然存在。
全社会要改变对公民社会的认识,转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应当对公民社会的战略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积极鼓励和合作支持的态度。党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要加快放松对社会组织的管制,更多地给予培育和扶持。各级政府应当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它们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努力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新闻: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
·标本兼治:我国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中央党校教授:将社会管理摆在更突出位置是必要的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 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
2011年04月21日 04: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要求我们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探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涵
全面理解“社会管理科学化”这一命题,前提是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和“科学化”的内涵,并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社会管理。一般来说,对于社会管理可以从内涵、外延、主体、手段、目标、任务、作用等角度来理解。从内涵上看,社会管理是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但社会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是不变的。从外延上看,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既包括现实社会领域,也包括虚拟社会领域;既包括社会组织等社会实体,又包括社会关系等社会软体;既涉及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也涉及不同地域的基层组织。从主体上看,社会管理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执政党和政府,而且包括其他社会主体,这是社会管理与社会统治的基本区别。从手段上看,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体系。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等硬规范,也包括道德、价值等软规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软规范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从目标和任务上看,社会管理是为了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认同、推进社会和谐以及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减少社会内耗、控制社会冲突、弥合社会分歧等。其中,维系社会秩序和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从作用上看,社会管理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关于科学化。科学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即从客观实际出发,探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固有的而不是虚构的规律。社会规律因为涉及社会成员及其群体有意识、有意义的活动,涉及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与自然规律不完全相同。在社会领域强调实事求是,也包括从社会基本共识等实际出发来分析和研究问题。科学化中的“化”,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所说的,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也就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意思。事实上,这种彻底的科学化是没有止境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坚持与时俱进。
关于社会管理科学化。在科学分析社会管理和科学化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所谓社会管理科学化主要是使社会管理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一些好的理念转化为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当前,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重点把握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需求。一方面,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使社会管理更加符合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另一方面,准确把握社会成员的新需求特别是安居乐业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努力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与此同时,应着力消除各种不符合社会管理规律的观念和做法,如习惯“整治”、“命令”思维、主张“政府包打天下”、过于注重事后管理、过于看重硬性手段等。
重点抓好“六个结合”
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相结合。所谓治标管理,就是过去常见的应急性管理方式;所谓治本管理,就是从源头抓起的“大管理”,主要内容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可否认,应急性管理方式十分必要。但问题在于,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过多依赖应急性管理,对源头治理重视不够。这就要求我们把治标管理与治本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呈多发态势,并且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靠刚性手段来维护稳定,就会导致成本很高却收效甚微,甚至陷入越维稳群体性事件越多的困境。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应不断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的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内在地蕴含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除了监控是以刚性管理为主,服务、协调、组织都是以柔性管理为主。社会管理要实现标本兼治,在具体实行方式上应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柔性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方面投入,这是柔性管理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三是突出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之所以强调柔性管理,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服务的理念,而这正是群众最关注的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这些论述既涉及社会管理也涉及社会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有机统一。
社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胡锦涛同志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二是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只有做好社区管理工作,才能做好整个社会的管理工作。三是基层社区管理的实践创新,为整个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提供新鲜素材。我国的社会管理经验主要由中央经验、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社区经验这三个层次构成。总结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经验,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端社会管理设计。
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相结合。胡锦涛同志强调,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一论述充分表达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管理理念,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又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会管理的合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社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社会管理应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不断探索其中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社会管理作为对人的管理,应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特别是从教育疏导入手,融法、理、情于一体,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从而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
树立社会管理既是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把社会管理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一切社会管理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利、一切社会管理过程与群众工作同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树立统筹协商的理念,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进行社会管理。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的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人员、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协调利益关系、调处矛盾纠纷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从过去习惯于用硬性的行政手段解决矛盾转变为重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采取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树立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的理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管理格局、管理方式,改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倾向,切实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的福祉,而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升。只有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参与增长的机会并合理共享增长成果,形成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创造精神
面对新形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创造精神,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构建诉求表达平台,推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管理活动,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目前,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种组织,如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及其他社团组织等。在这一基础上,还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特别是利用电子投票、民意调查、干群交流、信息公开等民主新方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实践。一方面,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提高党委和政府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应注重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尤其是要整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从而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建立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从源头上完善社会管理。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源头治理,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基础。把社会管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完善基层管理网络,培育基层社会管理主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继续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活动,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矛盾在源头控制、纠纷在基层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实行风险评估,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社会治安、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是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社会矛盾和危机事件极易产生的敏感区。社会管理必须从关系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以及人的尊严等民生问题入手,多办实事、做好事,特别是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目前,社会管理正在出现从单位管理向社区管理、从城市管理向城乡统筹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单纯行政管理向经济行政法律管理、从侧重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从强调惩治和处罚向预防和控制的深刻变化。为此,需要建立一套与新时期社会管理相适应的保障机制,重点是着力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具体包括就业再就业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应急机制、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城乡一体化促进机制以及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
把思想道德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执笔:李晓园)
智能抓取
标签:加强和创新社会 人民群众 努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0人
 分享到:凤凰微博
政治局要求: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 政治局要求: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 政治局要求: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 政治局要求: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原创) 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突出问题 国内外威胁稳定因素趋严重 胡锦涛强调解决影响和谐问题 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要求保持物价稳定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区政法委调研报告- 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性功能障碍问题就显得更加迫切、突出。对男性来说,最常见的性功能问题就是早泄和勃起不坚,这对其与伴侣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是夫妻和谐性生活的天敌。 中国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开放解决存在问题 解决南海问题、必先稳定“台海” 局面 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公安部: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 国务院纠风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 中央公务用车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解决6方面突出问题 孟建柱: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问题 温家宝:认真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周永康: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周永康: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浅析机关工作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镜鉴网---如何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突出问题 政治局: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物价稳定 政治局: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物价稳定 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