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7.0武器战天赋选择:军事地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0:28
   
  “军官的必修课——军事地理”
           
      军事地理是军事地理环境的简称。军事地理一词约出现于19世纪的欧洲,原意直译为军事的地球描述。中国在清朝末期和近代的译著中称“武事地理”、“兵要地理”、“军事地理”等。20世纪上半叶,德国和日本一些学者从国防和战争的角度,曾提出“国防地理”和“战争地理”及其“海战地理”、“空战地理”和“战略地理”等称谓。现今的“军事地理”已成为上述各称谓的概括语。
        军队行军、打仗,都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的特有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军事上,通常将影响战略、战役、战术应用、武装力量组成、训练,武器装备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作战物资的储备和供应等与军事活动直接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环境,称为军事地理环境。它是一切战争和军事活动赖以存在的基本环境和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战争胜负和军事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地理条件。
      古代所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军事地理在战时的运用。其意义是在抵挡敌人进攻时,军队在一条敌军必经的狭路上设部队防守,就可以阻挡住敌军大部队由此通行。例如我国四川省剑阁县北面的剑门关,就是唐代在两边悬崖直立如门的狭窄道路上修建的关隘。战时,派兵在此关隘驻守,就可控制四川至陕西的交通,保障成都的安全。但如果剑阁关失守,敌方挥师南下,大军就会通行无阻,直取成都。例如,三国时期魏国将军钟会由陕西地区进军四川,因蜀国将军姜维率军退守剑门关,列营守险,魏兵虽众而终不能通过。
        由于历史上军事活动的方式、范围和内容不同,军事地理所涉及的具体地理环境也不相同。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活动是敌对双方直接接触的拼杀,影响作战的地理环境主要是地面的高低、险易、远近、广狭。19世纪,随着火枪、火炮等热兵器出现和作战样式的变化,作战地区的地形和战略形势、人工和天然障碍、国家边界和全部领土的防守要地与要塞等,都是影响近代军事行动的军事地理环境。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的范围已扩及到了整个地球及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圈的各个方面,甚至扩及到部分外层空间,军事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诸多方面,成为影响军事活动的一个大的开放系统。
        军事地理是一定地区与军事活动关系密切的地理环境,是军队指挥部门准备和实施作战、行军的地理依据。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和保障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用兵者都要竭尽全力进行相关的军事行动区地理环境的勘测、调查、研究和分析,力图认识、改造和运用地理条件,从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战前的准备工作---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就是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现有地形资料和实地考察所掌握的部分信息,针对作战地区的地形条件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而进行的分析研究。
        地形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㈠地形特点。这是地形分析的起点和首要任务,如作战区内地形起伏程度:是沟壑纵横,还是基本平整;战区内江河、道路的分布,河(路)网密度及其底质,土壤、植被和居民地及各种地物的性质及分布特点等。
        ㈡在分析研究地形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作战任务,研究战区内地形特点与执行作战任务的关系。
        ⑴地形对部队机动的影响。在现代化战争中,装备有大量的各种新式重型武器部队的机动,尤其是越野机动更加受制于地形条件,如地形的起伏和断绝程度、土壤的性质、各种天然障碍物(植被、山脉 、江河、湖泊、沼泽等)及人工地物(城市居民地、人工湖泊即水库等)的分布和特点。
        ⑵地形对军队观察、射击的影响。观察和射击要有一定的视界。视界开阔,便于观察和判定方位,也有利于发挥火力。 
        ⑶地形对军队伪装、隐蔽的影响。有些地形有一定的遮盖、掩护和伪装功能,如森林、山沟等。合理利用它有利于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⑷地形对工程设施构筑的影响。地形对工程设施构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的起伏程度、土壤和岩石的理化性质、水文状况等。
        ⑸地形对核、化、生武器袭击的影响。地形对核武器袭击的影响主要是对核冲击波的加强或减弱,对化学和生物武器的影响主要是对毒剂的扩散和滞留作用。
        另外,地形还对军队通讯、电子干扰和抗干扰等有影响。       用兵的辅助条件地形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状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物是指分布于地表之上的人工或自然物体,如建筑物、江河、森林等。
        地形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基础,是关系战争胜败的重要条件。“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实施的,都要受地形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部队的行军、隐蔽,还是观察、射击,甚至技术兵器的使用等等,都离不开地形条件,这已是千百年来的战争经验证明了的真理,所以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重视。如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就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英国著名军事家亨利·劳埃德说得更为深刻:“任何战役如果不和地形条件相适应,那就是毫无意义的和可笑的。地形,这是一本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兵书。无论何人,如果他不会读这本书,那他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名勇敢的士兵,而绝对不可能成为将军。”革命导师恩格斯则指出:“迅速判定地形的一切利弊,根据地形特点迅速配置自己的军队,成了对指挥官的主要要求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叶剑英元帅也认为:“地形是决定敌我作战行动的基础。”
        历史上,因正确利用地形而取得战争胜利的战例很多,如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汉中出入关中的地形条件。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斗,就是我志愿军利用上甘岭地区险峻地势构筑工事,抗击美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军事活动的舞台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按照科学的定义讲,地理环境就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在地球表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它可以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由地质、地貌、土壤、生物、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人文地理环境又称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形成的一种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现象,它由社会化了的人口、民族、宗教、聚落、风俗、文化及政治、经济、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等人文要素组成。
     
        军事活动是人类诸多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这个舞台。它一方面改造着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又受地理环境及其诸多要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地理环境历来就受到中外军事家的重视。例如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认为指挥官在分析战场形势、预测战争的胜负以及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即:“道、天、地、将、法”。其中“天”、“地”指的是地理条件。“天”就是天候,通俗地讲就是天文和气候;“地”是地理,指各种地理条件,尤其是地形。并强调指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他把地理条件作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取胜的重要保障。
      同时他还认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把地形作为指挥作战的辅助条件;“知天知地,胜乃无穷”,认为通晓天文地理,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论》一书的作者,世界著名的普鲁士战略学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地理环境同军事行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对战争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就是现代战争,地理环境同样是战争决策者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人类自有战争以来,就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导演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纵观战争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地理环境作为战争的客观基础,它既可以让你一夜之间成为英雄,也会使你瞬间一败涂地。例如拿破仑在土伦之战中,由于善于利用地形,为法军收复土伦立了大功,正是这次战役,使拿破仑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军官一跃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并被破格提升为炮兵准将。当时,他才仅仅24岁。所以,在他以后的战争生涯中,地理环境一直受到他的高度重视。可是也正是他,由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却忽视了当地的地理条件,被莫斯科的严寒“逼迫”得一蹶不振,从此就败落了下去。
   
       指挥员的“眼睛”军用地图         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组织行军作战都离不开军用地图。军用地图上详细标示出地面的物体,如居民区、道路、桥梁、植被等,还要标示地面的起伏和高低状况。地图上绘有地理坐标,也就是经纬度。军用地图具有内容详细、位置精确的特点,指挥员可以在图上量取角度、距离、坡度、坐标、高程和面积,用来研究地形、指挥作战及确定炮兵射击所需要的资料等。地图的比例尺不同,标示地面状况的详细程度也不同。地图比例尺越大,内容就越详细,是合成军队的作战用图。中小比例尺地图标示较大区域的地形概貌和地理形势,主要供高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指挥大兵团作战使用。军用地图还包括海图、航空图和专题图。海图是专供海军使用的。图上标示海岸、海底的情况,航线上的障碍物,如暗礁、沉船等;灯塔及助航设施也是海图上必须详细标示的内容。航空图是空中领航和地面导航用的各种地图。航空图不仅要详细标示机场、导航台等设施,还要特别标明高大建筑物和其他垂直障碍物。专题地图是重点显示一项或几项专题内容,以满足军事上的某种特殊需要的地图,如军事交通图、军事工程图。军用地图,通常为纸质印刷图,也有用绸布、塑料等材料加工制作的。绸布地图可以水洗,经久耐用;塑料立体地图可以充当沙盘使用。此外,还有用发光材料印制的夜光地图,利用航空相片制作的影像地图。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数字地图。它可以贮存在磁盘、光盘上。光盘地图容量很大,携带方便,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在荧光屏上阅读。       着眼战争全局的国家军事地理        国家军事地理是区域军事地理学中有关国家国防建设、军事行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揭示国家整体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揭示军事上运用国家地理条件的规律。国家军事地理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军事地理资料。按其研究的出发点和作用,可以分为有关国家的军事地理资料和本国的军事地理资料两种。有关国家的军事地理资料是一国对别国军事地理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对有关国家军事地理及其军事实力、战争潜力等的分析和评估,为研究地区军事形势、国际军事关系等提供资料和依据;本国军事地理资料是一国对自己国家军事地理的总体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本国国防建设、军事战略拟定、边防突发事件处置、抵御外敌侵扰以及对军队和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等提供军事地理依据,该研究成果及其资料有时也称“国防地理”。     国家的界限国界         国界是国家领土空间范围的界限。国界决定一个国家的存在空间,限定其行使领土主权的范围。通常以地面国界线为基础向上和向下作垂直面,构成该国空气空间和底土的界限。相邻国家间的陆地国界,一般按交界国双方协商达成的条约或协议划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确定性和不可侵犯性,单方面不得加以改变。国家领海的外部界限,通常由主权国立法确定,相邻国家间的领海界限由双方或多边协商确定。国界不确定容易产生矛盾和引发边境地区纠纷。世界多数国家已划定国界,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有历史上遗留的国界问题。国界位于国家领土的边缘,它的长度、走向及周围的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和边境防御体系建设等都有重要影响,是国家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行使主权的海洋部分---领海         领海是沿海国主权管辖的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主权包括领海的海床、底土及其上空。主权国对它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排他性管辖权,他国不得侵占或设置任何物件。国际法规定,在一国领海内,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其条件是: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遵守沿海国有关法令,以及国际法有关法则。例如,船通过时不得停泊和抛锚,军舰通过时要遵守沿海国有关通过领海的法律和规定等。1982年通过 (1995年生效) 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线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主权包括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和底土。外国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批准,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