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7.0 110橙武器外形:BTV养生堂路志正国医大师巧治湿全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32:28
■身体里的湿邪
2011年5月23日-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BTV养生堂栏目,制作了一期4集的节目-《国医大师巧祛湿》向广大电视观众讲解如何祛湿。
嘉宾简介:

国医大师-路志正

路志正,男,(1923-)中医世家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顾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深造诣。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擅治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脑瘫等疑难病,有自已的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疗效颇佳。
曾先后到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幼继家学,从伯父路益修学中医,继拜盐山孟正已先生为师,长而在(1934年-1939年)河北中医专科学校学习。1934年其伯父年创办医校,遂正式学医,并拜师山西省盐城名医孟正已先生。1939年毕业后悬壶乡里,1951-1952年7月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2年8月,在国家卫生部医政局医政处中医科工作。1954年11月,国家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1973年他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81年参加广安门医院内科研究室的创办工作,任室副主任,从事痹证的科研和医疗工作。1985年调内三科,从事胸痹的临床研究。
主要著作:《中医临床资料汇编》、《中国针灸概要》、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论医话荟要》、《中国名老 中医经验集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路志正医林集腋》、《痹病论诒学》等书。在《中医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主编《中医内科急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其中出版的《实用中医风湿病学》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曾参加组建和领导中国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工作。
研究方向: 他对眩晕、胆结石、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萎缩性胃炎、甲亢和甲状腺瘤、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不寐、多寐,以及妇科经带胎产、不孕等疑难病症,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他治疗眩晕经验的专家系统已应用于临床。
他崇尚脾胃学说,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人以胃气为本,治病注重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重在升降,顾其润燥,升脾阳,降胃气,勿动胃阴,勿伤脾阳。他辨证注重湿邪为患。认为湿邪伤人甚广,其来源有天、地、人之不同。湿邪常在,北方亦多湿邪。湿邪伤人,最易困遏脾阳,而见湿困脾土。治湿之法,应注意通、化、渗三法。通即宣通三焦气机,调理脾胃升降;化为注意湿邪的转化,或温而化之,或清而化之;渗是以淡渗或苦渗,引湿下行,治湿要利小便。他治疗疑难病,往往从湿邪着眼,每取良效。温热邪毒为患者,在卫汗之,到气清之,入营透热清营,到血凉血散血。强调用药轻灵活泼,注意气血阴阳,动静刚柔相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方务求稳安,祛邪不避重猛之药。如用益气健脾法治疗胆结石,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清热导滞法治疗久痢,以大头瘟法治疗头部钢水灼伤,针药并用治急症等,均反映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
他潜心于痹证,胸痹的临床研究,“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其参加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课题分获中医研究院二等奖和三等奖。以他为副主任委员的中医痹病委员会与辽宁本溪中药三厂共同研制的痹病系列新药:痹冲剂、寒湿痹冲剂、湿热痹冲剂、瘀血痹冲剂均获国家新药证书。并曾于1992年主持召开了国际中医心病学术会议。
1979年以来,培养研究生12名,1991年10月作为全国中医师承制导师,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二名。

路老之子-路京华
路京华,国医大师路志正之子。路老学术继承人,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顾问。

路老学生-胡元会
胡元会,男,1963.1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2项,院级2项;现担任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冠心病、中风诊疗标准等中医技术标准示范研究”项目组组长,作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承担课题获2005年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3名)、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名)、1999年山东省教委实用新技术二等奖1项(第3名)。博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奖。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8部。2006年获 “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及“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指导研究生简况:已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8名,在读硕士8名。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
工作介绍:1985,7-1990,9在陕西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工作,任助教、住院医师;1993,7-1995,9在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工作,任主治医师、讲师;2000,10-2001,5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2001,5至今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善于用中医中药理论完成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能熟练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完成心血管系统危、重、急证的抢救工作,并取得良好疗效。熟练掌握冠心病监护病房管理及相关监护操作技术。擅长冠心病危险因素防治知识和技能,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脂血证等的中医药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参加多项部、局级科研课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与机理研究”课题,获2000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擅长于用中医中药理论防治病毒性心肌炎,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心怡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开发工作,该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证书。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重塑与益气活血中药干预机制,第一承担者。(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症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三承担者。(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重塑机制研究,第一承担者。发表论文及刊物 曾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35篇;主持或参与编写论著6部;博士论文获1999年度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论文奖。

主持人-悦悦

做客嘉宾-国医大师(路志正)

做客嘉宾-路老之子(路京华)

做客嘉宾-路老学生(胡元会)

路老提示

中央生湿

朱丹溪“湿热为病、十居八九”

关于湿,专家推荐荷叶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路老有一个独家小秘方,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路老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本书《中医湿病证治学》。路老总结:湿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图示1-舌体肥大

舌体裂纹

齿痕舌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湿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北方湿邪发病的主要原因有:

关于北方多湿的原因
',1)">
■口舌生疮腹泻着凉
嘉宾简介:

路老之女
路洁,国医大师路志正之女。路老学术继承人,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顾问。

路老的学生-刘喜明
刘喜明,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糖尿病实验室主任,第二届全国百名青年名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优秀人才,广安门医院青年科技标兵,著名中医学家暨“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的入室弟子,传承博士后。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市药理学会理事、北京市疑难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协科普项目与科普进步奖评委、《糖尿病天地》副主编、《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等。

做客嘉宾-路老女儿(路洁)

做客嘉宾-路老学生(刘喜明)

体内有热、寒应该怎么办?

苏叶-解表,主升(有散寒、袪风的效果、更有安胎的作用) 、旋复花-主降的

参苓白术散

《本草纲目》中霍香的作用
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
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第二,一看拉肚子就用热药不正确。第三,一看口苦口粘就用祛湿的药物也不行。一般病人病情比较复杂,既有寒又有热,既有湿又有虚,各种病情掺杂在一起,缠绵难愈。清热容易生寒,散寒容易生热,祛湿容易伤气,补气容易胃胀。属于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湿邪中阻,兼有脾胃虚弱。所以要清热温下,辛开苦降,健脾祛湿,用行气流动之品。
根据路老治病的特点,给大家推荐一个夏季祛暑小方子:

荷叶豆衣饮
中医讲湿与脾胃有关系:脾的主要功能就是运化水湿。五脏之中,所有的水湿代谢都离不开脾。而湿在脾和湿在胃也有不同,湿在脾与脾的运化有关,湿在胃则与水湿停积有关。
一般湿邪在脾时,可用古方参苓白术散,一般药店都有成药出售。但是服用此方剂时,要有方法。临床上有些人也说这个方子的效果并不好?路老总结:第一,急于求成,药量用量较大;第二,时间短,没有等脾胃功能恢复就停药,所以效果不好。这里有一个路老的经验服用方法:现在市场的参苓白术都为丸药,需用热枣水化开,1次3克,一天2次。要调理脾胃,缓慢图之,剂量要小、长期服用,才能根治。
另外湿邪在脾的表现可以为腹泻,也可以为便秘。夏季出现腹泻,路老经验:止泻不可过早,如果急于止泻会把湿热滞留在肠道中,不利于水湿代谢。如果夏天着凉,出现轻微怕冷,低热,恶心呕吐,伴腹泻。可用芳香化浊的药物:藿香正气。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本品性温而燥热,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为暑令常用之品。本品又能和中止呕,常用于呕吐,对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最为适宜。《本草纲目》言藿香“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
如果湿邪在脾的表现为便秘:大便粘滞不爽,欲便不尽,质地不干,排便时间长,许多达半小时以上。路老验方:莱菔散

莱菔散
',2)">
■肾虚腰疼

肾着病主要跟寒湿有关系

肾着病的治疗方法:内治法、外治法

肾着汤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金匮要略-肾着之病的特征

本草求原-丝瓜藤
人一上了岁数,都会出现腰疼的症状,有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受过伤”,有的说“我肾虚!”。其实您的腰疼并不是腰椎损伤,也不是肾虚,而是肾着腰疼。
何为“肾着”呢?肾着说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湿邪,这里说的肾只是肾脏的反射区,并不是肾病。区分这三种腰疼的方法也很简单。
肾着腰疼与腰椎损伤的鉴别方法:
1、痛点不同:腰椎损伤的痛点是唯一的;而肾着腰疼的痛点是多个。
2、活动范围不同:腰椎损伤无法承受重力、也无法长时间活动;肾着腰疼则是越动越舒服。
肾着腰疼与肾虚的鉴别方法:
1、用药不同:肾虚用六味地黄丸见效;肾着腰疼用之则无效。
2、痛点不同:肾虚腰疼只要稍稍休息,症状就可好转;肾着腰疼则是越休息越痛。
因此,总结起来肾着腰疼有四大特点:
重:犹如腰间缠绕五千铜钱般沉重。
困:转侧不利,长时间不动则病情加重。
酸:并非运动后的肌肉酸胀,活动后症状减轻。
凉:腰间冒凉气,热敷后症状减轻。
正是因为湿邪停留在肾府,所以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寒者热之”,我们推荐给大家一个路老的经验热敷方。

治疗肾着病的热敷方

平常出汗多的人不能用

容易急燥的人也不可以用
另外,路老在治疗肾着腰疼时,经常用“肾着汤”,但此方需要医生开具,所以我们也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化方。

',3)">
■痰湿
嘉宾简介:

嘉宾-路老学生(李福海)
李福海,国医大师路志正弟子,北京路志正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肝胆怎么会有痰?
痰,一般人认为是指肺中咳出来的痰。其实不是。
痰有很多,比如:①轻的:口腔中的粘腻不爽的感觉,口角拉粘。②重的: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样的粘稠物,都叫做痰。比如一部分的脑部疾病,或者癫痫的患者。发作时,口中吐出粘稠粘液。脑中风发作时,喉中痰鸣如拉锯。这个痰就不是由呼吸道的肺咳出的。

痰湿的表现

什么是痰

肝胆也会有痰?

做客嘉宾-路老弟子(李福海)

菌陈:清理肝胆湿热的作用

茵陈大枣水

治肝当先实脾

精神紧张的表现

天麻的作用

天拌天麻

嘉宾推荐茯苓、老母鸡、天麻的食疗方法
什么原因造成的痰湿?
其实中医讲内湿的产生原因很多,虽然脾胃是产生湿的主要脏器,但许多脏腑功能失调也都能造成水液代谢失调,而产生内湿。而这种内湿产生后,可以停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肠胃、肝胆、皮肤、肌肉等,也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比如说寒湿、湿热、痰浊等,关键要看病人的体质,或者说脏腑的功能状况,中医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哪一个脏腑功能失调,湿邪就容易侵犯哪一脏腑。换句话说,湿邪停留的部位,一定是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而且,湿邪停留的形式,是随着病人的体质转化的。一般这样的病人,平素容易动怒,经常饮酒,参加各种宴会,饮食不节制,又正当壮年,应该是肝火或肝阳偏亢,内热偏盛,这样湿邪产生后,就会随之化热,我们称为湿热。停留在肝胆,就叫肝胆湿热。
中医的肝胆是除解剖学概念外,包括精神,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概念。比如我们常说有些人一来就肝火旺,形容脾气不好,他并非是肝脏着火了,说一个人胆小如鼠,也并非是说他胆囊真的跟老鼠一样大,所以根据这些俗语也能反应出肝胆和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而肝胆的湿热也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
精神紧张和愤怒时,胃液分泌大量増加,因此,强烈的情绪刺激引起大量的胃液分泌。胃腺分泌大量的胃蛋白酶和胃酸,同时贲门腺、幽门腺和胃腺颈部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増加。所以有精神、神经系统不稳的状况下,亦会出现多痰的现象。
出现了肝胆湿热怎么办?
可以用茵陈大枣水。
原料: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枣、喝汤。
也可吃凉拌天麻
凉拌天麻的制作
原料:鲜天麻、葱、姜少许
制法:1、将鲜天麻块洗净,用刀像切土豆一样切丝。然后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待凉后和姜丝、葱丝一起加盐、味精等调料拌合就成了。
2、此外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增加一些搭配的食材。
云贵两省自古就有食用天麻的习俗
',4)">
■痰饮
大家通常都会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问题,比如:痰。很多人都觉得痰是和炎症有关系,但实际上痰是和水液代谢产生的关系最为密切。
痰即淡饮,淡字通澹,澹就是水波动荡的一种样子。为了形象地形容人体的病理形状,所以加了病字头,成为痰,所以叫痰饮病。现在的人则习惯于把清稀的叫做“饮”,粘稠的称为“痰”。

肺气通于天(气温、粉尘、细菌、病毒等),为娇脏。中医上常说: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脾功能失调都会使水湿代谢失常,所以水湿就变生痰湿。痰湿蕴藏于肺,所以导致肺的功能失调,加重水液代谢失调。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疾病。
对于痰多的病人可以常饮用三子养亲汤来进行调理。苏子:辛,温。归肺、胃、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温中开胃,宽肠润便。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豁痰利气,温肺散寒,通络止痛。莱菔子:辛,甘,平。归肺、脾、胃经。消食导滞;降气化痰。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