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7.0几点开服:分清教学科研两种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49:22
分清教学科研两种能力  http://www.gmw.cn 2011-10-10 13:27:06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 ]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央党校就提出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要求,希望能实现二者的统一,希望科研成果能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能被学员掌握和利用。同时,也希望教学能以科研为载体,增加教学含金量,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当然也希望以此为抓手,使教员们能成为双栖明星,既能讲又能写。但时隔 20多年,这个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就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管理措施而言,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员认为,教学科研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教学反应好的教员,科研能力不一定强。同样,一些科研能力强的教员,教学反应不一定好,原因在哪里?以我的研究和思考,教学和科研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因而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教学不太苛求创新,科研需要创新;教学可以重复别人的成果,科研必须是自己的成果;教学讲究口头语言,科研讲究书面语言;教学讲究语言艺术,科研讲究语言规范;教学是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科研是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如果不进行语言形式的转化,直接把表述科研成果的语言运用到课堂,效果自然不好。而一些教员科研能力不行,通常又表现为文字能力不规范,口头语言较多。当然,也有一些优秀教员课讲得好,科研能力也很强,能实现二者的统一。事实上,这些教员具备了两种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他们既懂得教学的艺术,又懂得科研的规律。大体上党校教员也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学型,二是科研型,三是综合型,即教学科研双栖人才。当然,教学型教员要成为大师不可能,他们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而科研型教员要站在一线讲台也不可能,因为他们缺失课堂语言艺术,通常他们研究的成果还要通过别人去推介。
  教学是一种能力。一些教员具有语言能力强的长处,说话具有感染力,也有一些教员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语言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科研也是一种能力,社科研究能力既包括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寻找对策的能力,也包括文字组合能力。做研究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深入分析问题,揭示规律,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这种思维方式当然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而成。一般说来,两种能力通过培养和训练,总还是会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
  于学校而言,两栖人才是难得的人才;于教员而言,做两栖人才是最佳选择。既是教学型人才,又是科研型人才,这虽然有一定的跨度,但不是不可能。做两栖教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我以为,需要一种转换的能力。科研成果形式要转化成教学内容,需要实现语言的转化,就像古文通常需要翻译成白话文才能让更多人读得懂一样。党校教员确实需要思考教学和科研成果形式的语言转化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把书面语言、规范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增加语言的鲜活性、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增加语言的艺术渗透力,简单说,就是把深奥的道理说得简单化、通俗化。让学员一听就明白,这其中离不开一些形象的比喻。教学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点要变成科研文章,同样也需要转化。科研文章的写作不能是教学语言、口头语言。一些年轻教员写科研论文,往往照搬口头语言,这不符合科研文章写作的规范。科研文章写作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其实,报纸语言也不同于学术期刊语言,它们也是不同的话语系统。另外,宣传文章的话语系统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报纸语言、宣传语言更需要精练,而学术文章重在说理。不同的文体其实是不同的话语系统,教学和科研的话语系统不一样,因而要学会转换。
  在掌握好教学和科研这两种不同的话语系统后,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就需要以科研为载体,需要以科研作支撑。课堂教学不能只是重复别人的观点,名家的观点只能起到一个佐证作用。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就需要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这其中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没有自己的研究,就讲不清楚,讲不明白。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学界往往有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辨识。能够正确辨识,离不开对事物的深入研究。要是能提出不同于所有学界的观点,就更离不开自己的研究。因为首先需要揭示学界观点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符合逻辑的解释。所以,教学离不开科研的支撑。在党校课堂里,存在这样一种情形,某些教员科研能力不强,但课好听、学员听得轻松,甚至课堂里还能引发学员一些笑声。看起来,这课讲得成功,但事后却不能引发学员的回味和思考。说到底,还是教员缺失研究,课讲得没深度,没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严格意义上讲,这课不能算作成功,这种现象值得注意。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让一些教员学会了“玩形式”,他们可能把课件做得很好看,课堂语言还可能具有感染力,但缺失内容支撑,学员听后收获不大。所以,教员要把课讲好,课堂语言艺术只是一个方面,背后的研究才是真功夫、硬道理。
  (吴传毅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科研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