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万圣节糖罐:磕头治病话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3:24

磕头治病话养生

        2009年11月11日日,李振家举办第七次辟谷辅导班在北京龙泉宾馆如期进行。此次培训中有个同事女学员,从有记忆起就知道自己手脚不停地出汗,几乎看遍了当地的医院,依然是汗流如雨。她伸出一双冰凉的手让李振家老师看看,手不动,汗水就能自动流下来,差不多一分钟就得用手绢擦去汗水。这个学员说最近刚刚看过中医,中医认为是肾阳虚,吃过5付草药,通气功能较好,但冰冷地出汗依然如此。又看过西医,医生给挂瓶输了7天的药水,竟然没有一点疗效。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经意间体验了下辟谷,辟谷一天就缓解了一些。李振家老师给她简单调理后,13日晚上给这个学员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每天子时面向北方跪拜108次。不可思议的是,七天过后,那双流汗的手脚竟然奇迹般的好了。我经历了这次辟谷,也见证了这个案例。后来翻阅很多书籍,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愿与大家分享。

        我国古代养生方法很多,恃养生术而享高寿者代不乏人。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有趣的是,晚清大学士翁同稣以“跪拜磕头”为妙法的养生之道颇为神奇。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咸丰年状元,曾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先后为穆宗(同治)、德宗(光绪)二帝的启蒙老师。他蒙皇上恩宠及太后器重多年,每受召见常行磕头之礼,然一直未懂得跪拜磕头之妙处,翁后笃信磕头以养身健体则是受了恩师全庆的影响。全庆,字云甫,满族人,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一生宦迹,曾两次入阁被誉为“福命颇优”之人。咸丰六年,翁参加会试,全庆以工部尚书为名义为其座师(即考官)。翁考得“进士第一”,深得全庆喜爱,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光绪八年(1883年)正月初四,翁谒见全师。此时全庆虽已80有余,但气力尤健,且毫无昏愦之像。翁极慕之,遂向其求养生之法,全对翁传授自己多年的养生经验,说:“每日磕头一百二十,起跪四十次,此法最好。”翁闻后认为此法简单易行,勿用大劳。加之为师经验之谈,料无虚言,于是亦仿行之。翁当时已50多岁,他坚持“每夜在房行三跪九叩头乃卧(即磕头45次,起跪15次)。后来果然感觉此法有效。其后多年,他坚持不懈操行之,至晚年,翁仍面容红润,气体俱佳。全、翁二人,长期以跪拜以养生健体之术,均享高寿,全庆卒时82岁,翁享年则74岁。

        运动肢体,为卫生之道,借磕头起拜为健身者,在宋代已有人行之。陆游在《老年庵笔记》中云:“张廷老名琪,唐安江原人,年七十余,步趋拜起健甚,自言夙兴必拜起数十。老人气血多滞,振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所谓“拜起”,就是指弯腰伸背,手掌双膝触地,作叩拜状,既而撑掌起身等一系列运动方法,此属古代导引术的一部分。老年人血气多滞,筋脉失养,常出现四肢关节活动不灵,腰肌强直,有的还会出现脊椎变形等情况。采用“拜起”运动,有助于气血周流通畅,增强肌肉弹性,提高肢节的灵巧和背腰的柔和,起到延缓骨骼和肌肉系统老年性改变的作用,从而达到推迟衰老和长寿的目的。  

        道家有一篇《玄门习礼拜仪》,同样也讲得很透彻,兹录于下:“夫习礼拜即如运动,能舒展人身三百六十度骨节,使全身血脉流通。行礼之始,必先双足平立,使气血调和,神思可定,撮心归一。继而双拳合抱,即‘两仪定位’之时,口吸一气后,乃拱手起揖,务使揖不过眉,随即将气吐出,然后收拳回抱,即‘太极还原’之际,无呼无吸,于刹那间可觉真息无息,真息绵绵也。双拳回抱后,再吸一口气,随俯身下跪,务以‘躬如满月’,使压迫肺部,尽量呼出俗气,至‘五体投地’后,便须收贴两踭(足后跟),使水火既济,呼吸调和矣。起身之时,须待气足后兴,更须徐徐起尾,使坎水还原,离火复位,于是徐徐吐纳。工夫虽少,能每日三次,晨午晚行之,自觉精神加倍,血气畅通。

        初学者,每骨节闻响,或气倦筋疲,耐心久习,自然无碍。不过人生精血,下行谓之顺,是以有子女之生产,逆行则灵气贯顶,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也。所结之胎,永永不磨不灭,如下行多则灵渐分散,而苦无穷期矣。

        国际民间中医精英协会的段文宇老师,元宵节在“国医会”群中发了一个磕头健身的文章,我看后深有感触,便匆匆组合了这个“磕头治病话养生”这篇博文。段文宇老师归纳了祖先留下磕头养生的方法,他认为磕头是我们锻炼身体的最好的办法。原因如下:

    一、信仰的力量  我们的祖先,为了叫自己的后代保证身体健康,运用一种较为简单方便的模式,逐渐让人们形成一种规则、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目的。晚辈给长辈磕头,活人给死人磕头,低地位的给高职务的磕头,凡人给圣人磕头,一般人给神仙磕头,犯了错误给受委屈的磕头。总之,把磕头引入了许多环节,形成了人们的习惯,形成了人们的风俗。在漫长的人类生活中,这种形式带给了人们莫大的好处,也就是把修身保健升高到一种思维规范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项远大的工程,既人类健康长寿的工程。

    二、活动了全身八大系统  在磕头的过程当中,全身的各个系统都要进行运动。如骨骼系统,206块骨头那一块都要动,不动,磕头的动作就很难完成。其他系统也是一样,也需要都来运动,才能完成磕头的全部动作。这样自由自在的锻炼身体,既适应了自己的环境要求,又客观的达到了随时随地的进行。调理好八大系统的正常运作,是在高度集中的运动,把人的思维与动作接合起来,顺应了人体的自然特点,能巧妙的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五体投地  手、脚都是小五行,人体的是大五行。五个五行同时运动,导致了人体的整体形态与自然现象的紧密接合。趴下是紧密结合地气,吸收地下向上的阴气,站起接受天上下来的阳气,阴阳相互结合达到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这种平衡是自然状态下的平衡,是自动调理的平衡态,既适应了人体的大环境,又调理了人体的小环境。是气血精液的浑然一体,是思维与形体结构的整体协调。

 磕头治病的机理分析

      【锻炼作用】我们磕头时,膝向下跪,头向下低。我们知道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所以全身的气血也从高处向低处流,从腰部运行到头部。然后头抬起,腰直立,站立起来,全身的气血就会从头部流向脚部。我们磕头时,全身的气血一上一下的运动,同时各大系统、内脏器官等也在有规律的做一上一下的运动,磕头实际上是在锻炼身体。在气功术语上,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大周天循环,使全身的经络、气血通畅无阻,通则无病。身体不好的,常有病的经常磕头就会使身体趋向好转,甚至无病。

      【心理作用】古时医生治病就强调“治病先治心,三分药治七分心治”。说明调心是治病的关键。人逢喜事精神爽,烦事多了就会无精打采。当心情好时,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细胞就处在一个活跃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强,身体自然好,显得精神焕发。当心情不好时,全身各的系统器官的细胞就处在一中抑制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变差,身体自然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在求神拜佛中,来获得心理调控的良好作用,而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信神的人给神像磕头时,心特别虔诚,对神佛能保佑自己病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神佛自古以来就被神话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有求必应的本事。因此,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理安慰,使人有了心理的寄托希望,而大大减少了不平的心理。

  郑州大学礼仪专家薛建红说:“磕头是中华民族感恩的最高礼节,传统需要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