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爱老公:肥胖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9:33
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而致体重超出正常标准的疾病。当实际体重比正常体重超过25%~34%时,为轻度肥胖;超过35%~49%时,为中度肥胖;超过49%以上为重度肥胖。大多数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也有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肥胖病常伴见头身困重,短气,乏力,头晕,胸闷,心悸,浮肿等症状。由于脂肪堆积,气血运行不利,易于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痛风、脂肪肝等多种疾病。肥胖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后为多见。古代文献中有关肥胖的记载颇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肥贵人则高梁(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也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说明其时已认识到肥胖与饮食享用过丰直接有关。
病因病机 肥胖病多有家族史,但除遗传因素外,与饮食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如喜甜食、肉食。人到中年以后,身体由盛转衰,肾失温煦,脾胃运化功能亦有所降低,加之活动量减少,遂使水谷精微不得正常敷布,留聚不去而为脂膏,易致痰湿内生、气滞血瘀。故肥胖病的病机,以脾肾阳虚为其本,以痰浊瘀滞为其标。
辨治 肥胖病辨证主要应分清虚实。虚者责之脾肾,或益气健脾,或补中升阳以助脾运,或温养肾阳而利水道。实者要区分痰浊、痰热、瘀血、滞气,或温化,或清化,或活血,或行滞。其中又多虚实兼见之证,故须辨明主次,标本兼顾。总之,肥胖病的治疗要根据情况分别用药,不可徒恃一方一药,更不可一概投以泻剂,图快一时。
肥胖病辨证常见以下证型:①气虚痰湿证。身体逐渐肥胖,或由瘦而胖,肌肉松软,活动欠灵活,嗜睡贪眠,自汗,短气,多痰,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常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山楂、薏苡仁、干荷叶、冬瓜皮、鸡内金、党参。气虚清阳不升者可酌加黄芪、葛根、升麻、柴胡。②阳虚水停证。形体日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面目浮肿,小便短少,脉弱,舌淡。治宜温肾利水,常用金匮肾气丸合防己黄芪汤加减。也有脾肾两虚者,除上述见症外,尚见食少、便溏、乏力,则宜脾肾兼补,方如嵩崖脾肾丸。③血瘀气滞证。肥胖而兼胸膺刺痛、隐痛,痛处固定,脘腹胀满久久不愈,舌色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细。女性病人常伴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④胃热湿阻证。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头身有沉重不适感,大便干结,或周身刺痒,头面生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导湿,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针灸对肥胖病有一定效果。常用穴位有气海、关元、天枢、大横、足三里等;或梁丘、公孙。每次针一穴,然后埋针。耳针可取止饿点、胃、脾、心、肺、内分泌、神门,每次选2~3个穴位,埋针。亦可在上述穴位用王不留行种子贴压。气功、太极拳也有助于减肥。
肥胖病患者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甜食、糖果,尤忌含脂肪高的肉食,多吃蔬菜,不大量饮酒。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更应调整其生活规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轻信宣传和广告。至于由其他疾病,如内分泌病、下丘脑综合征、滥用激素综合征等引起的肥胖,则应重点治疗原发病。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且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称为肥胖,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20%者称为超重。肥胖病系指单纯性肥胖,即除外内分泌、代谢病为病因者。
本病是以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病因及流行病学: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常常父母肥胖子女也出现肥胖。有人统计父亲或母亲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40%左右;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60%左右。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发胖,且伴有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2.饮食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高脂肪或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据对2319名20岁以上人群调查炊事员相对进食丰美,肥胖发生率高达60%;食品厂、啤酒厂的工人发病率高达44%;而一般工人仅占15%。有人统计381名肥胖者,以饮食不合理为肥胖原因者占有54.3%,说明饮食不合理为肥胖的重要因素。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有人统计散步、跑步所消耗的能量与静坐时比较有明显差异。故认为活动量的减少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有人统计381名肥胖者,以不运动贪睡为肥胖原因者最多,占68.8%,说明活动与运动在肥胖病中的重要作用。
4.神经精神因素实验及临床中证实下丘脑在高级神经调节下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其中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又称厌食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食欲减退,抑制时食欲大增。腹外侧核为食饵中枢(又称嗜食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抑制时则厌食或拒食。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当二者功能紊乱时,饱食中枢抑制或食饵中枢兴奋均可提高食欲而致肥胖。此外,食饵中枢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常出现食欲亢进;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腹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本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5.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差别。特别是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在休息和活动时能量消耗均较一般人为少。此外,体温升高,基础代谢要随之增高,而肥胖者对环境温度变化之应激反应低下,所以肥胖者用于产热的能量消耗减少,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藏起来,形成和维持肥胖。
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另一方面肥胖者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肠抑胃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样促进脂肪合成。随年龄增高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亦趋低下时,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体内脂肪分解减慢而合成增多,使脂肪堆积。有人统计产后妇女占女性肥胖67.3%,说明体内激素的变化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肥胖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有若干因素需要考虑,如遗传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但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为肥胖病的直接起因。
肥胖发生率女性多于男性,35岁以后发生率增高,以50岁以上最高。有人统计3496例,肥胖者占10%,年龄35~55岁,占74%。肥胖不仅影响工作、生活、美观,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现今已经证实在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胆石症及痛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延长,肥胖患者有所增多,肥胖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受到重视。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女性肥胖病明显多于男性,约占已婚育龄妇女的20%以上、不论国内国外,肥胖病都已成为当前最广泛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