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首想了很久射鞋:无形的手并非万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9:47
无形的手并非万能      如果说南洋风味的小贩食品能代表新加坡的国家形象,那遍布组屋区的小贩中心,就更是深具新加坡特色的鲜明标志。它不但是国人日常用餐的好去处,也是家庭聚会、亲友社交的场所。从流动小贩摊档发展为具备“社区广场”功能的小贩中心,见证了新加坡建国历程的演变,公共秩序及社会认同的形成,因而也是共和国短浅历史的缩影。

  小贩中心不但反映了国家进步的步伐(日常熟食卫生条件改善),也巩固了国人特有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在步行距离内,几乎随时都可以在干净的场所,享用到价廉物美的熟食。由于小贩中心大多与湿巴刹毗邻,附近的居民因而都能在买菜、用早餐时碰面交流,加强社区感情。应当说,作为凝聚国民身份认同的社会体制(social institution),小贩中心与湿巴刹皆当之无愧。

  除了在“虚”的层面发挥重要功能,小贩中心在满足国人日常物质生活上也功不可没。它提供了卫生、可口、多样且便宜的熟食,一方面为忙碌的中产阶级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另一方面更保障低收入阶层能有基本的生活选择及尊严。从社会公义及人心安定的角度而言,后者尤其可贵。当然,小贩中心的食物价格难免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但相对而言,租金不高的它,作为“穷人的餐馆”的角色基本不变。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政府决定恢复兴建小贩中心的深远意义。环境及水源部长维文前日宣布,在停建了26年后,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于全岛新建10个小贩中心,首选地点以组屋新镇为主,包括了榜鹅及裕廊。第一个新建的多层小贩中心,会在明年底或后年初出现在武吉班让组屋区。该中心同时也有一个湿巴刹。

  维文在宣布这个消息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政府会管理小贩中心,不会交给私人企业经营,因为盈利不是目的。与小贩中心息息相关的湿巴刹,其遭遇同样命舛数奇。政府在1984年宣布,不会在新镇建湿巴刹,因为其营业时间短,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2004年,建屋局和环境局又宣布不再建湿巴刹和小贩中心。后来因民间请愿,改为让私人经营者投标兴建和经营。

  政府的这些决策,立场完全出自效益考量,相信市场才是最好的决定力量。私人经营的冷气食阁取代小贩中心,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收购湿巴刹,都是市场主导下的新发展。这种决策思维,也反映在政府对待医疗、住屋等领域上面。市场化的结果,在账面上确实提高了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可是所造成的无形代价,累积至今才开始显现出来,逼迫政府改弦易辙。

  套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的说法,社会需要政府的保护。市场是创造财富的有效机制,但资本寻求扩张的动机却可能破坏社会,制造严重的政治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分化、认同危机等等。今年大选虽说民生议题是主战场,国人对上述问题的不安,恐怕也是影响选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维文关于小贩中心的宣布,不妨与副总理尚达曼此前就政府要处理收入差距、照顾弱势群体的讲法一并审视——市场化的效益让新加坡发展迅速,但是其所带来的代价已经高昂到需要检讨。国家毕竟不是企业,市场的逻辑无法完全适用于社会。如果这个良性转化有事实根据,公共服务(包括作为最大房东的政府左右店租价格的能力)去市场化的期待越发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