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魔的七重3d:案例分析:知识库如何分类检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31:47
案例分析:知识库如何分类检索? 时间:2009-02-11 17:22:35 来源: 《计算机用户》 作者:计算机用户

CEO陈啸睿对公司知识管理的进展很不满意,信息总监魏凯不知如何在保持知识整体性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分类。 CEO陈啸睿对公司知识管理的进展很不满意,原来,他们公司的知识管理建设已经做了多年,知识积累了不少,但应用的效果很不好。用他的话说,“没有迹象表明这些‘知识’除了占用硬盘空间外起到了什么作用。”

 检索成为瓶颈

顶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服务的高科技企业。陈啸睿本人就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深知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开始搞信息化以来,他把信息化的工作和知识管理的工作都交给了他非常信赖的信息总监魏凯,让他挂帅兼CKO(首席知识官)。信息总监魏凯三十出头,在信息化领域摸爬滚打多年。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顶讯的知识积累变得非常有效,各个部门热情参与,知识资料的数量直线增长。短短几个月,光在BBS上的讨论帖子已经突破了数十万条,发表的主题也有近万条。但资料多了问题也出来了,寻找信息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大量同义词和歧义词的存在,使得问题的检索非常困难。尤其是一开始为了鼓励大家参与,就没有设立什么约束条件,大家天马行空地参与,热情尽管很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而且解决方法很雷同。

由于绩效考核的原因,使得同一个问题被屡屡重复,并得到相同的解决方法。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结果却并不怎么理想。这样一来,大家越来越不把知识库作为寻找知识的手段。

陈啸睿非常期望能够从单项检索里查找问题,可以分别察看问题本身以及问题发生的条件,而且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里面包含谁使用过这个方案、效果如何、这个方案又包含谁的方案、效果是怎样的。点击问题,既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概要,又可以看到使用这个方案来解决问题的案例,以及取得的成效。点击一个问题,可以将所有条件下发生的这个问题都检索出来,而且还有不同的条件下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案例。而且,他非常希望从使用现状和技术进展两个方面不断地对解决方案进行“升级”和“优化”。就像培训课上老师讲的一样,“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不断自己生长进化的知识管理系统。”

可以生长的知识库系统

所以,陈啸睿把魏凯找来,跟他进行了一些探讨,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对于知识库来讲,可以直接检索察看相关的指标。比如,载文量、被引用的频次、他引率、自引率等等。可以看到,知识库在这个月总共被应用了多少次,每一个时刻到底是谁在引用,引用了以后有没有注明。以此做到一目了然。”这个问题魏凯很熟悉,因为目前的系统里面也有相关的一些功能,所以他很干脆地跟老板说:“对于这些解决方案,我们目前是按照相应的分类进行基本的排行,使基本的指标都可以显示出来。从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载文量,相关的指标数,以及这种数字后面的相应依据和条目。可以进一步地去核实和统计。”

这个说法显然没有打动老板。老板不希望将知识库作为一个知识仓库,而是要作为一个应用平台,目前的功能显然离平台的需要还很远。所以他就说:“知识在知识库里不能类似于原材料在仓库里的状态,而是更加类似于在周转库的状态。

知识本身应当不断地进行交织融合,对于不同分类的知识也能够进行双向连接。比如,在生产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连接到市场营销方面的方案,也可以连接到客户服务方面的方案,拓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知识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很强联系的整体,不能因为知识管理的分类,造成知识整体性的分裂。

当然,知识库除了基本的连接功能之外,还有一些侧重于分析,侧重于进一步深化整合资源的拓展功能。我们知道,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传承的过程。如何实现新老知识之间的整合,如何描绘出知识发展的轨迹,从而判断发展的趋势,了解知识之间的融合沟通情况,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描述的。”

本来,魏凯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很有些沾沾自喜,这么短的时间内积累了这么多的内容。陈啸睿的一席话使得知识管理平台这个概念的外延大大扩大,在老板的设想里面,目前的工作仅仅是茫茫沧海中的一粟。

魏凯的领悟力很强,他非常清晰地抓住了陈啸睿试图建立一个知识应用的平台的思路:“知识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存储的平台,更是一个利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平台。”但从知识存储到利用知识进行工作,就需要对目前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大手术了:如何在保持知识整体性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分类?如何对不同的知识进行交融?如何对知识进行积累传承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让他陷入了沉思。(东经控股集团 侯象洋)

知识管理中心创始人高级咨询顾问

知识原本就是相互之间有很强联系的整体,为了关联和搜索的准确性,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关键词表。

案例中上海顶讯网络的知识管理现状是国内知识管理实施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知识管理案例。

从案例反映的情况来看,知识的组织和分类是其显性的问题,但隐性的问题在于对于知识库建设的步骤没有很好的把握。

知识库建设五步走

按照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的研究和咨询实践,知识库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要管理的知识。在任何一个企业内部,都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而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每个类型知识都需要去管理。所以在知识库建设的初期必须明确要管理的知识类型、其价值在何处,这样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都无法很好管理的状况出现。

第二步:确定知识的来源和动力。人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知识产生、组织、利用、创新的源泉。在知识库建设中,必须明晰知识的来源:谁应该产生何种知识,他为什么要产生。如果不能结合组织内的每个岗位、流程去分析,那么就很难要求知识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产出了“知识”,就类似于案例中展示的知识的价值也不能保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员工为什么要共享,这是知识管理的动力问题。

第三步:知识的组织。如何将产生出来的知识进行整理,系统化、合理地分类和提供检索工具才能方便人们自如地获取?在工作中产生出来的知识我们经常称作“知识碎片”,大都是不系统、零散的,在知识的组织阶段也需要做“知识碎片”的系统化工作。在案例中,论坛产生的信息和“知识碎片”到底有多少可用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 Management Center)的咨询实践中,我们的方法是:对于社区、论坛等产出的“碎片”需要先进行第一步的处理,类似于BBS的精华区分类、整理,然后再经过知识的入库流程,加入审核、标准化的工作才能加入知识库。知识的分类在下面会详细地说明。

第四步:知识的利用。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只有被利用的知识才能发挥作用。我们经常见到有许多“宏伟”的知识库,但是从来没有人去用。在案例中导致知识不能被充分利用的原因,除了知识本身是“知识碎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知识跟具体的业务是无关的、分离的、“两张皮”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第二步做知识的产出分析的同时做知识的利用分析,从知识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具体需求:为完成某个工作,需要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该如何表达和传递。

第五步:知识的创新。创新并不神秘,只有创新才能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所有的业务、管理、技术创新第一步都是先要有知识创新。在知识原料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做知识分析和推理,就是CEO陈啸睿设想的“还有一些侧重于分析,侧重于进一步深化整合我们资源的拓展功能”,但由于上海顶讯网络的知识质量和组织都存在问题,这一步很难实现。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顶讯网络的知识库建设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自发的、不受控的状态,在知识库建设的初期这样的状态还可以理解,但如果要想将知识库真正建设好,真正能发挥其价值,则必须按照知识库建设的五个步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

建立企业的关键词表

要实现上海顶讯网络CEO陈总对知识库的显性要求,对于不同分类的知识也能够进行双向连接。比如,在生产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连接到市场营销方面的方案,也可以连接到客户服务方面的方案等等,拓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知识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很强联系的整体,不能因为知识管理的分类,造成知识整体性的分裂,其本质上是实现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知识跟知识关联、知识与信息关联、知识与具体业务和工作类型关联、知识与人关联等。只有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才能建立原来知识和新创造知识、不同业务知识之间的互相引用,才能真正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但这种关联并非自动建立的。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基于语义分析的软件和技术能够实现部分的功能,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为了关联和搜索的准确性,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关键词表。在企业关键词表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Taxonomy的方法和工具。

Taxonomy中文译名有很多种,常用的为分类词表。其原义是揭示生物体之间的进化发展关系。延伸到信息科学领域是指对信息、知识的分类组织。Taxonomy的目的是帮助认识、查找或定位事物。在信息科学领域,Taxonomy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既包括主题领域也包括机构领域)的信息、知识的分类组织,表现形式为基于概念的树状分类表,由等级结构和主题词两部分组成,类似于传统分类法和范畴叙词表。

分类词表经常被用在大数据量的信息和知识组织中,例如图书馆、档案馆、行业信息组织等,在企业内部的实践中,由于成本和时间的约束,大部分企业不大可能从头建立分类词表,我们的经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核心知识领域,结合部门、职能、流程建立关键词之间的简单关联,例如关于某个知识领域,确定其关键词,然后再确定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上位、下位词,跟其他关键词的关系、连接,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基本可以建立起初步的分类词表,满足企业的应用。具体企业分类词表的建立,在KMC的社区中有许多案例。

中国电信安庆分公司网络运营部经理

没有做好全面规划,简单的激励而忽视了考核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顶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陈啸睿是一个十分睿智的人,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十分透彻,把知识管理跟公司的生产密切相连,并最终为公司的生产产生推动作用,我想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根本所在。

正是因为CEO的高瞻远瞩,才出现了CKO的难题,如何整合现有的知识库,使现有的知识库由知识仓库向知识平台转变。为了更好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魏凯所承担的知识管理项目进行一下分析。

知识管理项目失败解析

客观地说,魏凯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顶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知识管理的建设,但结果却是“没有迹象表明这些‘知识’除了占用硬盘空间外起到了什么作用。”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管理现状,经过魏凯短短几个月实施,“光在BBS上的讨论帖子数量已经突破了数十万条,发表的主题也有近万条。”,并且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使得顶讯的知识积累非常有效,各个部门热情参与,知识资料的数量直线增长。显然,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不容易的。

但问题也就来了,寻找信息变得异常困难。由于大量的同义词和歧义词的存在,使得问题的搜索非常困难。尤其是一开始为了鼓励大家参与,就没有设立什么约束条件,大家天马行空地参与,热情尽管很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而且解决方法雷同性很大。绩效考核的作用,使得同一个问题被屡屡重复提问,并得到相同的解决方法。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结果却并不怎么有效。这样一来,大家越来越不把知识库作为寻找知识的手段。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推广知识管理的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

简单总结一下魏凯的工作,虽然成效非常显著,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没有做好全面规划,一味鼓励参与而忽视了管理,简单的激励而忽视了考核是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其结果又与公司的CEO对于知识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才导致了魏凯的工作难题。

公司CEO对于公司知识管理的阐述,的确是知识管理应该达到的目标,我们从CEO对知识管理的阐述中可以提炼一下陈啸睿的要求:

一是单个问题不能独立存在

具体就是通过任何一个问题,可以分别察看问题本身以及问题发生的条件,而且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里面包含谁使用过这个方案,效果如何,这个方案又包含谁的方案,效果又是怎样。同时,通过一个问题,可以将所有条件下发生的这个问题都检索出来,而且还有不同的条件下的所有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其案例情况。

二是能通过系统查看知识管理的成效

具体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概要,又可以看到使用这个方案来解决问题的案例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最终为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
   三是系统内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具体就是要根据目前公司的现状和技术的发展两个方面,同时不断地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升级”和“优化”,做到系统内的知识是动态更新的,确保每位员工任何时候使用这些知识都能及时解决当时的问题而没有陈旧的感觉。

四是不同分类的知识能够进行双向连接,拓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的确,知识原本就是一个相互的整体,相互之间有很强联系的整体,不能因为我们要把知识管理进行分类,就造成知识整体性的分裂。比如,在生产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连接到市场营销方面的方案,也可以连接到客户服务方面的方案等等。

五就是最终实现知识平台由知识存储的平台向利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平台转变

以上五点要求,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当然,既然我们梳理好了老板的要求,明白了老板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做起来也就不是很难了。

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并重

第一,立即要做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管理模式,改变知识管理的激励方式,同时加强对知识平台的使用管理。要改变员工使用知识仓库的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在知识仓库中搜索一下是否有同类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另外,在解决好问题以后,要看看与原来知识库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否有不同,是否能有更加简单便捷的方法。只有尽快做到这一点,后面的工作才好开展下去,不然信息的垃圾会爆炸式增长,为后面的信息梳理带来困难。

第二、认真开展知识平台的规划及知识梳理的规划。这个规划非常重要,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到实处,只有把知识平台规划好,基础数据规划好,后续的知识梳理、系统搭建等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徒劳无功,更谈不上满足公司老总的要求了。规划的内容要细致、要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比如知识的分类,如普及型知识、管理心得、技术论文等,又比如知识覆盖的范围,如生产类知识、市场营销类知识、客户服务类知识等等。

第三、根据规划开展对现有知识平台(或知识库)内容的梳理,为后续平台改造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加强对组织核心知识的管理,是业务创新和利润增长的源头,也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公司CEO陈啸睿的要求,对现有知识库的内容进行梳理必不可少也刻不容缓。要逐条对现有知识进行梳理,按照各自的关联做好归类,同一条知识不应只简单归为一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归到不同的类别,这也为日后知识的双向连接甚至多维连接提供基础数据。对知识的梳理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耗时耗力,要安排认真负责的员工进行,知识面要全面,对知识梳理分类要准确,否则后续的工作将会大打折扣。

第四、选择一个好的知识管理系统。一个好的知识管理系统,一方面要能够满足当前对知识管理实施的需求,并能够支撑将来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有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对每一条知识能进行多维度关联,点击一个问题,可以将所有条件下发生的这个问题都检索出来,而且还有不同条件下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案例情况,能直接检索察看相关的指标,比如,载文量、被引用的频次、他引率、自引率等等。

第五、正确处理好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外部保障,能对知识管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但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的活动和实践,所以知识管理系统的作用不能被无限地高估。我们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显性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创造一个方便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的氛围。因此在推进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共享平台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依靠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我们的知识,又要加强公司的管理和治理水平,建立一个好的管理系统,使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能自觉参与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知识库建设成为知识共享的平台。
建立网络和索引

安宇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

数据和信息要做到用的时候能够调得出来,要遵循一定的码放和检索规则,成为有规则的体系中的一部分。

这个案例反映了知识管理中的一些难点。

要做好知识管理,首先得明确什么是知识(knowledge)。

“知识”在许多人心里可能是个不用定义的概念,我听过的最通俗和最聪明的回答是“有知识不就是知道得多,懂得多吗?”,有点儿剑走偏锋的味道。可见,知识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模糊地带。不难想见,这样的模糊地带生活中其实所在皆是,但它们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不必非要弄明白知识到底是什么;不知道“知识是什么”并不影响我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也并不影响我们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但是,要从事研究和进行知识管理,对“知识”的认识就非得要上升到理性的自觉不可了。因为不如此,认识就无法深入,管理好就更无从谈起。

知识是什么?此处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性的描述:知识是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够直接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数据(data)和信息(information)。这些数据和信息,可能包含着很多现实问题的答案,也可能不是问题的现成答案,但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帮助。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判断一个人有知识,是指他掌握着很多关于解决问题的数据和信息,当遇到问题时,他能比别人更迅速有效地把这些数据和信息中所包含的对应于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或者即便没有现成的答案,他也能够把对得出答案有帮助的数据和信息找出来。

进一步,我们又生发出了对“智慧(wisdom)”的基本理解。所谓智慧就是指人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个新问题或者找到一个问题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有智慧,是指他能够有效调动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融进自身的智力活动去解决新问题或找到新方案,而这个凝结了其智力活动的方案就又成了新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解决以后出现的同样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更新的方案形成过程中或者相关的新问题解决中的知识来源。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两点:知识不是芜杂数据的累积,它必须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又必然要融入智慧,其最大的特性是有用和可用。没有用的所谓知识不是知识,不可用的所谓知识没有意义;知识具有层次性和累进性,知识的原始形态实际上是数据和信息,当数据和信息融进应用这个过程的时候就成长为知识。

我们不妨还可以这样想:数据和信息放在那里,好比大百科全书摆在书架上,它只表现为数据和信息,只有当它联系于某个个体的实际应用过程,才能表现为这个个体的知识。因此,知识具有个体意义上的独立性。为个体所掌握和应用,才可能成为知识;理论上再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不能被个体所掌握,不能付诸应用,它也无法成为这个个体的知识(但并不影响其在其他个体上成为知识)。是故,知识不仅联系于应用,也联系于个体,这个个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数据和信息要做到用的时候能够调得出来,首先它必须要被吸收到个体的知识库当中,其次要遵循一定的码放和检索规则,成为有规则的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个码放和检索规则的建立,就需要智慧的融入了。
    思辨不是为了故作高深,现在可以联系案例来看一看了。

顶讯公司老总对本组织的知识管理不满意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迹象表明这些‘知识’除了占用硬盘空间外起到了什么作用”。用前面的理论来分析,该公司的所谓“知识”由于未能联系于实际应用,并没有成其为知识。其原因案例中也已点出,归结起来无非是知识库杂乱无章、冗余重复、检索效率差。我们姑且认为这个知识库内的数据和信息全部是有用的,但由于其可用性差,使知识库的存在几乎都没什么意义。比方将十数本大百科全书全部去掉索引,只将内容拆散了放在读者面前,请读者在其中查询到一条特定的信息,读者是不是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许多知识管理实践面对的共同问题。

笔者感觉陈总对知识管理的理解还是非常到位的,“利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平台”和“有生命的、不断自己生长进化的知识管理系统”两个提法都很形象,涵盖了知识重在应用以及知识具有层次性、累进性、关联性的特质。关键是如何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这样的知识管理。

我想有必要先肯定一下魏凯的前期工作,尽管该公司知识管理的现状离陈总的理想还有不小的差距。魏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各个部门的积极性,积累起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可以说给知识管理系统一个好的开始。须知,就这第一步资料积累的基础性工作,在很多组织内都是很难推进的。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性工作,接下来就是要对现有的和不断增加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去芜存菁,把没用的和重复的数据和信息去掉,只保留可用的资料;另一方面是要将这些数据和信息标准化、系统化。标准化是使数据和信息尽可能用统一规范的形式(比如关键词的统一)来表达,系统化是明确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属性及其内在关联,进行归类和链接并配以有效的检索方案。当然,这是一项很需要智慧和耐心的工作,建议安排专门的力量。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字典、辞源的检索和编排,业界也有很好的例子可以参考,比如IBM、思科、微软等的知识库管理。

另外需要指出,数据和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要求很高,最好的办法是使数据和信息的提供者在提供时就已经是标准化或接近标准化,但实际操作中恐怕不容易做到,因为对参与者设定条件势必提高了参与门槛,会部分减弱参与者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案例中有所提及。无论如何,在持续性的知识管理中,对数据和信息提供环节逐步地进行规范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会大大减少后续工作量和后续工作带来的信息误读。

另有一点,从体现于应用过程这个特性看,知识永远是不过时的数据和信息。但不是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不过时,因此知识库中难免会不断出现过时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建立评价和清除机制,这或许是“载文量、被引用的频次、他引率、自引率”等指标的部分意义所在。

从前面的叙述更不难看出,知识库必须设常人管理和维护。
   会员评论

进行长期规划

面对知识库庞大的系统工程,我认为应当胸怀全局,小处着手。一是统一规划,要立足长远,进行长期规划,做好知识库的更新和储备;二是建立平台。要通过知识应用平台的建立,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汇总,以便按需索取,为人所用;三是科学维护。要通过专业管理和维护,提高知识库的使用效率,使知识管理到应用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作用,保证知识应用的顺利进行。

(新疆吐鲁番地区人口计生委 吴庆宏)

建立切实可行的知识库

知识越是专业,其价值越能够体现,而且也越易管理,这样形成的知识库产品也越有价值。知识库的使用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库本身的价值,二是使用人的知识层次,二者缺一不可。知识库要具有专业特性,对知识领域要细分。实际上,知识管理最基础的也就是数据和信息积累阶段。做好知识管理,必须先要明确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体系,可以说是比任何一个系统都复杂和艰难的系统工程,它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知识库。

(北京毛线厂 丰保胜)

需要5~10年的架构规划

知识库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推陈出新这点很重要,但是这样对维护知识库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什么样的是存在知识价值的,什么样的是存在实用价值的要进行判断,同样要定期对知识库的实用情况各分类占用的百分比,来进行权重处理。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好进行5~10年的架构规划,再进行实际知识管理工作。

(山东济宁博特精密丝杠制造公司 孙宏志)

 企业强制使用

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忙知识库管理的事情,老板要求将公司所有的文件全部放进库内,所有资料分权限,有些可以知道有无、有些可以调用,对无阅读权限的,可以向领导申请开放。经过对国内绝大部分知识管理软件产品的调研,我们最终使用了基与IBM Lotus Notes开发的系统,使用了差不多一年,基本达到了要求。这套系统最大的特色是安全性好,搜索功能强大,重复的内容无法进入,会自动提示。但这套系统,使用起来非常繁琐,员工使用积极性不高,公司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将邮件的OE全部封掉,强制使用,才有效果。

(锐迪科无线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冯志猛)

知识库真正为企业服务

一个企业建立知识库对企业的发展有相当的好处,但是知识库不能仅仅是解决方法的堆积处。在一个企业中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同样在围绕产品生产中从涉及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要让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出谋划策,将这些方法和经验归纳成专题,系统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信息管理部门,应当有一个对企业生产、技术和销售较了解的人参与到资料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筛选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库用起来,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

(安徽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汪明锐)

借鉴生物分类

如何把储存的知识,按照联系程度、紧密关系,分成不同等级的知识点很关键。借用生物学家对生物的分类: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它界。每个界又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如植物界中有若干个门,每个门的所有植物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在一个门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生物,但在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三研究所 高大葳)

“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

知识管理关键是意识和手段问题。意识主要是大家对信息和数据共享如何看待,有些人的常规思维是“人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人”。放在网络共享上看,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想法,信息和数据共享就无从谈起。另外就是手段了,虽然有些单位,尤其是职能单位,很想互相之间数据共享,但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选择一个安全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随着业务需求压力的增加,意识也会慢慢改变。

(杭州合众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陈治舟)

要从基础着手

这着实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关键是开始时就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结果才造成现在的状况,要真正把知识库变成知识管理和应用的平台,还要从基础着手进行分类。当然,这是需要人力和时间的,但是从长远考虑,此时费劲,也为将来打下了基础,也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阿鲁科尔沁旗广播电视中心 王春树)

不如宁缺毋滥

知识对于一个具体单位而言,分为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那些无用的知识就是垃圾,这些“知识”除了占用硬盘空间外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如何鉴别哪些是有用的知识,哪些是没用的,应该是建立数据库最难的事情。我认为与其泛滥成灾,还不如宁缺毋滥。

(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 贺以乐)

借鉴大公司的知识库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这个问题,量少的时候,不容易归集;量多了,又感觉泛滥,而且究竟该如何纳入知识库,本身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平台的建立也很重要,我感觉微软、IBM等公司的知识库非常好,值得大家借鉴。

(福建省宁德市建设银行 蔡镇荣)

最大限度地知识共享

建立知识库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做好知识共享。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知识管理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在绝大多数企业中,知识就是资历,知识就是权力,有人不愿意主动地放弃。 二是需要在企业中形成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文化,而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自上而下持续不断地倡导和推动。 三是需要一些组织、流程、制度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需要高层领导的支持。比如,要将员工创造和共享知识的程度作为关键的业绩考核指标,一定要得到高层领导的充分承诺。

(江苏省公安厅信息中心 王大兴)

使数据成长为知识

本案例还是一个知识管理的问题。实现知识管理:

第一步,必须有丰富的信息积累,这些信息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对已发生事件、已认知事件、完成某种工作经验的完整描述,或是对未来和可预见事件的描述等。

第二步,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将已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类、联系,使其对现实工作有用。首先,要有具备专业素质且熟知公司业务的专人负责;其次,对积累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门别类建设案例库;第三,加强对知识库的维护,根据使用者新的感受、新的认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新环境,修改、完善、优化、充实知识库;增强数据库之间的联系,使数据成长为知识,这是维护人员高智慧的体现。

第三步,使面向用户的系统平台“傻瓜”化,最大程度地方便应用。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沈尔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