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新款手机2016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幸福广东添砖加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17:55:15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幸福广东添砖加瓦

——在全省 2011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罗伟其

                                            (2011 年 1 月 19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2011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十一五”时期和总结2010 年的教育工作,研究提出2011 年的工作重点。宋海副省长高度重视并亲自出席会议,一会儿还将作重要讲话,会后,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十一五”以来广东教育的发展做个简要总结,对2010 年的教育工作做个回顾,并重点部署今年的工作。

        一、“十一五”以来的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五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广东教育的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幼儿园数量由10359所增加至11161 所,在园幼儿由2005 年的213.92 万人增加到2010 年的270.9 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从66.69%提高到82.57%。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相当一部分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发展得到有力推进,区域、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全省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十一五”以来,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初中毛入学率均保持在  100%左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攀升。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人口子女受义务教育问题,积极落实“两为主”政策,采取“分类管理,分类服务”、“一市一策”原则以及“积分制”、政府购买学位等多种方法,逐步解决279 万流动人口子女受义务教育问题。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加强。

3.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从2005 年的252.81 万人增加到2010 年的438.4 万人,毛入学率从57.5%提高到86.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已有274 所省一级普通高中通过教学水平优秀评估。中等职业学校中,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60 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6%,2010 年达到98.3%。

4.职业教育发展领先全国。全省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816 所,在校生230 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高职高专院校76 所,在校生64.8 万人,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  45.4%。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技术院校为社会输送了300 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年培训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百万人,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不断深入,高职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自主招生改革范围不断扩大,中高职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双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全国一面旗帜,改革试点取得丰硕成果,受惠农村家庭困难学生超过4 万名,每年解决学习、生活费用3 亿元以上。

5.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从2005 年的111 所(含独立学院)增加到2010 年的131 所;研究生在校生从4.39 万人增加到7.25 万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数从1.25 万人增加到1.81 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87.47 万人增加到142.66 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从29.56 万人增加到  46.36  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  5年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2%提高到28%。目前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列全国第四位,每万人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按常住人口为148.02 人,按户籍人口为171.49 人。

6.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已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22 个,精品课程249 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6 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496 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教学团队29 个,教学名师25 名,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3门。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100 多项,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 项。启动实施“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8 篇,比“十五”期间增长29%。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学位授予质量不断提高。

7.高水平大学建设成绩突出。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全省高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覆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 个),列全国第13 位;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为43 个,列全国第6 位。努力构建和完善高校的自主创新体系,广东高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大为提升。中山大学有9 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按美国ESI 数据库的统计),进入世界前百分之一的学科领域数据居全国第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  2010  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学排名171,首次跨入200 强,成为前200 名中的6 所内地大学之一。高层次项目有了新突破。仅2009 年,广东高校获9 项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项目,占全国高校八分之一,跃居全国第三。产出一大批高层次成果和奖励,高校连续七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比例在50%以上。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效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其整体规模、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8.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整体规模大体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10 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0.7 万人,比2005 年增加19.7 万人,增长21.7%。专任教师中高级比例加大,学科结构基本符合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市、县主管教育工作领导干部进行了两轮培训。中小学教师“百千万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高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6 万人次。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上岗退费政策,为农村补充了高素质的年青教师。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基本解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顺利推进,珠江学者岗位计划成效显著。

        (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格局逐步形成。

1.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2010 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达10605 所,在校生约468 万人,占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68%,其中本专科全日制学生40.46 万人,占全省的28.36%,我省已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民办教育在扩大学位,提高优质教育方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教育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有效推进。稳步推进区域内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珠三角地区与环珠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之间教育交流合作。目前粤港两地共有298 所、粤澳两地共40 所中小学成为姐妹学校。澳门大学迁址珠海横琴办学项目如期奠基,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正积极引进香港地区大学来粤合作举办办学机构。2010 年在粤留学生人数(含非学历学生)达13988 人,是2005 年的3.7 倍。

(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教育资金(不含高校化债资金)累计达492 亿元,年均98 亿元,年均增长13%。2007年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率先突破1000 亿元。从2006 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属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拨款标准从生均6300 元/年提高到6600 元/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得到基本落实,学生助学体系逐步完善。

2.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专网基本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中小学,全省基本形成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及藏书量、实验室和功能室数量大幅度攀升,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特别是中学不断增加。

3.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广东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等地方性教育法规顺利颁布实施,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有了新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建立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以公办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的开放性教育体系。总体来看,广东教育发展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力量和发展空间,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回顾“十一五”以来我省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宝贵经验:一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二是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是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三是突出重点和统筹兼顾,是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方法;四是加大投入和夯实基础是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2010 年教育工作回顾

2010 年,全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战略部署,重点抓好教育五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为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6.2%,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中等职业教育领先全国;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加大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顺利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科学谋划广东教育改革发展蓝图。

2010 年9 月初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会议提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未来十年我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贯彻实施《省教育规划纲要》对于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于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幸福广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决定性意义。

会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学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全省各地各学校掀起了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高潮。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进展顺利。编制2010-2020 年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拟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考核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各县(市、区)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的办法。“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启动实施了“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总结推广第一批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经验,确定了广州市番禺区等14 个县(市、区)为我省第二批试点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防流控辍”工作取得新进步。

2.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印发《关于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公办学校的意见》,对规范教学管理,禁止违规补课、规范编班行为、规范招生管理、规范考试和评价、规范竞赛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规定了具体的问责办法。对21 个市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了春季督查,并通报要求各地限期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义务教育转制学校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的管理。

3.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新途径。起草《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居住证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制度,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合法权益。珠三角9 市中有5 个市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50%。

4.督政督学工作成效明显。目前我省珠三角地区(不含江门市)教育强区、强镇覆盖率已达  100%,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已创建五个教育强区、84 个教育强镇(乡、街)。2007、2008年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工作按计划全面完成,并将结果通报全省各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1.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2007 年省委提出到2011 年实现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0 年全省高中阶段学校共招生177.7 万,在校生总数达到438.4 万人,户籍适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  86.2%,提前一年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全省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明显加快,清远、河源、梅州、阳江、湛江等五个市提前一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接受了督导验收,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市将达到15 个,占全部地级以上市的70%以上;其余6 个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较上年有了明显提高。

2.中职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全国第一,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816 所,当年招生达102.3 万人,比去年增加22.4 万人,增长幅度达29%;在校生达到230 万人,比去年增加44.5万人,增长幅度达24%;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首次超过普通高中,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52.5:47.5,实现了普职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全省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趋优、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3.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在推动学校规模发展的同时,以实训中心和师资队伍为重点,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切实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据初步统计,2010 年我省高中阶段学校累计投入57.8 亿,新增建筑面积314 万平方米(其中普通高中207 万、中职107 万),新增学位达25 万个,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新进展。2010 年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应、往届毕业生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招生院校增加到14 所;中高职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涌现了“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加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初步实现了招生、培养、实训、就业一条龙。扶贫扶志“双零”(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学生助学体系逐步完善,全省超过60 万名中职学校在校生享受助学免费政策。职业教育中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办学视野进一步拓展。

5.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珠三角各市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各市因地制宜制定职教基地建设规划,中山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佛山、惠州、东莞的建设项目已经动工,梅州、河源、云浮、阳江等市都新建了至少一所万人规模中职学校,湛江、茂名等市也已启动。目前,珠三角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46 万人,80%欠发达地区毕业生留在珠三角地区就业。

        (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1.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 年,全日制研究生录取25798 名,比2009 年增长5.5%;普通本专科招生44.02 万人,比2009 年增长0.36%,其中本科招生21.7 万人,比2009年增长4.3%;专科招生22.3 万人,比2009 年减少3%。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42.67 万人,比2009 年增长6.9%,其中本科在校生达77.86 万人,比2009 年增长8.2%;专科在校生达到64.8 万人,比2009 年增加5.4%。

2.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继续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14 个,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41 门,其中本科类24 门,高职高专类15门;入选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2 门。评选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240 项,其中一等奖110 项,二等奖130 项,本科类190 项,高职类50 项。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 项。

3.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初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初步成效;东莞理工学院等3 所高校通过竞争申报入选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启动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汕头大学工科CDIO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再创新、广东商学院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做法和成功经验得到肯定。华南理工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基因组科学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多名本科学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科学》上发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0 年3 月,汪洋、黄华华、宋海等省领导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华南理工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学位授权点得到较大增加。2010 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 个;新增学士学位专业授权点107 个。初审通过了2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审议通过131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展顺利,3  所高校入选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双导师制得到推广,职业导向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已通过AMBA(国际MBA 协会)国际认证。2010 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 篇,提名论文15 篇。

5.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顺利。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顺利完成了“985 工程”二期的全部建设任务,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验收,两校的各项建设内容均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目标,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985 工程”(三期)部省共建协议顺利签署。国家和省级“211 工程”三期103 个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并进行了中期检查。

6.高校科研创新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支持计划”、“高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高校创新重点研究项目”、“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项目”等一起形成较为完整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2010 年,我省高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 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2  项,占全国的7.2%。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04 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9.7%。

        (五)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1.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新增“特级教师”371  名。有效推动“智力扶持山区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农村教师培训”。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力度。创新评选模式,开展第八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有7296 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以下农村任教。

2.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建立首批90 个中小学“省教师实验室”和“省校长工作室”。组织1000 名学科骨干教师、100  名中青年校长进入工作室培养;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1  万人参加了初级培训,10  万人参加了中级培训;组织100 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到珠三角地区挂职锻炼,组织100 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到长三角、美国学习培训。

3.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及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有18 个地级及以上市已全面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开展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转公”教师培训,提高“代转公”教师素质。会同相关厅局抓好欠发达地区代课教师转岗、辞退补偿等工作,基本实现省委省政府“两年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工作目标。

各地落实“两相当”工作力度加大。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整体得到较大提高,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中小学(不含地级市直属学校)教师月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1700 元和5300 元上升到2010 年第三季度的2300 元和6900 元,分别增加了600 元和1600 元,增长幅度分别达35%和30%。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目前,全省21 个地级以上市及121 个县(市、区)已基本实现绩效工资。

4.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进展。今年新增珠江学者岗位20 个,新上岗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8 人,我省高校珠江学者总数达到60 人,在岗珠江学者48 人,引进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200 人;完成“千百十工程”第四、五批培养对象的考核和第六批培养对象的选拔工作,共遴选出1093 人作为“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国家级和省级培养对象分别为  19人和  190  人。2010  年,我省高校引进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 人,我省省批引进的12 个创新团队,高校有5 个,占42%,引进的15 名领军人才,高校有7 人,占47%。

5.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渐趋浓厚。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组织开展师德征文活动,全省教师反映热烈,共收到征文4 万多篇。积极开展第26 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六)学校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

1.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完成《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0 年发展报告》,对我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规范执行情况和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总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改革各项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今年共有13 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奖励。

2.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深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政策体系得到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得以建立,德育工作队伍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圆满完成。

3.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省教育厅和省学生体育联合会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全面实施学生健康体检,认真做好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公共卫生防控工作,确保校园卫生安全。积极组织开展学校艺术展演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全面提高师生文艺素质。在全省小学开展了“万名儿童绘画及作文比赛活动”,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世界旅游组织官员和各国来宾的好评。全省学生军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七)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全省教育经费投入到位。2010 年省财政教育总预算经费118.6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省财政继续“拿大头”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生活费补助。

2.全省教育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至2010 年9 月底,全省在建学校808 所,在建校舍面积301 万平方米;已竣工学校1124 所,已竣工校舍面积371 万平方米。在强台风“凡亚比”特大灾害后,安排1.2 亿元教育救灾资金,用于补助受灾241 所中小学校的修复和重建,确保灾区学校按时复课。

3.教育经费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省级教育预算编制和管理明显加强,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省级教育专项资金安排下达进度明显加快,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制定省属学校债务管理意见,严格学校债务管理。经省政府同意,启动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省教育厅、财政厅已对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起草化债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

4.助学体系功能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全省义务教育享受“两免”学生共1345 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两免”补助资金共53.8 亿元;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享受“一补”学生共94.5 万人,省财政投入“一补”资金共2.78亿元。强化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发放各种奖、助学金3.53 亿元,近20 万名学生接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全省115 所高校的7.5 万学生将获得4 亿元助学贷款。2010 年入学的高校新生中有1 万人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各高校共减免学费近6000 万元。

        (八)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1.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每万人在园幼儿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3位,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农村入园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正在向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迈进。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加强我省内地西藏班、新疆班的管理工作,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思想稳定,全面发展,得到了教育部、西藏、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

2.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工作进展顺利。《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顺利安全实施,“平安高考”的目标圆满实现,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2010年,我省普通高考报考人数61.5万人,其中文科考生24.3万人,理科考生28.6万人,体育艺术类考生5.5万人,高职类“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生3.1万人。

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重点开展就业政策宣传、企业精英进校园宣讲等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就业项目。截至9月1日,2010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08%,比去年同期增加约5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受到黄华华省长的批示肯定。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措施得力,全省9200人报名参加预征并通过审核,位居全国前列。

4.高等学校后勤改革与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大学城十所高校大宗食品联合采购试点工作,举办首届“农校对接”洽谈会,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对全省45所高校的100多个食堂进行了检查。大力推进大中专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工作,2010年广州地区参保学生达49.9万人,是去年的两倍。

        (九)教育系统安全维稳、新闻宣传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1.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平安亚运”总目标,全部部署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建立健全校园“平安亚运”工作实施方案和校园应急预案充。“雷州4·28校园伤害事件”发生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落实校园安全“五防”措施,构筑起严密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2.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成绩突出。围绕教育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强新闻宣传,有效引导舆论,组织各类媒体的教育新闻报道700多篇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70余家中央和地方(含各地级市)媒体对会议作了报道,总报道数超过160篇(条),其中报纸的头版新闻超过35条,光南方日报的整版报道就超过12个,中国教育报还刊发了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的署名文章,全文刊登了《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教育信访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1至11月,共接听群众来电8600个,来信2783件,网上信访3500件,民生热线400件,省领导批示件、省信访局交办案60件。接待来访295批/835人次。从总量上看,信访总量仍属于在高位运行,但群众来信来访量明显减少,电话投诉与网上投诉与去年持平。

        (十)教育法制建设和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1.教育立法工作成绩突出。完成《广东省高校学生实习和毕业生见习条例》立法工作,完成《广东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规章的修改完善和送审工作。启动《广东省学生安全条例》和《广东省教育投入保障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得了全省法制宣传漫画作品征集活动组织奖、第四届全省法制动漫作品评选组织奖、全省“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评选活动组织奖等多项荣誉。

2.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继续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活动取得成效。

3.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有效推进。出台我省教育国际化评估体系,为我省高校开展国际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指导意见。配合亚运会,成功承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教育合作,扩大对台教育交流,有步骤有重点推进粤港澳教育强区建设,粤港澳高校高层次合作办学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1.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迎接建党90周年和十八大的召开为契机,在全省教育系统部署“南粤校园党旗红”系列活动,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氛围。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州地区10余万大学生党员踊跃参与“创先争优服务亚运”主题实践活动,展示了我省大学生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2.民办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进一步理顺。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加强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大力促进高校党建研究工作,完成了省委组织部下达的“党组织生活创新”和“基层组织建设”两个课题研究任务。

3.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做好高校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工作检查,纠正个别学校干部选拔任用不规范行为,对个别严重不团结的高校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落实省委巡视组对10所高校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引导高校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廉洁从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十二)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1.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召开2010年广东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对全省高校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量化考核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和整改。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目前共立案9件9人,涉及处级干部6人;审理案件2件2人,涉及处级干部2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实现治理商业贿赂防治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2.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跟踪督促和检查指导。加大教育收费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广东省中小学教育收费动态监测制度。坚决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强化招生考试执法监察。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加强教育审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共开展审计项目15444项,审计总金额650.35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9827.01万元,其中违纪违规资金231.39万元;促进增收节支6.52亿元,其中建设工程审计核减6.16亿元。

2010年我省的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统筹发展力度亟待加强;二是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亟待协调;三是教育发展动力活力依然不足,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四是教育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基础能力建设亟待推进。

        三、2011年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省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继续实施教育五大工程,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使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使教育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一)科学谋划,为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创新理念、集聚资源,深化改革,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细化省教育规划纲要分工任务方案,制订路线图和施工图,着力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

2.做好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以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结合《全国人才改革规划纲要》、《国家科技与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要求,高质量完成《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认真做好《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省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监控工作。加强对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指导。

        (二)全面创优,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不懈努力。

1.充分认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重要意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是省委省政府为更好发挥教育对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幸福广东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作用,实现广东教育优先发展和科学发展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南方教育高地的“南方”是指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其基本发展定位是:立足广东,泛珠三角九省区深度合作,粤港澳紧密融合,辐射东南亚,有较高世界知名度。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是充分发挥广东“先行先试”作用的需要,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紧扣“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主题,立足广东省情和现有的教育发展基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夯实体系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尽快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2.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造100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探索建立规范化学校建设激励和考核机制。以县为主、以镇为单位,坚持规范化学校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加快推进“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

3.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继续组织开展地级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督导验收工作和指导各市对所属县(市、区)的督导验收工作,确保未普及的市和县(市、区)尽快普及,已普及的地区巩固普及成果。建立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机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我省特色、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推进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建设一批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区域性职教集团。加快扩大社区教育覆盖面。

4.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大对高校的分类管理力度,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深入实施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加强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千百十工程”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启动“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计划”。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快师范院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步伐,认真实施高校、市(县)培训机构、名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新模式;继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农村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进一步加强对“两相当”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和督查,推进实现全省中小学教师待遇  “两相当”。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珠江学者岗位计划、“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计划”、“千百十工程”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

6.积极推进教育对外交流和开放合作。重点支持港澳知名大学在珠三角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争取2011年开始实施“国际知名学者来粤讲学计划”,鼓励支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访问。积极扩大与国外大学交换学生培养。积极推动粤港两地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继续举办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强我省教育涉外法规体系建设。

        (三)积极解难,逐步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

1.大力加强和推进学前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文件精神,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和部门、社会各界举办公益性幼儿园,努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建立政府财政、社会举办者、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规范收费,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加快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扎实做好特殊教育百校规划实施工作,新建、扩建40所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教育援疆援藏工作,做好内地新疆班、西藏班相关工作。

3.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有序解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和“一市一策”的原则,把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提高随迁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的比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随迁子女凭积分免费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办法。完善非户籍子女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保障非户籍子女平等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4.进一步加强学校招生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高考调整方案,切实做好我省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工作,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认真做好2011年各类教育考试工作,保证公平公正。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服务平台,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

5.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组织社会和企业精英到校园开展讲座和专题报告。加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情况的跟踪调查工作。建立优质、高效的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中职、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6.进一步健全助学工作体系。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助学育人校园行”系列活动,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着力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

        (四)深化改革,增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1.积极推进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广东省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五个试点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作用,尊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首创精神,鼓励和帮助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方、学校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先选择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试点项目,加强工作指导,激发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把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更灵活、发展模式更科学、培养质量更可靠、保障能力更强大、发展环境更优良的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样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途径,促进不同类型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改革试点,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发展道路,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深入开展;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4.加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根据人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研工作机制,完善教研制度。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县域教育现代化内涵发展指标体系。

5.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切实将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民办学校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对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为民办学校排忧解难,促进民办教育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6.稳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我省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研究制定符合我省教育系统实际的聘后管理办法,指导全省教育系统做好人员聘用管理和聘后管理工作。争取试点开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保障,促进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加强辅导员队伍和宣传思想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践育人,拓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心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体系。科学开展高中和普通高校军事训练工作。

2.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认真抓好高校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探索有利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领导干部选任机制。抓好高校党政领导班子任期届(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以及干部调整配备工作。

加强高校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广泛开展党建理论研究。认真组织和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研究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指导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为民办高校选准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继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重点,将惩防体系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继续完善我省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努力培育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严格学术规范,加大惩治力度,深入治理学术腐败行为。深入开展教育纠风工作。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3.加强教育经费统筹、使用和装备、后勤管理。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等补助标准。做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教育五大工程的经费保障工作。加强校舍建设指导和管理。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如期实现2011年工程目标。加强省属学校基建指导。深入开展省属学校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工作。全面加强省属学校财务管理,充分发挥省级教育建设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教育经费效益。强化教育债务管理,按照“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化解后奖补、奖先进促后进”的原则,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鼓励设立教育基金会,拓宽教育筹资渠道。加强学校资产管理。

加快推进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信息化、规范化进程。做好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着力指导各高校、中职学校的参保工作。

4.加强教育研究和教育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课题研究。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推进落实依法治校,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立法和评估工作。

5.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工程”,深入实施“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广东名师网络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完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成果普及。

6.加强教育督导与检查。站在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教育督导的综合性、指导性,强化督政和督学。建立督教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执法检查。继续加强对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考核。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督导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探索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

7.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教育政策和重点工作的宣传解读,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强化新闻发布和公共突发事件危机新闻管理的学习培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正确的正面信息,澄清各种错误和模糊认识,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

8.做好教育系统的安全与维稳工作。要全面落实《广东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防控体系实施方案》,今年8月将在深圳市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要全力支持办好“世界大运会”,指导全省学校做好2011年期间的校园安全维稳工作。落实校园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的管理体制,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的排查。做好省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和应急平台数据库采集工作。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的有力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以攻坚克难的胆识、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把广东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