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之幽龙骑士爱奇艺:作文法一尺水兴波,波澜起伏????(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41:40
    发展等级作文技法之一怎构思叙

12疏密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墨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墨子的学生问他:“老师,一个人话说多了到底在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话说得多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去注意它。但是鸡笼里的雄鸡,只在天亮的时候啼两三次,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将亮了,于是都很注意它。所以话要说得有用处。”墨子,这位古代的大思想家的回答形象、生动,很有见地。今天我们写文章也要注意围绕写作目的来安排详写与略写,凡是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要作为重点材料,应该写得详细些;其余的次要材料,就应写得简略些;而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即使是再好也不要写到文章中去。处理好作文中的详写与略写,要注意做到疏密有致巧安排。

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1、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2、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3、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4、 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 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但是, 必须 “叙” 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            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 “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 “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 平,7 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 比19领先一个球的 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 20 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评析]本文记叙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但由于作者善于剪裁、布局,该密时细笔描绘,该疏时粗线勾勒,文章写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一是略写预赛、详写决赛;二是写决赛也不一一铺陈,局局铺叙,前两局粗做介绍,第三局细密描述;三是,第三局也不每球必写,前 20 个球是概写,最后一个球是细描。如果本文不是如此处理疏密详略,而是平均使用笔墨,预赛、决赛、每一局、每一球都写道,那就势必长而单调,多而无味,不成其文,更不用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了。

〓《我喜欢下国际象棋》,作者对“看棋”和“输棋”的内容写得简略,对“问棋”和“下棋”的内容写得详尽,为什么《我喜欢下国际象棋》的详密、疏略是这样安排的呢?这是由该问的主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叙述喜欢下国际象棋的经过,揭示了喜欢下国际象棋的原因——下棋在培养人的高尚情趣与优良品质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我喜欢下国际象棋》中,“下棋”是全篇的重要片段。对于这个片段,作者精雕细刻:写“我”的“车”耀武扬威,贪吃“小兵”,误入险境,而“他”的“后”不露声色,悄悄调回,咬住“我”的车;写“我”占上风时得意洋洋的眼神,与“他”扭转局势时的毫无得意之态;写“我”的横冲直撞,发动攻势,与“他”的有条不紊,调兵遣将……为什么作者要在这些地方浓墨呢?因为从“我”的下棋过程中能逐步显示出所记叙的事情蕴含的思想意义。
    用浓墨固然要多下功夫,但是用淡墨也不可轻视。用好淡墨要做到:以一目尽传精神。清人刘熙载说过:“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是为笔头上担得千钧,然此一语正不在大声以色,盖往往有以轻运重者。”淡墨本身就是疏笔了,因而更要把墨“淡”在关键处。《我喜欢下国际象棋》中,作者叙述了看棋、问棋、下棋,输棋等内容后,还巧妙地通过借阅有关国际象棋资料的叙述,补上了揭示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虽然只有淡淡的一笔,但这样的笔墨可以说是“以轻运重”了。
    安排好疏略、详密,还应该从文章的格局上做到疏密搭配,浓淡参错。《我喜欢下国际象棋》的主体部分:作者写周末访友遇同学下国际象棋内容是疏笔,用淡墨;作者写“问棋”的内容是疏笔,用浓墨;作者写“我”要求下棋的内容是疏笔,用淡墨;作者写“下棋”的内容是密笔,用浓墨;作者写“输棋”的内容是疏笔,用淡墨。这样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文章形成了和谐匀称的妙境。

 

 

13铺陈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所谓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门》

《在烈日和暴雨下》

〓汉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孔雀东南飞》如诗中借刘兰芝母女之口,两次指出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种铺陈意在说明刘兰芝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知书达理的女子居然被驱遣,它的悲剧意义便愈加凸显。
  又如对兰芝临行前梳妆打扮与美貌的描述:“著我旧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铺陈,描写上求细,艺术上求美,充分调动汉语言文字在描述美时的功能,以令人无法招架的方式描绘刘兰芝的巨丽大美,使刘兰芝的美丽同她的被遣形成强烈的错位,让读者在这种鲜明的反差中去扼腕兴叹这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
   再如最后是对府君四处买珍奇,准备迎亲忙的描写,“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葱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里的铺陈词藻华丽、描写细致,描写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它通过渲染府君迎娶人数之众多、嫁妆之丰厚、场面之宏大,一方面烘托刘兰芝美的身价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反衬出焦母遣返儿媳的荒诞,同时反映了刘兰芝宁肯为爱殉身、不为金钱所动,不迷恋权贵,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良好品德。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一幅奇异绝妙的艺术画卷,那么铺陈部分无疑就是缤纷繁丽的浓墨重彩,它的出现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疏密相间、富于变化的结构美。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那么铺陈部分无疑就是铿锵激昂的抒情大调,它的出现使整首曲子呈现出张弛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这就是铺陈的艺术魅力。
〓《陌上桑》以铺陈手法,通过对罗敷衣着打扮的铺叙,表现了她的美丽;通过对夫婿英俊、事功的铺陈,表现了夫婿的不同凡俗。

〓告别——一种胆魄

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简评:
作者看问题别具匠心,他从告别本身发现了理趣——告别是一种胆魄。文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告别故事,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
作者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着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全文思路清晰,论理清楚,修辞恰当,语言较有内涵。足见作者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胆魄是指处理事情所具有的胆量、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基于此,诸葛亮一例的阐述还有待斟酌,陶渊明归隐田园也并非“寻求”“征程”。这些事实论证,还有待注意其针对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14、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愤,深化主题。
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
(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

〓以渲染一种气氛。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无非是说到集市上买了战马和马具,实际上也不可能到某一市上买一样东西。这样详细地铺写,就增强了为从军而作准备的紧张繁忙的气氛。

〓可以渲染一种感情或倾向。如鲁迅的《社戏》,写“我”看戏时的乏味心情,却又想看看名角小叫天,而耐着性子等待: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这里的语言看起来有点絮烦、罗嗦,从“九点到十二点”七个字可以表达的效果,却分成四句用了三十二个字。但是只有这样写,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我”厌烦、忍耐、盼望糅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可以通过渲染再现当时的情景。例如鲁迅的《马上日记》写见到军阀吴佩孚进北京时的情景:

走到丰盛胡同中段,被军警驱入一条小胡同中。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少顷,又是一辆;又是一辆;又是一辆……

这里对摩托车的描写,运用了铺陈渲染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表现了军阀耀武扬威的派头。如果写成“许多辆摩托车陆续通过”,就没有上面的表达效果了。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渲染常常把配比、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综合起来运用,从而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在文学巨著《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大量运用了渲染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等多方面的描写,使我们得以深刻地了解人物,展现出一个多彩的大观园。

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就非同一般,形象饱满动人,作者在这里下足了功夫。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作者在这里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用旁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来突出王熙凤的形象。于是,读者留下了一个最初的印象:来者在贾府中拥有不一般的地位。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接下来,对王熙凤的穿戴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烘托出王熙凤神采飞扬的形象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穿戴华贵,容貌美丽,与贾府中其他的姑娘们不一样,前几句着重描写她华丽奢侈的穿戴,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最后一句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初见面就能使人有三分畏惧、七分驯服之情,觉得她凛然在上,得仰视才行。她的这种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莫测的内心性格通过对她的外貌和语言就表现出来,使读者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善于做作。

文学作品中的渲染手法,使我们能够从这些描写中,递进式地了解人物,并且能够体会人物的心境,更好地贴合情节的铺展。渲染之美就如雨后的彩虹之美,由于其五彩缤纷而夺人眼目。

 

15、起伏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 《桥》  谈歌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
   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奠祭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这个故事有三处起伏:一是众人涌向木桥情况危急;二是老汉提出办法后有人反对;三是一个小伙子被老汉拖出,后来小伙子将老汉推上桥。直到结尾作者才将悬念解除。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得整个故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读罢让人荡气回肠。

〓例如小小说《凡人大老张》这样叙述:“……大老张在省城一个机关里供职。……几天前,大老张那个处的王处长提升为副局长,原来的副处长接替了处长的职位,大老张就满怀希望地企盼自己能坐上副处长的交椅。……可是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他梦寐以求的那个位置却被处里一个年轻人占了去。……某日,听说局里要派五个人出国学习,大老张心里又活动起来。他详细研究了一番局里宣布的出国条件,觉得自己样样符合,心想,这可是个好机会,不争取白不争取。于是,就挨个地找领导。待出国名单公布后,上面还是没有他的名。……‘做个凡人吧!’忽然有一天,大老张对自己这样说着的时候,一份通知展现在他的面前:他研究多年的某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他激动得差点晕了过去,任凭幸福流遍全身。大老张提升不成盼出国,出国又不成,心里酸溜溜的;命运不济只得甘作凡人,最后出人意料地获得国家专利。文章起伏不平,曲里拐弯。官场弊端、人生艰难以及开道酬勤的道理尽融于曲折的情节中。

〓一篇题为《猎狮》的文章获得首奖。
  这篇小小说构思奇巧,引人入神。巧在哪里?巧就巧在作者将顺势与逆势交错在一起思考。这篇小说在短短的一百多字中掀起了三个波澜:巴布告别妻子,带着妻弟前往非洲打猎(顺势),可传回一个不幸的消息——巴布身亡;(逆势,第一个波澜)伊莉薇娜要求把丈夫的尸体运回,(顺势)可三个星期后,运回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狮尸”;(逆势,第二个波澜)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势)可又得到弟弟佛莱特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电——“巴布在狮腹内”。(逆势,一个更大的波澜)作者就是这样把顺势与逆势错落相间地巧妙安排,使文章收到了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妙趣横生的效果。
        〓王晓明写的《那段岁月那首歌》这篇散文就运用了顺逆法。先是写沉入梦乡的军营里,“我听见排长在黑暗里轻轻地哼起了一首歌”,“我”问他唱什么歌,(顺势)排长却矢口否认,(逆势)——这是第一个波澜;继而,在“我”的追问下,(顺势)排长才透露出此乃“黄色歌曲”的秘密,言外之意是唱不得的,(逆势)——又一个波澜;“我终于忍不住了”,强烈要求排长再唱一遍,(顺势)可迎来的却是排长的“一阵沉默”,(逆势)最后,排长终于被战士们的诚心诚意所感动,答应为他们唱一遍,但还是叮嘱:“千万不能告诉别人”。——一个更大的波澜。与上篇文章一样,作者同样还是一波三折,也就是这三折,足可让人窥见:扭曲的时代,爱美是何等艰难!也就是这个一波三折的排长偷唱此歌的故事,既鞭挞了岁月的荒诞,又赞美了一首好歌的魅力。对于这一啼笑皆非的史实,倘若平铺直叙,就很难收到这感人肺腑的效果了。

〓文章的曲折变化关键在于写作内容的巧妙安排。在写作中,只有物物相因,环环相扣,节外生枝,枝外有节,于事情发展变化中见出起伏,才能变换多姿、扣人心弦,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落转溪桥忽见”。如蒲松龄的《促织》一文,作者先写成名因抓不到蟋蟀而遭到责打,惟思自尽之时,忽得驼背巫指点,绝处逢生,不料儿子出于好奇,弄死了蟋蟀,且惧怕父亲责打,投井自尽。虫无子亡,成名一家陷入悲痛欲绝之中,正在夫妻僵卧长愁之际,却得到了一只儿子魂化的小促织,并用它打败“蟹壳青”“大公鸡”等,成名一家从此衣裘车马,过上了美好富有的生活。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忽起忽落,一山未尽,一山又在眼前,让人随文入境,目不暇接,一味急看下去,看到了官僚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领悟到了封建统治者荒淫贪暴的本质。

〓江苏考生《被移植了记忆的局长》就是“悬念迭起”的佳作。一悬:能否对被汽车撞成植物人的局长实行记忆移植;二悬:听说出院的局长真的是通过移植记忆恢复时,人们议论纷纷,有“好过来了,我们的事又好办了,一万元花得值”的高兴,有“移植了记忆,可别把咱们的给忘了”的担心,有“这家伙移植了记忆后能转转性,做个清官”的期盼;三悬:对六亲不认、整顿局务、清廉勤政的局长又一次议论纷纷,“是不是移植记忆的原因就谁也说不清了”。迭起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

 

15、婉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个历史小故事,写的是齐相邹忌用自已的事情设喻,婉言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修明政治,可是文章一开头,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写什么?

〓毕业留言本  姓名  爱上网

        性别  永远不做水的朋友

爱好  不知不爱好

血型  浓型

星座  北极

。。。   。。。

通过留言表现人物性格,含蓄而幽默

〓自我简介  亚平,曾用名沧海桑田之后暮鼓晨钟,最喜欢却是故乡炊烟下奶奶呼喊吃晚饭时乳名,那时动荡世界里对亚州和平的祝福,二十二载春风秋雨滋养了一座海拔1700毫米的阳性山峰,幸运的是洪湖水浪打浪拍打我人生的摇篮曲,喜欢水的柔情,喜欢酒的豪放烟的飘逸,喜欢山的那一边,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喜欢不喜欢的东眚。。。。。。

〓阿拉法特: 橄榄枝 

〓周恩来: 派克  战利品

〓账单条文式:马克吐温曾写了一篇只有七行字的微型小说,却浓缩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容。这篇题为《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的小说,其结构完全仿照账单的格式安排:
        招聘女打字员的费用••••••           (支出金额)
       提前预付女打字员的薪水 ••••••      (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 ••••••      (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                 (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衣服••••••                 (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英国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威廉王子9月24日正式开始了他在圣安德鲁大学的学生生涯。他希望在这所古老的苏格兰大学的四年生活中,媒体不要对他太感兴趣。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报的采访时,威廉王子说他没有参加"新生周末",这个活动是为新生互相认识而举办的学前狂欢晚会。他说:"如果我参加的话,晚会就会变成媒体的天下,那样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 自从得知这位腼腆的王子要在法夫镇学习艺术史,圣安德鲁大学的入学率上升了44%,其中多半是年轻女学生。

《〓看上去很美》放映前,我们就商量着要采访王朔。网络名人王小山说过,王朔是一百年来写白话文最牛的作家,当时我脑子突然短路了,非常白痴地问:“那曹雪芹呢?”他怒其不争地斥责我:“曹雪芹是在那一百年里吗?我对你们杂志真失望呀!”

 

〓镜头组合式: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到微型小说的结构上来。例如:《画家和他的孙女》组接了画家和他的六岁孙女三个对话场面,叙述了两代人对画树、画马、画兔子的理解,提示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尽管它们之间缺少行文的联接,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而完整的结构。

〓再如《音符》用五个象声词联系了五个画面,表现了一位女文艺工作者为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五个象声词犹如一个旋律,赋予了作品音乐性的特点,因此使这篇题材与主题都不很新颖的作品具有了别开生面的品性。这样的例子俯手可拾,如《名片》《台北•台北》等。